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關於AL折彎時K因子設置多少呢 內r為0.2mm 哦以前都是用K因子0.32 但是非90度折彎誤差有點大
如果換成4V或者8V的下模時K因子應該設置為多少才合適呢?這個K因子是怎麼求k=0.32,就是每隔1v,相應的k值成反比變化0.05,這是我的經驗總結,基本
Ⅱ solidworks做鈑金一般把K因子設置成多少比較標准
K因子主要關繫到你鈑金展開的長度,要根據板厚,還要看你折彎的刀和刀槽
如果你有需要的話,我可以給你我用到的K因子表格(留下你的郵箱)
Ⅲ 鈑金K因子是多少
軟銅或軟銅材料: K=0.35
半硬銅或黃銅,軟鋼和鋁等材料: K=0.41
青銅、硬銅、冷扎鋼和彈簧鋼等材料: K=0.45
K因子的定義:K因子就是鈑金的中性層位置厚度(t)與鈑金零件材料整體厚度(T)的比值,即:
K = t / T
標准計算方法為:材料厚度(t)*1.66
其中:BA = 折彎系數R = 內側折彎半徑K = K-因子,即為 t / TT = 材料厚度t = 內表面到中性面的距離A = 折彎角度(經過折彎材料的角度)0.3625
折彎時要首先要根據圖紙上的尺寸,材料厚度確定折彎時用的刀具和刀槽,避免產品與刀具相碰撞引起變形是上模選用的關鍵(在同一個產品中,可能會用到不同型號的上模),下模的選用根據板材的厚度來確定。
Ⅳ 不銹鋼板的折彎系數是多少
折彎系數和補償系數都得自己測,一換刀具就變。
我們的方法:
把一個厚度的內板裁成板條(用邊角余容料),一面畫上線放在折彎模的下模上,畫線的一面朝下。折彎前測一下畫線長度並記錄。折彎後,分別量取畫線長度加在一起,減去未折彎前長度就是折彎系數。
要注意的是:沿下模全長同一厚度的板應該放置多處,平均折彎系數。常用的地方作標記,它的折彎系數有時和平均值差距很大。特別是舊模。
供你參考。
Ⅳ 304不銹鋼折彎k因子是多少
這個根據刀槽不一樣會略有區別,通常8倍刀槽1mm板厚不銹鋼在1.8mm左右,2mm在3.5mm左右。
Ⅵ 厚度1.5的201不銹鋼k因子是多少
K-因子的折彎系數使抄用以下計算公式: BA=P(R + KT) A/180 其中:BA = 折彎系數R = 內側折彎半徑K = K-因子,即為 t / TT = 材料厚度t = 內表面到中性面的距離A = 折彎角度(經過折彎材料的角度)0.3625
Ⅶ solidworks求鈑金折彎半徑與K因子的關系最好有公式,另外求不銹鋼的各種壁厚的K因子
比較簡便的方法:
k因子:0.4(一個彎)
0.3(兩個彎)
0.25(兩個以上)
折彎半徑相切
Ⅷ 鈑金折彎系數具體定義,還有K因子的詳細解釋
P=KBtσb
式中P=表示一個彎角彎曲作用力
B=表示毛料寬度(mm)
σb=抗拉強度極限
t=表示毛料厚度 (mm)
K=系數
K因子就是折彎系數,材質和厚度不一樣,系數就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