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裝置知識 > 自動裝置機構設計

自動裝置機構設計

發布時間:2022-08-01 09:18:25

A. 斷路器自動重合閘裝置的控制迴路設計

斷路器控制迴路原理83
第5章斷路器控制迴路;教學目的:掌握斷路器控制方式、斷路器控制迴路的基;迴路、燈光監視的斷路器控制迴路、燈光監察液壓操作;重點:掌握斷路器控制方式、斷路器控制迴路的基本要;難點:掌握斷路器控制方式、斷路器控制迴路的基本要;第一節概述;一、斷路器控制方式;斷路器是電力系統中最重要的開關設備,在正常運行時;斷路器一般由動觸頭、靜觸頭、滅弧裝置、操動機構及;1.按
第5章 斷路器控制迴路
教學目的:掌握斷路器控制方式、斷路器控制迴路的基本要求、斷路器的基本跳、合閘控制
迴路、燈光監視的斷路器控制迴路、燈光監察液壓操作機構操作斷路器控制迴路 復習舊課:操作電源概述、蓄電池組直流操作直流、硅整流電容儲能裝置直流系統、復式整流裝置直流系統、直流系統的絕緣監察與電壓監察裝置;
重 點:掌握斷路器控制方式、斷路器控制迴路的基本要求、斷路器的基本跳、合閘控制迴路、燈光監視的斷路器控制迴路、燈光監察液壓操作機構操作斷路器控制迴路;
難 點:掌握斷路器控制方式、斷路器控制迴路的基本要求、斷路器的基本跳、合閘控制迴路、燈光監視的斷路器控制迴路、燈光監察液壓操作機構操作斷路器控制迴路; 引入新課:
第一節 概述一、斷路器控制方式
斷路器是電力系統中最重要的開關設備,在正常運行時斷路器可以接通和切斷電氣設備的負荷電流,在系統發生故障時則能可靠地切斷短路電流。
斷路器一般由動觸頭、靜觸頭、滅弧裝置、操動機構及絕緣支架等構成。為實現斷路器的自動控制,在操動機構中還有與斷路器的傳動軸聯動的輔助觸頭。斷路器的控制方式有多種,分述如下。
1.按控制地點分
斷路器的控制方式接控制地點分為集中控制和就地(分散)控制兩種。
(1)集中控制。在主控制室的控制台上,用控制開關或按鈕通過控制電纜去接通或斷開斷路器的跳、合閘線圈,對斷路器進行控制。一般對發電機、主變壓器、母線、斷路器、廠用變壓器35kV以上線路等主要設備都採用集中控制。
(2)就地(分散)控制。在斷路器安裝地點(配電現場)就地對斷路器進行跳、合閘操作(可電動或手動)。一般對10kV線路以及廠用電動機等採用就地控制,可大大減少主控制室的佔地面積和控制電纜數。
2.按控制電源電壓分
斷路器的控制方式接控制電源電壓分為強電控制和弱電控制兩種。
(1)強電控制。從斷路器的控制開關到其操作機構的工作電壓均為直流 110V或 220V。
(2)弱電控制。控制開關的工作電壓是弱電(直流48V),而斷路器的操動機構的電壓是220V。目前在500kV變電所二次設備分散布置時,在主控室常採用弱電一對一控制。
3.按控制電源的性質分
斷路器的控制方式按控制電源的性質可分為直流操作和交流操作(包括整流操作)兩種。
直流操作一般採用蓄電池組供電;交流操作一般是由電流互感器、電壓互感器或所用變壓器提供電源。
二、對斷路器控制迴路的基本要求
斷路器的控制迴路必須完整、可靠,因此應滿足下面一些要求:
(1)斷路器的合、跳閘迴路是按短時通電設計的,操作完成後,應迅速切斷合、跳閘迴路,解除命令脈沖,以免燒壞合、跳閘線圈。為此,在合、跳閘迴路中,接入斷路器的輔助觸點,既可將迴路切斷,又可為下一步操作做好准備。
(2)斷路器既能在遠方由控制開關進行手動合閘和跳閘,又能在自動裝置和繼電保護作用下自動合閘和跳閘。
(3)控制迴路應具有反映斷路器狀態的位置信號和自動合、跳閘的不同顯示信號。
(4)無論斷路器是否帶有機械閉鎖,都應具有防止多次合、跳閘的電氣防跳措施。
(5)對控制迴路及其電源是否完好,應能進行監視。
(6)對於採用氣壓、液壓和彈簧操作的斷路器,應有壓力是否正常,彈簧是否拉緊到位的監視迴路和閉鎖迴路。
(7)接線應簡單可靠、使用電纜芯數應盡量少。
三、控制開關
控制開關又稱萬能轉換開關,是由運行人員手動操作,發出控制命令使斷路器進行跳、合閘的裝置。發電廠和變電所常用的控制開關為LW系列自動復位的控制開關,有三種類型:
(1)LW2系列控制開關:是跳、合閘操作都分兩步進行,手柄和觸點盒有兩個固定位置和兩個操作位置的封閉式控制開關。此種開關常用於火電廠和有人值班的變電所中。
(2)LW1系列控制開關:是跳、合閘操作只用一步,其手柄和觸點只有一個固定位置和兩個操作位置的控制開關。此種開關常用於無人值班的變電所和水電站中。
(3)LWX系列強電小型控制開關:其跳、合閘為一步進行,近年來在各種集控台的控制和300MW以上機組的分控室中已被廣泛應用。下面以LW2型控制開關為例說明控制開關的結構及作用。
1.控制開關的構成
圖5-l是發電廠和變電所普遍應用的LW2-Z型控制開關的結構圖。左端是操作手柄,裝於屏前;與手柄固定連接的方軸上裝有5~8節觸點盒,用螺桿相連裝於屏後,如圖5-1(a)所示。圖5-1(b)是控制開關的左視圖,由圖可見,控制開關的手柄有兩個固定位置和兩個操作位置。固定位置:垂直位置是預備合閘和合閘後;水平位置是預備跳閘和跳閘後。操作位置:右上方為合閘位置,左下方為跳閘位置。 圖5-1 LW2-Z型控制開關結構圖
(a)控制開關外形圖;(b)控制開關左視圖
控制開關的操作過程:
合閘操作:如圖5-1(b)示出手柄為預備合閘狀態,將手柄右旋30°為合閘位置,手放開後在自復彈簧的作用下,手柄復位於垂直位置,成為合閘後位置;
跳閘操作:先將手柄左旋至水平位置,即預備合閘位置,再左旋30°即為跳閘位置,手放開後在自復彈簧的作用下,手柄復位於水平位置,成跳閘後位置。
2.控制開關的觸點盒位置表
控制開關右端的數節觸點盒,其四角均勻固定著四個靜觸點,其觸點外端伸出盒外接外電路,而內端與固定於方軸上的動觸點簧片相配合。由於動觸點(簧片)的形狀及安裝位置的不同,組成14種型號的觸點盒,代號為1、la、2、4、5、6、6a、7、8、10、20、30、40、50,如表5-1所示。其中1、1a、2、4、5、6、6a、7、8型的動觸點是固定於方軸上隨軸
表5-1 LW2-Z和LW2-YZ型觸點盒位置表
轉動的,而後5種觸點

B. 基於PLC的自動門控制裝置





1
1.
概述
2
1.1
國內外自動門發展現狀
2
1.2
本課題研究的內容
2
1.3
本課題研究的目的和意內義
3
2.
自動門控容制系統總體方案設計
4
2.1
自動門的功能需求分析
4
2.2
系統設計的基本步驟
4
2.3
自動門技術參數的確定
6
2.4
自動門的機械傳動機構設計
6
3.
自動門硬體系統的設計
8
3.1
控制系統結構設計
8
3.2
可編程式控制制器(plc)的選型
8
3.2.1
plc概述
8
3.2.2可編程式控制制器(plc)的選型
9
3.3
驅動裝置的選型
11
3.4
變頻器的選型
12
3.4.1
變頻器原理
12
3.4.2
變頻器的選型
12
3.4.3
變頻器的參數設定
13
3.5
感應開關的選型
15
3.6
自動門系統i/o分配表
15
3.7
控制系統的電氣接線
16
4.
自動門控制系統軟體的設計
17
4.1
plc梯形圖概述
17
4.2
梯形圖編程環境
17
4.3
程序流程圖
19
4.4
梯形圖的設計
20
5.
系統調試
21
5.1
梯形圖程序的下載
21
5.2
程序調試記錄及結果分析
22
結束語
23
參考文獻
24
附錄ⅰ
自動門的硬體連接電路
25
附錄ⅱ
plc的i/o地址分布圖
26
附錄ⅲ
自動門梯形圖程序
27


33

C. 自動供料系統及傳送裝置設計是怎樣的

自動集中供料系統及傳送裝置設計:
據自動供料系統廠家介紹,自動供料系統的裝置工作原理是,立式加工中心防護門打開,托盤開關定位,再將裝滿工件的夾具放置到加工區域加工。所以當機床加工工件的第一面時,自動供料設備便開始將更多的毛坯件安裝到第二個空置的托盤夾具上。當毛坯件端部的第一面加工完成以後,托盤再一次更換位置。自動供料設備從第一個托盤上卸除加工完第一面的工件,然後將其傳送到在自動裝備防護罩內的「翻板工作站」,最後從內側板將其安裝到工作站上,並通過這一工作站將工件有效地翻轉,使未加工面朝上,並再次安裝到夾具上夾緊。
自動供料機械設備卸下加工後的零件前,是採用安裝在自動供料裝備夾鉗基座上的高速壓縮空氣噴嘴,吹除遺留在整個夾具上的切屑,因為在卸除零件等過程中,可能會有一些切屑掉落到一個或多個空穴內,影響下一批工件的正確就位。從毛坯件的安裝進行第一面加工到零件完成全部加工,直到將成品傳送到下一區域,這個時段大約需要30min。
自動供料系統裝置的下部設置有料盤輸入機構,料盤輸入機構的末端接有料盤自動升降機構,盤自動升降機構的上端與托夾機構相接,在料盤定位及空料盤取出機構上遠離托夾機構的一端設有空料盤抬起及堆垛機構。使用本裝置不再受料的形狀的限制,適合於各種自動裝配生產線,真正實現了自動化,而且提高了供料精度,降低了人的勞動強度。
從自動供料系統及傳送裝置設計的簡述中,我們可以知道自動供料系統的的方便就是在於這一些工作不需要過多的人工操作,而是像一個機械人在哪重復操作,所以這種自動供料設備也是在工業行業發展的比較快。

D. 10KV輸電線路繼電保護及自動裝置的課程設計

怎麼聯系你啊 告訴我你的QQ號 我也需要這個東西 一模一樣 你加我 563697399

E. 快速自動換刀技術都有哪些結構裝置

除了在傳統換刀裝置的基礎上提高動作速度外,還出現了一些新方法和新結構換刀裝置。
(1)多主軸換刀
這種機床沒有傳統的刀庫和換刀裝置,而是採用多個主軸並排固定在主軸架上,一般為3~18個。每個主軸由各自的電動機直接驅動,並且每個主軸上安裝了不同的刀具。換刀時不是主軸上的刀具交換,而是安裝在夾具上的工件快速從一個主軸的加工位置移動到另一個裝有不同刀具的主軸,實現換刀並立即加工。這個移動時間就是換刀時間,而且非常短。由夾具快速移動完成換刀,省去了復雜的換刀機構。這種結構的機床和通常的加工中心結構已大不相同。不僅可以用於需要快速換刀的加工,而且可以多軸同時加工,適合在高效率生產線上使用。
(2)雙主軸換刀
加工中心有兩個工作主軸,但不是同時用於切削加工。一個主軸用於加工,另一個主軸在此期間更換刀具。但需要換刀時,加工的主軸迅速退出,換好刀具的主軸立即進入加工。由於兩個過程可以同時進行,換刀時間實際就是已經裝好刀具的兩個主軸的換位時間,使輔助時間減到最少,即機床切屑到切屑換刀時間達到最短。由於有兩個主軸,這種機床的刀庫和換刀機械手可以是一套,也可以是兩套。兩個主軸可以用1.0~1.5s的時間移動到加工位置並啟動加速到加工的最大速度。具體的交換時間取決於機床的尺寸。
(3)刀庫布置在主軸周圍的轉塔方式
這種方式,刀庫本身就相當於機械手,即通過刀庫拔插刀並採用順序換刀,使機床切屑到切屑換刀時間較短。這種方式如果要實現任意換刀,則就隨所選刀在刀庫的位置不同而存在時間長短不等,最遠的刀可能切屑到切屑換刀時間較長。因此,這種方式作為高速自動換刀裝置只能採用順序選刀的方式。
(4)多機械手方式
同樣,刀庫布置在主軸的周圍,但採用每把刀有一個機械手的方式使換刀幾乎沒有時間的損失,並可以採用任意選刀的方式。
根據高速機床新的結構特點設計刀庫和換刀裝置的形式和位置。例如,傳統的立式加工中心的刀庫和換刀裝置多裝在立柱一側:而高速加工中心則多為立柱移動的進給方式,為減輕運動件質量,刀庫和換刀裝置不宜再裝在立柱上。
採用新方法進行刀具快速交換。不用刀庫和機械手方式,而改用其它方式換刀。例如不用換刀,用換主軸的方法。
利用新開發的加工中心的主軸部件可作6自由度高速運動這一特點,讓主軸直接參與換刀過程,不僅可使刀庫配置位置靈活,而且可減少刀庫運動的自由度,顯著簡化刀庫和換刀裝置的結構。
適合於高速加工中心的刀柄。HSK刀柄質量輕,拔插刀行程短,可以使自動換刀裝置的速度提高。快速自動換刀裝置採用HSK空心短錐柄刀是發展的趨勢。

F. 沖床自動送料裝置結構圖和工作原理

給你介紹下NCF系列滾輪送料機的工作原理吧
送料機與沖床聯機時,需要至少2個信版號:送料權、放鬆(2個信號來自沖床凸輪)
送料機PLC根據設定的送料長度,在收到送料信號後,輸出信號到伺服放大器,伺服放大器控制電機運轉,電機運轉的度數由編碼器反饋回伺服放大器,二者配合完成設定的送料長度傳送。
當沖床到達下死點時,送料機PLC接收到放鬆信號,此時PLC輸出1個信號驅動電磁閥動作,此電磁閥控制送料機氣缸,氣缸活塞動作,使送料機構上滾輪松開。
這就是送料機的主要工作過程,如此循環動作,完成沖壓過程。

G. 瓶裝牛肉醬自動生產線——傳動機構和灌裝機構的設計

一、理瓶機

整機結構簡單,調整方便,適用於各種材質圓瓶、方瓶、扁瓶的螺紋蓋搓合,是瓶裝生產線中最常用的旋蓋設備。

整線設備需要

篩選機-氣泡清洗機-切丁機-攪拌罐-炒醬鍋-理瓶機-洗瓶機-灌裝機-旋蓋機-圓瓶立式不幹膠貼標機-自動噴碼機-瓶口或瓶身套膜熱收縮機(套標機)-巴氏滅菌流水線-自動折蓋封箱機

H. 冷霜自動灌裝機設計圖 (機械原理 二維)

機械原理課程設計
旋轉型灌裝機運動方案設計

指導教師:庄幼敏
小組成員:
機械0404 王小琛 040800404
機械0404 趙鳳滿 040800405

2007年1月19日

目錄

1. 題目
2. 設計題目及任務 …………………………………………………………………………1
2.1 設計題目 …………………………………………………………………………1
2.2 設計任務 …………………………………………………………………………1

3.運動方案 …………………………………………………………………………2
3.1 方案一 …………………………………………………………………………2
3.1方案二 …………………………………………………………………………2
3.3方案三 …………………………………………………………………………2
3.4 凸輪式灌裝機 …………………………………………………………………………4

4.運動循環圖 …………………………………………………………………………4

5.尺寸設計 …………………………………………………………………………4
5.1 蝸輪蝸桿設計 …………………………………………………………………………5
5.2 齒輪設計 …………………………………………………………………………5
5.3 傳送帶設計 …………………………………………………………………………5
5.4 曲柄滑塊設計 …………………………………………………………………………5
5.5 平行四邊形機構設計 …………………………………………………………………5
5.6 槽輪的設計 …………………………………………………………………………5

6. 電演算法與運動曲線圖 ………………………………………………………………………6
6.1 曲柄滑塊機構運動曲線圖…………………………………………………………………6
6..2 平行四邊形機構的運動曲線圖…………………………………………………………6

7.小結 ……………………………………………………………………………………………8
7.2設計小結……………………………………………………………………………………8

8.參考數目………………………………………………………………………………………8

9.附圖――方案一二機構運動簡圖

一、題目:旋轉型灌裝機運動方案設計
二、設計題目及任務
2.1設計題目
設計旋轉型灌裝機。在轉動工作台上對包裝容器(如玻璃瓶)連續灌裝流體(如飲料 、酒、冷霜等),轉台有多工位停歇,以實現灌裝,封口等工序為保證這些工位上能夠准確地灌裝、封口,應有定位裝置。如圖1中,工位1:輸入空瓶;工位2:灌裝;工位3:封口;工位4:輸出包裝好的容器。

圖1 旋轉型灌裝機

該機採用電動機驅動,傳動方式為機械傳動。技術參數見表1
表1 旋轉型灌裝機技術參數
方案號 轉台直徑
mm 電動機轉速
r/min 灌裝速度
r/min
A 600 1440 10
B 550 1440 12
2.2設計任務
1.旋轉型灌裝機應包括連桿機構、凸輪機構、齒輪機構等三種常用機構。
2.設計傳動系統並確定其傳動比分配。
3.圖紙上畫出旋轉型灌裝機地運動方案簡圖,並用運動循環圖分配各機構運動節拍。
4.電演算法對連桿機構進行速度、加速度分析,繪出運動曲線圖。用圖解法或解析法設計連桿機構。
5.凸輪的設計計算。按凸輪機構的工作要求選擇從動件的運動規律,確定基圓半徑,校核最大壓力角與最小曲率半徑。對盤狀凸輪要用電演算法計算出理論廓線、實際廓線值。畫出從動件運動規律線圖及凸輪廓線圖
6.齒輪機構的設計計算。
7.編寫設計計算說明書。
8.完成計算機動態演示。
2.3 設計提示
1.採用灌裝泵灌裝流體,泵固定在某工位的上方。
2.採用軟木塞或金屬冠蓋封口,它們可以由氣泵吸附在壓蓋機構上,由壓蓋機構壓入(或通過壓蓋模將瓶蓋緊固在瓶口)。設計者只需設計作直線往復運動的壓蓋機構。壓蓋機構可採用移動導桿機構等平面連桿機構或凸輪機構。
3.此外,需要設計間歇傳動機構,以實現工作轉台的間歇傳動。為保證停歇可靠,還應有定位(縮緊)機構。間歇機構可採用槽輪機構、不完全齒輪機構等。定位縮緊機構可採用凸輪機構等。

三、運動方案
3.1 方案一:(機構簡圖見附圖)
用定軸輪系減速,由不完全齒輪實現轉台的間歇性轉動。此方案的優點是,標準直齒輪與不完全齒輪均便於加工。缺點:一方面,傳動比過大,用定軸輪系傳動時,佔用的空間過大,使整個機構顯得臃腫,且圓錐齒輪加工較困難;另一方面,不完全齒輪會產生較大沖擊,同時只能實現間歇性轉動而不能實現自我定位。
3.2 方案二:

灌裝與壓蓋部分採用如圖所示的等寬凸輪,輸送部分採用如圖所示的步進式傳輸機構。缺點:等寬凸輪處會因摩擦而磨損,從而影響精確度;步進式傳輸機構在輸出瓶子的時候,需要一運動精度高的撥桿。
3.3 方案三:
1.如圖所示,由發動機帶動,經蝸桿渦輪減速;通過穿過機架的輸送帶輸入輸出瓶子;

由槽輪機構實現間歇性轉動與定位;壓蓋灌裝機構採用同步的偏置曲柄滑塊機構,另外,在

壓蓋灌裝機構中,分別設置了進料口、進蓋口以及余料的出口,如上圖所示。
此方案為我們最終所選擇的方案。
2.優缺點分析。
優點:蝸輪蝸桿傳動平衡,傳動比大,使結構緊湊;傳送帶靠摩擦力工作,傳動平穩,能緩沖吸震,雜訊小;槽輪機構能實現間歇性轉動且能較好地定位,便於灌裝、壓蓋的進行。
缺點:在平行四邊行機構中會出現死點,在機構慣性不大時會影響運動的進行;由於機構尺寸的限制,槽輪需用另外的電動機來帶動。
3.4 在設計過程中,曾考慮過用下圖的凸輪機構作為壓蓋灌裝機構,從而六個工位連續工作,以提高效率,但考慮到輸送裝置等各方面原因後,放棄了此方案。

四、運動循環圖
以曲柄滑塊機構的曲柄轉過的角度為參考(與槽輪的導輪轉過的角度相同)

工作轉台

停止
轉動

停止

灌裝壓蓋機構的滑塊

退



0 60 120 150 180 240 300 360

五、尺寸設計
5.1 蝸輪蝸桿設計:
齒數 模數(mm) 壓力角(0) 螺旋角 直徑(mm)
蝸輪 20 25 20 14.04 100
蝸桿 1 25 20 14.04 500

5.2 齒輪設計(下圖所示的惰輪以及與其嚙合的一對齒輪)——採用標准齒輪

模數(mm) 壓力角(0) 齒數 直徑(mm)
齒輪1 5 20 20 100
齒輪2 5 20 60 300

5.3 傳送帶的設計
速度:V=wr=72r/min*50mm
每兩個瓶子之間的距離S: t=S/v=1/(w1/6 ) 其中 w1為轉台的角速度 12r/min
解得:S=50mm
5.4 曲柄滑塊機構的計算
由機構整體尺寸,行程為137mmm ,行程速比系數K=1.4 偏心距為50mmm 具體設計過程見圖解法
5.5 平行四邊形機構的設計
由於已知曲柄長度為50mm,連架桿長度為706.61mm,由平行四邊形定理可得出該機構的尺寸。
5.6 槽輪的設計
L=450mm Ψ=30 ∴ R=LsinΨ =225 mm s=LcosΨ=389 mm
h≥s-(L-R-r)=130mm d1≤2(L-s)=60mm d2<2(L-R-r)=100mm
其中 L為中心距 圓銷半徑r=30mm d1為撥盤軸的直徑 d2為槽輪軸的直徑

六、電演算法與運動曲線圖

6.1 曲柄滑塊機構運動曲線圖
滑塊的位移分析

滑塊的速度分析

滑塊的加速度分析

由上述運動曲線圖知:該機構具有急回特性,由加速度曲線知,該機構沖擊較小。

6.2 平行四邊形機構的運動曲線圖
對A點進行位移、速度、加速度分析:

A點的加速度曲線

位移曲線

速度曲線

由上述曲線可以看出,平行四邊形機構在運動過程中,為勻速運動,加速度會發生突變,因而存在著沖擊。

七、小結

7.1方案簡介
在整個系統運用到了蝸桿蝸輪機構,槽輪機構,偏置曲柄滑塊機構等常用機構。完成了從瓶子的傳輸到灌裝,壓蓋,最後輸出的機器。
旋轉型灌裝機,是同時要求有圓盤的轉動,曲柄滑塊機構的運動和傳送帶的傳送的機構。
圓盤間歇轉動部分:因為在系統的原始要求中需要有間歇轉動的特性,而工位為6個,所以在其中首先引入了可以實現間歇轉動的典型機構——槽輪機構。且槽輪機構的轉動速度是圓盤轉速的6倍,並且在轉動時分別在6個工位進行停歇。
灌裝封口急回部分:灌裝和風口雖然為兩個工位,但其的運動特性是一樣的,只是有一個時間的差值而已。而我們學過的有急回特性的最典型且簡單的機構就是偏置曲柄滑塊機構。因為圓盤的轉動為12r/min,而每一轉有6個瓶子需要進行灌裝和封口的工序,所以需要曲柄的轉速也為72r/min。所以曲柄與發動機的傳動比就為20:1,所以其前面的輪系傳動只需要完成傳動從1440r/min到72r/min的變化,所以,在這之後用了蝸桿蝸輪機構將其傳動比直接變為20:1。但由於在這兩個位置的方向問題,兩個偏置曲柄滑塊為反方向的運動。因為這樣,又在兩個曲柄之間添加了兩對小的齒輪副,以實現其方向的轉換。
7.2設計小結
在真正開始設計這個機構之前,我們曾經有過很多想法,有些很幼稚,甚至不能算是機械專業的學生設計的方案,有些又過於復雜,只能想出來,卻很難實現。這次課程設計,是我們第一次將本學期《機械原理》這門課程中所學的知識綜合運用到實際中,另外對於機械設計也有了初步的認識。這次課程設計,我們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從最初的毫無頭緒到逐漸做出雛形,然後進一步改進。在這整個過程中,我們在實踐中摸索成長,同時也更加清晰地認識到只有認真地掌握好理論知識,在實際應用才能夠得心應手。

八、參考資料
1.《機械原理》(第六版) 孫桓 陳作模 主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
2.《機械設計課程設計》(第二版)朱文堅 黃平 編 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
3.《機械設計基礎課程設計》 孫德志 張偉華 鄧子龍 編 科學出版社
4.《機械設計與理論》 李柱國 主編 科學出版社
5.《機械設計課程設計》 朱家誠 主編 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

我找了很長時間。都沒找到,湊合用吧。。

I. 1.自動門控制裝置plc設計

你是用三菱PLC嗎?是的話我可以考慮下哦
QQ592336238

閱讀全文

與自動裝置機構設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衡水什麼機械 瀏覽:639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實驗裝置 瀏覽:406
聯合創科機械有限公司待遇怎麼樣 瀏覽:579
機械表時鍾調不成什麼原因 瀏覽:638
設備平台和主樓為什麼留下間隙 瀏覽:933
實驗室製取氨氣完整裝置 瀏覽:570
導向裝置設計說明書 瀏覽:243
定額中設備費取多少 瀏覽:323
揚州鋼閥門廠 瀏覽:867
梧州市五金機電城 瀏覽:399
汽車製冷球噴什麼 瀏覽:750
摩托車傳動軸軸承多少錢 瀏覽:869
半自動磨邊的調節功能裝置有哪些 瀏覽:567
奶牛自動喂水裝置 瀏覽:275
閥門lc是什麼意思 瀏覽:950
下面實驗裝置哪個更省力 瀏覽:177
兩相電機的軸承怎麼拆 瀏覽:624
採暖入戶閥門是什麼閥 瀏覽:96
做三個小實驗裝置 瀏覽:223
佛山市固得焊接設備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