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銹鋼猛含量越高越好嗎
提高強度、可取代Ni的添加(Mn:Ni = 4:1,可降低成本)、沃斯田鐵相安定元素,但對煉制的過程來說,添加過多的Mn會嚴重侵蝕爐壁.所以錳如果太高的話,鋼就會太脆,容易斷裂
深圳金榮發
2. 不銹鋼含多少錳算超標
美國炊具製造協會標准、國際ISO的餐具標准.而202材質允許錳含量最高值在10%,只要不超過10%就不算超標.
3. 不銹鋼中的錳含量越高,是否越容易生銹
錳鋼屬於什麼材料?
錳鋼是一種高強度的鋼材,主要用於需要承受沖擊、擠壓、物料磨損等惡劣工況條件,破壞形式以磨損消耗為主,部分斷裂、變形,現在普遍適用於發動機下護板。 錳鋼特點 高錳鋼最重要的特點是在強烈的沖擊、擠壓條件下,表層迅速發生加工硬化現象,使其在心部仍保持奧氏體良好的韌性和塑性的同時硬化層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這是其它材料所不及的。但高錳鋼的耐磨性只是在具備足以形成加工硬化的條件下才表現出其優越性,其他情況下則很差。
錳鋼會生銹嗎?
錳鋼不屬於不銹鋼,保養不當是會生銹的,一般我們坐火車時見到的都是高錳鋼的,一般有兩種材質U71Mn或者U75V。他們都是鋼,碳含量比較少所以鋼本身?所以鋼軌上一般生銹後也都會被磨掉。你看看那些廢除的鐵路線路你就知道了其實鋼軌也會生銹。
4. 不銹鋼中錳元素對材質有何影響
不銹鋼中錳元素對材質有何影響?
強度增大
5. 餐具中的「錳超標」有多危險
不銹鋼餐具中的「錳超標」已經算是「舊聞」,只因為最近央視的一期節目再次吸引了眾多關注。有人宣稱的「錳超標4倍」「會導致帕金森病」,不出意外地引起了不小的恐慌。甚至有人宣稱:看來只能使用塑料餐具了……且不說塑料餐具出現「某某超標」的機會更多,塑料餐具也沒法用來煎炒烹炸。多數人,還得繼續使用金屬餐具。 不銹鋼餐具中的錳,到底有多危險?
錳,少則不足,多則有害
對於人體來說,錳的情況跟鐵很相似。大多數人都知道鐵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鐵的缺乏會導致一系列症狀,比如嗜睡、虛弱、貧血等,而過多的鐵又會造成鐵中毒。按照世衛組織的估計,世界范圍內處於缺鐵狀態的人很多,所以「加鐵」甚至是作為一項公共衛生事業來推動的。「鐵鍋炒菜」被許多人認為是「補鐵」的途徑之一,但也有專家辟謠說,從鐵鍋中進入食物的鐵非常少,「鐵鍋炒菜」的補鐵作用可以忽略。
錳的情況與此相似。首先,錳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它是結締組織、骨骼、凝血因子、性激素等的組成成分,對於脂肪與碳水化合物代謝、鈣吸收、血糖調節等也不可或缺。正常的腦與神經功能,也離不開它的參與,錳不足會影響神經發育。
跟許多礦物質營養元素一樣,過多的錳也會危害人體。錳過量會抑制鐵的吸收,長期過量則會影響神經系統的功能——新聞中嚇唬公眾的「錳過量導致帕金森病」也不算無中生有。
但還是那句老話:「一切離開了劑量所談的作用與危害,都是耍流氓。」人體每天需要多少錳?人體能夠承受多少錳?科學數據不是非常統一,世界各國的解讀不同,所推薦的標准也不同。比如,對於成年人,美國的「充足量」是每天2-3毫克,中國是3.5毫克,加拿大更高。這個「充足量」的意思是每天吃這么多就足夠滿足需要了,並不意味著超過了就有害。而「最大攝入量」則是不超過就認為安全,超過了則風險增加——中國和美國制定的標准都在每天10毫克左右。
水、空氣、土壤、食物中都有錳的存在。普通人主要的錳攝入途徑是食物。不同國家統計的居民錳攝入量不盡相同,一般都在幾毫克的樣子。也就是說,一般人都不會「缺錳」,同時距離「安全攝入上限」也還有相當的距離。
不銹鋼餐具「錳超標」的真正含義
新聞披露了蘇泊爾的不銹鋼餐具所用材質不合格,強調了「錳含量超過國標4倍」,於是根據「長期過量攝入錳增加帕金森病風險」,解讀出這些不銹鋼餐具「有害健康」。
國家對於不銹鋼餐具所用材質有要求,其中有對錳含量的限制。不過,這一限制並非基於「如果超標了,就會危害食品安全」而制定的。它只是對於鋼材本身的一種規范。「鋼材中的含量」,與「可能進入食品中被吸收的量」,完全不是一回事。從目前新聞報道的信息來看,蘇泊爾沒有否認「材質不符合國家標准」的指控,但強調其餐具的各項指標合格。他們還引用國外情況,認為現行國標的規定不合理,應該允許更多材料。
這二者並不矛盾。現行國標指定了一些不銹鋼的型號與指標,其含義是:如果使用這些鋼材,那麼就會是「合格」的。而另一方面,正如蘇泊爾所稱,行業總是在發展,許多新型的、甚至或許是更適合的鋼材層出不窮,但是並沒有包括在國家標准中。用這些新鋼材來製作餐具,也完全可能符合各項食品安全標准。
所以,蘇泊爾的「錳超標」餐具違反了材質方面的國標。但這個標准並不是基於食品安全而設立的。我們不能用它來說明「超標了就有害健康」,也不能用它來說明「雖然超標但不會危害健康」。
從法規的角度說,蘇泊爾不符合國標。他們認為現行的國標不合理,不符合國際慣例。從技術角度來說,這並不令人驚奇。如果將來的國標修訂成允許使用他們現在用的鋼材,也並不見得就是「黑幕」。不過,在國標修訂之前,他們的做法不符合標准——或者,至少,不符合所有的國家標准。這種「違規」該受到什麼樣的處罰,應該由主管部門來定奪。但媒體通過炒作成「食品安全事件」來進行打擊,卻也並不合理。
「錳超標」的餐具是否有害
因為錳是人體必需的營養元素,過量攝入又有害,所以,離開量來談是否有害完全沒有意義。
如果從餐具中析出到食物中的量微不足道,自然也就用不著擔心。如果餐具中的析出不可忽略,那麼會有三種情況:
一、如果一個人從其他途徑攝入的錳不足,那麼這樣的餐具甚至起到了「補錳」的作用;
二、如果一個人從其他途徑攝入的錳充足,但是距離過量還有比較大的距離,加上這些餐具中析出的錳也還是明顯低於「安全限」,那麼這些錳也就無所謂;
三、如果一個人的錳攝入量已經接近或者超過安全限,那麼餐具中析出的這些錳就是雪上加霜。
所以,「錳超標」的餐具是否安全,其錳含量並不是唯一的決定因素。關鍵因素在於「析出量」有多少,以及「其他途徑的攝入量」有多少。沒有這兩個指標,說什麼都是紙上談兵。
根據新聞報道,中國居民錳攝入量大致為每天6.8毫克。蘇泊爾方面提供的檢測數據則是,所用的鋼材析出量為每公斤0.05毫克。如果這個數據屬實,那麼從這些餐具中析出的錳就微不足道,幾乎不會改變人們總的錳攝入量。或者,如上述的第二種情況,這些析出的錳,不足以使得一般人的錳攝入量達到「安全限」。
因為錳的營養與毒性特徵,國際上一般不對餐具中的錳析出量設定標准。食品安全問題的敏感性,促使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對不銹鋼餐具中的錳析出進行評估。不論結果如何,這總是一種進步。不管此前的國標是否合理,也不管蘇泊爾的檢測數據是什麼,還是讓我們對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的評估拭目以待。
6. 不銹鋼製品會不會有錳超標的風險
我們每個家庭幾乎都會用到不銹鋼餐具、鍋具、廚具。不過有說法稱,外國人從來不用不銹鋼材質的餐具或者電器,因為怕重金屬錳中毒,還稱雖然304鋼是安全的,但很多商家會用不合格的高錳鋼材質(業內稱為「201」「202」不銹鋼材),導致錳超標,如果使用,會釋放重金屬錳,導致人記憶力衰退。
實際上,我們用的鋼材都是合金狀態,這些狀態下金屬的惰性會很強,也就是不容易溶解到食物里。而且,食品接觸材料的重金屬遷移量是用強酸、強鹼、有機溶劑等,在較高溫度下長時間浸泡模擬出來的。如果這種狀態下遷移量都沒問題,日常使用,不論是加醋、醬油還是加熱,都沒有那麼容易析出錳的。
其次,不管是304還是高錳鋼,只要是符合國家標準的,錳的析出水平都是安全的。
我國標准規定不銹鋼餐具的主體材料應選用符合我國國家標準的不銹鋼材質,且產品或最小銷售包裝上需要標識不銹鋼牌號。符合我國相關國家標準的不銹鋼製品,其錳的遷移水平不會造成健康損害。不光我國這樣做,國際上大部分國家都是這么做的。至今也沒有發現由於使用不銹鋼製品導致錳過量、錳中毒的案例。
7. 不銹鋼鍋「錳含量」和「錳析出量」有什麼區別
不銹鋼成分分析項目和錳析出量項目,304不銹鋼是常用食品級不銹鋼,具有耐腐蝕、硬度高等許多優點,常用作不銹鋼食品容器的製造材料,但目前國家標准中並未對食品用不銹鋼容器或工具的不銹鋼材質進行明確的牌號限定,近年來,關於不銹鋼廚具中錳含量過高的問題不斷被披露,且一直未得到明顯改善。錳是人體必需的一種微量元素,通過日常飲食攝取基本可以滿足人體所需,但如果人體長期過量攝入金屬錳,產生記憶力減退、嗜睡、精神萎靡不振、神經功能紊亂等症狀。不銹鋼中起抗腐蝕性能的元素主要為鉻和鎳,304不銹鋼中鉻含量為18%~20%、鎳含量為8%~10%、錳含量小於2%,抗腐蝕性能優良,是製造不銹鋼食品容器的首選材料。市場上銷售的高品質、知名品牌的電水壺不銹鋼殼體多採用304不銹鋼。那麼為什麼市場上仍然有這么多的電水壺產品棄304不銹鋼不用而選擇高錳鋼呢?這是由於市場上鎳價遠高於錳價,許多廠家為了節省成本,而選擇高錳鋼。這類不銹鋼,錳含量是304系列不銹鋼的4~5倍,鎳含量卻只有1%左右。這類不銹表觀上與304相似,抗腐蝕性能卻不及304。如果長期使用,不銹鋼耐腐蝕性下降更快,不銹鋼表面腐蝕後,重金屬溶出風險將會隨之增加。
8. 煉鋼時,錳含量過高會有什麼影響
Mn 增加鋼的強度。
9. sus304錳含量過高對鋼材的影響
錳是增加硬度的,簡單點說,加多了就很硬,缺乏彈性,容易斷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