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繼電保護原理是什麼可分為哪幾類
基本原理
繼電保護裝置必須具有正確區分被保護元件是處於正常運行狀態還是發生了故障,是保護區內故障還是區外故障的功能。保護裝置要實現這一功能,需要根據電力系統發生故障前後電氣物理量變化的特徵為基礎來構成。
電力系統發生故障後,工頻電氣量變化的主要特徵是:
(1) 電流增大。 短路時故障點與電源之間的電氣設備和輸電線路上的電流將由負荷電流增大至大大超過負荷電流。
(2) 電壓降低。當發生相間短路和接地短路故障時,系統各點的相間電壓或相電壓值下降,且越靠近短路點,電壓越低。
(3) 電流與電壓之間的相位角改變。正常運行時電流與電壓間的相位角是負荷的功率因數角,一般約為20°,三相短路時,電流與電壓之間的相位角是由線路的阻抗角決定的,一般為60°~85°,而在保護反方向三相短路時,電流與電壓之間的相位角則是180°+(60°~85°)。
(4) 測量阻抗發生變化。測量阻抗即測量點(保護安裝處)電壓與電流之比值。正常運行時,測量阻抗為負荷阻抗;金屬性短路時,測量阻抗轉變為線路阻抗,故障後測量阻抗顯著減小,而阻抗角增大。
不對稱短路時,出現相序分量,如兩相及單相接地短路時,出現負序電流和負序電壓分量;單相接地時,出現負序和零序電流和電壓分量。這些分量在正常運行時是不出現的。
利用短路故障時電氣量的變化,便可構成各種原理的繼電保護。
此外,除了上述反應工頻電氣量的保護外,還有反應非工頻電氣量的保護。
繼電保護可按以下4種方式分類。
①按被保護對象分類,有輸電線保護和主設備保護(如發電機、變壓器、母線、電抗器、電容器等保護)。
②按保護功能分類,有短路故障保護和異常運行保護。前者又可分為主保護、後備保護和輔助保護;後者又可分為過負荷保護、失磁保護、失步保護、低頻保護、非全相運行保護等。
③按保護裝置進行比較和運算處理的信號量分類,有模擬式保護和數字式保護。一切機電型、整流型、晶體管型和集成電路型(運算放大器)保護裝置,它們直接反映輸入信號的連續模擬量,均屬模擬式保護;採用微處理機和微型計算機的保護裝置,它們反應的是將模擬量經采樣和模/數轉換後的離散數字量,這是數字式保護。
④按保護動作原理分類,有過電流保護、低電壓保護、過電壓保護、功率方向保護、距離保護、差動保護、高頻(載波)保護等。
⑵ 漏電保護器的分類及作用
作用:在設備發生漏電故障時以及對有致命危險的人身觸點保護,具有過載和短路保護功能,可用來保護線路或電動機的過載和短路,亦可在正常情況下作為線路的不頻繁轉換啟動之用。
分類:一般按其保護功能和用途分類,可分為漏電保護繼電器、漏電保護開關和漏電保護插座三種
⑶ 漏電保護器按保護功能可分為哪幾種
您好:
漏電保護器按保護功能和用途可分為:漏電保護繼電器,漏電保護開關和漏電保護插座三種。
望採納,祝開心!
⑷ 繼電保護可以分為哪些種類
繼電保護技術:是來一個自完整的體系,它主要包括了電力系統的故障分析、各種繼電保護原理及實現方法、繼電保護的設計、繼電保護運行及維護等技術。
其分類方法繁多。
(1)按照被保護的對象分類 :輸電線路的保護、電氣設備的保護
(2)按照保護原理分類 :過電流、低電壓、過電壓、功率方向、阻抗距離 、差動保護 等
(3)按照保護所反映的故障類型分類 :相間短路保護、接地故障保護、非全相運行保護、失步保護、失磁保護等。
(4)按繼電保護裝置的實現技術分類 :電磁型保護、晶體管型保護、集成電路型保護、微機型保護(目前廣泛使用)
(5)按保護所起的作用分類:主保護、後備保護、輔助保護等。
⑸ 漏電保護裝置的分類具體介紹
導讀:漏電保護裝置它的作用是不容我們忽視的,沒有它的存在,大到任何設備的運行,小到我們家裡面的電器的使用,都將會處在一個相當危險的環境之中。這個設備我們一般叫它漏電保護器,就像上面說的一樣,它的具體作用就是為了阻止間接或者是直接接觸導致的各種的單相觸電的情況的發生。不僅如此,它在防止相關的設備漏電,從而造成電氣火災,甚至是爆炸的危險情況都起到了保護的作用。對於出現的各種接地危險情況也能夠起到監測的作用。那麼對於漏電保護裝置的分類又是怎樣劃分的呢?下面就讓小編來介紹一下。
漏電保護裝置的分類有很多種分類方式,對於這些方式的目標是不一樣的。下面小編就來逐一的進行細分一下,讓朋友們有一個參考。如果依據一種檢測的信號進行劃分的話,那麼就可以分成兩個類型,即電壓與電流這兩個類型。相對於電流型的分類也有更細分的方法,它還可以有兩個類型的劃分,即零序與泄露這兩個電流型。那麼如何分辨呢?一般的檢測相應的信號如果是漏電電壓的話,換句話說就是殼體對地所用的電壓就是電壓型;如果相應的檢測信號是一種零序電流這樣的情況就是零序電流型;一旦檢測的對應信號是泄露電流這樣的情況就是泄露電流型。
漏電保護裝置的分類如果是依據放大機構這種方式來進行劃分的話,那麼就可以劃分成電子與電磁這兩個類型。相應的電子式就是具有一種電子放大的機構;相反的,沒有放大機構就是電磁式,但還有一種是機械式,但在這里也歸為電磁式。
漏電保護裝置的分類如果依據極數進行劃分的話,有四個等級,觸頭的對數就是等級數同時也是相應的可通斷線數。這樣來看我們通過觀察觸頭數就可以知道它是幾級的了。
漏電保護裝置的分類依據相關的相數進行劃分也是可以的,由此我們知道劃分有單相、三相之差別。一般的對於單相設備或者是對應電路進行保護的裝置就是單相漏電保護裝置;相應的我們就了解了對於三相電路以及相關的設備進行保護的就是三相漏電保護裝置;此外還有依據漏電動作以及時間來進行的相應的劃分,在這里就不再贅述了。
通過上面的一系列的講解,大家是不是對於漏電保護裝置的分類有了一定的認識了?對於不一樣的漏電保護裝置的作用也是不太一樣的,使用范圍也是有一定的偏差。這個在選購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區別,正確的使用才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
⑹ 繼電保護裝置主要由哪幾個部分組成各部分的作用在什麼
繼電保護裝置一般由測量.邏輯和執行三大基本部分組成。其中測量部分的作用是測量內被保護設備的物容理量,如電流.電壓.阻抗.電壓電流之間的相位差等,再與給定的整定值比較,以確定電子機械繫統是否發生故障或出現不正常工作狀態,然後輸出相應的信號至邏輯元件
⑺ 何謂繼電器保護裝置它的基本任務是什麼
繼電器保護裝置的基本任務是:
(1) 自動、迅速、有選擇性地將故障元件從電力系統中切除,使故障元件免於繼續遭到破壞,保證其他無故障部分迅速恢復正常運行。
(2) 反應電氣元件的不正常運行狀態,並根據運行維護的條件(如有無經常值班人員)而動作於信號,以便值班員及時處理,或由裝置自動進行調整,或將那些繼續運行就會引起損壞或發展成為事故的電氣設備予以切除。此時一般不要求保護迅速動作,而是根據對電力系統及其元件的危害程度規定一定的延時,以免暫短地運行波動造成不必要的動作和干擾而引起的誤動。
(3) 繼電保護裝置還可以與電力系統中的其他自動化裝置配合,在條件允許時,採取預定措施,縮短事故停電時間,盡快恢復供電,從而提高電力系統運行的可靠性。
保護裝置的主要任務和保護特性
保護裝置是針對供電系統故障或非正常運行狀態開斷故障電路或發出報警信號的自動裝置的總稱。供電系統的故障或非正常運行狀態,通常有過電流、欠電流、過電壓、欠電壓幾種情況,過電流和過電壓可對系統造成嚴重威脅,欠電流和欠電壓則會造成用電設備的失常運行,有時會釀成設備和人身事故。
保護裝置的作用有三種:1.發生故障時,自動、迅速、有選擇性地將故障元件或線路從供電系統中切除,以免故障擴大;2.出現非正常工作狀態時發出報警信號,提示運行人員及時採取措施;3.與供電系統的自動裝置配合,縮短停電時間,提高供電系統運行的可靠性。
工廠供電系統保護裝置的主要任務之一,是對供電線路、變壓器和用電線路實施過電流保護。負荷電流超過額定值時稱為過電流,引起過電流的原因主要是過載和短路。根據超過電流的倍數的大小,可以把過電流區分為下列三種情況:
(1) 小過流:負荷電流超過額定電流的一定倍數但遠遠小於短路電流,這是希望保護裝置有反時限保護特性,即保護裝置的動作時間與過電流的倍數成反比,過電流倍數越大,保護裝置的動作時間越短,熱效應保護器件(如熔斷器、熱繼電器、溫度繼電器)、電磁感應式保護器件(如GL型過電流繼電器)都具有這種特性。
(2) 大過流:負荷電流超過額定電流倍數較大但小於短路電流,如嚴重過載或輕微短路,這是希望保護裝置有定時限保護特性,大過流出現時,稍微延遲一點時間(S級)後切斷線路。
(3) 短路電流:負荷電流超過額定電流倍數特別大,瞬時破壞力極大,這是希望保護裝置有速斷保護特性,立即開斷故障線路。理想的速斷是無時限的,但實際上總有毫秒級的動作時間。理想的過電流保護裝置應當具有三段式保護特性。當反時限保護特性的大過流段比較平緩,已接近定時限保護特性時,可只考慮二段式保護特性。若反時限保護特性大電流段動作時間很小,甚至可以只考慮一段式保護特性。
工廠供電系統保護裝置的主要任務之二,是對系統實施過電壓保護。但過電壓保護的實施往往不是通過開斷線路和報警的被動保護措施,而是採用引開過電壓和吸收過電壓的主動保護措施。
⑻ 什麼是繼電保護裝置繼電保護裝置由哪幾部分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麼
繼電保護裝置:
當電力系統中的電力元件(如發電機、線路等)或電力系統本身發生了故障危及電力系統安全運行時,能夠向運行值班人員及時發出警告信號,或者直接向所控制的斷路器發出跳閘命令以終止這些事件發展的一種自動化措施和設備。實現這種自動化措施的成套設備,一般通稱為繼電保護裝置。
繼電保護裝置組成:
繼電保護裝置由測量部分、邏輯部分和執行部分組成。
作用:
1.測量部分是判斷保護是否應該啟動。
2.邏輯部分是根據測量部分輸出量的大小、性質、輸出的邏輯狀態,出現的順序或他們的組合,使保護裝置按一定的邏輯關系工作,最後確定是否應跳閘或發信號,並將有關命令傳給執行元件。
3.執行部分是根據邏輯元件傳遞的信號,最後完成保護裝置所擔負的任務。
(8)按保護裝置的作用不同可分為擴展閱讀:
裝置作用:
1.監視電力系統的正常運行,當被保護的電力系統元件發生故障時,應該由該元件的繼電保護裝置迅速准確地給脫離故障元件最近的斷路器發出跳閘命令,使故障元件及時從電力系統中斷開,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對電力系統元件本身的損壞,降低對電力系統安全供電的影響。當系統和設備發生的故障足以損壞設備或危及電網安全時,繼電保護裝置能最大限度地減少對電力系統元件本身的損壞,降低對電力系統安全供電的影響。(如:單相接地、變壓器輕、重瓦斯信號、變壓器溫升過高等)。
2.反應電氣設備的不正常工作情況,並根據不正常工作情況和設備運行維護條件的不同發出信號,提示值班員迅速採取措施,使之盡快恢復正常,或由裝置自動地進行調整,或將那些繼續運行會引起事故的電氣設備予以切除。反應不正常工作情況的繼電保護裝置允許帶一定的延時動作。
3.實現電力系統的自動化和遠程操作,以及工業生產的自動控制。如:自動重合閘、備用電源自動投入、遙控、遙測等。
資料來自:繼電保護裝置
⑼ 繼電保護裝置按保護原理分類
1、繼電保護的基本原理:
區分系統正常運行狀態與故障或不正常運行狀態:故障特徵。
I增加一>過電流保護
U降低一>低電壓保護
Z=U/I,模值減少,相位增大一>阻抗保護(距離保護)
兩側電流相位或功率方向變化:
相差高頻,方向高頻保護,縱聯差動保護等。
I2、I0序分量保護等。
非電氣量:瓦斯保護,過熱保護
原則上:只要找出正常運行與故障時系統中電氣量或非電氣量的(差別),即可找出一種原理,且差別越明顯,保護性能越好。
2、構成
一般由測量元件、邏輯元件和執行元件三部分組成。
測量元件
作用:測量從被保護對象輸入的有關物理量(如電流、電壓、阻功率方向等),並與已給定的整定值進行比較,根據比較結是」、「非」、「大於」、「不大於」等具有「0」,或「1」性質的一組邏從而判斷保護是否應該啟動。
邏輯元件
作用:根據測量部分輸出量的大小、性質、輸出的邏輯狀態、出現的順序或它們的組合,使保護裝置按一定的布爾邏輯及時序邏輯工作,最後確定是否應跳閘或發信號,並將有關命令傳給執行元件。
邏輯迴路有:或、與、非、延時啟動、延時返回、記憶等。
執行元件:
作用:根據邏輯元件傳送的信號,最後完成保護裝置所擔負的任:故障時→跳閘;不正常運行時→發信號;正常運行時→不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