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機胺類產品是否屬於危險品
T12,T18,三乙烯二胺都可以的,胺和有機錫合用更好
『貳』 氨,銨和胺有什麼區別
1、定義不同
氨或稱「氨氣」,氮和氫的化合物,分子式為NH₃,是一種無色氣體,有強烈的刺激氣味。
銨是一種陽離子,化學式:NH₄+。是由氨分子衍生出的陽離子。氨分子與一個氫離子配位結合就形成銨離子。
胺氨分子中的一個或多個氫原子被烴基取代後的產物,稱為胺,根據胺分子中氫原子被取代的數目,可將胺分成伯胺、仲胺、叔胺;
2、組成不同
氨分子為三角錐型分子,是極性分子。
銨離子是正四面體型的,與甲烷互為等電子體。
胺中氮原子的結構,很像氨分子中的氮原子,是以三個sp雜化軌道與氫或烴基相連接,組成一個棱錐體,留下一個sp3雜化軌道由孤電子對占據。
3、用途不同
氨的主要用途是氮肥、製冷劑、化工原料。無機方面主要用於制氨水、液氨、氮肥(尿素、碳銨等)、硝酸、銨鹽、純鹼。有機方面廣泛應用於合成纖維、塑料、染料、尿素等。
銨:用於銨鹽中含氮,鹽可用作氮肥,稱為銨態氮肥。此類肥料不宜與鹼性肥料混用,否則銨離子會被反應掉從而肥效降低。常見的銨態氮肥有:硫銨、碳銨、硝銨。
胺:胺的用途很廣。最早發展起來的染料工業就是以苯胺為基礎的。有些胺是維持生命活動所必需的,但也有些對生命十分有害,不少胺類化合物有致癌作用,尤其是芳香胺,如萘胺、聯苯胺等。
『叄』 在化學中NR3代表什麼
表示一個N原子上連著三個烴基的有機物。這類有機物稱作三級胺,或者叫叔胺(連一個R是伯胺,2個是仲胺,3個是叔胺,4個叫季銨)
『肆』 生產有機玻璃用到這三種物品:甲基丙烯酸甲酯;鄰苯二甲酸二丁酯;偶氨二異丁腈,請問使用儀表的防爆等級
建議: 三、文本框法
『伍』 有機胺的工業應用
20世紀90年代末,全球有機胺生產能力已達到32萬噸,年均增長率達到10%。進入本世紀,速度稍微放慢,但仍以5%的速度發展。亞洲,特別是中國則以20%—30%的年平均速度快速發展。截至2007年末,全球有機胺生產能力已達到50萬噸。
國外有機胺工業呈現的特點是:生產集中於發達國家,並且生產規模不斷擴大;技術水平提高快,新產品開發力度大。生產裝置更趨於大型化、高度自動化,注重規模經濟,並且不斷開發新品種,拓寬應用領域,提高性能指標,滿足用戶需求。
我國有機胺60年代實現工業化生產,當時生產工藝主要採用高溫高壓法,生產規模基本上在100—500噸的規模。該工藝路線的特點是:轉化率低,副反應嚴重,原料消耗高,能耗大,產品質量差等,嚴重影響了下游工業的發展,正基於此,浙江建業公司於90年代初開發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低壓法工藝,並實現了3000t/a大規模工業化生產。
工業上將醇的蒸汽和氨在0.8~3.5Mpa的壓力下通過加熱到300~500的催化劑(氧化鋁、二氧化硅)而得到胺,產物為伯胺、仲胺和叔胺的混合物,分離出所需要的某一種胺後,剩餘物再與原料一起繼續循環反應。
『陸』 常見的易燃固體有哪些其危險特性是怎樣的
1.赤磷
赤磷以黃磷為原料,隔絕空氣加熱轉化製得,是紫紅色粉末,無毒。加熱至一定程度能升華。不溶於水、二硫化碳和有機溶劑,略溶於無水乙醇;性質活潑,極易燃燒,燃點200℃以上,輕微摩擦即能起火;與氧化劑接觸立即著火,與氯酸鉀(鈉)接觸能發生爆炸,與溴素混合能著火。燃燒時產生有毒的濃厚煙霧P2O5受熱或長期放置潮濕處易發生爆炸。
2.五硫化二磷
五硫化二磷由磷與硫直接化合而製得,是淡黃色或煙灰色固體,溶於鹼液,微溶於二硫化碳;有毒和較強吸濕性,遇水和潮濕空氣能生成硫化氫和磷酸;極易燃燒,接觸火焰或摩擦時即可起火,在空氣中加熱至300℃時起火,燃燒產物生成磷酸和硫化氫。
3.硝化棉
本品是無臭無味的白色微黃色纖維狀固體物質,密度隨含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含氮量超過12.5%者為爆炸品,危險性很大。含氮量12.5%以下者雖然比較穩定,但遇火星、高溫、氧化劑和大多數有機胺(如間苯二甲胺等)都會著火或爆炸。
4.二硝基萘
本品由萘與硝酸經兩步硝化而得,為黃色結晶,不溶於水,溶於丙酮。具有毒性、爆炸性和可燃性。毒性較硝基苯和硝基甲苯低。遇高熱、明火有引起著火爆炸的危險。與氧化劑混合能成為有爆炸性的混合物。與硫酸、硝酸等具有氧化性的腐蝕品共儲有著火的危險。
5.賽璐珞
本品用硝化纖維素、無水酒精、丙酮、樟腦、增塑劑、醇溶性顏料等混合製得,能溶於酒精、丙酮和各種酯類。無毒,不生銹,不腐爛,能抵抗稀酸、弱鹼,但不能抵抗強酸、強鹼。本品極易燃燒,燃燒後產生有毒和刺激性的過氧化氮,並能引起劇烈爆炸。
6.精萘
本品從煤焦油及重油中提煉,用升華法製得。精萘為白色結晶,粗萘因含不純物,呈灰棕色,具有特殊的氣味。本品不溶於水,能溶於乙醇和乙醚等。本品易燃,遇明火、高熱、氧化劑(特別是CrO3)有導致火災的危險。
7.硫磺
本品由硫鐵礦經煅燒熔煉、在合成氨廠及焦化廠中用活性炭法或砷鹼法製得,有特殊臭味。不溶於水和醇,能溶於二硫化碳、四氯化碳和苯。密度、熔點及其在二硫化碳中的溶解度均因晶形不同而異。硫易燃,燃燒時發出藍色火焰,自然點為232.2℃,爆炸下限為2.3g/m3,最大爆炸壓力為0.279MPa。粉末與空氣或氧化劑混合,易發生爆炸,與木炭、硝酸鹽、氯酸鹽混合,也會發生爆炸。
8.樟腦
本品由蒸餾樟樹木材而得,也有用松香油合成的。有強烈的樟木氣味和清涼的感覺,天然樟腦有旋光性。溶於乙醇、乙醚、丙酮及其他有機溶劑,微溶於水。本品化學性質穩定,但易燃,並產生大量黑煙,遇熱產生易燃蒸氣,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或與氧化劑接觸有引起燃燒的危險。
『柒』 胺類有機物的結構組成特點是
胺類有機物的結構可通過雜化軌道理論進行理解,其上的氮原子為sp2雜化,三根鍵在同一平面,夾角為180度(受連接原子的大小影響,可能稍有改變),與氫或其他原子連接成平面三角形,剩下的一個p軌道有一對孤對電子,也就是有理胺類顯鹼性的原因(孤對電子與水中氫離子結合,游離出氫氧根)。
胺上的氮原子與其他原子夾角180度
『捌』 為什麼有機胺比無機胺的親和能力強
親核吧?
一般有機胺類的有機基團是供電子基,無機的是吸電子基
『玖』 氨銨胺區別
1、定義不同
氨或稱「氨氣」,氮和氫的化合物,分子式為NH₃,是一種無色氣體,有強烈的刺激氣味。
銨是一種陽離子,化學式:NH₄+。是由氨分子衍生出的陽離子。氨分子與一個氫離子配位結合就形成銨離子。
胺氨分子中的一個或多個氫原子被烴基取代後的產物,稱為胺,根據胺分子中氫原子被取代的數目,可將胺分成伯胺、仲胺、叔胺;
2、組成不同
氨分子為三角錐型分子,是極性分子。
銨離子是正四面體型的,與甲烷互為等電子體。
胺中氮原子的結構,很像氨分子中的氮原子,是以三個sp雜化軌道與氫或烴基相連接,組成一個棱錐體,留下一個sp3雜化軌道由孤電子對占據。
3、用途不同
氨的主要用途是氮肥、製冷劑、化工原料。無機方面主要用於制氨水、液氨、氮肥(尿素、碳銨等)、硝酸、銨鹽、純鹼。有機方面廣泛應用於合成纖維、塑料、染料、尿素等。
銨:用於銨鹽中含氮,鹽可用作氮肥,稱為銨態氮肥。此類肥料不宜與鹼性肥料混用,否則銨離子會被反應掉從而肥效降低。常見的銨態氮肥有:硫銨、碳銨、硝銨。
胺:胺的用途很廣。最早發展起來的染料工業就是以苯胺為基礎的。有些胺是維持生命活動所必需的,但也有些對生命十分有害,不少胺類化合物有致癌作用,尤其是芳香胺,如萘胺、聯苯胺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胺
『拾』 常見化合物的pKa
一般物質的pKa值
除了那些pKa值低於-1.76的物質,以下列出一般物質在25℃水下量度的pKa值:
-
25.00:氟銻酸
-
15.00:魔酸
-
10.00:氟硫酸
-
10.00:氫碘酸
-
9.00:氫溴酸
-
8.00:高氯酸
-
8.00:鹽酸
-
3.00、1.99:硫酸
-
2.00:硝酸
-
1.76:水合氫離子
3.15:氫氟酸
3.60:碳酸
3.75:甲酸
4.04:抗壞血酸(維生素C)
4.19:琥珀酸
4.20:苯甲酸
4.63:苯胺*
4.74:醋酸
4.76:檸檬酸二氫根離子
5.21:吡啶*
6.40:檸檬酸一氫根離子
6.99:乙二胺*
7.00:硫化氫、咪唑*(作為酸)
7.50:次氯酸
9.25:氨*
9.33:苯甲胺*
9.81:三甲胺*
9.99:酚
10.08:乙二胺*
10.66:甲胺*
10.73:二甲胺*
10.81:乙胺*
11.01:三乙胺*
11.09:二乙胺*
11.65:過氧化氫
12.50:胍*
12.67:磷酸一氫根離子(磷酸鹽)
14.58:咪唑(作為鹼)
-
19.00(pKb):氨基化鈉
37.00:二異丙基胺基鋰(LDA)
45.00:丙烷
50.00:乙烷
*氨和胺基的數值是相應的氨離子的pKa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