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MSDS——(丙酮)
丙酮,英文名是acetone,分子式為C3H6O,又名二甲基酮,為最簡單的飽和酮。是一種無色透明液體,有特殊的辛辣氣味。易溶於水和甲醇、乙醇、乙醚、氯仿、吡啶等有機溶劑。易燃、易揮發,化學性質較活潑。
丙酮MSDS可LX
Ⅱ 鹼性環境下,氯仿與丙酮混合會發生什麼樣的反應
會發生爆炸。
強鹼性條件下氯仿與甲醇混合也會發生爆炸。
Ⅲ 用完丙酮要通風多久
二硫化碳很毒,最好別用
四氯化碳、氯仿、丙酮、石油醚毒性比較小,不需要特別的防護
乙酸乙酯沒有毒,香味很好
苯最好少用,毒性比較大,不過短時間用的話應該沒什麼問題
氯化亞碸、乙醯氯之類刺激性很大的物質一般都在通風櫥里用,戴防毒面具也可以
所有的有機溶劑都應該注意防爆、防火,使用時周圍禁止任何明火
有條件的話最好在通風櫥里使用(實驗室里的通風櫥一般是抽氣)
Ⅳ 氯仿的性質是什麼
分子式: CHCl3 分子量: 119.38 沸點: 61℃ 熔點: -63-63℃ 中文名稱: 氯仿 三氯甲烷 氯仿 物理和化學性質 物理性質 顏色 無色 性狀 透明液體 氣味 似乙醚味,灼燒感的甜味 沸點61~62℃ 比重1.484 (20℃) 蒸氣壓 160mmHg (20℃), 245mmHg (30℃) 蒸氣密度 4.36 (空氣=1, 20℃) 水中溶解度 不溶 (25℃時僅0.5 % 體積百分率) 化學性質 腐蝕性 液態三氯甲烷會腐蝕某些塑膠及橡膠外層。 聚合性 不會發生危害性之聚合反應。 感光性 純的三氯甲烷對光敏感,常加0.75%乙醇當安定劑,儲存時須避光與防熱。 反應性與 不相容性 (1)三氯甲烷會被強氧化劑氧化(如鉻酸),而產生光氣及氯氣。 (2)三氯甲烷會與強酸、強鹼起反應。 (1)三氯甲烷和鈉(或鉀)混合後,如有振動會發生爆炸。 (2)三氯甲烷和甲醇(或丙酮)的混合液,放入強鹼污染過之容器,會發生激烈反應並爆炸。 (3)與活性金屬(如鋁、鎂)粉末混合,會引起爆炸性反應。 分解性 (1)遇火焰會分解產生氯化氫、光氣及氯氣。 (2)長時間暴露在日光下會緩慢分解。 (3)在有空氣存在下,即使黑暗環境下也會緩慢分解。 (4)氯仿有中等毒性,可經消化道、呼吸道、皮膚接觸進入機體。其主要急性毒性作用是對中樞神經系統有麻醉作用,對眼及皮膚有刺激作用,並能損害心臟、肝臟、腎臟,另外可脫脂。人口服10ml(140mg/kg)可致命。
Ⅳ 丙酮屬於幾類危險品對於運輸車輛有什麼要求
丙酮是第三類易燃液體,一般要找具有危險品運輸資格證的企業去運。
丙酮是一種無色透明液體,有特殊的辛辣氣味。易溶於水和甲醇、乙醇、乙醚、氯仿、吡啶等有機溶劑。易燃、易揮發,化學性質較活潑。丙酮在工業上主要作為溶劑用於炸葯、塑料、橡膠、纖維、製革、油脂、噴漆等行業中,也可作為合成烯酮、醋酐、碘仿、聚異戊二烯橡膠、甲基丙烯酸甲酯、氯仿、環氧樹脂等物質的重要原料。
健康危害:急性中毒主要表現為對中樞神經系統的麻醉作用,出現乏力、惡心、頭痛、頭暈、易激動。重者發生嘔吐、氣急、痙攣,甚至昏迷。對眼、鼻、喉有刺激性。口服後,先有口唇、咽喉有燒灼感,後出現口乾、嘔吐、昏迷、酸中毒和酮症。
慢性影響:長期接觸該品出現眩暈、灼燒感、咽炎、支氣管炎、乏力、易激動等。皮膚長期反復接觸可致皮炎。
燃爆危險:該品極度易燃,具刺激性。
危險特性:其蒸氣與空氣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極易燃燒爆炸。與氧化劑能發生強烈反應。其蒸氣比空氣重,能在較低處擴散到相當遠的地方,遇火源會著火回燃。若遇高熱,容器內壓增大,有開裂和爆炸的危險。
運輸時運輸車輛應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夏季最好早晚運輸。運輸時所用的槽(罐)車應有接地鏈,槽內可設孔隔板以減少震盪產生靜電。嚴禁與氧化劑、還原劑、鹼類、食用化學品等混裝混運。運輸途中應防曝曬、雨淋,防高溫。中途停留時應遠離火種、熱源、高溫區。裝運該物品的車輛排氣管必須配備阻火裝置,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裝卸。公路運輸時要按規定路線行駛,勿在居民區和人口稠密區停留。鐵路運輸時要禁止溜放。嚴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裝運輸
Ⅵ 常見溶劑的極性大小順序
水(H2O)>甲醇(MeOH)>乙醇(EtOH)>丙酮(Me2CO)>正丁醇(n-BuOH)>乙酸乙酯(EtOAc)>乙醚(Et2O)>氯仿(CHCl3)>苯(C6H6)>四氯化碳(CCl4)>正己烷≈石油醚(Pet.et)。
其中甲醇、乙醇和丙酮三種溶劑能與水互溶,正丁醇是所有與水不相容(分層)的有機溶劑中極性最大的,常用於萃取苷類成分。氯仿是唯一比重比水重的溶劑。
混合溶劑的極性順序:苯∶氯仿(1+1)→環己烷∶乙酸乙酯(8+2)→氯仿∶丙酮(95+5)→苯∶
丙酮(9+1)→苯∶乙酸乙酯(8+2)→氯仿∶乙醚(9+1)→苯∶甲醇(95+5)→苯∶乙醚(6+4)→環己烷
乙酸乙酯(1+1)→氯仿∶乙醚(8+2)→氯仿∶甲醇(99+1)→苯∶甲醇(9+1)→氯仿∶丙酮(85+15)→苯∶乙醚(4+6)→苯∶乙酸乙酯(1+1)→氯仿
甲醇(95+5)→氯仿∶丙酮(7+3)→苯∶乙酸乙酯(3+7)→苯∶乙醚(1+9)→乙醚∶甲醇(99+1)→乙酸乙酯∶甲醇(99+1)→苯∶丙酮(1+1)→氯仿∶甲醇(9+1)
拓展資料:
水不具有任何葯理與毒理作用,且廉價易得。所以水是最常用的和最為人體所耐受的極性溶劑。水能與乙醇、甘油、丙二醇及其他極性溶劑以任意比例混合。
水能溶解無機鹽以及糖、蛋白質等多種極性有機物。液體制劑用水應以蒸餾水為宜。水的化學活性較有機溶劑強,能使某些葯物水解,也容易增殖微生物,使葯物霉變與酸敗,所以一般以水為溶劑的制劑不宜久貯。在使用水作溶劑時,要考慮葯物的穩定性以及是否產生配伍禁忌。
Ⅶ 【化學】丙酮和什麼化學品混合後會有聚合放熱反應的危險性
丙酮和過氧化氫(濃)混合後會有聚合放熱反應的危險性。過氧化氫(濃)是爆炸性強氧化劑。過氧化氫自身不燃,但能與可燃物反應放出大量熱量和氣氛而引起著火爆炸。它與許多有機物如糖、澱粉、醇類、石油產品等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撞擊、受熱或電火花作用下能發生爆炸。
Ⅷ 丙酮和氯仿,誰的極性大
丙酮和氯仿,丙酮的極性大。
己烷、異辛烷、甲苯、氯仿、二氯甲烷、、乙醚、乙酸、丙酮、乙腈、異丙醇、甲醇、水。它們的極性依次增強。其中甲醇、乙醇和丙酮三種溶劑能與水互溶,正丁醇是所有與水不相容(分層)的有機溶劑中極性最大的,常用於萃取苷類成分。氯仿是唯一比重比水重的溶劑。
在酸或鹼存在下
與醛或酮發生縮合反應,生成酮醇、不飽和酮及樹脂狀物質。與苯酚在酸性條件下,縮合成雙酚A。丙酮的α-氫原子容易被鹵素取代,生成α-鹵代丙酮。與次鹵酸鈉或鹵素的鹼溶液作用生成鹵仿。丙酮與Grignard試劑發生加成反應,加成產物水解得到叔醇。丙酮與氨及其衍生物如羥氨、肼、苯肼等也能發生縮合反應。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丙酮
Ⅸ 三氯甲烷與丙酮可以存在一個防暴櫃嗎
溶劑的使用順序為何:1三氯甲烷。
2乙醚。
3丙酮。
4甲苯 (8+2)→氯仿∶木醇(99+1)→苯∶木醇(9+1)→氯仿∶丙酮(85+15)→苯∶乙醚(4+6)→苯∶乙酸乙酯(1+1)→氯仿∶木醇(95+5)→氯仿∶丙酮(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