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304不銹鋼熱處理工藝
1.304不銹鋼管的熱處理
將不銹鋼管加熱到一定溫度並保溫一段時間,然後使它慢慢冷卻,稱為退火。鋼的退火是將鋼加熱到發生相變或部分相變的溫度,經過保溫後緩慢冷卻的熱處理方法。退火的 目的,是為了消除組織缺陷,改善組織使成分均勻化以及細化晶粒,提高鋼的力學性能,減少殘余應力;同時可降低硬度,提高塑性和韌性,改善切削加工性能。所 以退火既為了消除和改善前道工序遺留的組織缺陷和內應力,又為後續工序作好准備,故退火是屬於半成品熱處理,又稱預先熱處理。
2. 304不銹鋼管的正火
正火是將鋼加熱到臨界溫度以上,使鋼全部轉變為均勻的奧氏體,然後在空氣中自然冷卻的熱處理方法。它能消除過共析鋼的網狀滲碳體,對於亞共析鋼正火可細化晶格,提高綜合力學性能,對要求不高的零件用正火代替退火工藝是比較經濟的。
3.304不銹鋼管的淬火
淬火是將鋼加熱到臨界溫度以上,保溫一段時間,然後很快放入淬火劑中,使其溫度驟然降低,以大於臨界冷卻速度的速度急速冷卻,而獲得以馬氏體為主的不平衡組織的熱處理方法。淬火能增加鋼的強度和硬度,但要減少其塑性。淬火中常用的淬火劑有:水、油、鹼水和鹽類溶液等。
4.304不銹鋼管的回火
將已經淬火的鋼重新加熱到一定溫度,再用一定方法冷卻稱為回火。其目的是消除淬火產生的內應力,降低硬度和脆性,以取得預期的力學性能。回火分高溫回火、中溫回火和低溫回火三類。回火多與淬火、正火配合使用。
⑴調質處理:淬火後高溫回火的熱處理方法稱為調質處理。高溫回火是指在500-650℃之間進行回火。調質可以使鋼的性能,材質得到很大程度的調整,其強度、塑性和韌性都較好,具有良好的綜合機械性能。
⑵時效處理:為了消除精密量具或模具、不銹鋼管零 件在長期使用中尺寸、形狀發生變化,常在低溫回火後(低溫回火溫度150-250℃)精加工前,把工件重新加熱到100-150℃,保持5-20小時,這 種為穩定精密製件質量的處理,稱為時效。對在低溫或動載荷條件下的鋼材構件進行時效處理,以消除殘余應力,穩定鋼材組織和尺寸,尤為重要。
㈡ 不銹鋼可以淬火嗎
不銹鋼一般不淬火,做固溶處理。淬火的目的是為了獲得含有碳的過飽和固溶體(馬氏體),固溶處理起的作用也是固溶強化,但不銹鋼裡面的碳含量一般較低,而且碳含量越低,耐腐蝕效果越好。
㈢ 不銹鋼可以淬火加強硬度嗎
不銹鋼是可以淬火的,但根據含碳量高低決定能否淬火,馬氏體不銹鋼可以。比如馬氏體型不銹鋼11Cr17(9Crl8),含碳量為0.9--1%。
奧氏體及鐵素體不銹鋼碳含量低,物理性能是沒有磁性。這種用磁鐵吸不住的不銹鋼含碳低淬火效果差,即使馬氏體不銹鋼熱處理前的也是較軟的,也就HRC20~30左右。
處理後能夠達到HRC55左右。以下可以直接進行高頻淬火提高硬度。
拓展資料:
不銹鋼管淬火溫度對雙相鋼組織和性能的影響
雙相鋼安排首要由鐵素體和馬氏體構成,又稱馬氏體雙相鋼。具有無屈從延伸、屈從強度低、抗拉強度高強度塑性匹配好等特色,有望變成石油行業脹大管製作的優選資料。雙相鋼的優良特性首要取決於馬氏體形狀和數量,而淬火溫度對雙相鋼中馬氏體的數量有決定性的影響。
規劃了合適的脹大管用雙相鋼的化學成分,研討了淬火溫度對雙相鋼安排和力學功能的影響。結果表明:隨淬火溫度增加,馬氏體體積分數逐步增加,然後致使屈從強度和抗拉強度增加。
從不銹鋼花費的行業構成來看,汽車工業是當時開展*快的不銹鋼使用范疇。我國家電行業是不銹鋼使用潛在的大市場。此外,不銹鋼在水工業、修建與構造業、環保工業、工業設備中的需求也將逐年上升。具體來看:
車輛/汽車工業:這是當時開展*快的不銹鋼使用范疇。選用高強度不銹鋼製作車體構造可大大下降車輛自重,增強車體構造的強度,用不銹鋼做車輛的面板與裝修部件可削減維護本錢。
㈣ 什麼情況能使同一種奧氏體不銹鋼出現抗拉強度高,硬度相對低的現象
淬火,獲得板條狀馬氏體,可大大提高抗拉強度和韌性;再作高溫回火,釋放淬火留下的內應力,並一定程度的降低硬度。
綜合的叫(調質)
注意,不是所有的淬火工藝都能獲得板條狀馬氏體結構的,
還有冷變形加工也可提高抗拉強度,再做退火處理,釋放內應力,使變形時獲得的纖維化組織穩定,並一定程度的降低硬度。
通俗的說,提高抗拉強度不提高硬度的方法,就是讓材料獲得纖維狀結構,或細化晶粒(會一定程度的提高硬度)。
漏見!
㈤ 不銹鋼燒紅後材質會變軟嗎
你好,首先不銹鋼任何材質燒紅以後都會暫時性變軟,奧氏體的不銹鋼退火以後會使機械性能更好,延伸性提高;鐵素體不銹鋼淬火以後會使硬度提高!
㈥ 不銹鋼經過高溫熱處理後有什麼不同
不銹鋼經過高溫熱處理後會改變金相組織結構。熱處理是將金屬材料放在一定的介質內加熱回、保溫、答冷卻,通過改變材料表面或內部的金相組織結構,來控制其性能的一種金屬熱加工工藝。改變的僅僅是材料的金相組織,而化學成分是沒有變化的。
㈦ 不銹鋼刀如何淬火
不銹鋼刀淬火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四種基本工藝。
退火
將工件加熱到適當溫度,根據材料和工件尺寸採用不同的保溫時間,然後進行緩慢冷卻(冷卻速度最慢)目的是使金屬內部組織達到或接近平衡狀態,獲得良好的工藝性能和使用性能,或者為進一步淬火作組織准備。
正火
將工件加熱到適宜的溫度後在空氣中冷卻,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組織更細,常用於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時用於對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為最終熱處理。
回火
為了降低鋼件的脆性,將淬火後的鋼件在高於室溫而低於710℃的某一適當溫度進行長時間的保溫,再進行冷卻,這種工藝稱為回火。
淬火
工件加熱奧氏體化後以適當方式冷卻獲得馬氏體或貝氏體組織的熱處理工藝。最常見的有水冷淬火、油冷淬火、空冷淬火等。
退火、正火、淬火 、回火是整體熱處理中的「四把火」,其中的淬火與回火關系密切,常常配合使用,缺一不可。
(7)不銹鋼淬火後釋放什麼擴展閱讀
應用
淬火工藝在現代機械製造工業得到廣泛的應用。機械中重要零件,尤其在汽車、飛機、火箭中應用的鋼件幾乎都經過淬火處理。為滿足各種零件千差萬別的技術要求,發展了各種淬火工藝。如,按接受處理的部位,有整體、局部淬火和表面淬火;
此外,由於次貨方法各有其特點及局限性,故均在一定條件下獲得應用,其中應用最普遍的是感應加熱表面淬火及火焰淬火。激光束加熱和電子束加熱是目前迅速發展著的高能密度加熱淬火方法,由於其有一些其它加熱方法所沒有的特點,因而正為人們所矚目。
表面淬火廣泛應用於中碳調質鋼或球墨鑄鐵制的機器零件。因為中碳調質鋼經過預先處理(調質或正火)以後,再進行表面淬火,既可以保持心部有較高的綜合機械性能,又可使表面具有較高的硬度(>HRC 50)和耐磨性。例如機床主軸、齒輪、柴油機曲軸、凸輪軸等。
基體相當於中碳鋼成分的珠光體鐵素體基的灰鑄鐵、球墨鑄鐵、可鍛鑄鐵、合金鑄鐵等原則上均可進行表面淬火,而以球墨鑄鐵的工藝性能為最好,且又有較高的綜合機械性能,所以應用最廣。
高碳鋼表面淬火後,盡管表面硬度和耐磨性提高了,但心部的塑性及韌性較低,因此高碳鋼的表面淬火主要用於承受較小沖擊和交變載荷下工作的工具、量具及高冷硬軋輥。
㈧ 關於鋼材淬火
鋼的淬火是將鋼加熱到臨界溫度Ac3(亞共析鋼)或Ac1(過共析鋼)以上溫度,保溫一段時間,使之全部或部分奧氏體化,然後以大於臨界冷卻速度的冷速快冷到Ms以下(或Ms附近等溫)進行馬氏體(或貝氏體)轉變的熱處理工藝。
淬火的目的:
1、提高金屬成材或零件的機械性能。例如:提高工具、軸承等的硬度和耐磨性,提高彈簧的彈性極限,提高軸類零件的綜合機械性能等。
2、改善某些特殊鋼的材料性能或化學性能。如提高不銹鋼的耐蝕性,增加磁鋼的永磁性等。淬火冷卻時,除需合理選用淬火介質外,還要有正確的淬火方法,常用的淬火方法,主要有單液淬火,雙液淬火,分級淬火、等溫淬火,局部淬火等。
鋼鐵工件在淬火後具有以下特點:得到了馬氏體、貝氏體、殘余奧氏體等不平衡(即不穩定)組織;存在較大內應力;力學性能不能滿足要求。因此,鋼鐵工件淬火後一般都要經過回火。
(8)不銹鋼淬火後釋放什麼擴展閱讀
1、模具鋼單液淬火法
將模具鋼或零件加熱到奧氏體化後淬入水,油或其他冷卻介質中,經過一定時間冷卻(冷卻到低於珠光體型轉變溫度區域或馬氏體轉變溫度區域)取出模具鋼空冷。由於模具鋼冷卻過程在單一冷卻介質中完成的,稱單液淬火法。
2、模具鋼雙液淬火法
模具鋼淬火冷卻過程是在兩種冷卻介質(最常用的是水,油)中配合完成的。使冷卻過程較為理想,既在珠光體轉變區域快速冷卻,在馬氏體轉變區域緩慢冷卻。
具體做法是,將加熱到奧氏體化溫度的模具鋼或零件先淬入高溫區快冷的第一種介質中(通常是水或鹽水溶液),以抑制過冷奧氏體的珠光體轉變,當冷卻到00℃。
左右時,迅速取出轉入低溫區緩冷的第二種介質中(通常為油)。由於馬氏體轉變在較緩和的冷卻條件下進行,可有效地緩解或防止變形和開裂,俗稱水淬油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