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茶具(功夫茶)的小筒里工具作用
各工具作用如下:
1、茶匙:
又称「茶扒 」形状像汤匙所以称茶匙,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过的茶, 壶内茶叶,茶叶冲泡过后,往往会紧紧塞满茶壶,加上一般茶壶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叶既不方便也不卫生,故皆使用茶匙。
2、茶漏:
茶漏则于置茶时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
3、茶则:
茶则(茶勺)茶则为盛茶入壶之用具
4、茶夹:
又称「茶铲」茶夹功用与茶匙相同,可将茶渣从壶中挟出,也常有人拿它来挟着茶杯洗杯,防烫又卫生。
5、茶针(茶通):
茶针的功用是疏通茶壶的内网(蜂巢),以保持水流畅通当壶嘴被茶叶堵住时用来疏浚,或放入茶叶后把茶叶拨匀,碎茶在底,整茶在上。
(1)茶道的工具箱扩展阅读:
茶道的具体表现形式有三种:
1、煎茶
把茶末投入壶中和水一块煎煮。唐代的煎茶,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
2、斗茶
古代文人雅士各携带茶与水,通过比茶面汤花和品尝鉴赏茶汤以定优劣的一种品茶艺术。斗茶又称为茗战,兴于唐代末,盛于宋代。
最先流行于福建建州一带。斗茶是古代品茶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其最终目的是品尝,特别是要吸掉茶面上的汤花,最后斗茶者还要品茶汤,做到色、香、味三者俱佳,才算斗茶的最后胜利。
3、工夫茶
清代至今某些地区流行的工夫茶是唐、宋以来品茶艺术的流风余韵。清代工夫茶流行于福建的汀州、漳州、泉州和广东的潮州。
后来在安徽祁门地区也有盛行。工夫茶讲究品饮工夫。饮工夫茶,有自煎自品和待客两种,特别是待客,更为讲究。
B. 茶道工具有哪些
茶具就是喝茶、泡茶时使用的工具,我们国家是茶的发源地,喝茶也是很有讲究的,茶具也有许多,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茶道工具,一起来看看。
1、瓷器茶具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瓷器茶具,瓷器在我们国家已经有多年的发展历史了,始于隋代,盛于唐代,质地细腻。瓷器茶具的品种有很多,其中主要的有青瓷茶具、白瓷茶具、黑瓷茶具、彩瓷茶具和红瓷茶具。
2、紫砂茶具
紫砂茶具是人们十分喜欢的茶道用具,紫砂茶具,由陶器发展而来,是一种新质陶器,始于宋代,盛于明清,坯质致密坚硬。其中宜兴紫砂茶具最受茶人的青睐,有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盛暑不易馊三大特点。
3、木鱼石茶具
木鱼石是一种极为罕见的空心的石头,俗称还魂石、凤凰蛋。木鱼石茶具是用整块木鱼石做出来的,分别包括茶壶、酒壶、竹节杯、套筒杯、冷水杯、茶叶筒等。木鱼石茶具的防腐性、通透性极好,常用此茶具喝茶,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益处。
4、漆器茶具
漆器茶具起源于清代,产自福建福州一带。福州所生产的漆器茶具多姿多彩,品种包括有:宝砂闪光、金丝玛瑙、釉变金丝、仿古瓷、雕填、高雕和嵌白银等。
5、竹木茶具
竹木茶具,用竹木制作而成,制作非常方便,对茶没有污染,一直深受茶人的喜爱,但不能长时间使用,也无法长久保存。如今,人们购买竹木茶具,主要为了摆设和收藏。
6、玻璃茶具
玻璃茶具,外观透明,晶莹剔透且用途非常广泛。用玻璃杯泡茶,欣赏价值极高,令人赏心悦目,别有一番风趣,价格便宜,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但是使用玻璃茶具需要特别注意,因为它容易破碎,比陶瓷茶具要烫手哦。
7、搪瓷茶具
搪瓷茶具起源于古代埃及,具有坚固耐用、图案清新、轻便耐腐蚀三大特点,但搪瓷茶具传热快,易烫手,放在茶几上,会烫坏桌面喔,因此一般不作为居家待客之用。
8、冰裂茶具
冰裂茶具因茶杯杯身有似冰裂的痕迹而得名,主要选用天然的陶瓷泥料,运用独特的加工技术精制而成。冰裂茶具外形光亮、细腻、美观,杯壁厚,不烫手,散热快,立体感强,非常富有艺术魅力。
坐姿
喝茶的时候,饮茶者应该端坐在凳子或者椅子中部,不能仅仅坐在凳子的边缘;身体的重心保持稳定,同时两腿膝盖并拢,正面看两腿为合拢状,女性可以将双手都放置于腿上,或者可以将左手放在右手上;男性的双手应该放于两腿之上。
无论男女在喝茶的时候,都不可以将两腿分开、跷二郎腿、两手在胸前交叉、含胸或趴在茶桌上。跪坐饮茶,女性最好不着裙装。坐下后,需要坐在自己的脚后跟上,身体挺立,不能挪动。
奉茶的姿态
我们在给客人奉茶的时候需要单腿跪下,左膝弯曲,与左腿成直角。右腿的膝盖着地,脚尖轻轻点在地面上,腰部挺直,双肩放松。奉茶也可以单腿弯曲,左膝弯曲后靠在右边的腿肚上,呈现出半蹲的姿态。女性的裙底不能露出来。
候茶的姿势
跪坐时,双膝需跪在在坐垫上,双膝靠拢,脚背点地。腰部以上保持挺直,同时双手交叉,放于腿上。可盘腿坐下,双手分别放于膝盖之上,此种姿势男性使用较多,女性使用的时候需要身穿裤装,不能穿裙子。
跪坐时,双膝需跪在在坐垫上,双膝靠拢
站姿
双腿并拢,身体挺立,眼睛平静地盯着前方,肩部放松,双手自然下垂,女性可以将手自然地放在腹部前方(双手虎口交叉相叠,左手在下)。男性双腿稍微分开,身体挺拔向上。男性站立后,十分挺直;女性站立后,侧面有明显的曲线。
行姿
男女行走都需要轻声前进,脚在一条线上,手不晃荡,端着茶杯前进的手与地面平行,不能抖动。女性行走的时候,不能听见鞋底的响声,男女行走时动作都不能太大。如果侧身面对客人,就需要将身体转正。如果两个人面对面地相遇,就需要让客人先走。
C. 沏茶用的工具都叫什么名字 详细的来
1、茶壶
潮人土语叫做“冲罐”,也有叫做“苏罐”的,因为它出自江苏的宜兴,是宜兴紫砂壶中最小的一种。选择茶壶,好坏标准有四字诀,曰:“小,浅,齐,老。”
茶壶有二人罐,三人罐,四人罐,四有罐等的分别,以孟臣,铁画轩,秋圃,萼圃,小山,袁熙生等制造的最受珍视。
壶的式样很多,有小如桔子,大似蜜柑者,也有瓜形,柿形,菱形,鼓形,梅花形......等等。一般多有鼓形的,取其端正浑厚故也。
壶的色泽也有多种,朱砂,古铁栗色,紫泥,石黄,天青......等等。但不管款式,色泽如何,最重要的是“壶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因为大就不“工夫”了。
2、茶杯
茶杯的选择也有四字诀:小,浅,薄,白。潮州茶客常以白地蓝花底平口阔,杯底书“若深珍藏”的“若深杯”为珍贵,
3、茶洗
形如大碗,深浅色样很多,烹功夫茶必备三个,一正二副,正洗用以浸茶杯,副洗用以浸冲罐,一个用以盛洗杯的水和已泡过的茶叶。
4、茶盘
茶盘是用来盛茶杯的,也有各种款式,圆月形,棋盘形......等等。但不管什么式样,最重要也是四字诀:宽,平,浅,白。
就是盘面要宽,以便就客Kung Fu人人数多寡,可以放多几个杯;盘底要平,才不会使茶杯不稳,易于摇晃;边要浅,色要白,这都是为了衬托茶杯,茶壶,使之美观。
5、茶垫
比茶盘小,是用来置冲罐的,也有各种式样,但总之要注意到“夏浅冬深”。冬深是为便于浇罐时多装些沸水,使茶不易冷,茶垫里还要垫上一层“垫毡”。
6、水瓶水钵
作用一样,都是用以贮水烹茶的。水瓶,修颈垂肩,平底,有提柄,素瓷青花者最好。也有一种束颈有嘴,饰以螭龙,名叫螭龙樽的也不错。
水钵,也是用来贮水以备烹茶的,大小均相等于一个普通花盆,款式也很多。明代制的“红金彩”,用五金釉,描金鱼二尾在钵底,舀水时水动,好像金鱼也动,这是很少见的珍品。
7、龙缸
大龙缸类似庭中栽种莲花之莲缸,或较小些。用以贮存大量的泉水,密盖,下托以木几,放在书斋一角,古色古香。龙缸也是素瓷青花,有明宣德年造的,但很难见到。
8、红泥火炉
红泥火炉,潮安,潮阳,特点是长形,高六、七寸,置炭的炉心深而小,这样使火势均匀,省炭,小炉有盖和门,不用语时把它一盖一关,既节约,又方便。小炉门边往往还有一副很文雅的对联,益发增添茶兴。
9、砂铫
“砂铫”,潮安枫溪做的最著名,俗称“茶锅”,是用砂泥做成的,很轻巧,水一开,小盖子会自动掀动,发出一阵阵的声响。
这时的水冲茶刚刚合适。至于用钢锅,铝锅来煮水冲共茶的,虽然也无不可,可是金属的东西,用以煮水冲茶毕竟要差一些,不算工夫了。
10、羽扇钢筷
羽扇是用以煽火的,煽火时既须用劲,又不可煽过炉门左右,这样才能保持一定火候,也是表示对客人的尊敬。
D. 茶道中一个桶形内有夹子的器具叫什么
茶筒。
茶筒是用来盛装茶则(茶勺)、茶匙、茶夹、茶漏、茶针的茶器筒。
茶筒形如笔筒,与茶则、茶针、茶漏、茶夹、茶匙一起被称为茶道六君子。材质通常为竹木,竹制品气质清雅,木制品质感纯然,与茶香墨香相得益彰。中高档的茶道六君子是由檀木制成的。
茶道组合使用完之后,要擦干或晾干,以免滋生细菌。故装进茶筒时,不要沾水。
(4)茶道的工具箱扩展阅读:
常用的茶道用具
一、茶荷
置茶叶的用具,主要用途是将茶叶由茶罐移至茶壶,兼具赏茶功能。
二、茶漏
常用在小壶泡茶时,放置于壶口,便于将茶叶水倒入茶壶时用,以稳固茶壶,有效过滤茶汤中的各种杂质。
三、闻香组杯
包含品茗杯和闻香杯;品茗杯用来品茶及观赏茶的汤色;闻香杯用来嗅闻茶的香气所用,比品茗杯稍高,可以有效的保留茶叶的香味,闻香杯其实是乌龙茶特质的茶具,大多时候是在泡乌龙茶时才使用。
四、公道杯
公道杯的作用是均匀茶汤的浓度。使一起喝茶的茶友能喝到同样浓度的茶汤,不会出现同一泡汤,你喝到的比较浓,他喝到的比较淡的情况,非常公平,所以叫公道杯。
E. 茶道的全套工具都是什么
泡茶器(茶壶、盖碗、盏等)、煮水器(铁壶、泥壶、炉、随手泡什么的),茶道配件(茶夹、茶刀、茶荷、茶针等),辅助用具(水方、杯托、垫布、盖置、壶承、茶巾),茶叶罐,茶海,茶虑,茶盘
F. 茶道工具介绍
对于很多不常喝茶的人来说,对各式各样的茶具总是一知半解,现在我们为大家介绍茶道工具。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茶道工具介绍,一起来看看。
一、煮水器
水壶(水注):用来烧开水。目前使用较多的有紫砂提梁壶、玻璃提梁壶和不锈钢壶。
茗炉:即用来烧泡茶开水的炉子。为表演茶艺的需要,现代茶艺馆经常备有一种“茗炉”,炉身为陶器,或金属制架,中间放置酒精灯,点燃后,将装好开水的水壶放在“茗炉”上,可保持水温,便于表演。[ 茗炉]
另外,现代茶艺馆及家庭使用最多是“随手泡”[ “随手泡”],它是用电来烧水,加热开水时间较短,非常方便。
开水壶:是在无需现场煮沸水时使用的,一般同时备有热水瓶贮备沸水。
二、置茶器
茶则:则者,准则也,用来衡量茶叶用量,确保投茶量准确。多为竹木制品,由茶叶罐中取茶放入壶中的器具。
茶匙:一种细长的小耙子,用其将茶叶由茶则拨入壶中。
茶漏(茶斗):圆形小漏斗,当用小茶壶泡茶时,将其放置壶口,茶叶从中漏进壶中,以防茶叶洒到壶外。
茶荷: 茶荷:茶荷与茶匙、茶漏的作用相似,但它的功能较多元化。以茶荷取茶时,可判断罐中茶叶多寡,由此决定置茶量;其次,将茶叶倒入茶和中,主人可借次视茶,决定泡茶方法,而客人则可欣赏茶叶、闻茶香,最后将茶叶置入壶中。
茶擂:当茶叶倒入茶荷后,以茶擂适度压碎茶叶,可使茶叶冲泡的茶汤较浓。
茶仓:即分茶罐,泡茶前先将欲冲泡的茶叶倒入茶仓,兼具节省空间与美观作用。
这部分器具为必备性较强的用具,一般不应简化。
三、理茶器
茶夹:用来清洁杯具,或将茶渣自茶壶中夹出。
茶匙;茶匙除了置茶 ,也可用来掏出茶渣 , 而尖细的一端则可用来疏通壶嘴。
茶针:用来疏通茶壶的壶嘴,保持水流畅通。茶针有时和茶匙一体。
茶浆(茶簪):茶叶冲泡第一次时,表面会浮起一层泡沫,可用茶浆刮去泡沫。
四、分茶器
茶海、茶盅、公道杯、母杯:茶壶中的茶汤冲泡完成,便可将之倒入茶海。有些人会在茶海上放置一个掳网,以过掳倒茶时随之留出的茶渣。茶汤倒入茶海后,可依喝茶人数多寡分茶,人数多时,可利用较大的茶海冲两次泡茶;而人数少时,将茶汤置入茶海中,也可避免茶叶泡水太久而生成苦涩味。
五、盛茶器、品茗器
茶壶:主要用于泡茶,也有直接用小茶壶来泡茶和盛茶,独自酌饮的。
茶盏[ 茶盏]:在广东潮汕地区冲泡工夫茶时,多用茶盏作泡茶用具,一般一盏工夫茶,可供3-4人用小杯啜茶一巡。江、浙一带,以及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又有用茶盏直接作泡茶和盛茶用具,一人一盏,富有情趣。茶盏通常有盖、碗、托三件套组成,多用陶器制作,少数也有用紫砂陶制作。
品茗杯:品茗所用的小杯子。
闻香杯:此杯容积和品茗杯一样,但杯身较高,容易聚香。[ 品茗杯与闻香杯]
杯碟:也称杯托,用来放置品茗杯与闻香杯。
六、涤茶器
茶船、茶池、茶承:盛放茶壶的器具,当注入壶中的水溢满时,茶船可将水接住,避免弄湿桌面。茶船多为陶制品,更有古朴造型的茶船,增添喝茶的乐趣。茶船也是养壶的必需品,以盛接淋壶的茶汤。
茶盘:用以盛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盘子,向客人奉茶时也使用,常用竹、木制作而成,也有用陶瓷制作而成。
渣方:盛装茶渣的器皿。
水方、茶盂、水盂:盛接弃置茶水的器皿。
涤方:放置使用过而待清洁杯盘之器皿。
茶巾:茶巾主要的作用是为了擦干茶壶,将茶壶或茶海底部残留的水擦干 ,而可用来擦拭清洁桌面的水滴。
容则:摆放茶则、茶匙、茶夹等器具的容器。
七、其他器具
壶垫:防织制品的垫子,用以隔开茶壶与茶船,避免因摩擦碰撞发出声音。
盖置:放置茶壶盖、茶盅盖的小盘子,多以杯蝶替代。
奉茶盘:奉茶用的托盘。
茶佛:置茶后,用以佛去茶荷上的茶末。
温度计:用来判断水温的辅助器。
茶巾盘:可将茶巾、茶佛、温度计等放于茶巾盘上,使桌面更为整齐。
香炉:喝茶是焚点香支,可增加品茗乐趣。
茶具知识
茶具也可以叫做饮茶器具亦或是茶器,器为茶之父。关于器的选择,有好多玄而又玄的理论,不去管他,记做下面几个原则,八九不离十。
一、器之质地粗细与茶之发酵和新老程度成正比
首先我们可以根据茶叶的发酵程度来选择茶器,也就是说,发酵程度越低的茶,宜用质地细密的器物,如绿茶宜用青瓷或玻璃器皿,乌龙宜用泥质较细的紫砂,黑茶宜用粗陶或泥质较粗的紫砂。是因为,质越细密,越容易将发酵程度低或不发酵的茶的温润体现出来。而粗陶,能吸收老茶异味,所谓水过砂则甜,有助老茶浊气散发。
二、器形之高矮与茶之老嫩成正比
在茶器的选择原则上,越老的茶,由于不怕焖,宜选择高深的器皿,如紫砂中的秦权、汉铎等,能将老茶的茶性很好地逼出来。而细嫩的茶,如绿茶,宜选择无盖或浅腹的的器皿,才不会将嫩芽焖坏。按这个标准,嫩芽做的红茶,如金骏眉,虽然发酵程度高,由于细嫩,宜选择浅腹的紫砂。
三、香气多少与茶器质地粗细成反比
以紫砂为例,以香气见长的茶,如乌龙茶,宜选择泥质较细的紫砂,香气不宜散发。而香含在茶汤中的茶,如普洱,宜选用泥质较粗的紫砂。
四、当你无法选择时,盖碗是万能的替代品
由于盖碗的可控程度高,如通过盖之开合,可散可闷,来适应不同老嫩和发酵程度的茶;通过观看汤色,判断茶汤浓淡,决定出汤时间等等。当你无法备齐各种茶器时,盖碗是必不可少的泡茶用具。
盖碗是必不可少的泡茶用具
1、绿茶配玻璃杯
高档绿茶水温不宜过高,碧螺春等细嫩绿茶要采用“上投法”,即先冲水后放茶的方法。玻璃杯可以体现茶叶在水中的优雅姿态,色彩也更好。
2、花茶配盖碗
G. 功夫茶各种用具的名字
1、茶针,用于茶饼的分解。说白了,茶饼用手掰,不卫生。用茶针戳开分解茶,茶饼的分解除了茶针,还需用到茶刀,茶盘。
2、茶匙,这个形状各异,但大都像个小汤匙。也是用于分茶的工具。
3、茶铲,用于铲茶。适应于大袋装的茶叶分茶。
4、茶夹,用于夹茶杯。方便不烫,又卫生。
5、茶剪,用于剪茶包。
6、茶筒,用于装以上五种茶道用品。
7、茶碗,有三个部分组成。分为茶盖、茶碗、茶托。茶盖和茶托自是不用说明使用方法,茶托用来放茶盖的。现在很多人家都是直接舍弃茶托,那是因为有茶盘的原因。但是呢,功夫茶道要求我们做到茶桌上滴水不漏,所以,是不会有茶盘的。因此,从前,茶盖是需要茶托才能放下的。
8、茶盂,不要的茶汤和少量的茶渣就放于茶盂。茶盂为了美观,配着有洞的盖子。
9、茶碟,茶碟的用处,除了美观,更为重要的是有利于我们茶主端茶给客人,一来防烫,二来手没有接触茶杯更显卫生。
10、公道杯,公道杯顾名思义,就是为了平均分茶给客人用的,公道杯使得每个客人杯中的茶,色香味都是一样的。
11、茶杯,用来乘茶水的杯子。
H. 茶道用具有那些
1、 置茶器
① 茶则:由茶罐中取茶置入茶壶的用具。
② 茶匙:将茶叶由茶则拨入茶壶的器具。
③ 茶漏(斗):放于壶口上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散落壶外。
④ 茶荷:属多功能器具,除兼有前三者作用外,还可视茶形、断多寡、闻干香。
⑤ 茶擂:用于将茶荷中的长条形茶叶压断,方便投入壶中。
⑥ 茶仓:分装茶叶的小茶罐。
2、 理茶器
① 茶夹:将茶渣从壶中、杯中夹出;洗杯时可夹杯防手被烫。
② 茶匙:用以置茶、挖茶渣。
③ 茶针:用于通壶内网。
④ 茶桨(簪):撇去茶沫的用具;尖端用于通壶嘴。
3、 分茶器
① 茶海(茶盅、母杯、公道杯):茶壶中的茶汤泡好后可倒入茶海,然后依人数多寡平均分配;而人数少时则倒出茶水可避免因浸泡太久而产生苦涩味。茶海上放滤网可滤去倒茶时随之流出的茶渣。
4、 品茗器
① 茶杯(品茗杯):用于品啜茶汤。
② 闻香杯:借以保留茶香用来嗅闻鉴别。
③ 杯托:承放茶杯的小托盘,可避免茶汤烫手,也起美观作用。
5、 涤洁器
① 茶盘:用以盛放茶杯或其他茶具的盘子。
② 茶船(茶池、茶洗、壶承):盛放茶壶的器具,也用于盛接溢水及淋壶茶汤,是养壶的必须器具。
③ 渣方:用以盛装茶渣。
④ 水方(茶盂、水盂):用于盛接弃置茶水。
⑤ 涤方:用于放置用过后待洗的杯、盘。
⑥ 茶巾:主要用于干壶,可将茶壶、茶海底部残留的杂水擦干;其次用于抹净桌面水滴。
⑦ 容则:摆放茶则、茶匙、茶夹等器具的容器。
6、 其它
① 煮水器:种类繁多主要有炭炉(潮汕炉)+玉书碨、酒精炉+玻璃水壶、电热水壶、电磁炉等。选用要点为茶具配套和谐、煮水无异味。
② 壶垫:纺织品。用于隔开壶与茶船,避免因碰撞而发出响声影响气氛。
③ 盖置:用来放置茶壶盖、水壶盖的小盘(一般以茶托代替)
④ 奉茶盘:奉茶用的托盘。
⑤ 茶拂:置茶后用于拂去茶荷中的残存茶末。
⑥ 温度计:用来学习判断水温。
⑦ 茶巾盘:用以放置茶巾、茶拂、温度计等。
⑧ 香炉:喝茶焚香可增茶趣。
I. 现代茶艺茶器具介绍
现代茶艺茶器具介绍
用现在人的观点来看,饮一杯茶用这么多复杂的器具似乎难以理解。以下是我整理的现代茶艺茶器具介绍,欢迎参考阅读!
1.主茶具
泡茶、饮茶主要的用具。(1)茶壶:用以泡茶的器具。壶由壶盖、壶身、壶底和圈足四部分组成。壶盖有孔、钮、座、盖等细部。壶身有口、延(唇墙)、嘴、流、腹、肩、把(柄、板)等细部。由于壶的把、盖、底、形的细微部分的不同,壶的基本形态就有近200种。
以把划分。①侧提壶:壶把为耳状,在壶嘴的对面。②提梁壶;壶把在盖上方为虹状者。③飞天壶,壶把在壶身一侧上方为彩带习舞状。④握把壶:壶把圆直形与壶身呈90°状。⑤无把壶:壶把省略,手持壶身头部倒茶。
以盖划分。①压盖:盖平压在壶口之上,壶口不外露。②嵌盖:盖嵌入壶内,盖沿与壶口平。③截盖:盖与壶身浑然一体,只显截缝。
以底划分。①捺底:将壶底心捺成内凹状,不另加足。②钉足:在壶底上加上三颗外突的足。③加底:在壶底四周加一圈足。
以有无滤胆分。①普通壶:上述的各种茶壶,无滤胆。②滤壶:在上述的各种茶壶中,壶口安放一只直桶形的滤胆或滤网,使茶渣与茶汤分开。
以形状分。①筋纹形:犹如植物中弧形叶脉状筋纹,在壶的外壁上有凹形的纹线,称之为筋,而筋与筋之间的壁隆起,有圆泽感。②几何形:以几何图形为造型,如正方形、长方形、菱形、球形、椭圆形、圆柱形、梯形等。③仿生形:又称自然形,仿各种动、植物造型、如南瓜壶、梅桩壶、松干壶、桃子壶、花瓣形壶等等。④书画形:在制成的壶上,刻凿出文字诗句或人物、山水、花鸟等。
(2)茶船:放茶壶的垫底茶具。既可增加美观,又可防止茶壶烫伤桌面。
①盘状:船沿矮小,整体如盘状,侧平视茶壶形态完全展现出来。②碗状:船沿高耸,侧平视只见茶壶上半部。③夹层状:茶船制成双层,上层有许多排水小孔,使冲泡溢出之水流入下层,并有出水口,使夹层中的积聚之水容易倒出。
(3)茶盅:亦称茶海。盛放泡好的茶汤之分茶器具。因有均匀茶汤浓度的功能,故亦称公平杯。
①壶形盅:以茶壶代替用之。②无把盅:将壶把省略,为区别于无把壶,常将壶口向外延拉成一翻边,以代替把手提着倒水。③简式盅:无盖,从盅身拉出一个简单的倒水口,有把或无把。
(4)小茶杯:盛放泡好的茶汤并饮用的器具。
①翻口杯:杯口向外翻出似喇叭状。②敞口杯:杯口大于杯底,也称盏形杯。③直口杯:杯口与杯底同大,也称桶形杯。④收口杯:杯口小于杯底,也称鼓形杯。⑤把杯:附加把手的茶杯。⑥盖杯:附加盖子的茶杯,有把或无把。
(5)闻香杯:盛放泡好的茶汤,倒入品茗杯后,闻嗅留在杯底余香之器具。
(6)杯托:放置茶杯的垫底器具。
①盘形:托沿矮小呈盘状。②碗形:托沿高耸,茶杯下部被托包围。③高脚形:杯托下有一圆柱脚。④圈形:杯托中心留一空洞,洞沿上下有竖边,上固定杯底,下为托足。
(7)盖置:放置壶盖、盅盖、杯盖的器物,既保持盖子清洁,又避免沾湿桌面。
①托垫式:形似盘式杯托。②支撑式:圆柱状物,从盖子中心点支撑住盖;或筒状物,从盖子四周支撑。
(8)茶碗:泡茶器具,或盛放茶汤作饮用工具。
①圆底:碗底呈圆形。②尖底:碗底呈圆锥形,常称为茶盏。
(9)盖碗:由盖、碗、托三部件组成,泡饮合用器具或可单用。
(10)大茶杯:泡饮合用器具。多为长桶形,有把或无把,有盖或无盖。
(11)同心杯:大茶杯中有一只滤胆,将茶渣分离出来。
(12)冲泡盅:用以冲泡茶叶的杯状物,盅口留一缺口为出水口,或杯盖连接一滤网,中轴可以上下提压如活塞状,既可使冲泡的茶汤均匀,又可以使渣与茶汤分开。
2.辅助用品
泡茶、饮茶时所需的各种器具,以增加美感,方便操作。
(1)桌布:铺在桌面并向四周下垂的饰物,可用各种纤维织物制成。
(2)泡茶巾:铺于个人泡茶席上的织物或覆盖于洁具、干燥后的壶杯等茶具上。常用棉、丝织物制成。
(3)茶盘:摆置茶具,用以泡茶的基底。用竹、木、金属、陶瓷、石等制成,有规则形、自然形、排水形等多种。
(4)茶巾、用以擦洗、抹拭茶具的棉织物;或用作抹干泡茶、分茶时溅出的水滴;托垫壶底;吸干壶底、杯底之残水。
(5)茶巾盘:放置茶巾的用具。竹、木、金属、搪瓷等均可制作。
(6)奉茶盘:以之盛放茶杯、茶碗、茶具、茶食等,恭敬端送给品茶者,显得洁净而高雅。
(7)茶匙:从贮茶器中取干茶之工具,或在饮用添加茶叶时作搅拌用,常与茶荷搭配使用。
(8)茶荷:古时称茶则,是控制置茶量的器皿,用竹、木、陶、瓷、锡等制成。同时可作观看干茶样和置茶分样用。
(9)茶针:由壶嘴伸入流中防止茶叶阻塞,使出水流畅的工具,以竹木制成。
(10)茶箸:泡头一道茶时,刮去壶口泡沫之具,形同筷子,也用于夹出茶渣,在配合泡茶时亦可用于搅拌茶汤。
(11)渣匙:从泡茶器具中取出茶渣的用具,常与茶针相连,即一端为茶针,另一端为渣匙,用竹、木制成。
(12)箸匙筒:插放箸、匙、茶针等用的有底筒状物。
(13)茶拂:用以刷除茶荷上所沾茶末之具。
(14)计时器:用以计算泡茶时间的工具,有定时钟和电子秒表,以可计秒的为佳。
(15)茶食盘:置放茶食的用具,用瓷、竹、金属等制成。
(16)茶叉:取食茶食用具,金属、竹、木制。
(17)餐巾纸:垫取茶食、擦手、抹拭杯沿用。
(18)消毒柜:用以烘干茶具和消毒灭菌。
3.备水器。
(l)净水器:安装在取水管道口用于纯净水质,应按泡茶用水量和水质要求选择相应的净水器,可配备一至数只。
(2)贮水缸:利用天然水源或无净水设备时,贮放泡茶用水,起澄清和挥发氯气作用,应特别注意保持清洁。
(3)煮水器:由烧水壶和热源两部分组成,热源可用电炉、酒精炉、炭炉等。
(4)保温瓶:贮放开水用。一般用居家使用的热水瓶即可,如去野外郊游或举行无我茶会时,需配备旅行热水瓶,以不锈钢双层胆者为佳。
(5)水方:置于泡茶席上贮放清洁的泡茶用水的器皿。
(6)水注:将水注入煮水器内加热,或将开水注入壶(杯)中温器、调节冲泡水温的用具。形状近似壶,口较一般壶小,而流特别细长。
(7)水盂:盛放弃水、茶渣等物的器皿,亦称"滓盂"。
4.备茶器。
(l)茶样罐:泡茶时用于盛放茶样的容器,体积较小,装干茶30~50克即可。
(2)贮茶罐(瓶):贮藏茶叶用,可贮茶250~500克。为密封起见,应用双层盖或防潮盖,金属或瓷质均可。
(3)茶瓮(箱):涂釉陶瓷容器,小口鼓腹,贮茶防潮用具,也可用马口铁制成双层箱,下层放干燥剂(通常用生石灰),上层用于贮茶,双层间以带孔搁板隔开。
5.盛运器
(l)提柜:用以放置泡茶用具及茶样罐的木柜,门为抽屉式,内分格或安放小抽屉。可携带外出泡茶用。
(2)都篮:竹编的'有盖提篮,放置泡茶用具及茶样罐等,可携带外出泡茶。
(3)提袋:携带泡茶用具及茶样罐、泡茶巾、坐垫等物的多用袋,用人造革、帆布等制成的背带式袋子。
(4)包壶巾:用以保护壶、盅、杯等的包装布,以厚实而柔软的织物制成,四角缝有雌雄搭扣。
(5)杯套:用柔软的织物制成,套于杯外。
6.泡茶席
(1)茶车:可以移动的泡茶桌子,不泡茶时可将两侧台面放下,搁架向对关闭,桌身即成一柜,柜内分格,放置必备泡茶器具及用品。
(2)茶桌:用于泡茶的桌子。长约150厘米,宽约60-80厘米。
(3)茶席:用以泡茶的地面。
(4)茶凳:泡茶时的坐凳,高低应与茶车或茶桌相配。
(5)坐垫:在炕桌上或地上泡茶时,用于坐、跪的柔软垫物。大小为60厘米×60厘米的方形物,或60厘米×45厘米的长方形物,为方便携带,可制成折叠式。
7.茶室用品。
(1)屏风:遮挡非泡茶区域或作装饰用。
(2)茶挂:挂在墙上营造气氛的书画艺术作品。
(3)花器:插花用的瓶、篓、篮、盆等物。
;J. 茶道用具有那些
茶道六用是泡茶必不可少的辅助用具,包括茶则、茶匙、茶夹、茶漏、茶针、茶筒,多为竹、木质地。
用途:茶则用来盛取茶叶;茶匙协助茶则将茶叶拨至泡茶器中;茶夹代替手清洗茶杯,并将茶渣从泡茶器皿中取出;茶漏可扩大壶口的面积,防止茶叶外溢;茶针用来疏通壶嘴;茶筒用来收纳茶则、茶匙、茶夹、茶漏和茶针。
使用茶道具时要注意保持干爽、洁净,手拿用具时不要碰到接触茶叶的位置,摆放时也要注意位置,不要妨碍泡茶。
茶道六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