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真正的寺庙有功德箱吗
佛世时僧人须衣索衣,须物索物,生活必需品可以缺什么要什么,但是不能索取现金现银。这是世尊在王舍城定下的规矩。设置功德箱等于变相地将佛法当作谋利的工具,“功德箱”变成了工具箱,充当了钱匣子,即所谓“裨贩如来”,非但原始佛教不允许,亦为《楞严经》所不齿。因此,寺庙设置“功德箱”是违背佛教的。不放功德箱的寺庙未必是“真正的寺庙”,放功德箱的寺庙也未必在其他方面都不如法如律,但不放功德箱,在严守金钱戒方面肯定是如法如律的。
Ⅱ 寺院中的功德箱是做什么用的
你已经放钱了,说明你知道是放钱的箱子,既然叫功德箱,那放了钱就应该是有功德的了,如果寺庙有真正的出家人,那不管这钱做什么用,只要是为寺庙,为出家人的用度,你都是有功德的,不过现在有些寺庙没有出家人,属于旅游参观性质的就不好说了
过去的出家人没有别的收入来源,完全是靠供养,现在的出家人有些可能是国家发工资,不过供养出家人是供养三宝,功德总是很大的,出家人也叫福田僧,供养僧人就是种福田,放功德箱钱也是一种供养,相信你是功不唐捐的
再对楼主说明一点,叫功德箱就是有功德,是放钱的人有功德,别人乱用是别人造恶业,但你依然有功德,因你是冲三宝去的,不是冲哪个人,对吧
当然了,你也可以不放钱,顶多就是不要那功德了,也免了你不放心的烦恼
****************************************
寺院功德箱里的钱到底是谁的?
三亚南山景区一个孩子在用粘杆偷盗功德箱里的钱
萨苏先生的这个故事,后来被人改编成下面的版本:
黄昏,寺庙里静悄悄的,香炉里烟雾弥漫,僧人们正在吃晚饭。
一个男人悄悄地溜进寺庙,来到功德箱前面。白天,男人曾来过一次,他看到很多人往功德箱里放钱。看看四周没有人,男人便将功德箱放下,从里面往外倒钱。
在一边儿,小沙弥和师父看了个一清二楚。小沙弥说:“师父,有人偷钱!”师父说:“我知道。”小沙弥说:“我们去把他抓住……”师父说:“不用。”小沙弥急了:“师父,为什么啊?他偷了我们的钱,他是小偷!”师父说:“他不是小偷,那不是我们的钱……”“那怎么不是我们的钱呢?”小沙弥盯着师父。师父说:“那是人们放进去的钱,现在有人需要它,取出来,怎么算是偷呢?”小和尚听了默默无语,他眼睁睁地看着男人将功德箱里的钱取走。
等男人一走,小沙弥就跑到功德箱前面,他往里面看了看,说:“师父,里面还有钱!”师父点点头,说:“他只是拿走了他需要的那一部分。如果他是小偷,还会留钱在里面吗?”小沙弥点了点头。
没想到的是第二天黄昏,那个男人又趁着大家吃晚饭的时候溜进了寺庙,他来到功德箱前面,看看四周没有人,又将功德箱放下取钱。
这一次,小沙弥和师父依然看了个一清二楚。小沙弥见了,说:“师父,他是小偷,他又偷我们的钱了!”师父说:“人放钱,人取钱,人的钱人花,何为偷啊?昨天他取走一部分,因为不够,再取走一部分,有何不可?”小沙弥非常生气,可不敢发作,只好眼睁睁看着男人取走功德箱里的钱。
等男人一走,小沙弥就跑到功德箱前面,他往里面看了看,发现里面还有钱,心想男人总算不太坏,便作罢。此后,男人再也没有来寺庙。
一年之后,男人再次踏进寺庙。男人来的时候不是黄昏,而是上午。男人进了大殿,拜了佛,来到功德箱前面,他打开皮包,掏出厚厚一沓钱塞进了功德箱。旁边的人都张大了嘴巴--这男人也太慷慨了。
小沙弥看到这一幕,忍不住走上前去,问男人为何这么大方。男人提到了一年前的事,他说自己那时候走投无路,非常需要钱,看到功德箱里的钱,就打起了歪主意,功德箱里的钱让他绝处逢生,现在他的日子好了,他就来加倍奉还。
小沙弥把这事告诉了师父,师父说:“每个人都有困难的时候,只要我们给别人一条出路,别人就能走出困境,最终,我们也能得到加倍的回报。功德箱,那是人们的功德箱,也是我们的功德箱啊!”
后来,这事传开了,寺庙的住持便特地放了一个功德箱在寺庙门口,小沙弥专门负责管理这个功德箱。每天,小沙弥都会往功德箱里装钱,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去取钱。开始的时候,白天装满钱的功德箱,第二天一早就变少了,可是几个月后,再也不用小和尚往功德箱里装钱了,每天早上,功德箱里都是满满的一箱钱,小和尚不得不取出很多钱,否则,里面就装不下了。那里面的钱,有人加倍奉还的,也有人捐献的。加倍奉还的人想感恩,捐献的人想行善帮助他人。
一个功德箱,在帮助了千百人的同时,亦得到了千百人加倍的回报。一个慈悲的人,一颗慈悲的心,唤醒了整个世界的慈悲。
微博的帖子和上面这篇编撰的故事,在网络上快速的传播着,甚至很多学佛的人都在转发。转发的人都认为这是一篇“佛教正能量”的文章,殊不知这篇文章会误导大众。
自佛陀创建僧团以来,僧团日常生活一直是靠接受信众的供养来维系的。信众以清净信心供养三宝的财物,通常被称为“信财”。(注:此处的“信财”与七圣财中的“信财”的概念有所不同)佛教早期,僧团每日要托钵乞食,夜宿丛林,所以不需要信众供养钱财。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备受历代帝王的重视,封地建寺,僧团有了居住和修行的寺院,托钵乞食的传统渐渐消失了。随着时代的变迁,寺院内开始设立功德箱,接受十方信众的供养。功德箱内的钱物,就是我们常说的“僧财”。
学佛的人都知道,盗取僧财是有很严重的果报的。《地藏菩萨本愿经》中说:“若有众生,偷窃常住财物谷米,饮食衣服,乃至一物不与取者,当堕无间地狱,千万亿劫,求出无期。”《正法念处经》中说:“若何等人取佛财物而自食用,不还不偿,不信彼业而复更取,复叫他取......堕阿鼻大地狱黑肚小地狱......”《大般涅槃经》中说:“若佛灭后,一切信心所施佛物,应用造佛形像及造佛衣、七宝幡盖,买诸香油、宝花以供养佛。除供养佛,余不得用!用者,即犯盗佛物罪。”《佛说因缘僧护经》中说:“有九种人常处阿鼻大地狱中:一者食众僧物,二者食供佛物......
或许有人要问了:“佛家不是讲慈悲吗?难道看到别人落魄受苦,也不能去帮助吗?”当然不是。如法的做法是:文中的那个老和尚走过去,示意盗窃的人不要这样去偷功德箱里的钱,老和尚从自己的单金(生活费)中拿一些出来接济这个人,同时要向他说明盗取僧财的果报,这样可以避免那个人因盗窃僧财而落得不好的果报,同时也能帮助到他。退一万步说,老和尚即便自己没有单金去帮助他,那么老和尚自己拿功德箱的钱布施给这个落魄的人,都好过那个人自己盗取功德箱的钱,因为两种行为产生的因果完全不同,这是真慈悲。
按照佛家的制度,寺院僧团共有的财物,即便是方丈主持个人,也无权擅自使用,需要经过僧团全体议事决定如何使用。僧人拿寺院的东西送人情,严格说来都是不允许的。但是在某些特殊的历史时期,僧人用佛门之物救济黎民百姓,则是没有问题的。抗战时期,国难当头,虚云大师即曾大权示现,拿出寺院钱粮以济难民。据《虚云和尚年谱》记载:“民国十五年丙寅八十七岁近年滇中多事。兵住民房。已不相安。秋收稻熟。民不敢收。畏兵也。予往军部商。得其允许。如有僧人领导农民收谷者。兵不许阻。因是数千乡人。共来寺住。始则同食干饭。继则粥。粥尽则同食糠。饮水。乡民见僧伽同甘苦如是。为之下泪。及军事略定。农民乃得返居。此后共同维护寺庙。皆出至诚。”数千乡人共来寺住,寺僧与民同食同饮,所供饮食都是信施于佛法僧三宝之物,若拘泥经文,则僧俗岂不都在造罪?若怕造罪而忍视苍生受难而不顾,则又何谓佛家之大慈大悲心怀?——由此可见,虚云老和尚的做法正是佛家的大慈悲。
Ⅲ 寺院智能电子功德箱功能有什么
智能功德箱,机身屏幕拥有8大栏目,时间显示栏、寺庙活动、寺庙简介、二维码、捐款人姓名、功德金额、祈福语等。扫一扫屏幕上的二维码,时代在进步,寺庙也要慢慢的科技化了
Ⅳ 寺庙功德箱和添油箱的区别
区别不大。
所谓功德箱,说白了,就是专供香客游人等众往里投钱的箱子。你往那个箱子里投了钱,就是信佛敬佛,就是积德行善,就等于做了功德,所以那个敛钱的箱子就叫功德箱。添油箱是劝善士做布施功德,资金用途详细分类,以便专款专用。
Ⅳ 寺庙电子功德箱与传统功德箱的区别是什么
科技弘法:吉客智慧功德箱涵盖了寺庙资讯、寺务管理、万佛供奉、在线祈福、随喜功德、招募义工、寺院众筹、供养三宝、视频播放、佛音播放、公益活动等寺院多方面的日常业务,使得信众与寺院的距离不再遥远,动动手指就可发心积福,护法道场。
Ⅵ 最早的寺院功德箱源于何时
在记忆之中当年恢复拜忏,超度等等法事的时候还开展过讨论的去寺庙旅游看看和尚,看看和尚在做些什么。这个就是群众对于佛教文化的需要所以和尚的行为表演的文化意义就凸显了/。寺庙旅游看一场法事表演其实去横店影视城看皇帝登基表演差不多,都是一种文化。
Ⅶ 大胆!合肥男子1小时44次掏取寺庙功德箱零钱,该男子将面临怎样的处罚
该男子将面临盗窃的处罚,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Ⅷ 功德箱尺寸有什么讲究
订阅
我国的旅游资源非常的丰富,很多人都喜欢趁着节假日出门旅游放松心情,除了名山大川之外,我国还有非常多的寺庙建筑,像是少林寺、灵隐寺等等,也都是我国知名的5A级景区,吸引了非常多的游客,在参观风景的同时,还能够顺便烧香祈福,也有人给寺庙功德箱里捐款,但其实寺庙的功德箱也有非常多的讲究,开口朝上、朝前有何区别?老和尚道出背后秘密。
大家在去寺庙旅游的时候,有不少人虽然不信佛,也会上柱香,添一点香火钱,求一个心安,而且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在我国的寺庙里面,功德箱也有区别,有一种是开口朝上的,人们添香火钱非常的方便,还有一种是开口朝前方的,很多人可能觉得这两种之间没有什么不同,其实区别还是非常大的,老和尚给我们道出了背后的秘密。
老和尚说,开口朝上的功德箱,一般主人并不是寺庙和寺里的僧人,而是归景区管理,最后里面的钱都会成为景区的收入,所以也不会用在寺庙的建设和一些佛事活动上。而开口朝前的功德箱才是寺庙设置的,里面的收入才是用于寺庙以及僧人的各项花销。景区的这种行为是不符合规定的,而且现在也有很多的寺庙不那么讲究了,全都设置成同样的样式,到底怎样外人也无法辨认。
寺庙在本质上应该是佛门的清静之地,但是因为旅游的发展,因为各种原因,很多的寺庙都变得不再“纯粹”,也开始变得商业化。而不论是哪一种功德箱里面的钱,都是信众,是游客的一份心意,这样的行为可以说是一种欺骗,以后想要求个心安,好不如把钱捐给有需要的人,这样的善心相信佛祖也可以理解。
寺庙功德箱讲究多,开口朝上、朝前有何区别?老和尚道出背后秘密。你对此有什么想说的吗?快一起来讨论一下吧。
Ⅸ 寺庙使用的电子功德箱在哪买的
功德箱是香客布施,祈福的一种佛具用品,目前说到电子功德箱,那就要提到吉客电子功德箱,可以在线祈福,供奉牌位,并且有很大的电子显示屏,可以播放视频、音频、图片轮播,给香客一种视觉效果,感受佛音。买电子功德箱,联系吉客就可以。
Ⅹ 缺德!男子1小时44次盗取寺庙功德箱700元零钱,此男子已违法了吗
我国其实还是有很多人比较信奉佛教的,逢年过节的时候都喜欢到寺庙里面去烧香拜佛,希望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到寺庙里面去烧香和烧纸的时候,大家除了会磕头跪拜之外,也会往功德箱里面去捐一些钱,表示自己的心意。但是这样的举动就会被一些心怀歹意的人看在眼里,例如安徽合肥就有一名男子,在寺庙里面一小时之内44次去盗取功德箱里面的钱,总共金额加起来有700元,这名男子的行为已然违法。
如果按照相关法律来看的话,这名男子的行为已经违法了,偷了700块钱是属于违反了治安管理的,所以可能会被处5日以上和10日以下的拘留,并且会罚款500元以下。但是如果情节比较严重的话,就是10日以上和15日以下的拘留,并且会出1000块钱以下的罚款。功能箱里面的钱虽然是别人捐的,但是也不是个人能够私自去拿的,这种行为也确实非常缺德,属于盗窃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