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鋁擠型棒材R態是什麼狀態
鋁棒擠壓成鋁型材採用的熱擠壓工藝;熱擠壓是幾種擠壓工藝中最早採用的擠壓成形技術,它是在熱鍛溫度下藉助於材料塑性好的特點,對金屬進行各種擠壓成形。目前,熱擠壓主要用於製造普通等截面的長形件、型材、管材、棒材及各種機器零件等。熱擠壓不僅可以成形塑性好,強度相對較低的有色金屬及其合金,低、中碳鋼等,而且還可以成形強度較高的高碳、高合金鋼,如結構用特殊、不銹鋼、高速工具鋼和耐熱鋼等。由於坯料必須加熱至熱鍛溫度進行擠壓,常伴有較嚴重的氧化和脫碳等加熱缺陷,影響了擠壓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一般情況下,機器零件熱擠壓成形後,再採用切削等機械加工來提高零件的尺寸精度和表面質量。
其工藝過程如下:首先將電解鋁錠加入合金元素進行熔煉鑄造成圓棒,將長棒切成短棒,將短棒進行加熱,同時也要將所使用的模具進行加熱,然後在擠壓機上對加熱好的圓棒進行擠壓成型,如果鋁型材採用T5交貨狀態,可以採用機前風冷淬火,然後對型材進行拉伸矯直、定尺鋸切、裝框,最後進行人工時效。如果鋁型材還需要進行陽極氧化、電泳塗漆、粉末噴塗等表面處理,再進行相應的表面處理,這就是鋁型材生產的大致工藝過程。也可以簡單歸納如下:電解鋁錠---熔煉---鑄造-----鋁棒鋸切----鋁棒加熱----熱擠壓成型---風冷淬火---拉伸矯直----定尺鋸切-----人工時效-----表面處理(陽極氧化、電泳塗漆、粉末噴塗等)。
Ⅱ 12Gr18Ni9 是什麼材料
12Cr18Ni9 是不銹鋼材料,
相當於美國牌號302不銹鋼,
具體可以參考GB/T 4240-2009,
而12Gr18Ni9 應當是拼寫錯誤,
G應當是C。
Ⅲ 不銹鋼的熱處理和硬度用什麼表示
一、奧氏體型是無磁或弱磁性的,馬氏體及鐵素體是有磁性的。奧氏體經過冷加工,其結構組織也會向馬氏體轉化,進而磁性變大。因此,生活中所說的通過磁鐵吸附來辨別不銹鋼優劣、真偽的方法是片面、錯誤的。
二、抗大氣、酸、鹼、鹽等介質腐蝕作用的不銹耐酸鋼總稱。要達到不銹耐蝕作用,含鉻(Cr)量不少於13%;此外可加入鎳(Ni)或鉬(Mo)等來增加效果。由於合金種類及含量不同,種類繁多。
不銹鋼特點:耐蝕好,光亮度好,強度高;有一定彈性;昂貴。
不銹鋼材料特性:
1、鐵素體型不銹鋼:其含Cr量高,具有良好耐蝕性及高溫抗氧化性能。
2、奧氏體不銹鋼:典型牌號如1Cr18Ni9,1Cr18Ni9T1無磁性,耐蝕性能良好,溫強度及高溫抗氧化性能好,塑性好,沖擊韌性好,且無缺口效應,焊接性能優良,因而廣泛使用。這種鋼一般強度不高,屈服強度低,且不能通過熱處理強化,但冷壓,加工後,可使抗拉強度高,且改善其彈性,但其在高溫下冷拉獲得的強度易化。不宜用於承受高載荷。
3、馬氏體不銹鋼: 典型如2Cr13,GX-8,具磁性,消震性優良,導熱性好,具高強度和屈服極限,熱處理強化後具良好綜合機械性能。加含碳量多,焊後需回為處理以消除應力、高溫冷卻易形成8氏體,因此鍛後要緩冷,並應立即進行回火。主要用於承載部件。
例:
SUS 301 彈性不銹鋼 SUS 304 不銹鋼
10Cr18Ni9 它是一種奧氏體不銹鋼,淬火不能強化,只能消除冷作硬化和獲得良好的抗蝕,淬火冷卻必須在水是進行,以保證得到最好的抗蝕性;在900℃以下有穩定的抗氧化性。適於各種方法焊接;有晶間腐蝕傾向,零件長期在腐蝕介質、水中及蒸汽介質中工作時可能遭受晶界腐蝕破壞;鋼淬火後冷變形塑性高,延伸性能良好,但切削加工性較差。
1Cr18Ni9 它是標準的18-8型奧氏體不銹鋼,淬火後能強化,但此時具有良好的耐蝕性和冷塑性變形性能;因塑性和韌性很高,切削性較差;適於各種方法焊接;由於含碳量較0Cr18ni9高,對晶界腐蝕敏感性較焊接後需熱處理,一般不適宜用作耐腐蝕的焊接件;在850℃以下空氣介質、以及750℃以下航空燃料燃燒產物的氣氛中肯有較穩定的抗氧化性。
Cr13Ni4Mn9 它屬奧氏體不銹耐熱鋼,淬火不能強化,鋼在淬火狀態下塑性很高,可時行深壓延及其它類型的冷沖壓;鋼的切削加工性較差;用點焊和滾焊焊接的效果良好,經過焊接後必須進行熱處理;在大氣中具有高耐蝕性;易產晶界腐蝕,故在超過450的腐蝕介質是為宜採用;在750~800℃以下的熱空氣中具有穩定的抗氧化性。
1Cr13 它屬於鐵素體-馬氏體型為銹鋼,在淬火回火後使用;為提高零件的耐磨性,疲勞性能及抗腐蝕性可滲氮、氰化;淬火及拋光後在濕性大氣、蒸汽、淡水、海水、和自來水中具有足夠的抗腐蝕性,在室溫下的硝酸中有較好的安定性;在750℃溫度以下具有穩定的抗氧化性。退火狀態下的鋼的塑性較高,可進行深壓延鋼、沖壓、彎曲、卷邊等冷加工;氣焊和電弧焊結果還滿意;切削加工性好,拋光性能優良;鋼鍛造後冷並應立即進行回火處理。
2Cr13 它屬於馬氏體型不銹鋼,在淬火回火後使用;為提高零件的耐磨性耐腐蝕性、疲勞性能及抗蝕性並可用於滲氮處理、氰化;淬火回火後鋼的強度、硬度均較1Cr13鋼高,抗腐蝕性與耐熱性稍低;在700℃溫度以下的空氣介質中仍有穩定的抗氧化性。鋼的焊接性和退火狀態下塑性雖比不上1Cr13 ,但仍滿意;切削加工性好;拋光性能優良;鋼在鍛造後應緩冷,並立即進行回火處理。
3Cr13 它屬於馬氏體型不銹鋼,在淬火回火後使用,耐腐蝕性和在700℃以下的熱穩定性均比1Cr13 ,2Cr13低,但強度、硬度,淬透性和熱強性都較高。冷加工性和焊接性不良,焊後應立即熱處理;在退火後有較好的切削性;在鍛造後應緩冷,並應立即進行回火處理。
9Cr18 它屬於高碳含鉻馬氏體不銹鋼,淬火後具有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對海水,鹽水等介質尚能抗腐蝕;鋼經退火後有很好的切削性;由於會發生硬化和應力裂紋,不適於焊接;為了避免鍛後產生裂紋,必須緩慢冷卻(最好在爐中冷卻),在熱態下,將零件轉放入700~725℃的爐中進行回火處理
1.奧氏體不銹彈簧鋼的熱處理(1)固溶處理
奧氏體不銹彈簧鋼固溶處理規范
材料牌號 處理溫度℃ 冷卻方式 設備
1Cr18Ni9 棒材:1100~1150 水冷 1.高溫鹽爐適用於棒材和厚板材2.真空油淬爐或真空氣淬爐適用於薄板、帶材、管材以及小型精密彈性元件
板材:1080~1130 水或油冷
帶材:1020~1070 水冷,油冷或者氣冷
1Cr18Ni9Ti 棒材:1060~1140 水冷
板材:1050~1130 水或油
帶材:1020~1070 水冷,油冷或者氣冷
0Cr17Ni14Mo2 1020~1120 水冷,油冷或者氣冷
0Cr18Ni12Mo2Ti 1020~1100 水冷,油冷或者氣冷
1Cr18Ni12Mo2Ti 1020~1100 水冷,油冷或者氣冷
(2)穩定回火處理
奧氏體不銹彈簧鋼穩定回火處理規范
材料牌號 處理溫度℃ 保溫時間(h) 設備
1Cr18Ni9 430~480 2h 真空爐或時效爐
1Cr18Ni9Ti 0Cr17Ni14Mo2 380~480 2n 0Cr18Ni12Mo2Ti
1Cr18Ni12Mo2Ti
備註:用冷拉強化處理的鋼絲並經冷成性的彈簧,作消應力回火處理的規范見表2
2.馬氏體不銹彈簧鋼的熱處理(1)馬氏體不銹彈簧鋼的預備熱處理馬氏體不銹彈簧鋼屬於馬氏體相變強化鋼 馬氏體不銹彈簧鋼的預備熱處理工藝 材料牌號不完全退火 低溫退火
加熱溫度℃ 冷卻介質 布氏硬度壓痕mm 加熱溫度℃ 冷卻介質 布氏硬度壓痕mm
2Cr13 870-900 隨爐冷卻至600℃後出爐空冷 ≥4.4 730~780 空氣 ≥4.0
3Cr13 ≥4.2 730~780 ≥4.0
4Cr13 ≥4.0 730~780 ≥4.0
1Cr17Ni2 670~690 ≥3.5
(2)馬氏體不銹彈簧鋼的淬火、回火處理 馬氏體不銹彈簧鋼製成彈簧後的最終熱處理是淬火、回火。
常用馬氏體不銹彈簧鋼的最終熱處理工藝
材料牌號 淬 火 回 火 硬度(HRC)
加熱溫度℃ 冷卻介質 加熱溫度℃ 冷卻介質
2Cr13 1000~1040 油 300~480 空氣
3Cr13 1000~1040 油 300~480 空氣 40~46
3Cr13Mo 1020~1060 油 220~300 空氣 46~50
4cr13 1000~1050 油 320~450 空氣 45~52
1cr17Ni2 1000~1020 油 340~360 空氣
3.沉澱硬化不銹彈簧鋼熱處理 沉澱硬化不銹彈簧鋼是通過馬氏體相變強化和沉澱析出強化兩者綜合強化的,所以基本熱處理工藝為固溶處理和時效處理。 對於半奧氏體育型鋼,固溶處理後室溫得到不穩定的奧氏體,沒有完成馬氏體轉變,沒有充分強化,因此在固溶處理和時效處理之間,增加一個調整處理,使得不穩定奧氏體轉變為馬氏體。常用調正處理有調節處理(T處理)、冷處理(R處理)、塑性處理(C處理)三種方法。
常用沉澱硬化不銹彈簧鋼熱處理工藝
類別 材料牌號 固溶處理 調整處理 時效處理
加熱溫度℃ 冷卻介質 加熱溫度℃ 冷卻介質
半奧氏體沉澱強化型 0Cr17Ni7AI 1040~1060 水或空氣 750~770℃空冷 520~550 空氣
940~960℃空冷 -78℃冷處理 500~520 冷變形 470~490
0Cr15Ni7Mo2AI 1050~1080 空氣或水 750~770℃空冷 520~550 空氣
940~960℃空冷 -78℃冷處理 500~520 冷變形 470~490
0Cr12Mn5Ni4Mo3AI 1040~1060 空氣 750~770℃空冷 450~490 空氣
-78℃冷處理 510~530 550~570 冷變形 340~360 510~570
550~570
馬氏體沉澱強化型 0Cr17Ni4Cu4Nb 1020~1060 空氣 450~550 空氣
補充:1.1.1-②消應力回火溫度對彈簧力學性能的影響消應力回火溫度對各種材料彈簧力學性能的影響是客觀存在的。可以以不同的回火溫度對碳素彈簧鋼絲、油淬火回火鋼絲和1Cr18Ni9彈簧材料力學性能的影響加以說明。見表3、4.、5(上一篇將表5列立成了表3),也可以根據對彈簧的特殊性能要求來確定相應的回火溫度。
常用沉澱硬化不銹彈簧鋼熱處理工藝
類別 材料牌號 固溶處理 調整處理 時效處理
加熱溫度℃ 冷卻介質 加熱溫度℃ 冷卻介質
半奧氏體沉澱強化型 0Cr17Ni7AI 1040~1060 水或空氣 750~770℃空冷 520~550 空氣
940~960℃空冷 -78℃冷處理 500~520
冷變形 470~490
0Cr15Ni7Mo2AI 1050~1080 空氣或水 750~770℃空冷 520~550 空氣
940~960℃空冷 -78℃冷處理 500~520
冷變形 470~490
0Cr12Mn5Ni4Mo3AI 1040~1060 空氣 750~770℃空冷 450~490 空氣
-78℃冷處理 510~530
550~570
冷變形 340~360
510~570
550~570
馬氏體沉澱強化型 0Cr17Ni4Cu4Nb 1020~1060 空氣 450~550 空氣
補充:1.1.1-②消應力回火溫度對彈簧力學性能的影響消應力回火溫度對各種材料彈簧力學性能的影響是客觀存在的。可以以不同的回火溫度對碳素彈簧鋼絲、油淬火回火鋼絲和1Cr18Ni9彈簧材料力學性能的影響加以說明。見表3、4.、5(上一篇將表5列立成了表3),也可以根據對彈簧的特殊性能要求來確定相應的回火溫度。
回火溫度對碳素彈簧鋼絲材料彈簧的力學性能的影響
鋼絲直徑mm 材料供應狀態 各種回火溫度處理30分鍾後的σb,σs,
(Mpa) 100℃ 200℃ 260℃ 300℃ 400℃
2 冷拉強化 σb 1760 1850 1850 1750 1625
σs 1350 1500 1600 1380 1300
回火溫度對油淬火回火鋼絲材料彈簧的力學性能的影響
鋼絲直徑mm 材料供應狀態 各種回火溫度處理30分鍾後的σb,σs,
(Mpa) 100℃ 200℃ 300℃ 400℃ 500℃
2 冷拉強化 σb 1520 1550 1600 1600 1350
σs 1400 1400 1400 1380 1200
回火溫度對1Cr18Ni9對彈簧力學性能的影響
鋼絲直徑mm 材料供應狀態 各種回火溫度處理1小時後的硬度(HRC)
300℃ 350℃ 400℃ 450℃ 500℃
4 冷拉強化 46.6 48.2 48.2 48.5 47.6
6 44.0 45.5 45.1 45.3 44.9
Ⅳ 鋼的型號、類型及標准
低合金結構鋼:16Mn
合金滲碳鋼:20CrMnTi
合金調質鋼:40Cr
合金彈簧鋼:60Si2Mn
滾動軸承鋼:GCr15
低合金工具鋼:9SiCr
高合金工具鋼:W18Cr4V
不銹鋼:1Cr18Ni9Ti
耐熱鋼:4Cr9Si2
耐磨鋼:ZGMn13
上面所述均為合金鋼
灰鑄鐵:HT100 HT150 HT200 HT250 HT300 HT350
可鍛鑄鐵:黑心可鍛鑄鐵:KTH300-06 KTH330-08 KTH350-10 KTH370-12
P體可鍛鑄鐵:KTZ450-06 KTZ550-04 KTZ650-02 KTZ700-02
球墨鑄鐵:QT400-15 QT600-03 QT700-02 QT900-02……
蠕墨鑄鐵:RuT260 RuT300 RuT340 RuT380 RuT420
以上為鑄鐵
Ⅳ 6C r 13是什麼材料做刀好嗎
6Cr13就是國標牌號,屬於馬氏體型不銹鋼,用於製造刀剪(菜刀、剪刀)和醫療器具,如手術刀、止血鉗等,該類馬氏體不銹鋼的牌號主要有2Cr13、3Cr13、6Cr13、7Cr17等。因為刀剪具有剪切物品的功能,必須有鋒利度,要有鋒利度必須有一定的硬度。這類不銹鋼須通過熱處理使其內部發生組織轉變,形成回火馬氏體,增加硬度後才能作刀剪。具有導磁性,可被磁鐵吸引。
做刀沒問題的!
Ⅵ 閥體材料的代號叫什麼名字: Z K Q T C I P R V 中文名字
閥體材料閥體
材料
鈦及
鈦合金 碳鋼 Cr13系
不銹鋼 鉻鉬鋼 可鍛鑄鐵 鋁合金 18-8系
不銹鋼 球墨鑄鐵 Moti系
不銹鋼 塑料 銅及
銅合金 鉻鉬釩鋼 灰鑄鐵
代號 A C H I K L P Q R S T V Z
Ⅶ 材料1Cr18Ni9Ti-R是什麼意思
1Cr18Ni9Ti 是不銹鋼的一種
至於-R應該是圓鋼的意思吧
Ⅷ 不銹鋼表面電阻是多少
一、不銹鋼發展簡史
20世紀初,冶金學家基於對鉻在鋼中作用的深入認識,發明了不銹鋼,結束了鋼必然生銹的時代。從不銹鋼的發明到工業應用大約經歷了十年.1904-1906年法國人Guillet首先對Fe-Cr-Ni合金的冶金和力學性能進行了開創性的基礎研究;1907-1911年,法國人Portevin和英國人Gissen發現了Fe-Cr和Fe-Cr-Ni合金的耐蝕性並完成了Guillet的研究工作;1908—1911年德國人Monnartz 揭示了鋼的耐蝕性原理並提出了鈍化的概念,如臨界鉻含量,碳的作用和鉬的影響等。隨後,在歐洲和美國,鋼的不銹性的實用價值被確認,工業不銹鋼牌號相繼問世。1912~1914年,Brearley發明了含12-13%Cr的馬氏體不銹鋼並獲得專利;1911-1914年,美國人Dant-sizen發明了含14-16%Cr,0.07%~0.15%C的鐵素體不銹鋼;德國人Maurer和Strauss發明含1.0%C,15-20%Cr,<20%Ni的奧氏體不銹鋼,此後,在此基礎上發展了著名的18-8型不銹鋼(0.1%C-18%Cr-8%Ni)。在實際應用中,高碳奧氏體不銹鋼出現了嚴重的晶間腐蝕問題,在Bain提出了關於晶間腐蝕貧鉻理論之後,於30年代初期,在18-8型不銹鋼的基礎上發展了含鈦、鈮的穩定化型奧氏體不銹鋼,即AISl321和AISl347。在此時期還發明了鐵素體-奧氏體雙相不銹鋼,並提出了超低碳(C≤0.03%)不銹鋼的概念,限於當時的冶金裝備和工藝水平未能在工業中應用。早在1934年美國人Folog獲得了沉澱硬化不銹鋼專利,40~50年代,馬氏體,半奧氏體沉澱硬化不銹鋼用於軍事和民用工業。這類鋼以美國鋼公司(U.S.Steel)成功地生產Stainless W為起點。另外,為了節省鎳資源又開發了以錳代鎳的Cr-Ni-Mn-N系不銹鋼,即美國的AISl200系鋼種。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著化肥工業和核燃料工業的發展,極大地刺激了不銹鋼的研究和開發,同時由於氧氣煉鋼的出現,1947年超低碳類型不銹鋼開始商品化。50年代中期,開發了耐蝕性優良的高性能不銹鋼。60年代後期,馬氏體時效不銹鋼、TRIP(Transformation Inced Plasticity)不銹鋼、C+N≤150ppm的高純鐵素體不銹鋼相繼出現。近20年來,由於各種局部腐蝕破壞事故的不斷出現,加以化學加工工業不斷採用新型催化劑和新工藝,在原有不銹鋼的基礎上,發展了耐應力腐蝕、耐點蝕、耐縫隙腐蝕、耐腐蝕疲勞等專用不銹鋼,如雙相不銹鋼、高鉬不銹鋼、高硅不銹鋼等。為適應深沖成型和冷墩成型的需要還開發了易成型的專用不銹鋼品種。至今為止,已經形成了完整的不銹鋼鋼種系列。自20世紀60年代末期以來,生產各種不銹鋼的精煉設備和連鑄設備陸續投產,在全世界范圍內,已完成了用鈦穩定化奧氏體不銹鋼向低碳、超低碳奧氏體不銹鋼過渡,將不銹鋼生產水平推向一個嶄新的歷史階段。
我國不銹鋼生產起步較晚,工業化生產開始於1952年。用電弧爐大量生產不銹鋼系在1949年以後,早期先生產Cr13型馬氏體不銹鋼,掌握生產技術後,大量生產18-8型Cr-Ni奧氏體鋼,例如1Cr18Ni9Ti,則始於1952年。隨後,為適應國內化學工業發展的需要,又開始生產含Mo2%-3%的1Cr18Ni12Mo2Ti和1Cr18Ni12Mo3Ti等。為了節約貴重元素鎳,自1959年起開始仿製以Mn、N代Ni的1Cr17Mn6Ni5N和1Cr18Mn8Ni5N,1958年向AISI 204鋼中加入Mo2%-3%,研製了1Cr18Mn10Ni5Mo3N(204+Mo),用於全循環法尿素生產裝置以代替1Cr18Ni12Mo2Ti。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開始工業試制1Cr17Ti、1Cr17Mo2Ti和1Cr25Mo3Ti等無鎳鐵素體不銹鋼,並開始研究耐發煙硝酸腐蝕的高硅不銹鋼1Cr17Ni14Si4ALTi(相當於蘇聯牌號ЭИ654),此鋼種實際上是一種α+γ雙相不銹鋼。60年代開始,由於國內化工、航天、航空、原子能等工業發展的需要以及採用電爐氧氣煉鋼技術,一大批新鋼種,如17-4PH,17-7PH,PH15-7Mo等沉澱硬化不銹鋼,含C≤0.03%的超低碳不銹鋼00Cr18Ni10、00Cr18Ni14Mo2、00Cr18Ni14Mo3以及無Ni的Cr-Mn-N不銹鋼1Cr18Mn14Mo2N(A4)相繼研製成功並投入了生產。70年代起,為解決化工、原子能工業中所出現的18-8型Cr-Ni鋼的氯化物應力腐蝕問題,一些α+γCr-Ni雙相不銹鋼相繼研製完成並正式生產和應用,主要鋼號有1Cr21Ni5Ti、00Cr26Ni6Ti、00Cr26Ni7Mo2Ti、00Cr18Ni5Mo3Si2(3RE60)和00Cr18Ni6Mo3Si2Nb等。00Cr18Ni6Mo3Si2Nb是為了解決瑞典牌號3RE60焊後易出現單相鐵素體組織,導致耐蝕性和韌性下降而發展的含N、Nb的α+γ雙相不銹鋼。到80年代,為解決氯化物的點蝕、縫隙腐蝕等局部腐蝕破壞又研製和仿製了含N的第二代α+γ雙相不銹鋼,如00Cr22Ni5Mo2N、00Cr25Ni6Mo3N和00Cr25Ni7Mo3WCuN等,不僅使我國的雙相不銹鋼形成了系列,而且還深入研究了它們的組織和性能以及N在雙相不銹鋼中的作用機制。70年代以來,我國不銹鋼材料研究工作的其它重要進展有:研製了高強度和超高強度的馬氏體時效不銹鋼並投入工業試制與應用;採用真空感應爐、真空電子束爐和真空自耗爐冶煉並批量生產了C+N≤150-250ppm的高純鐵素體不銹鋼00Cr18Mo2、00Cr26Mo1和00Cr30Mo2;含Mo量≥4.5%的高Mo和高Mo含N的Cr-Ni奧氏體不銹鋼,例如研製成功00Cr20Ni25Mo4.5Cu、00Cr18Ni18Mo5(N)、00Cr25Ni25Mo5N等並在化工、石化和海洋開發等領域中獲得了應用;在解決濃硝酸腐蝕和固溶態晶間腐蝕方面,研製了00Cr25Ni20Nb和幾種超低碳高硅不銹鋼,80年代以來,超低碳並對鋼中磷含量和α相量嚴加控制的尿素級不銹鋼00Cr18Ni14Mo2和00Cr25Ni22Mo2N兩種牌號研製完成,它們的板、管、棒材、鍛件以及焊接材料均在大中型尿素工業中得到了應用,取得了滿意的結果;由於一些特殊鋼廠陸續建成冶煉不銹鋼的爐外精煉設備,例如AOD(氬氧精煉爐)、VOD(真空氧精煉爐)等並已投產,我國不銹鋼的冶煉技術上了一個新台階。它不僅使低碳、超低碳不銹鋼的生產變得輕而易舉,而且使不銹鋼的內在質量提高,成本降低。由於含Ti的18-8型Cr-Ni奧氏體鋼存在一系列缺點,美、日等工業先進國家早在60年代便已經實現了由含Ti不銹鋼到普遍採用低碳、超低碳不銹鋼的過渡,而我國是在1985—1990年間才大力進行低碳、超低碳不銹鋼的開發、生產與應用,取得了一些可喜的進展,例如1988年底我國低碳、超低碳18-8型不銹鋼產量已佔我國不銹鋼產量的10%左右。但與不銹鋼生產、應用的先進國家相比(例如日、美等國含Ti的18-8型Cr-Ni鋼僅占不銹鋼產量的1.5%左右),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80年代,我國還開展了控氮(N 0.05%—0.10%)和氮合金化(N>0.10%)Cr-Ni奧氏體不銹鋼的研製工作。試驗表明,氮在Cr-Ni奧氏體不銹鋼和雙相不銹鋼中是一種無價且非常有益的合金元素。對氮的強化作用,降低鋼的晶間腐蝕敏感性,改善鋼的耐蝕性,特別是改善鋼的耐點蝕等方面的機理,正在進行深入的研究工作。幾種控氮和氮合金化的Cr-Ni奧氏體不銹鋼已結合工程需要投入了批量生產和應用。
二、不銹鋼的概念
不銹鋼是不銹鋼和耐酸鋼的簡稱。在冶金學和材料科學領域中,依據鋼的主要性能特徵,將含鉻量大於10.5%,且以耐蝕性和不銹性為主要使用性能的一系列鐵基合金稱作不銹鋼。通常對在大氣、水蒸汽和淡水等腐蝕性較弱的介質中不銹和耐腐蝕的鋼種稱為不銹鋼;對在酸、鹼、鹽等腐蝕性強烈的環境中具有耐蝕性的鋼種稱為耐酸鋼。兩個鋼類因成分上的差異而導致了它們具有不同的耐蝕性,前者合金化程度低,一般不耐酸;後者合金化程度高,既具有耐酸性又具有不銹性。
不銹鋼的定義:含鉻量為10.5%以上的鐵基合金稱為不銹鋼。
不銹鋼最基本的特性:是它在大氣條件下的耐銹性和在各種液體介質中有耐蝕性。
這一特性與鋼中的鉻含量有直接關系,隨著鉻含量的提高而增強。當鉻含量達到10.5%以上時鋼的這一特徵發生突變,從易生銹到不銹,從不耐蝕到耐腐蝕,見圖2-1和圖2-2。而且含鉻量從10.5%以後隨著鉻含量的不斷提高,其耐銹性和耐蝕性也不斷得到改善。一般不銹鋼的最高鉻含量為26%,更高的鉻含量已沒有必要。
不銹鋼的涵義
不銹鋼是不銹鋼和耐酸鋼的總稱。不銹鋼是指耐大氣、蒸汽和水等弱腐蝕介質的鋼,而耐酸鋼則是指耐酸、鹼、鹽等化學浸蝕性介質腐蝕的鋼。
不銹鋼與耐酸鋼在合金化程度上有較大差異。不銹鋼雖然具有不銹性,但並不一定耐酸;而耐酸鋼一般則均具有不銹性。
三、不銹鋼的分類及特點
不銹鋼鋼種很多,性能又各異,常見的分類方法有:
① 按鋼的組織結構分類,如馬氏體不銹鋼、鐵素體不銹鋼、奧氏體不銹鋼和雙相不銹鋼等。
② 按鋼中的主要化學成分或鋼中一些特徵元素來分類,如鉻不銹鋼、鉻鎳不銹鋼、鉻鎳鉬不銹鋼以及超低碳不銹鋼、高鉬不銹鋼、高純不銹鋼等。
③ 按鋼的性能特點和用途來分類,如耐硝酸(硝酸級)不銹鋼、耐硫酸不銹鋼、耐點蝕不銹鋼、耐應力腐蝕不銹鋼、高強度不銹鋼等。
④ 按鋼的功能特點分類,如低溫不銹鋼,無磁不銹鋼,易切削不銹鋼,超塑性不銹鋼等。
目前最常用的分類方法是按鋼的組織結構特點和按鋼的化學成份特點以及兩者相結合的方法來分類。例如,把目前的不銹鋼分為:馬氏體鋼(包括馬氏體Cr不銹鋼和馬氏體Cr-Ni不銹鋼)、鐵素體鋼、奧氏體鋼(包括Cr-Ni和Cr-Mn-Ni(-N)奧氏體不銹鋼)、雙相鋼(α+γ雙相)和沉澱硬化型鋼等五大類,或分為鉻不銹鋼和鉻鎳不銹鋼兩大類,下面簡單介紹這五類不銹鋼的特點。
1、奧氏體系不銹鋼
奧氏體系不銹鋼是面心立方結構,代表鋼種是304、321、316。主要特點是:
l 在正常熱處理條件下,鋼的基體組織為奧氏體,在不恰當熱處理或不同受熱狀態下,在奧氏體基體中有可能存在少量的碳化物及鐵素體組織。
l 奧氏體不銹鋼不能通過熱處理方法改變它的力學性能,只能採用冷變形的方式進行強化。
l 可以通過加入鉬、銅、硅等合金化元素的方法得到適用於各種使用條件的不同鋼種,如316L、304Cu等。
l 無磁性、良好的低溫性能、易成型性和可焊性是這類鋼種的重要特性。
2、鐵素體系不銹鋼
鐵素體系不銹鋼是體心立方結構,代表鋼種是409、430,其耐蝕性不如奧氏體不銹鋼。主要特點是:
l 抵抗應力腐蝕開裂能力優越於奧氏體系不銹鋼;
l 常溫下帶強磁性;
l 熱處理不能硬化,具有優秀的冷加工性。
3、馬氏體系不銹鋼
馬氏體系不銹鋼常溫下具有馬氏體組織,代表鋼種有410、420。主要特點是:
l 馬氏體系不銹鋼常溫下具有強磁性,一般來講其耐蝕性不突出,但強度高,使用於高強度結構用鋼。
l 高溫下具有穩定的奧氏體組織,空冷或油冷下轉變成馬氏體相,常溫下具有完全的馬氏體組織。
4、雙相不銹鋼
成分中高Cr高N,常溫下具有奧氏體和鐵素體混合相,代表鋼種是2304、2205、2507。主要特點是:
l 在高溫下基本為鐵素體組織,在冷卻至室溫時具有30-50%鐵素體+奧氏體雙相組織。
l 屈服強度高、超強的耐點蝕、耐應力腐蝕能力,易於成型和焊接。
5、沉澱硬化系不銹鋼
沉澱硬化不銹鋼按其組織可分成馬氏體沉澱硬化不銹鋼(以0Crl7Ni4Cu4Nb為代表),半奧氏體沉澱硬化不銹鋼(以0Crl7Ni7Al 和0Crl5Ni25Ti2MoVB為代表)和奧氏體加鐵素體沉澱硬化不銹鋼(以PH55A、B、C為代表)。這類材料是利用熱處理後時效析出Cu、Al、Ti、Nb等的金屬化合物來提高材料的強度。主要特點是:
l 這種類型的不銹鋼可藉助於熱處理工藝調整其性能,使其在鋼的成型、設備製造過程中處於易加工和易成型的組織狀態。半奧氏體沉澱硬化不銹鋼通過馬氏體相變和沉澱硬化,奧氏體、馬氏體沉澱硬化不銹鋼通過沉澱硬化處理使其具有高的強度和良好的韌性。
l 鉻含量在17%左右,加之含有鎳、鉬等元素,因此,除具有足夠的不銹性外,其耐蝕性接近於18-8型奧氏體不銹鋼。
四、不銹鋼成分中合金元素的作用
一般情況下純金屬具有比較高的塑性,當加入其他合金元素後,形成單相固溶體時也有較好的塑性,如鐵鎳合金可形成連續固溶體,因此鐵與鎳在任意比例的情況下,合金的塑性都是很高的。
但在含有其它元素的條件下,形成不溶於固溶體或部分溶於固溶體的金屬間化合物,使金屬的塑性降低,因此合金的塑性比純金屬或單相固溶體的塑性差。
l 鐵(Fe):是不銹鋼的基本金屬元素;
l 鉻(Cr):是主要鐵素體形成元素,鉻與氧結合能生成耐腐蝕的Cr2O3鈍化膜,是不銹鋼保持耐蝕性的基本元素之一,鉻含量增加可提高鋼的鈍化膜修復能力,一般不銹鋼中的鉻含量必須在12%以上;
l 碳(C):是強奧氏體形成元素,可顯著提高鋼的強度,另外碳對耐腐蝕性也有不利的影響;
l 鎳(Ni):是主要奧氏體形成元素,能減緩鋼的腐蝕現象及在加熱時晶粒的長大;
l 鉬(Mo):是碳化物形成元素,所形成的碳化物極為穩定,能阻止奧氏體加熱時的晶粒長大,減小鋼的過熱敏感性,另外鉬元素能使鈍化膜更緻密牢固,從而有效提高不銹鋼的耐Cl-腐蝕性;
l 鈮、鈦(Nb、Ti):是強碳化物形成元素,能提高鋼的耐晶間腐蝕能力。但碳化鈦對不銹鋼的表面質量有不利影響,因此在表面要求較高的不銹鋼中一般通過添加鈮來改善性能。
l 氮(N):是強奧氏體形成元素,可顯著提高鋼的強度。但是對不銹鋼的時效開裂影響較大,因此在沖壓用途的不銹鋼中要嚴格控制氮含量。
l 磷、硫(P、S):是不銹鋼中的有害元素,對不銹鋼的耐腐蝕性和沖壓性都會產生不利影響。
五、不銹鋼的一般物理性質
1、熱傳導
v 不銹鋼的熱傳遞速度比較慢,例如:不銹鋼的熱傳導率和鋁相比430鋼種為1/8,304鋼種為1/13,與碳鋼相比分別為1/2和1/4。
v 常溫下與其它材料相比較的熱傳導率如表5-1所示。
2、線膨脹
v 與碳鋼相比304鋼種的線膨脹系數較大,430鋼種的線膨脹系數稍小。另外,鋁、銅的膨脹系數要比不銹鋼大。
v 各種材料的線膨脹系數如表5-1所示。
表5-1 各種材料在常溫下的熱傳導率和線膨脹系數
材料
熱傳導率(×102)W/(m×℃)
線膨脹系數(×10-6)/℃
銀
4.12
19
銅
3.71
16.7
鋁
1.95
23
鉻
0.96
17
鎳
0.84
12.8
鐵
0.79
11.7
碳素鋼
0.58
11
SUS430
0.26
10.4
SUS304
0.16
16.4
3、不銹鋼的電阻器
與純金屬相比,合金的比電阻一般比較大,不銹鋼也是如此,與它的構成元素Fe、Cr、Ni相比,電阻值明顯要大。鋼中的合金元素越多,電阻就越大,如304鋼種要比430鋼種大,310S鋼種則更大。
表5-2 各種材料的電阻
材 料
比電阻(室溫條件下)Ω×cm
導
體
純
金
屬
銀
1.62×10-6
銅
1.72×10-6
鋁
2.75×10-6
Ni
7.2×10-6
鐵
9.8×10-6
Cr
17×10-6
合
金
青銅(錫-銅)
15×10-6
SUS430(鐵-18%Cr)
60×10-6
SUS304(鐵-18%Cr)-8%Ni
72×10-6
SUS310S(鐵-25%Cr)-20%Ni
78×10-6
NiCr(nNi-Cr)
108×10-6
鐵-Cr-鋁合金
140×10-6
4、不銹鋼的磁性
表5-3 各種材料的磁性性質
材料
磁性性質
透磁率m
SUS430
強磁性
-
鐵
強磁性
-
Ni
強磁性
-
SUS304
非磁性(冷加工時有磁性)
1.5(65%加工)
SUS301
非磁性(冷加工時有磁性)
14.8(55%加工)
SUS305
非磁性
-
5、應變硬化指數(n)
v 應變硬化指數就是通常所說的n值,表示材料冷作硬化現象的一個指標,可以反映材料的沖壓成形性能。
v 應變硬化指數大,顯示材料的局部應變能力強,防止材料局部變薄能力強,使變形分布趨於均勻化,材料成形時的總體成形極限高。
6、冷加工誘變馬氏體轉變點Md(30/50)
1) 定義
v Md(30/50)=551-462(C+N)-9.2Si-8.1Mn-13.7Cr-29(Ni+Cu)-18.5Mo-65Nb
表示經30%的冷變形後生成50%馬氏體的溫度。
v 馬氏體轉變點Md(30/50)越低,在冷加工變形過程中誘變馬氏體不容易產生,冷作硬化程度小,越有利於拉深成形。其中Ni含量對誘變馬氏體轉變點的影響是很明顯的,Ni含量高,馬氏體轉變點降低,材料在冷變形過程中硬化程度小。
2) 產生原理
v 不銹鋼的冷作硬化現象主要是由兩種原因引起的:
一種是位錯增多引起的加工硬化;
一種是組織轉變(奧氏體轉變為馬氏體轉變)引起的加工硬化。
v 對SUS430鋼種而言,加工變形過程中不會發生組織轉變,其冷作硬化現象全部是由位錯的增多引起的。
v 304鋼種在冷變形過程中兩種硬化現象都存在,而且組織轉變引起的硬化是主要的,這也是奧氏體不銹鋼的冷作硬化現象比鐵素體不銹鋼要明顯、加工硬化系數(n值)大的原因。
7、晶粒度(N)
1) 定義
晶粒度的物理意義可根據以下公式表示:
n=2N-1
n — 放大100倍時平均每161.25px2(1平方英寸)內所含晶粒數目
N — 晶粒度
2) 解釋與應用
v 晶粒度N級別越高,單位截面積上的晶粒數越多,材料的晶粒就越細,強度越大。
v 晶粒較大時,有利於提高材料的塑性應變比(R),並降低屈強比和屈服伸長。但晶粒較大時,它們在材料表層取向不同,變形量差異比較明顯,材料表面易出現「桔皮」現象。細化晶粒可減輕桔皮現象發生,但晶粒過細,R值會減小,屈強比和屈服伸長都會增大,不利於成形。
v 304鋼種的晶粒度一般要求在7-9級之間。
六、不銹鋼材料的基本性能
1、屈服強度(力學符號Rp0.2,英文縮寫YS)
l Rp0.2=P0.2/F0
l P0.2—拉伸試樣塑性變形量為0.2%時承受的載荷
l F0 —拉伸試樣的原始截面積
v 材料的屈服強度小,表示材料容易屈服,成形後回彈小,貼模性和定形性好。
2、抗拉強度(力學符號Rm,英文縮寫TS)
l Rm =Pb/F0
l Pb—拉伸試樣斷裂前承受的最大載荷
l F0—拉伸試樣的原始截面積
v 材料的抗拉強度大,材料變形過程中不容易被拉斷,有利於塑性變形。
3、屈強比(Rp0.2/Rm)
v 屈強比對材料沖壓成形性能影響很大,屈強比小,材料由屈服到破裂的塑性變形階段長,成形過程中發生斷裂的危險性小,有利於沖壓成形。
v 一般來講,較小的屈強比對材料在各種成形工藝中的抗破裂性都有利。
表6-1 常見不銹鋼材料的屈強比
鋼種
Rp0.2 (N/mm2)
Rm (N/mm2)
屈強比
SUS304
300
670
0.45
SUS304(Cu)
295
640
0.46
SUS316
312
625
0.5
SUS316L
245
525
0.47
SUS430
350
510
0.69
SUS409L
241
410
0.59
4、延伸率(力學符號A,英文縮寫EL)
v 延伸率是材料從發生塑性變形到斷裂的總的伸長長度與原有長度的比值,即:
式中 A — 材料的延伸率(%)
L— 試樣被拉斷時的長度(mm)
L0— 拉伸前試樣的長度(mm)
v 材料的延伸率大,就是材料允許的塑性變形程度大,抗破裂性好,對拉深、翻邊、脹形各類變形都有利。
v 一般來說,材料的翻邊系數和脹形性能(埃里克森值)都與延伸率成正比關系。
5、不銹鋼的沖壓性能
對應的材料的性能為脹形成形性能、翻邊成形性能、擴孔成形性能和彎曲成形性能。要了解沖壓成形性能首先要了解沖壓成形工藝。 基本的沖壓成形加工工藝有:拉深工藝、脹形工藝、翻邊工藝(包括擴孔)、彎曲工藝。
1 )拉深成形工藝
拉深是利用專用模具將沖裁或剪裁後所得到的平板坯料製成開口的空心件的一種沖壓工藝方法。
其特點是板料在凸模的帶動下,可以向凹模內流動,即依靠材料的流動性和延伸率成形。
2)脹形成形工藝
脹形是利用模具強迫坯料厚度減薄和表面積增大,以獲取零件幾何形狀的沖壓加工方法。
特點是坯料被壓邊圈壓死,不能向凹模內流動,完全依靠材料本身的延伸成形。
3)翻邊成形工藝
翻邊是利用模具把坯料上的孔緣或者外緣翻成豎邊的沖壓加工方法。
在圓孔翻邊的中間階段,即凸模下面的材料尚未完全轉移到側面之前,如果停止變形,就會得到右圖所示的成形方式,這種成形方式叫做擴孔,生產應用也很普遍。
4)彎曲成形工藝
彎曲成形是將板料、棒料、管料或型材等彎成一定形狀和角度零件的成形方法,如圖6-4所示。
Ø 一般的304薄板都不會產生彎曲開裂現象。
Ø 430鋼種在板厚較厚時容易產生彎曲開裂現象。
Ø 七、不銹鋼的腐蝕
不銹鋼的不銹特性是由於鋼板表面特殊的鈍化保護膜,首先簡單介紹一下不銹鋼的耐蝕機理,即鈍化膜理論。
所謂鈍化膜就是在不銹鋼表面有一層以Cr2O3為主的薄膜。由於這個薄膜的存在使不銹鋼基體在各種介質中腐蝕受阻,這種現象稱為鈍化。這種鈍化膜的形成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不銹鋼本身就有自鈍化的能力,這種自鈍化能力隨鉻含量的提高而加快。另一種較廣泛的形成條件是不銹鋼在各種水溶液(電解質)中,在被腐蝕的過程中形成鈍化膜而使腐蝕受阻。
一般不銹鋼的腐蝕類型分為兩類:均勻腐蝕、局部腐蝕,隨著不銹鋼在人們生活中的普及,派生出了新的腐蝕類型——「銹蝕」。
1、均勻腐蝕
均勻腐蝕是指裸露在腐蝕環境的金屬表面全部發生電化學或化學反應,均勻受到腐蝕。這種腐蝕也可以測量其進行速度,也可以預測以後的腐蝕程度,設定安全系數,設定材料的使用期,所以它是眾多腐蝕種類中最不危險的腐蝕,通常均勻腐蝕的腐蝕程度按照重量、厚度減少的多少來衡量。除了特殊環境以外,不銹鋼的均勻腐蝕的速度極低,使用壽命長,維護費用低。
表7-1不銹鋼耐蝕性的十級標准
耐蝕性評價
腐蝕率(mm/年)
等 級
完全耐蝕
<0.001
1
很耐蝕
0.001-0.005
0.005-0.010
2
3
耐 蝕
0.010-0.05
0.05-0.10
4
5
尚耐蝕
0.10-0.50
0.50-1.00
6
7
欠耐蝕
1.00-5.00
5.00-10.0
8
9
不耐蝕
>10.0
10
如果在使用過程中要求保持鏡面或尺寸精密的設備應選用1-3級的不銹鋼;要求長期不漏或要求使用年限的設備,應選用2-5級;對於檢修方便或壽命不需很長的設備可選用4-7級的不銹鋼。對於年腐蝕率超過1mm的一般不選用。
2、局部腐蝕
局部腐蝕是指在腐蝕介質的作用下,鋼的基體在特定的部位被快速腐蝕的一種腐蝕形式。這種腐蝕對設備的威脅極大,因此必須根據介質條件正確地選用不銹鋼。局部腐蝕主要類型有:晶間腐蝕、點蝕、應力腐蝕、銹蝕等。
● 晶間腐蝕
晶間腐蝕多發生在中等濃度硫酸、高濃度硝酸和有機酸等酸性介質中發生。腐蝕形式是不銹鋼基體的晶粒邊界受到加速腐蝕。產生這種腐蝕的原因是晶界處貧鉻造成的。
為了防止晶界貧鉻提高抗晶間腐蝕能力,主要有兩個辦法:一是降低鋼中的碳含量≤0.03%的超低碳不銹鋼;二是向鋼中添加鈦或鈮。
● 點蝕
點蝕是一種很危險的局部腐蝕,多發生在含有氯、溴、碘等水溶液中,產生小孔然後急劇進行腐蝕的現象,嚴重時會穿透鋼板, 一般不能以重量減少多少來評價其腐蝕程度。
提高耐點蝕能力的措施主要有兩方面,一是提高局部的耐點蝕能力,減少鋼中的夾雜物,特別是硫含量;二是鋼的基體抗點蝕能力,影響基體耐蝕性的合金元素主要是鉻、鉬、氮三個元素。
● 縫隙腐蝕
產生縫隙腐蝕的主要原因是設備內有縫隙,例如鉚接、墊片或者設備內有死角等原因,介質在這些地方由於不流動,所以氯離子濃縮而加快腐蝕。
為了防止發生縫隙腐蝕,首先應盡量避免有縫隙的設計,或使縫隙敞開;其次提高耐縫隙腐蝕的能力,其中合金元素的影響與點蝕相同。
● 應力腐蝕
應力腐蝕的外貌是沿設備厚度的垂直方向呈樹枝狀的腐蝕,使設備開裂。產生應力腐蝕的條件除介質條件外,與設備在製造過程產生拉伸應力有直接關系。發生這種腐蝕的主要設備有熱交換器、冷卻器、蒸汽發生器、送風機、乾燥機和鍋爐等。
提高不銹鋼耐應力腐蝕的措施:一是提高耐應力腐蝕指標△Ni;二是對設備進行消除殘余應力的熱處理。
3、銹蝕
不銹鋼的耐蝕性能是近年來由於不銹鋼作為裝飾材料廣泛應用而提出的新的耐蝕性指標。不銹鋼作為建築用的板、管等材料同時要具有裝飾性和美觀性。 影響不銹鋼耐銹性能的因素與耐點蝕性的因素是完全相同的,主要取決於基體抗銹性和銹蝕源(夾雜物)的含量。
八、表面加工等級分類
目前,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產活水平不斷提高,民用不銹鋼已進入了各個不同的行業,特別是冷軋板的用量快速增加,在選材和選擇表面加工等級方面都要按不同的要求合理選用,達到最經濟、實用的目的。
來源:http://www.dzqsdz.com/html/news/instry/851.html
Ⅸ 鋁合金門窗型材規格有幾種
鋁合金門窗型材規格主要有:35系列、38系列、40系列、60系列、70系列、90系列等。
所謂35、38指的是鋁合金型材主框架的寬度分別是35毫米、38毫米。鋁門窗型材的規格尺寸,主要以型材截面的高度尺寸(用在鋁合金門窗稱其門窗框厚度尺寸)為標志,並構成尺寸系列。
鋁合金窗用的尺寸系列較小,鋁合金門用的尺寸系列偏大。鋁門窗標注的尺寸系列相同,不一定鋁門窗型材的截面形狀和尺寸都相同。
注意事項
1、門窗框的型材規格、數量均符合國家的標准。其中,鋁合金型材的外框壁厚不得小於2.4毫米,塑鋼窗料厚度不得小於2.5毫米。
2、檢查塑料型材外觀,合格的型材應為青白色或象牙白色,潔凈、光滑。質量較好的應有保護膜。
3、鋁門窗的構件連接處要牢固,此外它的構件最好是用耐腐蝕的填充材料,這樣才能使它的連接部分更加密封和防水。
4、根據門窗洞口尺寸、安裝高度選擇型材截面,平開窗不小於55系列,推拉窗不小於75系列。
Ⅹ 數控合金的盒子後面寫的英文什麼意思
刀片型號代碼,材質代碼,以及參考切削參數。
上面那個TNMG160408 ,是三角形雙面刀片,R0.8的。下面那個CCMT09T302是單面80度菱形刀片,R0.2。
兩盒刀片材質都是三菱VP15TF。這材質有點像株鑽YBG205,就是通用的PVD塗層刀片,可以加工碳鋼,也可加工不銹鋼。三菱這款材質,連銑刀片也大量用,簡直是個萬金油。
世界上的事情,哪能好事全占完?能用於銑削,顯然該材質具有非常好的韌性和抗沖擊能力,但這就意味著刀片基體含鈷較高,硬度和耐磨性欠佳。所以它在很多情況下並非好刀片。我這里幾乎不用這個牌號的刀片。
盒子下面標示著廠家推薦切削參數。P代表針對P類材料,也就是以碳鋼和低合金鋼為代表的一般鋼件。M則是不銹鋼一類材料的推薦值。根據你加工的材料來選擇。
按照三菱公司自己的說法,切削速度VC的推薦值的上限值,是指刀尖壽命10-15分鍾時的參考值。而下限值是壽命60分鍾時的參考值。它還有一個計算壽命和切削速度間關系的修正系數,可以根據期望的刀具壽命計算選取線速度,從而計算轉速。
所有廠家都會吹牛,標稱值有參考意義,但不要完全當真。
以上這些,是一個專業車工應當知道的東西。刀具的認知和使用,是數控車工的核心專業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