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簡述非同步電動機的工作原理
定子線圈產生旋轉磁場,轉子被磁力線切割後產生轉距,這樣電機就轉了。轉向由磁場旋轉方向決定。三相非同步電機改變線序可改變轉向,單相非同步電機將主或副繞組抽頭對調可改變轉向。
Ⅱ 交流非同步發電機原理
交流非同步發電機原理:交流非同步發電機是感應電機,定子通入電流以後,部分磁通穿過短路環,並在其中產生感應電流。短路環中的電流阻礙磁通的變化,致使有短路環部分和沒有短路環部分產生的磁通有了相位差,從而形成旋轉磁場。通電啟動後,轉子繞組因與磁場間存在著相對運動而感生電動勢和電流,即旋轉磁場與轉子存在相對轉速,並與磁場相互作用產生電磁轉矩,使轉子轉起來。
步驟:(1)當交流非同步發電機接入三相交流電源(各相差120度電角度)時,三相定子繞組流過三相對稱電流產生的三相磁動勢(定子旋轉磁動勢)並產生旋轉磁場,該磁場以同步轉速n0沿定子和轉子內圓空間作順時針方向旋轉。
(2)該旋轉磁場與轉子導體有相對切割運動,根據電磁感應原理,轉子導體(轉子繞組是閉合通路)產生感應電動勢並產生感應電流(感應電動勢的方向用右手定則判定)。
(3)根據電磁力定律,在感應電動勢的作用下,轉子導體中將產生與感應電動勢方向基本一致的感生電流。載流的轉子導體在定子產生的磁場磁場中受到電磁力作用(力的方向用左手定則判定),電磁力對電機轉子軸形成電磁轉矩,驅動電機轉子沿著旋轉磁場方向旋轉,當電動機軸上帶機械負載時,便向外輸出機械能。由於沒有短路環部分的磁通比有短路環部分的磁通領先,電機轉動方向與旋轉磁場方向相同。
Ⅲ 非同步發電機原理
非同步交流發電機是來用原源動機(柴油機或水輪機)拖動轉子旋轉,當轉子轉速達到額定值時,在三相繞組上感應產生三相電動勢,在相線與中線之間得到三相對稱的相電壓,相線與相線之聞得到三相對稱的線電壓。
這時.發電機即可給相應的負載供電。
如果非同步電機的轉速比定子磁場轉速快,這時非同步電機時發電的,機械能轉為電能輸出到電網。希望對你有幫助,望採納謝謝!
Ⅳ 非同步發電機的原理是怎樣的呢它的轉子是怎樣勵磁
非同步發電機輸出端必須並接電容器,用原動力拖動轉子以一定的轉速旋轉時,轉子內的剩磁磁通將切割定子繞組,在定容子繞組中就感應出較弱的電動勢,該電勢作用在電容器上所產生的電容電流,其相位將超前電動勢90°,恰好與剩磁通同相位,也就是對剩磁起了加強作用。氣隙磁通的增加使繞組感應出更大的電勢作用在電容器中,又增大了電容電流,從而進一步增加了氣隙磁通,如此反復自激,循環遞增,使非同步發電機輸出足夠電壓。
Ⅳ 發電機的工作原理
您好!
發電機是將其它形式的能源轉換成電能的機械設備,最早產生於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由德國工程師西門子於1866年製成,它由水輪機、汽輪機、柴油機或其它動力機械驅動,將水流,氣流,燃料燃燒或原子核裂變產生的能量轉化為機械能傳給發電機,再由發電機轉換為電能。發電機在工農業生產,國防,科技及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用途。
發電機的形式很多,但其工作原理都基於電磁感應定律和電磁力定律。因此,其構造的一般原則是:用適當的導磁和導電材料構成互相進行電磁感應的磁路和電路,以產生電磁功率,達到能量轉換的目的。
發電機的分類可歸納如下:
發電機
:
直流發電機、交流發電機、
同步發電機、非同步發電機
原理
發電機主要由定子、轉子、端蓋.電刷.機座及軸承等部件構成。
定子由機座.定子鐵芯、線包繞組、以及固定這些部分的其他結構件組成。
轉子由轉子鐵芯、轉子磁極(有磁扼.磁極繞組)、滑環、(又稱銅環.集電環)、風扇及轉軸等部件組成。
通過軸承、機座及端蓋將發電機的定子,轉子連接組裝起來,使轉子能在定子中旋轉,通過滑環通入一定勵磁電流,使轉子成為一個旋轉磁場,定子線圈做切割磁力線的運動,從而產生感應電勢,通過接線端子引出,接在迴路中,便產生了電流。由於電刷與轉子相連處有斷路處,使轉子按一定方向轉動,產生交變電流所以家庭電路等電路中是交變電流,簡稱交流電。我國電網輸出電流的頻率是50赫茲。
汽輪發電機與汽輪機配套的發電機。為了得到較高的效率,汽輪機一般做成高速的,通常為3000轉/分(頻率為50赫)或3600轉/分(頻率為60赫)。核電站中汽輪機轉速較低,但也在1500轉/分以上。高速汽輪發電機為了減少因離心力而產生的機械應力以及降低風摩耗,轉子直徑一般做得比較小,長度比較大,即採用細長的轉子。特別是在3000轉/分以上的大容量高速機組,由於材料強度的關系,轉子直徑受到嚴格的限制,一般不能超過
1.2米。而轉子本體的長度又受到臨界速度的限制。當本體長度達到直徑的6倍以上時,轉子的第二臨界速度將接近於電機的運轉速度,運行中可能發生較大的振動。所以大型高速汽輪發電機轉子的尺寸受到嚴格的限制。10萬千瓦左右的空冷電機其轉子尺寸已達到上述的極限尺寸,要再增大電機容量,只有靠增加電機的電磁負荷來實現。為此必須加強電機的冷卻。所以
5~10萬千瓦以上的汽輪發電機都採用了冷卻效果較好的氫冷或水冷技術。70年代以來,汽輪發電機的最大容量已達到130~150萬千瓦。從1986年以來,在高臨界溫度超導電材料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超導技術可望在汽輪發電機中得到應用,這將在汽輪發電機發展史上產生一個新的飛躍。
Ⅵ 非同步電機的工作原理是是什麼
三相非同步電動機定子繞組加對稱電壓後,產生一個旋轉氣隙磁場,轉子繞組導體切割該磁場產生感應電勢。由於轉子繞組處於短路狀態會產生一個轉子電流。轉子電流與氣隙磁場相互作用就產生電磁轉矩,從而驅動轉子旋轉。
電動機的轉速一定低於磁場同步轉速,因為只有這樣轉子導體才可以感應電勢從而產生轉子電流和電磁轉矩。所以該電機被稱為非同步機,也叫感應電機。
(6)南陽防爆非同步發電機工作原理擴展閱讀
特點——
轉子繞組不需與其他電源相連,其定子電流直接取自交流電力系統;與其他電機相比,非同步電動機的結構簡單,製造、使用、維護方便,運行可靠性高,重量輕,成本低。以三相非同步電動機為例,與同功率、同轉速的直流電動機相比,前者重量只及後者的二分之一,成本僅為三分之一。
非同步電動機還容易按不同環境條件的要求,派生出各種系列產品。它還具有接近恆速的負載特性,能滿足大多數工農業生產機械拖動的要求。
Ⅶ 非同步電動機、發電機工作原理
同步電機與非同步電機的對比
首先說明一點的是,非同步電機只用於電動機,極少用作發電機,都是同步電機用來發電。
非同步電動機的原理主要是在定子中通入3相交流電,使其產生旋轉磁場,轉速為n0,即同步轉速。不同的磁極對數p,在相同頻率f=50hz的交流電作用下,會產生不同的n0,n0=60f/p。
同步電機作發電機運行時,轉子繞組工作時加直流勵磁,由外部機械力帶動轉子轉動,n0的方向與轉矩t方向相反,定子中感應電動勢(電磁感應原理),然後輸出電壓。
同步電機作電動機運行時,轉子繞組工作時加直流勵磁,定子通3相交流電,產生旋轉磁場,帶動轉子同步轉動。
Ⅷ 同步發電機非同步運行的條件極其工作原理
同步發電機失磁後,進入非同步運行。相當於一個滑差為s的非同步發電機,一方面向系統送出有功功率,另一方面自系統吸收大量的無功功率用於勵磁,發電機的無功功率表指示負值,功率因數表指示進相。
發電機失磁後,電磁功率減小,在轉子上出現轉矩不平衡,促使發電機加速,轉子被加速至超出同步轉速運行,以致最後失步。
非同步運行時,發電機從系統吸收大量的無功功率,所以發電機電壓以及附近用戶處的電壓將要下降。
汽輪發電機短時內處在這種情況下作非同步運行是容許的,不會使發電機受到損傷。當勵磁恢復後,汽輪發電機又可平穩拉入同步。但是長時間非同步運行是不容許的,會引起定子和鐵心端部過熱,轉子繞組也因感應電流產生相當大的熱量,引起發熱和損傷,
一般規定,汽輪發電機的非同步運行時間為15~30min。
不同的系統無功功率儲備、機組類型各不相同,有的發電機允許非同步運行,有的則不允許非同步運行,因此處理的方式也不同。
對於100MW汽輪機組,經大量失磁運行試驗表明,在30s內將發電機的P減至額定值的50%可繼續運行15min;若將P減至額定值的40%可繼續運行30min。但對Q儲備不足的電力系統,考慮電力系統電壓水平和系統穩定,不允許某些容量的汽輪發電機非同步運行。
1)系統有足夠無功電源儲備。應能確認發電機失磁後能保證電壓不低於額定值的90%,才能保證系統的穩定。
2)定子電流不超過發電機運行規程所規定的數值,一般不超過額定值的1.1倍。
3)定子端部各構件的溫度不超過允許值。
4)外冷式發電機的轉子損耗不超過額定勵磁損耗,內冷式發電機的轉子損耗不超過0.5倍額定勵磁損耗。
對於調相機和水輪發電機,無論系統無功功率儲備如何,均不允許非同步運行。因調相機本身是無功電源,失去勵磁就失去了無功調節的作用。而水輪發電機其轉子為凸極轉子,失磁後,轉子上感應的電流很小,產生的非同步轉矩小,故輸出有功功率也小,非同步運行便無實際意義。
不允許發電機非同步運行的處理:
1)根據表計和信號顯示,盡快判明失磁原因。
2)失磁機組可利用失磁保護帶時限動作於跳閘。若失磁保護未動作,應立即手動將機組與系統解列。
3)若失磁機組的勵磁可切換至備用勵磁,且其餘部分仍正常,在機組解列後可迅速切換至備用勵磁,然後將機組重新並網。
4)在進行上述處理的同時,應盡量增加其他未失磁機組的勵磁電流,以提高系統電壓穩定能力。
5)嚴密監視失磁機組的高壓廠用母線電壓,在條件允許且必要時,可切換至備用電源供電,以保證該機組廠用電的可靠性。
允許發電機非同步運行的處理:
1)發電機失磁後,若發電機為重載,在規定時間內,將有功功率減至允許值(減少對系統和廠用電的影響);若發電機為輕載,則不必減有功功率;在允許運行時間內查找機組失磁的原因。
2)增加其他機組的勵磁電流,維持系統電壓。
3)監視失磁機組定子電流應不超過1.1倍額定電流,定子電壓應不低於0.9倍額定電壓,並同時監視定子端部溫度。
4)在允許運行時間內,設法迅速恢復勵磁電流。如AVR不能正常工作,應切換至備用勵磁裝置。
5)如果在允許繼續運行的時間內不能恢復勵磁,應將失磁發電機的有功功率轉移至其他機組,然後解列。
Ⅸ 非同步電機的工作原理
三相交流非同步電動機工作原理:(1)當三相非同步電機接入三相交流電源時,三相定子繞組流過三相對稱電流產生的三相磁動勢(定子旋轉磁動勢)並產生旋轉磁場。(2)該旋轉磁場與轉子導體有相對切割運動,根據電磁感應原理,轉子導體產生感應電動勢並產生感應電流。(3)根據電磁力定律,載流的轉子導體在磁場中受到電磁力作用,形成電磁轉矩,驅動轉子旋轉,當電動機軸上帶機械負載時,便向外輸出機械能。電機的轉速(轉子轉速)小於旋轉磁場的轉速,從而叫為非同步電機。它和感應電機基本上是相同的。s=(ns-n)/ns。s為轉差率,ns為磁場轉速,n為轉子轉速。
三相非同步電動機的轉速永遠低於旋轉磁場的同步轉速,使轉子和旋轉磁場間有相對運動,從而保證轉子的閉合導體切割磁力線,感生電流,產生轉矩。轉速的差異是非同步電機運轉的必要條件。在額定情況下,轉子轉速一般比同步轉速低2-5%。
Ⅹ 非同步發電機原理與同步發電機有何區別
區別是兩者旋轉的磁場速度關系不一樣。
非同步發電機原理是用原動機將非同步發電機的轉子順著磁場旋轉方向拖動,並使其轉速達到同步轉速時,此時給勵磁繞組通電勵磁,轉子做切割磁力線的運動,從而產生感應電勢,通過接線端子引出,接在迴路中,便產生了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