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烤藍是什麼原理
所謂烤藍是鋼鐵零件表面處理的一種防腐蝕的工藝。其原理就是在鋼鐵表面生成一定厚度和強度的緻密的氧化層,成分主要是Fe3O4,反應原理是鐵和水的氧化反應,其反應式可以用方程式表達3Fe + 4H2O(g) =Fe3O4+ 4H2(高溫條件下) 。
「烤藍」方法很多,常用鹼性或酸性葯液使金屬表面產生藍黑色保護層。我國舊時做銀飾常用烤藍這種方法,將銀放入鹼或酸液,進行加熱,視葯液種類濃度,溫度一般達到90--110度,銀開始發黃,然後發藍紅色,接著是藍黑色、最後變成黑色,需要哪種顏色,就適時取出,然後清洗。
酸性氧化法「烤藍」葯液
1、配方: 磷酸3~10克硝酸鈣80~100克過氧化錳10~15克水1000克
2、製法:按配方計量後,在不斷攪拌條件下,依次把磷酸、過氧化錳和硝酸鈣加入其中,溶解,混合均勻即可。
3、說明:
(1)金屬器件先經洗凈和乾燥後才能進行「烤藍」處理。
(2)此法所得保護膜呈黑色,其主要成分是由磷酸鈣和鐵的氧化物所組成,其耐腐能力和機械強度均超過鹼性氧化法所得的保護膜。
⑵ 金屬烤藍是怎樣操作的
烤藍可以防止鋼鐵生銹。槍支大都經過烤藍。放進去的可能是水和保護氣(如氮氣)
烤藍只是將零件用水潤濕了以後用火燒的,注意水最好是純凈的如果不純就會出現斑紋,如鋼鋸條的兩端
自己拋光的話最好去買幾張細的水砂紙,蘸上水後往一個方向打磨,千萬不要往復的磨,並且要有耐心,用力要適中且均勻
在火上烤時溫度不要過高,變色為止,否則彈匣會退火,在煤氣上爐烤也可以,但氣體不純易變色得重來。顏色是燒鐵的色
放進沸騰的濃肥皂溶液里泡十分鍾,(皂化)
最後浸熱油即可.
⑶ 防止鐵生銹可以用烤藍,請問烤藍是什麼
烤藍是用化學方法在鐵表面"鍍"上一層緻密的四氧化三鐵(Fe3O4)保護膜,防止鐵與外界的水和氧氣接觸,形成原電池造成電化學腐蝕,引起生銹.
烤藍的原理是:在高溫下,鐵與水發生化合,就變成四氧化三鐵,因為生成的四氧化三鐵比較純,所以能像氧化鋁一樣緊緊地貼在鐵的表面,保護鐵不生銹.
烤藍時發生的反應主要是:
高溫
Fe+H2O====Fe3O4+H2↑
用鐵直接與水蒸汽反應會同時有大量疏鬆的Fe2O3生成,所以工業上烤藍的方法主要是把鐵或鋼製品拋光後,投入硝酸鈉,亞硝酸鈉和氫氧化鈉的水溶液中(溫度140℃~150℃),一定時間後,待鐵表面生成一層緻密的藍色薄膜後,就立即投入冷水,再用熱皂油處理幾分鍾,就可以了.
⑷ 304不銹鋼烤藍怎樣處理
304不銹鋼烤藍處理其實是用化學葯品如硝酸鈉之類在高溫下將金屬表面氧化為氧化物內,形成比容較能抗銹蝕的保護層.根據金屬材質的不同(碳鋼、不銹鋼、鋁合金)、化學葯品的不同、施工程序的不同(溫度控制、事前噴沙處理等)會產生不同的顏色,最普遍的是非常接近黑色的深藍黑色. 烤藍可以防止鋼鐵生銹.槍支大都經過烤藍.放進去的可能是水和保護氣(如氮氣)。
304不銹鋼是不銹鋼中常見的一種材質,密度為7.93 g/cm3,業內也叫做18/8不銹鋼。耐高溫800度,具有加工性能好,韌性高的特點,廣泛使用於工業和傢具裝飾行業和食品醫療行業。
市場上常見的標示方法中有06Cr19Ni10,SUS304,其中00Cr19Ni10一般表示國標標准生產,一般表示ASTM標准生產,SUS 304表示日標標准生產。
304 是一種通用性的不銹鋼,它廣泛地用於製作要求良好綜合性能(耐腐蝕和成型性)的設備和機件。為了保持不銹鋼所固有的耐腐蝕性,鋼必須含有18%以上的鉻,8%以上的鎳含量。304不銹鋼是按照美國ASTM標准生產出來的不銹鋼的一個牌號。
⑸ 烤藍的製作方法
1.配方: 硝酸鈉50~100克氫氧化鈉600~700克亞硝酸鈉100~200克水1000克
2.製法:按配方計量後,在攪拌條件下,依次把各料加入其中,溶解,混合均勻即可。
3.說明:
(1)金屬表面務必洗凈和乾燥以後,才能進行「烤藍」處理。
(2)金屬器件進行「烤藍」處理條件與金屬中的含碳量有關,「烤藍」葯液溫度及金屬器件在其中的處理時間可參考下表。金屬中含碳量%工作溫度(℃)處理時間(分)開始終止>0.7-0.7135 <0.4142-145合金鋼142-145
(3)每隔一星期左右按期分析溶液中硝酸鈉、亞硝酸鈉和氫氧化鈉的含量,以便及時補充有關成分。一般使用半年後就應更換全部溶液。
(4)金屬「烤藍」處理後,最好用熱肥皂水漂洗數分鍾,再用冷水沖洗。然後,又用熱水沖洗,吹乾。 1.配方: 磷酸3~10克硝酸鈣80~100克過氧化錳10~15克水1000克
2.製法:按配方計量後,在不斷攪拌條件下,依次把磷酸、過氧化錳和硝酸鈣加入其中,溶解,混合均勻即可。
3.說明:
(1)金屬器件先經洗凈和乾燥後才能進行「烤藍」處理。
(2)此法所得保護膜呈黑色,其主要成分是由磷酸鈣和鐵的氧化物所組成,其耐腐能力和機械強度均超過鹼性氧化法所得的保護膜。
4.「烤藍」工作溫度為100℃,處理時間為40~45分鍾。在處理碳素鋼時,葯液中磷酸含量控制在3~5克/升;處理合金鋼或鑄鋼時,磷酸含量控制在5~10克/升。應注意定期分析葯液磷酸的含量。
5.「烤藍」處理後金屬器件的清洗方法同上。
⑹ 鋼鐵防銹方法中烤藍是怎樣的
就是鐵在高溫時與水發生反應生成四氧化三鐵和氫氣.
烤藍就是一層四氧化三鐵,因為四氧化三鐵比起氧化鐵來說比較緻密,所以能起到防銹的目的.
⑺ 怎麼把304不銹鋼螺絲燒藍 求方法
答:
1.發藍前零件表面的預處理
發藍件表面必須光潔,不得有油脂、金屬氧化物或其它污物,以免在發藍中生成不均勻、不連續的氧化膜,甚至不生成氧化膜。因此,發藍零件表面必須徹底清理,清理包括機械清理、除油和酸洗。
(1) 機械清理:零件表面銹跡多時,可用細砂紙仔細擦拭,直至表面光潔。
(2) 除油:把工件放入除油液中20min左右,然後拿出用流動清水沖洗,以除凈殘鹼液。
(3)酸洗除銹:零件放入15~30%的HCl溶液里(含0.5~1%的甲醛緩蝕劑),浸泡5~10 min,取出在流動清水中洗凈殘酸。
2.氧化發藍處理
把預處理好的零件立即放進發藍液里,之後會發現反應緩慢發生。零件表面就形成了黑色的氧化膜。為了增加膜的厚度,在氧化過程中要經常活動零件,以使氧化膜均勻。如果? min後,工件仍不變色或顏色呈不連續狀,說明油污未除凈,需拿出重新預處理,或調整發藍液成分。
3.發藍後的處理
(1)沖洗。工件從發藍液中拿出後,應立即在流動清水裡沖洗,把殘留的鹼性發藍液沖凈。是否沖凈可用0.1%酚酞酒精溶液的濾紙貼在工件表面上觀察,如不顯紅色,說明殘液已經沖凈;若出現紅色,需重新沖洗,必要時需用熱水沖洗。
(2)皂化或鈍化。把沖凈的工件放在濃度為20~30%的?液里進行皂化處理,提高氧化膜的抗蝕性。皂化溫度控制在80~90℃,時間2~4 min;或者用濃度為3~5%的?溶液進行鈍化處理,溫度在?℃,時間約?min。工件皂化或鈍化處理後,需立即在沸水中清洗並去掉殘液,然後晾乾或烘乾。
(3)浸油。為了提高膜的抗蝕力,填充孔隙,增強美觀度,乾燥後的工件應再浸入熱油中以形成一層薄油膜。為了提高浸油效果,通常在油中加入5%的凡士林。浸油溫度以油沸為好,時間3~5 min。上述整個過程歸納於表1。
4.氧化膜的質量檢查
質量檢查包括:氧化膜的外觀色澤、緻密性、抗蝕性和耐磨性,以及清洗質量和工件尺寸。
氧化膜的色澤根據工件材料成分不同,可以是深藍色、藍黑色,若是鑄鐵工件和高合金工件可呈現棕黑色。
氧化膜緻密性檢查,是把未浸油的工件浸入3%的中性CuSO4溶液中1 min,以工件表面上不出現銅色斑點為合格(工件棱邊除外)。
氧化膜抗蝕性檢查,是把未皂化浸油的工件浸入約0.2%H2SO4溶液中2 min後,用水清洗,零件表面以保持氧化色不變為合格。
⑻ 烤藍技術
烤藍一般用於打包帶等,工藝簡單,在空氣或硝鹽介質中加熱至300攝氏度以上即可,隨溫度升高顏色由藍到黑。一般不超過550度。烤藍防銹性較差。
烤藍過程:酸洗(噴砂)----漂洗(噴砂清理時省略)----烤藍(鐵絲可以一次性入爐,也可以連續入爐)
鐵絲可以在拉制後,用火焰加熱方式烤藍。
⑼ 不銹鋼可以烤藍嗎
不銹鋼烤藍處理其實是用化學葯品如硝酸鈉之類在高溫下將金屬表面氧化為氧化物,形成比較能抗銹蝕的保護層。根據金屬材質的不同(碳鋼、不銹鋼、鋁合金)、化學葯品的不同、施工程序的不同(溫度控制、事前噴沙處理等)會產生不同的顏色,最普遍的是非常接近黑色的深藍黑色。
烤藍可以防止鋼鐵生銹。槍支大都經過烤藍。放進去的可能是水和保護氣(如氮氣)。
304不銹鋼是不銹鋼中常見的一種材質,密度為7。93 g/cm3,業內也叫做18/8不銹鋼。耐高溫800度,具有加工性能好,韌性高的特點,廣泛使用於工業和傢具裝飾行業和食品醫療行業。
⑽ 鋼材化學發藍色方法
一種金屬表面處理工藝, 把鋼質零件加熱至一定的溫度後,經過化學水溶液冷卻,皂化,使零件表面顏色呈現藍色。經過發藍處理的零件外觀美觀,還有防銹的作用。
藍鋼的製作方法有很多種,基本上有3種:
1.是通過加熱使不銹鋼表面氧化變成藍色,傳統鍾表中的藍鋼就是這樣製作的。以前手工烤制要取得非常均勻的色澤確實非常困難,但現在用電子溫控爐等先進設備烤藍非常容易。
2.是通過化學方法處理,像槍鋼的那種工藝,但顏色偏黑;
3.就是通過塗抹各種顏料、油漆了。
藍鋼是怎樣製作的?
最初將螺絲染成藍色是基於一個實際的想法:即保護金屬部件不受氧化或腐蝕危害或者是增強金屬強度,因為在手錶中使用的鋼制部件必須有很高的硬度,才能滿足機芯高標準的機械要求。傳統鋼制部件硬化方法如下:首先加熱部件,緊接著放入水中或油中「淬火」,這樣就增強了材料的分子結構,鋼制部件變硬且相當脆,彩色的光芒是這個過程中產生的漂亮副產品。
早在16世紀就有了鋼制指針或螺絲的「烤藍技術」,如今這道工序已不再是金屬防護的必備工序,但是人們將藍色的機芯部件視為傳統特色和價值高昂、極富裝飾性的元素。
並不是所有閃耀藍色光芒的手錶部件都是經過傳統的加熱工序而變成藍色的,現在化學科技為人們提供多種多樣的可能性,將螺絲變成藍色,使其顯得價值高昂。不過值得好好查看一下這些樣品:用肉眼就能認出在螺絲頂部上有一個閃亮的槽口,這沒有變成藍色,是因為原本螺絲釘都鍍上了鎳塗層,雖然螺絲釘頂部鎳塗層被磨去,然後進入氧化或染色化學液體,這樣只是在沒有鍍鎳的頂部染了一層閃亮的藍色塗層。「這樣產生的顏色沒有用熱加工產生的藍色那麼有價值」,Rainer Langeleist批評到,他是位於Glash tte的Nomos工場負責人,傳統生產方法的擁護者,即用加熱方法使螺絲變藍。
這種方法的原理十分簡單:將螺絲釘均勻放置入一個銅制烤盤內並放置在預先加熱到攝氏295度的烤爐的陶瓷板上,該溫度必須保持恆定不變:如果要生產出矢車菊藍色,加熱溫度不得有攝氏1度的偏差。根據尺寸大小,螺絲釘在爐子中要放置三到五分鍾,然後放在不銹鋼篩子中冷卻。使用放大鏡將螺絲釘放大來評估鑒定以檢測控制,主要標准就是是否達到預期的顏色調和是否均勻。在此過程中根據溫度部件的顏色會發生改變:攝氏225度開始是淡黃色;繼續加熱依次出現深黃色、紅棕色、紅紫色、紫色、深藍色,大約在攝氏310度是為淡藍色,最終在攝氏325度時變為淺灰色,神奇地變成藍色和接著變成灰色說明:含碳鋼(0.4到1.6個百分點)表面在氧氣的作用下氧化了。這個工序聽上去很簡單,然而細節上相當不容易,雜質和油漬都會妨礙均勻一致的鋼鐵表面氧化並致使出現灰色的斑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