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危險化學品的防護措施
EHS急先鋒防護危險化學品的個體化學防護箱措施要做以下防護事項:
一:全面型呼吸防護套裝
1:目的:對自身呼吸防護過濾有毒有害氣體
2:使用范圍:適用於病毒感染區域(包括禽流感),緊急事故第一反應,凈化感染過程,疾控中心應用
3:操作說明:見裝備使用手冊
4:注意事項:(1).面罩在不使用時,請放置於乾燥通風處,不適宜陽光直射處地方儲存
(2).濾毒盒在不使用時,請從面罩上取下,放置於乾燥,溫濕度不高的地方儲放,濾毒盒是靠濾棉進行過濾,如若潮濕環境,會影響到濾毒盒的使用壽命
(3).全面具在每次使用前請檢測氣密性或是頭帶是否良好,如若發現異常,請不要使用或是立即更換面罩使用
(4).濾盒一旦發現佩戴前後差別不打,請立即拋棄更換使用
二:化學防護服
1:目的:保護身體不受酸鹼腐或腐蝕性化學品的侵害
2:使用范圍:適用於病毒感染區域(包括禽流感),緊急事故第一反應,凈化感染過程,疾控中心應用
3:操作說明:略
4:注意事項:(1).防護服在不使用時,將其置於專門的化學品儲存櫃里,或是乾燥通風的環境中
(2).防護服面料為不耐磨,不耐割,請在使用時小心,謹慎,一旦發現防護服損壞,請立即拋棄,不得縫補
三:防化靴
1:目的:足部防護
2:使用范圍:適用於病毒感染區域(包括禽流感),緊急事故第一反應,凈化感染過程,疾控中心應用
3:操作說明:略
4:注意事項:(1).防化靴在不使用時,放置於乾燥通風處,避免陽光直接照射
(2).防化靴一旦發現損壞,請立即拋棄,更換使用,不得縫補
2. 防爆電氣安裝時感測器線怎麼防護
控制易爆氣體
工作原理是在一個密封的隔爆箱體內,充滿不含易爆氣體的潔凈氣內體或惰性氣體,並保持箱內容氣壓略高於箱外氣壓,將感測器安裝在箱內。型代表為正壓型防爆方法Exp。2/3
控制引爆源
工作原理是應用安全柵進行隔離接線,從感測器在用電配電進行處理,將供應給現場感測器的電能量限制在既不能發生足以引爆的火花,又能發生足以引爆的儀表外表溫升的平安局限內。依照國際規范和我國的國度規范,當平安柵平安區一側所接設備發作任何以障時,實質平安防爆辦法確保風險現場的防爆平安。3/3
控制爆炸局限
工作原理是按Exd國標,將感測器外殼設計為隔爆標准殼體,儀表設計時按隔爆標準的殼體,金屬管浮子流量計,渦輪流量計,渦街流量計,按規范嚴厲地設計、製造和裝配一切的管理辦法執行工藝,使在殼體內發作的爆炸不致於激發殼體外風險性氣體的爆炸。
隔爆防爆辦法的設計與製造標准極端嚴厲,並且裝配、接線和維修的操作規程也十分嚴厲。該辦法決定了隔爆的電氣設備、儀表往往十分嚴格,操作須斷電等,但很多狀況下也是最有用的方法。
3. 電氣檢修的安全措施有哪些
電氣線路的安全技術措施
1、施工現場電氣線路全部採用「三相五線制」(TN-S系統)內專用保護接容零(PE線)系統供電。
2、施工現場架空線採用絕緣銅線。
3、架空線設在專用電桿上,嚴禁架設在樹木、腳手架上。
4、導線與地面保持足夠的安全距離。
導線與地面最小垂直距離:施工現場應不小於4m;機動車道應不小於6m;鐵路軌道應不小於7.5m。
5、無法保證規定的電氣安全距離,必須採取防護措施。
如果由於在建工程位置限制而無法保證規定的電氣安全距離,必須採取設置防護性遮攔、柵欄,懸掛警告標志牌等防護措施,發生高壓線斷線落地時,非檢修人員要遠離落地10m以外,以防跨步電壓危害。
6、為了防止設備外殼帶電發生觸電事故,設備應採用保護接零,並安裝漏電保護器等措施。作業人員要經常檢查保護零線聯接是否牢固可靠,漏電保護器是否有效。
7、在電箱等用電危險地方,掛設安全警示牌。如「有電危險」、「禁止合閘,有人工作」等。
4. 如何加強防範電力人身安全風險
高空墜落、機械傷害、起重傷害、觸電、燙傷、密閉空間作業傷害是火電廠主要的人身傷害事故形式,造成事故發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有:防護能力差;違章作業;失去監護;安全措施不全;設備工器具缺陷等,針對此現象,公司編制防止人身傷害措施,請生產系統各部門組織學習,生產系統人員認真執行,確保人身作業安全。
1、工作或作業場所的各項安全措施必須符合《電力安全工作規程》、《哈熱公司安全生產管理規定》、哈熱安全生產各項規章制度。
2、各級人員應重視人身安全,認真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嚴格履行崗位安全職責。掌握各種作業的安全措施和要求,遵守安全規程制度。認真執行勞動紀律,經常深入現場檢查,發現隱患及時整改。
(1)生產系統各部門負責人應掌握本部門人員專業技術能力、班組技術骨乾和人員配備情況和存在的問題,並及時作好內部調配。
(2)各級生產管理人員應掌握所轄設備的技術狀況、參數、運行工況及威脅安全的隱患和薄弱環節,並積極組織處理。
(3)各級生產管理人員應正確、安全地組織生產,確保設備完好,安全防護設施齊全,安全工具和防護用品符合規定,並檢查督促正確使用。
(4)各級生產管理人員經常進行現場巡視檢查,了解安全生產和設備運行情況,查看記錄,對存在問題及時提出處理意見,對重大隱患和缺陷應立即組織處理,對重要操作親臨現場監護指導。
(5)各級生產管理人員要組織制定、完善安全文明檢查制度,編制安全檢查表和檢查考核通報, 領導開展好安全檢查活動,制定落實整改方案。
(6)發生事故按照「四不放過」的原則,嚴肅對待事故和違章作業行為,安監部組織相關部門、專業進行事故分析會並按規定進行調查分析,督促、審查或填寫運行部的初步事故報告。
(7)按事故處理預案定期編制演練方案,組織應急演練,鍛煉生產人員事故處理能力,增強部門與外部協調配合水平。
3、經常開展各種形式的安全培訓教育
(1)安全思想教育,包括安全生產方針、安全法律法規、安全政策聲明、安全紀律、安全常識等,培養公司安全理念,形成「嚴、細、實」的安全文化。
(2)安全知識教育,包括運行操作、防火、防爆、轉動機械設備的安全知識;登高作業和其它各種危險作業的安全知識。
(3)安全技術教育:員工必須具備的最基本的保證安全,預防事故的基本技能;針對所從事的工作掌握相應的技術措施、相關規程、相關知識,並能正確運用這些知識安全地工作;普及防火自救和現場急救常識,熟練掌握觸電急救及人體心肺復甦技能。
4、生產全體員工(包括外委工)必須按要求進行三級安全教育,經安全教育和安全考試合格以後,方可進入生產現場進行學習、工作。同時認真履行「三級安全教育卡」手續,由安監部保存教育檔案。
5、當有外來參觀人員進入生產現場時,應由接待部門安全主管進行參觀前的現場安全教育培訓,教育培訓內容包括規范著裝,嚴禁動手觸摸各類設備及就地按扭,避開現場危險區域,按指定參觀路線行走等,並安排公司人員全程陪同。
6、加強對保潔和負責外委項目的安全檢查監督,明確安全責任,危險作業區域必須履行危險作業審批程序,不定期檢查安全措施和設施完善情況,發現違章情況立即要求整改並按規定考核。
7、定期組織安全日、聯系點、事故警示日活動,開展班前會和班後會等安全例行工作,並做好記錄。及時學習內外安全事故通報、快報,通過對事故原因分析,尋找規律,吸取教訓、積累經驗,並採取針對性措施防止人員操作過程中的不安全行為和設備的不安全狀態,預防故障和異常的發生。
8、定期進行特殊工種安全技術教育
(1)凡從事鍋爐運行、化學運行專業,燃料翻車機、斗輪機、電焊、起重等工種的人員,必須經過地方勞動部門或上級主管機關專門的特殊工種專項安全技術教育,經考試合格,並取得有關主管部門頒發的「特殊工種操作證」後,方可從事本工種作業。同時按有關部門的管理要求,定期參加其組織的培訓教育及換證工作。
(2)對外委單位必須具備的特殊工種作業人員(推煤機司機、鏟車司機和汽車司機),部門應定期對其特殊工種操作證進行檢查,發現證書不全或過期等違章行為,應及時制止,直至達到要求。
(3)應經常組織對特殊工種作業人員進行在崗安全技術培訓,學習國家有關規定,了解掌握新工藝、新技術。
(4)特殊工種安全技術培訓教育應建立檔案。
9、生產各部門要對執行安全規程制度中的主要人員如工作許可人、工作操作人和工作監護人等定期進行正確執行安全規程制度和安全技術措施的培訓,使其熟練地掌握有關安全措施和要求,明確職責,嚴把安全關。
10、生產員工進入生產現場,為保證人身安全應注意的事項:
(1)生產場所照明充足(包括手電筒、行燈和應急照明系統),現場設施、安全防護設施完善,設備標識,介質流向完整正確,並符合國電集團公司現場安全文明生產標准化要求。
(2)工作人員工作時,必須穿好工作服,進入生產現場必須戴好安全帽,正確系好安全帽帶。女同志長發必須盤在安全帽內。嚴禁運行人員酒後上班工作。
(3)生產現場作業和操作,嚴格履行工作票和操作票制度,杜絕無票作業和無票操作。危險區域和危險作業還必須履行危險作業審批程序。
(4)開展風險管理和危險源辨識和預控工作,提高安全風險意識,杜絕違章現象發生。掌握現場急救和自救常識以及常見事故的預防,掌握事故應急預案,盡量減少事故損失。
(5)對外來長時間實習人員、新學員進入現場前,必須進行三級安全教育,並進行《安全規程》學習考試,合格後方可進入現場。進入現場後還應加強現場安全教育,落實監護責任避免出現事故。對因故間斷工作三個月以上人員,應重新進行安規考試合格後方可進入現場。
(6)一切生產活動必須嚴格執行《二十五項反措》、《安全規程》、《運行規程》《檢修規程》等規程制度規定的安全措施。
11、防止機械傷害應執行以下重點措施
(1) 禁止在運行中清掃、擦拭和潤滑機械的移動和轉動部分。
(2)清掃設備時,禁止帶手套以及將抹布纏在手上,清掃衛生使用抹布不準亂甩。擦拭轉機時不準戴手套,不準把抹布纏在手上或手指上使用。
(3)檢修工作開工之前,工作許可人與工作負責人共同到現場檢查安全措施正確和完善的執行,方可在工作票上簽字履行許可開工手續。
(4)高處作業時,不準將工具及材料上下投擲。
(5)作業現場照明應充足,蓋板及圍欄應完整、整齊、堅固。
(6)轉動機械的防護裝置應完好,否則應及時聯系處理。操作中正確使用操作工具,開關閥門應站在側面。
(7)嚴禁帶電對轉機盤車和用物體制動轉動機械。電動門必須停電校嚴,如不停電校門應做好防範措施。
(8)清煤、打焦、除冰塊應使用專門工具,打焦時不準用身體頂著工具,或在胸前用手推著工具,以防打傷。應站在除焦口的側面,斜著使用工具,並設有監護人。
9)在通道上行走時,注意廠內機動車等外來因素造成的人員傷害。
12、防止高空墜落應執行以下重點措施:
(1)在高度超過1.5米的工作場所工作時,必須系好和正確使用安全帶。操作時安全帶系在牢固的物件上,並高掛低用。在高空移動中不能失去安全防護。現場設有監護人。正確使用梯子,在衛生清掃工作應使用梯子上下並做好防範措施。
(2)現場應完善所有樓梯、欄桿、護板、井、坑、孔、洞。因安裝和檢修作業臨時的井、坑、孔、洞,必須裝設圍欄,並設置警示標識,作業結束必須恢復原狀。生產現場工作和活動時嚴禁進入有可能高空落物場所。
(3)巡迴檢查上、下樓梯時應精力集中,手扶欄桿,配帶手電筒且光亮充足。
(4)禁止在欄桿上、管道上、靠背輪上、安全罩上以及運行的軸承上行走和站立,如需要應採取安全措施。
(5)冬季在水塔區域進行巡檢、打冰等作業時,應設專人進行監護,打冰人員須在防護裝置下進行作業,禁止無關人員進入水塔區域走動。
13、防止燙傷應執行以下重點措施:
(1)做壓力容器檢修措施前應認真核對設備隔離措施,並嚴格執行工作票和操作票制度。
(2)校對高溫高壓電動門時,應站在不易被閥門漏水呲著的位置。操作溫度較高的閥門必須戴手套。
(3)開、關進汽手動門及放水門時應緩慢,遇有有一次、二次門時,開時應先開一次門後開二次門,關時應先關二次門後關一次門。蒸汽管道的暖管必須充分,防止發生管道振動,一但發生立即停止操作,恢復原方式。
(4)壓力容器作業,各疏水及放水門無汽、無壓時再發工作票,相關閥門應掛警告牌,重要閥門上鎖。
(5)工作許可前時應進行安全交底,向檢修人員交待清楚隔離措施,運行方式和注意事項。
(6)靜態做的高加、低加措施,啟動給水泵、凝結水泵時應將工作票押回並通知檢修人員撤離作業現場,檢查確認無危險方可恢復作業。(7)不準長時間靠近汽水、制粉系統和煙道,爐本體的檢查門、人孔門、防爆門等處。
(8)沖洗水位計時,應站在水位計的側面,打開閥門時應緩慢小心。(9)觀察鍋爐燃燒情況時,必須戴防護目眼鏡,在鍋爐升火期間或燃燒不穩時,不準站在看火孔、檢查門等處或噴燃器檢查門孔的正對面。
(10)鍋爐除焦、除灰時應適當提高爐膛負壓。
(11)當燃燒不穩或有爐煙向外噴出時,禁止打焦、除灰工作。
(12) 除焦時,工作人員必須穿合適工作服或穿戴防燙傷的工作服、鞋、手套和必要的安全工具,現場設監護人。
(13) 除灰、打焦開始前, 先徵得主值班員同意,在主值班員操作處應有明顯的「正在除焦」的工作警告牌。
(14)在結焦嚴重或有大缺陷、大塊渣掉落可能時,應禁止打焦工作。
(15)發電機氫氣的排放和排污工作,應控制速度防止氫氣爆燃。油系統管道作業、發電機氫系統作業,氣體置換作業時必須化驗合格,並執行動火工作票制度。
14、防止觸電應執行以下重點措施:
(1)工作人員須經《電力安全工作規程》(發電廠電氣部分)培訓並通過電氣操作資格考試合格,非操作人員禁止操作設備。
(2)各電氣設備標識明顯,前後標識對應准確,接地裝置良好。
(3)各配電室門鎖好用,嚴格執行配電室管理制度,保證運行設備安全,防止走錯間隔。
(4)網控220KV系統微機防誤裝置,必須嚴格按規定使用,不得隨意解鎖。
(5)高壓設備停電作業時應裝設臨時遮欄或採取其它安全措施。
(6)嚴格執行工作票和操作票制度,工作開工、收工必須到現場檢查。
(7)操作時監護到位,重大操作設第二監護人。
(8)操作刀閘有卡澀或不到位時,嚴禁強行操作或用力撞擊。
(9)嚴禁用絕緣桿代替驗電器進行驗電工作。
(10)正確按規定使用與保管各種安全工器具。驗電筆、螺絲刀應裝設防護塑料套管。
(11)停電進行測絕緣或裝設接地線前,必須進行驗電。
(12)新投入的高壓電氣設備「防誤裝置的五防功能 」必須好用,否則新設備不得投入運行。
(13)運行設備與檢修設備應有明顯有效的隔離點和隔離措施。
(14)電除塵器運行時,人孔門、高壓隔離刀閘門嚴禁打開。電除塵器內部作業必須合接地刀閘並進行放電。
(15)檢查、操作時應保證與帶電設備的安全距離。
(16)濕手不準接觸電燈開關及電氣設備。更換現場照明時,須開具工作票,應先斷開電源開關,進行驗電,確認無電時,方可更換。更換人著裝必須符合《安規》要求,必須戴好手套及穿好絕緣鞋。並應設工作監護人。
(17)電源開關外殼和電線絕緣有破損時,應立即填報缺陷聯系維檢處理。檢查電機殼體及軸承溫度時,應用手背檢查。
(18)所有絕緣用具執行安全工作規程規定,定期進行絕緣試驗,要定置保管,按值移交,並建立相應的設備台帳,制定使用規定。確保絕緣工具合格,使用安全,不合格和過期的絕緣工具禁止使用。
(19)電源開關外殼和電線絕緣有破損不完整或帶電部分外露時不準使用,立即找維檢人員處理好後再使用。
15、防止化學作業傷害應執行以下重點措施:
(1)在容器內工作時,工作人員不得少於2人,其中1人在外面監護,監護人應站在能看到或能聽到容器內工作人員工作的地方,以便隨時監護,監護人不準同時擔任其它工作,不得私自離開現場,失去監護。工作人員進入前應先通風,清除有害氣體;工作中也應加強通風,但嚴禁通氧氣。
(2)不準在襯膠面上進行任何電、氣焊工作;不準同時進行電焊及氣焊工作,禁止在防腐漆未乾的容器內進行焊接工作;氣焊工作不進行時,氣焊工具應撤出容器,以免乙炔泄漏造成爆炸。
(3)在從事酸鹼及其它有毒葯品工作場所應有配備自來水及急救葯品以備急救使用;作業人員必須戴防毒面具,穿防酸鹼服、戴防酸鹼手套、穿防酸鹼雨靴,褲角必須放在雨靴外,掌握酸鹼燒傷及中毒的救護知識;當發現酸鹼及有毒葯品泄漏時,應首先關閉罐體出口閥,用清水沖洗干凈,然後聯系維檢消除泄漏;作業人員應盡可能站在上風位置,如感到身體不適,應立即離開現場,到空氣流通的地方休息。
(4) 化學化驗人員使用易燃、易爆、劇毒葯品時,應按照《電力安全工作規程》化學工作條例規定進行。
(5)在生消水泵房、澄清池、水塔前池等地方工作時注意防止跌入池內,發生溺水事故。
(6)處理液氨漏泄事故時時應做好防護措施,並設置安全隔離措施,嚴禁非工作人員進入漏泄區域。
16、防止起重傷害應執行以下重點措施:
(1)起重作業人員均應持證上崗,起重工具按規定期限試驗檢測合格,各種吊具、鋼絲繩、不合格的決不使用,採用葫蘆吊吊物前,檢查各部件及剎車裝置的完好靈活,有缺陷的及時修復。
(2)起重作業只許一個負責人進行指揮工作,注意結繩方法,保持吊物重心平穩,防止發生滑脫;起吊時要求各工種配合步調一致,正確使用各種起吊工器具,嚴禁超規范使用起吊設備;起吊機具(包括被吊物)與1KV以下帶電體的距離應大於1.5m,1KV以上應在。3-6m以上。
(3)堅持執行起重機械「十不弔」①斜向位置不弔;②超載不弔;③散裝物裝得太滿或捆紮不牢不弔;④指揮信號不明不弔;⑤吊物邊緣鋒利無保護措施不弔;⑥吊物上站人不弔;⑦埋在地下或夾固在他物中的構件不弔;⑧安全裝置失靈不弔;⑨光線陰暗看不清吊物不弔;⑩五級以上強風不弔。
17、防止受限空間作業人身傷害應執行以下重點措施:
(1)、所有與外界連通的管道、閥門均應與外界有效隔離,管道安全隔絕可採用插入盲板或拆除一段管道進行隔絕,不能用水封或關閥門進行隔離。作業前應切斷所有與設備相連的動力電,並在操作按鈕上懸掛「有人工作」的警示牌。
(2)、進入受限空間作業前,確保氧含量19.5%以上,並進行徹底清理,對盛裝過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質的設備進受限空間內作業時,必須用壓縮空氣進行置換,分析合格後方可作業。作業過程中持續向受限空間通空氣,防止罐內缺氧。定時檢測,情況異常立即停止作業,撤離人員。塗刷具有揮發性溶劑的塗料時,每小時分析、監測一次,並採取可靠通風措施。
(3)、作業過程中要及時清理受限空間入口周圍的工器具,確需遞送工器具時要用繩索吊送,嚴禁上下拋擲。進入受限空間的所有作業人員必須穿戴齊全勞動防護用品。進入不能達到清洗和置換要求的空間作業時,應佩戴隔離式防毒面具或空氣呼吸器。在易燃易爆環境中,應使用防爆燈具和工具。
(4)、受限空間內照明電壓應使用小於等於36V的安全電壓,在潮濕容器、狹小容器內作業使用小於等於12V的安全電壓。使用超過安全電壓的手持電動工具,必須按規定配備漏電保護器。臨時用電線路裝置,應按規定架設和拆除,保證線路絕緣良好。
(5)、現場要備有空氣呼吸器(氧氣呼吸器)、消防器材和清水等相應的急救用品。進入受限空間內作業人員必須是無職業禁忌症的健康人員,酒後或帶病人員嚴禁進入受限空間內作業。
(6)、進受限空間內作業必須設專人監護,嚴格履行監護人的職責,不得隨意離開現場,如果作業人員暈倒,也可在第一時間內實施搶救。受限空間內登高屬於特殊登高作業,必須佩帶安全帶,將安全帶掛鉤掛在合適的位置(注意不要掛在傳動設備上),符合高掛抵用的使用要求。
(7)、進受限空間內進行搶救時,救護人員必須做好自身的防護,確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方能進受限空間內實施搶救。
(8)、不準向受限空間內充氧氣或富氧空氣,防止發生火災爆炸事故,使用電氣焊作業時,焊具必須安全可靠,完整無損,使用氣焊割具時,隨用隨放,用後立即提出罐外,嚴禁在罐內存放。電焊機必須加裝漏電保護器,保持焊機的乾燥和清潔,電源線和接地線符合使用要求。
(9)、受限空間內存在的有毒有害物料確實無法處理時,必須經有關部門批准,採取安全可靠的措施後,方可進入受限空間內作業。
(10)、各類清污作業人員在進入污水管道、窨井、污水泵站、污水池、等場所進行作業時,作業單位應制定相應的許可程序、安全規程、應急預案,明確相關人員職責,加強現場監護,隨時檢測作業場所有毒有害氣體變化情況。同時,作業人員應佩戴必要的防護裝備。
18、在防止事故方面,應認真貫徹執行安全措施、組織措施和技術措施,配備經國家或省、部級質檢機構檢測合格的、可靠性高的安全工器具和防護用品。完善現場安全防護設施(如輸煤系統等),從措施上、裝備上為安全作業創造可靠的條件。淘汰不合格的工器具和防護用品,以提高作業的安全水平。
19、提高人在生產活動中的可靠性是減少人身事故的重要方面,違章是人的可靠性降低的表現,要通過對每次事故的具體分析,找出規律,從中積累經驗,採取針對性措施提高人在生產活動中的可靠性,防止傷亡事故的發生。
5. 電氣設備的防爆措施有那些
選用專用的防爆電氣設備 有隔爆的 本安的 正壓的 通常設備用隔爆的回 儀表用本安活或增安的 具體等級答根據現場可燃物類型和點燃溫度決定 參見GB50058 《爆炸和火災危險環境電力裝置設計規范》
6. 預防電氣事故應採取哪些措施
有效防止觸電事故,既要有技術措施又要有組織管理措施,歸納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1、防止接觸帶電部件
絕緣、屏護和安全間距是最為常見的安全措施。
a.絕緣。即用不導電的絕緣材料把帶電體封閉起來,這是防止直接觸電的基本保護措施。但要注意絕緣材料的絕緣性能與設備的電壓、載流量、周圍環境、運行條件相符合。
b.屏護。即採用遮攔、護罩、護蓋、箱閘等把帶電體同外界隔離開來。此種屏護用於電氣設備不便於絕緣或絕緣不足以保證安全的場合,是防止人體接觸帶電體的重要措施。
c.間距。為防止體觸及或接近帶電體,防止車輛等物體碰撞或過分接近帶電體,在帶電體與帶電體、帶電體與地面、帶電體與其他設備、設施之間,皆應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間距的大小與電壓高低、設備類型、安裝方式等因素有關。
2、防止電氣設備漏電傷人
保護接地和保護接零,是防止間接觸電的基本技術措施。
a.保護接地。即將正常運行的電氣設備不帶電的金屬部分和大地緊密連接起來。其原理是通過接地把漏電設備的對地電壓限制在安全范圍內,防止觸電事故。保護接地適用於中性點不接地的電網中,電壓高於1KV的高壓電網中的電氣裝置外殼,也應採取保護接地。
b.保護接零。在380/220V三相四線制供電系統中,把用電設備在正常情況下不帶電的金屬外殼與電網中的零線緊密連接起來。其原理是在設備漏電時,電流經過設備的外殼和零線形單相短路,短路電流燒斷保險絲或使自動開關跳閘,從而切斷電源,消除觸電危險。適用於電網中性點接地的低壓系統中。
3、採用安全電壓
根據生產和作業場所的特點,採用相應等級的安全電壓,是防止發生觸電傷亡事故的根本性措施。國家標准《安全電壓》(GB3805——83)規定我國安全電壓額定值的等級為42V、36V、24V、12V和6V,應根據作業場所、操作員條件、使用方式、供電方式、線路狀況等因素選用。安全電壓有一定的局限性、適用於小型電氣設備,如手持電動工具等。
4、漏電保護裝置
漏電保護裝置,又稱觸電保安器,在低壓電網中發生電氣設備及線路漏電或觸電時,它可以立即發出報警信號並迅速自動切斷電源,從而保護人身安全。漏電保護裝置按動作原理可分為電壓型、零序電流型、泄漏電流型和中性點型四類,其中電壓型和零序電流型兩類應用較為廣泛。
7. 電氣安全防護的措施有哪些項
雷雨季節的來臨,使得冰箱、彩電、音響、空調等家用電器的防雷保護工作顯得很重要。國內智能化建築住宅更瞄準智能建築的國際先進水平,利用計算機和現代通信技術在住宅內安裝了先進的保安監控系統,並利用通訊線可以遙感空調、錄像。然而,如果缺乏合理的綜合布線和防止過電壓保護措施,這些先進的電子技術都會遭到破壞。通常,雷電季節影響家用電器安全的主要原因是由於感應雷的入侵而引起。感應雷是指當雷電發生時,在進入建築物的各類金屬管、線上產生的雷電電磁脈沖。對於一個家庭來說,感應雷入侵主要有四條途徑:供電線、電話線、有線電視或無線電視天線的饋線、住房的外牆或柱子。其中前三個途徑都是與家用電器有直接的外部線路連接,當這些線路是屬於架空入室時則危害更為嚴重,因為強烈的雷電感應作用將這些架空導體上產生很高的雷電磁脈沖,電磁脈沖沿著這些導體直接進入家用電器而造成危害。目前常被人們忽略的感應雷入侵的第四途徑,即家用電器的安裝未與建築物的外牆及柱子保持一定的距離。因為當住戶所在的建築物發生直擊雷或側擊雷時,強大的雷電流將沿著建築物的外牆或柱子流入地下。在這個過程中,由於建築物的外牆或柱子有強大的雷電流流過,便在周圍的空間產生電場和磁場,如果家用電器與外牆或柱子靠得太近,則可能受到損壞。那麼如何才能確保家用電器和使用人員的安全呢?防雷的技術和經驗告訴我們:首先,建築物應按防雷設計規范裝設直擊雷保護設施,如避雷針、引下線和接地體,它們能把雷電流的大部分引入地下泄放;其次,引入住宅的電源線、電話線、電視信號線均應屏蔽接地後引入,這樣部分雷電流又會泄入地下。上述兩條應由建築設計、施工部門以及電話局和公用天線(或閉路電視系統)的設計施工單位負責解決。用戶為確保安全應在相應的線路上安裝家用電器過電壓保護(又名避雷器)。對一般家庭而言,需要3個避雷器:第一個是單相電源避雷器,安裝在供電線路入戶的電源開關箱處;第二個是電視饋線避雷器,安裝在電視饋線入室後的電視分配器的入線處;第三個是電話避雷器,安裝在入室後的電話線上,使電話機通過電話避雷器再與外線相連。避雷器的作用就是對線路上入侵的雷電電磁脈沖進行分流限壓,從而實現被避雷器保護的家用電器的安全。家用電器的安裝位置應盡量離開外牆或柱子遠一點,還要注意經常定期檢查家用電器所共同使用的接地線,大多數的家用電器的外殼幾乎都與這條接地線相連,其主要目的是對人身安全起保護作用。當安裝避雷器時,所有的避雷器的接地都是與這條接地線相連的。如果這條接地線松脫或斷開,家用電器的外殼就可能帶電,避雷器也無法正常工作。過去,許多人提出雷雨天不要使用家用電器,如拔下電視機的電源插頭、打雷時不要打電話。當然,這種做法是比較安全的,但有時也會感到不方便。近年來,許多廠家開發生產了一些家用電器防雷過電壓保護器,有些家電廠家早產品中增加了過電壓保護器件,聲稱能防雷擊,這里我們需要提醒廣大用戶,防雷需要進行系統工程,不是簡單的加一兩個元件就能解決的,為了安全可靠,還是去找各地的防雷安全機構咨詢電器產品的安全防護措施 http://www.cqvip.com/qk/96237A/200107/5553087.html
8. 防爆電氣
防爆電器和防爆燈具設計製造應注意的問題 一、防爆電氣產品的總體設計思路 1、簡述 Ⅱ類非礦用防爆電氣設備90%是用於石油、海洋石油、石油化工、化學工業和制葯等行業(簡稱石化行業),這些行業中的危險化學品作業場所存在的易燃易爆氣體/蒸氣種類繁多,生產、儲存、運輸等環節工藝裝備復雜多變,釋放源種類繁多,爆炸危險因素難以分析判定。所以,對防爆電氣設備的選型、安裝和使用維護比礦用防爆電氣設備要復雜的多。 選用防爆電氣設備:一要滿足危險場所劃分的危險區域來選用相應的電氣防爆類型;二要根據危險環境可能存在的易燃易爆氣體/粉塵的種類來選擇防爆電氣設備的級別和溫度組別;三是考慮其他環境條件對防爆性能的影響(例如:化學腐蝕、鹽霧、高溫高濕、沙塵雨水,或振動的影響);四是保證安裝使用維護的特殊性;五是選用具有防爆合格證以及國家相應認證的產品。 2、防爆電氣設備應用的環境要求 A、具有易燃易爆氣體/蒸氣的爆炸危險性環境/作業場所。 B、具有可燃性粉塵的爆炸危險性環境/作業場所。 C、易燃易爆氣體/蒸氣和可燃性粉塵同時存在的環境/作業場所,在固態化工成品車間和其運輸、包裝、稱重以及塗覆工藝裝置中,這類場所較為常見。隨著現代化工的發展,這種情況將更為普及,所以,此類場所防爆電氣設備的選用已經越來越引起設計部門和石化企業的重視。 D、上述三種情況下又同時存在腐蝕性介質以及其他特殊條件(高溫高濕、低溫、砂塵雨水、振動)影響的環境/作業場所。 3、防爆電氣設備的選型 根據爆炸危險程度的高低,氣體/蒸氣危險場所劃分為:0區、1區和2區,它們的劃分主要取決於釋放源(爆炸危險源)的釋放程度,當然,場所中的建築物結構、通風設施的能力以及場所所處的自然因素等都會對其劃分有影響,甚至影響很大。 在現代石油化工項目中2區場所約佔60%以上,1區場所約佔20~30%左右,;老化工企業一般1區和2區場所各約佔50%。0區場所一般局限於石油和化工裝置內或排放口較小區域。對於1區、2區場所而言,企業一般為了提高安全程度,均願意選擇1區使用的防爆類型的電氣設備。如果應用環境/場所是戶外或有輕微腐蝕、沙塵雨水的2區時,往往願意選用防護能力較強的防爆類型電氣設備,例如:增安隔爆復合型「de」、增安型「e」、「n」型等。此外,在溫度組別上,願意選擇高於應用環境氣體點燃溫度的組別。 對於0區場所,防爆電氣設備只能選用「ia」等級的本質安全型。但國際電工委員會IEC60079-26《爆炸性氣體環境用電氣設備第26部分:Ⅱ類0區電氣設備的結構,試驗和標志》專門對O區使用的電氣設備做了詳細規定,規定中的結構類型已經不僅僅是ia防爆類型。 目前,PCEC對於0區環境使用的特殊電氣設備,已經開始採用IEC60079-26進行檢驗發證。填補我國標准方面的空白,滿足石化行業的需要。 在爆炸危險場所,往往同時存在化學腐蝕、鹽霧以及其他特殊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的影響不僅會破壞設備的電氣性能和機械性能,更嚴重的是破壞設備的防爆安全性能,縮短設備的防爆安全壽命,使得設備的防爆安全性不確定。所以,在這類場所中選用防爆電氣設備時,一定要確認其同時具有抗這些因素的能力。 ●可燃性粉塵是指可燃性粉塵和導電性粉塵兩種。 ●可燃性粉塵是指與空氣混合後可能燃燒或悶燃、在常溫壓力下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粉塵。 ●導電性粉塵是指電阻系數等於或小於1×103Ω·m的粉塵、纖維或飛揚物。 ●導電性粉塵是比較危險的粉塵,如果進入電氣設備外殼內將吸附在導電部件的絕緣構件上,造成電路的短路及故障的發生,所以,導電性粉塵容易造成電氣設備內部產生點火源。 ●可燃性粉塵危險場所的劃分與氣體危險場所相似,分為:20、21和22區。 ●純粹的粉塵危險場所在石化工企業中比例不是很大,主要存在於煤化工和造粒工藝中。較為常見的是氣體和粉塵同時存在的場所。 ●可燃性粉塵危險環境用電氣設備防爆型式目前主要是用外殼保護和限製表面溫度保護的結構(GB12476.1-2000),其他的防爆型式,例如限制點燃能量的型式,我國還沒有標准規定,但國際電工委員會對這種型式有專門的標准(IEC61241-11:2005)規定。 ●對於上述的氣體和粉塵同時存在的危險場所設備選型時,一定要選用氣體與粉塵雙重防爆的防爆電氣設備,其防爆等級即要滿足爆炸氣體的特性,還要滿足可燃性粉塵特性。這種雙重防爆特性的電氣產品是在2005年才開始由國內一些製造商批量生產,今年將在電氣設備種類上大量增加,預計在未來的三年內,會基本滿足這類場所應用的電氣設備種類需求。 4、防爆電氣設備的質量意識 ●石油和化工行業生產中發生的爆炸事故主要有:高壓、高溫造成反應裝置的泄露或爆炸;機械撞擊、摩擦或靜電點燃爆炸;電氣火花或高溫點燃爆炸。其中電氣設備的火花或高溫點燃事故佔有相當大比例,也是全世界各國首先控制、管理的設備,因為電氣設備的點燃爆炸不僅僅是由於其事故狀態或誤操作。 ●由於石油和化工生產工藝和設施、環境的決定,防爆電氣設備(除發電、拖動和分析、物質參數儀表外)基本是輔助生產的設備,所以,一些企業對其缺乏重視,盲目地追求利潤指標,降低輔助設備購置的費用,而忽視了對人的生命和財產的安全,購置的設備質量差,防爆性能不穩定,甚至是劣質產品。 高質量防爆電氣產品,是安全的重要保證 ●高質量防爆電氣產品,體現在它的電氣性能和防爆結構設計合理,防爆參數和環境指標要滿足應用場所的要求,能夠在安裝、長期使用、維護和檢修後仍然具備防爆性能。 ●製造防爆電氣產品一定要嚴格執行國家標準的相關規定和應用環境的特殊要求。 ●目前我國工廠用防爆電器和燈具產品由於市場競爭和安全意識差等諸多因素,普遍存在安全裕度較低的問題。 ●所謂安全裕度是:產品不僅要滿足相應標准規定,而且還要保證在安裝、使用和維護檢修後防爆性能不能失效。 ●相當部分的產品僅僅為了節省原材料,降低成本,達到測試樣品滿足標準的基本要求,取得防爆合格證即可,而忽視了用戶在使用過程中防爆性能失效。 正確安裝和使用維修,保證防爆安全性能 ●由於防爆電氣的結構、工藝的特點,造成其防爆質量的保證與其他工業設備有極大的區別。 一般工業設備只要保證產品製造的質量滿足要求,用戶安裝使用後就基本能夠保證質量。 防爆電氣設備不僅要保證在製造過程中防爆安全質量,而且,還要保證安裝、使用和維護得當,才能真正達到防爆的目的。如此說來,防爆電氣設備製造的質量和選型、安裝、維護的正確在其實際應用中防爆性能的保證各佔有50%的重要性。如果防爆電氣設備選型、安裝、維護不當,其掩蓋的不安全因素比非防爆電氣設備更危險,容易造成用戶的麻痹意識。 所以,製造企業在設計製造時,要考慮到用戶可能在使用過程中造成的失效問題。 樹立正確的產品設計理念 ●國家標準是開發設計的最基本准則。 一個產品的開發設計不僅僅是滿足國家標准和相關標準的規定,而且要從用戶的安全利益出發,盡可能地考慮到用戶可能在安裝、使用、維護、維修過程中造成的失效問題。提高產品的安全裕度。 ●一個產品的生命力和先進性,主要體現在它的性能優越、工作可靠,其次才是它的實用性和外觀。防爆安全性能的保證是企業設計製造最基本的道德理念,防爆安全的設計一定要圍繞前者來實現。 但是,防爆性能的保證不可能完全滿足前者的需要,有的時候是無法實現的,有可能放棄開發設計。 ●在開發設計中,不能以降低成本作為依據,應考慮產品質量和安全裕度。 提高防爆電氣技術水平,正確理解標准 ●開發設計產品,應首先對標准全面理解,不僅僅是標準的主要條款,還要考慮標准中的細節和註解。檢驗機構在審查檢驗時,是嚴格執行標準的規定,不能隨意放棄標准中的某些條款和試驗項目。 原材料和電氣部件、配件的合理利用 ●要保證產品能夠在不同環境和運行條件下的防爆性能,原材料的合理選擇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尤其是非金屬材料和膠粘、澆封材料。例如:非金屬d型元件的可燃性能和耐火焰燒蝕性能;e型外殼的耐光照(在這里需強調燈具(指示燈)的燈罩耐自身光源的光照),耐熱、耐寒性能。 ●合理的選擇電氣元件和材料同樣是保證防爆性能的重要條件。例如:e型電流表的短路電流引起的發熱和強度對防爆性能的影響;e型光源的合理應用;e型管型熒光燈的鎮流器發熱、不對稱功率影響和燈座的特殊要求;d型燈具燈罩的耐沖擊強度;引入裝置的抗拔脫等。 合理的結構和科學的工藝保證產品的可靠性和穩定性 ●合理的結構設計,能夠減少工藝環節、實現標準的各項規定。 例如: 1)d型熒光燈多腔電器連通部位和內部電氣元件布置時要考慮可能的壓力重疊。 2)d型電器和燈具透明部件與金屬部件配合時,ⅡA、ⅡB應採用金屬包覆的耐燃彈性襯墊或金屬襯墊,或直接配合;ⅡC須採用膠粘。熒光燈玻璃管與殼體配合一定要採取膠粘。 3)大直徑電纜引入裝置,防拔脫裝置的合理利用。 4)d型外殼的壁厚和拉筋的合理利用,但是,採用拉筋並不完全等於減少壁厚。此外,需注意避免殼體內部設計結構曲線的突變。 5)d型一體化燈具應合理考慮啟動元件的合理布局,減少光源腔內溫度的影響。 6)對於d型自帶電源(電池或其他儲能元件)的電器或燈具應考慮電池短路,造成溫度上升和自爆。 7)注意d型外殼內儲能元件的放電、發熱部件降溫的延遲開蓋。 8)e型外殼內部帶電部件要進行防護處理。 9)用於防護的密封圈應採取措施,防止脫落。 10)e型全塑雙腳熒光燈應注意燈腳與燈座的連接要求。 11)e型燈具要考慮燈管老化造成的鎮流器發熱和管型熒光燈極限壽命時的不均勻脈沖過熱,造成燈座燒毀。 12)e型接線箱內部接線端子的合理選用和端子數量的合理確定。 13)注意e型產品內部電池的特殊要求。 14)非金屬外殼表面避免點燃的靜電電荷產生,可採用下列方法之一: A限製表面電阻值; B限製表面積; C設置靜電警告標志牌。 15)壓緊接觸式燈具(接線腔螺紋結構)用於ⅡC 級時應再次增加接線腔或採用隔離密封裝置;ⅡB級要考慮腔凈容積是否小於2升,否則同前。 製造加工中,工藝是保證產品質量的依據。 對於防爆電氣產品生產來講,在設計結構合理後,產品的生產取決於工藝、設備、人員和質量保證體系。 而工藝又是生產環節中的基礎。 例如: (1)d型ⅡC電器或燈具螺紋隔爆和燈具壓盤螺紋結構應注意配合的精度和螺紋加工的質量。 (2)特別要考慮鋼板焊接產品的焊接方式、工藝以及鋼板的強度和厚度。這類產品在強度試驗時極少炸壞,但過壓試驗後很難通過內部點燃不傳爆試驗。 (3)注意非金屬材料樣片的制備工藝和精度要求,防止樣片性能的分散性和變形。 (4)d型外殼內部電氣元件或接線端子等在裝配時要盡量避免造成人為多腔,產生壓力疊加。 (5)d型外殼無論是砂模鑄造的外殼,還是壓力鑄造外殼,均要進行時效處理,以消除鑄造的應力,充分保證外殼的強度和參數指標。 (6)在制定膠粘或澆封工藝時,要考慮它們的粘著力和強度,防止澆封或膠粘的部件、電纜受力脫落或受到爆炸強度拔出。 (7)隔爆型產品裝配時應考慮隔爆面緊固螺栓力矩均勻的要求。同時要明示用戶安裝、維修時,緊固螺栓的力矩要求。參考資料: www.tormin.com
麻煩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