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關於不銹鋼304材料,檢測磁性問題 客戶要求磁性小於3.5%,我想請問下磁性的單位是什麼
磁性的單位是高斯(gs)
❷ 磁滯回線中可以了解磁性材料的哪些參數
磁滯回線中可以知道材料的飽和磁感應強度Bs、剩磁Br、矯頑力Hc。磁滯回線還分常溫和高溫兩種。 如果你材料基礎比較深厚,你可以從材料磁滯回線基本看出材料的種類,相的情況。和化學成分對比來看,可以看出材料的晶粒情況,對部分材料可以知道材料的內部缺陷等參數。飽和磁感應強度、矯頑力、剩餘磁感應強度等等,磁滯回線所包圍的面積,表示鐵磁物質磁化循環一周所需消耗的能量,這部分能量往往轉化為熱能而被消耗掉。
不同的鐵磁質有不同形狀的磁滯回線,不同形狀的磁滯回線有不同的應用。例如永磁材料要求矯頑力大,剩磁大;軟磁材料要求矯頑力小;記憶元件中的鐵心則要求適當低的矯頑力。
❸ 軟磁不銹鋼的物理性質
在外磁場作用下容易磁化、去除外磁場後磁感應強度(磁感)又基本消失的磁性合金。磁滯回線面積小且窄,矯頑力(Hc)一般低於10 Oe(見精密合金)。19世紀末用低碳鋼板製造電機和變壓器鐵芯。1900年磁性更高的硅鋼片很快取代了低碳鋼,用來製造電力工業的產品。1917年出現了Ni-Fe合金以適應當時電話系統的需要。後來又出現了具有不同磁特性的Fe-Co合金(1929)、Fe-Si-Al合金(1936)和Fe-Al合金(1950)以滿足特殊用途。中國於1953年開始生產熱軋硅鋼片。50年代末開始研究Ni-Fe和Fe-Co等軟磁合金,60年代陸續開始生產一些主要的軟磁合金。70年代開始生產冷軋硅鋼帶。
軟磁合金的主要磁特性 是:①矯頑力(Hc)和磁滯損耗(Wh)低;②電阻率(ρ)較高,渦流損耗(We)低;③起始磁導率(μ0)和最大磁導率(μm)高;某些合金在低磁場范圍內磁導率(B/H)保持恆定;④飽和磁感(Bs)高;⑤某些合金磁滯回線呈矩形,矩形比即剩磁/最大磁感(Br/Bm)高。這些磁性能同合金的結構狀態和成分密切相關。合金中的碳、硫、氮和氧等雜質對磁性特別有害,因為它們使晶格畸變,難以磁化,碳和氮還會引起磁時效現象。軟磁合金一般要求成品晶粒尺寸大,以便降低Hc和Wh值。一般鐵磁性金屬的磁性隨晶軸方向不同而異,如鐵的<100>方向易於磁化,<111>方向難於磁化。因此控制晶粒取向可以在材料的特定方向獲得更好的磁性能。鐵的電阻率(ρ)低,添加某些合金元素可以提高ρ 值,加硅和鋁的效果最為明顯。在鐵中加入任何合金元素(除鈷外),都會使它的飽和磁感Bs降低。
❹ 關於磁滯回線的一個問題
你可以認為在直流時它的L為無窮大。(按這個定義)
不過這個沒什麼意義,真正用的時候要看電流變化的時候磁通量變化了多少,這個就有限大了。
我記得對於這種非線性關系中一般都定義兩個「斜率」,一個用導數,一個用比例。變壓器關心的是比例的這個。
鐵磁中有很多這樣的量(好多種磁化率,分別用在不同的地方(當然無窮大的這個沒什麼好討論的)),你這個介紹應該討論的是線性介質,鐵磁體復雜得多
回復補充
交流的話並不發散(准確的說是產生感應的L並不發散)
交流時L定義為磁通量(磁通鏈數)關於電流的導數,它並不發散
❺ 在磁滯回線上,磁場強度H=0時對應的值稱之為什麼
剩磁Br。
因為他就是磁化後磁化源撤離後剩下的磁感應強度
❻ 如何由測得的磁滯回線圖得到剩餘磁化強度
基本磁化曲線 鐵磁體的磁滯回線的形狀是與磁感應強度(或磁場強度)的最大值有關,在畫磁滯回線時,如果對磁感應強度(或磁場強度)最大值取不同的數值,就得到一系列的磁滯回線,連接這些回線頂點的曲線叫基本磁化曲線。
磁滯回線普通的應用有電磁爐加熱,如渦流煉鐵。
磁滯回線表示磁場強度周期性變化時,強磁性物質磁滯現象的閉合磁化曲線。它表明了強磁性物質反復磁化過程中磁化強度M或磁感應強度B與磁場強度H之間的關系。由於B=μ0(H+M),若已知一材料的M—H曲線,便可求出其B—H曲線,反之亦然。式中μ0為真空磁導率。
磁滯回線是鐵磁性物質和亞鐵磁性物質的一個重要的特徵,順磁性和抗磁性物質則不具有這一現象。
❼ 鐵磁材料的磁滯回線和基本磁化曲線是什麼
磁滯回線表示磁場強度周期性變化時,強磁性物質磁滯現象的閉合磁化曲線。
基本磁化曲線是對磁感應強度(或磁場強度)最大值取不同的數值,就得到一系列的磁滯回線,連接這些回線頂點的曲線叫基本磁化曲線。
基本磁化曲線,鐵磁體的磁滯回線的形狀是與磁感應強度(或磁場強度)的最大值有關,在畫磁滯回線時,如果對磁感應強度(或磁場強度)最大值取不同的數值,就得到一系列的磁滯回線,連接這些回線頂點的曲線叫基本磁化曲線。
磁滯回線表示磁場強度周期性變化時,強磁性物質磁滯現象的閉合磁化曲線。它表明了強磁性物質反復磁化過程中磁化強度M或磁感應強度B與磁場強度H之間的關系。由於B=μ0(H+M),若已知一材料的M—H曲線,便可求出其B—H曲線,反之亦然。式中μ0為真空磁導率。
始磁化曲線詳解
鐵、鎳、鈷及其合金,導磁能力很高,稱為鐵磁性物質,它是構成磁路的主要材料,鐵磁性物質的磁特性可用磁化曲線或B-H曲線來表示。磁化曲線可按下述實驗方法得出。把一塊尚未磁化(或退了磁)的鐵磁物質製成環狀閉合鐵心,在鐵心上均勻繞以線圈,並接到直流電壓源。
調節電阻R,使電流Ⅰ從零逐浙増大,鐵心中磁場強度也隨之而增大。在測得對應於不同H值下(H的大小可根據電流的大小來求得)磁感應強度B後,便可逐點繪出B-H曲線。這條曲線稱為起始(原始)磁化曲線。
❽ 磁滯回線的分類
磁滯回線一般可分為下面幾種類型:
(1)正常磁滯回線。 這是絕大多數磁性材料所具有的回線形狀與原點是對稱的,或稱S型回線。
(2)矩形磁滯回線,指Br/Bm>0.8的磁滯回線,這一般可以用熱處理或脅強處理材料的方法來得到。
(3)退化磁滯回線。 若某種材料經過磁場熱處理或脅強處理後在一定方向獲得了矩形磁滯回線,若當在其垂直方向進行磁化的,常常會得到近於直線的磁滯回線,Br/Bs<0.2。
(4)蜂腰磁滯回線。在少數磁性材料中,例如某些含鈷的鐵氧體和叵明伐(perminvar)合金,在中等磁場強度下的磁滯回線呈現特殊的形狀,即在Br附近的B值顯著降低形如蜂腰。
(5)不對稱磁滯回線。前面4種都稱為對稱回線(Hc=Hc)。而對同時含有鐵磁性和反鐵磁性成分的材料(例如粉末狀鈷表面有氧化鈷層),或者在恆定磁場中經過熱處理的鐵氧體,其磁滯回線常出現不對稱,即Hc≠Hc。
(6)飽和磁滯回線。當磁化場足夠大,使磁化達到飽和狀態,這樣得到的正常磁滯回線即為飽和磁滯回線。通常在這一狀態下定義Hc和Br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