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手持式电动工具使用场所有哪些
建筑工地,装修场所,木雕,雕塑,板材切割,木料开板,模型制作,油漆涂料喷涂,塑料封装,电子线路,电器安装,线路敷设,灯具安装,水管安装,瓷砖切割,汽车打蜡,等等。
Ⅱ 手持电动工具是怎么划分成Ⅰ类、Ⅱ类、Ⅲ类的
根据《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GB3787-93)规定,将手持电动工具
按触电保护措施的不同分为三类:
Ⅰ类工具:靠基本绝缘外加保护接零(地)来防止触电;工具在防止触电的保护方面不仅依靠基本绝
缘,而且它还包含一个附加的安全预防措施,其方法是将可触及的可导电的零件与已安装的固定线
路中的保护(接地)导线连接起来,以这样的方法来使可触及的可导电的零件在基本绝缘损坏的事故中
不成为带电体。
Ⅱ类工具:采用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来防止触电;其额定电压超过50V。工具在防止触电的保护方面
不仅依靠基本绝缘,而且它还提供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的附加安全预防措施和没有保护接地或依赖
安装条件的措施。这类工具外壳有金属和非金属两种,但手持部分是非金属,非金属处有“回”符号标
志。
Ⅲ类工具:采用安全特低电压供电且在工具内部不会产生比安全特低电压高的电压来防止触电。其
额定电压不超过50V。由特低电压电源供电,工具内部不产生比安全特低电压高的电压。 这类工具
外壳均为全塑料。
拓展资料:
I类工具的电源线必须采用三芯(单相工具)或四芯(三相工具)多股铜芯橡皮护套线,其中黄绿双
色线在任何情况下都只能用作保护接地或接零线。
III类工具的安全隔离变压器,II类工具的漏电保护器,以及II、III类工具的控制箱和电源转接器等应放在
外面,并设专人在外监护。
手持电动工具自带的软电缆不允许任意拆除或接长,插头不得任意拆除更换。
使用前应检查工具外壳、手柄,接零(地),导线和插头,开关,电气保护装置和机械防护装置,工具
转动部分等是否正常。
使用电动工具时不许用手提着导线或工具的转动部分,使用过程中要防止导线被绞住、受潮、受热
或碰损。
严禁将导线线芯直接插入插座或挂在开关上使用。
Ⅲ I 类 II类 III类手持电动工具指啥
I类工具:在防止触电的保护方面除了依靠基本绝缘外,还采用接零保护。I类工具为金属外壳,电源部分具有绝缘性能,适用于干燥场所。
II类工具:工具本身具有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不采取保护接地等措施。II类工具不仅电源部分具有绝缘性能,同时外壳也是绝缘体,即具有双重绝缘性能,工具铭牌上有“回”字标记,适用于比较潮湿的作业场所。
III类工具:由安全特低电压电源供电,工具内部不产生比安全特低电压高的电压。Ⅲ工具由安全电压电源供电,适用于特别潮湿的作业场所和在金属容器内作业。
(3)不同场合的手持电动工具的使用扩展阅读
手持式电动工具使用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1、一般场所选用II类工具。如果使用I类工具,必须采用漏电保护器和安全隔离变压器,否则使用者必须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靴或站在绝缘台(垫)上。
2、I类工具的电源线必须采用三芯(单相工具)或四芯(三相工具)多股铜芯橡皮护套线,其中黄绿双色线在任何情况下都只能用作保护接地或接零线。
3、使用前应检查工具外壳、手柄有无断裂和破损,接零(地)是否正确,导线和插头是否完好,开关工作是否正常灵活,电气保护装置和机械防护装置是否完好,工具转动部分是否灵活。
4、使用电动工具时不许用手提着导线或工具的转动部分,使用过程中要防止导线被绞住、受潮、受热或碰损。
5、严禁将导线线芯直接插入插座或挂在开关上使用。
Ⅳ 如何正确使用手持电动工具
1.使用前要对其进行仔细检查,外观无破损,开关动作灵活无卡涩,电源引线和电动工具的外壳应完好。用500V兆欧表测量绕组与外壳间绝缘电阻值不得低于O.5兆欧。
2.金属外壳的手持电动工具应有可靠的保护接地线。电源引线为多芯软橡胶护套电缆,其接地保护线两端应连接牢固。
3.手持电动工具应由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专职人员使用。使用中应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4.使用前必须先检查相关电气保护装置和机械保护装置是否完好。其运用应正常。还要注意其转动部分是否转动灵活无卡涩。
5.使用I类手持电动工具时,使用人必须穿戴符合规定的防护用品,设置合格的防护用具。并按规定采取相应防触电的安全保护措施,如应在电源电路中安装漏电保护器,或使用人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或站在绝缘垫上。
在潮湿狭窄场所使用Ⅱ类手持电动工具时,应安装漏电开关,电开关工作电流小于1.5mA,动作时间小于等于0.1秒。且漏电开关应放在容器内并有专人监护。
Ⅳ 手持电动工具种类有哪些
1、I类工具。在防止触电的保护方面除了依靠基本绝缘外,还采用接零保护;I类工具为金属外壳,电源部分具有绝缘性能,适用于干燥场所;
2、II类工具。工具本身具有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不采取保护接地等措施;II类工具不仅电源部分具有绝缘性能,同时外壳也是绝缘体,即具有双重绝缘性能,工具铭牌上有“回”字标记,适用于比较潮湿的作业场所;
3、III类工具。由安全特低电压电源供电,工具内部不产生比安全特低电压高的电压;Ⅲ工具由安全电压电源供电,适用于特别潮湿的作业场所和在金属容器内作业。
(5)不同场合的手持电动工具的使用扩展阅读:
使用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1、一般场所选用II类工具。如果使用I类工具,必须采用漏电保护器和安全隔离变压器。否则使用者必须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靴或站在绝缘台(垫)上。
2、在潮湿场所或在金属构架上进行作业,应选用II类或III类工具。如果使用I工具,必须装设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大于30毫安、动作时间不超过0.1秒的漏电保护器。
3、在狭窄场所(如锅炉、金属容器、金属管道内等)应选用III类工具。如果使用II类工具,必须装设额定漏电电流不大于15毫安、动作时间不超过0.1秒的漏电保护器。
4、特殊环境、如湿热地点、室外(雨雪天),以及有危险性或腐蚀性气体的场所,使用的电工工具应符合相应防护等级的安全技术要求。
5、I类工具的电源线必须采用三芯(单相工具)或四芯(三相工具)多股铜芯橡皮护套线,其中黄绿双色线在任何情况下都只能用作保护接地或接零线。
6、III类工具的安全隔离变压器,II类工具的漏电保护器,以及II、III类工具的控制箱和电源转接器等应放在外面,并设专人在外监护。
7、使用前应检查工具外壳、手柄有无断裂和破损,接零(地)是否正确,导线和插头是否完好,开关工作是否正常灵活,电气保护装置和机械防护装置是否完好,工具转动部分是否灵活。
8、使用电动工具时不许用手提着导线或工具的转动部分,使用过程中要防止导线被绞住、受潮、受热或碰损。
9、严禁将导线线芯直接插入插座或挂在开关上使用。
10、绝缘电阻:Ⅱ类不大于2ΩⅠ类的是合金外壳的2Ω,Ⅱ是塑料外壳2Ω,Ⅲ类是由安全特低电压电源供电,工具内不产生比安全特低电压高的电压。
Ⅵ 使用电钻或手持电动工具时应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使用电钻或手持电动工具时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1)所有的导电部分必须有良好的绝缘。
(2)所有的导线必须是坚韧耐用的软胶皮线。在导线进入电机的壳体处,应用胶皮圈加以保护,以防电线的绝缘层被磨损。
(3)电机进线应装有接地或接零的装置。
(4)在使用时,必须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等防护用品。
(5)每次使用工具时,都必须严格检查。
(6)不同场合的手持电动工具的使用扩展阅读:
一、电钻操作规程:
1.使用电钻时的个人防护
1.1面部朝上作业时,要戴上防护面罩。在生铁铸件上钻孔要戴好防护眼镜,以保护眼睛。
1.2钻头夹持器应妥善安装。
1.3作业时钻头处在灼热状态,应注意灼伤肌肤。
1.4钻Φ12mm以上的手持电钻钻孔时应使用有侧柄手枪钻。
1.5站在梯子上工作或高处作业应做好高处坠落措施,梯子应有地面人员扶持。
2 、作业前应注意事项
2.1 确认现场所接电源与电钻铭牌是否相符。是否接有漏电保护器。
2.2 钻头与夹持器应适配,并妥善安装。
2.3确认电钻上开关接通锁扣状态,否则插头插入电源插座时电钻将出其不意地立刻转动,从而可能招致人员伤害危险。
2.4若作业场所在远离电源的地点,需延伸线缆时,应使用容量足够,安装合格的延伸线缆。延伸线缆如通过人行过道应高架或做好防止线缆被碾压损坏的措施。
3 、电钻的正确操作方法
3.1在金属材料上钻孔应首先用在被钻位置处冲打上洋冲眼。
3.2在钻较大孔眼时,预先用小钻头钻穿,然后再使用大钻头钻孔。
3.3 如需长时间在金属上进行钻孔时可采取一定的冷却措施,以保持钻头的锋利。
3.4钻孔时产生的钻屑严禁用手直接清理,应用专用工具清屑。
4.维护和检查
4.1检查钻头
使用迟钝或弯曲的钻头,将使电动机过负荷面工况失常,并降低作业效率,因此,若发现这类情况,应立刻处理更换。
4.2电钻器身紧固螺钉检查
使用前检查电钻机身安装螺钉紧固情况,若发现螺钉松了,应立即重新扭紧,否则会导致电钻故障。
4.3检查碳刷
电动机上的碳刷是一种消耗品,其磨耗度一旦超出极限,电动机将发生故障,因此,磨耗了的碳刷应立即更换,此外碳刷必须常保持干净状态。
4.4 保护接地线检查
保护接地线是保护人身安全的重要措施,因此Ⅰ类器具(金属外壳)应经常检查其外壳应有良好的接地。
Ⅶ 手持式电动工具怎样选用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选择。一般场所(空气湿度小于75%)可选用I类或Ⅱ类工具版。在潮湿场所或金属构权架上操作时,必须选用Ⅱ类或由安全隔离变压器供电的Ⅲ类工具,严禁使用I类工具。在狭窄场所(锅炉、金属容器、地沟、管道内等)作业时,必须选用由安全隔离变压器供电的Ⅲ类工具。手持电动工具,带有设置在机壳内的电机,电机通过驱动轴与锥齿轮传动动力相联,导向支承在前部、在插入式工具上面的第一个支承轴线内,至少有一个第一压辊体,并在后部、在插入式工具的下部的第二个支承轴线内,至少有一个第二压辊体,通过这些压辊体,插入式工具被支承。本发明提出,导向支承在至少一个第三支承轴线内至少有一个第三压辊体,通过此压辊体,插入式工具被支承。
Ⅷ 电动工具的选择和使用
电工用的手持电动工具使用环境恶劣,使用时要不停移动、振动大、噪音高。电源线易受拖拉、摩擦或机械等外力挤压而损伤,使绝缘强度受到破坏,造成人身触电伤亡。为防止事故发生,应正确选用手持电动工具。 1.使用前要对其进行仔细检查,外观无破损,开关动作灵活无卡涩,电源引线和电动工具的外壳应完好。用500V兆欧表测量绕组与外壳间绝缘电阻值不得低于O.5兆欧,绝缘电阻数值见附表。
2.金属外壳的手持电动工具应有可靠的保护接地线。电源引线为多芯软橡胶护套电缆,其接地保护线两端应连接牢固。
3.手持电动工具应由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专职人员使用。使用中应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
4.使用前必须先检查相关电气保护装置和机械保护装置是否完好。其运用应正常。
还要注意其转动部分是否转动灵活无卡涩。
5.使用I类手持电动工具时,使用人必须穿戴符合规定的防护用品,设置合格的防护用具。并按规定采取相应防触电的安全保护措施,如应在电源电路中安装漏电保护器,或使用人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或站在绝缘垫上。
在潮湿狭窄场所使用Ⅱ类手持电动工具时,应安装漏电开关,电开关工作电流小于1.5mA,动作时间小于等于0.1秒。且漏电开关应放在容器内并有专人监护。
6.使用手持电动工具的职业危害。长期从事手传振动作业而引起的手臂振动病早在1957年就被列为我国法定的职业病之一,也称局部振动病,并典型表现为发作性白指。
手持式电动工具,特别是那些内装有不平衡质量旋转部件的工具,如带有曲柄连杆活塞冲击装置的工具及装有偏心装置的工具(如电锤、电镐等),运动时都会产生较大的振动。操作这些工具时,振动会传导到操作者的手、腕部和肩部。随着电动工具的广泛应用,其产生的振动危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职业病预防的常见措施有:按照制造厂的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小心地维护和保养工具;当可以旋转不同的工具时,尽可能的使用产生较低振动的操作方法;应防止工具在操作者手的周围产生冷的气体和液体;如果可能,在寒冷条件下,应加热工具的操作手柄;应避免使用子啊接触区域内其手柄形状对皮肤产生较高压力的工具;当可以选择,应选择要求最小接触压力(握持力和进给力)的工具;采用减振手套;操作时,戴上手套,避免损伤听力。
Ⅸ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使用场所
空气湿度小于75%的一般场所可选用I类或II类手持式电动工具,其金属外壳与PE线的连接点不得少于2个;除塑料外壳II类工具外,相关开关箱中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应大于15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不应大于0.1s,其负荷线插头应具备专用的保护触头。所用插座和和插头在结构上应保持一致,避免导电触头和保护触头混用。
在潮湿场所或在金属构架上进行作业,应选用II类或由安全隔离变压器供电的III类工具。金属外壳II类手持式电动工具使用时,其金属外壳与PE线的连接点不得少于2个,相关开关箱中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应大于15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不应大于0.1s,其负荷线插头应具备专用的保护触头,所用插座和和插头在结构上应保持一致,避免导电触头和保护触头混用;其开关箱和控制箱应设置在作业场所外面。在潮湿场所或金属架上严禁使用I类手持式电动工具。
在狭窄场所(如锅炉、金属容器、金属管道内等)必须选用由安全隔离变压器供电的III类手持式电动工具,其开关箱和安全隔离变压器均应设置在狭窄场所外面,并连接PE线。漏电保护器应采用防溅型产品,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应大于15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不应大于0.1s。操作过程中,应有人在外面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