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暖氣管道漏水,該誰維修
暖氣一般是以用戶的閥門為界,閥前屬公用,物業或熱力負責修,閥後歸業主自己修。至於業主部分維修是否收費,則要看物業合同如何規定了。
㈡ 樓房室內暖氣漏水歸物業管理嗎
不管理,由業主承擔賠償責任。
供熱管道發生漏水時,主要看該段漏水管線由誰管理,即「誰管理、誰維修」。對於公共部分,一般供熱公司和物業公司會在合同中約定,未作約定的,一般供熱公司管理范圍是到用戶的樓頭入口裝置的第一道閥門,從閥門後開始則由物業公司管理。
在業主自己房屋內的暖氣管道屬於自行維護的部分,如果發生漏水則由業主承擔賠償責任。因此提醒住戶、供熱公司以及物業公司,每當在供暖季來臨之際,應對供熱管道各自管理部分進行全面檢修和謹慎改造,在供暖試行階段注意查看暖氣是否有異常,避免跑水,造成損失。
(2)家裡暖氣閥門漏水物業應該負責修理嗎擴展閱讀:
正常情況下,共用水管道屬於公共設施,由物業公司進行維護保養。若是個別業主不當使用通下水道工具導致的,由此免除了物業公司的責任。從維護公共利益角度出發,共有設施在業主使用過程中出現問題而無法查明造成問題的具體責任人時,在無免責事由的情況下,共有設施各業主共同承擔賠償責任。
單個業主可以委託物業公司對自己所有的小區建築物專有部分提供維修養護等服務,物業公司因在維修過程中有過錯,也應當對維修造成業主的損失進行賠償。在此提醒物業公司,對於物業范圍內的業主共有部分,物業應當定期巡檢,發現問題及時維修、更換;對於業主委託維護的專有部分,也應積極主動維修和養護,積極協助解決問題。
㈢ 家裡暖氣管道漏水歸什麼部門維修
家裡暖氣管道漏水歸所在地的住宅和公共建築建設單位,供熱設備損壞應該及時向其投訴報修。
根據《青島市供熱條例》規定:
第二十一條 住宅和公共建築建設單位,應當依法承擔供熱設施保修期內的整改、維修和調試等保修責任。
建設單位可以委託供熱單位承擔供熱設施的保修責任,並向供熱單位預交相應的維修費用。
供熱設施的保修期不得低於二個採暖期。在保修期內,供熱設施發生質量問題的,建設單位應當履行保修義務。保修義務未履行或者拖延履行的,供熱設施的保修期不受二個採暖期的限制。
第四十二條 供熱單位應當對其管理的供熱設施定期巡線檢查維修,確保供熱設施安全運行。因供熱設施損壞等原因影響正常供熱時,供熱單位應當及時處理,有關單位和個人應當為其提供便利。
(3)家裡暖氣閥門漏水物業應該負責修理嗎擴展閱讀:
相關法律法規:
根據《青島市供熱條例》規定:
第四十八條 供熱單位應當設立投訴受理機構,公開供熱投訴服務電話,安排人員二十四小時值守。
第四十九條 供熱單位接到投訴後,應當按照下列規定處理:
(一)對供熱設施漏水的投訴,必須在接到投訴後的一小時內到達現場搶修;
(二)對供熱溫度等有關供熱質量的投訴,在採暖期開始後的十日內,必須在接到投訴後的五小時內到達現場處理;在採暖期的其他時間,必須在接到投訴後的二小時內到達現場處理。
㈣ 暖氣過保修期後漏水,物業不負責嗎
暖氣過保修期後漏水,要根據實際情況判定物業是否負責。
㈤ 家裡暖氣閥門漏水是不是主家買零件物業修
不是,是自己買部件,自己負責維修。
集中供暖的,入戶之後的供暖管路和內部件的維護是用戶自己負責的容,跟物業公司或供暖公司沒有任何關系。
只有供暖管路室外公共部分出現異常問題的時候,才是由物業公司或供暖公司來負責維修處理。
㈥ 樓道間里的暖氣閥漏水,維修費用應由住戶承擔嗎
雖然不懂,但是感覺這個應該是由物業承擔的,中國現在的物業很不正規,所以才讓你自己掏錢。
㈦ 我家的暖氣漏水應該找物業嗎
如果你家的短期出現漏水的情況,那麼可以找物業,讓物業協調找熱力公司進行處理,畢竟漏水是暖氣管道出現了漏水點,應該及時修復,可以去找物業公司。
㈧ 暖氣閥漏水和地埋管漏水物業有維修責任嗎
如果根據相關條例,或者是相關的產權問題的話,應該是物業不會負責的。
㈨ 管道井暖氣閥門漏水,是個人責任還是物業責任
暖氣管道漏水物業公司的人負責。
根據《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規定,建設單位對新建房屋配套的供熱設施承擔兩個供熱期的保修責任。在建築工程保修期內,建築物的供熱設施由建設單位負責管理與維修。建設單位也可以委託供熱單位對在保修期內的供熱設施進行管理與維修,並承擔相關費用。
在建築工程保修期外,居民住宅樓外的供熱設施和樓內的共用供熱設施由供熱單位負責管理與維修。用熱戶室內供熱設施維護分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用熱戶室內供熱設施管理和維護責任。用熱戶室內供熱設施管理和維護責任由用熱戶負責。
(9)家裡暖氣閥門漏水物業應該負責修理嗎擴展閱讀
物業管理公司的義務包括:
1.全面履行物業管理合同,維護和修理房屋,設施和公共部分委託房地產消費者,承擔公共秩序,防火、綠化和擴張,清潔和清洗的居民區,居民區的財產,以及方便的為人民服務。
2.接受物業管理委員會和居民的監督。
3.重大管理措施須報物業管理委員會審議決定。
4.接受房屋、土地管理機構、其他管理機構和當地街道辦事處的指導和監督。
5.違反法律、法規、規章的,應當及時向有關行政機關報告。
6.有關物業管理公司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結合住宅轄區內的實現情況,制定更具體的義務和責任,讓他們公開,以促進房地產消費者的了解和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