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齒輪傳動,帶傳動和鏈傳動中,傳動比與齒數比,分度圓直徑比的關系各是怎樣的
齒輪傳動,帶傳動及鏈傳動的傳動比關系:
答:齒輪傳動、帶傳動、鏈傳動是機械傳動種比較重要的幾類傳動,許多同學在學習過程中很容易混淆,那麼他們各自的優缺點是什麼呢,我們來綜合比較一下。齒輪傳動的特點:
①能保證瞬時傳動比恆定,平穩性較高,傳遞運動准確可靠;
②傳遞的功率和速度范圍較大;
③結構緊湊、工作可靠,可實現較大的傳動比;
④傳動效率高,使用壽命長;
⑤齒輪的製造、安裝要求較高.缺點:製造和安裝精度要求較高,不能緩沖,無過載保護作用,有噪音帶傳動特點:
①結構簡單,適用於兩軸中心距較大的傳動場合;
②傳動平穩無雜訊,能緩沖、吸振;
③過載時帶將會在帶輪上打滑,可防止薄弱零部件損壞,起到安全保護作用;
④不能保證精確的傳動比.帶輪材料一般是鑄鐵等.有滑動,傳動比不能保持恆定,外廓尺寸大,帶的壽命較短(通常為3500h~5000h),由於帶的摩擦起電不宜用於易燃、易爆的地方,軸和軸承上作用力大鏈傳動的特點:
①和齒輪傳動比較,它可以在兩軸中心相距較遠的情況下傳遞運動和動力;
②能在低速、重載和高溫條件下及灰土飛揚的不良環境中工作;在高溫、油、酸等惡劣條件下能可靠工作,軸和軸承上的作用力小
③和帶傳動比較,它能保證准確的平均傳動比,無噪音,可做成自鎖機構蝸桿傳動
Ⅱ 齒輪和帶傳動的傳動比與傳動效率有什麼關系
齒輪和帶傳動的傳動比都等於兩個輪子的直徑比(節圓直徑),但齒輪是精確傳動,帶傳動在會由於皮帶的滑動產生一定的傳動誤差,效率當然也是齒輪高一些。
效率取決於發熱損失,齒輪由於是高硬接觸,雖然嚙合過程也存在滑動摩擦,但金屬間摩擦系數很小,發熱也很小。
皮帶在傳動過程中一直與皮帶輪相互擠壓,橡膠在不斷的變形之中,會產生大量的熱,如果載荷突然增大,皮帶會與皮帶輪產生滑動,更會發熱,所以帶傳動效率低些。
利用張緊在帶輪上的柔性帶進行運動或動力傳遞的一種機械傳動。根據傳動原理的不同,有靠帶與帶輪間的摩擦力傳動的摩擦型帶傳動,也有靠帶與帶輪上的齒相互嚙合傳動的同步帶傳動。
(2)傳動裝置的齒輪比和帶比擴展閱讀:
兩齒輪嚙合時,總是一個齒輪的齒頂進入另一個齒輪的齒根,為了防止熱膨脹頂死和具有儲成潤滑油的空間,要求齒根高大於齒頂高。為此引入了齒頂高系數和頂隙系數。
平型帶傳動工作時,帶套在平滑的輪面上,借帶與輪面間的摩擦進行傳動。傳動型式有開口傳動、交叉傳動和半交叉傳動等,分別適應主動軸與從動軸不同相對位置和不同旋轉方向的需要。平型帶傳動結構簡單,但容易打滑,通常用於傳動比為3左右的傳動。
Ⅲ 齒輪傳動比公式
構件a和構件b的傳動比為i=ωa/ ωb=na/nb,式中ωa和 ωb分別為構件a和b的角速度(弧度/秒);na和nb分別為構件a和b的轉速(轉/分)。
當式中的角速度為瞬時值時,則求得的傳動比為瞬時傳動比。當式中的角速度為平均值時,則求得的傳動比為平均傳動比。理論上對於大多數漸開線齒廓正確的齒輪傳動,瞬時傳動比是不變的;對於鏈傳動和摩擦輪傳動,瞬時傳動比是變化的。
對於嚙合傳動,傳動比可用a和b輪的齒數Za和Zb表示,i=Zb/Za;對於摩擦傳動,傳動比可用a和b輪的直徑Da和Db表示,i=Db/Da。
(3)傳動裝置的齒輪比和帶比擴展閱讀
大齒馬達齒=外齒比,差速的齒輪傘齒=內齒比,外齒比X內齒比=齒比,一般內齒比是固定的,所以改變齒比一般會換大齒或者換馬達齒。大齒不變,馬達齒加大,齒比變小,反之增加。馬達齒不變,大齒減小,齒比變小,反之增加。齒比越小,直道尾速快,但是扭力小,起步慢齒比越大,直道慢,扭力大,起步快。
正確的齒輪比是要根據馬達的T數,賽道的抓地力,場地的大小,彎道的特性要不斷測試來選擇。既要起步快,也要直道有速度。
Ⅳ 齒輪傳動的傳動比為什麼與什麼之比當兩個齒輪正確嚙合時,傳動比怎麼計算
齒輪傳動的傳動比為主動輪轉速與被動輪轉速之比;當兩個齒輪正確嚙合時,傳動比等於被動輪齒數比主動輪齒數。
Ⅳ 什麼是齒輪傳動比
齒輪的:i=n1/n2=z2/z12、傳動比=主動輪轉速除以從動輪轉速的值=它們分度圓直徑比值的倒數。3、傳動比=使用扭矩÷9550÷電機功率×電機功率輸入轉數÷使用系數
4、對於多級齒輪傳動:每兩軸之間的傳動比按照上面的公式計算。從第一軸到第n軸的總傳動比等於各級傳動比之積 。
傳動比一般按以下原則分配:使各級傳動承載能力大致相等;使減速器的尺寸與質量較小;使各級齒輪圓周速度較小;採用油浴潤滑時,使各級齒輪副的大齒輪浸油深度相差較小。效率高 在常用的機械傳動中,以齒輪傳動效率為最高,閉式傳動效率為96%~99%,這對大功率傳動有很大的經濟意義。
2、結構緊湊 比帶、鏈傳動所需的空間尺寸小。
3、工作可靠、壽命長 設計製造正確合理、使用維護良好的齒輪傳動,工作十分可靠,壽命可長達一二十年,這也是其它機械傳動所不能比擬的。
4、傳動比穩定 傳動比穩定往往是對傳動性能的基本要求。齒輪傳動獲得廣泛應用,正是由於其具有這一特點。
Ⅵ 帶傳動的傳動比怎麼算的
傳動比=主動輪轉速/從動輪轉速=(從動輪直徑/主動輪直徑)/(1-滑動率)
傳動比=使用扭矩÷9550÷電機功率×電機功率輸入轉數÷使用系數
傳動比=主動輪轉速除以從動輪轉速的值=它們分度圓直徑比值的倒數。即:i=n1/n2=D2/D1
i=n1/n2=z2/z1(齒輪的)對於多級齒輪傳動:
1、每兩軸之間的傳動比按照上面的公式計算。
2、從第一軸到第n軸的總傳動比等於各級傳動比之積。
(6)傳動裝置的齒輪比和帶比擴展閱讀:
傳動比一般按以下原則分配:使各級傳動承載能力大致相等;使減速器的尺寸與質量較小;使各級齒輪圓周速度較小;採用油浴潤滑時,使各級齒輪副的大齒輪浸油深度相差較小。
三級傳動比分配:
對於多級減速傳動,可按照「前小後大」(即由高速級向低速級逐漸增大)的原則分配傳動比,且相鄰兩級差值不要過大。這種分配方法可使各級中間軸獲得較高轉速和較小的轉矩,因此軸及軸上零件的尺寸和質量下降,結構較為緊湊。增速傳動也可按這一原則分配。
Ⅶ 齒輪傳動比計算公式
傳動比=從動輪齒數/主動輪齒數=主動輪轉速/從動輪轉速
i=z2/z1=n1/n2
記住一個規律:減速的齒輪速比是大於1的,增速的齒輪速比是小於1的。搞清楚齒輪是減速的還是增速的速比就不會算倒了。
當式中的角速度為瞬時值時,則求得的傳動比為瞬時傳動比。當式中的角速度為平均值時,則求得的傳動比為平均傳動比。理論上對於大多數漸開線齒廓正確的齒輪傳動,瞬時傳動比是不變的;對於鏈傳動和摩擦輪傳動,瞬時傳動比是變化的。
(7)傳動裝置的齒輪比和帶比擴展閱讀:
傳動的外廓尺寸和質量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低速級大齒輪的尺寸,低速級傳動比小些,有利於減小外廓尺寸和質量。
閉式傳動中,齒輪多採用濺油潤滑,為避免各級大齒輪直徑相差懸殊時,因大直徑齒輪浸油深度過大導致攪油損失增加過多,常希望各級大齒輪直徑相近。故適當加大高速級傳動比,有利於減少各級大齒輪的直徑差。
此外,為使各級傳動壽命接近,應按等強度的原則進行設計,通常高速級傳動比略大於低速級時,容易接近等強度。
Ⅷ 齒輪傳動的傳動比 指主動輪與從動輪的什麼之比 與齒數成什麼比 用公式表示為 什麼
指主動輪與從動輪的角速度之比。
構件a和構件b的傳動比為i=ωa/ ωb=na/nb,式中ωa和 ωb分別為構件a和b的角速度(弧度/秒);na和nb分別為構件a和b的轉速(轉/分)。
傳動比還可用a和b輪的齒數Za和Zb表示,i=Zb/Za;對於摩擦傳動,傳動比可用a和b輪的直徑Da和Db表示,i=Db/Da。
齒輪工作時有以下情況出現會導致失效:
1、齒面磨損
對於開式齒輪傳動或含有不清潔的潤滑油的閉式齒輪傳動,由於嚙合齒面間的相對滑動,使一些較硬的磨粒進入了摩擦表面,從而使齒廓改變,側隙加大,以至於齒輪過度減薄導致齒斷。
2、齒面膠合
對於高速重載的齒輪傳動中,因齒面間的摩擦力較大,相對速度大,致使嚙合區溫度過高,一旦潤滑條件不良,齒面間的油膜便會消失,使得兩輪齒的金屬表面直接接觸,從而發生相互粘結。
3、疲勞點蝕
相互嚙合的兩輪齒接觸時,齒面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使兩工作表面上產生接觸應力,由於嚙合點的位置是變化的,且齒輪做的是周期性的運動,所以接觸應力是按脈動循環變化的。
齒面長時間在這種交變接觸應力作用下,在齒面的刀痕處會出現小的裂紋,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裂紋逐漸在表層橫向擴展,裂紋形成環狀後,使輪齒的表面產生微小面積的剝落而形成一些疲勞淺坑。
Ⅸ 齒輪傳動與帶傳動相比有什麼特點
答:齒輪傳動比帶傳動比准確,傳動功率與傳動速比大,結構緊湊,壽命長,傳動效率高,但不宜在中心距較大的場合使用,過載時易損壞零件,齒輪傳動本身不能實現過載保護。
Ⅹ 帶傳動與齒輪傳動相比優缺點有哪些
帶傳動是利用張緊在帶輪上的柔性帶進行運動或動力傳遞的一種機械傳動。根據傳動原理的不同,有靠帶與帶輪間的摩擦力傳動的摩擦型帶傳動,也有靠帶與帶輪上的齒相互嚙合傳動的同步帶傳動。
帶傳動具有結構簡單、傳動平穩、能緩沖吸振、可以在大的軸間距和多軸間傳遞動力,且其造價低廉、不需潤滑、維護容易等特點,在近代機械傳動中應用十分廣泛。摩擦型帶傳動能過載打滑、運轉雜訊低,但傳動比不準確(滑動率在2%以下);同步帶傳動可保證傳動同步,但對載荷變動的吸收能力稍差,高速運轉有雜訊。 帶傳動除用以傳遞動力外,有時也用來輸送物料、進行零件的整列等。
(1)優點:傳動平穩、緩沖吸振、結構簡單、成本低、使用維護方便、 有良好的撓性和彈性、過載打滑。
(2) 缺點:傳動比不準確、帶壽命低、軸上載荷較大、傳動裝置外部尺寸大、效率低。因此,帶傳動常適用於大中心距、中小功率、帶速v =5~25m/s,i≤7的情況。
齒輪傳動是機械傳動中應用最廣的一種傳動形式。它的傳動比較准確,效率高,結構緊湊,工作可靠,壽命長。目前齒輪技術可達到的指標:圓周速度v=300m/s,轉速n=105r/min,傳遞的功率P=105KW,模數m=0.004~100mm,直徑d=1mm~152.3mm。
齒輪傳動的特點:
1,瞬時傳動比恆定。非圓齒輪傳動的瞬時傳動比能按需要的變化規律來設計。
2,傳動比范圍大,可用於減速或增速。
3,速度(指節圓圓周速度)和傳遞功率的范圍大,可用於高速(v>40m/s),中速和低速(v<25m/s)的傳動;功率從小於1W到105KW。
4,傳動效率高。一對高精度的漸開線圓柱齒輪,效率可達99%以上。
5,結構緊湊,適用於近距離傳動。
6,製造成本較高。某些具有特殊齒形或精度很高的齒輪,因需要專用的或高精度的機床,刀具和量儀等,故製造工藝復雜,成本高。
7,精度不高的齒輪,傳動時的雜訊,振動和沖擊大,污染環境。
8,無過載保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