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五金知识 > 江苏高邮金飞达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江苏高邮金飞达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2023-05-17 16:55:09

① 邗江区西湖镇中心村沟圈组在不在改造范围内

市名:扬州(英语:Yangzhou 俄语:Янчжоу)简称扬,古称“广陵”,别称“维扬”。建城史可上溯至公元前年。

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省份:江苏省(Jiangsu Province)

区号:0514

时间:北京时间(中国标准时间)。UTC+8

邮编:225000

牌照:苏K 苏OK(警察和行政用车)

市花:芍药、琼花

市树:银杏、杨柳

市歌:《茉莉花》

特产:“富春”、“五亭”牌速冻包子、“三和四美”牌酱菜、牛皮糖

政府:市委书记王燕文,市长谢正义。驻地:江苏省扬州市文昌西路8号。

人口:2008年底,扬州市户籍总人口约460万。

民族:汉族占总人口的99%以上,此外还有40多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总人口2万多,占全市总人口的0.6%。

面积: 全市总面积6634平方公里。市辖区总面积1028平方公里。

人口密度:693人/平方公里

[编辑本段]城市概况扬州是长江三角洲北翼中心城市之一,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扬州市地处江苏省中部,东与泰州市交界,东北与盐城市交界,西南与南京市、西与安徽省天长市接壤,南临长江,与镇江隔江相望,北与淮安市毗邻。纵贯南北的京杭大运河与万里长江在这里交汇,扬州在历史上就是中国水陆交通枢纽、南北漕运的咽喉;而今日的扬州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洗礼已经发展成为了一座生态、宜居的旅游休闲城市,“三新”产业迅猛发展的工业强市。

扬州市现辖广陵、维扬、邗江3个区和宝应1个县,代管江都、仪征、高邮3个县级市。全市总面积6634平方公里,人口约460万(2008年底);其中市辖区总面积102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约120平方公里,市辖区总人口约120万(2008年底)。

扬州工业综合实力较强,在江苏省内仅次于苏州、无锡、南京、常州、南通,列第六位。扬州工业已形成以汽车船舶、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等三大产业为支柱,以“三新”产业为特色的发展格局。扬州农业发展同样迅猛,扬州已成为了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扬州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休闲城市。“烟花三月下扬州”,每年公历4月18日至5月18日,扬州市都会举行“烟花三月经贸旅游节”,此时的扬州烟雨蒙蒙,琼花盛开,花香扑鼻,是旅游的黄金季节。瘦西湖、大明寺、个园、何园是扬州最著名的景点。

[编辑本段]城市荣誉联合国人居奖城市

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国家信息化试点城市

[编辑本段]诗韵扬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杜牧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 《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唐·徐凝《忆扬州》

萧娘脸上难生泪,桃叶眉头易得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编辑本段]名称由来扬州,古代有时作杨州(按:汉碑中杨字皆从“木”,从“手”系后人所改,王念孙有详细考证),相当于现在的“省”。杨州的名称最早见于《尚书·禹贡》:“淮海维扬州”。这是古人心目中的一个广泛的地理概念,包括了今淮水以北、黄海、长江广大地域内的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等省。据唐代杜佑《通典》所载,在古扬州地域内,唐代设有三十九个郡府,一百九十六个县。这个扬州虽然包容了今天的扬州地方,但和今天的扬州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今天的扬州地区,春秋时称“邗”(邗国为周代的方国之一,后被吴所灭)、秦、汉时称“广陵”、“江都”等、东晋、南朝置“南兖州”、北周时称“吴州”。汉武帝时,在全国设十三刺史部,其中有扬州刺史部。这个刺史部管辖的范围相当于今天的安徽淮水和江苏长江以南及江西、浙江、福建三省;湖北英山黄梅、广济;河南固始、离城等地。东汉时治所在历阳(今安徽和县),末年迁至寿春(今安徽寿县)、合肥(今安徽合肥市西北)。三国时魏、吴各置扬州,魏的治所在寿春,吴的治所在建业(今江苏南京市)。西晋灭吴后,治所仍在建邺(曾改名建业,后又改名建康,今南京)。隋开皇九年改吴州为扬州,但总管府仍设在丹阳(今南京)。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将扬州治所从丹阳移到江北,从此广陵才享有扬州的专名。

[编辑本段]地理位置扬州,地处江苏中部,长江北岸、江淮平原南端。现辖区域在东经119°01′至119°54′、北纬32°15′至33°25′之间。南部濒临长江,北与淮安、盐城接壤,东和盐城、泰州毗连,西与南京、淮安及安徽省天长市交界。

境内有长江岸线80.5公里,沿岸有仪征、江都、邗江2市1区;京杭大运河纵穿腹地,由北向南沟通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邵伯湖4湖,汇入长江,全长143.3公里。

扬州城区位于长江与京杭运河交汇处,东经119°26′、北纬32°24′。

[编辑本段]气候地形
扬州市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主要特点是: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冬季盛行干冷的偏北风,以东北风和西北风居多;夏季多为从海洋吹来的湿热的东南到东风,以东南风居多;春季多东南风;秋季多东北风。冬季偏长,4个多月;夏季次之,约3个月;春秋季较短,各为2个多月。

扬州地处江淮平原南端,受季风环流影响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自然条件优越。年平均气温为14.8℃,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冬冷夏热较为突出。最冷月为1月,月平均气温1.8℃;最热月为7月,月平均气温为27.5℃。全年无霜期平均220天;全年平均日照2140小时;全年平均降水量1020mm。

扬州市市辖区北部地形为丘陵,京杭运河以东和沿江地貌为长江三角洲漫滩冲积平原,地势平坦。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扬州市现辖广陵、维扬、邗江3个区和宝应1县,代管江都、仪征、高邮3个县级市。全市共有70个镇、7个乡和12个街道办事处(另有2个扬州市人民政府设立并直管的虚拟街道办事处)。全市总面积6634平方公里,市辖区面积1028平方公里,市辖区建成区面积约120平方公里(截止2008年底)。全市总人口约460万,其中市辖区人口约120万(截止2008年底)。

扬州市市辖区行政区划:

扬州市广陵区:东关街道、汶河街道、曲江街道、文峰街道、汤汪乡、湾头镇,

扬州市维扬区:双桥街道、梅岭街道、甘泉街道、双桥乡、城北乡、平山乡、西湖镇,

扬州市邗江区:邗上街道、蒋王街道、汊河街道、文汇街道、扬子津街道、瓜洲镇、公道镇、李典镇、杭集镇、头桥镇、沙头镇、槐泗镇、方巷镇、杨寿镇、泰安镇、杨庙镇、施桥镇、八里镇。

注1:扬州市邗江区文汇街道、扬子津街道、施桥镇、八里镇实际由市经济开发区代管。

注2:仪征市朴席镇(不含沿江村及土桥村的沿江高等级公路以南区域)实际由市经济开发区代管。

[编辑本段]经济状况刚刚过去的一年,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走过了30年。30年来,我市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开放开发突飞猛进,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蒸蒸日上,扬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1978年相比,200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加109倍、130倍、54倍和86倍。

一、国民经济保持增长

预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80亿元,增长14%左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5400元。财政总收入266.2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04.8亿元,分别增长24.6%和22.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50亿元,增长32.3%。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380元,分别增长15.5%和12%。居民消费价格涨幅4.8%,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工业加快集聚发展。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3518亿元、增加值900亿元、利税270亿元,分别增长35.5%、17%和22.7%。石油化工、汽车船舶、机电装备三大主导产业产值增长38%。“三新”产业产值213.7亿元,增长38.4%。完成工业投资710亿元,增长41.3%。实施亿元以上项目30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31个。顺大多晶硅、实友化工、诚德钢管二期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新增产值超10亿元以上企业15家,其中50亿元企业1家。宝胜集团营业收入超过百亿元。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2个。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4%。建筑业总产值1012亿元,增长26%;获鲁班奖两项。

服务业质态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增加值561亿元,增长15.1%。扬州港口、石化和公铁水等重点物流园区加快建设。实施《“数字扬州”2010行动计划》,启动无线宽带等8个项目建设。江苏信息服务产业基地(扬州)签约入驻企业20家。信息服务业销售收入55亿元,增长19.6%。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3亿元,增长24.9%。成交额亿元以上市场48家,新增老字号连锁店、加盟店130家。来扬境内外游客1875万人次,旅游收入199亿元,均增长20%以上。房地产业完成投资137.7亿元,增长29.3%。金融机构年末存、贷款余额1551.9亿元和889.4亿元,分别增长23.8%和18.5%。市工艺美术集团获“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6家服务业集聚区跻身省级行列。

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发放“四项补贴”3.53亿元。粮食总产269.4万吨,连续第五年获得丰收。畜禽、水产及蔬菜稳定增长。新增高效农业面积50.4万亩、设施农业面积5.1万亩,新建规模项目410个;高效农业园区达391个,进园企业(大户)4923个。海峡两岸(扬州)农业合作试验区新引进项目50个。70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实现销售161.6亿元,增长21%。积极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质量检测,新增“三品”品牌53个。水利、农业开发、粮食流通、供销、农机、气象等工作得到加强。

二、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各项改革继续深化。市直工业、商贸流通企业改革深入推进,12家企业改制取得积极进展。市政公用单位改革进一步深化。政府投资管理体制不断完善,部门预算制度改革继续推进。做好企业上市工作,3家企业申报材料已报证监会,1家通过审核;1家企业在境外上市。农村税费、乡镇机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和义务教育体制改革步伐加快。新增农村“三大合作”经济组织767个。政策性农业保险全面推开。邗江泰和、高邮汇通农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挂牌营业。

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制订并实施推进科技创新型经济发展的意见。全市获批省级以上科技项目450项、高新技术产品240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865.9亿元,增长49.7%。分别在京沪陕举办“科技创新产业合作”推介会,签订科技合作项目80个。新增省级以上“一站两中心”13家。首个国家光电产品检测重点实验室落户我市。南京大学-扬州光电、化工研究院和扬州中科半导体照明研发中心加快建设,中科院扬州应用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投入使用。启动“百千万人才强市双行动计划”,10名高层次人才获得省专项资助。我市被列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

双资利用持续增长。开展多形式招商推介活动,成功举办“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强化跟踪督查和配套服务,促进项目落地、投产达效。新批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22个。全年协议利用外资50.7亿美元、注册外资实际到账17.2亿美元,分别增长48.5%和50.7%。外贸出口45亿美元,增长38%。外经营业额1.85亿美元,增长23%。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入69亿元,“八区二园”主营收入占全市工业比重达76%,同比提高4.5个百分点。民营企业注册资本385亿元,增长51.6%。新开工建设5000万元以上项目358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20个。新增中小企业担保机构5家,注册资本2.39亿元。外事、侨务、台湾事务和区域协作等工作在扩大开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编辑本段]对外开放扬州是我国较早开展对外贸易和国际交往的城市之一。早在唐代,扬州就享有"商贾如织"、"富甲天下"的美誉,当时寓居海外的扬州经商者达5000多人,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著名港口。

新中国成立后,扬州的对外贸易有了新的发展。1958年扬州成立了扬州市对外贸易公司。1976年国家批准扬州为全国首批十大出口商品基地之一。特别是1978年以来,在"改革、开放"方针的指引下,扬州的对外贸易得到了迅速发展。2001年底,全市共有获得国家外经贸部批准享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外贸流通企业20家,自营生产企业179家,三资企业480家;直接从事对外贸易的各类人员5000多人。2001年全市各类外贸企业共完成进出口额123222万美元,其中出口66377万美元,进口56845万美元,出口商品的品种由1978年的8大类245个,发展到现在的纺织、丝绸、轻工、工艺、五金、机械、设备、电子、化工、医药、粮油、土产、畜产、汽车及配件等门类较为齐全的14大类500多个品种,远销141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我市外贸大力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努力扩大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的出口规模,2001年,全市机电产品出口比重达34.9%,工业制成品的比重已由1978年的49%上升到95%。部分低中档、单一化的品种也逐步向中高档、系列化转变,玩具、集装箱、鞋类、罐头、服装、猪鬃及制品、工具、船舶、医药和化工中间体等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有一定地位,深受客商青睐。

为适应WTO的各项运行规则,抓住新的外贸发展机遇,该市已相继成立了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扬州支会、中国国际商会扬州商会、扬州市对外经贸企业协会及扬州市国际货运代理协会,健全了扬州海关、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局、外汇管理局、海事局以及税收、保险等专业涉外机构;所有专业银行均开办了国际结算业务;扬州港已被列为国家一类开放港口,可直接停靠万吨级货轮;扬溧高速、京沪高速的开通便捷了我市的外贸运输和各类商务活动;即将建成的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和沿江高等级公路等将极大地改变该市的交通运输状况和投资环境,使我市的区位优势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近年来,该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开发开放战略,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外向型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2008年1-12月进出口情况通报

今年1-12月我市实现进出口617953万美元,同比增长38.6%,增幅居全省第三位。其中累计出口456674万美元,完成年度指标的117%,同比增长40.5%,增幅居全省第四位;累计进口161279万美元,同比增长33.5%,增幅居全省第五位。

12月当月,我市实现进出口43880万美元,同比增长12.6%,其中出口34427万美元,同比增长18.6%;进口9452万美元,同比下降5%。

全市外贸运行的主要特点是:

1、从出口企业结构看,内、外资企业累计出口额与增速基本相当,重点企业支撑作用明显,但部分重点企业当月出口继续回落。

1-12月, 内资企业出口231306万美元,同比增长42.3%;外资企业出口225297万美元,同比增长38.5%。两者各占我市出口的半壁江山。

82家出口千万美元以上企业累计出口额合计达308247万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67.5%,其中扬州大洋造船有限公司(22565万美元,增长99.9%)、川奇光电科技(扬州)有限公司(22082万美元,增长40.3%)、江苏诚德钢管股份有限公司(20026万美元,增长78%)出口额位居我市出口前三位。

但重点企业的出口形势不容乐观,与去年同期相比,在出口前十五强企业中,有六家企业(川奇光电、润扬物流装备、顺大光伏、同利冷藏、阿波罗蓄电池、金飞达电动工具)12月当月出口额出现负增长。

2、从出口产品结构看,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累计出口增幅虽保持相对较高水平,但当月出口继续呈现下滑态势。

1-12月,高新技术产品出口99728万美元,占全市出口的21.8%,同比增长53.5%,但当月出口下降19.8%;机电产品出口222199万美元,占全市出口的48.7%,同比增长40.4%,但当月出口下降2.2%。

高新与机电主要商品有:船舶出口29121万美元,增长97.3%;液晶装置及附件出口22522万美元,增长14.3%;集装箱出口17979万美元,下降8.7%;太阳能光伏产品出口14881万美元,增长6.2倍;蓄电池出口9675万美元,增长60%;绝缘电线电缆出口8490万美元,增长209.5%;机动车辆减震器与散热器出口7498万美元,增长12.6%等。

从当月出口看,除了船舶、太阳能光伏产品、绝缘电线电缆有所增长外,液晶装置及附件、集装箱、蓄电池、机动车辆减震器与散热器等重点产品与去年同期比,均出现32%-76%的降幅。

3、从我市传统特色产品看,基本能保持较为平稳增长。

传统特色产品中纺织服装累计出口48360万美元,同比增长20%;牙刷累计出口14022万美元,同比增长35.1%;玩具累计出口14596万美元,同比增长10.6%;鞋帽累计出口20005万美元,同比增长45.2%等。

值得注意的是,从12月当月数据看,与去年同期相比,除玩具出口出现17.1%的降幅外,上述产品均能实现增长,增幅分别为纺织服装24.5%、牙刷37.3%、鞋帽81.2%。

4、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平稳增长,加工贸易当月出口继续下降,外商投资设备进口增长较快。

出口方面:1-12月,我市一般贸易累计出口314665万美元,同比增长45.5%,占全市出口的68.9%;加工贸易累计出口138970万美元,同比增长29.5%,占全市出口的30.4%。但从12月当月看,加工贸易出口依旧维持下降势头,比去年同期下降6.4%。

进口方面:1-12月,我市一般贸易累计进口59164万美元,同比增长13.4%,占全市进口的36.7%;加工贸易累计进口76406万美元,同比增长32.2%,占全市进口的47.4%;外商投资企业投资进口设备23878万美元,同比增长140.3%。

5、从出口市场结构看,对欧美出口回暖,其他重点出口市场依然低迷。

1-12月,我市对欧盟出口139664万美元,同比增长50%;对美国出口100297万美元,同比增长25%;两者合计达239961万美元,占全市出口额的52.5%。值得注意的是,对欧、美当月出口增幅分别达到了41.6%与46.5%,出现回暖迹象。

重点市场还有:对东盟累计出口28134万美元,同比增长30.4%;对香港累计出口25660万美元,同比增长18.5%;对日本累计出口19472万美元,同比下降0.3%等。

从12月当月数据看,与去年同期相比,对东盟、日本出口维持在较低增长水平,对香港、澳大利亚、韩国、俄罗斯则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6、从各县(市、区)看,均完成年度出口目标。

仪征市出口33918万美元,增长148.7%;高邮市出口26422万美元,增长77.1%;江都市出口77388万美元,增长74.4%;宝应县出口26898万美元,增长55%;邗江区出口98637万美元,增长46.1%;广陵区出口34265万美元,增长45.8%;维扬区出口29551万美元,增长29.7%。

[编辑本段]交通运输交通现状:

目前扬州的对外交通主要有公路、铁路、水运等方式。京沪高速公路、宁通高速公路在扬州境内交汇,扬溧高速公路经润扬长江公路大桥直通苏南,扬州已实现环城贯通高速公路,此外,沿江高等级公路、安大公路、淮江公路、盐金公路、仪扬公路等国省干线公路构筑起400公里的“市域环路”。宁启铁路横穿扬州境内,已开通扬州至北京、上海、武汉、西安、广州等客货运线路。京杭大运河与长江在扬州南部汇流,构成市域航道主骨,全市共有航道184条,盐邵线、古运河、三阳河等纵贯南北,高东线、新通扬运河、仪扬河、盐宝线等横穿东西,构筑了“三纵四横”的内河主航道网。扬州港口布局为“一港三区”,主港区六圩港区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江都港区、仪征港区分列两翼。

② 卸甲镇的经济概况

2015年总投资10亿元扬州大学高邮现代农业科教示范园落户高邮八桥农业科技园,以八桥现代农业园为核心区争创扬州国家农业科技园成功获批。
卸甲镇在2014年各项经济指标一路飘红领先的基础上 ,新近捧回了江苏省文明乡镇 奖牌,2014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8亿元,增长12.42%;财政收入2.52亿元,增长17.21%,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1亿元,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17.02亿元,增长18.03%;农民人均纯收入19800元,增长11%。围绕坚持“工业兴镇”第一方略不动摇,该镇2013年已实现新开工亿元工业项目4个,竣工亿元工业项目3个,金飞达电动工具园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特色发展园区。该镇建筑业、三产服务业质态提升,2013全年有望增幅18.7%,17.8%,全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建设等“五大建设”均有望较好地完成年初市下达的目标任务。 2014年实现规上工业产值42亿元,增长19.62%;工业开票销售36亿元,增长36.94%;工业入库税收1.9亿元,增长28.21%;新增规上工业企业数1个,推动规模企业融合发展。引导和帮助27家列统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资源整合,推进企业两化融合,培育金飞达、华翔、华胜、刘氏、光明、卫达车身“两化”融合示范试点企业,加速企业信息化进程。德运塑业成功在新三板上市。龙头企业金飞达——被扬州市评为扬州百强企业和百强纳税企业,被海关总署评定为AA类企业。
全镇共有工业企业586家,其中规上企业27家、成长型企业33家、小微企业526家,初步形成了机电、服装、五金、包装、造船、鞋业、塑料、化工等产品系列。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该镇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八桥现代农业产业园连续第三次被扬州市命名为现代农业亮点工程。周邶墩巧妹子科技养殖园,一平高效蔬菜农业园,虎头大学熏村官创业园竞相协调发展。
农业特色不断凸现,建成了优质稻麦、花卉苗木、特水养殖、胡桑、大棚西瓜等示范基地。建筑业异军突起,外出施工人数3500人,建安总量达1.5亿元,多次夺得北京建筑业最高荣誉奖“结构长城杯”,成为江苏省建筑业对外的“窗口”。第三产业日趋活跃,聚集了人气。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成绩斐然,先后荣获“江苏省体育先进乡镇”、“江苏省文化先进乡镇”、“江苏省科技先进乡镇”等称号。 江苏金飞达工业园有限公司:扬州市示范工业园--江苏金飞达工业园,以“江苏金飞达电动工具有限公司”命名,该园成立于2003年,总体规划由南京大学设计,详细规划由上海同济大学设计,规划总面积144公顷,目前,开发面积102公顷,完成基础设施投入8396万元,实现了“五通一平”,实施了“亮化、绿化、美化”工程。入园企业65家,投入6.1亿元,新建标准化厂房14.7万平方米。2007年,园区产业工人达6139人,占全镇职工总数40%,产业总量15.5亿元,占全镇工业总量的51%。
金飞达工业园以生产出口机电产品为特色,65家企业中,有55家企业从事机电产品的生产和配套,主导产品有三大类(系列电动工具、系列园林工具、系列气动工具)100多个品种,畅销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台钻的产量和出口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2007年,实现特色产业总量13.5亿元(其中自营出口5450万美元),占园区产业总量的80%以上,占全镇工业总量的40%以上。金飞达工业园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市场化运作科学化管理、国际化经营。建有境外研发中心、对外贸易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省级检测中心、数控加工中心和科企合作中心。园区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和ISO14000环保体系认证。2003年和2006年连续两次被命名为扬州市示范工业园。金飞达工业园将以拉长增粗产业链为抓手,以打造出口机电产品为产业特色,以创建电动工具之镇为总体目标。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市场结构、管理结构和人才结构,做大园区规模、做出园区特色,做响园区品牌。至“十一五”期末,实现机电特色总量20亿元、园区产业总量30亿元。 近年来,全镇牢固树立“亲商、富商、安商”意识,全方位、多层次开展招商引资,投资千万元以上的项目不断落户,全镇企业总数达250家,逐步形成了以生物化工、机械、服装、制鞋、造纸等行业为支柱的工业体系,并紧傍京沪高速公路八桥出入口建设八桥工业集中区、八桥化工工业集中区。

③ 求文档: 扬州前100名的企业名单

表一:50家规模企业
序号 地区/系统 企 业 名 称 序号 地区/系统 企 业 名 称
1 省部属 中石化仪征化纤公司 20 邗江 扬州大洋造船有限公司
2 江苏石油勘探局 21 江苏三笑集团有限公司
3 扬州第二发电公司 22 江苏扬力集团有限公司
4 亚星汽车 集团 江苏亚星汽车车集团公司 23 江苏琼花集团有限公司
其中:扬州亚星股份公司 24 江苏牧羊集团有限公司
扬州亚星商用车有限公司 25 江苏华扬太阳能有限公司
扬州柴油机有限公司 26 扬州庆松化工设备公司
5 金茂化工 医药集团 江苏金茂化工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27 江苏虎豹集团有限公司
其中: 江苏扬农化工集团公司 28 江苏柏泰集团
江苏联环药业集团 29 扬州远洋船用电缆厂
江苏群发化工公司 30 仪征 舜天造船(扬州)公司
6 开发区 川奇光电集团 31 上海汽车公司仪征分公司
其中:川奇光电公司 32 高邮 金飞达电动工具公司
立奇光电公司 33 扬州市曙光电缆厂
尚扬电子公司 34 江苏顺大半导体发展公司
7 通运集团 35 江苏波司登制衣有限公司
其中:润扬物流公司 36 江苏广源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中集通华专用车 37 宝应 宝胜集团有限公司
通利冷藏集装箱 38 江苏迅达电磁线有限公司
8 亚普汽车塑料件公司 39 森萨塔(中国)科技有限公司
9 创利皮革(扬州)公司 40 宝胜普睿斯曼电缆有限公司
10 化工园区 大连化工(江苏)公司 41 江都 江苏诚德钢管股份公司
11 仪征方顺粮油工业公司 42 扬州石油化工厂
12 仪征宇辉化纤有限公司 43 江苏华伦化工有限公司
13 江苏优士化学有限公司 44 江苏快乐木业集团
14 广陵 扬州英谛车材有限公司 45 扬州龙川钢管有限公司
15 中冶京诚(扬州)科技公司 46 江苏英泰集团有限公司
16 海沃机械(扬州)公司 47 江苏方正钢铁集团公司
17 维扬 江苏华电扬州发电公司 48 扬州科进船业有限公司
18 江苏江扬电缆有限公司 49 江苏扬子江电缆有限公司
19 扬州市恒诚织布厂 50 艾诺斯(江苏)华达电源系统有限公司

表二:50家成长型企业
序号 地区/系统 企 业 名 称 序号 地区/系统 企 业 名 称
1 开发区 永丰余造纸(扬州)有限公司 26 仪征 江苏天保光伏新能源有限公司
2 马钢(扬州)钢材加工有限公司 27 国裕船舶公司
3 海信科龙(扬州)有限公司 28 江苏环球造船有限公司
4 扬力坚城锻压机床公司 29 江苏金陵船舶有限公司
5 化工园区 实友化工(扬州)有限公司 30 高邮 扬州华富实业有限公司
6 江苏瑞祥化工有限公司 31 扬州华润电缆厂
7 广陵 扬州宝佳电子有限公司 32 江苏顺大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8 扬州暻泰车材有限公司 33 扬州和益电动有限公司
9 扬州嘉和散热器有限公司 34 扬州市东元铜业有限公司
10 维扬 扬州通宇钢管有限公司 35 宝应 骏升(扬州)科技有限公司
11 扬州市美迪制衣有限公司 36 江苏布利杰针织有限公司
12 扬州宏福铝业有限公司 37 阿斯塔导线有限公司
13 邗江 扬州虹扬电子有限公司 38 扬州凡达塑业有限公司
14 华油钢管有限公司扬州分公司 39 江都 扬州宏运车业有限公司
15 江苏金方园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40 江苏亚威机床集团公司
16 扬州锻压机床有限公司 41 扬州龙川船业有限公司
17 扬州帝一电气有限公司 42 江苏长青农化股份公司
18 扬州市邗江扬子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 43 中海工业(江苏)造船有限公司
19 扬州强凌电子有限公司 44 首泰矿产公司
20 中铁宝桥股份公司扬州分公司 45 江都新马机械公司
21 扬州托尼船业限公司 46 扬州高海塑料化纤厂
22 江苏长宏铝业公司 47 江苏华顺钢管有限公司
23 扬州市完美日化有限公司 48 江都金鑫电器有限公司
24 扬州鑫园旅游用品有限公司 49 江苏恒星钨钼有限公司
25 扬州五爱刷业有限公司 50 扬州三药制药公司

阅读全文

与江苏高邮金飞达电动工具有限公司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路由器上有unknown连接是什么设备 浏览:525
启辰D50分离轴承多少钱 浏览:386
牙机雕刻机与电动工具 浏览:208
外汇期货交易实验装置 浏览:791
设备投资怎么算 浏览:95
好的摄影器材有哪些 浏览:463
温州新五金制品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293
锦州五金机电城出租出售 浏览:417
卡尔蔡司公司有哪些医学器材 浏览:261
重庆市机械凿打岩石套什么定额 浏览:557
阀门外面加个框是什么意思 浏览:756
会议设备系统哪里有 浏览:340
打印室需要哪些设备多少钱 浏览:577
通用型机床设备加工用于什么 浏览:290
书画工具箱套装 浏览:772
燃烧固体需要哪些仪器 浏览:969
2213ktn1是什么轴承 浏览:640
电脑固体硬盘怎么加机械硬盘 浏览:197
昆山汽车门板超声波焊接机怎么样 浏览:787
发说说怎么隐藏设备 浏览: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