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虎皮毯子怎麼寫感想像作文一樣
首先最重要的是不要怕寫不好,一定要多練,然後拿給老師評價,再修改再評價,直到滿意為止。我相信老師不會煩的。這還有幾點。
一、作文,就是用筆說話
1.說什麼就寫什麼
2.要說真話,寫真話
3.怎麼說就怎麼寫
二、學會留心周圍事物
「內容」(寫什麼)決定「形式」(怎麼寫),作文材料是排在第一位的,是壓倒一切的。作文時,無話可說,沒的可寫,這是最讓人犯愁的事。俗話說得好,「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那麼,怎樣才能使作文有話可說、有話可寫呢?出路有若干條,其中學會觀察,養成留心周圍事物、留心生活的習慣,是最為重要的途徑。法國大作家巴爾扎克曾說:「生活,無非是一堆細小情況,而最偉大的熱情就受這些情況管制。」
有人可能會抱怨說,現在的生活很單調,自己生活的周圍更是枯燥、乏味,沒有什麼可觀察、留心的。
事實果真如此嗎?生活本身就是一個百花筒,今日的生活更是豐富多彩,充滿七彩陽光。只要我們注意觀察、感受一番,就會發現周圍有許許多多的事物可以入文;只要我們熱愛生活,留心周圍的生活,認真地想一想,就會發現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看似很不起眼兒的小事,但確確實實是很好的作文素材。
簡而言之,生活中有寫不盡的內容。可以說,生活處處皆文章。就怕蒙住自己的眼睛,塞緊自己的耳孔,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學會留心周圍事物,不是一件太容易做到的事,需要邁好「三步」:第一步,學會跟蹤觀察;第二步,學會定向觀察;第三步,學會隨機觀察。
4.學會跟蹤觀察
5.學會隨機觀察
隨機觀察,就是在自己的生活領域內,面對五彩繽紛的大千世界,隨時隨地留心觀察,及時捕捉生活中各個方面各個角落的人物、事物、景物,及偶然看到的、聽到的並由此想到的事件。
隨機觀察,事先不可能有什麼准備,也不可能有什麼專門的目的、方向。因此,這種觀察是比較難做到的,是學會留心生活、養成良好觀察習慣的最高階段,當然也是同學們應該全力追求以及努力達到的目標。因為,作文中的材料,決大多數來自「隨機觀察」。
這就要求我們,不管什麼時候(在家或是在外),也不論走到哪兒、干什麼(上學,遛商場,走市場,串親戚,看電影,外出旅遊,參觀等),時刻注意著耳(聽)、著眼(看)、著手(觸)、著心(想)。總之,自己生活的領域有多大,就把隨機觀察的范圍擴展到多大;處處留心,做生活的有心人;要把隨機觀察納入生活,使它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徹底丟掉為了眼下作文才去觀察的急功近利的作法。
留心處處皆學問,留心處處皆文章。著名作家葉聖陶先生對此曾強調指出:「在實際生活里養成精密觀察和仔細認識的習慣,是一種准備工夫,不寫文章,這樣的習慣也得養成。如果養成了,對於寫文章大有用處。」
三、注意積累作文素材
要解決作文「沒的寫」的難題,學會觀察,養成留心周圍生活的習慣,這是前提。在此基礎上,還在學會積累素材。積累素材,就是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親身經歷的有意義、有意思的內容,及時筆錄手記,儲存起來。
積累素材,可以加強記憶,同遺忘做斗爭。如果不及時將素材記錄下來,時間一長,也就模糊、淡忘了。獲取、積累的材料越多,作文時,對材料進行優選、篩選的餘地才越大。腦海空曠如野,作文時自然也就不會有好的材料可選。另外,加強積累,能逐步提高自己的認識。認識能力提高了,作文水平自然也就容易上去了。
積累素材最好的方法就是專門准備一個小本子,以記錄素材,儲存作文信息。這個本子就是個材料庫,等到需要寫作文的時候,翻一翻,找一找,提出信息。這樣,就再也不用愁作文時沒的可寫了。積累作文素材的途徑很多,主要有:在觀察周圍生活中積累,在自身的生活中積累,在與他人的交往中積累,在課內外閱讀中積累,在自己寫過的作文中積累。
6.從觀察中積累素材
7. 從生活中積累素材
8.從閱讀中積累素材
積累的具體方法有:
(1)寫讀書筆記。如:①摘抄文章中的格言警句、美詞佳句、內容要點,或把文章中精彩的片段,好的開頭、結尾,原文照錄(摘抄型讀書筆記)。②歸納出文章的主要內容或各段(各部分)的小標題(歸納型、提綱型讀書筆記)。③把自己對文章中人物、事件的看法,或對文章寫作形式的看法寫出來(評價型讀書筆記)。④把自己閱讀後的心得、體會寫出來(感受型讀書筆記)。⑤改寫文章,或對文章中某一部分進行擴寫、補寫,或續寫文章的結局(想像型讀書筆記)。需要強調的是:寫讀書筆記,最好要分類建冊,以便日後查用。
(2)作剪報。從自己所訂閱的報刊上,將自己所需要的內容剪下來,貼在剪報本上。剪報本最好也要分門別類,有目錄,以便查找,使用。
(3)作讀書卡片。每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便作一個讀書卡片,並在卡片上寫清書名(或文章題目)、作者、出版社(或登載的報刊)名稱、書籍(或文章)主要內容。
絕對不能敷衍了事,一定要認真寫,時間長了你會發現自己越寫越好,也慢慢喜歡上寫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