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使用多少伏以上电压的电动工具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
人体安全电压为36V,超过36V的手持电动工具需安装漏电保护器。另外使用环境不同,安装漏电保护器的电压等级随之改变。如潮湿环境的安全电压为12V。
㈡ 国家规定的安全电压是多少伏
我国规定的安全电压额定值的等级为42、36、24、12、6伏。当电气设备采用的电压超过安全电压时,必须按规定采取防止直接接触带电体的保护措施。
安全电压是指不致使人直接致死或致残的电压,一般环境条件下允许持续接触的“安全特低电压”是36V。
行业规定安全电压为不高于36V,持续接触安全电压为24V,安全电流为10mA, 电击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和通电时间长短。
(2)手持电动工具安全电压未多少扩展阅读:
关于安全电压的相关规定
根据生产和作业场所的特点,采用相应等级的安全电压,是防止发生触电伤亡事故的根本性措施。国家标准《安全电压》(GB3805—83)规定我国安全电压额定值的等级为42V、36V、24V、12V和6V,应根据作业场所、操作员条件、使用方式、供电方式、线路状况等因素选用。
例如特别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电动工具应采用42V特低电压;有电击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照明灯和局部照明灯应采用36V或24V特低电压;
金属容器内、特别潮湿处等特别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照明灯就采用12V特低电压;水下作业等场所应采用6V特低电压。
2008年9月1日起实施的《特低电压(ELV)限值》GB/T 3805-2008中不知道又有什么新规定。
安全电压值的规定,各国有所不同,我国根据具体环境条件的不同,安全电压值规定为:
在无高度触电危险的建筑物中为65V。
在有高度触电危险的建筑物中为24V。
在有特别触电危险的建筑物中为12V。
㈢ 特别危险环境使用的手持电动工具应采用多少伏的安全电
我国将安全电压额定值(工频有效值)的等级规定为:42V、36V、 24V、12V和6V。 具体选用时,应根据使用环境、人员和使用方式等因素确定:
(1)特别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电动工具应采用42V安全电压。
(2)有电击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照明灯和局部照明灯应采用36V或24V安全电压。
(3)金属容器内、特别潮湿处等特别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照明灯应采用12V安全电压。
(4)水下作业等场所应采用6V安全电压。当电气设备采用24V以上安全电压时,必须采取防护直接接触电击的措施。
㈣ 手持电动工具使用时的安全电压为多少
看看绝缘等级 一般我们国家电压就是230~ 电钻 电锤 曲线锯 修枝机 不都是210~238啊
㈤ 国家规定的安全电压是多少伏
规定我国安全电抄压额定值的等级为42V、36V、24V、12V和6V,应根据作业场所、操作员条件、使用方式、供电方式因素选用。
拓展:
安全电压是指不致使人直接致死或致残的电压,一般环境条件下允许持续接触的安全特低电压是36V。行业规定安全电压为不高于36V,持续接触安全电压为24V,安全电流为10mA, 电击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和通电时间长短。
介绍:
电流强度越大,致命危险越大;持续时间越长,死亡的可能性越大。能引起人感觉到的最小电流值称为感知电流,交流为1mA,直流为5mA,触电后能自己摆脱的最大电流称为摆脱电流,交流为10mA,直流为50mA,在较短的时间内危及生命的电流称为致命电流。
㈥ 机床局部照明灯具移动行灯手持电动工具潮湿场所的电气设备应采用多少伏的安全
应采用36伏或24伏的安全电压。
㈦ 二类手持电动工具使用电压是多少V24V、42V、220V。
I 类:在防止触电的保护方面除了依靠基本绝缘外,还需接零保护的。
II 类:工具内本身具有双容重绝缘或加强绝缘,不需保护接地的。
III 类:由安全特低压电源供电,工具内部不产生比安全电源电压高的电压的。
以上是绝缘类别的区分。
可以看电缆插头,三插的铝壳是I 类工具,是带接地的,铝壳的也有一些是II 类工具,因为它在定子与铝壳之间有塑料绝缘,所以它安装的电线是两插的。 一类手持电动工具绝缘电阻是2兆欧 二类手持电动工具绝缘电阻是7兆欧 三类手持电动工具绝缘电阻是1兆欧。
也就是一类二类都是220V。
㈧ 手持电动工具使用时的安全电压是多少
国家规定的安全电压36v,充电的在于范围内,其他电动工具大部分不在安全电压内,所以绝缘等级分一二三级。说明书都标明戴绝缘手套等措施。
㈨ 在高度危险的环境以及特别潮湿的场所内应使用()伏安全电压
一般环境下安全电压的使用等级为36V,对于存在高度触电危险的环境以及特别潮湿的场所,则应采用12V为安全电压。
㈩ 常用安全电压有42伏36伏24伏12伏6伏
安全电压是指不致使人直接致死或致残的电压,一般环境条件下允许持续接触的“安全特低电压”是36V。行业规定安全电压为不高于36V,持续接触安全电压为24V,安全电流为10mA, 电击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和通电时间长短。
电流强度越大,致命危险越大;持续时间越长,死亡的可能性越大。能引起人感觉到的最小电流值称为感知电流,交流为1mA,直流为5mA;人触电后能自己摆脱的最大电流称为摆脱电流,交流为10mA,直流为50mA;在较短的时间内危及生命的电流称为致命电流,如100mA的电流通过人体1s,可足以使人致命,因此致命电流为50mA。在有防止触电保护装置的情况下,人体允许通过的电流一般可按30mA考虑。
中文名
安全电压
外文名
Safe voltage
含义
一般指≤36V的电压
安全电压等级
42、36、24、12、6伏
关键字
电流强度、安全特低电压
快速
导航
标准关系
基本介绍
安全电压,是指不致使人直接致死或致残的电压。一般环境条件下允许持续接触的“安全特低电压”是36V。(也可能是24V、12V AC/DC,36V最常见)
电流(mA)
50Hz交流电
直流电
0.6~1.5
手指开始感觉发麻
无感觉
2~3
手指感受觉强烈发麻
无感觉
5~7
手指肌肉感觉痉挛
手指感灼热和刺痛
展开全部
以工频电流为例,当1毫安左右的电流通过人体时,会产生麻刺等不舒服的感觉。10~30毫安的电流通过人体,会产生麻痹、剧痛、痉挛、血压升高、呼吸困难等症状,但通常不致有生命危险;电流达到50毫安以上,就会引起心室颤动而有生命危险;100毫安以上的电流,足以致人于死地。(以上限制在36V AC/DC以上的电压值)
标准
所谓安全电压,是指为了防止触电事故而由特定电源供电所采用的电压系列。
安全电压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标称电压不超过交流50V、直流120V;2、由安全隔离变压器供电;3、安全电压电路与供电电路及大地隔离。
我国规定的安全电压额定值的等级为42、36、24、12、6伏。当电气设备采用的电压超过安全电压时,必须按规定采取防止直接接触带电体的保护措施。[1]
关系
电流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是影响电击伤害程度的重要因素。人体通过电流时间越长,人体电阻就会下降,流过的电流就会越大,后果就越严重。另一方面,人的心脏每收缩、扩张一次,中间约有0.1秒的间歇,这0.1秒对电流最敏感。如果电流在这一瞬间通过心脏,即使电流很小(零点几毫安)也会引起心脏震颤;如果电流不在这一瞬间通过心脏,即使电流较大,也不会引起心脏麻痹。由此可知,如果电流持续时间超过0.1秒,则必然与心脏最敏感的间隙相重合而造成很大的危险。
电流的路径通过心脏会导致神经失常、心跳停止、血液循环中断,危险性最大。其中电流的流经从左手到右脚的路径是最危险的。
伤害程度与电流种类的关系
电流频率在40Hz ~ 60Hz对人体的伤害最大。
伤害程度与人体状况的关系
电流对人体的作用,女性较男性敏感;小孩遭受电击较成人危险;人体的皮肤干湿等情况对电击伤害程度也有一定的影响。皮肤干燥时电阻大通过电流小;皮肤潮湿时电阻小,通过的电流就大,危害也大。凡患有心脏病,神经系统疾病或结核病的病人电击伤害程度比健康人严重。
伤害程度与人体电阻的关系
在一定的电压作用下,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就与人体电阻有关系。人体电阻因人而异,与人的体质、皮肤的潮湿程度、触电电压的高低、年龄、性别以至工种职业有关系,通常为1000 ~ 2000Ω,当角质外层破坏时,则降到800~1000Ω。[2]
根据欧姆定律(I=U/R)可以得知流经人体电流的大小与外加电压和人体电阻有关。人体电阻除人的自身电阻外,还应附加上人体以外的衣服、鞋、裤等电阻,虽然人体电阻一般可达2kΩ,但是,影响人体电阻的因素很多,如皮肤潮湿出汗、带有导电性粉尘、加大与带电体的接触面积和压力以及衣服、鞋、袜的潮湿油污等情况,均能使人体电阻降低,所以通常流经人体电流的大小是无法事先计算出来的。因此,为确定安全条件,往往不采用安全电流,而是采用安全电压来进行估算:一般情况下,也就是干燥而触电危险性较大的环境下,安全电压规定为24V,对于潮湿而触电危险性较大的环境(如金属容器、管道内施焊检修),安全电压规定为12V,这样,触电时通过人体的电流,可被限制在较小范围内,可在一定的程度上保障人身安全。
关于安全电压的相关规定
根据生产和作业场所的特点,采用相应等级的安全电压,是防止发生触电伤亡事故的根本性措施。国家标准《安全电压》(GB3805—83)规定我国安全电压额定值的等级为42V、36V、24V、12V和6V,应根据作业场所、操作员条件、使用方式、供电方式、线路状况等因素选用。例如特别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电动工具应采用42V特低电压;有电击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照明灯和局部照明灯应采用36V或24V特低电压;金属容器内、特别潮湿处等特别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照明灯就采用12V特低电压;水下作业等场所应采用6V特低电压。
网络
3分钟带你了解安全电压03:37
安全电压[ān quán diàn yā]
科普中国 | 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科学网络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审核
审阅专家 尚轶伦
安全电压是指不致使人直接致死或致残的电压,一般环境条件下允许持续接触的“安全特低电压”是36V。行业规定安全电压为不高于36V,持续接触安全电压为24V,安全电流为10mA, 电击对人体的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和通电时间长短。
电流强度越大,致命危险越大;持续时间越长,死亡的可能性越大。能引起人感觉到的最小电流值称为感知电流,交流为1mA,直流为5mA;人触电后能自己摆脱的最大电流称为摆脱电流,交流为10mA,直流为50mA;在较短的时间内危及生命的电流称为致命电流,如100mA的电流通过人体1s,可足以使人致命,因此致命电流为50mA。在有防止触电保护装置的情况下
以工频电流为例,当1毫安左右的电流通过人体时,会产生麻刺等不舒服的感觉。10~30毫安的电流通过人体,会产生麻痹、剧痛、痉挛、血压升高、呼吸困难等症状,但通常不致有生命危险;电流达到50毫安以上,就会引起心室颤动而有生命危险;100毫安以上的电流,足以致人于死地。(以上限制在36V AC/DC以上的电压值)
标准
所谓安全电压,是指为了防止触电事故而由特定电源供电所采用的电压系列。
安全电压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标称电压不超过交流50V、直流120V;2、由安全隔离变压器供电;3、安全电压电路与供电电路及大地隔离。
我国规定的安全电压额定值的等级为42、36、24、12、6伏。当电气设备采用的电压超过安全电压时,必须按规定采取防止直接接触带电体的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