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夏天除了空調和電風扇 還有什麼電器可以散冷,讓人涼快一點啊
夏天除了空調和電風扇,還有空調扇可以製冷,起到降溫的作用。
空調扇是一種電扇加空調模式的家用電器,兼具送風、製冷、加濕等多功能於一身,以水為介質,可送出低於室溫的冷風,也可送出溫暖濕潤的風。
大部分空調扇都有除塵網可以過濾空氣,若除塵網上再有一層光觸媒還可以起到殺菌的效果。空調扇在啟動製冷時只有60-80W和冰箱一樣,所以不費電。
使用方法:
水平放置,空調扇應放置水平,注意使用時不得傾斜,使用前檢查插座電源是否與風扇銘牌上的參數一致。
常常加水,新機或長時間停用後的空調扇,必須在使用前灌注清水,可通過水標觀察水位情況,控制加水量,加水前應拔下電源插頭,以防止電器元件受損,待灌的水位上升到接近「最高」位置即可,不要過滿;灌好水後,把扇門關上,在作製冷使用時,要注意觀察水標的情況,當水位下降到接近「最低」位置時,即應補充加水,否則將會失去製冷效果。
適當加濕,若要用製冷加濕送風作用,首先必須在水箱中加註清水,開機工作約1-3分鍾後輕按製冷加濕,指示燈亮,啟動製冷和加濕功能,如取消加濕功能再輕按此鍵,指示燈滅,加濕功能停止。
❷ 電極製冷的原理是什麼
電極製冷也叫半導體電子製冷又稱熱電製冷,或者溫差電製冷,它是利用"帕爾帖效應"的一種製冷方法,與壓縮式製冷和吸收式製冷並稱為世界三大製冷方式。
1843年,法國物理學家帕爾帖在銅絲的兩頭各接一根鉍絲,再將兩根鉍絲分別接到直流電源的正負極上,通電後,他驚奇的發現一個接頭變熱,另一個接頭變冷;這個現象後來就被稱為"帕爾帖效應"。
"帕爾帖效應"的物理原理為:電荷載體在導體中運動形成電流,由於電荷載體在不同的材料中處於不同的能級,當它從高能級想低能級運動時,就會釋放出多餘的熱量。反之,就需要從外界吸收熱量(即表現為製冷)
所以,"半導體電子製冷"的效果就主要取決於電荷載體運動的兩種材料的能級差,即熱電勢差。純金屬的導電導熱性能好,但製冷效率極低(不到1%)。半導體材料具有極高的熱電勢,可以成功的用來做小型的熱電製冷器。
經過多次實驗,科學家發現:P型半導體(Bi2Te3-Sb2Te3)和N型半導體 (Bi2Te3-Bi2Se3)的熱電勢差最大,應用中能夠在冷接點處表現出明顯製冷效果。
電子冰箱簡單結構為:將P型半導體,N型半導體,以及銅板,銅導線連成一個迴路,銅板和導線只起導電作用,迴路由 12V直流電供電,接通電流後,一個接點變冷(冰箱內部),另一個接頭散熱(冰箱後面散熱器)。
半導體電子製冷的優點為:
1.結構簡單,部件少,維修方便
2.無機械傳動部件,無磨損,無噪音,壽命長
3.無需製冷劑製冷(壓縮式和吸收式都需要),絕對環保
4, 效率高,耗電量低(在100W以下,耗電量只有壓縮式和吸收式的一半)
半導體電子製冷的缺點為:
1.製冷溫度與環境溫度有關(一般低於環境溫度20度),不能製冰
2.冰箱容積不能超過100升(高於100升,其製冷效果下降,耗電量增加
❸ 什麼叫做電製冷.
電製冷就是電能轉換為冷能的簡稱。
按製冷方式分類可分為電子製冷型和壓縮機製冷型兩類,而每一類又分為台式和立式飲水機。電子製冷飲水機採用半導體元件製冷,又稱半體製冷飲水機,具有功耗小、運行雜訊低、無污染、自動控制和售價低等特點。不足之處是製冷速度慢,供應冷水量較少,適合飲水人數少的家庭、單位使用。壓縮機製冷飲水機的製冷原理與冰箱相同,不同的是蒸發器繞在不銹鋼水箱壁外,吸收熱量使水降溫,其製冷容量在3L左右,製冷功率在75-110W之間,具有整機可靠性高、製冷效率高、製冷速度快、冷水供應量大等特點,其製冷性能明顯優於電子製冷飲水機,但售價較貴,適合飲水人數較多的家庭、單位使用。 當按下壓縮式製冷飲水機製冷開關,製冷綠色指示燈亮,壓縮機啟動運行,將蒸發器中已吸熱氣化的製冷劑蒸汽吸回,並隨之壓縮成高溫、高壓氣體,送至冷凝器,經冷凝器向外界空氣中散熱冷凝成高壓液體,再經毛細管節流降壓流入蒸發器內,吸收冷膽熱量而使水溫下降,然後被壓縮機吸回。如此循環,達到降溫的目的。當水溫隨時間降到設定溫度時,製冷溫控器觸點斷開,製冷綠色指示燈熄滅,壓縮機停轉,轉入保溫工況。斷電後水溫逐漸回升,當升到設定溫度時,製冷溫控器觸點動作閉合,接通電源綠色指示燈亮,壓縮機運行。如此循環,將水溫控制在4-12℃之間。
至於象這么小的製冷電器我還真不知道了。
❹ 空調採用空氣能製冷與普通電製冷空調的區別製冷原理是什麼
空氣能製冷與普通電製冷空調,都一樣是要使用【電】才能製冷。
之所以稱為空氣能,只要是指以空調製冷的原理;利用【電】帶動壓縮機從空氣中獲得【熱能】的過程中,會有【冷】的產生,將【冷】拿來應用,所以被稱為空氣能製冷。
空調製冷原理解說如下:
1、離開室內側蒸發器盤管的低壓低溫氣體冷媒(最佳溫度約在5~10度;或0度以上),進入壓縮機的回氣管,壓縮機受到引擎帶動,對冷媒作功,冷媒受到擠壓發生物理變化,使冷媒變成高壓高溫的冷媒氣體(R410a冷媒約在70幾度左右)。
2、接著此高壓高溫的冷媒氣體進入室外側的冷凝器盤管,由風扇所帶動的室外溫度(35度左右)的氣流進行冷卻,使冷媒從高壓高溫的氣態冷媒(就像水蒸氣冷卻下來後,變成水一樣的道理),變成高壓常溫的液體冷媒(壓力不變;溫度改變),此時冷凝管出口溫度約在35~45度之間,最佳的溫度在40度以下。
3、接著冷媒進入膨脹閥或毛細管,進行節流(或說限流),此處又用到了一個物理現象就是,氣體通過限流後,忽然到了一個相對較大的空間時(例如到了蒸發器內,相對毛細管的小管路小空間,蒸發器空間大多了),會產生降壓及瞬間降溫的特性,所以通過節流裝置的高壓常溫的液態冷媒變成低壓低溫的液態冷媒(約在10度以下)。(此時冷媒來到此處是冷的,會產生凝結水滴,不冷的話,製冷效果一定會差)。
4、接著此低壓低溫的液態冷媒進入蒸發器內,與風扇帶動的室內環境溫度(約28度以下)的氣流進行熱交換,10度以下的液態冷媒在蒸發器內吸取28度室內環境的空氣熱變成低壓低溫的氣體冷媒(此處靠的就是液體變氣體的潛熱作用,冷媒溫度基本上改變不大,溫度改變而沒改變狀態的的叫做顯熱,例如30度的水加熱變成50度的水,就是加了顯熱進水裡),所以離開蒸發器的0~10度的低壓低溫的氣體冷媒,再次回到壓縮機回氣口,再次被壓縮機擠壓排出成高壓高溫的氣體冷媒。
如此循環,這就是冷媒的循環原理,也稱為冷凍系統原理或空調製冷原理。
❺ 有哪些可以代替空調製冷的家用電器
代替空調製冷的家用電器的話,我覺得冰箱就可以呀,冰箱冷凍室就是可以製冷的,其次的話,最常見的是電風扇,夏天很多人還得用電風扇。
❻ 有沒有什麼電子元件,一通電就能製冷
半導體製冷器就是這種元件。
用導體連接兩塊不同的金屬,接通直流電,則一個接點處溫度降低,另一個接點處溫度升高。若將電源反接,則接點處的溫度相反變化。這一現象稱為珀耳帖效應,又稱熱-電效應。純金屬的熱-電效應很小,若用一個N型半導體和一個P型半導體代替金屬,效應就大得多。接通電源後,上接點附近產生電子-空穴對,內能減小,溫度降低,向外界吸熱,稱為冷端。另一端因電子-空穴對復合,內能增加,溫度升高,並向環境放熱,稱為熱端。一對半導體熱電元件所產生的溫差和冷量都很小,實用的半導體製冷器是由很多對熱電元件經並聯、串聯組合而成,也稱熱電堆。單級熱電堆可得到大約60℃的溫差,即冷端溫度可達-10~-20℃。增加熱電堆級數即可使兩端的溫差加大。但級數不宜過多,一般為2~3級。
❼ 空調和冰箱的製冷原理是什麼
空調和冰箱的製冷原理:
空調和冰箱的製冷基本原理是一樣的,空調室內機(蒸發器)和室外機(冷凝器)是用風扇強制換熱,冰箱的蒸發器和冷凝器是通過自然對流和輻射換熱。
冰箱和空調的溫度不同,製冷劑也不同,冰箱要0度以巧畢渣下,而空調只要製冷到5至7度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