1. 適用於斯柯達明銳的防爆胎多少錢
看你要哪個牌子的,一般就七八百吧
2. 我的斯柯達昊銳2009年12月份買的,去年換了兩個前面的輪胎,後面兩個輪
跑高速最好是換了,因為輪胎的壽命就是3到5年,大概6萬左右,那個先到算那個。輪胎是橡膠產品,到了一定的年限就沒有柔韌性了,橡膠發硬了,排水,和剎車操控會變的特別差,後輪高速跑快拐彎的話容易有點擺尾,尤其是大夏天更容易有爆胎的機率,雪天和雨天容易有側滑的幾率。當然這個也說不好哪個時間段出問題,但是敢肯定出事概率肯定比任意一個正品的新輪胎品牌出事概率要大的多。這個輪胎型號是205/55R16的,米其林價錢在580到650這個價位左右,一線的其他品牌在500到620左右,當然也有十大品牌的後幾個品牌在450到550左右,還有國產品牌在330到450,其他雜牌一般都是300起最多就是300到360。建議換450到550左右的,好比鄧祿普,!!!還有馬牌,普利司通,當然後倆品牌是排在前5的,所以價錢低的絕對是這倆品牌里的低端的產品,也就是花紋不一樣,。。鄧祿普是排在5到7名的。更適合你的車,稍微多點錢就能換到鄧祿普高端花紋了。固特意,倍耐力,呀這些就不推薦了,主要是不適合你的車,還有就是本人對這倆品牌特別感冒,尤其是固特異,噪音大到沒話說,倍耐力主要是針對轎跑,超跑系列,以及寶馬的防爆胎。。。好了不多說了,鄧祿普和普利司通是本人最看好的倆個品牌,17萬以下的車和越野車選擇鄧祿普,17萬以上的車選擇普利司通,當然17萬以上的越野車絕對還是選擇鄧祿普。鄧祿普越野車輪胎在我這里非常看好。希望對你以及看了評論的車主朋友以後的換輪胎有幫助,。。謝謝
這個花紋早就停產了,是米其林MXV8花紋的,是個老花紋了。。如果車主不在乎你價錢,特別在乎舒適靜音的話還是選擇米其林吧。
3. 斯柯達柯米克胎壓燈如何消除胎壓燈怎麼消除
你好,根據你的描述斯柯達胎壓燈消除的方法如下:首先需要關閉點火開關,長按儀表盤上的單次計程表歸零按鈕,在按鈕的同時,把按點火開關,這時里程錶就會倒計數,等到顯示屏顯示0000.0時立刻松開單次計程表歸零按鈕就可以了,這樣汽車的保養燈就歸零了,望採納,謝謝
4. 私家車用什麼品牌的輪胎比較經濟耐用
馬牌輪胎實力最強,汽車配件排行榜前三,全球出現的第一條防爆胎是馬牌,賓士最早配備的是馬牌。只是因為做廣告少所以知名度沒有米其林高。
5. 07款斯柯達胎壓警示燈怎麼去除
1、首先要確定輪胎是否正常,如果缺氣嚴重只有充好才能讓警示燈熄滅;
2、如果確定車輪都沒有問題,可以可以長按胎壓監測鍵直到燈滅,這樣就消除了,然後再按胎壓監測鍵,直到燈亮,重新啟動就好了。
胎壓,嚴格意義上指的是輪胎內部空氣壓強。駕駛側車門後端有一張印有標准胎壓志標,此為輪胎冷卻時的壓力,即停車至少三小時或行駛不超過1.6km時。輪胎冷卻時,所測胎壓最為准確。
6. 二十寸的防爆胎不好壓開怎麼搞
定期檢測胎壓很重要
或許大家都知道,胎壓是隨著氣溫的變化而變化的,冬天胎壓就要充足一些。如果胎壓不足,很可能導致爆胎。徐站長告訴記者,一般情況下,虧氣輪胎的爆胎幾率要高一些,如果輪胎虧氣時還繼續行駛,會使輪胎側壁發生變形,開車時間長了,輪胎內部就會堆積大量熱量,而熱量最終會導致輪胎內部氣壓發生變化,從而引發爆胎。
據悉,輪胎虧氣引發的爆胎事故幾乎佔到爆胎事故的一半,所以,建議車主在平時一定要養成定期檢查輪胎氣壓的好習慣。車主可以購買一個胎壓監測器,每隔一兩周監測一下,也可以經常目視胎壓,看輪胎是否虧氣。最可靠的辦法就是每隔半個月或一個月去4S店檢測一次。
過期輪胎堅決不能用
有的車主以為輪胎只要不壞就可以繼續使用,其實不然,輪胎是有使用壽命的,如果輪胎過期了就不能繼續使用。徐站長說,一般情況下,輪胎的使用壽命在2年~3年或行駛6萬公里左右,超過使用壽命或已經嚴重磨損的輪胎應及時更換。
據悉,橡膠的保質期一般為5年左右,而輪胎的使用壽命與使用方法、儲存等條件有密切關系,因此,車主要密切關注自己的輪胎,一旦發現輪胎有老化現象、意外損傷和磨損嚴重等都應及時更換。
「帶傷」輪胎千萬別再使
所謂的「帶傷」輪胎一般是指發生在輪胎側壁上的漏孔,車主在日常行車中走的道路比較復雜,因此扎胎現象在所難免。徐站長告訴記者,輪胎扎傷一般是正面的漏孔可以進行修補,補好後也能正常使用,但如果輪胎側壁或輪胎側壁與輪胎面夾角中的漏孔就不能修補了,即使修補好了也不要再使用。
徐站長提醒車主,日常行車中要經常檢查輪胎是否有損傷,如:看輪胎的表面是否有扎釘、割傷等現象,一旦發現損傷要及時修補或更換。如果發現輪胎花紋溝中存在一些石子等,也要及時剔除,避免輪胎冠變形。另外,不要讓輪胎接觸油類和化學物品。
每隔一段時間要給輪胎換位
輪胎每跑一段時間就要進行換位,這樣可以保持輪胎磨損的均勻。車輛每行駛5000公里應做一次輪胎換位,每行駛5000公里~1萬公里做一次四輪定位,以避免輪胎非正常過度磨損。不允許在同一軸上安裝不同型號或者新舊差異較大的輪胎。車輪不平衡度超標,高速行駛時將會產生高頻擺動,造成輪胎偏磨,不利於行車安全。輪胎修補後應該進行動平衡檢測調整,輪胎單邊動平衡檢測值應該小於等於40克。
■相關鏈接一
車輛爆胎 該怎麼辦
汽車在行駛中一旦發生爆胎,千萬不要驚慌失措,胡亂打方向盤,應該保持冷靜,雙手在3點、9點位置緊握方向盤,並保持車輛按照安全路線行駛,並且不要急轉向。在讓車制動停止的過程中,切忌重踩剎車,應該以點剎車為主,並將車輛掛入低擋,利用發動機自我制動,讓車子在安全路線中慢慢停下來。在車輛安全停止後,熄火並拉手剎,在車輛後方放置反光板,以防造成其他車輛與自己車輛發生碰撞。隨後,根據實際情況撥打電話求援,或者從後備箱中拿出備胎進行更換。
■相關鏈接二
帶胎壓監測功能 更安全
汽車在行駛中,只有4個輪胎與地面進行直接接觸,相當於4張撲克牌大小的面積,直接決定車內駕駛員的安全。當胎壓不穩就容易發生爆胎事故,這種突然性的爆胎並不易於檢查和發現。但隨著汽車科技的不斷發展,近年來,不用車主自己拿儀器監測胎壓的車型越來越多。
目前,具有胎壓監測功能的車型,分直接和間接胎壓監測兩種形式。這兩種方式都能很好地對輪胎進行胎壓監測,但工作原理並不一樣。最直觀的莫過於直接式胎壓監測裝置,其在4個輪胎中均裝有壓力感測器,並實時測量胎壓,當胎壓發生異常時,會利用無限發射裝置,將數據傳送到中央模塊數據中,並在車內顯示器中直接進行數值顯示,同時還提供報警功能。
另外一種間接式胎壓監測裝置,是利用輪胎的滾動半徑變化進行間接監控。當輪胎氣壓降低後,重量會逐漸壓在虧氣的輪胎上,並使其滾動半徑變小,ABS就會根據轉速差別,將胎壓發生的變化掌握,同時進行監控和報警。
推薦車型:斯柯達明銳、榮威550、騰翼(微博)C50、新帕薩特、新君威、上海大眾朗逸、東南V3菱悅、榮威350。以上車型不同的配置版本中,均會有直接或間接的胎壓監測功能,可以為車主最直接地提供需要觀測的胎壓情況。
7. 可以換防爆胎么,倍耐力新P7
我個人覺得如果需要的話,可以安裝防爆胎的質量還不錯,你可以參考一下。
8. 什麼車有防爆胎
寶馬7系裝備的第一款RSC防爆輪胎,充氣後的輪胎胎壁是支撐車輛重量的主要部位,特別是一些扁平比(扁平比是輪胎高度與寬度的比)較大的輪胎,胎壁非常「肥厚」,「爆胎」嚴重時通常會導致胎壁的瞬間崩潰,從而使輪胎瞬間失去支撐力,導致車輛重心立刻發生變化。
特別是前輪驅動車的前輪爆胎,爆胎後瞬間的重心轉移很可能會令車輛失控。 該防爆輪胎由外胎、常用內胎、備用內胎、鋼圈、氣體發生器(或儲氣腔)、壓力感測器和控制單元組成。
(8)斯柯達防爆胎擴展閱讀:
輪胎的壽命與氣壓有很密切的關系。胎壓過高、過低都會引發輪胎過度磨損,造成爆胎。如果駕駛員發現由於氣壓過高造成輪胎過熱。
絕對不允許採用放氣、向輪胎上澆冷水的方法來降低溫度,這樣做會加快輪胎的老化速度,大大降低輪胎的使用壽命。遇到這種情況只能停車自然冷卻降溫、降壓。對於胎壓過低,駕駛員要及時充氣,並檢查輪胎是否有慢撒氣現象,以便更換氣密性好的輪胎。
9. 斯柯達明銳出現胎壓監測標志怎麼消除
當斯柯達明銳出現胎壓監測標志,必須胎壓復位後才可以消除故障燈的。出現出現胎壓監測標志的情況,可以這樣可以這樣消除:
長時間按掛檔桿前部最右面帶有胎壓標識的SET按鍵,在鑰匙打開或者怠速狀態下,常按3秒儀表指示燈點亮,並有「叮」的一聲,證明初始化完成。初始化完成,胎壓監測標志可消除。
如果上面的方法不能消除,可以去4S店叫工作人員檢查並消除。
胎壓監測的作用是:汽車行駛過程中對輪胎氣壓進行實時自動監測,並對輪胎漏氣和低氣壓進行報警,以確保行車安全。出現輪胎監測標志德原因有:
輪胎被扎引起的胎壓監測燈亮。這個情況通常極慢的漏氣,一時沒法發現到底是那個輪胎,可以叫4S店叫維護人員用胎壓表測量。若缺氣,就補足,然後再觀察胎壓報警燈,若過幾天又亮起,可能就要扒胎檢查了。
胎壓監測燈亮有時是胎壓過高。當有輪胎胎壓過高時會觸發胎壓監測燈亮。
低胎壓行車時間過長引起的胎壓監測燈亮。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某個輪胎胎壓過低,高速運轉使胎溫升高,進而引起的胎壓升高,這時應及時停車休息或更換備胎。
久未加氣的胎壓變低引起的胎壓監測燈亮。當氣壓低於1.8以下時,引起的胎壓監測燈亮,所以平時應做下檢查,看胎壓檢測器是否正常。可以到4S店請專業人員採用手持式學習工具,重新獲取所有輪胎感測器ID,對接收控制器進行綁定。
10. 春節前A級車降幅TOP5,寶馬奧迪15萬,5萬多買斯柯達
自打上次SUV車型的優惠行情匯總12月SUV優惠行情TOP5!路虎優惠10萬!17萬買奧迪?(鏈接可以戳哦)出爐後,組長在後台又收到了大量的留言,這回倒是沒有批判組長,而是大家提議想看看其它類別的車型。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