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谁能告诉我一些LINUX的学习方法
http://www.shuai.com.ru/index.php?job=art&articleid=a_20051020_065015
这里有很多应该会对你有帮助
安装配置基本准则:
1.小心求证。
在配置的过程中,要能够确定所修改的是否正确,最好在修改的时候,能够找两篇类似的文章加以验证,
来保证修改的正确性。
在安装之前,一定要有准备,如果不是很熟悉,可以找有经验的人在一边教导,或者找一本入门书籍放在
手边。一定要知道自己在做什么,选的东西是什么意思,这样如果出现问题,你也知道怎麽去问别人。
建议:不论用什么方法(当然是正当的),一定要保证有一本入门书籍放在手边,尽量了解一些基本的
知识,这样问出的问题别人也好回答。
2.常做备份。
无论修改任何配置的文件,应该养成做备份的好习惯,无论是用注释的方式,还是文件备份的方式都可以
。这样如果出现了问题,就可以马上恢复原来的系统配置。
3.多加练习
经常练习配置,可以加深对系统的了解和理解。有很多事情,即使不用从书本上找,也可以找到解决之道。
新手入门及安装配置faq(1)
<1>如何安装LINUX?
大家可以看看这里,里面有RH的安装方法,和多系统的安装,比较详细
http://www.linuxeden.com/forum/show...p?threadid=2044
由于大部分的人都是先有WINDOWS的,因此这个会很有帮助。
<2>如何安装新内核?
有以下六步:
make mrproper (用来消除原来编译的影响)
make menuconfig (用config, xconfig也可以)
make dep
make bzImage
make moles (如果你设置了模块就要用这个)
make moles-install
然后就可以了,在LILO里面加入引导就可以了。
<3>如何访问WINDOWS的硬盘分区?
mount -t vfat /dev/hdax /yourpath
其中hdax就是你要挂载的硬盘。注意如果你用的是NTFS格式的,就要把VFAT换成NTFS,而且还非要要
用2.4的内核。
如果要支持中文显示的话:
mount -o codepage=936,iocharset=cp936 -t vfat /dev/hdax /yourpath
<4>如何安装软件?
下载的如果是tar.gz文件的话,用tar zxvf *.tar.gz解压。然后看看里面的INSTALL文件。一般都是一
下几步:
./configure
make
make install
还是看看INSTALL文件比较好,因为这个里面有一些参数。和详细的安装步骤。
如果是RPM文件,就用
rpm -ivh *.rpm
你也可以用rpm --help看看有一些什么参数。
<5>如何修改分辨率?
在控制台下
setup
可以看到有很多选项,选择xconfiguration
顺便说一句,这个里面还有很多其他的选项,你可以用它修改网络,配置声卡等等。自己去看看吧。
<6>如何汉化RHLINUX?
看看我们的汉化论坛,里面有汉化的文章,可以成功的。
<7>如何让启动的时候不自动进入XWINDOW?
修改/etc/inittab.conf里面的
id:5:……成为
id:3:……就可以啦!
<8>怎样从XWINDOW到控制台?
ctrl+alt+F1...F6
其中F7,F8是XWINDOW用的。比如:
startx
就是用的ctrl+alt+F7
而startx -- :2
就是用的ctrl+alt+F8
新手入门及安装配置faq(2)
<9>lilo启动错误提示信息表示什么?
没有提示: LILO没有安装或者安装LILO的分区没有被激活。
L〈错误码〉 : LILO的第一部分已经被装入并运行了,但它不能装入第二部分的引导程序。两位数字
的错误码指示问题的类型(参见“磁盘错误码”),这种情况通常是在介质访问失败或硬盘参数错误。
LI: LILO第一部分正确但是第二部分执行时出错。这一般是硬盘参数有误或/boot/boot.b被移动后没有
重新运行map安装程序。
LIL: LILO第二部分开始执行,但是不能从“map”文件中读取描述符表( descriptor table)。 这通
常是因介质错误或磁盘参数有误引起的。
LIL?: LILO在错误的地方加载。原因与“LI”大致相同。
LIL-:描述符表(descriptor table)错误。典型原因是硬盘几何参数微妙的不匹配或/boot/boot.b被移
动而没有运行map安装程序。
LILO: LILO执行正确。
10??10101010: 分区情况已经改变却没有重新安装LILO,另外,超频也可能会出这种情况。
<10>如何备份lilo?
fdformat /dev/fd0h1440(格式化一张空白软盘)
dd if=/boot/vmlinuz of=/dev/fd0 (用你自己的内核文件名替代vmlinuz)
rdev /dev/fd0 /dev/sda3 (用你的根分区设备名称替代/dev/sda3)
rdev -R /dev/fd0 1 (安装根文件系统成只读模式)
作用: 这样当系统LILO失败时,可用该软盘引导系统且安装硬盘根文件系统
<11>如何删除MBR中的lilo?
用windows启动盘启动,运行fdisk/mbr.或者在linux下运行lilo -u
<12>如何重装lilo到MBR?
用软盘或光盘启动到boot:linux 3,#/sbin/lilo
<13>grub的用法?
详情请参看:http://www.linuxeden.com/e/doctext.php?docid=2154
<14>如何安装声卡?
在字符模式下运行sndconfig或setup,如果这样不还不行的话,请下载声卡配置工具alsa(alsa工具包包
括alsa-driver-0.5.10b.tar.bz2,alsa-lib-0.5.10b.tar.bz2,
alsa-utils-0.5.10b.tar.bz2,0.5.10是版本号。)按照drive、lib和util的顺序安装。也可以下载oss工
具包来配置你的声卡。
(oss安装指南:http://www.linuxeden.com/e/doctext.php?docid=1974;
ALSA安装配置AC 97声卡:http://www.linuxeden.com/e/doctext.php?docid=1251)
<15>如何安装显卡?
用setup或Xconfigurator。如果不能找到和你的显卡和显示器匹配的,可以选择指标相近的代替。你也可
以生级你的XFree或到厂家的网站上找for linux的驱动。
*驱动I810显卡:http://www.linuxeden.com/e/doctext.php?docid=1248)
如何驱动intel i740显卡?
如果你的Linux无法识别i740的话,你可以这么做:
1)下载新的 显卡数据库 和 i740 XBF驱动程序:
xf86config-glibc-1.0.0.i386.tgz 和 xfcomi740.tgz
2)解压这两个包,覆盖原来目录:
tar xvfz /tmp/xf86config*.tgz
tar xvfz /tmp/xfcomi740.tgz
3)执行cp /usr/X11R6/bin/XFCom_i740 /usr/X11R6/bin/XF86_XBF_i740;
4)用xf86config进行配置:显示器水平扫描频率选6;垂直刷新频率选2;在显卡库选择时,选311(即i740);
显卡服务器类型选5;
5)配置完成后运行startx就行了。
**如何驱动Savage4显卡?
1) 到www.linhardware.com 下载savage2000的驱动程序;
2) 使用tar -xvfz 文件名解开驱动程序;
3) 解压后,你能看到五个文件,其中有一个是XF86_SVGA;
4) 备份/usr/X11R6/bin/XF86_SVGA,然后将新的XF86_SVGA复制到这个目录下,替换掉这个文件;
5) 重新运行xf86config配置,不选显卡,在选X-server时,选3(也就是SVGA),并且不检测;
6) 完成后,运行startx -bpp32,就可以了。
***如何驱动SAVAGE3D显卡?
1) 到ftp.lib.pku.e.cn/incoming/savageX下载Savage3D显卡的驱动程序:SavageX_0_1_4.tar.gz;
2) 解压这个程序,用新的XF86_SVGA替换/usr/X11R6/bin的原文件;
3) 运行Xconfigurator,配置显卡时选择Unlisted Card, 然后选择Xserver为SVGA;
4) 完成后,运行startx运行x-win。
****通用的显卡驱动方法
由于显卡产商支持有限,使得在Linux下驱动显卡一直都是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Linux 2.2.x以上版本提
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使用frame buffer设备,通过VESA VBE 2.0标准,利用显卡SVGA特性,配
合XFree86的XF86_FB??Dev,驱动你的显卡。这的确可以帮你个忙。
1)确认你有XF86_FBDev文件,如果没有就从ftp.xfree86.org下载;
2)执行“mknod /dev/fb0 c 29 0”建立frame buffer设备;
3)修改/etc/lilo.conf文件,加入:
image = /boot/vmlinuz-2.2.5-fb (新编译的内核)
label = linuxfb (启动标号,可自定)
root = /dev/hda2 (参照lilo.conf其他部分)
vga = 0x314 (显示模式,参照下表)
附:显示模式表
640x480 800x600 1024x768 1280x1024
256色 0x301 0x303 0x305 0x307
32k色 0x310 0x313 0x316 0x319
64k色 0x311 0x314 0x317 0x31A
16M色 0x312 0x315 0x318 0x31B
4) 执行/sbin/lilo,使配置生效,然后重启系统,以新的内核启动系统。当然,如果你的内核已经支持了,
就无需做这个修改,直接加上vga=那一行就行了。
5) 接着进行frame buffer Server的配置:参照/etc/X11/XF86Config中vga的配置,加入一个screen小节,
如下所示:
Section "Screen"
Driver "fbdev"
Device "My Video Card"
Monitor "MAG XJ500T"
Subsection "Display"
Depth 16 (色深,须与前面所选显示模式的色深一致)
Modes "default"
ViewPort 0 0
EndSubsection
EndSection
6) 将X指向XF6_FBDev:
cd /etc/X11
mv X X.bat
ln -snf /usr/X11R6/bin/XF86_FBDev X
<16>如何安装网卡?
用netconf和netconfig配置你的网卡和网络环境。一般的网卡都可以选择为ne2000兼容网卡。
http://www.linuxaid.com.cn/support/showfom.jsp?i=665
*如何驱动D-Link DE220网卡?
D-Link的DE220是一款性价比较好的,支持即插即用的ISA网卡。但正是由于即插即用功能使得其在Linux下安
装会遇到一些麻烦:
1) 在DOS环境下,用DE220网卡的驱动程序盘中的一个工具setup将其设置成非PNP的;
2) 到Windows的控制面板中获取其IO地址和中断号,一般情况下,IO地址是240,中断号是10;
3) 启动Linux,登录后执行“netconf”,将第一块网卡设为Enable,设备名为eth0,模块为ne,IO地址
为0x240,IRQ为10;
4) 存盘退出后,运行/etc/rc.d/init.d/network restart即可。
**如何驱动D-Link DFE530 TX网卡?
D-Link 530 TX网卡是一款性价比较好的10M/100M自适应的PCI网卡,拥有广大的用户群,然后Linux在安装
向导中却没有列在列表中。
其实,一般Linux都已经包含了这款网卡的驱动模块:tulip.o,你可以直接执行“insmod tulip”来完成网
卡的安装。
***如何驱动D-Link DFE540 TX网卡?
如果你的网卡是D-Link DFE540 TX,那么在安装时不要选网卡,否则可能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1) 从http://cesdis.gsfc.nasa.gov/linux/drivers/tulip.html
下载最新的tulip.c文件,并复制到/usr/src/tulip下;
2)执行以下命令,编译生成tulip.o:
#cd /usr/src/tulip
#gcc -DMODVERSIONS -DMODULE -D__KERNEL__ -Wall -Wstrict-prototypes -O6 -c tulip.c
3)执行insmod tulip.o;
4)执行/etc/rc.d/init.d/network restart,让网卡生效。
****如何驱动Davicom 9201网卡?
Davicom 9201 PCI网卡在安装Linux时,不能直接完成。其实,大多数的Linux发行版都提供了这款网卡的
驱动模块---dmfe.o,如果你的机器也是这种网卡的话,可??以在安装Linux时略过网卡配置,安装完启动系
统、登录后,执行:“insmod dmfe”命令添加驱动模块,然后执行“/etc/rc.d/init.d/network restart”就
可以了。
*****如何驱动第二块网卡?
在Linux系统中,你可以很容易地使用配置工具netconf安装第二块网卡,在netconf中选择第二块网卡,设备
名:eth1、选择其驱动模块、输入IO地址和IRQ中断号,存盘退出后,执行:
/etc/rc.d/init.d/network restart
<17>rpm和tar的使用方法(软件包的安装方法)?
rpm:
1)安装rpm包时显示进度:用-vh参数,如rpm -ivh ipchains-1.3.6-1.i386.rpm,用 glint或xrpm则不必。
2)直接通过ftp来安装rpm包:如rpm -i ftp://ftp.xxx.xxx
3)校验所有的rpm包,查找丢失的文件:rpm -Va
4)查找一个文件属于哪个rpm包:例如:rpm -qf /usr/bin/who
5)列出一个rpm包的描述信息:例如:rpm -qpi mon-0.37j-1.i386.rpm
6)列出一个rpm包的文件信息:例如:rpm -qpl mon-0.37j-1.i386.rpm
tar:
tar zvfx xxx.tgz/xxx.tar.gz 在当前目录下展开这个包
tar zvft xxx.tgz/xxx.tar.gz 只测试不展开
tar zvfx xxx.tgz/xxx.tar.gz -C /new dir 展开后放到/new dir目录下
tar zvfc xxx.tgz/xxx.tar.gz /test 把/test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及自目录打包成test.tgz
<18>使用光盘和软盘?
mount -t ext2 /dev/fd0 /mnt/floppy(挂载linux文件系统的软盘)
mount -t vfat /dev/fd0 /mnt/floppy(挂载fat32文件系统的软盘)
一般情况下可直接用:mount /mnt/floppy
挂载光盘用:mount /mnt/cdrom(记住:在拿出关盘和软盘前要先卸载,用命令umount)
<19>如何访问window分区?
首先建一个挂载的目录:mkdir /mnt/XXX
然后mount命令:mount -t vfat /dev/hdaX /mnt/XXX(hdaX表示在windows下的分区, hda1是c:,逻辑分
区从hda5开始,一般的d:是hda5,以后顺延。具体的你可以在 linux下用 cfdisk查看分区情况)
你还可以用linuxconf来挂载你的windows分区,在命令提示符下输入linuxconf,选 择file system下
的access local drive,再添加你的新的装配点
<20>如何汉化redhat7.2?
首先,安装的过程中要选上中文支持。然后要禁用xfs服务。
安装完成后装载windows所在的目录,拷贝其中的字体文件simsun.ttf(win98)
或simsun.ttc(win2000)到 /usr/X11R6/lib/X11/fonts/TrueType目录下,
然后运行ttmkfdir > fonts.dir.
修改fonts.dir文件,
在simsun.ttf -misc-SimSun-medium-r-normal--0-0-0-0-p-0-ascii-0下增加两行:
simsun.ttf -misc-SimSun-medium-r-normal--0-0-0-0 -p-0-gb2312.1980-0
simsun.ttf -misc-SimSun-medium-r-normal--0-0-0-0 -p-0-gbk-0
然后运行:cp fonts.dir fontsscale
修改/etc/X11/XF86Config-4,使其类似于:
Section "Files"
# FontPath "unix/:7100"
FontPath "/usr/X11R6/lib/X11/fonts/misc:unscaled"
FontPath "/usr/X11R6/lib/X11/fonts/75dpi:unscaled"
FontPath "/usr/X11R6/lib/X11/fonts/misc"
FontPath "/usr/X11R6/lib/X11/fonts/Type1"
FontPath "/usr/X11R6/lib/X11/fonts/Speedo"
F??ontPath "/usr/X11R6/lib/X11/fonts/75dpi"
FontPath "/usr/share/fonts/default/TrueType"
EndSection
Section "Mole"
……
Load "xtt"
……
EndSection
然后进入/etc/gnome编辑gtkrc.zh_CN文件中所有的
fontset = "-misc-fixed-medium-r-normal--14-*-*-*-*-*-gb2312.1980-0"
全部改成
fontset = "-misc-simsun-medium-r-normal--14-*-*-*-*-*-gb2312.1980-0"
存档退出.
到这里gnome就有能力显示98和2000漂亮的simsun字体了.由于我们在安装的时候已经选了默认的是简体中
文.所以就不比用local_config选择了.随便用一个程序打开一个文本文档,最好是中文的,比如gedit设置
其中的字体为simsun,14.
就可以看到效果了.其他的程序类似.
接下来切换到kde,选择中国,中文gb2312.1982-0,打开控制中心,选择观感-字体,把其中所有的字体改
成simsun 14就可以了,保存,退出.注消KDE再进入,好大功告成了.
redhat7.2已经自带了Chinput只要用ctrl+space调出就可以输入中文了.
新手入门及配置论坛faq(3)
关于linux的安装(以redhat linux 7.3例)
<21>一般情况下,如何在PC安装linux?
当计算机系统启动的时候按DEL键(或F2,视主机板不同)进入CMOS,将启动项设置为优先从IDE CDROM设备
启动,保存并退出。将linux系统安装盘的DISK1放入光驱,reset你的计算机,进入linux安装程序。直接按回
车键后,如果你拥有的linux发行版较新,而该版本内含的XFree86可以支持你的显卡,那么将进入图形安装界
面,象所有window$用户一样,你可以用鼠标点击next来完成你的安装。
<22>boot:后加的选项有哪些?是什么意思?
boot:text 开始文本模式安装程序(在你不知道自己的linux版本是否支持计算机显卡设备的时候,强烈建议使
用此模式;效率高的安装模式)
boot: nofb 该选项允许你不用一个frame缓冲来使用图形安装程序(在引导进入图形安装界面遇到问题的话,
而你非要图形界面的话,可以试用该选项)
boot:linux mediacheck 测试ISO映像的查验值的完整性(小红帽7.3的ISO文件内嵌了md5sum,可以进行查验
值测试)
boot:linux noprobe 安装程序没有正确检测到你的硬件设备时引导进入专家模式(同样可以使
用boot:text noprobe,在安装的时候可以有选择载入驱动程序选项的选择余地)
boot:linux console=在串线(serial mode)模式中执行安装
(同样可以使用boot:linux text console=,device是你在使用的ttyS0或ttyS1)
boot:linux mem=128M 让linux识别你全部的RAM (同样可以使用boot:linux text mem=128M,如果linux不
可以识别你所有的内存,你可以这样做)
boot:linux hdX=cdrom //X的值为:a第一个主IDE设备,b第一个次IDE设备,c第二个主IDE设备,d第二个
次IDE设备 如果您的ATAPI光驱无法找到,请指定位置。
boot:linux rescue 进入救援模式,当系统崩溃的时候可以进行救援。
boot:linux single 进入单人模式,单人模式方便系统管理员root忘记密码的时候使用,由于有安全性的
问题,所以服务器上一般会把引导配置文件修改使得无法使用single。
boot:expert 进入专家模式,专家模式不会检查大多数硬件, 而是在安装时让您自己选择驱动程序。
boot:lowres 用图形安装的话,启动640X480的分辨率模式
<22>如何从MS-DOS引导进入安装程序?
启动进入MS-DOS模式,A:\>E:进入光驱E盘,E:\>E:\DOSUTILS\AUTOBOOT.BAT回车便可以引导进入了。
(为解决无法直接从光驱引导或使用非ISO硬盘安装而使用此方法)
<23>如何从SCSI光盘驱动器上安装linux
如果你拥有的是SCSI光盘驱动器,那么也许在检测的时候无法发现光驱,安装程序会询问并让你选择
一个SCSI驱动,请选择与你的适配器最近的驱动程序(大都已经获得支持)。
<24>如何制作安装磁盘?
你可以使用两中方法制作安装磁盘。在M$-DOS下,可以使用专门为其开发的rawrite命令(安装光盘\dosutils下),
将boot.img(安装光盘\images下)映像文件传输到软盘上;在linux下可以用命令dd,但不要把软驱设备mount入系统。
具体语法如下:
e:\>e:\dosutils\rawrite
Enter disk images source file name: ..\images\boot.img
Enter target diskette drive: a:
please insert a formatted diskette into drive A and press [Enter]
或者
# dd if=boot.img of=/dev/fd0 bs=1440K
另注:boot.img基于光盘安装,bootnet.img基于网络安装,pcmcia.img和pcmciaadd.img基于PCMCIA引导盘的
安装。rawrite工具只接受8.3类(短文件名.三扩展名)!
<25>如何确定应该选择哪种安装类型?
工作站(WorkStation),如果你是新手或需要一个图形界面的话可以使用工作站安装模式;服务器(Server),
系统具有适当的服务器功能模块,基于系统安全因素考虑,默认状态下GUI(图形界面)是不会被加入该模式的;
便携电脑(Laptop),专为笔记本电脑所需的功能而设定;自定义(Customer),自己定义系统,你可以定义拥
有各个类型的功能或是完全安装;升级(Update),当你的系统有重要的数据而你又希望把新的版本安装到你的
计算机上,请使用此类型。
<26>安装linux时如何合理分区?
工作站,/boot为50M,/分区大小根据安装包大小自定;服务器,/boot为50M,/为384M,/usr存放本地用户配
置、程序文件,视所需定义大小;/home存放所有用户数据文件,视所需定义大小;/var为256M,存放日志。
自定义安装方便多系统并存,你可以采用如工作站的分区模式。
<27>swap分区的大小?
有一种通行的说法是内存大小的两倍。可如果你已经拥有256M以上的RAM,并且计算机的用途只是个人娱乐、
学习使用,你完全没有必要去划512M的交换区(swap),推荐使用128M以下32M以上。
<28>为什么我要使用ext3文件系统格式?
ext3文件系统格式是基于ext2系统之上的,它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记帐。使用一个记帐的文件系统减少
了崩溃之后恢复系统所花的时间,因为无需运行fsck来检察文件系统。强烈推荐使用。
<29>MBR是什么东西?
Master Boot Record(主引导记录),每个硬盘都有这样一个MBR,负责当BIOS完成POST后,接手计算机系统引
导操作系统的请求。正因为是这样,任何一个硬盘都不可能没有MBR的
(当然,CIH破坏的MBR也只是坏的MBR而已),所以,要卸载GRUB或LILO的话,只能用另外的一种MBR工具
来替代(fdisk /mbr)。
<30>提示“kernel panic: VFS: Unable to mount root fs on XX:YY”是什么意思?
首先,请根据 device code 清单检查 device XX:YY ;它是正确的 root device 吗?如果不是,那你可能
没有做过 rdev -R ,或者是你是对错误的image 执行rdev -R。如果 device code 是正确的,那麼请仔细
检查被编译到你 kernel 内的 device 驱动程序。请确定它有没有对filesystem进行支持。
<31>如何使用Disk Druid工具分区?
强烈推荐新手使用PowerQuest PartitionMagic(硬盘分区魔术师)来对硬盘分区进行管理。基于图形界面
的Disk Druid工具可操作性也很强,你可以先把某个分区删除(Dele)掉然后在进行重新分区适配你的linux系
统(多系统并存),你也可以对已有的分区进行编辑(Edit),又或者你可以新建(new)一个分区。重设
(Reset)按钮可以恢复你原来的分区状态。
<32>如何使用FIPS?
FIPS (First Interactive Partition Splitter) 程序是一个功能非常强大的MS-DOS工具程序,它可以在不
删除硬盘上原有数据的情况下将硬盘上的一个分区重新进行规划。该程序只能分割MS??-DOS的主分区,不能分
割MS-DOS的扩展分区。FIPS的详细的文档在red hat光盘的dosutils/fipsdocs目录下,假设未分割前的硬盘分
区已经全部分配给 DOS/Windows 使用。
请您建立一张 DOS 启动盘, 将 CDROM 上的 /install/FIPS 目录下的FIPS.EXE, RESTORRB.EXE,和
ERRORS.TXT 拷贝到该软盘上,我们不推荐直接在硬盘上使用FIPS。 在您运行FIPS之前, 请您使用DOS 或
Windows95 提供的 SCANDISK (或 Norton 公司最新版本的NDD)来检查要划分的硬盘,修复错误,然后使
用用DEFRAG(Norton公司最新版本的Speedisk)来将硬盘重新整理,保证硬盘的后半部分没有任何MS-DOS文件,
注意像mirror或image这样的程序会重新把一些文件放在硬盘的最后面, 请用“attrib -r-s -h image.idx”
或 “attrib -r -s -h mirorsav.fil”将这些文件的属性改为可读并删除他们,另外在autoexec.bat或
config.sys中除去image或者mirror及其他防病毒程序如NAV,防止他们在FIPS重新启动机器时恢复原来的硬盘
分区表。此外如果要用FIPS分割被doublespace,stacker,drivespace压缩的磁盘时只能分割压缩盘的宿主盘。
接下来用做好的FIPS启动盘启动机器。运行FIPS, 当用户启动 FIPS 的时候,程序可以让用户把硬盘上boot区
及root区 的备份写到软盘上的ROOTBOOT.00x (其中的 x代表一个从0到9的数字)文件里。如果在使用 FIPS
时发生任何错误,用户可以从软盘启动并执行RESTORRB 来恢复硬盘上原先的配置。 请注意:如果用户不止一
次地使用 FIPS 的话 (这一般是不必要的,但是可能发生),程序会把一个以上的ROOTBOOT 档案写到软盘上。
RESTORRB会让用户选择要恢复哪个配置文 件。RESTORRB.000 这个文件包含用户原先的配置。
用户现在必须输入新分区应该从哪个磁柱开始。使用左/右方向键来递增或递减磁柱的计数。剩下的分区以及新
分区的大小会在程序中显示,所以选择正确的磁柱对用户来说并不困难。用户可以使用上/下方向键一次递增十
个磁柱。准备 好后,按下enter继续。在此之后,可以选择重新编辑分区表(这会让用户重新选择划分分区)或
是继续。如果用户键入“c”,则FIPS将会计算改变过的启动分区,再检查一次并提示用户是否要继续。如果用
户键入“y”,那么FIPS将会把 这些改变写入硬盘并结束。重新启动机器,用FDISK查看新配置是否已经起作用。
现在,您的系统上应该有两个FAT分区,第一个是您的DOS/Windows的文件系统,第二个是个空的分区,可以被Linux作
为自己的分区。
另外,如果您拥有 patitionmagic 4.0以上的版本,这是一个非常专业而且功能强大 的分区编辑软件,您也可以
使用该工具对您的硬盘分区进行重新划分。
<33>如何使用fdisk?
fdisk 包含一个简单而有用的在线帮助. 这是一点提示:
帮助的命令是 m。
用 p 命令列出当前的分区
用 n 增加一个分区。
Linux fdisk 创建的分区默认类型为 Linux native。当您创建Linux swap 类型的分区时, 不要忘记用 t 命令
改变类型。Linux native 的值是83,Linuxswap的值是82.fat16的值是6.用l命令可以察看分区类型及对应的值的
清单。
Linux允许一个硬盘至多四个分区。如果您想创建更多分区, 其中一个必须是扩展(extended)分区,它
2. 问下,银行的主机是什么操作系统一般人能维护么
银行主机的操作系统一般都不是大众化的软件,而是找软件公司专门编写的用于日常业务的软件~界面都很简单,跟dos似的~维护的话一般都得找专业人员
3. 新购买了一块硬盘,想把它添加到文件服务器的D盘里,用来扩容,该如何操作。
一:在安装电脑配件的时候一定要插好。因为配件接触不良会引起系统死机。这是很常见的一种现像。
二:CPU。显卡等配件不要超频过高,要注意温度,否则,在启动或运行时会莫名其妙地重启或死机。
三:最好配置稳压电源,以免电压不稳引起死机。
四:如果有条件的话,加装一个UPS,使电脑在停电后不会造成突然死机。
五:BIOS设置要恰当,虽然建议将BIOS设置为最优,但所谓最优并不是最好的,有时最优的设置反倒会引起启动或者运行死机。
六:在机箱中,可能蕴藏了大量的灰尘,灰尘若接触了配件的电路,会使系统不稳定或死机。
七:机器中装有太多设备时,由于机器所配电源功率不足,使用过程中也会死机。
八:键盘、鼠标等外设不正常也容易引起死机。
九:在同一台机器中,不要混装不同的内存,否则机器会莫名其妙的死机。这也是常见的硬件引起的死机。大家一定要注意。
软件方面的原因:
十:在同一个硬盘上安装太多的操作系统引起系统死机。
十一:在安装应用软件当中。若现提示对话框在"是否覆盖文件"。最好先择不要覆盖。因为通常当前的系统文件是最好的。不能根据时间的先后来决定覆盖文件(除非你对文件的时间很在意)。大家平常并不很注意这一点。
十二:在卸载软件的时候。不要删除共享文件。可能被系统或者其他程序作用,一旦删除这些文件,会使应用软件无法启动而死机。或者出现引起系统运行死机。
十三:在加载某些软件的时候。要注意先后顺序。由于有些软件编程的时候不规范。在运行时候不能排到第一,而是让其它设备使用该中断号。否则引起IRQ冲突。从而引起系统死机。
十四:在运行大型应用软件的时候不要在运行时退出。否则会引起整个瘟酒吧系统的崩溃。
十五:在内存小的时候不要运行占用内存大的程序。否刚在运行时容易出现死机。建议在运行这些程序时应及时保存当前正在使用的文件。
另外,防止电脑死机还有以下注意事项:
在内存较小的情况下(如4MB-16MB),最好不要运行占用内存较大的应用程序,否则在运行时容易出现死机。建议在运行这些程序时应及时保存当前正在使用的文件。
对于系统文件或重要文件,最好使用隐含属性,这样才不致于因误操作而删除或者覆盖这些文件。
修改硬盘主引导记录时,最好先保存原来的记录,防止因修改失败而无法恢复原来的硬盘主引导记录。
最好少用软件的测试版,因为测试版在某方面不够稳定,在使用后会使系统无法启动。
在Windows95/98中尽量不要运行16位应用程序,因为16位的应用程序会与Windows中的32位应用程序产生冲突,从而引起死机或无法启动。
在升级BIOS之前,应确定所升级的BIOS版本,同时应先保存一下原先的版本,以免升级错误而使系统无法启动。
尽量不要使用盗版的软件,因为这些软件里隐藏着大量病毒,一旦执行,会自动修改你的系统,使系统在运行中出现死机。
在机箱中,可能蕴藏了大量的灰尘,灰尘若接触了配件的电路,会使系统不稳定或死机。
在执行磁盘碎片整理的时后,不要运行大型应用软件,否则引起死机。
用杀毒软件检查硬盘期间,不要运行其它的应用程序,以防止系统死机。
在上网的时候,不要一次打开太多的浏览窗口,导致资源不足,引起死机。
在关闭计算机的时候,不要直接使用机箱中的电源按钮,因为直接使用电源按钮会引起文件的丢失,使下次不能正常启动,从而造成系统死机。
常用的分区格式有三种,分别是FAT16、FAT32、NTFS格式。
FAT16:
这是MS-DOS和最早期的Windows 95操作系统中使用的磁盘分区格式。它采用16位的文件分配表,是目前获得操作系统支持最多的一种磁盘分区格式,几乎所有的操作系统都支持这种分区格式,从DOS、Windows 95、Windows OSR2到现在的Windows 98、Windows Me、Windows NT、Windows 2000,甚至最新的Windows XP都支持FAT16,但只支持2GB的硬盘分区成为了它的一大缺点。FAT16分区格式的另外一个缺点是:磁盘利用效率低(具体的技术细节请参阅相关资料)。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微软公司在Windows 95 OSR2中推出了一种全新的磁盘分区格式——FAT32。
FAT32:
这种格式采用32位的文件分配表,对磁盘的管理能力大大增强,突破了FAT16下每一个分区的容量只有2GB的限制。由于现在的硬盘生产成本下降,其容量越来越大,运用FAT32的分区格式后,我们可以将一个大容量硬盘定义成一个分区而不必分为几个分区使用,大大方便了对磁盘的管理。而且,FAT32与FAT16相比,可以极大地减少磁盘的浪费,提高磁盘利用率。目前,Windows 95 OSR2以后的操作系统都支持这种分区格式。但是,这种分区格式也有它的缺点。首先是采用FAT32格式分区的磁盘,由于文件分配表的扩大,运行速度比采用FAT16格式分区的磁盘要慢。另外,由于DOS和Windows 95不支持这种分区格式,所以采用这种分区格式后,将无法再使用DOS和Windows 95系统。
NTFS:
它的优点是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非常出色,在使用中不易产生文件碎片。并且能对用户的操作进行记录,通过对用户权限进行非常严格的限制,使每个用户只能按照系统赋予的权限进行操作,充分保护了系统与数据的安全。Windows 2000、Windows NT、以及Windows XP都支持这种分区格式。
Ext2:
这是Linux中使用最多的一种文件系统,它是专门为Linux设计的,拥有最快的速度和最小的CPU占用率。Ext2既可以用于标准的块设备(如硬盘),也被应用在软盘等移动存储设备上。现在已经有新一代的Linux文件系统如SGI公司的XFS、ReiserFS、Ext3文件系统等出现。Linux的磁盘分区格式与其他操作系统完全不同,其C、D、E、F等分区的意义也和Windows操作系统下不一样,使用Linux操作系统后,死机的机会大大减少。但是,目前支持这一分区格式的操作系统只有Linux,而Linux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还是困难了点,在这里就不作详细介绍了。
分区方案推荐
要想合理的分配硬盘空间,需要从三个方面来考虑:
1、按要安装的操作系统的类型及数目来分区。
2、按照各分区数据类型的分类进行存放。
3、为了便于维护和整理而划分。
下面以60~100GB的硬盘为例提供4种类型的硬盘分区方案,供读者参考(见附表1~6)。
我们以家用型分区方案(60~100GB)为例讲讲这样划分的理由:
家用型是针对办公、娱乐、游戏用途而言的,你可以装一个Windows 98和Windows XP。Windows 98具有出色的兼容性,可专门用来娱乐。Windows XP则有很强的稳定性,可用于办公和学习。
C盘 建议分区的大小是3~5GB,FAT32格式。C盘主要安装的是Windows 98和一些比较小的常用应用程序。3~5G的容量是考虑到当计算机进行操作的时候,系统需要把一些临时文件暂时存放在C盘进行处理。所以C盘一定要保持一定的Free空间,同时也可以避免开机初始化和磁盘整理的时间过长。
D盘 建议分区的大小是10GB,NTFS格式,用来安装Windows XP及一些常用的办公和应用软件,NTFS分区格式有很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特别适合于办公和学习。
E盘 建议分区的大小是10~15GB,FAT32格式。D盘主要用来安装比较大的应用软件(比如:Photoshop)、常用工具(比如:超级解霸)等,同时建议在这个分区建立目录集中管理。
F盘 建议分区的大小是10~20GB,FAT32格式。主要用来安装游戏软件。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再对游戏的类型进行划分。
G盘 建议分区的大小是15~20GB,FAT32格式。如果你是音乐迷,有大量MP3、WMA或是整张VCD拷贝进去的文件要存放的话,可以划分一个比较大的G区,因为你放置的是一些多媒体文件,如MP3、VCD上的*.dat,由于单个文件(*.dat)很巨大,需要连续的大块空间,而且这些文件一般不需要编辑处理,只是用专用的软件回放欣赏。回放欣赏的质量和速度同磁盘数据结构的关系微乎其微,主要取决于CPU、显示卡的性能以及当前系统可用物理内存的大小。所以,我们根本没有频繁对这些分区进行碎片整理的必要。
H盘 剩余空间,FAT32格式。H盘主要是用来做文件备份。如Windows的注册表备份、Ghost备份和计算机各硬件如显示卡、声卡、Modem、打印机等驱动程序,以及各类软件的安装程序。这样可以加快软件的安装速度或与局域网里的其他用户共享。同时可以免去以后重新安装或是升级操作系统时寻找驱动程序光盘的麻烦。这个分区并不需要经常进行碎片整理,只要在放置完数据后整理一次就够了,里面数据更新的频率较低。放置*.gho文件的分区,如果经常运行磁盘整理还可能会破坏压缩包内的数据,造成以后Ghost恢复系统时发生错误。
到这里,所有的磁盘空间都划分完毕。大概是5到6个分区,各种数据分类存放得井井有条。当然,你也可以把数据更细地分类、分区存放,比如Ghost的备份和Windows的安装程序可以分开放,音乐MP3和VCD的*.dat文件也可分区存放。总之,每个操作系统原则上应该独占一个2~5GB的分区,里面除了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外不要放其他重要文档和邮件,以方便用Ghost的方式维护。总的分区数建议不要超过10个,否则管理起来会比较麻烦,容易混乱。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_^
4. 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有
操作系统是管理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的计算机程序,同时也是计算机系统的内核与基石。操作系统需要处理如管理与配置内存、决定系统资源供需的优先次序、控制输入与输出设备、操作网络与管理文件系统等基本事务,提供一个让用户与系统交互的操作界面。
操作系统的功能有:
1、进程管理:中央处理器,在宏内核的情况下多进程只是简单迅速地切换各进程,让每个进程都能够运行,在多内核或多处理器的情况下,所有进程透过许多协同技术在各处理器或内核上转换。
2、内存管理:有许多进程存储于记忆设备上,操作系统必须防止它们互相干扰对方的存储器内容,除非透过某些协议在可控制的范围下操作,并限制可访问的存储器范围。
3、文件系统:通常指称管理磁盘数据的系统,可将数据以目录或文件的型式存储。每个文件系统都有自己的特殊格式与功能,例如日志管理或不需磁盘重整。
4、网络通信:操作系统都具备操作主流网上通信协议TCP/IP的能力,可以进入网上世界,并且与其他系统分享诸如文件、打印机与扫描仪等资源。
5、安全机制:操作系统提供外界直接或间接访问数种资源的管道,并有能力认证资源访问的请求。
6、用户界面:操作系统允许用户安装或创造任何他们喜欢的图形用户界面,改变诸如菜单风格或颜色配置等部分。
7、驱动程序:操作系统通常会主动制订每种设备该有的操作方式,而驱动程序功能则是将那些操作系统制订的行为描述,转译为可让设备了解的自定义操作手法。
(4)xfs工具箱扩展阅读
操作系统的四大结构
1、驱动程序
最底层的、直接控制和监视各类硬件的部分,它们的职责是隐藏硬件的具体细节,并向其他部分提供一个抽象的、通用的接口。
2、内核
操作系统之最内核部分,通常运行在最高特权级,负责提供基础性、结构性的功能。
3、支承库
一系列特殊的程序库,它们职责在于把系统所提供的基本服务包装成应用程序所能够使用的编程接口(API),是最靠近应用程序的部分。
4、外围
指操作系统中除以上三类以外的所有其他部分,通常是用于提供特定高级服务的部件。例如,在微内核结构中,大部分系统服务,以及UNIX/Linux中各种守护进程都通常被划归此列。
5. 不使用启动光盘能恢复系统吗
可以。进入DOS就可以恢复的。在DOS都可以装系统的。只要你有倍份就可以了。
6. 消防设备双电源柜XFSB套什么定额
EPS电源 配电箱:根据半周长或安装方式(落地式)套用配电箱定额。
2、应急电源、UPS不间断电源设备:可以套用蓄电池定额,但一般这些电源都是厂家成套供应并负责调试的,建议套用“落地式配电柜”定额。
3、消防应急照明灯具:套用装饰灯具中的标志灯定额。
4、系统调试:双电源切换调试。如果当地有“贯例”,也可以再套一个“送配电系统调试”。
电压切换装置,用于接收多个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的切换,包括:第一开关单元,第二开关单元和自偏压单元。电压切换装置是根据所述第二开关装置和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输出,产生一个开关电压。自偏压单元输出参考电压到第二开关单元。第一开关单元,据此一致的信号,第一输入电压作为开关电压的输出。而第二开关单元是基于所述参考电压和所述第二启动信号,一个第二输入电压作为输出电压被切换。
消防设备一旦启动,如果出现电源故障,就必需立即转换,由于双电源转换会导致接触器跳闸,消防电机停机,所以即使转换成功,也需要重新启动。如果希望消防电机在双电源转换后自动连续运行,就要求双电源具有辅助触点,利用辅助触点在双电源完成转换后自动启动接触器,保证负载自动连续运行; 2、如果消防设备没有启动,就应该随时接通到正常电源(具有自投自复功能),而一旦消防设备启动,无论供电电源是常用还是备用电源,只要电源正常,就不能够转换(即自复功能自动取消),因为每一次转换都会导致接触器跳闸,意味着消防设备停止运行,需要重新启动,这不符合消防的要求。 3、消防设备一旦启动,就必须确保连续运行,为保证消防设备。
7. 编辑lichee linux3.0内核时出现如下错误,怎么是linux-2.6.36
3.0是平板电脑上用的~~~~~~~~
Linux基础知识:内核编译-2.4至2.6
前言
linux-2.6.x内核发布后, 坛子里的兄弟们肯定都迫不及待地要升级原有的2.4.x内核. 但是由于与2.6.x内核配套的系统程序并没有相应的来得及更新, 升级过程会碰到很多问题, 因此觉得有必要把我的经验与大家share一下:-) XD们以后碰到类似问题时, 请先阅读本文, 而不要一上来就盲目发帖.
1. 备份重要的数据
这是个好习惯,就不用多说了:-)
2. 下载最新的2.6.x内核源码包
这个当然要到官方网站或者它的mir...?去下载了, 最好别到那些unknown的网站去下, 因为那些源码包有可能被恶意做了手脚. 最新的linux-2.6.4.tar.bz2源码包大概有33M左右. 下载的时候可以泡杯coffee, 然后点根烟......
在/usr/src/目录下解开源码包, 得到源代码目录/usr/src/linux-2.6.4/. 在对kernel做任何事情之前, 建议你先看一下它的README文件和Documentation/Changes文件, 从中你会得到不少有用的信息. 这些信息会让你在随后的升级过程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在文档Documentation/Changes中给出了欲成功地升级到kernel-2.6.x所需的最小系统软件要求, 比如对于kernel-2.6.4是这样的:
复制内容到剪贴板代码:
Gnu make 3.79.1 # make --version
binutils 2.12 # ld -v
util-linux 2.10 # fdformat --version
mole-init-tools 0.9.10 # depmod -V
e2fsprogs 1.29 # tune2fs
jfsutils 1.1.3 # fsck.jfs -V
reiserfsprogs 3.6.3 # reiserfsck -V 21|grep reiserfsprogs
xfsprogs 2.6.0 # xfs_db -V
pcmcia-cs 3.1.21 # cardmgr -V
quota-tools 3.09 # quota -V
PPP 2.4.0 # pppd --version
isdn4k-utils 3.1pre1 # isdnctrl 21|grep version
nfs-utils 1.0.5 # showmount --version
procps 3.2.0 # ps --version
oprofile 0.5.3 # oprofiled --version
对于RH8/9的用户而言, 上述要求基本上都能满足. 大概只有两个程序需要更新: motils工具包和mkinitrd程序.
3. 安装mole-init-tools-3.0.tar.gz工具包
linux-2.6.x内核的mole处理过程有所改变(很多原先在用户态下由motils处理的工作都放到内核里去完成了), 因此2.4.x下的motils工具包已经不在适合新的2.6.x内核, 必需将其升级到mole-init-tools工具包. 该工具包的最新版本是3.0(ps, 该工具包的版本从0.9.15一下跳到3.0, 其跨度之大...hoho). 可以下载mole-init-tools-3.0.tar.gz源码包的地方有两个:
Rusty's Linux Kernel Page:
接下来, 按照下列步骤安装mole-init-tools工具包:
复制内容到剪贴板代码:
# configure --prefix=/
# make moveold
# make all install
# ./generate-modprobe.conf /etc/modprobe.conf
命令"make moveold"将把系统原来的motils工具程序改名为"*.old"(比如,lsmod.old等等). NOTE!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千万不要省略. 这将使得你可以继续使用原有的linux-2.4.x系统, 因为在2.4.x系统下, 新的mole-init-tools工具包实际上是倚赖原来"*.old"程序来加载内核模块. 如果忘记了这一步也不要紧张, 可以先下载并安装原来的motils程序包, 然后按照上面的步骤重来一遍就可以了.
新的mole-init-tools工具包不再使用原来的/etc/moles.conf配置文件了, 而是使用新的配置文件/etc/modprobe.conf. 因此必需用命令"./generate-modprobe.conf /etc/modprobe.conf"来生成新的配置文件/etc/modprobe.conf. 但是令人不爽的是, 这个生成的新配置文件存在BUG, 下面我们将会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