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船閘的原理是什麼
船閘是利用廂形閘室水位變化以升降船舶的水運工程建築物。它是通航建築物的一種型式,用於克服航道中的集中水位落差,將船舶自一水位河段提升或下降至另一水位河段。船閘建於內河航道的水利樞紐中,為控制河口或港池口門外的潮差有時也需建船閘。
船閘利用了連通器的道理,是利用小道理解決大問題的一個好例子。
船閘由設有閘門和閥門的閘首、放置船舶的閘室、導引船舶入閘室的上游及下游引航道、為閘室灌水與泄水的輸水系統,以及閘門與閥門的啟閉機械和控制系統組成。船舶自下游引航道向上遊行駛過閘的程序是利用輸水系統使室水位與下游引航道中的水位齊平,打開下閘首閘門,船舶駛入閘室,關閉下閘首閘門,向閘室灌水至水位與上游引航道水位齊平,打開上閘首閘門,船舶駛入上游引航道。船舶自上游引航道駛向下游引航道時,其程序相反操作。
⑵ 船閘和鍋爐水位計都利用了 的原理。
a、鍋爐水位計是利用連通器的原理製成的,本選項不符合題意;
b、船閘的上游閥門打開時,上游和閘室構成連通器,下游閥門打開時,下游和閘室構成連通器,故本選項不符合題意.
c、茶壺是利用連通器的原理製成的,本選項不符合題意;
d、噴水槍是利用水的壓強的原理製成的,無論結構還是原理都不符合連通器.
故選d.
⑶ 船閘是利用什麼原理工作的
連通器原理 當有船需要經船閘從上游到下游時,船閘打開通向上游的進水閥門,使船閘內的水位上升至和上游的水位持平時打開上游的閘門,船進到閘門里來,然後關閉通向上游的進水閥門和通向上游的閘門,打開通向下游的出水閥門,放出閘門內多餘的水是船閘內的水位和下游的水位持平,然後打開通向下游的閘門船就可以出船閘了。當有船需要經船閘從下游到上游時,船閘打開通向下游的出水閥門,使船閘內的水位下降至和下游的水位持平時打開下游的閘門,船進到閘門里來,然後關閉通向下游的出水閥門和通向下游的閘門,打開通向上游的進水閥門,使船閘內的水位上升至和上游的水位持平,然後打開通向上游的閘門船就可以出船閘了。
⑷ 船閘的閘門和閥門是怎麼打開的和關閉的,利用什麼原理,誰能詳細解釋一下
閥門的型號就太多了,工作原理都不同,提供具體型號才能確定它的工作原理
⑸ 船閘是利用了連通器原理,但為什麼閥門不能同時打開
(1)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系:流速越大,壓強越小;流速越小,壓強越大.
(2)上端開口,下部相連通的容器叫連通器;當連通器內的液體不流動時,各容器中的液面總是相平的;船閘是最大的人造連通器.
⑹ 為什麼船閘的多個閥門不可同時打開
shwgeckbd
採納率:42% 10級 2013.10.18
1、船從下游向上游前進。
把水槽上游閘門關好,下游閘門打開,等水槽里的水位和下游一致時,船開進水槽,關好下游水閘,上游底部閘門打開,水槽從底部灌水,等水槽水位和上游一致時,打開上游閘門,船開出水槽向上游前進。
2、船從上游向下游前進。
把水槽下游閘門關好,上游閘門打開,等水槽里的水位和上游一致時,船開進水槽,關好上游水閘,下游底部閘門打開,水槽從底部放水,等水槽水位和下游一致時,打開下游閘門,船開出水槽向下游前進。
以上是一級通過的船閘,在水位落差太大時,採用幾級通過。
⑺ 船閘是利用了什麼的原理保持航運通暢。
船閘都有閥門和閘門,船要從上游駛向下游時,需先關閉下游的閥門,打開上游的閥門,讓上游和閘室構成了一個連通器,待上游和閘室水位相平時,打開上游的閘門,船從上游駛向閘室;同理,隨後關閉上游的砸門,打開下游閥門,讓閘室和下游構成一個連通器,待下游和閘室的水位相平時,打開下游閘門,船駛向下游,故船閘就是根據連通器的原理製作的;在生活中,連通器的應用有多個,如鍋爐水位計、乳牛自動喂水器、洗手盆的回水彎、過橋涵洞、船閘等等都是連通器.
⑻ 船閘的原理
船閘 [chuán zhá]
船閘,是指「通航建築物」的一種。在天然河流由於調節流量、渠化通航以及在運河上因地形條件及水面坡度的限制,必須具有階梯形的縱斷面形成集中水面落差。所以必須藉助專門的通航建築物使船舶直接通過落差。現代通航建築物應用最多的是船閘。它是一廂形構築物,由上、下游引航道與上、下游閘首連閘室組成。閘室是停泊船舶(或船隊)的廂形室,藉助室內灌水或泄水來調整閘室中的水位,使船舶在上、下游水位之間作垂直的升降,從而通過集中的航道水位落差。當船舶由下游向上遊行駛時,室內水位降至與下游水位齊平,然後打開下游閘首的閘門,船進閘室,關閘門,灌水,待水位升髙到與上游水位齊平後,開上游閘首閘門,船即可出閘通過上游引航道駛向上游。當船由上游向下遊行駛時,過閘操作程序則與此相反。[1]
中文名
船閘
外文名
ship lock
類別
通航建築物
又稱
「廂船閘」
簡介
船閘 ship lock
利用向兩端有閘門控制的航道內灌、泄水,以升降水位,使船舶能克服航道上的集中水位落差的廂形通航建築物。
又稱「廂船閘」。由閘室、閘首、閘門、引航道及相應設備組成。船隻上行時,先將閘室泄水,待室內水位與下游水位齊平,開啟下游閘門,讓船隻進入閘室,隨即關閉下游閘門,向閘室灌水,待閘室水面與上游水位相齊平時,打開上游閘門,船隻駛出閘室,進入上游航道。下行時則相反。
詳解
發展簡況
中國是建造船閘最早的國家。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鑿靈渠,設置陡門,又稱斗門(今名閘門),用以調整斗門前後的水位差,使船舶能在有水位落差的航道上通行。這種陡門構成單門船閘,簡稱單閘,又稱半船閘。南朝宋景平年間(公元423~424年),在揚子津(今江蘇省揚州市揚子橋)河段上建造了兩座陡門,順序啟閉這兩座陡門,控制兩陡門間河段的水位,船舶就能克服水位落差上駛或下行。宋朝雍熙年間(公元984~987年)在西河(今江蘇省淮安至淮陰間的運河)建造兩個陡門,間距50步(約合76米),陡門上設有輸水設備,這就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西河閘,是現代船閘的雛型。在歐洲,單閘在12世紀首次出現於荷蘭。1481年義大利開始建造船閘。20世紀後,在美國、蘇聯和西歐各國,由於河流的開發和航運的發展,船閘的數量逐漸增多,技術上也不斷改進。目前最大的內河船閘長360米,寬34.5米,檻上水深5米,可通過2萬噸級的頂推船隊。世界上最大的船
⑼ 為什麼三峽船閘的閥門不能一次性打開,而是分次打開
技術上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