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防爆電器 > 氧泵周圍作業前一定要進行可燃氣體濃度分析使用什麼防爆工具

氧泵周圍作業前一定要進行可燃氣體濃度分析使用什麼防爆工具

發布時間:2022-03-31 06:15:28

Ⅰ 從業人員在易燃易爆場所如何預防事故

一、防止火災措施

氣體燃燒爆炸必須具備三個條件:可燃物體、氧或氧化劑、點火源。因此防火也必須從這三個方面特別是從防點火源入手。

1、易燃易爆場所如油庫、氣瓶站、煤氣站和鍋爐房等工廠要害部位嚴禁煙火,無關人員不得隨便進入。

2、火災爆炸危險較大的廠房內,應盡量避免明火及焊割作業,最好將檢修的設備或管段拆卸到安全地點檢修。當必須在原地檢修時,必須按照動火的有關規定進行,必要時還需請消防隊進行現場監護。

3、在積存有可燃氣體或蒸汽的管溝、下水道、深坑、死角等處附近動火時,用可燃氣體報警儀分析氣體濃度,必須經處理和檢驗,確認無火災危險時,方可按規定動火。

4、熬煉設備的操作,要堅守崗位,防止熬鍋破漏。同時熬煉設備必須設置在安全地點作業並有專人值守。

5、火災爆炸危險場所應禁止使用明火烘烤結冰管道設備,宜採用溫水等化冰解堵。

6、對於混合接觸能發生反應而導致自燃的物質,嚴禁混存混運;對於吸水易引起自燃或自然發熱的物質應保持使用貯存環境乾燥對於容易在空氣中劇烈氧化放熱自燃的物質;應密閉儲存或浸在相適應的中性液體(如水、煤油等)中儲放,避免與空氣接觸。

7、易燃易爆場所必須使用防爆型電氣設備,還應做好電氣設備的維護保養工作。

8、易燃易爆場所的操作人員必須穿戴防靜電服裝鞋帽,嚴禁穿釘子鞋、化纖衣物進入,操作中嚴防鐵器撞擊地面。

9、對於有靜電火花產生的火災爆炸危險場所,提高環境濕度,可以有效減少靜電的危害。

10、可燃物的存放必須與高溫器具或設備的表面保持有足夠的防火間距,高溫表面附近不宜堆放可燃物。

11、熔渣、爐渣等高熱物要安全處置,防止落入可燃物中。

12、應掌握各種滅火器材的使用方法。不能用水撲滅鹼金屬、金屬碳化物、氫化物火災,因為這些物質遇水後會發生劇烈化學反應,並產生大量可燃氣體,釋放大量的熱,使火災進一步擴大。

13、不能用水撲滅電氣火災,因為水可以導電,容易發生觸電事故;也不能用水撲滅比水輕的油類火災,因為油浮在水面上反而容易使火勢蔓延。

14、鋼鐵水泄漏發生火災,不可用水撲滅,因為高溫金屬液遇水會發生爆炸。

(1)氧泵周圍作業前一定要進行可燃氣體濃度分析使用什麼防爆工具擴展閱讀

爆炸事故預防措施

1、控制與消除火源

(1)明火

工業生產中的明火主要指生產過程中的加熱用火、維修用火及其他火源。

①加熱易燃物質時,應盡量避免採用明火而採用蒸汽或其他載熱體。如果必須採用明火,設備應嚴格密閉,燃燒室應與設備分開或妥善隔離。

②在有火災、爆炸危險的車間內,盡量避免焊接作業,進行焊接作業的地點要和易燃易爆的生產設備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如需對生產、盛裝易燃物料的設備和管道進行動火作業時,應嚴格執行隔絕、置換、清洗、動火分析等有關規定,確保動火作業的安全。

③煙囪飛火,汽車、拖拉機的排氣管噴火,都能引起可燃物的燃燒、爆炸。為防止煙囪飛火,爐膛內燃燒要充分,煙囪要有足夠的高度。汽車、拖接機的排氣管上要安火星熄滅器等。

(2)摩擦與撞擊

機器的軸承等轉動部位的摩擦、鐵器的相互撞擊或鐵制工具敲打混凝土地坪等都可能產生火花,當管道或容器破裂後物料噴出時也可能因摩擦而起火。因此要採取以下措施:

①軸承要及時注油,保持良好的潤滑,並經常清除附著的可燃污垢。

②安裝在易燃易爆場所的易產生撞擊火花的部件,如鼓風機上的葉輪等,應採用鋁銅合金、鈹銅錫或鈹鎳合金;撞擊工具用鈹銅或鍍銅的鋼製成;使用特種金屬製造的設備應採用惰性氣體保護等。

③為了防止金屬零件隨物料進入設備內發生撞擊起火,可在粉碎機等設備上安設磁鐵分離器清除物料中的鐵器。當沒有安裝磁鐵分離器時,危險物質(如碳化鈣)的破碎應採用惰性氣體保護。

④搬運盛有可燃氣體或易燃液體的容器、氣瓶時要輕拿輕放,嚴禁拋擲,防止相互撞擊。不準穿帶釘子的鞋進入易燃易爆車間。特別危險的場所內,地面應採用不發生火花的軟質材料鋪設。

(3)電器火花

電火花是引起火災爆炸事故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根據爆炸和火災危險場所的區域等級和爆炸物質的性質,對車間內的電氣動力設備、儀器儀表、照明裝置和配線等,分別採用防爆、封閉、隔離等措施。防爆電氣設備的選型等要遵照有關標准執行。

(4)其他火源

要防止靜電、雷電引起的災害;要防止易燃物料與高溫的設備、管道表面相接觸;高溫表面要有隔熱保溫措施。

2、危險物品的處理

(1)首先應盡量改進工藝,以火災爆炸危險性小的物質替代危險性大的物質。

(2)對於物質本身具有自燃能力的油脂,遇空氣能自燃的物質以及遇水能燃燒爆炸的物質,應採取隔絕空氣、防水、防潮或採取通風、散熱、降溫等措施,以防止物質自燃和爆炸。

(3)相互接觸會引起爆炸的兩類物質不能混合存放,遇酸、鹼有可能發生分解爆炸的物質應防止與酸鹼接觸,對機械作用較為敏感的物質要輕拿輕放。

(4)根據物質的沸點、飽和蒸汽壓,確定適宜的容器耐壓強度、貯存溫度及保溫降溫措施。

(5)對於不穩定物質,在貯存中應添加穩定劑。例如,含有水分的氰化氫長期貯存時會引起聚合,而聚合熱又會使蒸汽壓上升導致爆炸,故通常加入濃度為0.01%~0.05%的硫酸等酸性物質做穩定劑。

丙烯腈在貯存中易發生聚合,為此必須添加穩定劑對苯二酚。某些液體如乙醚,受到陽光作用時能生成過氧化物,必須存放在金屬桶內或暗色的玻璃瓶內。

(6)液體具有流動性,因此要考慮到容器破裂後液體流散的問題。

3、工藝參數的安全控制

工業生產中,嚴格控制各種工藝參數,防止超溫、超壓和物料泄漏是防止爆炸的基本措施。對可能發生反應失控的場合尤為重要。

(1)溫度控制

不同的化學反應均有其最適宜的反應溫度,正確控制反應溫度不但對於保證產品質量,降低消耗有重要意義,而且也是防火防爆所必須的。溫度過高,可能引起劇烈反應而發生沖料或爆炸,也可能引起反應物分解著火。

溫度過低,有時會使反應停滯,而一旦反應恢復正常時,則往往會由於未反應物料過多而發生劇烈反應甚至爆炸。

(2)壓力控制

①壓力升高常常導致一些爆炸事故發生。壓力升高時常伴隨著溫度升高,它可能是一些異常反應和故障的徵兆,因此在控制

適當壓力的同時要及時分析造成壓力波動的原因,盡早地排除壓力升高或降低的故障,消除事故隱患。壓力的升高除了系統內在的因素外,還常常由與之相連的工藝管線、維修用管線等竄氣造成,應注意採取嚴格措施,防止高壓氣體竄入低壓系統。

②為了避免設備超壓,安全裝置是必不可少的,並應加強檢查與管理,保證配備的安全裝置動作可靠。

(3)投料控制

①投料速度

對於放熱反應過程,加料速度不能超過設備的承受能力,否則會使溫度急劇升高並可能引發一些副反應。加料速度突然減小,使溫度降低,反應不完全,再度升溫後會使反應加劇,造成超溫超壓;或者會因加料速度過快,造成物料堵塞並引發爆炸事故。

②物料配比

反應物料的配比要嚴格控制。為此,要准確地分析、計量反應物的濃度、含量及流量等。對連續化程度較高的、危險性較大的生產,在剛開始時要特別注意物料配比。

③加料順序

按照一定的順序加料不僅是工藝的需要,而且也往往出於對安全的考慮。例如氯化氫合成時就應先通入氫氣再通入氯氣;三氯化磷生產中先加磷後加氯,否則可能發生爆炸。為了防止誤操作而使加料順序顛倒,可將進料閥門互相聯鎖。

④原料純度

有許多化學反應,往往由於反應物料中的雜質而造成副反應,導致火災爆炸。因此,生產原料及中間產品等均應有嚴格的質量檢驗制度,保證原料的純度。

(4)防止跑、冒、滴、漏

①生產過程中物料的跑、冒、滴、漏往往導致易燃易爆物料擴散到空間,從而引起火災爆炸。設備內部的泄漏(如由閥門密封不良引起)會造成超壓、反應失控等,也會引發火災爆炸事故。因此要注意防止設備內外的跑、冒、滴、漏。

②閥門內漏、誤操作是造成設備內漏的主要原因,除了加強操作人員的責任心、提高操作水平之外,還可設置兩個串連的閥門以提高其密封的可靠性。

③設備外部的泄漏包括管道之間及管道與管件之間連接處的靜密封的泄漏,閥門、攪拌及機泵等動密封處的泄漏以及因操作不當、反應失控等原因引起的槽滿溢料、沖料等。

④為了防止誤操作,對各種物料管線要塗以不同的顏色以便區別,採用帶有開關標志的閥門,對重要閥門採取掛牌、加鎖等措施。

(5)緊急情況停車處理

①當突然發生停電、停水、停汽時,裝置需要緊急停車。

②在自動化程度不夠高的情況下,緊急停車處理主要靠現場操作人員,因此要求操作人員沉著、冷靜,正確判斷和排除故障。

③要進行事故演習,提高應付突發事故的本領。

④要預先制定突然停電、停水、停汽時的應急處理方案。

4、系統密閉與惰化

(1)系統密閉

①為了防止易燃氣體、液體和可燃粉塵自裝置中外泄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應該使設備密閉。

②對於在負壓下操作的裝置,為了避免空氣吸入,同樣需要密裝化作業。

③為了保證良好的密閉性能,系統內應盡量減少法蘭連接,盡量縮短管道長度,危險物料的輸送管道應採用無縫鋼管。

④在負壓操作的系統中,當打開閥門或進行其他操作時,要防止外界空氣進入系統而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在打開閥門之前,採用惰性氣體保護的方法,可以避免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2)惰化

①可燃氣體或粉塵發生爆炸的三個必要條件是:可燃物體、氧氣和火源。上述三個條件中只要缺少一個,就不可能發生爆炸。用惰性氣體取代空氣中的氧,從而達到防止爆炸的目的,這個過程稱之為惰化。

②通入惰性氣體時,要使裝置里的氣體充分混合均勻。在生產過程中要對惰性氣體的流量、壓力或氧濃度進行檢測。

5、通風

通風時,如空氣中含有易燃易爆氣體,則不應循環使用。在有可燃氣體的廠房內,排風設備和送風設備應有獨立分開的通風機室。排放可燃氣體和粉塵時,應避免排風系統和除塵系統產生火花。通風管道不應穿過防火牆等防火分隔物,以免發生火災時,火勢順管道通過防火分隔物而蔓延。

Ⅱ 環境分析檢測需要用到哪些儀器設備

手工檢測方式的環境監測用儀器,包括現場采樣測定儀器、實驗室檢測儀器、數內據處理及結果計算容儀器;
1)現場采樣測定儀器,包括大氣采樣器、水質采樣器、固體廢物采樣處理器、微生物采樣器、放射性氡氣采樣器 等;
2)實驗室檢測儀器,包括常用檢測儀器,例如分光光度計、氣相色譜儀、高壓液相色譜儀;專用的測定儀器,例如pH計、濁度計、電導率儀、臭氧測定儀、溶解氧測定儀、聲,級計、二氧化碳檢測儀等等;

Ⅲ 防爆工具的使用方法

防爆工具是一種特殊的安全專用工具,在材質上採用以銅為基體的多元素有色金屬製成,也有的產品是專門設計的。所以對於使用方法、保養維護、儲存運輸都有一定的要求。只有充分了解,合理選用、正確使用和保管它,才能充分發揮其各種性能優勢。

註:有不明之處,請及時與公司指定當地分銷商聯系,或咨詢公司總部。
鈹青銅、鋁青銅防爆工具防爆性能參數
(一)鈹青銅防爆工具防爆性能
適用於濃度21%以下的氫氣中作業
標准代號GBEx
不低於HRC35
抗拉強度δ b 105-120kgf/mm2
鈹青銅防爆工具具有防磁性能

(二)鋁青銅防爆工具防爆性能
適用於濃度7.8%以下的乙烯氣體中作業
標准代號GBEx Ⅱ B
硬度不低於HRC25
抗拉強度δ b 75-85kgf/mm2

防爆爆工具使用及維護保養說明書
一、 用應嚴格遵守以下注意事項:
1.1 防爆工具是一種安全保護用品,所以用戶一定要購買經國家認可防爆性能試驗檢測鑒定合格的產品.購買時要認真了解其說明書所規定的適用范圍、性能、特點、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1.2 防爆工具在使用前應識別氣體場所,確定所用工具是否達到其防爆性能。
1.3 防爆工具不應在非危險場所當作普通工具任意使用,以免失去它應有的性能。
1.4 防爆工具在大多數易燃氣體中是高強度、耐腐蝕的。但也不是在所有情況下都耐腐蝕,如在潮濕的氨、乙炔、某些銨鹽、氟、氯、鉻銨、某些重鉻酸鹽介質中,受腐蝕程度是相當大的。有些介質與銅合金接觸後會發生化學反應,生成危險性高的爆炸物質,如乙炔與銅化合生成乙炔銅。因此使用防爆工具時,盡可能在乾燥環境中,如不可能避免在潮濕環境中使用時,就盡量加快操作速度,減少工作時間防止造成較大腐蝕而發生危險。在使用後隨時擦拭乾凈,並嚴禁與有腐蝕性物質同裝一個箱內。
1.5 防爆手動工具的各類扳手,都具有不同額定強度,嚴禁加套管超負荷使用,除敲擊扳手外其他工具不得敲擊,以免引起因超載斷裂和變形,影響正常使用。在使用工具時應根據需要合理選擇其品種規格,不得以小代大,更不得把它當做鋼制工具一樣進行使用。應指出的是在使用活扳手、管鉗、呆扳手時,要注意受力方向的要求,不得任意旋扭,在使用帶刃的工具時,首先應測定工件本身的硬度,當其硬度接近工具硬度時,可以進行操作,當其硬度高於工具硬度時則禁止使用。當工件是由機動旋緊的、半永久性固定或已腐蝕,而使用手動工具前又不採取其他措施的,應禁止使用,以免損壞工具。
1.6 防爆工具停用後,應隨時擦拭乾凈。半年內不用者應塗油或用防腐法保存,停用一年以上的應塗油裝入代或箱內儲存。對於使用過的工具自然有的部位有所磨損或損壞,尤其是帶刃的工具,可以非危險場所進行修整。如損壞磨損嚴重不宜自己修復時,應報廢,不可帶病作業。
二、應用場合要注意的問題:
以下2種情況下,發生引爆火花不是由防爆工具本身產生,而是由工作對象所產生的,使用防爆工具並不能預防這種爆炸,而要採用其它防爆方法。
2.1 工具在和岩石撞擊時,有產生火花的可能。這種情況,火花生成與金屬無關,當岩石晶體在張力下破裂時,沖擊的機械能變為電能。這種電能以電火花的形式釋放出來。火花在含有石英、氧化硅和砂岩組成的岩石中,尤其容易產生。一般來說,岩石中,石英的含量愈高,或顆粒愈大,愈易引燃。為防止爆炸事故的發生,可將岩石浸入水中再進行操作。
2.2 用防爆工具撞擊或摩擦塗有鋁塗料的鋼鐵熱工件(管道、熱容器、螺栓、螺母等)時,均有產生能夠引燃爆炸性物質火花的可能。如果鋁、鎂及其合金的粉粒在帶銹(氧化鐵)的鋼鐵表面上略有粘附,則在受到硬物甚至硬橡膠或塑料的打擊就可能發生一種劇烈放熱的「鋁熱反應」,很可能引爆。
三、鈹青銅防爆工具特性說明:
3.1 鈹青銅防爆工具標本是軍用材料和貴重稀有金屬合成,製成工具後表面呈金黃色,是國際公認的一種權威性防爆工具。
3.2 工作面硬度不低於HRC35,抗拉強度δ b 105-120kgf/mm2,防爆性能高使用壽命長,其他技術指標全部達到國內外同類產品先進水平。
3.3 在易燃氣體氫氣(濃度21%以下)空間,嚴格按照使用說明書進行操作,確保安全,沖(撞)擊、摩擦、落錘均不產生火花爆炸。
3.4 鈹青銅防爆工具磁性為零,所以又稱防磁工具,可以磁場環境中使用。
四、鋁青銅防爆工具特性說明:
4.1 鋁青銅防爆工具標本是和貴重稀有金屬合成,製成工具後表面呈鋁黃色。
4.2 工作面硬度不低於HRC25,抗拉強度δ b 75-85kgf/mm2,其他技術指標全部達到國內外同類產品先進水平。
4.3 在易燃氣體乙烯(濃度7.8%以下)空間,嚴格按照使用說明書進行操作,確保安全,沖(撞)擊、摩擦、落錘均不產生火花爆炸。
五、防爆工具使用及維護說明:
5.1 各種工具在使用前要清除表面油污。
5.2 使用後要揩凈表面污穢和積物,放置乾燥處保存,與腐蝕性物質隔離存放。
5.3 敲擊類工具不可連續打擊,每次打擊要及時清除工具打擊部位粘著被打擊的碎屑積銹後再繼續使用,超過十次有適當間歇。
5.4 扳手類產品不可超力使用,更不能用套管或綁縛其他金屬棒料加長力臂,以及用錘敲擊(敲擊板手除外)的方法旋扭固件之用。
5.5 刃口類工具應放在水槽內輕輕接觸砂輪進行刃磨,不可用力過猛和接觸砂輪時間過長。
5.6 敲、砸類工具實際操作中,必須清除現場雜物和工作面腐蝕的氧化物,防止第三者撞擊。
5.7 各種規格的防爆工具使用前後認真操作,輕拿輕放,不能在岩石或水泥地板上隨地亂扔。
5.8 敲擊類工具在岩石作業中,要將所接觸的工作場所用水浸浮,方可作業。

本說明書翻譯國外資料根據國內使用已作修改。

Ⅳ 進入設備、容器等受限空間作業前,必須先經過什麼並經取樣分析合格後,作業員才能進入

作業前 30 min 內,應對受限空間進行氣體采樣分析,分析合格後方可進入。

采樣點應有代表性,容積較大的受限空間,應採取上、中、下各部位取樣。作業中應定時監測,至少每 2 h 監測一次,如監測分析結果有明顯變化,則應加大監測頻率;作業中斷超過 30 min 應重新進行監測分析,對可能釋放有害物質的受限空間,應連續監測。

情況異常時應立即停止作業,撤離人員,經對現場處理,並取樣分析合格後方可恢復作業。塗刷具有揮發性溶劑的塗料時,應做連續分析,並採取強制通風措施。采樣人員深入或探入受限空間采樣時應採取 4.6 中規定的防護措施。

(4)氧泵周圍作業前一定要進行可燃氣體濃度分析使用什麼防爆工具擴展閱讀

1、進入受限空間作業的部門申請「進入受限空間作業許可證」。

2、作業部門負責人對作業程序和相應的安全措施進行確認簽字,由安環部長簽發「進入受限空間作業許可證」批准,安環部長不在時由主管簽發批准。

3、作業部門負責人和安管員應向作業人員進行作業程序和安全措施的交底,並指派作業監護人並對受限空間作業的全過程實施現場監督。

4、受限空間作業完工後,作業負責人協同作業監護人進行完工驗收,並在「進入受限空間作業許可證」的完工驗收欄中簽名。

作業中要加強定時監測,作業期間應至少每隔2小時取樣復查一次,如有一項不合格以及出現其他情況異常,應立即停止作業並撤離作業人員,同時取消作業證;作業現場經處理,並經取樣分析其結果符合有限空間安全作業要求後,須重新開具作業證,方可繼續作業。

進入受限空間作業,作業人員所帶的工具、材料須進行逐項登記;完成作業離開有限空間時,應清點作業工具、材料的數量並全部帶出,不準留在有限空間。

Ⅳ 進入受限空間作業前應採取哪些安全措施

1、企業現場安全負責人應對現場監護人和作業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培訓。

應該包括相關的安全法律法規;作業過程中存在的危險、危害因素應採取的安全措施;勞保用品的使用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項;事故應急處置救援和自救知識;相關事故的經驗和教訓。

2、制定安全應急預案或安全措施,應該包括監護人與作業人員約定聯絡信號、作業人員緊急狀況時的逃生路線和救護方法、現場應配備的救生設施和滅火器材等。

現場作業人員應熟知應急預案內容,在受限空間外的現場配備一定數量符合規定的應急救護器材,比如空氣呼吸器、供風式防護面具、救生繩、滅火器材等。保證其暢通無阻,出入口內外不得有障礙物,便於出入和搶救疏散。

3、當受限空間狀況改變時,作業人員應立即撤出現場,並在入口處設置警告牌「嚴禁入內」,並封閉受限空間入口防止誤入。處理後需重新辦理許可證方可進入。

4、通風措施,可採用自然通風和強制通風,管道送風前應對風源進行分析確認,嚴禁向內充氧氣。作業人員每次進入受限空間工作時間不宜過長,應輪換作業或休息。

5、帶有攪拌器等轉動部件的受限空間,應在停機後切斷電源,並在開關上掛「有人作業、嚴禁合閘」警示牌,,必要時派專人監護。

6、進入受限空間作業應使用安全電壓和安全行燈。進入金屬容器和特別潮濕、工作場地狹窄的非金屬容器內作業,照明電壓不大於12 V。

潮濕環境作業時,作業人員應站在絕緣板上,同時保證金屬容器接地可靠。當用電電壓大於12 V時,應按規定安裝漏電保護器,其接線箱嚴禁帶入容器內使用。

7、作業環境原來盛裝易燃易爆氣體、液體等介質時,應使用防爆電筒或電壓不大於12 V的防爆安全行燈,行燈變壓器不得放在容器內或容器上;應穿戴防靜電服裝,使用防爆工具,嚴禁攜帶手機等其他非防爆器材。

8、作業前 30 min 內,應根據受限空間設備的工藝條件對受限空間進行有毒有害、可燃氣體、氧含量進行檢查,檢測分析合格後方可進入。作業中斷時間超過1小時,應重新進行檢測分析。

氣體濃度檢測儀器必須校驗有效期內,使用前應保證其處於正常工作狀態。

9、受限空間容積較大時,應對受限空間上、中、下各部位分別取樣檢測分析,保證受限空間內部任何部位的可燃氣體濃度和氧含量合格(有毒有害物質不得超過國家規定的「車間空氣中有毒物質最高容許濃度」指標;受限空間內溫度應在常溫左右。監測結果如有1項不合格,應立即停止作業。

10、作業人員進入受限空間要佩戴攜帶型氣體濃度報警儀,作業中應定時監測,至少每2 h監測一次,如監測分析結果有明顯變化,則應加大監測頻率。

對可能釋放有害物質的受限空間,應連續監測,氣體濃度報警儀報警時應立即停止作業,撤離人員,對現場進行處理,分析合格後方可恢復作業。

11、對盛裝過產生自聚物的設備容器,作業前應進行工藝處理,採取蒸煮、置換等方法,並作聚合物加熱等試驗。

12、進入受限空間作業,不得使用卷揚機、吊車等運送作業人員;作業人員所帶的工具、材料須登記,禁止與作業無關的人員和物品工具進入受限空間。

13、在特殊情況下,作業人員可戴供風式面具、空氣呼吸器,必要時應拴帶救生繩等。使用供風式面具時,必須安排專人監護供風設備。

14、進入受限空間作業期間,在相關工序操作平台掛牌警示,嚴禁同時進行各類與該受限空間有關的試車、試壓或試驗。

(5)氧泵周圍作業前一定要進行可燃氣體濃度分析使用什麼防爆工具擴展閱讀:

為了規范作業人員受限空間作業內的作業行為,保障受限空間作業人員的生命安全及公司的設備財產安全,為公司營造安全作業的文化氛圍,特製定本操作規程。

受限空間是指工廠的各種設備內部(爐、塔釜、罐、倉、池(泡菜)、槽車、管道、煙道等)和城市(包括工廠)的隧道、下水道、溝、坑、井、池、涵洞、閥門間、污水處理設施等封閉、半封閉的設施及場所(船艙、地下隱蔽工程、密閉容器、長期不用的設施或通風不暢的場所等),以及農村儲存紅薯、土豆、各種蔬菜的井、窖等。通風不良的礦井也應視同受限空間。

總之,一切通風不良、容易造成有毒有害氣體積聚和缺氧的設備、設施和場所都叫受限空間(作業受到限制的空間) ,在受限空間的作業都稱為受限空間作業。

受限空間作業涉及的領域廣、行業多,作業環境復雜,危險有害因素多,容易發生安全事故,造成嚴重後果;作業人員遇險時施救難度大,盲目施救或救援方法不當,又容易造成傷亡擴大。

受限空間作業不僅具有較大的危險性,而且具有事故的易發性及其後果的嚴重性等特點。我們要充分認識加強受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落實各項保障措施,避免事故發生。受限空間作業安全管理方面,應遵循以下十大原則。

1.方案原則 凡是涉及到某處受限空間作業的,不論大小均需做出方案,方案做出前必須組織人員對此處的危險因素進行識別,並提出相應的應對措施,方案的簡易程度視具體作業內容而定,且包含作業方案和安全預防及控制方案,方案要發到作業人員和監督人員手中且必須讓其明確。

2.培訓原則 對受限空間作業人員、監督監護人員進行日常的或作業前的培訓,培訓的內容必須包括危險源的識別、受限空間作業的安全防護、應急處置及相關的作業原則等,受限空間作業的風險常見有中毒、窒息、著火、爆炸、機械傷害、觸電、砸傷或拆件損傷設備和盲目施救等,所以在對人員的培訓上必須講全講細,且要求人員必須具備相應作業風險的應急處置能力。

3.應急處置原則 受限空間作業的有關人員具備了相應的應急處置能力後,還應參加應急處置的模擬演練,以鍛煉他們實際操作和靈活應變的能力。

4.作業票原則 在方案具備、人員到位、技術交底清楚、所有作業條件均滿足時,由相應的安全管理人員到現場確認後開具作業票,一旦作業,所有相應人員必須在作業票上簽字認可,作業票的制定必須規范,內容及風險防範措施必須清楚且到位。

5.中止交接原則 因作業人員交換、或與其它工種操作對象銜接或配合而暫停後作業時,必須進行人員間的技術交底、重新過程檢查、重新監測分析和再次簽訂作業票據。

6.監督監護原則 本原則應貫穿始終,無論是作業時,還是前後檢查處理時,均需要監督檢查,監督監護必須到位且不得離開現場,監督監護時與作業人員保持一定距離。商定好聯絡信號或手勢,並定時聯絡。

7.標志原則 在受限空間作業處、與該受限空間相連接的管道控制點、通道處、風道處或交叉作業處等,均應懸掛上明確的警示標志,同時控制閥門,警示標志旁應說明作業地點,尤其是作業點與控制點不在同一處更應特別注意,以免其它人員未見施工而亂動操作,從而引發事故。

8.防護原則 作業人員、監護人員必須正確選擇、檢查和佩戴好勞保防護用品或報警儀器,不得錯過和使用失效防護用品,在選擇、檢查和佩戴過程中要相互檢查合格後方可實施作業。

9.檢查處理原則 作業前的檢查處理,檢查與受限空間作業相連的工藝管道是否處於有效盲斷、隔離和拆除。檢查與受限空間作業的通道是否暢通。

檢查警示標志是否正確到位。檢查應急設施、物品是否到位。作業後的檢查處理,檢查作業點是否達到作業技術要求。檢查作業現場是否存在遺漏的工具、雜物或拆卸物。

10.監測分析原則 對受限空間作業的有毒有害物質及氧含量必須進行監測分析,如在作業過程中,裡面條件隨時發生變化和終止作業後,必須定時或重新監測分析,將數據結果及時傳達到安全管理人員。安全管理人員根據技術規范判斷分析並處理現場的有限空間程序。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_受限空間作業安全操作規程

邵東縣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_受限空間作業安全「十大原則」

Ⅵ 進入密閉空間作業的五項要求是什麼。。 誰知道 告訴下 謝謝了。。

有限空間安全作業五條規定

一、必須嚴格實行作業審批制度,嚴禁擅自進入有限空間作業。

二、必須做到「先通風、再檢測、後作業」,嚴禁通風、檢測不合格作業。

三、必須配備個人防中毒窒息等防護裝備,設置安全警示標識,嚴禁無防護監護措施作業。

四、必須對作業人員進行安全培訓,嚴禁教育培訓不合格上崗作業。

五、必須制定應急措施,現場配備應急裝備,嚴禁盲目施救。

(6)氧泵周圍作業前一定要進行可燃氣體濃度分析使用什麼防爆工具擴展閱讀:

一、有限空間分類

有限空間分為三類:

1、密閉設備:如船艙、貯罐、車載槽罐、反應塔(釜)、冷藏箱、壓力容器、管道、煙道、鍋爐等。

2、地下有限空間: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倉庫、地下工程、暗溝、隧道、涵洞、地坑、廢井、地窖、污水池(井)、沼氣池、化糞池、下水道等。

3、地上有限空間:如儲藏室、酒糟池、發酵池、垃圾站、溫室、冷庫、糧倉、料倉等。

二、危險性

1、中毒危害:有限空間容易積聚高濃度有害物質。有害物質可以是原來就存在於有限空間的也可以是作業過程中逐漸積聚的。

2、缺氧危害:空氣中氧濃度過低會引起缺氧。

3、燃爆危害:空氣中存在易燃、易爆物質,濃度過高遇火會引起爆炸或燃燒。

4、其他危害:其他任何威脅生命或健康的環境條件。如墜落、溺水、物體打擊、電擊等。

Ⅶ 有限空間作業前的准備

實施有限空間作業前的檢測工作

1. 實施有限空間作業前,生產經營單位應嚴格執行「先檢測、後作業」的原則,根據作業現場和周邊環境情況,檢測有限空間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

Ⅷ 動火點周圍多少米內易燃易爆物料應清除

動火作業前應當清除距動火點周圍(5米)之內的可燃物質或用阻燃物品隔離,半徑(15米)內不準有其他可燃物泄漏和暴露,距動火點(30米)內不準有液態烴或低閃點油品泄漏。

現場設置安全警示標志及警戒線(施工安全隔離),非工作人員和車輛嚴禁入內,包括建設單位人員。動火作業前切斷物料來源並加盲板,經吹掃、清洗、檢測合格後方可動火,動火超過1小時,對氣體再次檢測,合格後繼續作業。

進入設備內部進行動火作業,必須對設備內部可燃氣體、有害氣體的濃度和氧含量分析檢測合格;施工人員使用相應防爆等級的防爆電器和工具。

(8)氧泵周圍作業前一定要進行可燃氣體濃度分析使用什麼防爆工具擴展閱讀

消防設施和消防設備定期測試:

1、煙、溫感報警系統的測試由消防工作歸口管理部門負責組織實施,保安部參加,每個煙、溫感探頭至少每年輪測一次。

2、消防水泵、噴淋水泵、水幕水泵每月試開泵一次,檢查其是否完整好用。

3、正壓送風、防排煙系統每半年檢測一次。

4、室內消火栓、噴淋泄水測試每季度一次。

5、其它消防設備的測試,根據不同情況決定測試時間。

Ⅸ 化工系統隔離的方法

(1)外表面溫度大於50℃以及表面溫度小於或等於50℃但工藝需要保溫的設備和管道。例如,可能經常在陽光照射下的液化烴泵入口管道;精餾塔頂餾出線(塔頂至冷凝器的管道);塔頂迴流管道;經分液罐分液後的燃料氣管道等。

(2)介質凝固點或冰點高於環境溫度(指年平均溫度)的設備和管道。例如,凝固點約30℃的原油,於年平均溫度低於30℃的地區的設備和管道;在寒冷或嚴寒地區,介質凝固點雖不高但介質中含水的設備和管道;在寒冷地區可能不經常流動的水管道等,必要時應伴熱保溫。

1.2

改善工作環境、防止燙傷

表面溫度等於或大於60℃的不需要保溫的設備和管道,在經常維護又無法採用其他措施防止不小心會發生燙傷的部位,應予保溫。例如:距地面或操作平檯面高2.1m以內以及距通道或操作面小於0.7m范圍內均應設防燙傷保溫。

當操作人員不小心觸及表面60℃的設備或管道時,如接觸時間不足5s則不會引起燙傷。

1.3

不應保溫的設備或管道

(1)要求散熱或必須裸露的設備和管道;

(2)要求及時發現泄露的設備和管道法蘭;

(3)內部有絕熱、耐磨襯里的設備和管道;

(4)須經常監視或測量,以防止發生損壞的部位;

(5)工藝生產中排氣、防控等不需要保溫的設備或管道。

2 保溫材料的選取及設計原則

圖2 常見的保溫材料

化工設備或管道保溫所需的保溫材料,應具有導熱系數小、容重低、氣孔率高、吸水率低等特徵,其中最主要的是導熱系數[3]。選取保溫材料對保溫效果有很大的影響,保溫材料的選擇原則如下[4]。

(1)保溫材料製品的允許使用溫度應高於正常操作時介質的最高溫度。

(2)相同溫度范圍內有不同材料可供選擇時,應選用導熱系數小、密度小、造價低、易於施工的材料製品,其經濟效益高者應優先選用。

(3)化工設備在應用保溫材料時,還需要確保保溫材料能夠承受化工設備相應的壓力負荷,保持保溫材料在結構上的穩定性。

(4)在高溫條件下保溫材料可選用復合材料。

表1 常用保溫材料性能表[5]

3 保溫厚度的計算原則

GB/T 4272-2008[6]、GB/T 8175-2008[7]的規定:

(1)為減少保溫結構散熱損失的保溫層厚度應按「經濟厚度」的方法計算,並且其散熱損失不得超過《石油化工管道安裝設計便查手冊》中第九章《設備和管道的隔熱設計》中表9.1.3、表9.1.4的數值。

對於熱價低廉、保溫材料製品或施工費用較高,根據公式計算得出的經濟厚度偏小以致散熱損失超過GB/T 4272中表1或表2內規定的最大散熱損失時,應重新按表內最大允許散熱損失的80%~90%計算其保溫厚度;

對於熱價偏高,保溫材料製品或施工費用低廉、並排敷設的管道,尚應考慮支撐結構、佔地面積等綜合經濟效益,其厚度可小於經濟厚度。

(2)設備及管道內介質在允許或指定溫度降條件下輸送時,保溫層厚度按熱平衡方法計算。

(3)為延遲管道內介質凍結、凝固的保溫層厚度按熱平衡方法計算。

(4)防止燙傷的保溫層厚度按表面溫度法計算。

(5)加熱伴熱保溫及保溫保冷雙重結構按各專業部規定的方法計算。

閱讀全文

與氧泵周圍作業前一定要進行可燃氣體濃度分析使用什麼防爆工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換下舊機械硬碟怎麼用 瀏覽:567
油點工具箱下載 瀏覽:182
電動車儀表總成如何加裝大燈 瀏覽:491
c067製冷片需要什麼散熱器 瀏覽:538
換軸機械鍵盤如何設置 瀏覽:602
賤人工具箱自動標注 瀏覽:930
機械鉗工怎麼考試時間 瀏覽:941
蘭州二手工程機械市場在什麼地方 瀏覽:237
如何提高供電設備檢修質量 瀏覽:421
合肥峰華機電設備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245
機床代號是什麼 瀏覽:341
小軸承企業如何生存 瀏覽:392
實驗室制No2發生裝置圖 瀏覽:761
生產pvc閥門的是什麼機器 瀏覽:983
台銘超聲波清洗機怎麼樣 瀏覽:465
宜賓宏一機械廠電話是多少 瀏覽:189
電傳動裝置分類 瀏覽:739
壓力機床型號中E是什麼意思 瀏覽:235
自來水閥門口徑20什麼意思 瀏覽:197
cnc數控機床直角怎麼弄 瀏覽: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