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電鍍一般需要多長時間
看你需要多厚的鉻層和電鍍鉻的沉積速度了,一般標准鍍鉻溶液電鍍硬鉻一個小時15微米左右。
電鍍就是利用電解原理在某些金屬表面上鍍上一薄層其它金屬或合金的過程,是利用電解作用使金屬或其它材料製件的表面附著一層金屬膜的工藝從而起到防止金屬氧化(如銹蝕),提高耐磨性、導電性、反光性、抗腐蝕性(硫酸銅等)及增進美觀等作用。不少硬幣的外層亦為電鍍。
⑵ 電鍍的工藝流程
一般包括電鍍前預處理,電鍍及鍍後處理三個階段。
完整過程:
1、浸酸→全板電鍍
銅→圖形轉移→酸性除油→二級逆流漂洗→微蝕→二級 →浸酸→鍍錫→二級逆流漂洗。
2、逆流漂洗→浸酸→圖形電鍍銅→二級逆流漂洗 →鍍鎳→二級水洗→浸檸檬酸→鍍金→回收→2-3級純水洗→烘乾。
塑膠外殼電鍍流程:
化學去油.--水洗--浸丙酮---水洗---化學粗化水洗敏化--水洗--活化--還原--化學鍍銅--水洗光亮硫酸鹽鍍銅--水洗--光亮硫酸鹽鍍鎳--水洗--光亮鍍鉻--水洗烘乾送檢。
(2)不銹鋼電鍍工藝流程要多少時間擴展閱讀:
工作原理:
電鍍需要一個向電鍍槽供電的低壓大電流電源以及由電鍍液、待鍍零件(陰極)和陽極構成的電解裝置。其中電鍍液成分視鍍層不同而不同,但均含有提供金屬離子的主鹽,能絡合主鹽中金屬離子形成絡合物的絡合劑,用於穩定溶液酸鹼度的緩沖劑。
陽極活化劑和特殊添加物。電鍍過程是鍍液中的金屬離子在外電場的作用下,經電極反應還原成金屬原子,並在陰極上進行金屬沉積的過程。因此,這是一個包括液相傳質、電化學反應和電結晶等步驟的金屬電沉積過程。
在盛有電鍍液的鍍槽中,經過清理和特殊預處理的待鍍件作為陰極,用鍍覆金屬製成陽極,兩極分別與直流電源的正極和負極聯接。電鍍液由含有鍍覆金屬的化合物、導電的鹽類、緩沖劑、pH調節劑和添加劑等的水溶液組成。
⑶ 電鍍工藝從毛坯到成品需多少時間
電鍍是指在含有預鍍金屬的鹽類溶液中,以被鍍基體金屬為陰極,通過電解作用,使鍍液中預鍍金屬的陽離子在基體金屬表面沉積出來,形成鍍層的一種表面加工方法。鍍層性能不同於基體金屬,具有新的特徵。根據鍍層的功能分為防護性鍍層,裝飾性鍍層及其它功能性鍍層。
電鍍時間長短跟毛坯的金屬材料、質量、形狀、表面積都很有關系,也跟加工方法有關。一般的簡單毛坯,比如軸鞘,小螺絲螺帽,全部算下來大概要1.5-2小時。
⑷ 不銹鋼做鹽霧試驗標准需要多少小時
緊固件不銹鋼的鹽霧實驗時間在5%的鹽水濃度下,一般做24小時不生銹為合格。
要求較嚴的精密件在10%的鹽水濃度下,一般做72小時不生銹為合格。
電鍍品,一般在5%的濃度下要求做72小時。
⑸ 不銹鋼電鍍鎳工藝流程
鍍鎳_網路
https://ke..com/item/%E9%95%80%E9%95%8D/157375?fr=aladdin
⑹ 鍍鉻的工藝要求
一般說引起鍍鉻層起泡、剝落的原因有:除油、除銹不徹底;鍍前化學活化處理不當;鍍前陰極小電流活化處理不當,造成待鍍面鈍化;鍍件與鍍液溫差過大;鍍鉻時溫度變化范圍過大;電鍍過程中斷電,要是短時間斷電;鍍液被油或其他有機物污染等。 排除這種故障的措施主要是根據上述原因進行:如徹底除盡零件表面的油、銹、氧化皮等污物;嚴格按工藝規范進行活化,或者陰極小電流活化處理;在鍍件預熱後再進行正常電鍍.加強鍍液溫度的控制,並適當攪拌鍍液,使鍍鉻溫度的變化在2℃內;對於斷電的情況可以用陰極小電流活化、階梯給電並以l.5倍~2.0倍工作電流密度沖擊鍍後再轉入正常電流密度電鍍的方法;對於有機雜質可以用49/L~59/I。活性炭攪拌處理2h後過濾的方法解決。 還需要注意的是,在零件鍍鉻後進行磨削時出現鍍層剝落的故障,這時需要注意磨削的速度不要太高,過刀量也不要太大;力Ⅱ強磨削區域的磨削冷卻,避免局部溫度太高引起結合力下降。 實際上,不同基體材料的零件表面電鍍硬鉻也要注意提高硬鉻鍍層的結合力。因為不同的基體材料鍍硬鉻由於其材料的特性和處理工藝不當可能會引起菠鉻層的起泡、起皮等故障。 (1)鑄鐵零件電鍍硬鉻結合力不良。 對於鑄鐵零件來說克服這種現象應當考慮:由於鑄鐵的導電性差,在電鍍掛具設計時需要考慮零件與掛具的接觸;同時還要考慮由於鑄鐵的含碳量高,有很多氣孔與砂眼,所以鑄鐵零件只能採用弱酸腐蝕活化,避免採用強酸腐蝕導致零件表面腐蝕掛灰引起鍍層結合不良。另外鑄鐵零件表面的鐵銹需要用機械方法去除,活化採用3%~5%的HF酸或草酸等弱有機酸處理;在電鍍鉻時需要預熱後再通電,而且因為鑄鐵零件表面的孔隙多,實際表面積大,需要大電流沖擊後再將電流恢復到正常電流鍍鉻。 (2)不銹鋼電鍍硬鉻結合力不良。 由於不銹鋼零件表面容易生成氧化膜,所以在電鍍鉻前必須要將表面的氧化膜去除並且活化才能確保鍍層的結合力。不銹鋼電鍍硬鉻工藝的流程為:化學除油+電解除油+陰極活化+鍍沖擊鎳+鍍硬鉻。在陰極活化中,由於零件表面有大量的氫原子析出,可以使得不銹鋼表面的氧化膜被還原而使零件表面得到活化。 下面是某廠遇到的兩例不同鋼種的同類產品鍍硬鉻層產生起泡、脫皮故障問題,故障表現相同,但是出現這個故障的原因和教訓是不同的。鍍硬鉻零件為聲40mmXl5mm(呈圈狀)的優質鋼鐵件。按常規工藝進行化學除油,鹽酸(2:1)酸洗5min,稀硫酸活化,入槽預熱,陽極處理30s轉陰極電流密度25A/dm2鍍硬鉻40min。結果發現有部分零件表面鍍鉻層出現起泡、脫皮的現象。 技術人員開始懷疑零件鍍前除油和清洗不徹底,可能是零件表面沾污油脂等影響了鍍鉻層與基體間的結合力。於是取零件經化學除油後,再以超聲波脫脂,同時更換酸洗溶液,並手工擦拭等。在加強了前處理工序的情況下進行試鍍,故障仍然存在。 分析發現該產品材料為優質鋼,含鎳、硅、錳、磷、硫和鉬等元素。對這種優質合金鋼零件所用鹽酸酸洗液濃度不宜高,尤其是浸蝕時間不能太長,鍍硬鉻也不能用正常電流,更不可大電流沖擊。這是因為零件基體組織中的非金屬元素(如Si、P、S)容易偏析,鍍鉻時難以形成連續的晶體結構,導致了鍍鉻層起泡、脫皮等結合力不好的故障。另一方面,由於鍍件為優質鋼,特別是有含鎳、鉬合金鋼件,在陽極處理過程中同時伴隨有一定量的氧的析出,當轉為陰極時,其表面極易在短時間內形成一層薄而緻密的氧化膜。在這層氧化膜上鍍鉻,如果一開始就按正常電流密度給電,就很難獲得與基體金屬結合力好的鉻鍍層。 採取的方法是:①降低酸洗液濃度,新配製濃鹽酸:水一1;2另加質量分數為40%的氫氟酸3mL/L混合溶液進行酸洗,利用HF去除零件表面含硅化合物;②縮短酸洗時間,從原來的5min縮短為5s~10s,以防止零件基體組織中的磷、硫形成晶界偏析;③將原陽極處理時間從30s縮短為10s,轉陰極以較小電流密度開始給電,從5A/dm2~8A/dm2、8A/dm2~11A/dm2、11A/dm2~14A/ dm2、14A/dm2~17A/dm2,在5min內逐步加大至正常鍍25A/dm2的電流密度。通過以上方法,使零件表面處於完全活化狀態,為獲得與基體結合力良好鍍鉻層創造了條件,從而排除了鍍鉻層結合力差的故障。 另外一個例子是45鋼鍍硬鉻出現的起泡、起皮故障。與上述同類零件但材料不同,是45鋼鍍硬鉻。經化學除油,稀硫酸活化,陽極處理20s,轉陰極沖擊鍍後,正常電流密度為30A/dm2進行鍍硬鉻。結果有些鍍件出現了起皮現象,就是當時沒有出現鍍層起皮的零件,在用戶使用很短的過程中也出現了鍍鉻層脫皮的現象而被退回。 了解得知承鍍零件是經熱處理淬火的一種45鋼。45鋼鍍硬鉻一般是比較容易的,而且鍍層的結合力是沒問題的。那麼,為何鍍鉻層會脫皮呢?檢查發現其原因就在於電鍍工人的違規操作,確切就是前處理不到位,操作者認為零件表面光亮無銹,而忽略了至關重要的酸洗工序。其實,淬火零件雖然經機械磨削而表面光亮無氧化皮(無銹蝕),但是零件在機加工後的存放過程中會生成一層肉眼不容易觀察的氧化膜,這層氧化膜單在5%的硫酸溶液中弱腐蝕(活化)是很難除去的,因而影響了鍍鉻層的結合力。可見,鋼鐵零件鍍鉻前的酸洗是電鍍生產工藝不可忽視的重要一環。以鍍硬鉻為例,其工藝流程應為:有機溶劑除油→化學除油→酸洗→中和→活化→預熱→陽極處理→鍍硬鉻。其中,鋼鐵零件酸洗處理不只是為了溶解除去表面的銹蝕,也是為了除去表面的氧化膜,使零件基體活化。同時,酸洗能去掉零件在機加工過程中殘留於表面的鐵屑等。只有這樣,才能獲得與基體金屬結合好的鉻鍍層。 後來建議零件在常規鹽酸(1:1)溶液中浸蝕約l0s,再經鹼中和、水洗後,其他工藝條件仍按原來方法不變,就獲得了與基體結合力良好的鉻鍍層,故障排除。 ------更多詳見: http://www.zgdian.com.cn/technology/Common%20sense/Commonview.aspx?id=6425
⑺ 不銹鋼電鍍工藝流程
不銹鋼加工行業中最常的三大電鍍工藝:真空鍍、水鍍、電泳。而一般採用電鍍工藝的材質為不銹鋼,在商業中常用到珠寶、服裝、會所、商場等地方。而真空鍍、水鍍以及電泳有什麼區別呢?首先我們說說其各自的定義。電鍍是一種電化學過程,也是一種氧化還原過程.電鍍的基本過程是將零件浸在金屬鹽的溶液中作為陰極,金屬板作為陽極,接直流電源後,在零件上沉積出所需的鍍層。
真空蒸鍍:在高真空下,通過金屬細絲的蒸發和凝結,使金屬薄層附著在塑膠表面。 真空蒸鍍過程中金屬(最常用的鋁)的熔融,蒸發僅需幾秒鍾,整個周期一般不超過15s,鍍層厚度為0.8-1.2uM。
水鍍就是利用電解的方式使金屬或合金沉積在工件表面,以形成均勻、緻密、結合力良好的金屬層的過程,就叫水鍍。簡單的理解,是物理和化學的變化或結合。
電泳分陰極電泳和陽極電泳兩種。不同的電泳所需的電泳 液也不一樣,主要是帶電性相反。兩者的區別就是中間對象不同,一種是金屬離子,一種是膠體。處理後的結果也不一樣,電鍍是鍍一層金屬,起保護,防銹,美觀 等功能,電泳一般是用於噴漆,即表面塗一層漆,常用於汽車行業。兩者的相同點是,都要有電,即有正負極,能形成電場,讓離子或帶電膠體能做定向移動。
三種工藝中,如果是不銹鋼需要電鍍的話,水鍍價格最高,其次電泳,最後真空鍍。價格也有所差異,如果說電鍍怎樣的顏色,要看工藝了。比如青古銅、黃古銅, 就需要水鍍工藝。
但是現在的水鍍實在太稀缺了,在京津冀地區水鍍廠的話貌似沒多少家了。而在北京水鍍廠是沒辦法有的了,都是集中在河北天津等地 方。所以有的像高端點的不銹鋼,但是水鍍成本也高,價格也是隨之高。所以現在不銹鋼材質,多以真空鍍、電泳工藝為主。
價格也比水鍍便宜許多。在今天,如果追求青古銅、黃古銅等款式的話,還是做水鍍,因為真空鍍電泳等工藝的確是達不到水鍍工藝效果的,雖然很多電鍍廠說電泳真空鍍可以達到水鍍那效果,其實很多忽悠人。
⑻ 不銹鋼電鍍工藝
在人們對電鍍技術的習慣談話中,在高校電化學實驗教學中,總愛把不銹鋼說成是內「難度基材」,但是在容實際生產中,不銹鋼電鍍已不是難事。例如在不銹鋼上鍍銅,一定首先預鍍一層很薄的鎳層,後續的任何鍍層就牢固了。當然,電鍍之前的表面處理至關重要,這一項往往也是很多電鍍工人不太重視的。
電鍍是一個多項工藝匯總的技術,每一環節都馬虎不得。你問的結合牢度,是最後電鍍質量的重要指標。除以上所列,與配比、液溫、時間、後處理都有關系。
你想系統學習不銹鋼電鍍技術,解決電鍍中的各種瑕疵,可以聯系。
⑼ 不銹鋼加工工藝流程,一般有多少工序
工藝流程:如果是退火的不銹鋼應先用NG-9-1化學去黑皮,有油污的先用NZ-B除油王去油→水內洗→電解精拋容光(此液為工作液直接使用,溫度
60~80℃,工件掛陽極,電流Da:20~15A/dm2,陰極為鉛—銻合金(含銻8%)時間:1~10分鍾,拋亮為止)→水洗→5~8%鹽酸退膜(室溫:1~3秒)→水洗→吹乾。
註:夾具用鋁或鈦金屬,要求導電性能良好;新溶液通電處理老化後才使用。
⑽ 電鍍工藝的基本流程
電鍍工藝是利用電解的原理將導電體鋪上一層金屬的方法。電鍍是指在含有預鍍金屬的鹽類溶液中,以被鍍基體金屬為陰極,通過電解作用,使鍍液中預鍍金屬的陽離子在基體金屬表面沉積出來,形成鍍層的一種表面加工方法。接下來,我就為大家介紹關於電鍍工藝的基本原理和工藝流程吧!
1. 電鍍工藝的基本原理
電鍍是一種電化學過程,也是一種氧化還原過程.電鍍的基本過程是將零件浸在金屬鹽的溶液中作為陰極,金屬板作為陽極,接直流電源後,在零件上沉積出所需的鍍層。例如鍍鎳時,陰極為待鍍零件,陽極為純鎳板,在陰陽極分別發生如下反應:
陰極(鍍件):Ni2++2e→Ni (主反應)
2H++2e→H2↑ (副反應)
陽極(鎳板):Ni-2e→Ni2+ (主反應)
4OH--4e→2H2O+O2 (副反應)
不是所有的金屬離子都能從水溶液中沉積出來,如果陰極上氫離子還原為氫的副反應佔主要地位,則金屬離子難以在陰極上析出.根據實驗,金屬離子自水溶液中電沉積的可能性,可從元素周期表中得到一定的規律。
陽極分為可溶性陽極和不溶性陽極,大多數陽極為與鍍層相對應的可溶性陽極,如:鍍鋅為鋅陽極,鍍銀為銀陽極,鍍錫-鉛合金使用錫-鉛合金陽極,但是少數電鍍由於陽極溶解困難,使用不溶性陽極,如酸性鍍金使用的是多為鉑或鈦陽極,鍍液主鹽離子靠添加配製好的標准含金溶液來補充,鍍鉻陽極使用純鉛,鉛-錫合金,鉛-銻合金等不溶性陽極。
看完了上面關於電鍍工藝的基本原理,可能很多不是學理科的人還是不太明白到底電鍍是怎麼樣工作的,那麼接下來我就用一種比較通俗易懂的話語跟大家介紹一下電鍍的具體工作原理吧!
電鍍需要一個向電鍍槽供電的低壓大電流電源以及由電鍍液、待鍍零件(陰極)和陽極構成的電解裝置。其中電鍍液成分視鍍層不同而不同,但均含有提供金屬離子的主鹽,能絡合主鹽中金屬離子形成絡合物的絡合劑,用於穩定溶液酸鹼度的緩沖劑。
陽極活化劑和特殊添加物。電鍍過程是鍍液中的金屬離子在外電場的作用下,經電極反應還原成金屬原子,並在陰極上進行金屬沉積的過程。因此,這是一個包括液相傳質、電化學反應和電結晶等步驟的金屬電沉積過程。
在盛有電鍍液的鍍槽中,經過清理和特殊預處理的待鍍件作為陰極,用鍍覆金屬製成陽極,兩極分別與直流電源的正極和負極聯接。電鍍液由含有鍍覆金屬的化合物、導電的鹽類、緩沖劑、pH調節劑和添加劑等的水溶液組成。
電鍍工藝的基本原理和工藝流程
2. 電鍍工藝流程
一般包括電鍍前預處理,電鍍及鍍後處理三個階段。完整過程:
(1.) 浸酸→全板電鍍銅→圖形轉移→酸性除油→二級逆流漂洗→微蝕→二級浸酸→鍍錫→二級逆流漂洗
(2.) 逆流漂洗→浸酸→圖形電鍍銅→二級逆流漂洗 →鍍鎳→二級水洗→浸檸檬酸→鍍金→回收→2-3級純水洗→烘乾
以上就是關於「電鍍工藝的基本原理和工藝流程」的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