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請問牆壁開關插座的電氣間隙和爬電距離如何要求的
當然要考慮地極與火線或零線的電氣間隙!
火線、零線、地線是穿在同一管路內是不提昌的,但家居的插座等產品因其它的因素不考慮又是另一說法了。
2. 電氣間隙和爬電距離的區別
1、本質不同
爬電距離:沿絕緣表面測量的兩個導電部件之間,在不同使用條件下,導體周圍的絕緣材料帶電,導致絕緣材料的帶電區域出現帶電現象。
電氣間隙:測量兩個導電部件之間或導電部件與設備保護介面之間的最短距離。也就是說,在保證電氣性能的穩定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空氣可以達到最短的絕緣距離。
2、設置步驟不同
電氣間隙:
(1)確定工作電壓的峰值和有效值;
(2)確定設備的供電電壓和供電設施的類型;
(3)設備的暫態過電壓按過電壓類別確定;
(4)確定設備的污染等級(一般設備為污染等級2);
(5)確定電氣間隙跨越的絕緣類型(功能絕緣、基本絕緣、附加絕緣、加強絕緣)。
爬電距離;
(1)確定工作電壓的有效值或直流值;
(2)確定材料組別(根據相比漏電起痕指數,其劃分為:Ⅰ組材料,Ⅱ組材料,Ⅲa組材料, Ⅲb組材料。註:如不知道材料組別,假定材料為Ⅲb組);
(3)確定污染程度;
(4)確定絕緣類型(功能絕緣、基本絕緣、附加絕緣、加強絕緣)。
3、影響因素不同
電氣間隙的大小取決於工作電壓的峰值,電網的過電壓等級對其影響較大。
爬電距離取決於工作電壓的有效值,絕緣材料的CTI值對其影響較大。
3. 電壓220V的安全電氣間隙和最小爬電距離是多少
電氣間隙和爬電距離的測量方法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電子產品進入我們的家庭,為保證使用者的人身安全,世界各國均有相關法規以約束電器產品對人身造成的各種傷害。因此,安全性設計在產品的整個設計過程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中安全距離是在產品設計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在電氣間隙、爬電距離實際測量中往往有不同的結果差異、本篇結合自身實際工作,就電氣間隙,爬電距離的安全標准要求做一下概括總結,談談以下
幾點理解。
一.名詞解釋:
1、 安全距離包括電氣間隙(空間距離),爬電距離(沿面距離)和絕緣穿透距離。
2、 電氣間隙:兩相鄰導體或一個導體與相鄰電機殼表面的沿空氣測量的最短距離。
3、 爬電距離:兩相鄰導體或一個導體與相鄰電機殼表面的沿絕絕緣表面測量的最短距離。
4、 一次電路:一次電路是直接與交流電網電源連接的電路。
5、 二次電路:二次電路是不與一次電路直接連接,而是由位於設備內的變壓器、變換器或等效的隔離裝置或由電池供電的一種電路。
二.從 GB4943-2001 中 2.10 條款定義理解:
在 GB4943;2.10 條款中指出電氣間隙的尺寸應使得進入設備的瞬態過電壓和設備內部產生的峰值電壓不能使其擊穿。爬電距離的的尺寸應使得絕緣在給定的工作電壓和污染等級下不會產生閃絡或擊穿(起痕)。由此可以看出,電氣間隙和爬電距離的防範對象和考核目的不同。電氣間隙防範的是瞬態過電壓或峰值電壓;而爬電距離是考核絕緣在給定的工作電壓和污染等級下的耐受能力。
從對一次電路二次電路的名詞定義可以看出,二次電路可能是安全可觸及的,也可能是危險帶電的;一個設備內可能同時存在一次電路和二次電路,例如預定與電網電源直接相連使用的電源適配器;一個設備也可能本身就是二次電路,例如採用一台發電機或電池供電的設備。在理解和區分一次電路和二次電路的基礎上,也就理解標准中為什麼二次電路中也有
對基本絕緣、附加絕緣、加強絕緣等的電氣間隙的要求。
具體測量步驟步驟如下:
一)電氣間隙的測量步驟:
確定工作電壓峰值和有效值;
確定設備的供電電壓和供電設施類別 ;
根據過電壓類別來確定進入設備的瞬態過電壓大小;
確定設備的污染等級(一般設備為污染等級 2);
確定電氣間隙跨接的絕緣類型(功能絕緣、基本絕緣、附加絕緣、加強絕緣)。
二)確定爬電距離步驟
確定工作電壓的有效值或直流值;
確定材料組別(根據相比漏電起痕指數,其劃分為:Ⅰ組材料,Ⅱ組材料,Ⅲa 組材料, Ⅲb組材料。註:如不知道材料組別,假定材料為Ⅲb 組) 確定污染等級; 確定絕緣類型(功能絕緣、基本絕緣、附加絕緣、加強絕緣) 電氣間隙、爬電距離的要求值: 電氣間隙根據測量的工作電壓及絕緣等級,查表(GB4943:2H 和 2J和 2K,60065-2001表:表 8 和表 9 和表10) 檢索所需的電氣間隙即可決定距離;作為電氣間隙替代的方法,
4943 使用附錄 G替換,60065-2001 使用附錄 J 替換。
爬電距離根據工作電壓、絕緣等級及材料組別,查表(GB4943 為表 2L,65-2001 中為表11)確定爬電距離數值,如工作電壓數值在表兩個電壓范圍之間時,需要使用內差法計算其爬電距離。 *GB 4943 中只有功能絕緣的電氣間隙和爬電距離可以減小,但必須滿足 標准 5.3.4 規定的高壓或短路試驗。
三.從 GB8898-2001 中 13 條款定義理解:
在 GB8898-001中 13 條款中電氣間隙考慮的主要因素是工作電壓,查圖 9 來確定。(對和電壓有效值在 220-250V 范圍內的電網電源導電連接的零部件,這些數值等於 354V 峰值電壓所對應的那些數值:基本絕緣 3.0mm ,加強絕緣 6.0mm)。
GB 8898-2001 其判定數值等於電氣間隙,如滿足下列三個條件,電氣間隙和爬電距離
加強絕緣可減少 2mm,基本絕緣可減少 1mm。
1.這些爬電距離和電氣間隙會受外力而減小,但它們不處在外殼的可觸及導電零部件與危險帶電零部件之間;
2.它們靠剛性結構保持不變;
3.它們的絕緣特性不會因設備內部產生的灰塵而受到嚴重影響。
*注意:但直接與電網電源連接的不同極性的零部件間的絕緣,爬電距離和電氣間隙不允許減小。基本絕緣和附加絕緣即使不滿足爬電距離和電氣間隙的要求,只要短路該絕緣,設備仍滿足標准要求,則是可以接受的(8898 中 4.3.1 條)。
四.關於 GB19212.1-2003 中 26 條款的理解。
自 2007 年3月 1 日開始實施的國家標准 GB19212.5-2006《一般用途隔離變壓器的特殊要求》、GB19212.7-2006《一般用途安全隔離變壓器的特殊要求》、GB19212.18-2006《開關型電源用變壓器的特殊要求》。GB19212.1-2003 作為通用要求和試驗,在 26 條款中電氣間隙爬電距離的主要考慮因素為電壓類別、污染等級,絕緣材料組別。對於採用浸漬、灌封或者使用粘結膠帶覆蓋繞組來進行隔離的變壓器,如果能滿足 GB/T16935.1-2007 的 4.1.1.2.1的試驗,爬電距離可有有相應的減小值,但應當按適用的情況進行附加的試驗(見 26.2 條
中 a),b),能通過相應的介電強度試驗。
五.關於 GB15092.1-2003 中 20 條款的理解。
電氣間隙的測量主要考慮因素額定電壓、電壓類別和污染等級,對基本絕緣、工作絕緣、附加絕緣、加強絕緣、三種斷開狀態分別加以說明,另外對於基本絕緣及附加絕緣有必要時可進行附錄 M 脈沖電壓試驗以驗證電氣間隙經得起規定的瞬時過電壓。 爬電距離的測量主要考慮因素為正常使用中預期會出現的電壓,、污染等級、材料組別。對基本絕緣、工作絕緣、附加絕緣、加強絕緣、三種斷開狀態也分別加以說明
六.四份標准對測量路徑的考慮。
一)X值的選取
1)GB4943,GB19212.1,GB15092.1 中從污染等級的角度規定了的 X寬度是相同的
污染等級 X寬度
1 0.25mm
2 1.0mm
3 1.5mm
註:如果涉及到的電氣間隙小於 3mmm,則溝槽寬度 X最小可減小到該距離的1/3。
2)GB8898 對直接與電網電源連接的,X 值規定為 1.0mm。對不直接與電網電源連接的,且經過防灰塵和潮氣侵入的封閉、包封或氣密密封的設備、組件或元器件,X 值規定為0.25mm。如果涉及到的電氣間隙(伴有相關的爬電距離)的要求小於 3mm,則溝槽寬度 X最小可減小到該距離的 1/3,但不小於 0.2mm。
二)電氣間隙爬電距離的測量路徑。
a)所考慮的路徑包括一個具有任一深度而寬度≥Xmm的平行邊溝槽。
b)所考慮的V形溝槽路徑在 GB4943,GB8898,GB19212.1 包括內角角度,而寬度大於 Xmm。
在 GB15092.1 開關中路徑包括寬度大於 Xmm,對角度沒有作出相關要求。
c)所考慮的路徑包括肋。
d)所考慮的路徑包括兩邊溝槽寬度≥Xmm的一個非粘合接縫。
e)所考慮的路徑包括一個擴展邊的溝槽。
f)在螺釘頭與槽壁之間的空隙太窄<Xmm,可不予考慮。
七.結束語。
在日常測量電氣間隙爬電距離不同的人往往結論有差異,首先要注意是否引入了過多的人為誤差,包括測試手段,測量時,一般使用卡尺\千分尺\塞規等,更進一步的手段有讀數顯微鏡\投影法,甚至極精細情況下,有電鏡等手段。根據以上四份標準的對比,還可以看出不同的標准對測量電氣間隙,爬電距離考核角度、測量要求是有差異的。針對具體產品選用恰當的標准,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這樣才能保證結論的准確性。
4. 電氣間隙和爬電距離 在哪個標准有規定
電氣間隙和爬電距離在很多標准中都有涉及,而且其規定要求可能不內同。因為不同電氣設容備對電氣間隙和爬電距離的要求可能並不相同。即使同一設備內部的不同部位,其電氣間隙和爬電距離的規定也可能不盡相同。
以上描述,針對具體電氣產品對電氣間隙和爬電距離方面的規定。如若了解電氣絕緣配合方面確定絕緣尺寸和實際應用的基本原則,可參見下面的系列標准(低壓系統):
GB/T 16935.1-2008 低壓系統內設備的絕緣配合 第1部分:原理、要求和試驗
GB/Z 16935.2-2013 低壓系統內設備的絕緣配合 第2-1部分:應用指南 GBT 16935系列應用解釋,定尺寸示例及介電試驗
GB/T 16935.3-2005 低壓系統內設備的絕緣配合 第3部分:利用塗層、罐封和模壓進行防污保護
GB/T 16935.4-2011 低壓系統內設備的絕緣配合 第4部分:高頻電壓應力考慮事項
GB/T 16935.5-2008 低壓系統內設備的絕緣配合 第5部分:不超過2mm的電氣間隙和爬電距離的確定方法
5. 電氣間隙與爬電距離
爬電距離和電氣間隙的正確理解在各電器產品的國家強制標准里均涉及到「爬電距離」和「電氣間隙」兩個術語,從概念上講,爬電距離是「兩導電部分之間,或一個導電部件與器具的易觸及表面之間沿絕緣材料表面的最短距離」。它存在於兩個平行的絕緣材料的連接處,它有可能存在於固體或者氣體絕緣之間。而電氣間隙則是「兩導電部件或一個導電部件與器具易觸及表面的空間最短距離」。不同帶電部件之間或帶電部件與大地之間,當他們的空氣間隙小到一定程度時,在電場的作用下,空氣介質將被擊穿,絕緣會失效或者暫時失效,因此兩個導電部件之間的空氣應該維持一個使之不會發生擊穿的安全距離,這就是電氣間隙。爬電距離其實是一個邊界平面,這種邊界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橫跨兩種截然不同的額定電氣強度(每個單位距離的承受電壓值)的材料,因此兩個導體之間的距離應該是按照最弱額定電氣強度的的絕緣材料來決定。因為一般來說空氣的額定電氣強度是最弱的,所以兩個導體間的爬電距離應該按照空間來決定。
6. 電氣間隙和爬電距離是什麼意思
電氣間隙:在兩個導電零部件之間或導電零部件與設備防護界面之間測得的最短空間距離。即在保證電氣性能穩定和安全的情況下,通過空氣能實現絕緣的最短距離。-直接直線最短距離
爬電距離:在兩個導電部分之間沿絕緣材料表面的最短距離。-沿絕緣材料表面最短距離
7. 電氣間隙,爬電距離,電氣安全距離的區別和標准
爬電距離
沿絕緣表面測得的兩個導電零部件之間或導電零部件與設備防護界面之間的最短路徑。即在不同的使用情況下,由於導體周圍的絕緣材料被電極化,導致絕緣材料呈現帶電現象。此帶電區(導體為圓形時,帶電區為環形)的半徑,即為爬電距離; 爬電距離
在絕緣材料表面會形成泄漏電流路徑。若這些泄漏電流路徑構成一條導電通路,則出現表面閃絡或擊穿現象。絕緣材料的這種變化需要一定的時間,它是由長時間加在器件上的工作電壓所引起的,器件周圍環境的污染能加速這一變化。 因此在確定端子爬電距離時要考慮工作電壓的大小、污染等級及所運用的絕緣材料的抗爬電特性。根據基準電壓、污染等級及絕緣材料組別來選擇爬電距離。基準電壓值是從供電電網的額定電壓值推導出來的。[1]
電氣間隙Clearance
在兩個導電零部件之間或導電零部件與設備防護界面之間測得的最短空間距離。即在保證電氣性能穩定和安全的情況下,通過空氣能實現絕緣的最短距離。 電氣間隙的大小和老化現象無關。電氣間隙能承受很高的過電壓,但當過電壓值超過某一臨界值後,此電壓很快就引起電擊穿,因此在確認電氣間隙大小的時候必須以設備可能會出現的最大的內部和外部過電壓(脈沖耐受電壓為依據)。在不同場合使用同一電氣設備或運用過電壓保護器時所出現的過電壓大小各不相同。
因此根據不同的使用場合將過電壓分為Ⅰ至Ⅳ四個等級。 可見,爬電距離和電氣間隙實際是兩個相關參數,都是針對電氣絕緣性而來。特別是在繼電器、開關等工控產品的選用中,需要遵守相關標準的同時,還要按實際的使用環境要求(氣壓、污染等),設定合適的爬電距離及電氣間隙,以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電氣性能的穩定。
8. 什麼漏電距離呀 與電氣間隙和爬電距離的區別是什麼呀 求大神指導
漏電距離就是爬電距離,
電氣間隙:兩個導電部件之間的最短直線距離。-----導電部件之間
爬電距離:兩個導電部件之間沿固體絕緣材料表面的最短距離。----表面
9. 開關電源爬電距離應該是多少
1、L N 離內部的器件和走線(包裹內部GND)的距離至少要2.5MM,L,N之間距離至少2.5MM。
2、高壓濾波電容主要由輸入最低電壓和輸出功率決定,低電壓取值要2倍到2.5倍的功率,即1W輸出需要1.5UF,高電壓經驗取值1倍到1.5倍。
3、15W的電源選用2A 600V的MOSFET即可。
10. 防爆開關及防爆接線盒腔內放置乾燥劑是否影響電氣間隙和爬電距離
防爆開關及防爆接線盒腔內放置乾燥劑從理論上說是不會影響電氣間隙回和爬電距離等參數的。
電氣間答隙和爬電距離在很多標准中都有涉及,而且其規定要求可能不同。因為不同電氣設備對電氣間隙和爬電距離的要求可能並不相同。即使同一設備內部的不同部位,其電氣間隙和爬電距離的規定也可能不盡相同。
以上描述,針對具體電氣產品對電氣間隙和爬電距離方面的規定。如若了解電氣絕緣配合方面確定絕緣尺寸和實際應用的基本原則,可參見下面的系列標准(低壓系統):
GB/T 16935.1-2008 低壓系統內設備的絕緣配合 第1部分:原理、要求和試驗
GB/Z 16935.2-2013 低壓系統內設備的絕緣配合 第2-1部分:應用指南 GBT 16935系列應用解釋,定尺寸示例及介電試驗
GB/T 16935.3-2005 低壓系統內設備的絕緣配合 第3部分:利用塗層、罐封和模壓進行防污保護
GB/T 16935.4-2011 低壓系統內設備的絕緣配合 第4部分:高頻電壓應力考慮事項
GB/T 16935.5-2008 低壓系統內設備的絕緣配合 第5部分:不超過2mm的電氣間隙和爬電距離的確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