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嘉善富盛滑动轴承有限公司怎么样
嘉善富盛滑动轴承有限公司是2006-03-14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嘉善县干窑镇茆里村97号。
嘉善富盛滑动轴承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30421786402430X,企业法人杭勤松,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嘉善富盛滑动轴承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生产销售:轴承,五金冲件,注塑件。
通过爱企查查看嘉善富盛滑动轴承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⑵ 富盛镇的经济
富盛经济发展迅速,全镇已形成了以平绒纺织为主体,农产品加工为特色,集印染、服装、建筑、五金为辅的门类较为齐全、设备较为先进的工业经济格局,其中家庭工业呈现了方兴未艾态势,全镇总量达到203家,“纺织、服装、手套、绣花”四大块状特色初具规模。“庄老汉”绿色食品、“诸葛剑”有机茶等绿色农产品誉满四方。富盛工业源远流长。位于倪家溇村长竹园的富盛战国窑址,是战国时期越王句践的重要陶瓷工场。万户印纹陶窑址和青塘青瓷窑址是两晋时期烧制壶、罐、碗、碟等日用品的窑场,塘城青瓷窑址系南北朝窑址。倪家溇村的瓶窑山窑址和北山村的大树岙窑址,均为宋代窑址。这些都是古代富盛早期工业的雏形。
明清时期,民间个体手工业有较快发展,相继出现一批竹木、铁器与小五金加工,陶瓷烧制、土纺染布、酿酒制茶等手工业作坊和泥水石作、土木建筑等能工巧匠。民国时期迭经战乱,传统工业、手工业亦大伤元气,进展缓慢。
建国后,工业生产稳步发展。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先后创办铁业社、木业社、竹业社三家县属企业和富盛坛厂、富盛车木厂、富盛茶厂、富盛化肥厂等社办企业。60年代始,相继出现矿山开采、农机具修造、塑料、胶木加工、粮食饲料加工以及泥煤、铁矿石、白泥、石块石子等自然资源开采产业。70年代,相继出现一批农副产品加工、砖瓦烧制、棉织土纺、竹木制品、农机具修造等社队企业。
改革开放后,乡村工业如虎添翼。80年代始,镇级经济坚持走工农并举,全面发展的道路,镇民树立无工不富、无农不稳的理念,乡村企业异军突起。倪家溇村脱颖而出,从1980年起,先后创办了绍兴平绒总厂、浙江幽兰集团公司、浙江幽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村级企业。1989年,境内乡、镇、村集体企业步入鼎盛时期,富盛镇和红山乡共有集体企业90家,从业人员4782人,固定资产4853万元,年总产值达到7496万元,集体企业销售税金304万元。其中,年产值在二百万元以上的企业有6家,出口创汇在一百万元以上的企业有8家。同时,联户及个私企业也不断发展。是年底,全镇有联户及个私企业共119家,从业人员172人,年总产值300万元,上缴国家税收33万元。
80年代末90年代初,乡镇企业开始向上规模上等级方面发展,对小厂进行扩建或合并,出现了诸如天富纺织集团公司、富盛毛纺厂等一批有一定规模的乡镇骨干企业。同时,乡镇政府加大对企业的投入力度,技改项目逐年增加。1992年,全镇镇属企业投入固定资产资金达4278万元,其中投资额100万以上的项目达10个,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有2个,平均每个项目投资为211.9万元,固定资产总额比1991年底的6287万元增长68%;为富盛镇历史上前所未有。1984年至1987年三年间,金家畈、方岙、严家葑、东山头、小辂山、方潜桥、岩里、乘凤、北山、下旺等村先后办起了纺织厂、篷布厂、石料场、精茶厂、服装厂等一大批村办企业。1986年,红山乡11个行政村,共有村办企业25家,工业销售收入从1980年的31.75万元增加到994.14万元,六年间增加30倍。年利润达到68.41万元。1994年,全镇村办工业发展到50家,职工3497人,村办工业总产值15774万元,销售收入达到14967万元。
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乡、村集体企业逐步实行体制转换,广泛推行租赁、承包、拍卖和股份制等经营模式,家庭个私工业迅速发展。1994年,针对全镇企业规模小,个数多,底子薄,效益差的实际,在发展巩固重点企业的基础上,大胆地对小、微、亏企业公开进行拍卖、租赁或兼并、联营。是年底止,全镇有43家企业转换了经营机制。对中型企业的机制转换,积极推行股份合作制。1996年,全镇个私企业发展到33家,1998年底增加到45家,其经济总量占全镇的13%。至1998年12月,全镇61家集体企业全部实行改制,其中股份制1家,租赁不动产40家,合资2家,全拍卖7家,实行增值承包11家。1999年,倪家溇村积极盘活原幽兰集团公司遗留的闲散资产,向金融单位租赁厂房、设备,创办丰盛个私工业园区,2001年,全镇盘活资产存量1580万元,新发展个私企业18家,全镇个私企业累计达到138家,成为全镇企业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1985年,富盛乡被县委、县府授予发展乡镇企业银杯奖;1988年,富盛镇被县乡企局授予“出口创汇500万乡镇”称号;1989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二批重点工业卫星镇。同年,新富纺织有限公司成为绍兴市首家中外合资乡镇企业。绍兴平绒总厂和浙江幽兰集团公司创办期间,先后获“省先进企业”、“省出口创汇先进单位”、“市级文明单位”、“浙江省明星企业”、“绍兴市重点企业”、“国家经贸部、农业部贸工农联合出口商品生产基地企业”、“国家二级先进企业”等称号,并跻身国家大型企业行列,获准享有自行进出口权,其产品先后获“省新优名特产品金鹰奖”、“省轻纺工业优秀四新产品一等奖”、“浙江省优质产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乡镇企业出口创汇青龙奖”、“农业部优质产品”等奖励,并远销俄罗斯、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至2003年底,全镇有工业企业201家,拥有职工2620人。其中500万元规模以上企业11家,涌现了丰盛工业园区、新纪元纺织印染有限公司、浙江林盛建设发展有限公司等一大批在社会上有知名度的骨干企业集团。是年,全镇企业固定资产总值达26496万元,工业总产值达到76550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8.1%),企业销售收入119269万元,其中工业销售收入72294万元,工业销售税金420万元,利润总额3326万元,初步形成以纺织、印染为主,集建筑建材、五金机械、酿造和农副产品加工于一体的产业结构。
富盛商业起步较早。《绍兴县地名志》载,“富盛地处绍兴、上虞、嵊县三县边界,昔时三县土特产在此交流集散,商业兴盛,地方富庶,遂称富盛。”明清时期,南山北水的地理位置孕育了富盛埠头,成为会稽县五大名埠之一,民国时期列入绍兴县九大埠头行列。其时,四百米老街商贾拥挤,市肆繁盛。建国后,四百米老街不堪拥挤,街市不断扩展,综合市场两度易地新建,世纪之交新建商业一条街。1951年成立富盛基层供销合作社,1962年改制为皋埠供销社富盛分社,1983年7月改制为由县社直属的富盛供销合作社。1996年10月撤消了富盛供销社建制,重设皋埠供销社富盛供销分社。在建制富盛供销社(或分社)期间,各行政村设分店。1998年起,供销社实行转制,柜组承包,职工分流。后加大改革力度,供销社资产全部落实承包,个私商店越来越多,市场活跃。
在计划经济年代,棉布、粮油、烟酒糖、副食品、化肥及部分工业日用品等紧张物资均由供销社凭票凭证限额供应;当地生产的粮食、竹木茶笋、生猪等农副产品和土特产皆由当地供销社统一收购经销。改革开放以后,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变。商品流通由单一计划分配转为多渠道自由经营,市场日趋活跃,个体私营商店在政策鼓励下日益发展,各行各业群起从事商务活动,集贸市场交易旺盛。2003年,全镇有从事商品流通行业单位(户)140个,饮食行业26个,旅游服务行业110个,交通行业207个,第三产业产值达2549万元,占当年全镇国内生产总产值(属地)的11%。
⑶ 阳江市阳东富盛精密铸造有限公司怎么样
阳江市阳东富盛精密铸造有限公司是2014-01-08在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阳江市阳东区那霍工业区霍达一路与金田四路交汇处。
阳江市阳东富盛精密铸造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4172309014121XB,企业法人李发清,目前企业处于注销状态。
阳江市阳东富盛精密铸造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产销:五金制品、塑料制品、不锈钢制品、精密铸造品。(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在广东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1526777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100-1000万 和 1000-5000万 规模的企业中,共5147家。
通过爱企查查看阳江市阳东富盛精密铸造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