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中式冷態實驗裝置

中式冷態實驗裝置

發布時間:2022-08-01 19:41:58

Ⅰ 冷態聚變法

是不是指的冷核聚變?
冷核聚變是指核聚變反應,這種情況發生在室溫常壓下,用普通的事情,簡單的設備
融合
融合發生時,兩個原子核走到一起,形成一個新的,更重的原子核。這是不容易完成的,因為一個基本的科學原理:相反帶電粒子的吸引,而同樣-帶電粒子擊退對方。由於原子核(如氫質子) ,是十分相似的帶電粒子,其自然趨勢是擊退對方,從而防止聚變反應。
科學家已經發現了,但是,這自然擊退行動,都變成了一個強大的吸引力,在非常小的尺度-百萬分之一十億米的1 0億分之一。如果相同的電荷的粒子提出任何進一步除了比這個,自然擊退行動發生。
太陽用簡單粗暴的引力武力來實現聚變反應。與群眾30萬倍的地球上,有足夠的引力和壓力,在太陽的核心,以推動氫原子核結合在一起形成氦-釋放出來的能量到達地球,因為陽光。
男子已復制核聚變在氫彈用原子彈放在右旁聚變燃料(如氘或氚) ,以期效法熱量和壓力,在太陽的核心,作為發起者,以及在核聚變反應堆,其中去模仿這些條件太陽的核心,推氫氣,以非常高的溫度下或原子融合在一起,與龐大的粒子加速器。
冷聚變
而言, "冷聚變" ,成為受歡迎的,在1989年,當兩位科學家(馬丁fleischmann和斯坦利龐斯)宣布,他們能夠實現冷核聚變反應-一些以前認為不可能給予科學的理論依據。
初步勝利沖昏了頭腦以上實現轉向的爭議,當其他的科學家宣稱,他們無法復制的測試結果。這導致收費兩位科學家要麼篡改其數據,或捲入了如意算盤。這場爭論,被廣泛報道,在科學出版物和傳播媒介,結束了雙方科學家的恥辱。
在未來數年,但是,由於各種科學家已經取得了冷聚變反應中使用了各種辦法。科學家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例如,用一個小型鋰鉭鐵礦晶體(一熱電物質,形成一種電荷加熱時) ,置於氫氣填充廳。當他們回暖晶體( -30 F到45六) ,一個10萬伏的電場,形成了一個橫跨小晶體。一個金屬絲放在附近的水晶出院電荷,在一個單一的點-與氫原子在會議廳開始毆打成其他氫原子。科學家們指出,建立氦原子核,釋放高能量的輻射和自由中子-所有跡象聚變反應。類似的結果,用其他方法,有報道在各種科學設施。不幸的是,冷聚變作為廉價,可靠的能源來源,目前還不太可能。雖然上述實驗似乎證明的可行性,聚變反應,而不需要龐大的設備,或大量的能源,輸出功率產生的,仍然遠遠低於金額實際使用的能源。

Ⅱ 氣液傳熱實驗裝置由「冷態」變為「熱態」應進行怎樣操作,為什麼在實驗測定之前要排除不凝性氣體

Ⅲ 什麼叫電廠的熱態調試和冷態調試

鍋爐的冷態調試,也叫鍋爐輔機分步調試,是不需要進行加熱的,即為,其不是為加熱狀態。而且,其在具體內容上,則是為水泵啟動打循環、鍋爐溫度壓力和流量的觀察,以及電氣控制的查看。此外,還有對管道閥門的檢查這一個,主要是看其是否有泄漏問題。鍋爐的冷態調試是不加熱狀態,例如水泵啟動打循環,鍋爐的各項溫度壓力流量儀表指示正常,管道閥門不泄露,電氣控制顯示正常。鍋爐本體水壓試驗、各壓力表、流量表等表計、安全閥、自動保護的冷態校驗及全部鍋爐輔機的調試運行。
鍋爐的熱態調試就是加熱時的運行調試,就和正式使用一樣的,有升溫,燃料的消耗等實際參數需要調試觀察。搜索鍋爐啟運,全部鍋爐輔機、水處理水質的化驗,水位表的調試、燃燒設備的調試、安全保護裝置(包括安全閥)的熱態調試、鍋爐連續熱態運行72小時以上等。

Ⅳ 發電機氣密性試驗需要盤車嗎

發電機氣密性實驗需要盤車的,發電機大修前熱態試驗交直流耐壓也需要停盤車。

盤車目的如下:

1、啟動時盤車,由於啟動前,汽機一般是冷態,缸內和軸承等處的溫度較低,而汽輪機在沖轉前都需要送軸封汽、抽真空,如果不盤車,高溫軸封汽進入軸封和汽缸內以後,會形成上熱下冷的溫差,造成缸體變形、轉子彎曲等設備故障。

2、停機後盤車,主要也是考慮汽缸余熱對轉子和缸體的影響,如果不盤車,同樣容易造成上下缸溫差大、轉子熱彎曲等故障。

3、電廠一般都規定,在啟動前和停機後,必須按照規程進行盤車,停車後的盤車一般要求缸溫達到環境溫度作用才能停止盤車。

4、如果盤車電機故障或失去電源,或者頂軸油壓不夠等情況,一般應在轉子剛停止的位置做標記,並每隔30分鍾手動盤車180度,如此反復,直到缸溫正常,在最後一次手動盤車前,時間間隔是前一次時間間隔的一半即15分鍾。

盤車裝置自動脫開過程

沖動轉子以後,盤車齒輪的轉速突然升高,而擺動齒輪由主動輪變為被動輪,被迅速推向右方並帶著擺動殼逆時針擺動,推動拉桿上升。

當拉桿上端點超過平衡位置時,連桿在壓縮彈簧的推動下推著曲柄逆時針旋轉,順勢將擺動殼拉起,直到手輪轉過預定的角度,鎖緊銷自動落入鎖孔將手輪鎖住。

此時行程開關動作,切斷電動機電源,各齒輪均停止轉動,盤車裝置又恢復到投用前脫開狀態。操作盤車停止按鈕,切斷電源,也可使盤車裝置退出工作。

Ⅳ 化學反應工程的研究內容

化學反應工程的研究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研究化學反應規律,建立反應動力學模型亦即對所研究的化學反應,以簡化的或近似的數學表達式來表述反應速率和選擇率與溫度和濃度等的關系。這本來是物理化學的研究領域,但是化學反應工程工作者由於工業實踐的需要,在這方面也進行了大量的工作。不同之處是,化學反應工程工作者著重於建立反應速率的定量關系式,而且更多地依賴於實驗測定和數據關聯。多年來,已發展了一整套動力學實驗研究方法,其中包括各種實驗用反應器的使用、實驗數據的統計處理方法和實驗規劃方法等。 ②研究反應器的傳遞規律,建立反應器傳遞模型亦即對各類常用的反應器內的流動、傳熱和傳質等過程進行理論和實驗研究,並力求以數學式予以表達。由於傳遞過程只是物理的,所以研究時可以避免化學反應,用廉價的模擬物系(如空氣、水、砂子等)代替實際反應物系進行實驗。這種實驗常稱為冷態模擬實驗,簡稱冷模實驗。傳遞過程的規律可能因設備尺寸而異,冷模實驗所採用的設備應是一系列不同尺寸的裝置;為可靠起見,所用設備甚至還包括與工業規模相仿的大型實驗裝置。各類反應器內的傳遞過程大都比較復雜,有待更深入地去研究。 ③研究反應器內傳遞過程對反應結果的影響對一個特定反應器內進行的特定的化學反應過程,在其反應動力學模型和反應器傳遞模型都已確定的條件下,將這些數學模型與物料衡算、熱量衡算等方程聯立求解,就可以預測反應結果和反應器操作性能。由於實際工業反應過程的復雜性,至今尚不能對所有工業反應過程都建立可供實用的反應動力學模型和反應器傳遞模型。因此,進行化學反應工程的理論研究時,概括性地提出若干個典型的傳遞過程。例如:伴隨著流動發生的各種不同的混合,如返混、微觀混合、滴際混合等;反應過程中的傳質和傳熱,包括反應相外傳質和傳熱(傳質和反應相繼發生)和反應相內傳質和傳熱(反應和傳質同時進行)。然後,對各個典型傳遞過程逐個地進行研究,忽略其他因素,單獨地考察其對不同類型反應結果的影響。例如,對反應相外的傳質,理論研究得出其判據為達姆科勒數Dα,並已導出當Dα取不同值時外部傳質對反應結果的影響程度。同樣,對反應相內的傳質,也得出了相應的判據西勒模數 φ。這些理論研究成果構成了本學科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成果一般並不一定能夠直接用於反應器的設計,但是對於分析判斷卻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Ⅵ 簡述循環流化床冷態啟動的主要步驟

檢查爐體,關閉所有人孔門,啟動引風一次風,做冷態實驗。然後點火,,,,,

Ⅶ 冷態和熱態是什麼意思啊

冷態是指不點火的情況 可能會開風機等一些設備 但是不會燃燒 溫度是常溫的
熱態就是點火運行時的情況

Ⅷ 速率模型反應器是動力學反應器嗎

對各類常用的反應器內的流動、傳熱和傳質等過程進行理論和實驗研究,並力求以數學式予以表達。由於傳遞過程只是物理的,所以研究時可以避免化學反應,用廉價的模擬物系(如空氣、水、砂子等)代替實際反應物系進行實驗。這種實驗常稱為冷態模擬實驗,簡稱冷模實驗。傳遞過程的規律可能因設備尺寸而異,冷模實驗所採用的設備應是一系列不同尺寸的裝置;為可靠起見,所用設備甚至還包括與工業規模相仿的大型實驗裝置。各類反應器內的傳遞過程大都比較復雜,有待更深入地去研究。

對一個特定反應器內進行的特定的化學反應過程,在其反應動力學模型和反應器傳遞模型都已確定的條件下,將這些數學模型與物料衡算、熱量衡算等方程聯立求解,就可以預測反應結果和反應器操作性能。由於實際工業反應過程的復雜性,至今尚不能對所有工業反應過程都建立可供實用的反應動力學模型和反應器傳遞模型。因此,進行化學反應工程的理論研究時,概括性地提出若干個典型的傳遞過程。例如:伴隨著流動發生的各種不同的混合,如返混、微觀混合、滴際混合等;反應過程中的傳質和傳熱,包括反應相外傳質和傳熱(傳質和反應相繼發生)和反應相內傳質和傳熱(反應和傳質同時進行)。然後,對各個典型傳遞過程逐個地進行研究,忽略其他因素,單獨地考察其對不同類型反應結果的影響。例如,對反應相外的傳質,理論研究得出其判據為達姆科勒數Dα,並已導出當Dα取不同值時外部傳質對反應結果的影響程度。同樣,對反應相內的傳質,也得出了相應的判據西勒模數。這些理論研究成果構成了本學科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成果一般並不一定能夠直接用於反應器的設計,但是對於分析判斷卻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由於在已選定的工業反應器中進行的宏觀化學反應過程,就是具有一定化學動力學特性的反應物系進入具有一定流動和傳遞特性的工業裝置中進行演變、達到人們期預的狀之後離開反應器的全過程,整個過程涉及到多種影響參數及各參數之問相互作用的復雜關系。使宏觀過程式控制制到期預狀態,達到工程技術目的,實現技術經濟目標,必須搞清上述諸多因素或參數對宏觀過程、狀態及生產(設計)目標的影響規律、調控的可能性及程度、技術經濟效果等。在研究或處理方法上,就是在實驗(實踐)的基礎上,用數學模擬的方法即根據反應的動力學特性和該物系在該反應器中的傳遞特性及流動特性,抓住影響宏觀過程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恰當地簡化處理那些影響不大的次要因素,建立物系的動態物理模型。再對物理模型進行數學描述—建立宏觀過程的數學模型,進而根據特定的初始條件、邊界條件對數學模型求解,確定有關設計參數以及模擬放大,實踐檢驗,修正完善。顯然,該模型就是化學動力學模型、流動模型、傳遞模型以及相關的參數計算模型的綜合。所以建模及解析無疑是各類反應器設計的中心。

Ⅸ 電壓互感器的空載試驗

電容式電壓互感器試驗
第一章 緒論
電壓互感器作為一種電壓變換裝置(Transformer)是電力系統中不可或缺的設備,它跨接於高壓與零線之間,將高電壓轉換成各種儀表的工作電壓,(國標規定為100/√3和100V),電壓互感器的主要用途有:1)用做商業計量用。主要接於變電站的線路出口和入口上,常用於網與網、站與站之間的電量結算用,這種用途的互感器一般要求0.2級計量精度,互感器的輸出容量一般不大;2)用做繼電保護的電壓信號源。這種互感器廣泛應用於電力系統的母線和線路上,它要求的精度一般為0.5級及3P級,輸出容量一般較大;3)用做合閘或重合閘檢同期、檢無壓信號用,它要求的精度一般為1.0、3.0級,輸出容量也不大。現代電力系統,電壓互感器一般可做到四線圈式,這樣,一台電壓互感器可集上述三種用途於一身。

電容式電壓互感器(Capacitor Voltage Transformers,簡稱「CVT」)是50年代開始研製生產,經過科技人員不懈的努力,我國的電容式電壓互感器技術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但在生產、試驗研究、以及使用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本文擬從電容式電壓互感器的各種試驗基本原理入手,著重說明電容式電壓互感器基本試驗方法,檢驗的目的以及在現場使用、現場檢驗方面存在的問題怎樣通過試驗的手段來判斷等問題,以使產品設計、試驗、銷售、服務和運行部門的專業人員對其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

第二章 電容式電壓互感器試驗要求

§1.基本試驗條件
1.1試驗的環境條件
為了保證試驗的准確性、可靠性,所有試驗應在一定條件下進行,試驗時應注意試驗環境條件並做好記錄。
試驗環境條件分為兩種,一種為人工環境,這種情況下,一般在產品標准中都作了具體規定;另一種為自然環境條件,這種情況下,試驗條件一般應遵循以下幾條規律。
a) 環境溫度,應在+5~+35 ℃范圍內。
b) 試品溫度與環境溫度應無顯著差異。試品在不通電狀態下在恆定的周圍空氣溫度中放置了適當長的時間後,即認為與周圍空氣溫度相同。
c) 試驗場所不得有顯著的交直流外來電磁場干擾。
d) 試驗場所應有單獨的工作接地可靠接地,應有適當的防護措施和安全措施。
e) 試品與接地體或鄰近物體的距離一般應大於試品高壓部分與接地部分最小空氣距離的1.5倍。
試驗所用的工頻電壓波形應符合GB/T 16927.1《高電壓實驗技術 第一部分:一般試驗要求》的規定,頻率為(0.9~1.1)fn。
1.2試驗用標准
電容式電壓互感器有三種用途即測量、保護和載波通訊,我們現使用的標准為GB/T 4703-2000《電容式電壓互感器》,為IEC60187:1987等效採用版本,其中不包括耦合電容器和電容分壓器部分,那末我們還需採用另外一個標准JB/T 8169-1999《耦合電容器和電容分壓器標准》。
另外,現場試驗中,用戶針對電容式電壓互感器有其相應的驗收規范,例如SD301-88《交流500kV電器設備交接和預防性試驗規程》、SD333-89《進口電流互感器和電容式電壓互感器技術規范》、GB50150-91《電氣安裝工程和電氣設備交接試驗標准》,其中都有有關試驗內容。
另外個企業也由企業標准,如西安西電電力電容器有限責任公司的企業標准為0KF.604.046-1999《電容式電壓互感器通用技術條件》。
§2. 電容式電壓互感器試驗分類、項目及基本規則
2.1 電容式電壓互感器試驗項目及分類
電容式電壓互感器從產品結構上分為電容分壓器和電磁裝置兩部分,從試驗項目上分為三部分,即電容分壓器部分試驗項目、電磁裝置部分試驗項目、電容式電壓互感器整體部分試驗項目。而每一部分分為型式試驗和出廠試驗兩部分,另外有用戶的交接試驗。試驗項目及分類見表1、表2。

表1 電容式電壓互感器試驗項目
試驗類別 項 號 試 驗 項 目 注




驗 1 外觀檢驗 整體部分
2 密封性試驗 整體部分
3 繞組的極性檢驗 電磁單元部分
4 電磁單元的工頻耐受電壓試驗 電磁單元部分
5 低壓端子對地工頻耐受電壓試驗 電磁單元部分
6 保護裝置工頻放電電壓試驗 電磁單元部分
7 准確度試驗 整體部分



驗 1 雷電沖擊耐受電壓試驗 整體部分
2 操作沖擊耐受電壓試驗 整體部分
3 鐵磁諧振試驗 整體部分
4 瞬變響應試驗 整體部分
5 電磁單元的工頻耐受電壓試驗(濕試) 電磁單元部分
6 電磁單元的溫升試驗 電磁單元部分
7 承受短路能力試驗 整體部分
8 准確度試驗 整體部分

圖1極性檢驗

表2 耦合電容器及電容分壓器試驗項目
試驗類別 項 號 試 驗 項 目 注




驗 1 外觀檢驗
2 密封性試驗
3 工頻下電容測量
4 端子之間的工頻或操作沖擊試驗
5 低壓端子對接地端子工頻耐受電壓試驗
6 測量損耗角正切值
7 局部放電試驗



驗 1 高頻電容及等值串聯電阻測量
2 低壓端子對地雜散電容及雜散電導測量
3 操作沖擊耐受電壓試驗(干試)
4 工頻交流電壓或操作沖擊電壓試驗(濕試)
5 雷電沖擊耐受電壓試驗
6 放電試驗
7 局部放電試驗
8 測量電容溫度系數
9 機械強度試驗

2.2 電容式電壓互感器檢驗的基本規則
檢驗項目分為出廠試驗、型式試驗、驗收試驗三部分,各部分檢驗的基本規則如下:
a) 出廠試驗
出廠試驗的目的
在於檢驗製造中的缺陷和測定互感器的准確度,所以出廠試驗由製造廠對需出廠的每一台互感器進行。
誤差試驗應在耐受電壓試驗之後進行,其餘項目的次序可不作規定。
這里的耐受電壓試驗包括電容分壓器、電磁單元各部件的工頻耐壓,保證誤差試驗時CVT完好。
b)型式試驗
型式試驗的目的
在於考核互感器的設計、材料和製造等方面是否滿足試驗標准及技術條件所規定的性能和運行要求。
進行型式試驗的時間和周期
新產品研製出來時應進行型式試驗。
在生產過程中,當材料、工藝或產品結構等有所改變,且其改變有可能影響產品的性能時,應重新進行型式試驗,此時允許只進行與這些改變有關的試驗項目。
在正常生產中,型式試驗應至少每五年進行一次。
有關要求和規定
用來作型式試驗的互感器應首先進行出廠試驗。出廠試驗合格後,方可進行型式試驗。其出廠試驗結果也應在型式試驗報告中給出。
型式試驗中的所有耐受電壓試驗的試驗項目應在同一台互感器上進行。
c) 驗收試驗
驗收試驗的目的
驗收試驗主要是購買方在安裝前進行的試驗。是為了檢驗互感器在運輸中有否受到損傷,確保所安裝的互感器是良好的。
有關要求和規定
一次端子間的工頻耐受電壓試驗值應不超過規定試驗電壓的75%。
准確度試驗應在允許頻率范圍和額定電壓下進行。
第三章 電容式電壓互感器基本試驗內容
綜合兩個國標的內容,電容式電壓互感器的基本試驗項目有以下十六條,具體內容如下:
1) 外觀檢驗
試驗目的
檢驗互感器的外觀性能。檢驗互感器的金屬件外露表面是否具有良好的防腐蝕性能,產品銘牌及端子標志是否符合圖樣要求。
試驗方法
目測,觀察。
2)密封性試驗
試驗目的
檢驗互感器(包括電容分壓器和電磁單元)各密封部位的密封性能。
試驗方法
圖1極性檢驗

電磁單元的密封性試驗方法一般由製造廠規定,一般通過給試品充油壓或給試品加溫進行,具體要求和方法有製造廠提出。

3)繞組的極性檢驗
試驗目的
檢驗互感器的極性是否正確,為後面的試驗項目做好 准備,防止誤差試驗時儀器故障。
標有大寫體和小寫體的同一字母的端子,在同一瞬間應具有同一極性,即所謂減極性。
試驗方法
a. 電磁單元繞組的極性檢驗一般用直流法進行,如圖1所示,用1.5V干電池的正極接在一次繞組的A端,負極接在一次繞組的X端,直流毫安表的正極接在二次繞組的a端,負極接在二次繞組的n端,瞬間接通開關,電流表按順時方向擺動為減極性。

4)耐受電壓試驗
試驗目的
保證試品的絕緣性能,使試品在系統運行時能夠承受來自系統的各種過電壓的沖擊。互感器的高壓端子和接地端子之間的絕緣應能承受如表3所列的耐受電壓。
表3 絕 緣 耐 受 電 壓 kV
互感器額定一次電壓 額定短時工頻耐受電壓
方均根值 額定雷電沖擊耐受電壓
峰 值 額定操作沖擊耐受電壓
峰 值
35/ 80/95 1) 185/2002) ——
66/ 140 325 ——
160 350
110/ 185/200 1) 450/4802) ——
550
220/ 360 850 ——
395 950
330/ 510 1175 950
500/ 680 1550 1175
740 1675
註:對同一額定電壓給出兩個絕緣水平者,在選用時應考慮到電網結構及過電壓水平、過電壓保護裝置的配置及其性能、可接受的絕緣故障率等。
1)斜線下的數據為外絕緣的干耐受電壓。
2)斜線下的數據僅用於內絕緣。

標准中規定了安裝運行地區的海拔超過1000 m絕緣水平,若安裝運行地區的海拔超過1000 m但不高於1000 m,則應按海拔高度來折算。用標准規定的額定耐受電壓乘以海拔校正系數Ka,Ka計算公式如式(1)。
(1)
式中:H——安裝地區的海拔高度,m。
試驗方法
圖2工頻耐壓試驗
(一)短時工頻耐受電壓試驗

如圖2所示,相應的試驗電壓施加於高壓端子與接地端子之間(低壓端子與接地端子相連接)。耐受時間1min。試驗前後可用電橋測量電容及介損,用於判斷是否有元件擊穿等故障發生。
短時工頻耐受電壓試驗可分為干試與濕試,試驗可分別對電容分壓器和電磁單元進行。
對於電容分壓器的試驗,濕試不允許分節進行,干試可分節進行。若分節進行試驗,應按公式(2)來計算單節試驗電壓。
(2)
對於電磁單元部分的試驗,試驗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① 電磁單元中壓迴路的耐受電壓水平按下式(3)計算,
(3)
式中: t—互感器高壓端子和接地端子間的試驗電壓;
、 —分別為電容分壓器的高壓電容和中壓電容;
—電壓分布不均勻系數,可取1.05。
② 對於電磁單元的工頻耐受電壓試驗,試驗前把電磁單元與電容分壓器分開。當電磁單元的中壓端子外露時,型式試驗應在淋雨狀態下進行。試驗分別對電磁單元的變壓器、電抗器和鐵磁諧振阻尼裝置進行,試驗時應注意將阻尼裝置與變壓器的連接線拆開。電磁單元內若接有過電壓保護用放電器件,在試驗時也應將其連接線拆開。

③ 對變壓器一次繞組進行試驗時,試驗電壓值應為按式(3)計算。試驗電壓可以直接用單獨電源來供給,也可以由二次側感應得到。無論用哪一種方式得到試驗電壓,均應在高電壓側測量試驗電壓。當電壓升到試驗電壓值以後,歷時間1 min,然後立即把電壓降下來。
在試驗過程中應注意:變壓器的鐵心、未接電源的二次繞組的一個端子和一次繞組的低電壓端子以及油箱外殼均應接,而未接電源的繞組處於空載狀態。
試驗時,為避免鐵心過度飽和,試驗電壓的頻率可以增加到額定值以上。如果頻率超過額定值的兩倍,試驗時間可以減小到按式(4)計算之值,但不得短於15 s。

(4)

式中:t—用頻率為 t的電壓來試驗時所需經歷的時間,單位s。

t—試驗電壓的頻率。

在試驗中有否損壞,可以用在試驗前後測量變壓器的空載電流和損耗的方法來檢驗。

① 電抗器的耐受電壓試驗用單獨電源來進行,歷時1 min。電抗器繞組的端子之間的絕緣水平及其保護器件的放電電壓,應與在二次側短路和開斷等過程中電抗器上可能出現的最大過電壓水平相適應。具體數值由製造廠規定。為避免鐵心過度飽和,可以提高試驗電壓的頻率,此時試驗時間按上述規定適當縮短。

②) 電磁單元中壓迴路的接地端子與地之間,二次繞組的端子(含附件)對地及其相互之間的絕緣應能承受工頻3 kV(方均根值)的試驗電壓,歷時1 min。

b) 電容分壓器的低壓端子對地絕緣應能承受工頻10 kV(方均根值)的試驗電壓,歷時1 min,若低壓端子不暴露在風雨中,則試驗電壓為4 kV(方均根值)

(二)雷電沖擊耐受電壓試驗

雷電沖擊耐受電壓試驗在互感器整體上進行,試驗電壓的波形為(1.2~5)/(40~60) s。也可分別對電容分壓器(不允許分節進行)和電磁單元進行,電磁單元試驗電壓按變比計算得到。

試驗時,應施加正極性和負極性沖擊各15次,如果在連續的15次沖擊中未發生多於2次的閃絡且未發生擊穿,則認為互感器通過了試驗。

(三)操作沖擊耐受電壓試驗(濕試)

操作沖擊耐受電壓試驗(濕試)在互感器整體上進行,試驗電壓的波形為250/2500 s。也可僅對電容分壓器進行(不允許分節進行),而電磁單元則用上述短時工頻耐受電壓試驗考核。

操作沖擊耐受電壓試驗時,應施加正極性和負極性沖擊各15次,如果在連續的15次沖擊中未發生多於2次的閃絡且未發生擊穿,則認為互感器通過了試驗。

操作沖擊試驗只對330kV以上產品進行,這和系統中過電壓存在和保護水平有關。若試品進行了操作沖擊濕耐受電壓試驗,則不需再進行工頻濕試驗和操作沖擊干耐受電壓試驗。

5)磁單元的溫升試驗

試驗目的

檢驗互感器在正常及系統故障情況下的溫升情況。

試驗方法

試驗只在電磁單元上進行,在額定頻率和規定負荷(功率因數為0.8(滯後)~1之間的任一數值)下,給試品施加規定電壓, 當每小時的溫度上升值不超過1 ℃時,即認為已達到穩定狀態。

規定負荷即每個二次繞組上分別接有各自最大負荷來進行本試驗,如果互感器規定了極限熱負荷,試驗時應加極限熱負荷值。

電壓測量應在一次繞組上進行,因為實際二次電壓可能明顯地降低。

繞組溫升應採用電阻法測量。對電阻值很小的繞組,也可以採用熱電偶法測量。其他部位的溫升可用溫度計或熱電偶法測量。

試驗程序為:

a)不論其額定電壓因數和允許運行時間如何,對所有互感器的電磁單元均應在二次繞組接有額定負荷(如果有多個額定負荷值,應取最大者)和剩餘電壓繞組不接負荷的條件下,施加1.2倍額定電壓連續進行試驗,直到溫度達到穩定為止。

如果規定了熱極限輸出,電磁單元還應增加如下試驗,即在額定一次電壓和對應其熱極限輸出且功率因數為1的負荷下進行試驗。如果對一個或多個二次繞組規定了熱極限輸出,應分別對其進行試驗,除非另有規定,每次試驗只有一個二次繞組連接對應其熱極限輸出且功率因數為1的負荷。此時,其他二次繞組不接負荷。

此時各繞組的溫升應不超過60 ℃。

b)額定電壓因數為1.5(或1.9)、允許運行時間為30 s的互感器,其電磁單元應在a)項1.2倍額定電壓下的溫升試驗達到穩定狀態後,立即施加1.5(或1.9)倍額定電壓(此時二次繞組和剩餘電壓繞組應接有最大的額定負荷),歷時30 s。

此時各繞組溫升應不超過70 ℃。

本試驗也可以從冷態開始,各繞組溫升應不超過10 ℃。

c)額定電壓因數為1.9、允許運行時間為8 h的互感器,其電磁單元應在a)項1.2倍額定電壓下的溫升試驗達到穩定狀態後,立即施加1.9倍額定電壓(此時二次繞組應接有最大的額定負荷,剩餘電壓繞組接有額定負荷或熱極限負荷),歷時8 h。

此時各繞組溫升應不超過70 ℃。

在上述各種試驗條件下,電磁單元的鐵心及其他金屬件表面、油頂層的溫升應不超過50 ℃。

另外,新的IEC標准規定,如果安裝地區的海拔超過1000m,海拔每升高100m,互感器的溫升應相應降低。對於充油的電磁裝置應降低0.4%;對於乾式電磁裝置應降低0.5%。

電阻法測量繞組平均溫度:
圖3電阻法測溫升
在溫升試驗結束並切斷電源之後,立即測量繞組的直流電阻。應在停電後1min內測出第一個讀數。然後在8min~10min內每隔相等的時間(30~60s)測定一個電阻值依次記錄為R1、R2、R3、……RK。其後再隔5~10min補充測量一個參考值Rn。同時記錄各個測定時間分別為t1、t2、t3、……tk,以切斷電源瞬間為t=0。在坐標紙上,將ln(R1-Rn)、ln(R2-Rn)、ln(R3-Rn)、……ln(Rk-Rn)和t1、t2、t3、……tk的相應各點繪出,用一直線聯接,其與R軸的交點既為t=0時(R0-Rn)值,由此可得切斷電源瞬間的繞阻電阻R0值。

繞阻一般為銅線,平均溫升ΔQ按下式計算:
(5)
R0—斷電瞬間繞阻熱電阻值,Ω
RQ1—溫度為Q1時冷電阻值,Ω
Q1—繞阻冷態溫度(冷態時環境溫度),℃。
Q2—溫升試驗後期確定溫升的環境溫度,℃。
235—銅導體溫度系數的倒數

6)電容介損測量
試驗目的:檢驗電容器的電容及介損,並作為元件好壞的判據。
圖4正接法原理圖
圖5 反接法原理圖
試驗方法:電容測量應在工頻耐受電壓試驗前,在不高於15%的電壓下進行初測,工頻耐受電壓試驗之後在(0.9~1.1)Un電壓下進行復測。

在試驗室試驗時,一般採用正接法。在現場驗收時,用反接法較多。反接法試驗時,由於電橋處於高電位,所以應注意安全,測試電壓一般也達不到要求(較低)。

7)高頻電容及等值串聯電阻測量
試驗目的
檢驗電力載波該頻通路的阻抗。
試驗方法
可在分節電容器上進行,採取相應的屏蔽措施,測量引線應盡量短。特別是試品測量較大時,更應該注意測量迴路的屏蔽和引線,否則導致電容量偏大。
在額定溫度范圍內,在30~500kHz的高頻下,電容器高低壓端子之間的電容值相對於額定電容的偏差不得超過-20%或+50%,且等值串聯電阻不得超過40Ω。
對於較低頻率(例如30~100kHz)和溫度類別的下限溫度,或電容不超過2000pF的電容疊柱,或Um大於42kV者,其等值串聯電阻允許大於40Ω。
試驗一般用電平振盪器和選頻器作為高頻電源,用導納電橋測量,所測參數為並聯電容和並聯電導,需將數值等效為等值串聯參數。
計算公式為:
(6)
(7)

8)低壓端子對地雜散電容及雜散電導測量
試驗目的
檢驗互感器的雜散電容及電導,其值有可能引起高頻信號的損失或衰減。
試驗方法
可在互感器下節(分壓器和電磁裝置的組裝體)上進行試驗,試驗用電平振盪器和選頻器作為高頻電源,用導納電橋測量其電容及電導值。
對於電容器,雜散電容不得超過200pF,雜散電導不得超過20μS;對於電容式電壓互感器,雜散電容不得超過300+0.05Cn pF,雜散電導不得超過50μS。
9)放電試驗
試驗目的
檢驗電容器內部引線、結構等性能,保證電容器在強電流沖擊下不致造成電容器內部故障。
試驗方法:試驗可在單節電容器上進行。給試品施加直流電壓,然後通過靠近試品放置的棒狀間隙放電,在5min內充放電兩次。放電頻率應在0.5~1Mhz內,試驗前後應用電橋測量電容器的電容值,判斷電容器是否有損傷或故障。
10)局部放電試驗
試驗目的
檢驗電容器內介質的電器性能,特別是工藝處理過程是否得到嚴格的控制。
試驗方法
圖6平衡迴路測量局部放電圖

在國家標准和IEC標准中,沒有要求進行電容式電壓互感器整體或中間變壓器的局部放電檢測,只要求對耦合電容器和電容分壓器進行局部放電檢測,電容器的局部放電可分節進行。

給試品施加工頻預加電壓,至少保持10s後,迅速降至測量電壓。型式試驗中測量保持1小時,每隔10min需測量一次放電量;出廠試驗中至少保持1 min後進行測量。測量和預加電壓見下表4。
由於試品為耦合電容器,不許用專門的耦合電容器,採用平衡迴路,既排除了干擾,又提高了工作效率,所以,均採用平衡迴路。

表4局部放電試驗電壓
系統接地方式 預加電壓 測量電壓 允許放電視在電荷量
中性點非有效
接地系統 1.3Um 1.1Um 100pC
1.1Um/ 10pC
中性點有效
接地系統 0.8×1.3Um 1.1Um/ 10pC

11)測量電容溫度系數
試驗目的
檢驗電容器隨溫度變化的規律,其變化在溫度范圍內會影響到互感器的誤差性能。
試驗方法
由於所選用的材料和所選用的處理工藝相同,所以不需用對每節電容器進行試驗,將試品放入恆溫箱內,調節不同溫度,待試品內部溫度和烘箱內溫度相同後,用電橋測量電容及介損值。用回歸法分析求出電容溫度系數αC。
電容器溫度類別下限溫度和比上限溫度高15K的溫度范圍內測得的電容溫度系數的絕對值不大於5×10-4K-1。
如溫度類別為-25/A。則試驗溫度范圍為-25~+55℃。
實際上,電容溫度系數的高低並不代表產品性能的好壞,只和介質搭配有關。電容器紙的特性為正電容溫度系數,而電容器用膜為負電容溫度系數,這就是互感器用耦合電容為膜紙復合的一個原因。
12)准確度試驗
試驗目的
准確度是互感器最主要的性能指標之一,試驗的目的在於檢驗互感器的准確度是否達到誤差限值范圍內。
試驗方法
誤差試驗方法如圖7所示,圖7為測試1a1n繞組時的試驗迴路,試驗時必須注意將負載電纜與測試電纜分開,以免由於負載壓降造成不必要的測試誤差。試驗應對互感器的每一個二次繞組分別進行,各個二次繞組所加負荷的
大小應符合表5的有關要求,負荷的功率因數為0.8(滯後)。對同時用於測量和保護的二次繞組,應分別按測量和保護准確級的要求進行試驗。
對於測量准確級的試驗,應分別在80%、100%和120%的額定電壓下進行。
對於保護准確級的試驗,應分別在額定電壓乘以2%,5%,100%和額定電壓因數的電壓下進行。
剩餘電壓繞組在額定電壓乘以額定電壓因數的電壓下試驗時接額定負荷,在其他電壓下試驗時不接負荷。
標准准確級、相應的誤差限值及規定的運行條件如表5所示。在2%額定電壓下,保護准確級的誤差限值為5%額定電壓下誤差限值的2倍。
型式試驗
圖7電容式電壓互感器誤差試驗迴路

除在規定的電壓和負荷下進行試驗外,還應在額定頻率並在室溫和兩個極限溫度下,以及在一恆定溫度和兩極限頻率下在正常連接的互感器上進行。

對於准確級為1.0及更低的互感器,上述試驗可以在等效電路上進行,對於0.2至0.5級的互感器,是否可以採用等效電路試驗,由製造廠確定。
如果採用等效電路,必須在相同的電壓、負荷、頻率和溫度等條件下進行兩次測量,一次在正常連接的互感器上,一次在等效電路上進行。這兩次測量結果的差值,應不超過相應的准確級限的50%(例如:對於0.5級不超過0.25%和10')。
表5 標 准 准 確 級
保 護 准 確 級
3P 6P
±3.0 ±6.0
±120 ±240
5~150(或5~190)
96~102
溫度類別的下限溫度至上限溫度
25~100
0.8(滯後)

1 括弧內的數值適用於中性點非有效接地系統用互感器。
2 當具有多個分開的二次繞組時,由於它們之間有相互影響,每個繞組應在其額定輸出的25%~100%范圍內滿足各自的准確級要求,此時其他二次繞組應帶有與其額定輸出的0~100%相對應的負荷。
對於測量准確級,如果某一繞組只有偶然的短時負荷,或者作剩餘電壓繞組使用時,則其對另外繞組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
3 當互感器的二次繞組同時用於測量和保護時,應對該二次繞組標出其測量和保護准確級及額定輸出。
出廠試驗
試驗可以在正常連接的互感器上或在等效電路上,在允許頻率范圍內的某一頻率下和允許溫度范圍內的某一溫度下進行。試驗時的實際頻率和溫度值應記入報告中。如果在相同互感器上的型式試驗已經表明用較少次數的電壓和/或負荷的試驗已足以證明它符合準確度要求,允許在出廠試驗中減少試驗次數。
溫度和頻率對誤差的影響
圖8 CVT 等效電路圖
由於試驗條件所限,溫度對誤差的影響可不進行試驗,可利用近似計算公式如下式(8)、(9)進行計算,但電容分壓器在整個允許溫度范圍內(如-25/A)的溫度特性(電容溫度系數аc)必須經過測試,則在極限溫度值下的誤差可以根據在某一溫度下測定之值和分壓器的溫度系數以計算方法來確定。

由於電容式電壓互感器特殊的工作原理(圖8中可看出),其誤差對頻率很敏感。頻率對其誤差的影響,也有近似公式如下式(10)、(11)。雖然式(8)、(9)、(10)、(11)都是通過一定的推導得出,但推導過程中對迴路等都進行了簡化,再加之個體差異較大,計算誤差很大。所以在型式試驗時必須按規定進行此試驗。
溫度對誤差的影響公式如下:
(%)= (8)
(分)= (9)
頻率對誤差的影響公式如下:
(%)=( ) (10)
(分)= ( ) (11)
13)承受短路能力試驗
試驗目的
檢驗二次系統出現短路故障時互感器的承受短路電流造成的機械和熱的效應的能力。
試驗方法
在互感器一次側施加額定電壓的情況下,將二次端子短接。短路試驗進行一次,持續時間1 s。
被試互感器冷卻到環境溫度後,若能滿足下列要求,則認為通過本試驗:
a)無可見的損傷;
b)其誤差與試驗前的差異不超過其准確級誤差限值的50%;
c)電磁單元中變壓器的一次和二次繞組能承受工頻耐受電壓試驗(試驗電壓降低到規定值的90%)。
d)經檢查,電磁單元中變壓器的一次繞組和二次繞組表面的絕緣無明顯的劣化現象(如碳化)。
圖9鐵磁諧振試驗回

Ⅹ Xfine技術是什麼

經皮穿刺技術又叫Seldinger技術,經皮穿刺技術主要用於需經皮穿刺插入導管進行各種心血管造影和經血管介入治療。

1999-2002年進行的多次實驗結果表明,流化床還原鐵礦粉系統可以滿足工業化生產的要求,其工藝技術具有可行性。此外,浦項還成功進行了將流化床還原得到的粉狀DRI熱壓成熱壓鐵塊的工藝實驗。

發展歷程:

1992年12月,浦項制鐵與西門子奧鋼聯公司簽訂了Corex C-2000工廠的建設合同。隨後兩家公司還簽訂了合作開發Finex工藝的協議,項目開發的主要目標是發展流化床還原粉鐵礦的反應系統。1993-1996年,雙方合作進行了實驗室規模的粉礦還原實驗和冷態流化床動力學研究。

緊接著,浦項建立了日產能15t的熱模擬實驗設備,在一級流化床反應器內研究了在高溫、高壓、還原氣氛條件下,鐵礦粉的還原和流化床反應工序的動力學條件。1998年,浦項總部決定在現有Corex工廠附近新建一套日產能150t的流化床還原粉礦的半工業實驗裝置。

閱讀全文

與中式冷態實驗裝置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簡易垃圾自動分類裝置 瀏覽:803
分離軸承轉速多少合適 瀏覽:119
健身器材有哪些用字打出來 瀏覽:745
衡水什麼機械 瀏覽:639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實驗裝置 瀏覽:406
聯合創科機械有限公司待遇怎麼樣 瀏覽:579
機械表時鍾調不成什麼原因 瀏覽:638
設備平台和主樓為什麼留下間隙 瀏覽:933
實驗室製取氨氣完整裝置 瀏覽:570
導向裝置設計說明書 瀏覽:243
定額中設備費取多少 瀏覽:323
揚州鋼閥門廠 瀏覽:867
梧州市五金機電城 瀏覽:399
汽車製冷球噴什麼 瀏覽:750
摩托車傳動軸軸承多少錢 瀏覽:869
半自動磨邊的調節功能裝置有哪些 瀏覽:567
奶牛自動喂水裝置 瀏覽:275
閥門lc是什麼意思 瀏覽:950
下面實驗裝置哪個更省力 瀏覽:177
兩相電機的軸承怎麼拆 瀏覽: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