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超聲波的原理是什麼啊
1超聲波簡介
我們把頻率高於20KHz的聲波稱為超聲波,超聲波具有良好的方向性和穿透能力,特別是在水中,傳播距離更遠。無論是在軍事上、農業上還是在生活中都有廣泛的應用,可以用來測速度、測距離、消毒殺菌、清洗、焊接等。
人耳能聽到的超聲波頻率范圍大概是20Hz-20KHz,超聲波的頻率大於人類聽覺上限,因此叫做「超聲波」。
超聲波與普通聲波一樣,也具有反射、折射、衍射、散射等特點,但是超聲波的波長較短,有的是幾厘米,低至千分之幾毫米。波長越短,聲波的衍射特性就越差,可以在介質中穩定地進行直線傳播,因此波長較短的超聲波具有很強的直線傳播能力。眾所周知,聲音在空氣中傳播時,會推動空氣中的粒子振動做功,而聲波功率的大小表示聲波做功快慢,在相同環境下,聲波的頻率越高功率就越大。超聲波的頻率大於20KHz,因此超聲波的功率較高。
超聲波主要有兩個參數:
頻率:F≥20000Hz(通常把F≥15000Hz的聲波也稱為超聲波);
功率密度:p=發射功率(W)/發射面積(cm2);通常p≥0.3w/cm。
超聲波具有如下特性:
(1)超聲波具有在氣體、液體、固體等介質中進行效傳播的能力。
(2)超聲波具有很強的傳遞能量的能力。
(3)超聲波具有反射特性,還會產生干涉、疊加和共振現象。
(4)超聲波在液體介質中傳播時,可在界面上產生空化現象和強烈的沖擊。
超聲波的特性及工作原理
2超聲波用途
超聲波在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有應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醫學方面
在醫學方面,超聲波主要應用為醫學診斷與臨床治療。醫學診斷中,超聲波的主要應用為B超。由於超聲波具有反射、折射等特點,如果將超聲波發射到人體內,它就會在人體內部發生反射,人體內部各個形狀大小都不一樣,因此反射回來的聲波方向、強度等信息也不同,醫生通過對反射回來的聲波進行分析,再結合一些醫學方面的專業知識,就可以知道人體內部的某些部位是否產生病變。
在臨床治療中,超聲波主要被用來殺死腫瘤細胞和超聲針灸,我們知道超聲波的功率很大,利用醫學影像技術,將多束超聲波聚焦在病變的細胞上,控制好照射的強度和時間,短時間的溫度將達到70~100℃,在保護周圍組織的同時殺死了病變細胞。
超聲針灸就是利用超聲波技術來刺激穴位,這種療法對組織沒有損傷,而且具有無痛、無不適應等優點,在治療小孩子或者一些害怕針灸的患者時有很好的效果。此外,超聲波在體外碎石,理療、牙科等方面也經常使用。
2)超聲清洗
超聲清洗主要基於空化作用,空化作用總體上就是在有壓力和無壓力作用時,每一秒都進行著幾萬次這樣的變換,超聲波在液體內部不斷地進行透射作用,在沒有壓力作用時,液體內部就會出現真空核泡群,在有壓力作用時,真空核泡群在壓力的作用下產生強大的沖擊力,因此可以帶走物體表面的污垢,完成清洗工作。一些表面凹凸不平的器件,或者特別小難以清洗的部件,例如鍾表、電子元器件、電路板等都可以達到很好的清洗效果。而且隨著超聲波頻率的升高,空化作用的效果會減弱,因此超聲波清理的效果很好卻不會傷害到器件表面。
3)超聲測距
由於超聲波的波長相對較短,具有良好的方向性和穿透能力,能量消耗的比較慢,在介質中傳播距離較遠。而且超聲測距的原理簡單,比其他的測距方式都方便容易操作,計算也比較簡便,測量精度也能滿足要求,因此在一些移動式機器人或者導盲系統中有廣泛的應用。
Ⅱ 超聲波機的原理是什麼
超聲波清洗是基於超聲波在清洗液體介質中傳遞時特有的「空化效應」物理內作用,「空化效容應」形成微觀強烈沖擊波和高速射流作用於被清洗物件表面,從而使污物迅速粉碎、剝離,達到高質量、高效率清洗目的。
超聲波能力集中,其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強,以水為媒介時,水分子的壓力達到一定程度,會迅速形成膨脹的閉合分子並且炸裂,直接對肉眼看不見的污垢進行反復沖擊。超聲波每秒數萬次地負壓膨大和正壓強烈壓縮爆破無數「空穴」,高頻率產生無數微觀沖擊波,使得超聲波對於侵入清洗液中被洗物件復雜內外表面形狀、狹縫、深孔、拐角、死角等部位獨具卓越的洗凈能力和清洗效率是其他方法無法比擬和替代的。
Ⅲ 超聲波的工作原理
超聲波是指振動頻率大於20KHz以上的,其每秒的振動次數(頻率)甚高,超出了人耳聽覺的上限(20000Hz),人們便聽不出來了,人們將這種聽不見的聲波叫做超聲波。
當物體振動時會發出聲音。科學家們將每秒鍾振動的次數稱為聲音的頻率,它的單位是赫茲。我們人類耳朵能聽到的聲波頻率為16~20,000赫茲。聲波是物體機械振動狀態(或能量)的傳播形式。
常用到的用超聲波焊接機、還有用於醫學診斷的超聲波檢測儀(頻率為1~5兆赫)、超聲波清洗機、超聲波物位計、超聲波液位計、超聲波流量計等等。
Ⅳ 超聲波機的原理
從客觀上講,超聲和可聽聲,除頻率范圍不同外,並沒有差異.但超聲由於頻率高,便具有一些特點,尤其重要的是,這些特點可加以利用,這正是人們所以研究超聲規律的原因.
超聲的特點之一很簡單,就是聽不見.前面提到,聲音來源於部件的振動.振動除產生聲波外,還可以產生其它作用,其中一些作用將在下面介紹.如果我們激發振動的目的是這些其它作用,那麼通常我們不想同時產生聽得見的聲音,因為這些聲音這時是雜訊.在這種情況下,可以激發20000Hz以上的振動,既能完成一些其它功能,又不伴生干擾.
超聲的第二個特點是波長小.任何一種波動(聲波、電磁波、等離子波等等)都有一些共同的基本參數,其中之一是傳播速度,另一個就是波長.聲波是機械波,或說是力學波.媒質中有聲波傳播時,原來是靜止的媒質質點會以原佔位置為中心作很微小(例如也許只幾十納米)的振動,每個質點在振動若干次後將恢復靜止.但這種振動的狀態,由於媒質的彈性,會傳給緊鄰的質點,依次向下傳遞,可能傳得很遠,在海洋中甚至可傳到1000km以外.這種傳遞的速度就是聲波的傳播速度.
確定.對於單一頻率的正弦或餘弦波,波長是波峰與波峰之間或波谷與波谷之間的空間距離.
超聲頻率高,因此波長小.這有兩點重要後果.一點是不必用尺寸很大的聲源,即振動源,就可以產生指向性比較尖銳的聲波.定性地說,指向性描述聲源所發射聲束的狹窄程度,狹窄的象手電筒所發射的光,寬廣的或說彌散的可象電燈泡所發射的光.在許多聲波應用中,我們需要前者而不需要後者.可以證明,如果要產生前者,聲源的尺寸應當比聲波的波長大幾倍.1MHz的聲波在水中的波長約為1.4mm,而1000Hz的聲波在水中的波長約為1.4m,製作和搬運一個直徑幾毫米的聲源顯然比製作和搬運一個直徑幾米的聲源省事得多.
由於同樣的原理,不僅容易實現狹窄的聲束,還容易實現聲束聚焦,象人們通常聚焦光那樣.在焦點或焦區,聲強可以很高,從而產生一些強烈的作用.
超聲波長小的第二點重要後果是,超聲可以被微小的障礙物散射開來.平面聲波在傳播過程中遇到有限大小的障礙物時會被障礙物所散射,就是說,入射波不再沿原方向傳播,而是向四周散開,包括散到與入射方向相反的方向.所謂障礙物是指材料的聲學參量ρc不同於基質ρ0c的物體,ρ是密度(因此基質內的空穴也是障礙物.).沿各個方向散開的聲波幅度分布,或說散射圖案,因障礙物的尺寸與波長之比而異.可以想見,當ρc差別不大時,如果聲波波長遠大於障礙物的尺寸,聲波幾乎會忽略障礙物的存在,反之則聲波幾乎象碰上一個界面,而被反射和折射.如果聲波波長接近於障礙物的尺寸,聲波的散開程度會較大.在某些聲波應用中我們倒希望聲波被散開,從而可以通過測量散射圖案,判斷不透明媒質中有沒有障礙物以及是怎樣的形狀、大小、內含物的障礙物.假若障礙物很大,我們可以採用頻率低、波長長的聲波,若障礙物很小,我們就需用頻率高、波長短的超聲.
超聲的第三個特點是與物質有相互作用.聲波的某些物理的、化學的、生物的效應,或籠統地說,聲波與物質的相互作用,只有在高頻率范圍才會發生.例如有多種類的所謂「弛豫效應」,分別只在不同的高頻率范圍才能出現.又例如,超聲在液體中有一個很突出的物理效應,叫「空化效應」.超聲會在液體中產生空穴或氣泡,這些氣泡處於非穩定狀態,在適當條件下會迅速崩潰,從而在氣泡內產生幾千度的高溫,在氣泡周圍產生近千大氣壓的激波.高溫和強激波的出現則可以導致聲致發光、水中聲致自由基、機械作用(如粉碎、乳化等等)、化學反應活性加強、高分子解聚等效應.
超聲的一個特點是容易形成細聲束,以及可以被相當小的障礙物所散射,其中包括背(逆)向散射.將這束細聲束向正前方射出,同時使它上下左右擺動,便可以搜索前方有沒有障礙物.用電子學的手段,容易測量反射波或背散射波回轉的時間,在已知聲速的情況下,可以確定前方障礙物的位置.當障礙物足夠大時,從回波隨聲束移動的分布,可以顯示出障礙物的形狀;對比較小的障礙物,人們正在尋求判斷障礙物的大小、形狀、內含物等特徵的方法.對於不均勻的透明材料,我們常用光學的辦法檢測;對於不透明材料,用普通的光學方法是做不到的.而包括超聲的聲波則能夠透入任何媒質,不論這媒質是氣體、液體、還是固體,也不論透不透光,對不同媒質的差別只是透入深淺不同.利用超聲來檢查或顯示媒質中是否存在障礙物,以及障礙物有哪些特徵,叫做超聲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