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五金知识 > 标本采集工具箱功能

标本采集工具箱功能

发布时间:2022-12-09 10:13:20

1. 如何做植物标本

如何制作植物标本

在野外采集、制作植物标本,是一件很有意义和乐趣的事。春天来了,正好趁此机会去郊外走走看看,享受一下大自然的乐趣。

要采集制作植物标本,需准备植物标本夹和吸水的草纸,标本夹可以自己动手制作,用木条做两片网式架,架上要留有可绑绳索的头,两条木架之间放吸水的草纸,用绳绑好随身携带。

全株植物,包括根、茎、叶、花,采下后,先将花瓣整理好压放在草纸上,然后将茎、叶整理好,每片叶要展平。不能因为叶多把叶子摘掉,一部分叶要反放,这样压好的标本叶正反面均有。如果茎、根太长超过标本夹的长度,可将茎或根折压在纸上,然后在上面铺几层吸水草纸,用木夹压紧绑好。

植物标本不能在太阳下晒,这样容易变色,压在标本夹内的标本每天要翻倒数次,每次换用干燥的吸水草纸,用过的纸在太阳下晒干以备下次翻倒时使用,标本夹压标本主要是靠吸水草纸,将植物的水分吸干。压好的标本,花、茎、叶的颜色不变。压好的植物标本可用来做教学用品和装饰品,别有情趣。

也可将植物标本压制在有机玱璃内,制成人造琥珀,这样保存的植物标本色彩更为鲜艳。

在野外活动如果你没有带标本夹,用餐巾纸或卫生纸代替吸水草纸,夹在纸板或塑料箱板中用绳绑紧也可,或将植物的叶或花夹在笔记本中。叶子

植物标本的制作和保存

1/7页
植物标本是植物教学和科研的一个重要手段,植物标本的制作是生物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

植物标本的制作主要过程是采集、整理、装作、标签和编号等过程,现将几种植物标本制作介绍如下:

一、标本的采集

1,尽可能选择根、叶、茎、花、果。因为花和果实是鉴定植物的主要依据,同时还要尽量保持标本的完整性。采集矮小的草本植物,要连根掘出,如标本较高,可分为上、中、下三段采集,使其分别带有根、叶、花,果,,而后合为一标本。

2,要有代表性。要采集在正常环境下生长的健壮植物,不采变态的、有病的植株,要采能代表植物特点的典型枝,不采徒长枝、萌芽枝、密集枝等。

3,保护好所采集的植株。把采集到的标本放到采集箱里,如植株较柔软,应垫上草纸,并压在标本夹里。

4,要给所采集的标本挂上标签,并注明所采集的地点、日期及采集人的姓名,并且记下植物的生长环境和形态特征如陆地、水池、向阳、气味、颜色、花的形态、乳汁等。

二、腊叶植物标本的制作

腊叶植物标本的制作可分为台纸式和固定式两种。

2/7页

1,台纸式

工具:标本夹、枝剪、小刀、记录本、笔。

材料:台纸、标签、草纸,或报纸,

把标本夹的一面放在桌上,上铺几层吸水性好的草纸,把采集来的标本放在纸上,加以整理,主要把枝、叶、花的正面向上展平,较长的标本可折成两三折放置,然后放上标签,再盖上几层草纸,这样,可使每件标本间隔着几层草纸置放,最后将标本夹的另一面也压上,并用绳缚紧,拿到阳光下晾晒,每隔一定时间,24小时,用干草纸换去标本夹里的湿纸,连续换5天左右,标本就会完全干燥了,最后,把已经干燥的标本分别固定在台纸上,并换上新标本,标本上要填写植物的名称、采集地点和日期、采集人的姓名。这样,一件台纸式植物标本就制作完成。

2,盒式

工具:尺、枝剪、刀、粘合剂

材料:硬的透明塑料板、吸水纸、透明胶。

将采集来的植物标本,用枝剪、刀修剪,剪取枝叶茂盛带花的部位,小的植株可保留全株,所取植物标本一般以高度25公分为准。用毛刷在清水中轻刷标本各部分,而后放置吸水纸上并置于阴凉通风处凉干。

3/7页
根据选好的标本的大小量好尺寸,用刀将透明塑料板割出盒的盖和边盖,量取一硬纸板,三合板,做底板,然后用粘合剂粘合成一透明的盒状标本盒。

把已经干燥过的植株放入标本盒里,用透明胶粘合在底板上,贴上标签和编号以及采集人和采集地点、日期。

三、花的标本制作

工具:枝剪、500ml烧杯、较大的玱璃瓶、培养皿

材料:8,铁丝、木制底座、硅胶、硬纸板、回形针

取一段8,铁丝并盘旋,而后把盘在中央的一头拉起,使铁丝成盘旋状,再把拉起的一头铁丝插入花柄中,用硬纸板围成一圆筒,用回形针别住,圆筒的长度和直径以能罩住花为好,把花连同盘曲的铁丝放在培养皿中,用圆筒罩住,向内灌入硅胶直到淹没花为止,筒上盖一玱璃片,放在阳光下晒一周左右。而后放在大容器中,抽去纸板圆筒,硅胶散落,露出脱水后的干花。把干花连同铁丝插入木制底座,放入玱璃瓶中,加盖,用蜡封口。干花标本制作完成。贴上标签、采集地点和日期、采集人姓名

2. 标本采集的原则是什么

标本采集的原则如下:

(1)早期采集:采集时间最好是病程早期、急性期或症状典型时,而且必须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

(2)无菌采集:采集的标本应无外源性污染。

(3)采集适量标本:采集量不应过少,且有代表性。

(4)安全采集:采集标本时不仅要防止皮肤和黏膜正常菌群对标本的污染,同时也要注意注意安全,防止传播和自身感染。

血标本采集

(1)全血标本:测定血液中某种物质的含量,标本采集后,取下针头,将血液顺管壁缓慢注入抗凝管,轻摇均匀后,送检。

(2)血清标本:测定血清酶、脂类、电解质和肝功能,血标本注入干燥试管,避免震荡,采集生化检验标本,应空腹采血。

(3)血培养标本:采集后标本置于血培养瓶,一般血培养取血5ml,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采血量10-15ml。

3. 石器标本资源收集技术规程

前言

中国地处亚洲东部,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地下蕴藏着的旧石器时代考古信息十分丰富。古人类制作和使用的石器标本是从事旧石器考古研究的基本材料,对探讨人类在东亚地区的起源、迁徙、进化和生态环境有重要意义。为了加强对标本采集的规范化程度,特制定石器标本采集的技术规程以便全面客观地收集标本在田野的各项信息,充分发挥标本的研究、陈列和保存价值。本技术规程涉及两种情况:调查发现的石器标本的采集和考古发掘时从地层中出土的石器标本的采集。

按GB/T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和GB/T1.2—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等有关资料编写规则进行编写。

本规程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规程由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提出。

本规程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本规程起草人:裴树文,陈福友,刘丽萍。

本规程由国家岩矿化石标本资源共享平台负责解释。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石器标本收集的内容、技术要求和方法。

本规程适用于石器标本的收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稿(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程,然而,鼓励根据本规程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程。

GB/T2260—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

GB/T9649.9—2009 地质矿产术语分类代码 第9部分:结晶学及矿物学

贾兰坡,黄慰文.周口店发掘记.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

裴文中.周口店洞穴采掘记.地质专报,乙种,1934

张森水.中国旧石器文化.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3 术语和定义

3.1 石器(stone artifacts)

是旧石器考古研究中对人类生产石质工具及其系列产品的统称,从学术角度出发,石器应称石制品。石制品是人类有意打击产生的所有石质块体的总称,依据人类生产石制品的工艺和形态将石制品又进一步划分为石锤、石砧、石核、石片、石器以及断块、残片和碎屑等。

3.2 遗址(地点)(site)

指古人类活动遗留的连续分布的遗迹、遗物集合体。从形式来分,有露天遗址和洞穴遗址;从内涵来分,有居住遗址、临时夜宿营地、石料采集场、石器加工场、狩猎场、食物采集地、狩猎隐蔽哨所、食物加工作坊、聚会场所、图腾地点等。“地点”指的是人类遗址之外因各种原因从遗址带出遗物的零星分布地,一个地点中可能有若干遗址的遗物存在,但地点不应被包含在遗址之中。

3.3 采集(collection)

是指根据标本分布的状况,通过田野工作将石器标本采集和集合至室内的过程。常用的标本分布状况有保存于地层中和出露于地表两种方式。

4 石器标本的收集

4.1 采集准备

4.1.1 标本采集工具

a)水准仪、全站仪、全球卫星定位仪(GPS)。

b)照相机、比例尺、罗盘。

c)地质锤、桩、绳、吊锤、卷尺。

d)袖珍放大镜,放大倍数以10倍为佳。

e)凿子、刷子、各种粗细的剔针。

f)野外记录簿(简称“野簿”)。

g)绘图板、坐标纸、直尺、量角仪。

4.1.2 标本编号工具

a)记号笔,用于标本上写编号。

b)标签纸,用于标本编号,随标本一起放入标本袋。

4.1.3 标本包装材料

a)口袋,存放采集的石器标本。

b)塑料盒,用于放置体积小或性脆材料的石器标本。

c)纸和棉花等包装材料,避免石器标本在运输途中的碰撞。

d)地质包,容积很大、很结实的肩袋,最好还带有绢制夹袋的背包、图囊。

4.2 采集步骤

4.2.1 石器遗址(地点)的基本信息

无论是调查还是发掘,首先要对遗址(地点)的一些基本信息进行描述和记录:

a)旧石器遗址(地点)的命名,一般采用发现地的地名来命名,在记录时尽量选用最小地名。

b)石器遗址(地点)的地理位置,指遗址(地点)所处的行政区划,即所属的省、市、县、乡(镇)和村,以及在村的什么方位和距离、在当地的最小地名。

c)石器遗址(地点)的地理坐标,可选择遗址(地点)的中心位置,采用GPS全球定位系统测量其纬度和经度,应该精确到秒。

d)石器遗址(地点)的海拔高度。

e)石器遗址(地点)的范围,可利用GPS在遗址(地点)的边缘选取适量的点,测量其经纬度,进行大致的估算。

f)石器遗址(地点)的地质概况和所处的地貌部位,简要记述遗址(地点)的地貌和地层概况,如湖相、河流阶地、黄土等;标本是出自地层还是脱层。

g)遗址类型,如旷野(露天)遗址、洞穴遗址等。

h)发现日期,记述年月日,必要时可记录具体时间(精确到小时)。

i)发现人,根据具体情况注明是单人还是多人。

4.2.2 考古发掘出土标本的采集

石器标本收集的具体步骤如下:

a)选择发掘区域,根据已有地层剖面出露情况,必要时结合探沟试掘得到的信息,选择遗迹和遗物相对丰富的区域作为发掘区域。

b)布方,布方的目的是确立一个测量和记录的基准,这样可以准确方便地观察和记录遗迹、遗物在发掘区域内的空间位置。一般采用坐标式布方,即在选定的发掘区域内,将坐标原点置于发掘区的相对中心位置,X轴为正东正西方向,Y轴为正南正北方向(应将罗盘磁方位角校为坐标方位角),以1m×1m为单位划分方格,作为发掘和记录的基本单位,即探方。每个探方的面积为1m2,坐标原点可标记为N100,E100(为以后向西南方向扩方不会出现负数考虑),每个探方都用其西南角在整个坐标系中的坐标数值命名,如N100E100,N100E101等。为明确标记各探方的范围,可在探方的四角钉上标桩,然后用线绳在整个发掘区内拉成网格,并在每个探方的西南角用标签标明方号。洞穴遗址发掘时可以将标桩钉在洞顶,然后系上线绳垂下吊锤,以标明每个探方的范围。

c)发掘,一般采用按水平层揭露的方法,水平层的厚薄主要视遗物的丰富程度、是否存在遗迹和堆积层的岩性特征等而定,一般而言,对于堆积结构松散且遗物稀少、没有遗迹的地层可以每个水平层10cm或5cm的厚度进行发掘,对于遗物丰富且有遗迹的要将水平层的厚度缩小,一般5cm一个水平层,或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更薄的水平层厚度。在发掘过程中要保证遗物遗迹的完好出土再现,在遇到遗物时,要用竹签或小剔针清除遗物周围的包裹物,避免伤害遗物,并且不能移动和改变遗物的原始平面位置和高度,保留遗物的原始埋藏状态,以便测量准确的数据。发掘中要随时注意地层的变化,以确定是否进入新的自然层和是否出现遗迹现象。对于地层中出现的遗迹现象要注意分辨遗迹的边缘范围,并作为一个独立的单位进行发掘、描述和记录。对于胶结坚硬、角砾和钙板发育的洞穴堆积,则视实际情况而决定水平层厚度以及相应的发掘工具和配套技术措施。

d)遗物编号,一般以遗址名称的汉语拼音第一个声母大写组合+发现标本的连续号编号(一般以4位数为宜,如丁村遗址出土的第一件标本可编号为DC0001)。遗物编号后,将编号写在小纸条上,并用大头针固定在该遗物旁边,指示其位置,以便对号测量和包装。

e)遗迹编号,一般以遗迹的第一个拼音字母的大写加顺序号来命名,如H1表示发现的第一个灰坑,M1表示发现的第一个墓葬等。

f)测量,对每件遗物的测量数据包括三维坐标、产状(倾向、倾角)、遗物出露的尺寸等。三维坐标的测量必须确立一个测量基点,这个基点最好是永久性的,一般定在发掘区的西南角,该点在整个布方的坐标系中的坐标数值定为N0E0,其他所有平面坐标的数值都是测量距离该基点北多少厘米、东多少厘米;基点的海拔可用水准仪等仪器从遗址附近的大地基准点引过来。三维坐标的测量可根据探方的网格采用钢卷尺测量平面坐标(平面坐标以标本出露的中心为准,对出露大于2mm的标本可根据具体情况加测其西南端水平位置),用水准仪测量遗物标高(需进行计算),也可以采用全站仪一次测量出三个数据。遗物产状的测量工具为地质罗盘,遗物出露的尺寸用钢卷尺测量。

g)文字记录,工地日记记录整个遗址的发掘进展情况。此外,每个探方都要有一本探方日记,记录该探方当天的发掘情况,一般采用表格形式,项目尽量完全,内容包括遗址名称、标本编号、类型、质地、探方号、水平层号、自然层号、三维坐标(X、Y、Z)、倾向、倾角、长轴方向、出露的尺寸、发掘日期、观测者、记录者等,另外要在表格的空白处记录探方内的地层变化情况和有无遗迹现象等,并对当天该探方的发掘做简要总结。遗迹可进行单独的记录,配合遗迹的平、剖面图,记录遗迹的性质、范围、结构构造、形成原因和遗迹中的包含物等。地层的文字记录应结合剖面图,描述地层的分层情况、地层层数、地层总厚度和各层厚度、各层的物质构成、结构构造、包含物、颜色、粒度,以及石器、化石等遗物和灰烬、火塘、房址、墓葬等遗迹在地层中的分布等。在做好文字记录的同时应补充计算机信息记录工作。

h)绘图,每完成一个水平层的发掘,每个探方都要进行平面图的绘制,主要是根据测量的数据,将遗物和遗迹的分布情况和大小、形状绘制到平面图上,并标明编号;比例尺一般为1∶10(也可依据发掘对象的情况选取1∶10、1∶5或1∶20等)。由于遗迹的分布范围一般不局限于一个探方,多会跨越分布在几个探方内,因此对一些重要的遗迹现象应该将整个遗迹单独画一张平面图,保证该遗迹的整体观,重要的遗迹现象可先发掘一半,绘制剖面图来剖析其结构。在整个遗址发掘完毕后,还要对四周的发掘剖面根据自然层的分布绘制剖面图。每张绘图上都应该注明图名、遗址名称、探方号、水平层、自然层、比例尺、图例、绘图者、日期和简要的观察记录等。

i)照相,在每个探方的每个水平层清理完毕时,都要进行照相,一般是在每个探方的正上方以相同的距离拍摄整个探方的平面照片,保证各个探方的照片可以完整拼接。对于重点遗物可增加其出土时的特写照片,对重要的遗迹现象也要单独重点照相。除对每个探方单独照相外,对整个发掘区还应进行整体照相,并进行一些工作场景的照相等。发掘结束时对发掘区周边的探方进行剖面照相。

j)录像,对一些重要遗址的发掘可采用录像的方法记录遗址的地质地貌环境概况、工作场景、发掘过程和一些重要遗迹、遗物的出土状况等。

k)写标签,每个遗物都要有一个标签,包含其基本信息,以便与遗物一起包装;标签一般包括遗址名称、标本编号、类型、质地、探方号、水平层号、自然层号、出露的尺寸、发掘日期和记录者等,标签应该定制并打印成小表格,用铅笔填写。

l)标本包装,在进行完测量、绘图、照相等工作后,将标本按照编号逐个从其原始位置取出,分别用包装纸包好,连同标签一同装入封口袋中,封口袋外可用记号笔简单地写上标本编号和日期等,每件标本装一个封口袋,视标本的大小可采用合适规格的封口袋。在标本装袋前如遇标本沾有异物,可用软毛刷或清水将其去除,切记勿用金属等硬物机械去除。特别注意以下三点:①标本必须写上编号;②标本必须填写标签,连同标签一起包装,并在标本登记本上进行登记;③一些易碎或太小的标本,可用棉花包裹后再进行包装。

m)标本存放,同一探方同一水平层出土的标本可装入一个大口袋中,以后可根据不同探方同一水平层、同一发掘区同一自然层存放,以方便查找,最后将同一发掘区出土标本存放一起,便于统一搬运和运输。

n)标本装箱,标本装箱之前,需复写一式两份的装箱清单,内容与登记本相同。该装箱清单一份自存,另一份随石器标本装箱。箱板要结实,不要太大,以便搬运。木箱必须用干草、刨花等填满填实,用钉钉牢,最好再用铁丝等将木箱十字捆绑一下,样品箱也应进行编号。

o)标本搬运,在田野将标本妥善存放后可将标本分遗址、发掘区、自然层和水平层等级别搬运或运输,注意在搬运前将标本尽可能用软物质分开,以减少运输过程中标本间碰撞和机械磨损。珍贵标本应以2人以上携带为宜。

4.2.3 调查发现的石器标本的采集

对于调查发现的遗址(地点)在确定了性质以后,首先按照遗址(地点)基本信息的要求提取基本信息。调查发现的遗址(地点)一般有两种情况:①只在地表发现石器;②在地层剖面中发现石器。

a)地表发现标本:对于只在地表发现石器,地层中没有发现的情况,如果地表石器分布比较密集,有可能反映当时的沉积状况和古人类活动信息的,可以采取布方采集的方法,采集方法类似发掘采集石器的方法,只是省却了发掘步骤,具体包括布方、编号、测量(由于石器暴露地表,其原始埋藏信息可能已被改变,可以只测量平面坐标,查看其分布规律)、记录、绘图、照相、录像、写标签和包装等,文字记录尽量详细,包括石器的保存状况和遗址的前景分析等。如果地表只有零星的石器发现,可进行文字记录后写标签直接包装采集。

b)地层发现标本:对于地层中发现的石器的采集,要重点描述地层的详细信息,包括地层层数、地层编号、地层总厚度和各层厚度、各层的包含物、颜色、粒度、结构构造以及石器、化石等遗物和灰烬、火塘、房址、墓葬等遗迹在地层中的分布层位和分布特点等,对遗迹、遗物的文化层要追踪其扩展范围,以确定遗址的分布范围,并选取典型区域绘制地层剖面图。对地层中出露的遗迹和遗物要进行重点照相记录,对遗迹遗物进行编号,描述其质地、类型、产状、保存状况、埋藏的地层、分布特点等,最后将标签写好,特别注明所属的地层,而后取出进行包装,采集回室内进一步研究。

c)除以上强调的步骤外,调查发现的石器的采集方法可参照考古发掘出土标本的采集方法尽量全面地记录信息。

d)调查发现石器标本的存放和搬运参照本规程有关考古发掘出土标本的有关存放和搬运要求执行。

4.2.4 日志

在田野发掘或从地表、地层中采集标本的过程中应有专人记录田野工作的情况,包括工作和生活环境以及气象、交通、风土人情等。日志一式两份,分别由工作队和主管部门保存。在做好日志文字记录的同时应补充计算机保存工作。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发掘探方图和野外发掘记录表格

图A.1 发掘探方图

表A.1 野外发掘记录表格

4. 制作标本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具体制作方法:
(一)工具准备:吸水纸、标本夹、采集袋、记录本、号牌、台纸(白色、长40厘米、宽27米、卡纸)
(二)标本采集
1、采集标本力求完整。(茎、叶、花、果)
2、采集时记录要详细。
3、及时挂上吊牌。
4、标本装入采集袋。
(三)标本压制
1、修剪:坏的、脏的叶子;叶子易脱落的植物可放在沸水中浸1分钟再晾干。
2、压制:给标本铺上几层吸水纸,用标本夹夹住,通风处晾干。
3、换纸:每天换纸一次,使标本保色。
(四)标本制作
1、整理标本:将干制的标本整理。
2、上台纸:标本平铺在台纸上,调整叶子排布均匀,使同一标本同时看到正面与反面叶的形态。
3、固定:用透明胶粘贴标本:透明胶宽度厘米最漂亮。
4、贴标签:在右下角贴上标签。内容:标本名称、采集地点、采集时间。
主题:
展植物原色 ,现浓浓春意。
目的:
学会采集植物和制作腊叶标本的方法。
用具:
采集箱(或塑料袋),标本夹,枝剪,掘根铲,绳子,号牌,标签,容易吸水的纸(草纸或旧报纸),台纸,盖纸,镊子,铅笔。
方法步骤:
一、植物标本的采集(遇到珍贵稀少的植物时,不仅不要采集,而且要加以保护)。
1.草本植物,应当采集根、茎、叶、花或果实尽可能齐全的植株。
2.木本植物,应当采集长有叶、花或果实的枝条。
3.给采集到的标本挂上号牌。
4.把采集到的标本轻轻地放进采集箱(或塑料袋)内。
5.采集标本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不要乱吃乱尝,以防中毒。二、腊叶标本的制作
二、植物蜡叶标本的制作
1.尽快把整理过的标本放在几层容易吸水的纸上,使叶、花的正面向上展平(要使少数叶、花的背面向上展平),然后盖上几层纸。
2.把标本层层摞起来,用标本夹夹好并缚紧,放到背阴通风处。
3.每隔一定时间,用干纸更换标本夹里的潮纸,同时对标本进行整形,力求标本尽快干燥。
4.用线或纸条把干燥的标本固定在台纸上,贴好标签,再贴上盖纸。

5. 植物病害标本要怎样采集

植物病害标本的采集、制作和保存(包括杂草和植物被害状标本):(一)采集工具:采集植物病害(包括杂草及害虫的植物被害状)标本需要适当的工具,如采集箱、标本夹、吸水纸、修枝剪、小刀、手锯、小铲、纸袋、塑料袋、放大镜、采集标签、记录本、铅笔等。

(二)采集方法及注意事项:1.症状要典型:首先,所采集的标本应有典型的病状和病征;其次,最好采集到不同部位和不同生育期的标本,以使人们对病害有全面的认识。

2.避免混杂:每种标本上的病害种类应力求单纯,一个标本上有多种病害症状的一般来说采集价值不大;同时,各种病害标本应单独分装于不同的纸袋(塑料袋或小瓶)中,以免散落的病原物(各种霉层、粉状物等)相互混杂、玷污、影响鉴定的准确性。

3.寄主鉴定要准确:植物病害依附寄主而存在,尤其专性寄生的白粉菌、锈菌、病毒等引起的病害,离开寄主很难鉴定。因此,采集时必须正确鉴定寄主植物的种类;对于不认识的植物,应同时采集枝、叶、花、果实和种子,带回查证或送请专家鉴定。

4.有转主寄生现象的病害(梨锈病等),应在不同时期采集两类不同寄主的标本(含转主寄主的标本):许多病害有多种寄主植物,采集时也尽可能采到所见的不同寄主上的标本。同时,每种病害标本采集的数目不可过少,一般不少于10片病叶、10个病果或10根病根(茎),以备鉴定或制作时损坏或交换。

5.采标本:适于干制的标本,应随采随压于标本夹中;对容易干燥卷缩的标本(如水稻、小麦的叶片),最好立即夹在厚书本中,否则叶片失水卷缩后难以展平。一般不易损坏变形的寄主枝干或木质蕈体,剪、锯下来后可包于纸袋中或盛于采集箱内。柔软多汁的烂果、肉质蕈,应先用吸水纸包裹,再盛于采集箱中,并且不能装得太多,以免挤坏和相互污染。

6.记录:采集时,应及时记录采集地点、时间、寄主名称、发病情况、环境条件和采集人姓名等情况。有些有色标本难以记录或易变色的,最好当时摄下彩色照片。

6. 制作植物标本需要哪些材料

植物标本的制作主要过程是采集、整理、装作、标签和编号等过程,现将几种植物标本制作介绍如下: 一、标本的采集 1.尽可能选择根、叶、茎、花、果。因为花和果实是鉴定植物的主要依据,同时还要尽量保持标本的完整性。采集矮小的草本植物,要连根掘出,如标本较高,可分为上、中、下三段采集,使其分别带有根、叶、花(果),而后合为一标本。 2.要有代表性。要采集在正常环境下生长的健壮植物,不采变态的、有病的植株,要采能代表植物特点的典型枝,不采徒长枝、萌芽枝、密集枝等。 3.保护好所采集的植株。把采集到的标本放到采集箱里,如植株较柔软,应垫上草纸,并压在标本夹里。 4.要给所采集的标本挂上标签,并注明所采集的地点、日期及采集人的姓名,并且记下植物的生长环境和形态特征如陆地、水池、向阳、气味、颜色、花的形态、乳汁等。 二、腊叶植物标本的制作 腊叶植物标本的制作可分为台纸式和固定式两种。 1.台纸式工具:标本夹、枝剪、小刀、记录本、笔。 材料:台纸、标签、草纸(或报纸) 把标本夹的一面放在桌上,上铺几层吸水性好的草纸,把采集来的标本放在纸上,加以整理,主要把枝、叶、花的正面向上展平,较长的标本可折成两三折放置,然后放上标签,再盖上几层草纸,这样,可使每件标本间隔着几层草纸置放,最后将标本夹的另一面也压上,并用绳缚紧,拿到阳光下晾晒,每隔一定时间(24小时)用干草纸换去标本夹里的湿纸,连续换5天左右,标本就会完全干燥了,最后,把已经干燥的标本分别固定在台纸上,并换上新标本,标本上要填写植物的名称、采集地点和日期、采集人的姓名。这样,一件台纸式植物标本就制作完成。 2.盒式工具:尺、枝剪、刀、粘合剂 材料:硬的透明塑料板、吸水纸、透明胶。 将采集来的植物标本,用枝剪、刀修剪,剪取枝叶茂盛带花的部位,小的植株可保留全株,所取植物标本一般以高度25公分为准。用毛刷在清水中轻刷标本各部分,而后放置吸水纸上并置于阴凉通风处凉干。 根据选好的标本的大小量好尺寸,用刀将透明塑料板割出盒的盖和边盖,量取一硬纸板(三合板)做底板,然后用粘合剂粘合成一透明的盒状标本盒。 把已经干燥过的植株放入标本盒里,用透明胶粘合在底板上,贴上标签和编号以及采集人和采集地点、日期。 三、花的标本制作 工具:枝剪、500ml烧杯、较大的玻璃瓶、培养皿 材料:8#铁丝、木制底座、硅胶、硬纸板、回形针 取一段8#铁丝并盘旋,而后把盘在中央的一头拉起,使铁丝成盘旋状,再把拉起的一头铁丝插入花柄中,用硬纸板围成一圆筒,用回形针别住,圆筒的长度和直径以能罩住花为好,把花连同盘曲的铁丝放在培养皿中,用圆筒罩住,向内灌入硅胶直到淹没花为止,筒上盖一玻璃片,放在阳光下晒一周左右。而后放在大容器中,抽去纸板圆筒,硅胶散落,露出脱水后的干花。把干花连同铁丝插入木制底座,放入玻璃瓶中,加盖,用蜡封口。干花标本制作完成。贴上标签、采集地点和日期、采集人姓名。 四、蕨类植物标本的制作 蕨类植物有世代交替的生理特点,应采集孢子体(无性世代)和配子体(有性世代)的植物体。 采集孢子体以夏、秋为宜。可全株采集,孢子体及孢子体上具孢子囊群的羽片,可压制成腊叶标本。原叶体及带有幼小孢子体的原叶体,宜制成浸泡标本,可先将标本置于5%硫酸铜溶液中处理一昼夜,取出后用清水洗净,放在管口瓶注入5%福尔马林溶液,再用蜡封口保存。把制成的孢子体腊叶标本和配子体浸制标本按顺序装订于同一标本盒中,贴上签即可。 五、植物标本的保存 1.避光保存。阳光照射,标本易变色,失去原色。 2.低温保存。最好使标本室的温度不超过摄氏28度,不低于摄氏零度。温度过高,可使标本变形、流汁,腐烂变质;温度过低,可使标本色泽产生变化,皱缩。 3.保存时间不宜过长。 4.防止杂菌生长,要避免经常搬动。

7. 核酸标本采集箱有冷藏功能吗

有。因为核酸标本会在高温环境下发生变质,影响核酸检测的结果,核酸标本采集箱有冷藏功能,可以有效的保证核酸检测的准确性。

8. 如何采集植物标本

在采集植物的标本的时候,首先要准备一个。标本架里面可以放一些a4纸,还可以选择一个采集箱,去野外采集的时候可以拿上采集箱以及挖根刀一把和剪枝剪一把。这些工具在采集的时候都是有一定的用处的,另外还需要准备好采集记录标签或者是小标签若干。

9. 进行土壤采样时需要用到哪些土壤采样工具

土壤取样器,能真正满足土壤取样全层、等量、便捷的要求,为测土配方施肥、土壤监测等土肥工作解决了难以实现的准确采集土壤样品的难题。各省土壤肥料工作站已将该取样器指定为全省测土配方施肥、土壤监测和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项目土壤采样专用工具。是环保、地质等行业土壤取样理想工具。
土壤采样器的种类可分为:
1、 动力(汽油)土壤采样器:土壤常规采样 节省人力,采样深度2米
2、手动土壤采样器(套装):多种钻头,适合采集标准样品
3、土壤重金属采样器:采样直径5cm、一次采样长度20cm,一次单点采样量1kg左右
4、土壤有机物采样器:采样长度20cm。标准配置采样深度5m
5、无扰动采样器:土壤挥发性性有机物采样配套气相色谱使用
6、抓斗式采泥器:3L,配重砖,污泥采样;5L,标配20m绳,污泥采样
7、活塞式柱状采泥器:适于水深:5m,常规分析采样,重金属分析采样,分层取样
8、重力式柱状采泥器:采样深度:50m,采样器重量:50kg
9、根系土壤取样器:304不锈钢材质,实际取样高:10cm,取柱状的土,深度可定做
10、心形土壤取样器:304不锈钢,深度可配延长杆
11、原状取土钻:材质:全身304不锈钢;壁厚:3mm;总长:1m(可选长度:0.5-5m);钻长:25cm(可选钻长:25cm-50cm);钻头直径:50mm(可选钻头直径:10、16、25、38、50、70、100mm等)
12、不锈钢麻花钻:材质:304不锈钢;壁厚:6mm;总长:1m;钻长:30cm;钻头直径:50mm(可选:25、45、55、65、75、85、95mm)
13、不锈钢荷兰钻:304不锈钢,壁厚:3mm,总长:1m,钻长:30cm,钻头直径:50mm
14、土壤取样器:原状钻头
15、土壤取样钻机:采样深度:1-10米(可选),标配2m

阅读全文

与标本采集工具箱功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燃气阀门上拉开气 浏览:333
电动工具群 浏览:644
净化水的实验装置步骤 浏览:739
什么是X光片仪器 浏览:839
尼尔机械纪元全球版多少钱 浏览:894
电阻五金件 浏览:753
东莞都胜五金制品 浏览:202
高低温湿热实验室装置 浏览:966
天王机械表经常停是什么原因 浏览:404
非标自动化设备哪个行业好 浏览:491
一键启动怎么点开仪表 浏览:85
etk1机械键盘怎么调亮度 浏览:362
管家工具箱没有定位 浏览:549
安全设备抵免所得税如何备案 浏览:813
如何选择好的水上游乐设备厂 浏览:589
机床进入干涉区是什么意思 浏览:322
实验室玻璃设备哪些 浏览:553
sea家用健身器材哪些比较合适 浏览:580
车钩缓冲装置的基本作用 浏览:804
一种便携式工具箱 浏览: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