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軸承鑄造 > 鑄造五銖錢怎麼讀

鑄造五銖錢怎麼讀

發布時間:2022-09-04 02:56:41

① 五銖錢在歷史上是如何發展的

五銖錢是我國古代貨幣史上流通時間最長的貨幣,從漢武帝時期開始到唐高祖時廢罷,流行了700多年。在此期間,先後有10多個王朝和政權,20多個帝王鑄行過五銖錢。

魏晉南北朝時期,不同的經濟基礎和社會形態,導致不同的貨幣流通形勢。隋文帝受周禪即位建隋後,於581年鑄行統一的標准五銖錢,文曰「五株」。這是我國歷史上最後一次鑄行五銖錢。隋五銖,史稱「自是錢貨始一,所在流布,百姓便之」。

唐王朝建立後,迅速出台了自己的鑄幣政策,行開元通寶錢,並確立其朝廷鑄幣的法幣地位。五銖錢從此退出歷史舞台。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社會動亂,金屬貨幣的流通范圍減小,而且形制多樣,幣值不一,出現了重物輕幣的現象。三國時期的曹魏實行的實物貨幣政策,魏明帝時恢復鑄行五銖錢,形制與東漢時期五銖相似。魏五銖錢錢徑2.5厘米,重3.4克至3.5克。錢幣上的「五」字交筆彎曲,「朱」字頭圓行,外郭寬,字畫顯得比較肥大。魏明帝時期鑄行的五銖錢,對經濟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劉備入蜀後鑄造直百五銖錢大而厚重,後來鑄逐漸減重,最輕薄者,不足0.8克。面文篆書「直百五銖」4個字,寄廓直讀,即價值「100枚五銖錢」。

少數直百五銖背銘篆書「為」字,以示鑄地益州犍為郡,這是方孔圓錢中最早刻記的錢。常背鑄或背刻陰文和文飾,也有背鑄陽文,如「為」、「工」、「王」、「十三」、「七」等字或四齣文。

兩晉是我國貨幣史上唯一沒有鑄造貨幣的朝代。西晉因為繼承的是曹魏,所以用的是魏國的五銖錢。至東晉,大將軍王敦手下的一名叫沈充的參軍所鑄五銖錢,所以,這種錢幣又稱「沈郎五銖」。沈郎五銖的錢文「五銖」兩字橫讀,有外形。面有外郭。錢的直徑大概1.9厘米,重1.15克。此錢製作工藝為模鑄,既輕且小,如同柳絮和榆莢。

區區一個小吏,卻有鑄幣行世的權利,不難看出,東晉時期對於貨幣的管制是十分鬆弛的,估計自行鑄造地方貨幣的也不止沈充一個。

南北朝是我國歷史上的一段分裂時期,該時期幣制十分混亂,各個地方鑄造的五銖錢在形態、重量等方面都存在較大區別。

南朝宋國鑄造了一種大錢,這種大錢被稱為「當兩五銖錢」。當兩五銖錢直徑2.7厘米,穿徑一厘米,厚肉,重5克,面文「五銖」文字粗壯,面有外郭無內郭,背有內外郭;錢重量均不同兩漢五銖錢。

南朝的齊國一直實行貨幣緊縮的政策,很少鑄錢。齊高帝蕭道成曾計劃鑄錢,但沒有實行。齊武帝蕭頤曾經派人到四川鑄銅錢,後來因為成本過高而停止。

南朝的梁國在梁武帝蕭衍建國之初即鑄行新錢,不僅製造銅錢,而且還製造鐵錢,當時的幣制相當混亂。南朝的陳國鑄幣不是很多,史載僅鑄陳五銖、太貨六銖兩種錢幣。陳五銖也被稱為「天嘉五銖」,這種錢幣直徑約為2.4厘米,重為3.4克左右。

「五銖」兩字篆書章法稍異:「五」字交筆平直,形同兩個對頂等腰三角形;「銖」頭圓折而高出「金」頭,外廓較寬。陳五銖後來雖然貶值,但在南朝仍屬相對穩定、流通較廣的貨幣。

南朝陳宣帝陳頊鑄行一種新的錢幣太貨六銖,這種錢銅質優良,輪廓整齊,錢文瑰麗勻稱,鑄造精妙絕倫,居南朝之冠。

北朝的北魏孝文帝拓跋宏曾經在洛陽鑄行年號錢太和五銖。其形制與漢五銖類似。

太和五銖的錢體大小輕重不一,大者直徑2.5厘米,重3.4克;小者直徑兩厘米,重2.5克。太和五北魏宣武帝時曾改鑄永平五銖。永平錢版式復雜,大小輕重不一,大型者多為朝廷鑄造,小型者多為民間私鑄。錢直徑一般為2.2厘米至2.5厘米,重2.2克至3.2克;面文「五銖」,橫讀,製作比較工整。

北魏孝庄帝鑄永安五銖,共有3種:一種是永安年間鑄行的光背錢;第二種是永熙年間鑄行的背「土」字錢;第三種是東魏孝靜帝於興和年間所鑄行的背四齣文錢。

在這3種永安五銖錢中,以北魏孝武帝鑄行的背土字錢最具特色。該錢背部穿孔上方鑄有一個「土」字,「土」字與背穿孔相連,正好組成一個「吉」字,所以當時又稱吉錢,人人佩戴,以為吉祥。

北周武帝宇文邕曾經3次鑄錢。561年鑄布泉;574年鑄五行大布和永通萬國。這三種錢幣形制精妙,筆法華美,素有「三大美泉」之稱,被譽為六朝錢幣之冠,在我國和世界的鑄幣史上均佔有重要地位。

北周三種貨幣均為方孔圓錢,錢文「布泉」、「五行大布」、「永通萬國」均為玉箸篆,筆畫肥瘦均勻,末端不出筆鋒,就像是用玉石製成的筷子寫成的,肥滿、圓潤、溫厚、勻稱。

布泉一枚當西魏五銖5枚,五行大布當布泉10枚,永通萬國又當五行大布10枚,即一枚永通萬國要合500枚五銖錢。

北周靜帝鑄的永通萬國錢,「永通」是永遠通行,「萬國」表示天下萬國。可惜鑄行不到四年,就隨著北周的滅亡而被銷毀。

楊堅於581年在北周稱帝,改國號隋,這就是隋文帝。他曾經鑄行了一種合乎標準的五銖錢,並禁止舊錢的流通。隋代的五銖錢與前代相比,有著自己的特點,也有深刻的歷史意義。

隋代五銖面文上的「五」字筆畫挺直,與明顯的穿廓豎錢,組成一個橫寫「凶」字形,錢面外輪較漢五銖錢略寬。錢背外輪內廓肉厚,錢文清晰,形制莊重大方,有上承漢五銖,下啟唐開元錢幣鑄造風格。隋代五銖錢幣厚薄、輕重、大小差異懸殊極大,有學者曾挑出3枚較為規范的隋五銖作對比,分別為外徑1.2厘米,重1.23克;外徑2.2厘米,重1.92克;外徑2.3厘米,重2.87克。

隋代初期嚴格鑄行足值五銖,反映了隋文帝勵精圖治、使民休養生息的治國戰略,取得了全國經濟的較大發展。

隋文帝頒布統一幣制,並強制推行。針對私鑄濫造錢幣情況,一律融化為銅,依法沒收。凡查出舊錢使用的地區,縣令要受到扣除半年俸祿的處罰。除此之外,隋代初期還嚴厲打擊摻假使劣。

唐王朝建立後,迅速出台了自己的鑄幣政策。621年,「廢五銖錢,行開元通寶錢」,確立了朝廷鑄幣的法幣地位。同時,唐代又繼承魏晉南北朝時期以絹帛為貨幣的傳統,實行了「錢帛兼行」的貨幣制度。

唐代不僅制訂了鑄幣官營、私鑄非法的法律,而且實行了由朝廷買斷銅、錫等鑄幣材料,不準私自買賣的政策,並配套出台了禁銅令、禁鑄銅器令、禁銷錢鑄器令等法令。這樣,五銖錢從漢武帝鑄造直至唐高祖時的621年廢罷,流行了700多年。

唐王朝的開元通寶錢

② 什麼是五銖錢

五銖錢是中國古代使用的一種銅鑄的貨幣,因錢上鑄有「五銖」二篆字,所以叫五銖錢。

五銖錢從漢朝的漢武帝時期一直使用到隋朝,到唐朝才停止使用,前後長達700多年,是我國歷史上鑄行數量最多、時間最長最為成功的長壽貨幣。

五銖錢種類很多,形制也稍有不同。僅西漢時的五銖錢,就有郡國五銖、赤(側)仄五銖、三官五銖、宣帝五銖以及小五銖,金五銖等多種。

漢朝五銖錢

③ 什麼是五銖錢,怎麼分別真假

五銖錢是錢上有「五銖」二篆字,故名。漢武帝於元鼎四年 (前113年) 下令禁止郡國鑄錢,把各地私鑄的錢幣運到京師銷毀,將鑄幣大權收歸中央。中央政府成立專門的鑄幣機構。

即由水衡都尉的屬官 (鍾官、辨銅、技巧三官) 負責鑄錢。鍾官負責鑄造,辨銅負責審查銅的質量成色,技巧負責刻范。面文「五銖」二字的錢最初鑄於漢武帝元狩五年 (公元前118年),重如其文,被稱為五銖錢。

一、錢文嚴謹規矩,「五銖」二字修長秀麗,風格較為一致,「五」字交筆緩曲,上下與兩橫筆交接處略向內 收。「銖」字「金」頭有三角形、箭鏃形兩種,四點方形較短。「朱」字頭方折,下垂筆基本為圓折,頭和尾與「金」字旁平齊,筆畫粗細一致。

二、錢型整齊,直徑25-25.5毫米,穿直徑約0.97厘米,郭厚0.15-0.2厘米,寬0.1-0.14厘米,比郡國五銖的郭略寬,且深峻平整,連接錢肉的一面垂直。背有內外郭,個別內郭四角微凸。

三、重量以3.5-4克者為多,少數的超過4克。

四、鑄工精細,面背比較平整,內外郭寬窄均勻,規矩整齊。

五、記號有穿上橫和下半星兩種。

(3)鑄造五銖錢怎麼讀擴展閱讀:

永安五銖:

永安五銖也是年號錢,孝庄帝永安二年(公元529年)鑄。錢文直讀,「安」字界邊減筆,匠心獨具。「永安五銖」對於北魏的經濟發展沒有起到積極作用,但是它作為一個時代的產物是具有收藏價值的。

據史書記載,「永安五銖」錢共有三種:一種是永安二年(公元529年)孝庄帝鑄行的光背錢;第二種是永熙年間(公元532~534年)孝武帝鑄行背「土」字錢;第三種是北魏分裂後由東魏孝敬帝於興和三年(公元541年)所鑄行的背四齣文錢。

這三種「永安五銖錢」中,以北魏孝武帝鑄行的背土字錢最具特色。該錢背部穿孔上方鑄有一個「土」字,「土」字與背穿孔相連,正好組成一個「吉」字,所以當時又稱吉錢,人人佩戴。

以為吉祥。永安五銖錢大小輕重不一,一般直徑為2.2厘米,重3克左右;輕小者直徑1.8厘米,重約2克。此錢不光輕小濫鑄多,而且嚴重貶值。

④ 五銖錢為何名「五銖」

錢重五銖,上有「五銖」二篆字,所以稱五銖錢。銖,古代重量單位,二十四銖等於舊制一兩

⑤ 五銖又叫什麼

五銖又叫元狩五銖。錢文為「五銖」,小篆書,光背,正面有輪無郭,背面則輪郭俱備。錢直徑2.5厘米左右,重約3.5-4克。「五」字交筆斜直或有彎曲;「銖」字的「朱」頭呈方折型,「金」字頭較小,彷彿如一箭鏃。少數錢上有一橫劃。
三官五銖:
漢武帝收回鑄幣權以後,由漢武帝中央政府統一鑄錢。三官五銖就是這個時候鑄造的。該錢製作精美,邊郭工整,重量准確,錢文秀麗,為錢中楷模。三官指鍾官、辨銅、技巧,統指政府鑄錢的機構。中央為推廣均輸法,新設水衙都尉一官,在長安上林苑辦公。上林苑是政府鑄錢的機構,是漢初在原秦代舊苑的基礎上擴建而成的皇家園林,規模宏大,有離宮70所,周圍面積達300餘里,包括現今的西安、周至和戶縣。

⑥ 劉備入蜀後鑄造的直白五銖錢是什麼樣的

劉備入蜀後鑄造直百五銖錢大而厚重,後來鑄逐漸減重,最輕薄者,不足0.8克。面文篆書「直百五銖」4個字,寄廓直讀,即價值「100枚五銖錢」。少數直百五銖背銘篆書「為」字,以示鑄地益州犍為郡,這是方孔圓錢中最早刻記的錢。常背鑄或背刻陰文和文飾,也有背鑄陽文,如「為」、「工」、「王」、「十三」、「七」等字或四齣文。

⑦ 「五銖錢」指什麼有什麼來歷

五銖錢是中國古銅幣的名稱,錢幣上有"五銖"二篆字,因此而得名。

漢武帝在他的統治期間,先後進行了六次幣制改革,才使漢初以來一直沒有解決的貨幣問題得到了比較徹底的解決。

漢武帝最早實行的是三銖錢,重如其文,這是恢復銅鑄幣名義與重量相同的一個措施,但是由於三銖錢與四錢重的半兩錢等價使用,於是又導致私鑄盛行非常混亂,到了建元五年春,"廢三銖錢,行用半兩錢",漢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又從新鑄造三銖錢並鑄造皮幣和白金(銀)幣,還頒布了盜鑄金錢者死罪的規定。

漢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開始又進行了第四次幣制改革,這次改革是"廢三銖錢,改鑄五銖錢",五銖錢的形制都有一定的規定,錢幣"五銖"從此開始正式啟用,五銖錢重量適中,所以在西漢、東漢、蜀、魏、晉、南齊、梁、陳、北魏、隋都鑄造過,歷時長達739年,是我國歷史上鑄行數量最多、時間最久的長壽錢。

⑧ 五株錢上寫的什麼字

五銖錢,屬於五銖錢裡面的「常平五銖」錢,屬北齊時期。你看字錢的時候按『上下右左』的順序去念。 我珍藏的資料給你看下: 五銖錢始鑄於西漢武帝元狩五年(前118),錢重五銖,上有「五銖」二篆字,故名。錢文「五銖」二字。又名五銖錢。分列方孔左右,通常是右「五」左「銖」。它的標准重量為4克,錢徑2.5厘米,厚0.12厘米。它繼承了秦半兩錢的形制,確立了圓形方孔,內外有郭,並發展成為輕重大小適度的銅質錢幣。自漢武帝元狩五年至西漢末年,幣制不復改變。東漢光武帝建武十六年(40)鑄行東漢五銖錢。此錢徑2.5厘米,重3.4~3.5克,外郭較窄。靈帝時鑄「四齣五銖」,即錢背有四道斜紋,由穿孔四角至外郭,其形制、質量與東漢五銖錢同。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蜀漢鑄直百五銖;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495)始鑄「太和五銖」,宣武帝永平三年(510)鑄「永平五銖」,孝庄帝永安二年(529)鑄「永安五銖」;西魏文帝大統六年(540)鑄「大統五銖」,形制似「永安五銖」。蕭梁初期,曾鑄「大樣五銖」;北齊文宣帝天保四年(553)鑄「常平五銖」。581年,隋統一後,另鑄「開皇五銖」,結束了長達一百餘年幣制混亂的局面。唐武德四年(621)鑄「開元通寶錢」,廢止五銖錢。五銖錢流通七百餘年,是中國歷史上鑄造數量最多,流通時間最久的錢幣。

⑨ 五銖有多少種類,怎麼區分

主要看五銖的字體特徵和連廓的特徵,總體看東漢之前的比較粗糙而且外廓比較大,東漢以後的小而精緻,按照前面各時期的特徵可以確定的。

五銖錢的字文得名源於它的重量:枚重五銖(註:以西漢一斤為250克算,一銖約0.65克,五銖約3.25克)。可以推測五銖錢的重量是源於四銖半兩與三銖錢等值,民不樂意用之,則私鑄成風,故廢三銖行五銖。古人造字以紀數,起於一,極於九,五為中數,亦表天地人和。

武帝五銖

漢武帝元狩五年,詔令各郡國鑄行五銖錢,稱為郡國五銖,又叫元狩五銖。錢文為「五銖」,小篆書,光背,正面有輪無郭,背面則輪郭俱備。錢直徑2.5厘米左右,重約3.5-4克。「五」字交筆斜直或有彎曲;「銖」字的「朱」頭呈方折型,「金」字頭較小,彷彿如一箭鏃。少數錢上有一橫劃。

其材料改用紫銅,因而有紫紺錢之稱。但各地技術水平不同,銅礦的成分有差別,官吏了解命令的程度與奉行的態度很難一致,所以鑄出的錢差別很大,有的與舊漢半兩一樣,背平無輪郭,有的穿孔大,肉薄,也有肉厚的。

三官五銖

漢武帝收回鑄幣權以後,由漢武帝中央政府統一鑄錢。三官五銖就是這個時候鑄造的。該錢製作精美,邊郭工整,重量准確,錢文秀麗,為錢中楷模。

小五銖

小五銖約於西漢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始鑄,俗稱「雞目錢」、「鵝眼錢」,由其形小而得名。在出土的西漢錢幣中,有漢代文獻記載的小型五銖錢,這種錢及錢范出自西漢時期的墓葬或遺址中,其中,漢宣帝杜陵一號陪葬坑中所出土的是有確切紀年的一例。

冥幣

小五銖面文「五銖」,鑄造精美,面有周郭,無好郭,背側肉好,周郭俱備,文字清晰。錢直徑在1.15-1.2厘米之間,重約0.62-0.65克。錢文書體亦與武帝、昭帝、宣帝三代各有區別。

「五」字交股有的較直,有的略彎,也有的彎曲甚大,形制上有的穿上橫畫如三官錢式,也有如五銖最常見的面內無郭的一種。

剪輪五銖

剪輪五銖錢又稱「磨郭五銖」、「剪郭五銖」。武帝初鑄五銖時「周郭其質」,以防止奸民從錢背面磨銅取熔。可是西漢後期竟出現另一種磨邊的剪輪五銖,是一種用普通五銖錢經磨鑢加工而減重的錢幣。實際上這種五銖叫磨邊五銖最為貼切。

後期五銖

「永平五銖」,孝庄帝永安二年(529)鑄「永安五銖」;西魏文帝大統六年(540)鑄「大統五銖」,形制似「永安五銖」。蕭梁初期,曾鑄「大樣五銖」;北齊文宣帝天保四年(553)鑄「常平五銖」。581年,隋統一後,另鑄「開皇五銖」,結束了長達一百餘年幣制混亂的局面。

廢五銖

唐武德四年(621)鑄「開元通寶錢」,廢止五銖錢。五銖錢流通七百餘年,是中國歷史上鑄造數量最多,流通時間最久的錢幣。

閱讀全文

與鑄造五銖錢怎麼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手機投屏直播需要哪些設備 瀏覽:480
老式木質手提工具箱 瀏覽:267
標題關於商業智能儀錶板你了解多少 瀏覽:517
上海康博五金製品工商 瀏覽:575
前頂角壓力軸承環了有什麼影響 瀏覽:658
樊城健身器材有哪些常用解決方案 瀏覽:616
滎陽市高山鎮閥門廠招聘信息 瀏覽:319
滅火裝置作用是什麼 瀏覽:687
珠海金鼎天藝五金製品公司 瀏覽:315
y輻照裝置設計使用壽命 瀏覽:740
紅外檢測人體溫度裝置設計 瀏覽:846
機械如何省力 瀏覽:398
什麼叫鑄造里的氣孔 瀏覽:353
閥門出口是什麼原因 瀏覽:944
儀器儀表客戶怎麼回訪 瀏覽:451
出租設備預收款如何交稅 瀏覽:455
節溫器閥門有什麼開啟 瀏覽:765
電動工具一點通 瀏覽:880
機械革命怎麼玩不了破解游戲 瀏覽:607
什麼是動車隨車機械師 瀏覽: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