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機械創新設計出點子
火場救人的機械人
主要考慮耐熱性能,對內部材料的抗高溫性能要求較高,運動機構部分專要靈活,穩屬定性要好,有一定的滅火功能,但主要是能夠在火場內為倖存者提供一個暫時的避難所,以此來等待救援的到來。主要用於救援人員難以進入的地方。
② 機械設計創新大賽!
這個你可以先找個指導老師,然後跟他一塊商量什麼的,而且每次創新有個主題什麼的吧,確定的題目不能太大,超出力所能及的范圍,不要太有難度,不然可行性上就有問題了。我記得去年好是環保什麼的吧,所有就有什麼垃圾處理機,自動植樹車等等。
③ 誰能提供一個機械設計創新大賽創意
我建議設計應該環保採用機械和大自然相結合的辦法,,比如你可以把外表做成綠色的,設計更生活化,拿你家的炒菜鏟子、拖把等加一些機械零件。創意來源於生活。。。。
④ 機械設計創新大賽
第四屆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 一、大賽的目的 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的目的在於引導高等學校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設計意識、綜合設計能力與團隊協作精神 二、大賽的主題與內容 主題:「珍愛生命,奉獻社會」; 內容:「在突發災難中,用於救援、破障、逃生、避難的機械產品的設計與製作」。 三、參賽條件與方式 1.參賽條件:全國在校本、專科大學生均可以個人或小組的方式,通過學校推薦報名參加,每個參賽隊學生人數不得多於5人,指導教師不多於2人。 2.參賽方式:參賽隊學生自接到大賽通知後,即可按大賽主題和內容的要求進行准備,最終完成作品的設計與工藝製作,並向各賽區組委會提交: (1)第四屆大賽作品報名表; (2)完整的設計說明書 (包括紙質和電子文檔); (3)作品的實物樣機或縮小的實物樣機; (4)介紹作品功能的視頻錄像(3分鍾之內)。 四、大賽相關進程的時間安排 1.2009年5月發布大賽通知; 2.各賽區在2010年6月10日前完成預賽; 3.在2010年7月15日前公布參加全國決賽的作品名單; 4.全國決賽將於2010年9月或10月在江蘇南京東南大學舉行。
⑤ 機械創新設計大賽作品簡介怎麼寫
作品內容簡介 本作品是一張方便老年人或者腿腳不便的人站立的椅子。主要是通過使用者上肢的運動來帶動一面的動作,從而可以調整人的坐姿與重心,來減少下肢的運動來實現站立姿勢。本機構主要用到了平面連桿以及其它一些機械結構來實現椅面的調整,來帶動使用者的行動。並且如果使用者需要的話,在坐下來的時候也可以起到減少其下肢運動的作用。
主要創新點 我們主要是考慮到老年人或者其他腿腳不方便的人群,在站起來的時候總是很費力;而且往往在坐下來的過程中也是一屁股就坐了下去。為了改變這樣的狀況,我們將人站立過程中的手腳並用,該為手起到主要作用,方便特殊人群。
推廣應用價值 我們的社會對老年人的關愛漸見凸現,在這樣的背景下,對老年人日常行動的關愛也就更為重要了。而且對於特殊群體,比如下肢受傷,殘疾等等的人群,我們的設計也可以助他們一臂之力。方便了使用者日常行動,而且也減輕了子女或者看管人的看護負擔。這樣的話,他們坐下就不愁再站起來了。
2 自動攙扶助步車
參賽學校:青島大學
參 賽 者:王新剛、曹志強、鄭虎階、徐晟、孫海峰,指導教師:師忠秀、龐嚴英
作品內容簡介 本產品主要應用於腿部殘疾、腿部骨折處於恢復期的病人。主要運用了自動檢測和電器控制的原理;巧妙地將助步車和動力裝置結合起來,實現了動力助步;並添加了單片機系統、光電檢測裝置以及繼電器,可以自動檢測病人的行動意圖,並且實現了車隨人動。該車充分考慮了不同使用者的需要,設置了多種不同的工作模式;另外,本車增添了多處人性化設計及安全保護措施,結構簡單、操作方便、產品的可靠性高;創新地利用支撐板代替雙拐,這樣可以減輕病人長時間拄拐帶來的勞累;由於該車操作的方便性以及車身對人體的攙扶作用,病人可以獨立使用,從而大大減輕家人及護士的負擔。基本技術指標:1、整車指標:速度0~0.5m/s連續可調;電機:DC12V、46rpm、P=15W。電源:12V、14Ah; 光電開關:檢測距離:0.1m/0.3m、DC 6~36V。
主要創新點 (1)系統能夠自動檢測人體的行動意圖並自動啟動相關系統進行動力助步;(2)本車實現了車隨人動,提高了使用者的方便性和舒適性;(3)本車實現了在一定范圍內的無級變速;(4)本車採用了多種工作模式以適應不同的使用人群;(5)獨特的控制電路大大簡化了控制系統;(6)多處人性化設計和安全措施,使本車更安全實用;(7)病人可以獨立使用,從而減輕了家人及護士的護理負擔。
推廣應用價值 該車的應用前景非常廣闊,可應用於醫院的康復中心、也可提供給殘疾人使用、還可以應用於行動不便的老年人,用於攙扶助步。
3 語音識別控制的多自由度欠驅動助殘機械手
參賽學校:上海交通大學
參 賽 者:李順沖、揚飛鴻、陳侃、黃俊傑,指導教師:高雪官
作品內容簡介 為了盡量能使機械手與人手大小相仿,同時也為了體現欠驅動手的優勢,機械手將通過一個電機驅動,通過差分機構自適應地分配動力,差分機構與電動機可藏入手掌和手腕內。手指的結構:我們的機械手共使用4個手指,分別為拇指、食指、中指和小指。除拇指外,其他每個手指尺寸均相同,這樣就可以模塊化設計、加工,可以互換,也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增減機械手的手指數。食指、中指和小指這三個手指每個手指都由三個指節組成。拇指結構與其他三指基本相同,但只有兩個指節。彈性推桿差分機構:由於只使用一個電機驅動各個手指,為了使驅動力可以自適應地分配到各手指,需要一套驅動力差分機構。我們的方案是這樣的。滑塊安裝於手掌內的導軌中,通過一個絲杠-螺母機構驅動,可以沿導軌做往復運動。滑塊與手指間通過彈性推桿來連接。在滑塊向前運動過程中,當各個手指沒有接觸物體時,彈性推桿不收縮,可以看作是一剛性桿,驅動各手指運動。
主要創新點 所謂的欠驅動就是指機構的驅動數目少於自由度數目。我們的機械手就運用了欠驅動抓握原理,由一個電機驅動全部的四個手指(共11個關節)實現對物體的抓握,這種機械手在抓握時能夠很好地適應物體的形狀。機械手的大小與人手相仿,同一般的靈巧機械手相比雖然功能有所減少,但在同樣完成抓握動作的情況下,它的結構更簡單,重量更輕,體積更小。
推廣應用價值 能夠採用語音進行控制的欠驅動機械手,操作簡單,使用方便,價格低廉,必然能為手部殘疾的人士帶來福音。
4 多功能助食裝置
參賽學校:廣東工業大學
參 賽 者:陳其慶、陳志忠、劉智勇、賴錦濤、何影冰,指導教師:傅惠南、呂志強
作品內容簡介 為了填補市場上並沒有靠用腳控制來實現進餐的器械的空缺,我們設計出本裝置,同一種動力輸入,輸出多種功能。由腳控制,能夠幫助進餐,翻書等功能。它由底座、支撐柱、桌面、轉台、遞送裝置、自動復原機構、翻書裝置和腳踏組成。助食的操作步驟有:1、對轉台控制腳踏施力,通過軟剎線傳動,驅動分度機構旋轉帶動餐桌轉動,實現食物選取;2、對遞送裝置的控制腳踏持續輸入動力,通過軟剎線傳動,令遞送裝置上的機械臂先往下擺動一定角度再下降到菜的位置;3、對夾子控制腳踏施力,控制夾子的張開與夾緊,使其夾住食物;4、緩慢撤消對遞送裝置的動力,機械臂回復到原來位置,實現送菜;5:對夾子控制腳踏施力,使夾子松開食物。翻書的操作步驟是:首先利用手臂中滑塊的直線向下運動使吸盤吸緊書,然後利用吸盤的吸力和滑塊向上運動使書提到一定高度,接著利用裝在轉台下的翻書桿和轉台的轉動使書翻過。
主要創新點 (1)理念新:是獨特的靠腳控制進餐的新裝置。且同一動作輸入,輸出多種功能。(2)實現方式新:採用簡單的機構實現復雜的功能,結構巧妙,操作簡便,表現在:設計出僅由一控制項分時序控制兩個自由度動作的新機構,取代傳統的一個控制對應一個自由度的做法;採用轉台旋轉來食物代替傳統的用機械手選取食物;使用集夾菜夾飯兩個功能於一體的夾子,取代傳統的筷子和勺子;使用軟剎線傳動代替復雜的傳動機構;採用彈簧復原,實現一控制項控制兩個相反方向的運動。
推廣應用價值 目前,市場上並沒有靠用腳控制來實現吃食物的器械,為了填補市場空缺,同時克服現有助殘裝置功能單一、結構復雜的缺點,我們設計出本裝置,用腳控制,不僅能夠幫助進餐、翻書、和練習玩打擊樂器等多種功能,而且結構簡單,操作簡便。它能幫助雙手殘疾人解決「吃飯難」和翻書難的問題,避免直接用腳吃飯和翻書的尷尬與不便,美化了他們的生活,以及豐富了他們的精神生活。總之,它的出現,將會為雙手不便利的人帶來了另一種新生活。
5 基於角度主動控制的機械助殘腿
參賽學校:上海交通大學
參 賽 者:徐立文、盧天明、盧煒、袁興亮、毛文超,指導教師:殷躍紅
作品內容簡介 現在市面上銷售的智能假肢大多非常昂貴,而且適應性和穩定性都不理想。對於原本就肢體殘疾且生活困難的殘疾人,他們更需要一種簡單易用價格便宜的假肢。我們的作品就是定位於給這個特殊人群提供的廉價,且相對功能強大的假肢。我們製作的是膝關節離斷的下肢,主要包括大腿,膝蓋,小腿。市面上被動的多軸假肢已經非常成熟,且有相對標准化的零配件。所以我們的作品即是在現有的成熟產品基礎上,添加電自鎖及自動釋放的功能。
主要創新點 膝關節我們採用四連桿機構,可以非常逼真的模仿出人體膝關節軟組織的運動軌跡,並且在運動角度最大的軸上安裝電磁多片離合器,通過安裝在小腿上的壓力感測器,控制其開啟或閉合。當壓力感測器感覺到人體重量時,離合器閉合,關節鎖死,無法繼續彎曲,但通過軸上的單向軸承可以繼續伸直。當壓力感測器沒有壓力時,離合器打開,關節放鬆,同時由一根彈簧使小腿抬起一個小角度,假肢可以完成步行中的甩腿動作。這樣可以最大程度的改善假肢行走時的不自然動作,使行走姿態盡可能接近正常人。
推廣應用價值 假肢的行走姿態最大限度地接近正常人運動,對於殘疾人輔助行走可謂意義重大,市場前景看好。
6 全自動翻書機
參賽學校:海軍工程大學
參 賽 者:蘇傑、閻洪波、龍坤雄、侯文姝,指導教師:嚴承華、金傳喜
作品內容簡介 本產品主要為不方便用手翻書的殘疾朋友設計。該翻書機由載書台、控制箱組成。載書台由電磁式書夾和載書板構成。控制箱由吸紙裝置、翻頁裝置(同步帶、同步帶輪、翻書棒)、電動機和控制電路構成。控制電路以AT89s52單片機為核心。工作原理:以順序翻書為例,控制腳動開關或聲控裝置,則右邊的書夾松開,吸紙裝置吸起書的一角,然後由同步帶的傳動帶動翻書棒翻起一頁紙,右邊的書夾合上。翻書棒將該頁紙翻到左邊時,左邊的書夾打開再合上,完成一次翻頁,裝置回到初始位置准備下次翻頁。反向翻書時,原理相同。本產品使用220伏交流電源即可。
主要創新點 (1)吸頁裝置是根據流體力學的「負壓原理」,使用電腦散熱風扇製作出來的,效果非常好;(2)翻書棒的動作設計:使用同步帶傳動帶動固定在同步帶上的翻書棒平動,翻頁平穩,正反向傳動比較可靠;(3)在書夾的設計上妙地將夾子的機械部分和電磁鐵結合在一起,只需通斷電就可以控制書夾的開合,簡單好用;(4)相對於純機械的翻書機,該設計採用單片機控制,實現了自動化、機電一體化。殘疾朋友只需用腳或者其他部位觸動開關,即可完成翻書動作。
推廣應用價值 第一、該作品可以實現自動翻不同大小,不同厚度的書籍。能夠很好地滿足雙手殘疾的人看書學習的需求。第二、該作品全部由簡單的零部件組成,加工工藝要求不高,且部分使用標准件,互換性好。第三,該設計成本低廉,廠家有一定的利潤空間。另外,該作品不僅可以供手臂殘疾者使用,也可以供那些因某種原因不方便用手的人使用,如因病暫時不方便用手的人。而且其原理可以推廣到翻譜、復印等產品里。因此該作品具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
⑥ 機械創新大賽設計 急求創新點子
你自己設計出一個前所未有的創造!這難道不是一個灰常有意思的挑戰吧?!
甚至只要想一下……你的創造還有可能挑戰世界上頂尖的科學家或發明家,
從這一點,難道不是一件令人激動一生的事情嗎?
難道你不喜歡做這些與眾不同的創意工作?
至於「家庭用機械指『對家庭或宿舍內物品進行清潔、整理、儲存和維護用機械'。」就別選擇這個了,沒什麼市場!
普遍家庭不會吃飽了撐的購買自動掃描機、全自動包餃子機、自動面條機、自動……
就連麵包機……現在都在打折賣,還賣不出去!
自動吸塵器?算了吧,全世界都發明過了,你又怎麼能成為全世界第一的發明?
將來的社會是面向娛樂機,這方面才可以賺到更多的錢!才會有更多的錢可賺!
因為人們的工作壓力日益增大,開車的人越來越多,長期每天10幾個小時辦公室無奈瘋狂工作!
瘋狂的加班!每天都面臨著更大的壓力……
得糖尿病的人越來越多!高血壓的人們越來越年輕,甚至20多歲就有高血壓的人群了……
得癌症的人更是每天都在增加……
所以,只有……甚至可以說唯一娛樂機械裝置才可以讓人們的身心得到臨時的休息與鍛煉!
這方面,家庭越來越開始重視!很多家庭也越來越開始注意鍛煉……
你統計一下 跑步機 從2008年一直到2011年的現在,它的銷售量在不斷的增高!
將來還會更高……因為開車的人越來越多,辦公室拚命的人更多,得不到鍛煉的人越來越多……
將來……知道健康最重要的人會因為更想得到健康而選擇健身,
而跑步機……等家庭娛樂與健身機械會得到越來越多的家庭所青睞!
將來的時代,一定是一個娛樂健身機械與電子結合的時代產品……
象游戲機一樣的健身!可以連接網路的健身器模(WIFI普及了!)。
互動式、網路型 娛樂健身器械很可能是 明天 下一代 的優秀創意!
你照著這個方面設計就行了!
現在老喬退休了,而他的永無止境的創意與設計……讓全世界的人心中都有了一個美麗夢想!
現在,這個夢想很可能就要在你的身上閃亮!
希望你靠自己的想法與完美創意來奪得這個「第一」!
⑦ 對於第九屆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有什麼好的建議
第九屆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2020年)的主題為「智慧家居、幸福家庭」,主要包括助老機械和智能家居機械,不管選哪一類,機械結構要新穎不繁瑣、選材要合適、傳動要可靠。站在使用者角度去構思(滿足人機工程學)。充分考慮使用過程中會出現的各種問題並做相應的保護處理(滿足安全性)。在滿足使用性、安全性、新穎性後對機械裝置植入人性化的智能控制系統,實現物聯網,可遠程監控及操作。不要束縛自己的想法,有了好的構思就去逐個實現並不斷完善。自己把主體思路理順後,可邀請有經驗的老師、同學參與評審。在評審過程中記錄大家提出的疑問,並仔細考慮,不能人雲亦雲,要保持「初心」,也不能聽不進好的的意見。好的機械設計都是在不斷的完善後得到的。希望對你幫助。
⑧ 跪求:有關於機械創新設計大賽的一些好點子
機械創新大賽來設計
急求創新點子第五自屆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2012年)的主題為「幸福生活——今天和明天」;內容為「休閑娛樂機械和家庭用機械的設計和製作」。
學生們可根據對日常生活的觀察,或根據對未來若干年以後人們的生活環境和狀態的設想,設計並製作出能夠使人們的生活更加豐富、便利的機械裝置。
家庭用機械指「對家庭或宿舍內物品進行清潔、整理、儲存和維護用機械」。休閑娛樂機械指「機械玩具或在家庭、校園、社區內設置的健康益智的生活、娛樂機
械」。凡參加過本賽事以前比賽的作品原則上不得再參加本屆比賽;如果作品在功能或原理上確有新的突破和創新,參賽時須對突破和創新之處做出說明。
各位有什麼好的想法,或者覺得有什麼東西需要設計的,請給些意見
⑨ 機械創新設計的機械創新設計(張有忱)
書名:機械創新設計
書號:9787302242048
作者:張有忱
定價:25元
出版日期:2011-1-1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本書共分為9章。第1章為緒論,介紹了創造、創新和設計的基本概念,創新教育與創新人才的培養,機械創新設計與社會發展的關系。第2章為創新思維與技法,主要以創造學的理論為依據,結合實際問題分析了創新思維的特點與創新思維的過程,並分析介紹了幾種常用創新的技法。第3章為機械繫統方案與創新設計,重點論述了技術沖突解決原理(TRIZ理論)、建立原理解法目錄、資源的分析與利用等系統方案創新的基本方法,以及構型的綜合問題。第4、5、6章為機構的各種創新方法,分別就機構的變異與演化、機構的組合、機構的再生等創新設計技法進行分析與論述。第7章為機械結構設計與創新,介紹了在機械結構設計過程中,要充分考慮的基本要求,並分別從機械結構的功能,結構元素的變換,模塊拼接與結構復用,以及材料、加工、裝配、輸送等方面,討論了機械結構創新的要求與實現途徑。第8章為反求設計與創新,介紹了反求設計的基本概念、反求設計的內容與基本過程,並對幾個典型案例進行了反求設計分析。第9章為創新實例與分析,以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大賽的參賽作品為例,分析了創新基本理論在作品中的實際應用。各章後附有習題,可供讀者練習。
本書可作為高等學校教材,也可供有關教師及工程技術人員或科研人員參考。 第1章緒論
1.1創新設計概述
1.1.1創造、創新與設計
1.1.2創新設計
1.1.3創新的風險
1.2創新人才的培養
1.2.1人才培養與創新教育
1.2.2創新人才的特點
1.2.3創新人才的培養
1.3機械創新設計與社會發展的關系
習題
第2章創新思維與技法
2.1創新思維
2.1.1思維及類型
2.1.2創新思維的特點
2.1.3創新思維的過程
2.1.4創新思維的方式
2.2創新技法
2.2.1觀察法
2.2.2類比法
2.2.3移植法
2.2.4組合法
2.2.5換元法
2.2.6還原法
2.2.7窮舉法
2.2.8集智法
2.2.9設問探求法
2.2.10逆向轉換法
習題
第3章機械繫統方案與創新設計
3.1概述
3.1.1機械繫統的基本概念
3.1.2機械繫統設計的主要過程
3.1.3機械繫統方案設計
3.2功能綜合
3.2.1功能分析
3.2.2功能分類
3.2.3功能分解
3.3原理綜合
3.3.1技術沖突解決原理(TRIZ理論)
3.3.2建立原理解法目錄
3.3.3資源的分析與利用
3.4構型綜合
3.4.1機構構型
3.4.2機構選型
3.4.3構型綜合的注意問題
習題
目錄
第4章機構變異與創新設計
4.1機構的倒置
4.1.1平面連桿機構
4.1.2凸輪機構
4.1.3其他傳動機構
4.2運動副的變異與演化
4.2.1運動副元素尺寸的變異
4.2.2運動副元素形狀的變異
4.3構件的變異與演化
4.3.1構件形狀的變異
4.3.2構件的合並與拆分
4.4機構的擴展
4.4.1引入虛約束
4.4.2變換運動副
4.4.3增加輔助機構
4.5機構的等效代換
4.5.1利用運動副的替代原理進行等效代換
4.5.2利用瞬心線構造等效機構
4.5.3周轉輪系的等效代換
4.5.4機構功能的等效代換
4.6運動原理的移植
4.6.1差動原理的移植
4.6.2諧波傳動的移植
習題
第5章機構組合與創新設計
5.1串聯式組合
5.1.1組合的基本方法
5.1.2實例分析
5.2並聯式組合
5.2.1組合的基本方法
5.2.2實例分析
5.3封閉式組合
5.3.1組合的基本方法
5.3.2實例分析
5.4裝載式組合
5.4.1單聯式裝載組合
5.4.2雙聯式裝載組合
習題
第6章機構再生與創新設計
6.1一般化運動鏈
6.1.1一般化原則
6.1.2實例分析
6.2桿型類配
6.2.1問題的提出
6.2.2桿型類配
6.3運動鏈組合
6.3.1圖的概念
6.3.2圖的組合
6.3.3運動鏈的組合
6.4機構再生設計
6.4.1飛機起落架的再生設計
6.4.2縫紉機送布機構的再生設計
習題
第7章機械結構設計與創新
7.1機械結構設計的基本要求
7.2實現零件功能的結構設計與創新
7.2.1功能分解
7.2.2功能組合
7.2.3功能移植
7.3結構元素的變異與演化
7.3.1改錐結構元素的變異
7.3.2軸榖連接的結構元素變異與演化
7.3.3離合器的結構元素變異與演化
7.3.4棘輪傳動的結構元素變異
7.3.5各種槽銷結構元素的變異
7.3.6新型聯軸器的結構特點
7.3.7導軌的結構形式及其特點
7.3.8改善工作性能的結構變異
7.4適應材料性能的結構設計與創新
7.4.1揚長避短
7.4.2性能互補
7.4.3結構形狀變異
7.5方便製造與操作的結構設計與創新
7.5.1加工工藝的結構構型
7.5.2裝配輸送的結構構型
7.5.3簡單結構
7.5.4宜人結構
7.6用模塊拼接與結構復用進行結構的創新
7.6.1模塊拼接
7.6.2結構復用
習題
第8章反求設計與創新
8.1概述
8.1.1反求問題的提出
8.1.2反求設計的含義
8.1.3反求設計的研究對象
8.2反求設計的內容與過程
8.2.1反求設計的主要內容
8.2.2反求設計的主要過程
8.3反求實例分析
8.3.1原理方案的反求實例
8.3.2機構構型的反求實例
8.3.3精度反求實例
8.3.4圖像資料的反求設計實例
8.3.5計算機輔助反求設計實例
8.3.6材料反求實例
習題
第9章創新實例與分析
9.1創新思路的分析
9.2創新實例
9.2.1多功能齒動平口鉗
9.2.2機械式停水自閉水龍頭
9.2.3防傾翻輪椅
9.2.4省力變速雙向驅動殘疾人車用驅動裝置
9.2.5自由輪椅
9.2.6飲料瓶撿拾器
9.2.7地震應急床
9.2.8新型大力鉗
習題
參考文獻
⑩ 有木有參加過機械創新設計大賽的,應該如何准備給點建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