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水冷冷水機組中央空調冷凍水進出水溫度設置多少
一點淺見可供參考:五度溫差取決以下幾方面
1,冷媒特性蒸發冷凝溫度
2,水的比熱
3,水在管道內的流速
4,水與製冷劑的最大換熱效率
5,其他
具體 的呢,我想應該有一系列具體專業的公式計算,當然很繁瑣,但我想最終五度溫差是計算得出的一個換熱效率最理想的溫差了,如果一個系統運行溫差大於或者小於五度,我想這個系統不是最佳配置的系統,相差不多還是可以的,溫差4度7度也可以
㈡ 製冷壓縮機怎麼調溫度
1.降低進氣溫度無疑有效地降低壓縮機排氣溫度。而各級進氣溫度與中間冷卻器的冷卻不完善度有關,因此應盡力保證中間冷卻器的冷卻效果,或採用一些特殊冷卻措施以降低進氣溫度,力求降低排氣溫度。
2.氣缸內的進氣終了溫度也是影響排氣溫度的因素之一。而進氣終了溫度與進、排氣壓力損失有關,因此在壓縮機維修中,應注意閥門的安裝和彈簧的選擇,在保障閥門正常運行的前提下,盡量減小進、排氣壓力損失,以達到降低排氣溫度的目的。
3.壓縮過程指數也會影響排氣溫度。在實際運行中,壓縮過程指數主要與氣缸冷卻狀況有關。冷卻效果越好,指數越小,排氣溫度越低。因此,可通過強化氣缸的冷卻以降低排氣溫度。
4.實踐表明,內泄漏是造成排氣溫度偏高、甚至過高的最重要原因之一。特別是在壓縮機某級膨脹及吸氣過程中,如果該級排氣閥門關閉不嚴,造成排氣管內未來得及冷卻的高溫高壓氣體又迴流(內泄漏)到氣缸,將使該級排氣溫度急劇升高。為此,應特別注意防止此類情況的發生。
5.對於多級壓縮機,要調整或降低某級排氣溫度,情況往往不是單一的。例如,若發現某級排氣溫度較高,如果用調整(加大)余隙容積的辦法,適當降低該級的壓力比,這樣雖然可使該級排氣溫度下降,但將會使其前一級的壓力比增加,排氣溫度上升;若企圖用加強該級氣缸冷卻,降低壓縮過程指數的辦法來降低其排氣溫度,則同時會使該級壓力比下降、後一級壓力比上升和後一級排氣溫度增加;當採用加強該級級前的中間冷卻器冷卻效果時,雖然能通過降低進氣溫度以求降低排氣溫度,但該級的進氣壓力也相應降低,從而使該級壓力比上升,因此降低排氣溫度的作用並不明顯。所以需採取綜合方法,例如在加強級前冷卻的同時,又適當增加該級余隙容積,使該級壓力比維持不變,則不僅可以有效地降低該級排氣溫度,而且也不影響其前、後級的排氣溫度。
㈢ 飲水機製冷怎麼調
它後面不是有二個開關么?一個管制熱
一個管製冷。要不就是你的飲水機沒有製冷功能。
㈣ 中央空調冷凍水進出水溫度設置多少
中央空調的進出口溫度分別設置為7℃和12℃。
從節能的角度出發,必須提高冷凍水的溫度,降低冷凝水的溫度。
冷凍水的溫度應進行調整,以確保終端設備要求或設定的最低溫度之間的溫差為8-10度。
7-10度,7-15度,沒關系;如果把水溫調整到15度,風的末端會在24度左右。
(4)製冷進水溫度怎麼設置擴展閱讀:
冷凍水的標准為5度溫差,溫度為7-12度;冷卻水的溫差為5度,標准為30-35度;但在使用中,一般按32-37度設計。只要溫度在這個范圍內,就不指定這個溫度。
對於空調冷水機組,冷凍水的標准工作狀態為5度溫差,溫度為7-12度;冷卻水的標准工作狀態為5度溫差,標准工作狀態為30-35度28度濕球;但在使用中,一般按32-37度/28度濕球設計。其他溫差設計為非標准工作條件。
對於空調冷水機組,冷凍水的標准工作狀態為5度溫差,溫度為7-12度;冷卻水的標准工作狀態為5度溫差,標准工作狀態為30-35度28度濕球;但在使用中,一般按32-37度/28度濕球設計。其他溫差設計為非標准工作條件。
㈤ 水冷冷水機組中央空調冷凍水進出水溫度設置多少
設置7-12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