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關諸葛亮的所有
光和4年 181年 1歲 公元一八一年農歷四月十四日諸葛亮誕生於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縣)。
中平6年 189年 9歲 諸葛亮生母章氏去逝。
初平3年 192年 12歲 諸葛亮父親諸葛珪去世。
興平元年 194年 14歲 諸葛亮與弟諸葛均及妹妹由叔父諸葛玄收養,其兄諸葛瑾同繼母赴江東。
初平2年 195年 15歲 諸葛亮叔父諸葛玄任豫章太守,他及弟妹隨叔父赴豫章(現南昌)。
建安2年 197年 17歲 諸葛玄病故。諸葛亮和弟妹移居南陽。
建安4年 199年 19歲 諸葛亮與友人徐庶等從師水鏡先生司馬徽。
建安12年 207年 27歲 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對劉備陳說三分天下之計,即著名的「草廬對」。旋即出山輔助劉備。
建安13年 208年 28歲 諸葛亮說服孫權與劉備結盟,參與赤壁之戰獲勝。
建安14年 209年 29歲 諸葛亮任軍師中郎將。
建安16年 211年 31歲 諸葛亮與關羽、張飛、趙雲鎮守荊州。
建安19年 214年 34歲 諸葛亮留關羽守荊州,與張飛、趙雲率兵與劉備會師。劉備進成都,掌管巴蜀。諸葛亮任蜀軍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兼任大司馬府事。
建安20年 215年 35歲 諸葛亮整頓巴蜀內政。
建安23年 218年 36歲 諸葛亮留守巴蜀,籌集軍糧,供應在漢中作戰的劉備。
蜀章武元年 221年 41歲 劉備登基,建立蜀國。諸葛亮任丞相。
蜀建興元年 223年 43歲 劉備白帝城託孤諸葛亮。 劉禪封諸葛亮為武鄉侯,領益州牧。
蜀建興2年 224年 44歲 諸葛亮調整巴蜀內政,穩定因劉備戰敗而混亂的人心。
蜀建興3年 225 年 45歲 諸葛亮率軍南征,穩定南部四郡。
蜀建興4年 226年 46歲 諸葛亮准備興師討魏。
蜀建興5年 227年 47歲 諸葛亮向後主劉禪呈交《出師表》進行北伐。
蜀建興6年 228年 48歲 北伐失街亭,諸葛亮揮淚斬馬謖,自貶為右將軍,行丞相事。
蜀建興7年 229年 49歲 諸葛亮再次北伐,奪取武都、陰平,恢復丞相職位。
蜀建興8年 230年 50歲 諸葛亮再次北伐。
蜀建興9年 231年 51歲 諸葛亮北伐攻祁山,破司馬懿,大敗魏將張郃。
蜀建興11年 233年 53歲 諸葛亮在斜谷修造邸閣,屯集糧食。
蜀建興12年 234年 54歲 諸葛亮於再次北伐中公元二三四年農歷八月廿八日病故於五丈原。
智聖」諸葛亮的智慧主要表現在以下八個方面:
一、不貪權勢。
他位極人臣,卻不追求個人權勢,不弄權也不為權所努役。
二、不謀私利。
他只靠俸祿為生,不以權勢謀私利。
《誡子書》中,他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他以淡泊寧靜的生活態度處世。他對後主說:「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也。」他死時確實如其所言。
三、嚴於律己。
街亭之役,馬謖違節,造成敗局,但他主動承擔責任:自貶三等。
他幾次發布鼓勵將士直言極諫的文告,要求大家批評自己過失和缺漏。在他執政期間,如果出現失誤,他都決不委過他人,而自省自律。李嚴等人罪責雖然深重,但他都引咎自責,檢討自己的失損。
四、知人善任。
他以寬廣的胸懷,純正的心靈,選拔重用了一大批人才。
他取士用人的標準是德才兼備。他不講門第、資歷,破格用人,大膽地授以要職,委以重任。何祗原為蜀郡太守楊洪手下的一個書佐小吏,楊洪亦是犍為郡太守李嚴之功曹小吏,何、楊都先後被諸葛亮擢為太守與李嚴同列。因此事他被譽為「是以西士咸服諸葛亮能盡時人之器也。」
諸葛亮任蜀相時,為了廣攬俊才,曾在成都南郊築招賢台。劉備死後,他重用了一批德才俱佳的卓越人才。如蔣琬、李邵、馬勛、宗預、杜微、馬忠、秦宓、董允等,這次用人之舉被時人贊為「德舉」。
在《前出師表》中,他從「親賢臣,遠小人」的原則出發,向後主鄭重推薦了董允、向寵等,其心之公明純正實所罕見。諸葛亮所重用的文武大員中,既有荊楚之士,又有蜀地人材,既有劉璋舊部,也有魏降將,無結黨之弊,大有「五湖四海」包容一切之襟懷,團結了絕大多數人。
五、謙恭待人。
若把諸葛亮同當時的名士孔融、禰衡等人相比,顯然後者的聲望不可同日而語,即使和才智過人的周瑜、魯肅、司馬懿相比也略高一籌。諸葛亮無私無畏,謙虛謹慎,深思熟慮,卓識遠見,善於博採眾長,融化於膽識之中。
六、治蜀有方。
孔明治蜀刑法頗嚴,他與法正等人制定法典《蜀科》,還擬出,《八務》、《七戒》、《六恐》、《五懼》等科條。
孔明促進了蜀地農業的發展。他很重視都江堰水利工程,創設「堰官」專職管理,採用以農養戰、耕戰結合的政策,解決軍糧問題。諸葛亮對手工業也非常關注,恢復鹽鐵專營,並親到現場視察利用天然氣煮鹽的情況。並於城內設置「錦官」,專門管理。後世稱成都為「錦官城」,即源此。諸葛亮說:「今民困國虛,決敵之資,惟仰錦耳。」
由於諸葛亮不僅是從征戰的角度推動生產發展,而且更重要的是從穩定人民生活著眼制定政策發展生產的,其結果蜀地是「田疇辟,倉廩實,器械利,蓄積饒」,一片繁榮安定景象。
七、勤政為民。
諸葛亮是位知其不可為之的英雄。他相信成事在天,謀事在人。在《隆中對》中即提出「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這種信念貫穿於諸葛亮的一生,他踏踏實實,兢兢業業,事必躬親,受命以後,夙夜憂慮,振興蜀漢,統一中國。
八、高風亮節。
諸葛亮不居功自傲,不追求過分的名位與特權。李嚴為曾慫恿諸葛亮加九錫,加爵稱王。諸葛亮不為所動,嚴詞拒絕:「今討賊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寵齊庭,坐自貴大,非其義也。若滅魏斬睿,還故居,與諸子並升,雖十命可受,況於九邪!」
國家興衰高於個人榮辱,不為權欲所惑,不為名利所累。其忠心不二,效死知己,堪稱中國歷代忠臣良吏之典範。
綜上所述,諸葛亮為報答劉備的「知遇之恩」,殫精竭慮,輔佐劉備興復漢室,鞠躬盡瘁,死而後己。他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提出了「跨荊、益」,「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抗拒曹操」的治國方略。他儒法並用,以法治國,執法必嚴,賞罰分明;他重用人才,任人以賢;他審時度勢,不斷的調整內政外交政策;他重視農業生活,安撫流亡,輕徭薄賦,發展社會經濟;他親率大軍北伐,革新武器裝備,發明了孔明燈和木牛流馬等。他的一生充滿了智慧,為中國歷朝歷代所推崇成為智慧的化身。
一,都江堰,
《水經注江水》記載:「諸葛亮北征, 以此堰為農本,國之所資,以征丁千二百人主護之。有堰官」。---諸葛亮開了堰官之先河。
這份政令內容之詳細令人嘆為觀止,詳細到每年清淤工作的日期,掏挖深度,當年諸葛亮用於清淤維護的石標尺,直到80年代才被原樣仿製的不銹鋼標尺替換。而武侯立下的維護法規,直到今天仍被原樣執行。
二,佤族歸順
遠在公元225年,居住在葫蘆王地的佤族人卡那曼卷部落與蜀漢丞相諸葛亮簽盟歸順蜀漢朝廷,發誓鎮守邊關,永不反叛。
整整1700年,佤族人始終遵循了這個盟約,1934年的英軍進攻班洪、班老地區,佤族人牢記了這個盟約,斑老王奮起抵抗,組織佤族武裝,剽牛盟誓,效忠他們最尊崇的「阿祖阿公」---諸葛亮。這就是有名的「班洪事件」。
三,六個少數民族供奉的「茶祖」。
《普洱府志古跡》記載:舊傳武侯遍歷六山,留銅鑼於攸樂,置銅鏝於莽枝,埋鐵磚於蠻磚,遺木梆於倚邦,埋馬蹬於革登,置撒袋於曼撤,固以名其山。六大茶山中有一座就叫孔明山,當地人民還把茶樹稱作「孔明樹」,把諸葛亮尊為「茶祖」。
時至今日,基諾族、布朗族、佤族、傣族、哈尼族、壯族各村寨,每年都要在諸葛亮誕辰這天舉行集會,稱為「茶祖會」,賞月歌舞,放孔明燈,祭拜諸葛亮。
『貳』 誰知道關於三國諸葛亮的傳奇故事,傳說、杜撰、評書均可。
一,都江堰,
《水經注·江水》記載:「諸葛亮北征, 以此堰為農本,國之所資,以征丁千二百人主護之。有堰官」。---諸葛亮開了堰官之先河。以下引用量產型閑人先生的原話:
我去過都江堰,親眼目睹了諸葛亮簽署的,維護都江堰的政令拓本,只有震撼能夠形容,從此成為武侯崇拜者,堅信古往今來沒有超過武侯的賢相(不否認有水準相當的)。
這份政令內容之詳細令人嘆為觀止,詳細到每年清淤工作的日期,掏挖深度,當年諸葛亮用於清淤維護的石標尺,直到80年代才被原樣仿製的不銹鋼標尺替換。而武侯立下的維護法規,直到今天仍被原樣執行,因為它的行之有效已經被無數次證明。
被嚴格執行了近2000年的政令,整個世界是否能找出第二個例子?
二,佤族抗英;
遠在公元225年,居住在葫蘆王地的佤族人卡那曼卷部落與蜀漢丞相諸葛亮簽盟歸順蜀漢朝廷,發誓鎮守邊關,永不反叛;整整1700年,佤族人始終遵循了這個盟約,1934年的英軍進攻班洪、班老地區,佤族人牢記了這個盟約,斑老王奮起抵抗,組織佤族武裝,剽牛盟誓,效忠他們最尊崇的「阿祖阿公」---諸葛亮。這就是有名的「班洪事件」
三,六個少數民族供奉的「茶祖」。
《普洱府志·古跡》記載:舊傳武侯遍歷六山,留銅鑼於攸樂,置銅鏝於莽枝,埋鐵磚於蠻磚,遺木梆於倚邦,埋馬蹬於革登,置撒袋於曼撤,固以名其山。"六大茶山中有一座就叫孔明山,當地人民還把茶樹稱作「孔明樹」,把諸葛亮尊為「茶祖」。時至今日,基諾族、布朗族、佤族、傣族、哈尼族、壯族各村寨,每年都要在諸葛亮誕辰這天舉行集會,稱為「茶祖會」,賞月歌舞,放孔明燈,祭拜諸葛亮。
四,中國神話里神農嘗百草的傳說,就曲折地反映了遠古人類如何艱難地探討各種植物的葯用功效。關於金銀花的來歷,有一個民間傳說:據說諸葛亮南征孟獲,「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他率領蜀軍,挺進到了可怕的瘴氣地界,將士紛紛患上了熱病。為此,諸葛亮向當地一位老者請教。老者命他的兩個女兒--一個叫金花,一個叫銀花,上山為蜀軍采葯。然而,金花和銀花一去不返,等到諸葛亮和老者找到她們的葯筐時,兩人已為野獸吞食,只留下了葯筐里的草葯。蜀軍將士煎服這些草葯後,迅速恢復健康。為了紀念兩位慘死的姑娘,諸葛亮把這種草葯命名為金銀花。
五,好久好久以前,勤奮勇敢的傣族人就在瀾滄江邊定居下來。
他們打魚狩獵、唱歌跳舞,生活得像孔雀一樣自在,像菠蘿蜜一樣的甜。但是掌管著那一帶地方的漢官,是一個暴虐的壞傢伙。他像一頭貪婪的豹子,瞥見什麼都眼饞。為了滿意他那永遠也滿意不了的慾望,定下了很多苛刻的法令:傣人捕了魚,要把魚身子交給官府,自己只能吃魚頭和魚尾;傣人打來野獸,要把肉交給官府,自己只能吃骨頭和腸肚;獸皮分三等,官府的大官要第一等,小官要第二等,最差的留給獵人;傣家的姑娘必需先到官府服役三年才准出嫁,假如誰不聽從法令,輕則趕出壩子,重則殺頭。從那今後,傣家人的生活就苦起來了,再也聽不到小夥子的口弦,姑娘的歌聲,就連孔雀都不敢到江邊來了。時間長了,傣家人實在無法忍受貪官的壓榨,紛紛脫離了漂亮的瀾滄江,逃出了壩子,在高高的悠樂山上,莽莽的密林中,過起「野果果腹天當房,抱著火種竄大山」的悲慘生活。
過了很多年之後,諸葛亮帶兵來到這里,在茫茫的大叢林里迷了路。合法這時,他們碰見了傣家最勇敢的獵手岩肯。諸葛亮把岩肯喊到眼前對他說:「你假如能把部隊引出迷途,我會重重地獎賞你。」早先,岩肯看到這些漢人心裡又恨又怕,他裝聾作啞,說什麼也不給漢人帶路。諸葛亮一眼就看出了岩肯的心事,他不發火,也不氣憤,熱情地請岩肯住進軍營,好酒好肉地款待著他。幾天之後,岩肯慢慢發現這個身穿畫著圓圈圈大袍子(後來他才知道那是「八卦衣」),頭戴像用幾塊木板拼起來的、見棱見角的帽子,手裡搖著鵝毛扇的漢官和善可親,並不像瀾滄江邊的那個貪婪的大官。他的心開始有些活動了。於是,他又細細觀測了幾天,確實證明確這位漢官是好人之後,岩肯終於把諸葛亮的部隊引出了迷途。
諸葛亮是個說話算話的人,當他們走出迷途之後,一定要獎賞岩肯。岩肯推辭不過,只好說:「漢官老爺,我們傣人不愛金,不愛銀,只想在漂亮的瀾滄江邊,靠自己的雙手,換來菠蘿蜜一樣甜美的生活。但是,掌管那邊的漢官卻把我們逼得……」說到這里,岩肯心酸地哭了。
諸葛亮聽罷岩肯的話,閉起眼睛,用鵝毛扇敲敲帽子,然後對岩肯說:「你去把傣人都喊到壩子里去吧,我自有措施讓你們安生。」
岩肯謝過了諸葛亮,興沖沖地跑進叢林,把所有的傣人都喊下了山。當他們來到壩子里時,諸葛亮已經殺了那個貪婪的漢官,破除了苛刻的法令,從新委派了最聰明強干又清廉奉公的漢官。於是,傣家人又在江邊搭起了草棚,過起了打魚狩獵、唱歌跳舞的幸福生活,連祥瑞的孔雀也飛回來為他們祝福。
正是布穀鳥叫起來的時候,諸葛亮巡察江邊的地形,來到岩肯的草棚,他關心地問起傣人的生活。
岩肯興奮地說:「從來沒這樣好過,比菠蘿蜜還要甜。不過,我有樁心事想稟告丞相。」
諸葛亮和善地問:「什麼事情啊?」
岩肯說:「你們漢人的身體為什麼那樣強健,我們傣人為什麼這樣瘦弱呢?」
「哦--」諸葛亮閉起眼睛,用鵝毛扇敲敲帽子,思索了一陣說:「你告訴所有的傣人,明天都來你這里會合,我來教你們強健身體的措施。」
第二天一早,諸葛亮果真帶著人馬和很多金黃的顆粒(後來他們才知道那是「谷種」),來到傣人中間,下令每三個士兵領著一家傣人在壩子里拓荒刨地,教傣人扶犁踏耙,撒種插秧。到了秋天的時候,瀾滄江邊的壩子里鋪滿了金毯子一般的稻穀。後來,諸葛亮的漢兵又教傣人打穀舂米,使傣人有生以來第一次吃上了白生生、香噴噴的大米飯。從此,傣人也把種谷當成了主業,把大米飯當成了主食,漸漸地強健了起來,日子也就越過越甜美了。
後來,諸葛亮打了勝仗,平定了邊疆要回內陸去了。傣人的男女老小含著眼淚,依依不捨地送了一程又一程,分手的時候,他們把最好的麂子干,最貴重的獸皮拿出來,捧到諸葛亮眼前說:「祥瑞的孔雀再美,也沒有丞相為我們開出的稻田美;樹上的菠蘿蜜再甜,也沒有丞相播種下的幸福生活甜;天上的星星再多,也沒有丞相為我們做的好事多;高高的貝葉樹,會永遠記下丞相的恩義。」
諸葛亮說:「傣家的心情我領了,但是我能給你們留下什麼呢?」
智慧的岩肯早就發現諸葛亮每做一件事情之前,都要閉著眼睛,用鵝毛扇敲敲帽子,然後定出巧妙的計謀。好像帽子里藏著無窮的聰明。於是岩肯試探地問:「丞相,能把你頭上的帽子留下嗎?」
諸葛亮想了想,說「好吧。」他摘下帽子,把幾張小綢子條塞在帽子里,囑咐道:「今後你們再碰到什麼艱巨,就從帽子里拿出綢子條看看,那邊面有戰勝艱巨的法寶。」
又過了很多年,傣家的人口越來越多,大家都擠在江邊又低矮又潮濕的小草棚里過日子。氣候漸漸熱起來了,太陽一出,曬得草棚像蒸籠一樣,好多人受不住悶熱病倒了。沒過多久,整個壩子都覆蓋上一層恐怖的瘴氣,奪走了成百上千傣人的生命。就在這危難的關頭,岩肯突然想起了諸葛亮臨走時留下的話,他趕緊找來那頂帽子,從裡面掏出一張綢條,只見那上面寫著:「想命長,水洗沐;草棚矮,住高房。」智慧的岩肯拍拍頭說:「對呀! 只有常洗澡才不會得病,住上高房才通風。洗澡倒還輕易,但是高房誰也沒有見過,如何蓋呢?」他趕緊找了九十九位老師傅,磋商了九十九天,最後大家商定根據諸葛亮帽子的樣式蓋。因為那帽子是聰明的象徵,住進那樣的高房,傣人會變得智慧起來。又過了九十九天,家家都蓋起了和諸葛亮的帽子一樣的高屋子,人們住進去又通風又涼快。再加上人人都養成了常洗澡、愛潔凈的好習慣,很快就驅跑了瘴氣,戰勝了病魔。大家在洗澡時用潑水表示歡快。——「潑水節」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一直傳到了今天。
故事說到這里就算完了,假如誰不相信,就請到傣家的村寨去看看吧。當月亮升起的時候,你站在遠處去看傣家竹樓,朦朧中,那見棱見角的樓頂,和諸葛亮的帽子相像極了。假如有人還不信,那你就爬在曼景蘭緬寺旁的那棵幾十丈高的貝葉樹梢上去看,第九十九片貝葉上,確確實實記下了這件事。
六,襄陽一帶曾有這么一個規矩:進了西瓜園,瓜可吃飽,瓜子不能帶走。傳說這條「規矩」也是當年請葛亮留下來的。
諸葛亮種的西瓜,個大、沙甜、無尾酸。凡來隆中作客和路過的人都要到瓜園飽飽口福。周圍的老農來向他學種瓜的經驗,他毫不保留地告訴他們瓜要種在沙土地上,上麻餅或香油腳子。好多人都來問他要西瓜種子因為以前沒有注意留瓜子,許多人只好掃興而歸。第二年,西瓜又開園了,他在地頭上插了個牌子,上面寫道:「瓜管吃好,瓜子留下。」
諸葛亮把瓜子冼凈、曬干,再分給附近的瓜農。現在,漢水兩岸沙地上的賈家湖、長豐洲、小樊洲的西瓜仍有名氣,個大、皮薄、味沙甜,有些地方還遵守那條「吃瓜留子」的老規矩。
七, 饅頭是我國麵食家族中的最大一支。它分為兩種,一種是無餡的白饅頭,一種是有餡的花色饅頭,又稱作包子。白饅頭除了大小之分外,區別不大;而包子的花樣則非常多,有肉包、菜包、豆沙包、湯包等等,是以餡來區分的。饅頭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是用發酵麵粉為主料入籠蒸制而成。饅頭製作簡單、攜帶方便,松軟可口,還可根據所需製成各種風味。
饅頭的起源距今已1700多年,它的創造者據說是家喻戶曉的諸葛亮。 諸葛亮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軍事家,是智慧的象徵。他一生為復興漢室,嘔心瀝血,勤奮工作,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不僅在戰場上叱吒風雲,用兵出神入化,而且對國赤膽忠心,愛民如子。他創制饅頭就是一則愛民的典型事例。 蜀漢建興三年(225年)秋天,諸葛亮採取攻心戰,七擒七縱收服了孟獲,與西南少族民族建立良好關系後,班師回朝。大軍行到瀘水,忽然陰雲密布,狂風大作,巨浪滔天,軍隊無法渡河。諸葛亮精通天文,對天氣變化非常熟悉,但這突然的變化,使他也迷惑不解。他忙請教前來相送、對這一帶地理氣候非常了解的孟獲。孟獲說:「這里幾年來一直打仗,很多士兵戰死在這里,這些客死異鄉的冤魂經常出來作怪,凡是要在這里渡水的,必須祭供。」諸葛亮想到這些戰士,為了國家的利益,拋屍他鄉,如今戰爭結束了,將士們得勝回朝,他們卻永遠成為異鄉孤魂,祭奠他們是應該的。他問孟獲用什麼作祭品。孟獲說:「要用七七四十九顆人頭祭供才會平安無事,而且來年肯定豐收。」諸葛亮一聽,心裡一沉:這些作祟的既然是冤魂,如果再用49顆人頭去祭奠,不又是平白無故地增加49個冤魂嗎?這樣循環往復,冤魂就越積越多,瀘水便永無寧日。再說,祭品用人頭,這代價也太大了。 諸葛亮決定不以人頭祭瀘水。他來到瀘水邊,只見陰氣四起,惡浪洶涌,士兵和戰馬也處在驚亂之中,看來不祭是不行的。當地土人對諸葛亮說:「上次丞相渡瀘水之後,水邊就夜夜鬼哭神號。從黃昏至天明,從不斷絕。」諸葛亮心想,看來罪在我身上,怎麼能牽連無辜軍民呢,並決定親自祭供。諸葛亮苦思冥想,終於想出一個用另一種物品替代人頭的絕妙辦法。他命令士兵殺牛宰羊,將牛羊肉斬成肉醬,拌成肉餡,在外麵包上麵粉,並做成人頭模樣,入籠屜蒸熟。這種祭品被稱作「饅首」。諸葛亮將這肉與麵粉做的饅首拿到瀘水邊,親自擺在供桌上,拜祭一番,然後一個個丟進瀘水。受祭後的瀘水頓時雲開霧散,風平浪靜,大軍順順當當地渡了過去。從此以後,人們經常用饅首作供品進行各種祭祀。由於「首」、「頭」同義,後來就把「饅首」稱作「饅頭」。饅頭作了供品祭祀後被食用,人們從中得到啟示,以饅頭為食品。如今,饅頭遍布中國各地,還傳到世界各地,至於其中包含著的諸葛亮的愛民精神,那知道的人也許就不多了。
『叄』 佛山市鑫航不銹鋼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佛山市鑫來航不銹鋼有自限公司,擁有十餘年專業生產不銹鋼經驗,是集不銹鋼板材和管材生產加工、不銹鋼卷板貿易等為一體的大型民營企業。擁有「鑫航SUS304」、「鑫鷺正材」、「尊亮201」等知名注冊商標,麾下擁有營銷公司、進出口部、分條平板廠、不銹鋼管廠、鏡鋼廠、黑鈦廠、鈦金廠、壓花廠等子公司,進行集團化、品牌化運作。
法定代表人:王林龍
成立時間:2010-05-19
注冊資本:500萬人民幣
工商注冊號:440681000219440
企業類型: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
公司地址:佛山市順德區陳村鎮潭村工業三路三英科力物流加工配送中心14座
『肆』 我心中的英雄作文,作文里的英雄只能是諸葛亮,司馬遷,陳壽,范仲淹,蘇軾,。求寫,謝謝
諸葛亮被譽為智星,是我國忠臣的典範。無論是他的智 還是他的忠,都那麼令人感動。 六齣祁山,卻終沒有實現他的願望。還記得他在出山之時,對書童說道:「叫三先生(諸葛均)好好打理那幾畝田地,待我大業已成,定會回來耕種。」這句話成了空話,他的夢想也隨之化為了泡影。天意不可違呀!無論他是多麼的鞠躬盡瘁,最終還是一場空。他的夢想,註定是無法實現了。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讓關羽去駐守荊州,這是不明智的。關羽是一員武將,勇大於謀,大意失荊州這樣的失誤,也應是在意料之中的;馬謖失街亭,也是諸葛亮沒有察明人心,即便他行事素來謹慎。還有就是他太細致,把大小事物都集中在自己身上,導致自己食少煩多,更使蜀中人才青黃不接,出現了「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的局面。「諸葛一生唯謹慎」,用兵謹慎,這是諸葛亮的優點,也是他的缺點。用兵應以慎為主,以奇為輔。奇正並用,並能建大功。時魏延曾提出自率萬人,偷襲潼關,諸葛亮認為此舉草率,未同意。後鄧艾滅蜀,正是用偷襲之策。司馬懿在給其弟司馬孚來的信中說:「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晉書·宣帝紀》)。此話雖有誇大,但也反映了 一定的事實…… 總之,由於種種原因,諸葛亮沒有完成劉備的遺志,含恨而終了。 現在常聽別人說《三國演義》誇大了諸葛亮的才能,真的嗎?事實勝於雄辯。作為蜀漢十多年間的最高軍事指揮和前線決策者,除平定南方叛亂以外,諸葛亮以不足曹魏五分之一的人口和兵力,不但長期進攻曹魏使其基本不敢入侵本國,反而佔得了魏國陰平、武都兩個郡。其能力還是毋庸置疑的。看看諸葛亮的政績: 《水經注江水》記載:「諸葛亮北征, 以此堰為農本,國之所資,以征丁千二百人主護之。有堰官」。---諸葛亮開了堰官之先河。這份政令內容之詳細令人嘆為觀止,詳細到每年清淤工作的日期,掏挖深度,當年諸葛亮用於清淤維護的石標尺,直到80年代才被原樣仿製的不銹鋼標尺替換。而武侯立下的維護法規,直到21世紀初仍被原樣執行。 遠在公元225年,居住在葫蘆王地的佤族人卡那曼卷部落與蜀漢丞相諸葛亮簽盟歸順蜀漢朝廷,發誓鎮守邊關,永不反叛;整整1700年,佤族人始終遵循了這個盟約,1934年的英軍進攻班洪、班老地區,佤族人牢記了這個盟約,斑老王奮起抵抗,組織佤族武裝,剽牛盟誓,效忠他們最尊崇的「阿祖阿公」---諸葛亮。這就是有名的「班洪事件」; 六個少數民族供奉的「茶祖」《普洱府志古跡》記載:舊傳武侯遍歷六山,留銅鑼於攸樂,置銅鏝於莽枝,埋鐵磚於蠻磚,遺木梆於倚邦,埋馬蹬於革登,置撒袋於曼撤,固以名其山。"六大茶山中有一座就叫孔明山,當地人民還把茶樹稱作「孔明樹」,把諸葛亮尊為「茶祖」。時至今日,基諾族、布朗族、佤族、傣族、哈尼族、壯族各村寨,每年都要在諸葛亮誕辰這天舉行集會,稱為「茶祖會」,賞月歌舞,放孔明燈,祭拜諸葛亮。 然而我們還得要正確地認識諸葛亮:小說《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小說《三國演義》總成過往傳奇、野史、戲曲、地方世代說法、被官史避畏說法、說部話本及民間傳說中諸葛亮的故事,他被描寫成智慧的化身,和《三國志》中的諸葛亮很不一樣,而且事跡亦有所出入,如火燒博望與新野,諸葛亮尚未出仕劉備;三顧茅廬、七擒孟獲、六齣祁山(實際是五次北伐,只有第一、四次出祁山)等都經過誇張和劇情創造,歷史上諸葛亮用兵的功績不如他治理蜀國的政績耀眼;而舌戰群儒、草船借箭、借東風、智激周瑜、三氣周瑜、空城計等則是虛構或將劇情移花接木。但這些都成為家喻戶曉故事,而小說當中的一些劇情,將諸葛亮描寫成為一個道士,如七星壇祭風、延壽七星燈等,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批古本三國志通俗演義中的諸葛亮為「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將一貫有法家風范的諸葛亮神化成了算無遺策、通天曉地、精通軍事、運籌帷幄的一個完美人物。 歷史上再偉大的人物也並非完美,但這不值得我們遺憾。有缺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意識到還要欲蓋彌彰。 塵埃落定,這些歷史已被塵封在千年的歲月里。然而後人還是無法忘卻,在歲月的長河裡曾經閃耀過這樣一顆智星
『伍』 諸葛亮一身的功績
諸葛亮熱情地倡導「立大志」、「修人品」,強調「志當存高遠」、「恢弘志士之氣」,告誡青年要力戒「碌碌滯於俗,默默束於情,永竄伏於凡庸」,玩物喪志,無所作為。他自己正是實踐這樣的人生要求。他忠於他的事業,沒有個人權力野心,為實現統一大業,他嘔盡心血,兢兢業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遺憾的是,他死後並未後已
對於歷史人物,由於立場和角度的不同,後代的評價帶有高有低、有好有壞、有正有邪,但數千年來,人們對諸葛亮的評價卻都是正面的,或許有程度的高低,但基本立場則是清一色的贊揚、欽敬及仟念。
但是20世紀以來,這種現象卻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尤其是近年來,一種隨著後現代解構主義而引發的歷史翻案風的影響,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日趨多元化,並且帶有一種將歷史改寫的傾向。對於諸葛亮的評價也開始多有微詞,開始對他最後沒有完成統一大業的原因、經過進行重新評價,在將他從神壇上拉下來的同時,也有了一些並不是那麼公正的評價所謂矯枉過正也。這種現象的出現,當然對於歷史文化的多元是有好處的,但是,對於傳統觀念的背離,卻使很多人開始以一種懷疑的態度來看待歷史,人們開始對於自己所接受的長期的歷史教育發生了動搖,對史官的春秋筆法進行懷疑,從而產生了另一個極端,就是對歷史事物的完全不信任,這種傾向對於整個中華民族的文化積淀也是有害處的。我想說這樣一句話:我們現在所需要的真實或許應該是一種歷史的真實,而不僅僅是一種文化的真實。歷史的真實是一種理性分析而不是感情引發的真實,我們可以憑著自己的個人好惡來評價一件事情,一個人物。也可以笑談、戲說和大話歷史,但是這僅僅是一種文化現象,而不是真正的歷史。
我不喜歡咬文嚼字去考證歷史典籍。但現在有某些人,引用只言片語。例如,看到「政事無巨細,咸決於亮」就妄言他獨攬大權,有狼子野心,進而懷疑他的鞠躬盡瘁(歷史典籍的一句話就引出了長篇大論的主觀臆斷)。諸葛有隆中對,就創造一個魯肅的吳中對,來弱化隆中對。三國中,像這樣對當時局勢的分析何止於十,但是又有哪個能企及隆中對,包括什麼吳中對!
晉臣陳壽(其父因罪為諸葛所殺)的《諸葛亮傳》對諸葛也是肯定的稱頌的,可又為何那些自稱學究古今一切從歷史出發的人一而再再而三的貶低人們心目中的偶像。
當然,歷史是蒼白的。如果只看歷史,轟轟烈烈的三國時代也許和五代十國一樣不被人熟悉。幸虧一部三國演義,結合斷代史《三國志》和 評書和傳說,再藝術加工。要不然我不會喜歡三國,更不會敲這么些字來寫這篇文章。
實際上,易中天對諸葛亮的評價,主要還是沿襲許多史學家的「定論」,即,諸葛亮是個偉大的政治家,而非傑出的軍事家,當然對三國演義、民間流傳的諸葛亮的神話用兵全盤否定,甚至將「錦囊妙計」看成笑話,否定諸葛亮之智,認為是民間的胡編亂造。
諸葛亮究竟是軍事家,還是政治家?這確實是個值得商榷的話題,個人以為,諸葛亮首先是個偉大的戰略家、軍事家,其次才是傑出的政治家,理由如下:首先,身為亂世的謀士,而且是取得豐碩成果的「軍師」,必須要有獨特、敏銳、反常的戰略眼光,這一點,我們從《隆中對》就足以領略到諸葛亮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戰略眼光;其次,劉備本來是屢敗屢戰的人物,雖然有劉、關、張、趙,仍然無濟於事,直到諸葛亮出山,才扭轉乾坤,成為一方霸主,然後三分天下,其中,諸葛亮的軍事才能,是其成功的最主要因素;最後,諸葛亮的政治才華其實遠不及軍事才能,在後來的治蜀中,如果諸葛亮不「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不要戰爭不斷,而是與民休養生息、使民以時,那麼,蜀國是不可能總在戰爭中不斷消耗實力,最後敗亡的,「自古兵者非好戰,後人治蜀要深思」確實是有道理的。
因此,諸葛亮首先是偉大的軍事家、戰略家,其次才是較為優秀的政治家。
那麼,歷來中國的知識分子為什麼要貶低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呢?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歷史以來,無論演義、民間對諸葛亮贊揚太高了,甚至到了神化的地步,這是中國知識分子,無論是古代的,還是現代的,都是絕對不允許的,因為中國知識分子最自負,通常有舍我其誰的毛病,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別人就更不可能辦到,而諸葛亮能做到的事情,簡直是神話的奇跡,那些所謂的「知識分子」是根本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因此,他們是絕對不允許神化的「諸葛亮」存在的;那麼,世界上有沒有超智慧的人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實際上,今天我們按美國成功學拿破崙希爾的「二八定律」來看,很多所謂的優秀的「知識分子」,確實屬於第一層的百分之二十之列,但二八定律再二八分,二八的二八的再二八,再繼續,再繼續,那麼真正傑出、優秀的人就寥寥無幾了,歷史上真正超凡入神的又有幾人?又何必去妒嫉那樣偉人呢?否定那些偉大的人能夠提高自身的價值嗎?
二、歷史以來,中國的知識分子最喜歡隨波逐流,都愛湊熱鬧,喜歡名利,能夠真正維持知識分子本色的人是相當少的,很少有人能夠真正耐得住寂寞,真正為求學、求知而孜孜不倦,因此,中國知識分子真正有大成就的很少,而停留於表面的很多,按愛因斯坦的話說,「他們都喜歡在木板上最薄的地方鑽個洞」,然而就沉迷於所謂的「成就」,享受所謂的「應該有的待遇」,最後從此不前,暴殄天物,這確實是中國知識分子的悲哀,現實中的知識分子,大都屬於此類,當然,也有真正的學問家,但實在太少,而諸葛亮高卧隆中博覽群書、雲游四方了解世情的作風,更刺痛了那些知識分子;
三、諸葛亮的「不識時務」:在很多知識分子看來,在當時的時代中,曹操既然已經掃平北方,就應該由曹操來統一天下、改造換代,諸葛亮簡直太多事,何必為一個四處流竄的劉備賣命?而在今天的許多知識分子來看,美國既然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既民主又自由,由美國統一地球,多好?因此,在美國一次又一次在「自由、民主」的外衣下發動侵略戰爭的過程中,有那麼多中國的所謂精英們的「喝彩」,反而認為那些抵抗侵略者的民族太「愚蠢」;因此,他們喜歡做隨波逐流的蠕蟲;
四、按生物進化論思想,後人應該比前人聰明,因此,在很多知識分子看來,諸葛亮應該不如他們聰明,應該比他們愚蠢才對,但是,很多人永遠也不會明白,生物進化論固然是沒錯的,但是,聰明並不意味中智慧,而真正的大智慧,更是很難做到的,首先要有不斷求知的慾望,其次要真正博覽群書、了解世界各種思想,然後才談得上創造新的、正確的思想思維,引領世界、時代潮流,而這樣的人,對於浮華、浮腫、浮誇的知識分子來說,又真正有幾人做得到呢?
坦率說,我並非認為諸葛亮是神化、完美的人,正如前言,其也有失誤、失策的地方,這也是後人應該借鑒的地方,但總的來說,諸葛亮確實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傑出的軍事家、戰略家、政治家之一,這一點是無庸置疑的,後人可以評說諸葛亮,但應該客觀公正,學其成功之道(博學之、審問之、明辨之、篤行之、慎思之),借鑒其不足的地方,這樣,才可能真正地達到真正的中國知識分子的最高境界。
『陸』 304不銹鋼大門多少錢一平方
304不銹鋼大門的價格是180-200元一平方左右。
不銹鋼板表面光潔,有較高的塑性、韌性和機械強度,耐酸、鹼性氣體、溶液和其他介質的腐蝕。它是一種不容易生銹的合金鋼,但不是絕對不生銹。廣泛用於化工、食品、醫葯、造紙、石油、原子能等工業,以及建築、廚具、餐具、車輛、家用電器各類零部件。
『柒』 介紹諸葛亮的一生事跡
一,都江堰, 《水經注江水》記載:「諸葛亮北征, 以此堰為農本,國之所資,以征丁千二百人主護之。有堰官」。---諸葛亮開了堰官之先河。 這份政令內容之詳細令人嘆為觀止,詳細到每年清淤工作的日期,掏挖深度,當年諸葛亮用於清淤維護的石標尺,直到80年代才被原樣仿製的不銹鋼標尺替換。而武侯立下的維護法規,直到今天仍被原樣執行。 二,佤族歸順 遠在公元225年,居住在葫蘆王地的佤族人卡那曼卷部落與蜀漢丞相諸葛亮簽盟歸順蜀漢朝廷,發誓鎮守邊關,永不反叛。 整整1700年,佤族人始終遵循了這個盟約,1934年的英軍進攻班洪、班老地區,佤族人牢記了這個盟約,斑老王奮起抵抗,組織佤族武裝,剽牛盟誓,效忠他們最尊崇的「阿祖阿公」---諸葛亮。這就是有名的「班洪事件」。 三,六個少數民族供奉的「茶祖」。 《普洱府志古跡》記載:舊傳武侯遍歷六山,留銅鑼於攸樂,置銅鏝於莽枝,埋鐵磚於蠻磚,遺木梆於倚邦,埋馬蹬於革登,置撒袋於曼撤,固以名其山。六大茶山中有一座就叫孔明山,當地人民還把茶樹稱作「孔明樹」,把諸葛亮尊為「茶祖」。 時至今日,基諾族、布朗族、佤族、傣族、哈尼族、壯族各村寨,每年都要在諸葛亮誕辰這天舉行集會,稱為「茶祖會」,賞月歌舞,放孔明燈,祭拜諸葛亮。 有關諸葛亮的其他記載 諸葛亮七擒孟獲 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處位於今雲南省沾益縣。諸葛亮南征,七擒七縱孟獲,平定南中。 奉節白帝城----劉備託孤、水八陣 白帝城坐落在長江三峽第一峽瞿塘峽口。位於夔門北側,扼川鄂咽喉作為軍事要防的白帝城,地域很寬,年代久遠。那是公元一世紀(西漢末年),公孫述據蜀,自稱「白帝」,在此築城設防。 三國時蜀漢皇帝劉備伐吳兵敗,退守白帝城,病死永安宮。臨終前無限悲壯地將國事(半壁江山)家事(只剩下孤兒在世)一並託付丞相諸葛亮,這就是中國家喻戶曉的「劉備託孤」。現存的白帝廟系清代建築,明良殿、武侯祠、託孤堂、觀星亭等,多側面地宣揚著與「託孤」有關的歷史名人。 水八陣在今四川省奉節縣城東約六里的長江北岸,據說諸葛亮曾在壩上壘石而成八陣圖,俗稱「水八陣」。陣圖上,石壘縱橫八行,行壘間相距兩丈,共六十四壘。 諸葛亮與空城計 諸葛亮的空城計見於《三國演義》第九十五回「馬謖拒諫失街亭 武侯彈琴退仲達」 諸葛亮的空城計,最早不是出現於明清以後的《三國演義》,反而出現於來自於正史陳壽所著《三國志》的附註(郭沖三事)。
『捌』 一般不銹鋼大門多少錢
現在的大門是越來越結實了,外觀設計也是越來越大氣了,這也是適應市場需求的表現。可以用來製作大門的材質很多,比較常見的有銅大門,鋁合金大門,不銹鋼大門等等,其中,不銹鋼大門應該是比較受歡迎的一種。選擇不銹鋼大門主要在於其有不錯的外觀,且不容易生銹,防火、防水性能也不錯,故而選擇不銹鋼大門的消費者確實不少。接下來為大家介紹不銹鋼大門報價及不銹鋼大門廠家。
不銹鋼大門報價
1、產品名稱:龍泰金/不銹鋼門/進戶門/防盜門/LT-1001,品牌:龍泰金,型號:LT1001,顏色分類:鈦金拉絲玫瑰,材質:鋼制,開啟方式:平開,價格:938
2、上海墅傳豪華別墅鐵藝大門熱鍍:¥2650
3、山東銳威不銹鋼風管生產廠家:¥500
4、專業承接裝飾不銹鋼大門別墅家裝:¥650
5、KTV豪華不銹鋼大門不銹鋼鈦金:¥1380
6、不銹鋼批發子母門不銹鋼大門進:¥530
不銹鋼大門廠家
1、業高品質鍛造鐵藝產品,公司主營產品美國鐵藝入戶門,鐵藝大門,鐵藝滑道門,別墅鐵藝扶手,別墅鐵藝欄桿,別墅鋁合金扶手,鋁合金大門,鍛鐵工藝品等。我公司生產的產品充分結合歐洲鐵藝純朴,追求質感和亞洲傳統鍛造美觀實用的理。
2、德州銳威通風設備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設計、製造、銷售、安裝、售後服務一體的專業通風設備製造生產企業,承接家企事業單位、酒樓及大型工廠的通風降溫、工業除塵等工程,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儲備了一大批高素質、專業化的人才隊伍,秉承著「以人為本,誠信經營」的企業精神和完善的售後服務體系。
3、佛山市邁澤建材有限公司始建於2014年,是專業生產銷售:鋁合金踢腳、鋁合金生態門、辦公隔斷、鋁合金門窗、酒店移動高隔斷、KTV時尚娛樂門等工程一體化配合的廠商。工廠佔地面積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萬平米。
以上是對不銹鋼大門報價及不銹鋼大門廠家的具體介紹。不銹鋼大門硬度非常好,只是很多朋友對不銹鋼大門並不是很熟悉的緣故,假以時日不銹鋼大門應用肯定會越來越廣泛。另外,不銹鋼大門也有很好的防盜性能,質量也不錯。經真空鍍色的不銹鋼板材所製成的大門不但輕,而且硬度很高,搭配精緻的外觀適合在很多場合使用,高檔小區,別墅,以及政府單位等等場合也不例外。
『玖』 諸葛亮的人品怎麼樣
還是不錯的啊,可以參考一下下面的:
諸葛亮 - 政績一,都江堰,
《水經注�6�1江水》記載:「諸葛亮北征, 以此堰為農本,國之所資,以征丁千二百人主護之。有堰官」。---諸葛亮開了堰官之先河。
這份政令內容之詳細令人嘆為觀止,詳細到每年清淤工作的日期,掏挖深度,當年諸葛亮用於清淤維護的石標尺,直到80年代才被原樣仿製的不銹鋼標尺替換。而武侯立下的維護法規,直到今天仍被原樣執行。
二,佤族抗英;
遠在公元225年,居住在葫蘆王地的佤族人卡那曼卷部落與蜀漢丞相諸葛亮簽盟歸順蜀漢朝廷,發誓鎮守邊關,永不反叛;整整1700年,佤族人始終遵循了這個盟約,1934年的英軍進攻班洪、班老地區,佤族人牢記了這個盟約,斑老王奮起抵抗,組織佤族武裝,剽牛盟誓,效忠他們最尊崇的「阿祖阿公」---諸葛亮。這就是有名的「班洪事件」;
三,六個少數民族供奉的「茶祖」。
《普洱府志�6�1古跡》記載:舊傳武侯遍歷六山,留銅鑼於攸樂,置銅鏝於莽枝,埋鐵磚於蠻磚,遺木梆於倚邦,埋馬蹬於革登,置撒袋於曼撤,固以名其山。"六大茶山中有一座就叫孔明山,當地人民還把茶樹稱作「孔明樹」,把諸葛亮尊為「茶祖」。時至今日,基諾族、布朗族、佤族、傣族、哈尼族、壯族各村寨,每年都要在諸葛亮誕辰這天舉行集會,稱為「茶祖會」,賞月歌舞,放孔明燈,祭拜諸葛亮。
葛亮 - 不足之處
1.用人上的失誤。首先是讓關羽鎮守荊州,關羽性格高傲,剛而自矜,有勇無謀。關羽失荊州,使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兩路出兵北伐的設想變空,並使蜀國在今後的戰爭中始終處於被動地位。其次是用馬謖守街亭,馬謖自幼熟讀兵法,好論軍計,甚為諸葛亮所器重。但劉備覺得馬謖言過其實,臨終時曾對諸葛亮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諸葛亮卻不以為然,還經常同他談論兵法,有時通宵達旦。喪失街亭,使諸葛亮的主力側翼受威脅,整個作戰計劃遭到破壞,被迫撤軍。
2.對於人才的限制。諸葛亮輔政後,事無巨細,都要親自過問,這看上去很令人欽佩,但無意中卻限制了人才的發展。軍中「二十罰已上皆自省覽」。結果諸葛亮死後,蜀國人才青黃不接,造成「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的局面。
3.用兵上的失誤。「諸葛一生唯謹慎」,用兵謹慎,這是諸葛亮的優點,也是他的缺點。用兵應以慎為主,以奇為輔。奇正並用,並能建大功。時魏延曾提出自率萬人,偷襲潼關,諸葛亮認為此舉草率,未同意。後鄧艾滅蜀,正是用偷襲之策。司馬懿在給其弟司馬孚來的信中說:「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晉書·宣帝紀》)。此話雖有誇大,但也反映了一定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