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機床的傳動系統為什麼要遵循前多後少,前密後疏,前緩後急原則
因為傳動系統從電動機到主軸,通常為降速運動,接近電動機的傳動件轉速較高,傳遞的轉矩較小,尺寸小一些;反之。則在擬定主變速傳動系時,應盡可能將傳動副較多的變速組安排在前面,將傳動副較少的安排在後面。此為前多後少原則。前密後疏:當變速組的擴大順序與傳動順序相一致時,前面變速組的傳動線分布緊密,而後面變速組傳動線分布疏散,在傳遞相同功率的情況下,轉矩較小,設計尺寸也相應較小;前緩後急,由於電動機到主軸的總趨勢是降速運動,在分配各變速組傳動比時,為使中間傳動軸具有較高的轉速,以減小傳動件的尺寸,則前面的變速組降速要慢些,後面的要快些,但是中間軸不應過高,以免產生振動、發熱和噪音,通常不超過電動機轉速。
提高金屬加工行業技術,可以找一些平台來多看多學,比如鑫機緣,或者在應用市場嘗試搜索一些金屬加工相關的應用~望採納。
B. 確定機床主傳動系統方案時,為什麼要遵循"前多後少,前密後疏,前緩後急"的原則
因為傳動系統從電動機到主軸,通常為降速運動,接近電動機的傳動件轉速較高,傳遞的轉矩較小,尺寸小一些;反之。則在擬定主變速傳動系時,應盡可能將傳動副較多的變速組安排在前面,將傳動副較少的安排在後面。此為前多後少原則。前密後疏:當變速組的擴大順序與傳動順序相一致時,前面變速組的傳動線分布緊密,而後面變速組傳動線分布疏散,在傳遞相同功率的情況下,轉矩較小,設計尺寸也相應較小;前緩後急,由於電動機到主軸的總趨勢是降速運動,在分配各變速組傳動比時,為使中間傳動軸具有較高的轉速,以減小傳動件的尺寸,則前面的變速組降速要慢些,後面的要快些,但是中間軸不應過高,以免產生振動、發熱和噪音,通常不超過電動機轉速。
提高金屬加工行業技術,可以找一些平台來多看多學,比如鑫機緣,或者在應用市場嘗試搜索一些金屬加工相關的應用~望採納。
C. 某機床的主軸轉速為100-1120r/min
3.已知某機床的主軸轉速為n=100-1120r/min,轉速級數Z=8,電動機轉速 nm=1440r/min。試根據機床主傳動系統的設計原則,完成:
1. 擬定傳動系統的結構式; 2. 設計轉速圖; 3. 畫出轉速圖。 1 1.06 1.12 1.18 1.25 1.32 1.4 1.5 1.6 1.7 1.8 1.9 2 2.12 2.24 2.36 2.5 2.65 2.8 3 3.15 3.35 3.55 3.75 4 4.25 4.5 4.75 5 5.3 5.6
6
6.3
6.7
7.1
7.5
8
8.5
9
9.5
1. 計算公比φ 已知:1001120R,Z=8 . 根據 1ZR, 則7
19
.11lg1lglgZR, 即:
φ=1.41
2.確定傳動組、傳動副和擴大順序
根據傳動組和傳動副擬定原則,可選方案有:① Z=4ⅹ2; ② Z=2ⅹ4;③ Z=2ⅹ2ⅹ2
在方案①,②中,可減少一根軸,但有一個傳動組內有四個傳動副,增加傳動軸軸向長度,所以選擇方案③:Z=2ⅹ2ⅹ2
根據前疏後密原則,選擇結構式為: 8=21ⅹ22ⅹ24 3. 轉速圖繪制設計
① 主軸各級轉速為:100,140,200,280,400,560,800,1120 r/min ② 確定定比傳動比:取軸Ⅰ的轉速值為800r/min,則電機軸與軸 的傳動比為:
8
.11
14408000
i ③ 確定各變速組最小傳動比
從轉速點800 r/min到100r/min共有6格,三個變速組的最小傳動線平均下降兩格,按照前緩
後急的原則,第二變速組最小傳動線下降2格;第一變速組最小傳動線下降2-1=1格;第三變速組最小傳動線下降2+1=3格。
4. 繪制轉速圖
D. 擬定機床主傳動系統轉速圖時應遵循哪些原則
因為傳動系統從電動機到主軸,通常為降速運動,接近電動機的傳動件轉速較高,傳遞的轉矩較小,尺寸小一些;反之。則在擬定主變速傳動系時,應盡可能將傳動副較多的變速組安排在前面,將傳動副較少的安排在後面。此為前多後少原則。前密後疏:當變速組的擴大順序與傳動順序相一致時,前面變速組的傳動線分布緊密,而後面變速組傳動線分布疏散,在傳遞相同功率的情況下,轉矩較小,設計尺寸也相應較小;前緩後急,由於電動機到主軸的總趨勢是降速運動,在分配各變速組傳動比時,為使中間傳動軸具有較高的轉速,以減小傳動件的尺寸,則前面的變速組降速要慢些,後面的要快些,但是中間軸不應過高,以免產生振動、發熱和噪音,通常不超過電動機轉速。
提高金屬加工行業技術,可以找一些來多看多學,比如鑫機緣,或者在應用市場嘗試搜索一些金屬加工相關的應用~。
E. 數控機床的數字控制部分是什麼順序控制部分是什麼
數字機床從數字控制應該是通過數控機床輸出信號控制繼電器的開閉,進而控制相關電機或電器的動作。
順序控制可以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通過數控系統控制信號的時序順序來控制,另外一方面可以通過繼電器的互鎖來完成順序控制,即某繼電器動作後另外的繼電器才能動作。
F. 請問車床加工有哪些需要注意的細節
數控車床加工應該注意的細節:機床使用前,對數控車床進行檢查,可以減少機床在使用過程中產生故障,影響生產。同時也使使用者更加的安全。
(1)通電前,要檢查數控機床的外觀、電器管線及其一些外部的輔助設備,是否有異常情況。特別是外部輔助設備:帶有液壓系統泵站的,要觀察液壓油液的量是否充足;帶有氣壓系統的,要進行定期的空氣壓縮機、儲氣壓力容器的排水,防止存積積存過多的水分,在氣流的帶動下進入機床內部,引起零部件的銹蝕,甚至損壞。
(2)通電,按照正常的通電順序:機床總電源-數控系統電源-伺服系統電源-松開急停按鈕,減少對數控系統電器元件的沖擊,延長使用壽命。
(3)通電後,潤滑是任何運動部件保持正常運動軌跡、減小運動摩擦、提高使用壽命不可或缺的重要條件。這就是要求我們必須注意檢查潤滑裝置中的潤滑油液量是否充足,不足時及時補充,而且要定期檢查液濾網是否堵塞,檢查油路是否通暢,各出油點是否正常的有潤滑油的流出。這類問題一旦發現,必須及時處理。機床導軌、絲杠等移動部件,如果在沒有潤滑油的狀態下進行工作,一方面會增加摩擦阻力,增加機床的功率消耗,浪費電力能源,另一方面會加速移動部件的磨損,影響機床的精度,影響工件加工的質量。
G. 數控車床加工順序的安排應遵循什麼原則
加工順序的安排應根據零件的結構和毛坯狀況,以及定位夾緊的需要來考慮,重點是工件的剛性不被破壞。順序一般應按下列原則進行:
1、上道工序的加工不能影響下道工序的定位與夾緊,中間穿插有通用機床加工工序的也要綜合考慮。
2、先進行內形內腔加工序,後進行外形加工工序。
3、在同一次安裝中進行的多道工序,應先安排對工件剛性破壞小的工序。
4、以相同定位、夾緊方式或同一把刀加工的工序最好連接進行,以減少重復定位次數,換刀次數與挪動壓板次數。
H. 機械加工中切削加工順序的安排原則是什麼
1、基面先行作為其它表面加工的精基準一般安排在工藝過程一開始就進行加工
2、先主後次零件的主要工作面、裝配基面應先加工,從而及早發現毛坯中可能出現的缺陷
3、先粗後精一個零件的切削加工過程,總是先進行粗加工,在進行半精加工,最後是精加工和光整加工。
4、先面後孔箱體、支架等類零件上具有輪廓尺寸遠比其他表面尺寸為大的平面,用它作定位基準面穩定可靠,故一般先加工這些平面以作精基準,供加工孔和其他表面時使用。
(8)機床擴大順序是什麼擴展閱讀:
金屬材料的切削加工有許多分類方法。常見的有以下3種。
1、按工藝特徵區分
切削加工的工藝特徵決定於切削工具的結構以及切削工具與工件的相對運動形式。按工藝特徵,切削加工一般可分為:車削、銑削、鑽削、鏜削、鉸削、刨削、插削、拉削、鋸切、磨削、研磨、珩磨、超精加工、拋光、齒輪加工、蝸輪加工、螺紋加工、超精密加工、鉗工和刮削等。
2、按切除率和精度分
可分為:
①粗加工:用大的切削深度,經一次或少數幾次走刀從工件上切去大部分或全部加工餘量,如粗車、粗刨、粗銑、鑽削和鋸切等,粗加工加工效率高而加工精度較低,一般用作預先加工,有時也可作最終加工。
②半精加工:一般作為粗加工與精加工之間的中間工序,但對工件上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不高的部位,也可以作為最終加工。
③精加工:用精細切削的方式使加工表面達到較高的精度和表面質量,如精車、精刨、精鉸、精磨等。精加工一般是最終加工。
④精整加工:在精加工後進行,其目的是為了獲得更小的表面粗糙度,並稍微提高精度。精整加工的加工餘量小,如珩磨、研磨、超精磨削和超精加工等。
⑤修飾加工:目的是為了減小表面粗糙度,以提高防蝕、防塵性能和改善外觀,而並不要求提高精度,如拋光、砂光等。
⑥超精密加工:航天、激光、電子、核能等尖端技術領域中需要某些特別精密的零件,其精度高達IT4以上,表面粗糙度不大於 Ra 0.01微米。這就需要採取特殊措施進行超精密加工,如鏡面車削、鏡面磨削、軟磨粒機械化學拋光等。
3、按表面形成方法區分
切削加工時,工件的已加工表面是依靠切削工具和工件作相對運動來獲得的。按表面形成方法,切削加工可分為 3類。
①刀尖軌跡法:依靠刀尖相對於工件表面的運動軌跡來獲得工件所要求的表面幾何形狀,如車削外圓、刨削平面、磨削外圓、用靠模車削成形面等。刀尖的運動軌跡取決於機床所提供的切削工具與工件的相對運動。
②成形刀具法:簡稱成形法,用與工件的最終表面輪廓相匹配的成形刀具或成形砂輪等加工出成形面。此時機床的部分成形運動被刀刃的幾何形狀所代替,如成形車削、成形銑削和成形磨削等。由於成形刀具的製造比較困難,機床-夾具-工件-刀具所形成的工藝系統所能承受的切削力有限,成形法一般只用於加工短的成形面。
③展成法:又稱滾切法,加工時切削工具與工件作相對展成運動,刀具(或砂輪)和工件的瞬心線相互作純滾動,兩者之間保持確定的速比關系,所獲得加工表面就是刀刃在這種運動中的包絡面。齒輪加工中的滾齒、插齒、剃齒、珩齒和磨齒(不包括成形磨齒)等均屬展成法加工 。
木材製品的切削加工主要在各種木工機床上進行,其方法主要有:鋸切、刨切、車削、銑削、鑽削和砂光等。
木材的鋸切通常採用木工圓鋸機或木工帶鋸機(見木工鋸機)。兩者都可用不同鋸齒形狀的刀具(鋸片或鋸帶)進行截料、剖料或切榫。帶鋸切的鋸縫較窄,窄帶鋸切還能切割曲面和不規則的形狀。
刨削通常用木工平刨床或木工壓刨床(見木工刨床)。兩者都可用旋轉的刨刀刨削平面或型面,其中壓刨床加工可得到較高的尺寸精度。當表面的光潔程度要求較高時可用木工精光刨。
木料的外圓一般在木工車床上車削。
木料的開榫、開槽、刻模和各種型面的加工,可用成形銑刀在木工銑床上銑削。
鑽孔可用木工鑽頭、麻花鑽頭或扁鑽,在台鑽或木工鑽床上進行。小孔也可用手電筒鑽加工。
木料表面的精整可用木工砂光機。平面砂光可用帶式砂光機;各種型面的砂光可用滾筒式砂光機;端面砂光和邊角倒棱可用盤式砂光機。也可用木工車床或木工鑽床砂光。
木料加工的切削速度比金屬切削高得多,所以刀具的刃口都較薄而鋒利,進給量也較大。如鋸切速度常達40~60米/秒;車削或刨削時,刀具前角常達30°~35°,切削速度達60~100米/秒,故出屑量很大。切削時一般不用切削液,干切下來的大量木屑可用抽風機吸走。高速旋轉的木工機床一般都設有機動進給和安全防護裝置,但不少木材的切削加工仍需用手動進給,因此必須特別注意操作安全。
I. 如何安全操作數控機床
數控機床是一種裝有程序控制系統的自動化機床,數控機床結構較為復雜,並且技術含量相當高,不同的數控機床,其用途、功能都會存在著不同之處。
為確保數控機床操作員的人身安全,減少人為造成的機械事故,保證生產順利進行,機床作業規范所有機床操作員須嚴格遵照執行。
1
操作前穿戴好防護用品(工作服﹑安全帽﹑防護眼鏡﹑口罩等),女工應將發辮捲入帽內,不得外露,嚴禁穿拖鞋、涼鞋,操作時,操作員必須扎緊袖口,束緊衣襟,嚴禁戴手套、圍巾或敞開衣服,以防手捲入旋轉卡盤和刀具之間。
2
操作前應檢查機床各部件及安全裝置是否安全可靠,檢查設備電氣部分安全可靠程度是否良好。
3
工件、夾具、工具、刀具必須裝夾牢固。運轉機床前要觀察周圍動態,有妨礙運轉、傳動的物件要先清除,確認一切正常後,才能操作。
4
練習或對刀,一定要牢記增量方式的倍率X1、X10、X100、X1000,適時選擇合理的倍率,避免機床發生碰撞。X、Z的正負方向不能搞錯,否則按錯方向按鈕可能發生意外事故。
5
正確設定工件坐標系。編輯或拷貝加工程序後,應校驗運行。
6
機床運轉時,不得調整﹑測量工件和改變潤滑方式,以防手觸及刀具碰傷手指。一旦發生危險或緊急情況,馬上按下操作面板上紅色的「急停」按鈕,伺服進給及主軸運轉立即停止工作,機床一切運動停止。
7
非電控維修人員,嚴禁打開電氣箱門以免發生觸電事故而造成傷亡。
8
要選擇好針對工件材質的刀具、刀柄及加工方式,確認加工時無異常。使用不恰當的刀具或刀柄時會發生工件或刀具飛出設備,給人員或設備帶來傷害,並且會影響加工精度。
9
主軸旋轉之前,確認刀具是否安裝正確,主軸最高轉速是否超過刀具本身的最高轉速要求。
10
安裝設備時一定要開照明燈,方便工作人員確認機械內部的狀態和實時運轉狀況。
11
保修、檢測、調整、加油等清理維修工作,要由接受過專業維護培訓的人員操作,嚴禁未關閉電源就進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