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四种聚类方法之比较
四种聚类方法之比较
介绍了较为常见的k-means、层次聚类、SOM、FCM等四种聚类算法,阐述了各自的原理和使用步骤,利用国际通用测试数据集IRIS对这些算法进行了验证和比较。结果显示对该测试类型数据,FCM和k-means都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层次聚类准确度最差,而SOM则耗时最长。
关键词:聚类算法;k-means;层次聚类;SOM;FCM
聚类分析是一种重要的人类行为,早在孩提时代,一个人就通过不断改进下意识中的聚类模式来学会如何区分猫狗、动物植物。目前在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成功的应用,如用于模式识别、数据分析、图像处理、市场研究、客户分割、Web文档分类等[1]。
聚类就是按照某个特定标准(如距离准则)把一个数据集分割成不同的类或簇,使得同一个簇内的数据对象的相似性尽可能大,同时不在同一个簇中的数据对象的差异性也尽可能地大。即聚类后同一类的数据尽可能聚集到一起,不同数据尽量分离。
聚类技术[2]正在蓬勃发展,对此有贡献的研究领域包括数据挖掘、统计学、机器学习、空间数据库技术、生物学以及市场营销等。各种聚类方法也被不断提出和改进,而不同的方法适合于不同类型的数据,因此对各种聚类方法、聚类效果的比较成为值得研究的课题。
1 聚类算法的分类
目前,有大量的聚类算法[3]。而对于具体应用,聚类算法的选择取决于数据的类型、聚类的目的。如果聚类分析被用作描述或探查的工具,可以对同样的数据尝试多种算法,以发现数据可能揭示的结果。
主要的聚类算法可以划分为如下几类:划分方法、层次方法、基于密度的方法、基于网格的方法以及基于模型的方法[4-6]。
每一类中都存在着得到广泛应用的算法,例如:划分方法中的k-means[7]聚类算法、层次方法中的凝聚型层次聚类算法[8]、基于模型方法中的神经网络[9]聚类算法等。
目前,聚类问题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上述的硬聚类,即每一个数据只能被归为一类,模糊聚类[10]也是聚类分析中研究较为广泛的一个分支。模糊聚类通过隶属函数来确定每个数据隶属于各个簇的程度,而不是将一个数据对象硬性地归类到某一簇中。目前已有很多关于模糊聚类的算法被提出,如著名的FCM算法等。
本文主要对k-means聚类算法、凝聚型层次聚类算法、神经网络聚类算法之SOM,以及模糊聚类的FCM算法通过通用测试数据集进行聚类效果的比较和分析。
2 四种常用聚类算法研究
2.1 k-means聚类算法
k-means是划分方法中较经典的聚类算法之一。由于该算法的效率高,所以在对大规模数据进行聚类时被广泛应用。目前,许多算法均围绕着该算法进行扩展和改进。
k-means算法以k为参数,把n个对象分成k个簇,使簇内具有较高的相似度,而簇间的相似度较低。k-means算法的处理过程如下:首先,随机地选择k个对象,每个对象初始地代表了一个簇的平均值或中心;对剩余的每个对象,根据其与各簇中心的距离,将它赋给最近的簇;然后重新计算每个簇的平均值。这个过程不断重复,直到准则函数收敛。通常,采用平方误差准则,其定义如下:
这里E是数据库中所有对象的平方误差的总和,p是空间中的点,mi是簇Ci的平均值[9]。该目标函数使生成的簇尽可能紧凑独立,使用的距离度量是欧几里得距离,当然也可以用其他距离度量。k-means聚类算法的算法流程如下:
输入:包含n个对象的数据库和簇的数目k;
输出:k个簇,使平方误差准则最小。
步骤:
(1) 任意选择k个对象作为初始的簇中心;
(2) repeat;
(3) 根据簇中对象的平均值,将每个对象(重新)赋予最类似的簇;
(4) 更新簇的平均值,即计算每个簇中对象的平均值;
(5) until不再发生变化。
2.2 层次聚类算法
根据层次分解的顺序是自底向上的还是自上向下的,层次聚类算法分为凝聚的层次聚类算法和分裂的层次聚类算法。
凝聚型层次聚类的策略是先将每个对象作为一个簇,然后合并这些原子簇为越来越大的簇,直到所有对象都在一个簇中,或者某个终结条件被满足。绝大多数层次聚类属于凝聚型层次聚类,它们只是在簇间相似度的定义上有所不同。四种广泛采用的簇间距离度量方法如下:
这里给出采用最小距离的凝聚层次聚类算法流程:
(1) 将每个对象看作一类,计算两两之间的最小距离;
(2) 将距离最小的两个类合并成一个新类;
(3) 重新计算新类与所有类之间的距离;
(4) 重复(2)、(3),直到所有类最后合并成一类。
2.3 SOM聚类算法
SOM神经网络[11]是由芬兰神经网络专家Kohonen教授提出的,该算法假设在输入对象中存在一些拓扑结构或顺序,可以实现从输入空间(n维)到输出平面(2维)的降维映射,其映射具有拓扑特征保持性质,与实际的大脑处理有很强的理论联系。
SOM网络包含输入层和输出层。输入层对应一个高维的输入向量,输出层由一系列组织在2维网格上的有序节点构成,输入节点与输出节点通过权重向量连接。学习过程中,找到与之距离最短的输出层单元,即获胜单元,对其更新。同时,将邻近区域的权值更新,使输出节点保持输入向量的拓扑特征。
算法流程:
(1) 网络初始化,对输出层每个节点权重赋初值;
(2) 将输入样本中随机选取输入向量,找到与输入向量距离最小的权重向量;
(3) 定义获胜单元,在获胜单元的邻近区域调整权重使其向输入向量靠拢;
(4) 提供新样本、进行训练;
(5) 收缩邻域半径、减小学习率、重复,直到小于允许值,输出聚类结果。
2.4 FCM聚类算法
1965年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扎德教授第一次提出了‘集合’的概念。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模糊集合理论渐渐被应用到各个实际应用方面。为克服非此即彼的分类缺点,出现了以模糊集合论为数学基础的聚类分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进行聚类分析,就是模糊聚类分析[12]。
FCM算法是一种以隶属度来确定每个数据点属于某个聚类程度的算法。该聚类算法是传统硬聚类算法的一种改进。
算法流程:
(1) 标准化数据矩阵;
(2) 建立模糊相似矩阵,初始化隶属矩阵;
(3) 算法开始迭代,直到目标函数收敛到极小值;
(4) 根据迭代结果,由最后的隶属矩阵确定数据所属的类,显示最后的聚类结果。
3 四种聚类算法试验
3.1 试验数据
实验中,选取专门用于测试分类、聚类算法的国际通用的UCI数据库中的IRIS[13]数据集,IRIS数据集包含150个样本数据,分别取自三种不同的莺尾属植物setosa、versicolor和virginica的花朵样本,每个数据含有4个属性,即萼片长度、萼片宽度、花瓣长度,单位为cm。在数据集上执行不同的聚类算法,可以得到不同精度的聚类结果。
3.2 试验结果说明
文中基于前面所述各算法原理及算法流程,用matlab进行编程运算,得到表1所示聚类结果。
如表1所示,对于四种聚类算法,按三方面进行比较:(1)聚错样本数:总的聚错的样本数,即各类中聚错的样本数的和;(2)运行时间:即聚类整个过程所耗费的时间,单位为s;(3)平均准确度:设原数据集有k个类,用ci表示第i类,ni为ci中样本的个数,mi为聚类正确的个数,则mi/ni为第i类中的精度,则平均精度为:
3.3 试验结果分析
四种聚类算法中,在运行时间及准确度方面综合考虑,k-means和FCM相对优于其他。但是,各个算法还是存在固定缺点:k-means聚类算法的初始点选择不稳定,是随机选取的,这就引起聚类结果的不稳定,本实验中虽是经过多次实验取的平均值,但是具体初始点的选择方法还需进一步研究;层次聚类虽然不需要确定分类数,但是一旦一个分裂或者合并被执行,就不能修正,聚类质量受限制;FCM对初始聚类中心敏感,需要人为确定聚类数,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SOM与实际大脑处理有很强的理论联系。但是处理时间较长,需要进一步研究使其适应大型数据库。
聚类分析因其在许多领域的成功应用而展现出诱人的应用前景,除经典聚类算法外,各种新的聚类方法正被不断被提出。
『贰』 老师让学习人工智能中常用分类和聚类算法和scilearn包的使用,请问应该怎么学习
Scikit-learn
Scikit-learn 是基于Scipy为机器学习建造的的一个Python模块,他的特色就是多样化的分类,回归和聚类的算法包括支持向量机,逻辑回归,朴素贝叶斯分类器,随机森林,Gradient Boosting,聚类算法和DBSCAN。而且也设计出了Python numerical和scientific libraries Numpy and Scipy
2.Pylearn2
Pylearn是一个让机器学习研究简单化的基于Theano的库程序。
3.NuPIC
NuPIC是一个以HTM学习算法为工具的机器智能。HTM是皮层的精确计算方法。HTM的核心是基于时间的持续学习算法和储存和撤销的时空模式。NuPIC适合于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检测异常和预测的流数据来源。
4. Nilearn
Nilearn 是一个能够快速统计学习神经影像数据的Python模块。它利用Python语言中的scikit-learn 工具箱和一些进行预测建模,分类,解码,连通性分析的应用程序来进行多元的统计。
5.PyBrain
Pybrain是基于Python语言强化学习,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库的简称。 它的目标是提供灵活、容易使用并且强大的机器学习算法和进行各种各样的预定义的环境中测试来比较你的算法。
6.Pattern
Pattern 是Python语言下的一个网络挖掘模块。它为数据挖掘,自然语言处理,网络分析和机器学习提供工具。它支持向量空间模型、聚类、支持向量机和感知机并且用KNN分类法进行分类。
7.Fuel
Fuel为你的机器学习模型提供数据。他有一个共享如MNIST, CIFAR-10 (图片数据集), Google’s One Billion Words (文字)这类数据集的接口。你使用他来通过很多种的方式来替代自己的数据。
8.Bob
Bob是一个的信号处理和机器学习的工具。它的工具箱是用Python和C++语言共同编写的,它的设计目的是变得更加高效并且减少开发时间,它是由处理图像工具,音频和处理、机器学习和模式识别的大量包构成的。
9.Skdata
Skdata是机器学习和统计的数据集的库程序。这个模块对于玩具问题,流行的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的数据集提供标准的Python语言的使用。
10.MILK
MILK是Python语言下的机器学习工具包。它主要是在很多可得到的分类比如SVMS,K-NN,随机森林,决策树中使用监督分类法。 它还执行特征选择。 这些分类器在许多方面相结合,可以形成不同的例如无监督学习、密切关系金传播和由MILK支持的K-means聚类等分类系统。
11.IEPY
IEPY是一个专注于关系抽取的开源性信息抽取工具。它主要针对的是需要对大型数据集进行信息提取的用户和想要尝试新的算法的科学家。
12.Quepy
Quepy是通过改变自然语言问题从而在数据库查询语言中进行查询的一个Python框架。他可以简单的被定义为在自然语言和数据库查询中不同类型的问题。所以,你不用编码就可以建立你自己的一个用自然语言进入你的数据库的系统。
现在Quepy提供对于Sparql和MQL查询语言的支持。并且计划将它延伸到其他的数据库查询语言。
13.Hebel
Hebel是在Python语言中对于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的一个库程序,它使用的是通过PyCUDA来进行GPU和CUDA的加速。它是最重要的神经网络模型的类型的工具而且能提供一些不同的活动函数的激活功能,例如动力,涅斯捷罗夫动力,信号丢失和停止法。
14.mlxtend
它是一个由有用的工具和日常数据科学任务的扩展组成的一个库程序。
15.nolearn
这个程序包容纳了大量能对你完成机器学习任务有帮助的实用程序模块。其中大量的模块和scikit-learn一起工作,其它的通常更有用。
16.Ramp
Ramp是一个在Python语言下制定机器学习中加快原型设计的解决方案的库程序。他是一个轻型的pandas-based机器学习中可插入的框架,它现存的Python语言下的机器学习和统计工具(比如scikit-learn,rpy2等)Ramp提供了一个简单的声明性语法探索功能从而能够快速有效地实施算法和转换。
17.Feature Forge
这一系列工具通过与scikit-learn兼容的API,来创建和测试机器学习功能。
这个库程序提供了一组工具,它会让你在许多机器学习程序使用中很受用。当你使用scikit-learn这个工具时,你会感觉到受到了很大的帮助。(虽然这只能在你有不同的算法时起作用。)
18.REP
REP是以一种和谐、可再生的方式为指挥数据移动驱动所提供的一种环境。
它有一个统一的分类器包装来提供各种各样的操作,例如TMVA, Sklearn, XGBoost, uBoost等等。并且它可以在一个群体以平行的方式训练分类器。同时它也提供了一个交互式的情节。
19.Python 学习机器样品
用的机器学习建造的简单收集。
20.Python-ELM
这是一个在Python语言下基于scikit-learn的极端学习机器的实现。
『叁』 用于数据挖掘的聚类算法有哪些,各有何优势
1、层次聚类算法
1.1聚合聚类
1.1.1相似度依据距离不同:Single-Link:最近距离、Complete-Link:最远距离、Average-Link:平均距离
1.1.2最具代表性算法
1)CURE算法
特点:固定数目有代表性的点共同代表类
优点:识别形状复杂,大小不一的聚类,过滤孤立点
2)ROCK算法
特点:对CURE算法的改进
优点:同上,并适用于类别属性的数据
3)CHAMELEON算法
特点:利用了动态建模技术
1.2分解聚类
1.3优缺点
优点:适用于任意形状和任意属性的数据集;灵活控制不同层次的聚类粒度,强聚类能力
缺点:大大延长了算法的执行时间,不能回溯处理
2、分割聚类算法
2.1基于密度的聚类
2.1.1特点
将密度足够大的相邻区域连接,能有效处理异常数据,主要用于对空间数据的聚类
2.1.2典型算法
1)DBSCAN:不断生长足够高密度的区域
2)DENCLUE:根据数据点在属性空间中的密度进行聚类,密度和网格与处理的结合
3)OPTICS、DBCLASD、CURD:均针对数据在空间中呈现的不同密度分不对DBSCAN作了改进
2.2基于网格的聚类
2.2.1特点
利用属性空间的多维网格数据结构,将空间划分为有限数目的单元以构成网格结构;
1)优点:处理时间与数据对象的数目无关,与数据的输入顺序无关,可以处理任意类型的数据
2)缺点:处理时间与每维空间所划分的单元数相关,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聚类的质量和准确性
2.2.2典型算法
1)STING:基于网格多分辨率,将空间划分为方形单元,对应不同分辨率
2)STING+:改进STING,用于处理动态进化的空间数据
3)CLIQUE:结合网格和密度聚类的思想,能处理大规模高维度数据
4)WaveCluster:以信号处理思想为基础
2.3基于图论的聚类
2.3.1特点
转换为组合优化问题,并利用图论和相关启发式算法来解决,构造数据集的最小生成数,再逐步删除最长边
1)优点:不需要进行相似度的计算
2.3.2两个主要的应用形式
1)基于超图的划分
2)基于光谱的图划分
2.4基于平方误差的迭代重分配聚类
2.4.1思想
逐步对聚类结果进行优化、不断将目标数据集向各个聚类中心进行重新分配以获最优解
2.4.2具体算法
1)概率聚类算法
期望最大化、能够处理异构数据、能够处理具有复杂结构的记录、能够连续处理成批的数据、具有在线处理能力、产生的聚类结果易于解释
2)最近邻聚类算法——共享最近邻算法SNN
特点:结合基于密度方法和ROCK思想,保留K最近邻简化相似矩阵和个数
不足:时间复杂度提高到了O(N^2)
3)K-Medioids算法
特点:用类中的某个点来代表该聚类
优点:能处理任意类型的属性;对异常数据不敏感
4)K-Means算法
1》特点:聚类中心用各类别中所有数据的平均值表示
2》原始K-Means算法的缺陷:结果好坏依赖于对初始聚类中心的选择、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对K值的选择没有准则可依循、对异常数据较为敏感、只能处理数值属性的数据、聚类结构可能不平衡
3》K-Means的变体
Bradley和Fayyad等:降低对中心的依赖,能适用于大规模数据集
Dhillon等:调整迭代过程中重新计算中心方法,提高性能
Zhang等:权值软分配调整迭代优化过程
Sarafis:将遗传算法应用于目标函数构建中
Berkh in等:应用扩展到了分布式聚类
还有:采用图论的划分思想,平衡聚类结果,将原始算法中的目标函数对应于一个各向同性的高斯混合模型
5)优缺点
优点:应用最为广泛;收敛速度快;能扩展以用于大规模的数据集
缺点:倾向于识别凸形分布、大小相近、密度相近的聚类;中心选择和噪声聚类对结果影响大
3、基于约束的聚类算法
3.1约束
对个体对象的约束、对聚类参数的约束;均来自相关领域的经验知识
3.2重要应用
对存在障碍数据的二维空间按数据进行聚类,如COD(Clustering with Obstructed Distance):用两点之间的障碍距离取代了一般的欧式距离
3.3不足
通常只能处理特定应用领域中的特定需求
4、用于高维数据的聚类算法
4.1困难来源因素
1)无关属性的出现使数据失去了聚类的趋势
2)区分界限变得模糊
4.2解决方法
1)对原始数据降维
2)子空间聚类
CACTUS:对原始空间在二维平面上的投影
CLIQUE:结合基于密度和网格的聚类思想,借鉴Apriori算法
3)联合聚类技术
特点:对数据点和属性同时进行聚类
文本:基于双向划分图及其最小分割的代数学方法
4.3不足: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原始数据信息的损失和聚类准确性的降低
『肆』 PCM聚类算法中各参数的选取方法
www.elsevier.com/locate/patrec
www.elsevier.com/locate/fss
看看吧
『伍』 matlab遗传算法工具箱求解多元函数显示输入参数数目不足求解答,非常感谢
错误的主要原因是你写的函数有问题。函数应该这样来表示:
function y = Test1(x)
a=x(1);b=x(2);
y=a+b;
end
使用优化工具箱,选择ga,运行可以得到如下结果
『陆』 k-means聚类算法一定要指定聚类个数吗
一,K-Means聚类算法原理
k-means 算法接受参数 k
;然后将事先输入的n个数据对象划分为
k个聚类以便使得所获得的聚类满足:同一聚类中的对象相似度较高;而不同聚类中的对象相似度较小.聚类相似度是利用各聚类中对象的均值所获得一个“中心对
象”(引力中心)来进行计算的.
K-means算法是最为经典的基于划分的聚类方法,是十大经典数据挖掘算法之一.K-means算法的基本思想是:以空间中k个点为中心进行聚类,对最靠近他们的对象归类.通过迭代的方法,逐次更新各聚类中心的值,直至得到最好的聚类结果.
假设要把样本集分为c个类别,算法描述如下:
(1)适当选择c个类的初始中心;
(2)在第k次迭代中,对任意一个样本,求其到c个中心的距离,将该样本归到距离最短的中心所在的类;
(3)利用均值等方法更新该类的中心值;
(4)对于所有的c个聚类中心,如果利用(2)(3)的迭代法更新后,值保持不变,则迭代结束,否则继续迭代.
该算法的最大优势在于简洁和快速.算法的关键在于初始中心的选择和距离公式.
『柒』 用Matlab中的Kmeans工具箱的时候,报错Undefined function or method 'isnan' for input arguments of typ
Matlab函数kmeans:K-均值聚类
http://hi..com/lewutian
K-means聚类算法采用的是将N*P的矩阵X划分为K个类,使得类内对象之间的距离最大,而类之间的距离最小。
使用方法:
Idx=Kmeans(X,K)
[Idx,C]=Kmeans(X,K)
[Idx,C,sumD]=Kmeans(X,K)
[Idx,C,sumD,D]=Kmeans(X,K)
[…]=Kmeans(…,’Param1’,Val1,’Param2’,Val2,…)
各输入输出参数介绍:
X N*P的数据矩阵
K 表示将X划分为几类,为整数
Idx N*1的向量,存储的是每个点的聚类标号
C K*P的矩阵,存储的是K个聚类质心位置
sumD 1*K的和向量,存储的是类间所有点与该类质心点距离之和
D N*K的矩阵,存储的是每个点与所有质心的距离
[…]=Kmeans(…,'Param1',Val1,'Param2',Val2,…)
这其中的参数Param1、Param2等,主要可以设置为如下:
1. ‘Distance’(距离测度)
‘sqEuclidean’ 欧式距离(默认时,采用此距离方式)
‘cityblock’ 绝度误差和,又称:L1
‘cosine’ 针对向量
‘correlation’ 针对有时序关系的值
‘Hamming’ 只针对二进制数据
2. ‘Start’(初始质心位置选择方法)
‘sample’ 从X中随机选取K个质心点
‘uniform’ 根据X的分布范围均匀的随机生成K个质心
‘cluster’ 初始聚类阶段随机选择10%的X的子样本(此方法初始使用’sample’方法)
matrix 提供一K*P的矩阵,作为初始质心位置集合
3. ‘Replicates’(聚类重复次数) 整数
『捌』 数据挖掘对聚类的数据要求是什么
1. 可扩展性(Scalability)
大多数来自于机器学习和统计学领域的聚类算法在处理数百条数据时能表现出高效率
2. 处理不同数据类型的能力
数字型;二元类型,分类型/标称型,序数型,比例标度型等等
3. 发现任意形状的能力
基于距离的聚类算法往往发现的是球形的聚类,其实现实的聚类是任意形状的
4. 用于决定输入参数的领域知识最小化
对于高维数据,参数很难决定,聚类的质量也很难控制
5. 处理噪声数据的能力
对空缺值、孤立点、数据噪声不敏感
6. 对于输入数据的顺序不敏感
同一个数据集合,以不同的次序提交给同一个算法,应该产生相似的结果
7. 高维度
高维度的数据往往比较稀松,而且高度倾斜
8. 基于约束的聚类
找到既满足约束条件,又具有良好聚类特性的数据分组
9. 可解释性和可用性
聚类要和特定的语义解释和应用相联系
相异度矩阵:存储n个对象两两之间的近似性,也叫单模矩阵,行和列代表相同的实体
『玖』 python代码如何应用系统聚类和K-means聚类法进行聚类分析 然后选择变量,建立适当的模型
-Means聚类算法
k-means算法以k为参数,把n个对象分成k个簇,使簇内具有较高的相似度,而簇间的相似度较低。
随机选择k个点作为初始的聚类中心。
对于剩下的点,根据其与聚类中心的距离,将其归入最近的簇。
对每个簇,计算所有点的均值作为新的聚类中心。
重复2,3直到聚类中心不再发生改变
Figure 1
K-means的应用
数据介绍:
现有1999年全国31个省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的八大主要变量数据,这八大变量分别是: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居住以及杂项商品和服务。利用已有数据,对31个省份进行聚类。
实验目的:
通过聚类,了解1999年各个省份的消费水平在国内的情况。
技术路线:
sklearn.cluster.Kmeans
数据实例:
『拾』 MATLAB建模方法有哪些
首先,Matlab是一个工具,它不是一个方法。
其次,我给你推荐一本书
《MATLAB 在数学建模中的应用(第2版)》
然后它的目录可以回答你的问题:
第1章 数学建模常规方法及其MATLAB实现
1.1 MATLAB与数据文件的交互
1.1.1 MATLAB与Excel的交互
1.1.2 MATLAB与TXT交互
1.1.3 MATLAB界面导入数据的方法
1.2 数据拟合方法
1.2.1 多项式拟合
1.2.2 指定函数拟合
1.2.3 曲线拟合工具箱
1.3 数据拟合应用实例
1.3.1 人口预测模型
1.3.2 薄膜渗透率的测定
1.4 数据的可视化
1.4.1 地形地貌图形的绘制
1.4.2 车灯光源投影区域的绘制(CUMCM2002A)
1.5 层次分析法(AHP)
1.5.1 层次分析法的应用场景
1.5.2 AHPMATLAB程序设计
第2章 规划问题的MATLAB求解
2.1 线性规划
2.1.1 线性规划的实例与定义
2.1.2 线性规划的MATLAB标准形式
2.1.3 线性规划问题解的概念
2.1.4 求解线性规划的MATLAB解法
2.2 非线性规划
2.2.1 非线性规划的实例与定义
2.2.2 非线性规划的MATLAB解法
2.2.3 二次规划
2.3 整数规划
2.3.1 整数规划的定义
2.3.2 01整数规划
2.3.3 随机取样计算法
第3章 数据建模及MATLAB实现
3.1 云模型
3.1.1 云模型基础知识
3.1.2 云模型的MATLAB程序设计
3.2 Logistic回归
3.2.1 Logistic模型
3.2.2 Logistic回归MATLAB程序设计
3.3 主成分分析
3.3.1 PCA基本思想
3.3.2 PCA步骤
3.3.3 主成分分析MATLAB程序设计
3.4 支持向量机(SVM)
3.4.1 SVM基本思想
3.4.2 理论基础
3.4.3 支持向量机MATLAB程序设计
3.5 K均值(KMeans)
3.5.1 KMeans原理、步骤和特点
3.5.2 KMeans聚类MATLAB程序设计
3.6 朴素贝叶斯判别法
3.6.1 朴素贝叶斯判别模型
3.6.2 朴素贝叶斯判别法MATLAB设计
3.7 数据建模综合应用
参考文献
第4章 灰色预测及其MATLAB实现
4.1 灰色系统基本理论
4.1.1 灰色关联度矩阵
4.1.2 经典灰色模型GM(1,1)
4.1.3 灰色Verhulst模型
4.2 灰色系统的程序设计
4.2.1 灰色关联度矩阵的程序设计
4.2.2 GM(1,1)的程序设计
4.2.3 灰色Verhulst模型的程序设计
4.3 灰色预测的MATLAB程序
4.3.1 典型程序结构
4.3.2 灰色预测程序说明
4.4 灰色预测应用实例
4.4.1 实例一长江水质的预测(CUMCM2005A)
4.4.2 实例二预测与会代表人数(CUMCM2009D)
4.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遗传算法及其MATLAB实现
5.1 遗传算法基本原理
5.1.1 人工智能算法概述
5.1.2 遗传算法生物学基础
5.1.3 遗传算法的实现步骤
5.1.4 遗传算法的拓展
5.2 遗传算法的MATLAB程序设计
5.2.1 程序设计流程及参数选取
5.2.2 MATLAB遗传算法工具箱
5.3 遗传算法应用案例
5.3.1 案例一:无约束目标函数最大值遗传算法求解策略
5.3.2 案例二:CUMCM中多约束非线性规划问题的求解
5.3.3 案例三:BEATbx遗传算法工具箱的应用——电子商务中转化率影响因素研究
参考文献
第6章 模拟退火算法及其MATLAB实现
6.1 算法的基本理论
6.1.1 算法概述
6.1.2 基本思想
6.1.3 其他一些参数的说明
6.1.4 算法基本步骤
6.1.5 几点说明
6.2 算法的MATLAB实现
6.2.1 算法设计步骤
6.2.2 典型程序结构
6.3 应用实例:背包问题的求解
6.3.1 问题的描述
6.3.2 问题的求解
6.4 模拟退火程序包ASA简介
6.4.1 ASA的优化实例
6.4.2 ASA的编译
6.4.3 MATLAB版ASA的安装与使用
6.5 小结
6.6 延伸阅读
参考文献
第7章 人工神经网络及其MATLAB实现
7.1 人工神经网络基本理论
7.1.1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拓扑结构
7.1.2 常用激励函数
7.1.3 常见神经网络理论
7.2 BP神经网络的结构设计
7.2.1 鲨鱼嗅闻血腥味与BP神经网络训练
7.2.2 透视神经网络的学习步骤
7.2.3 BP神经网络的动态拟合过程
7.3 RBF神经网络的结构设计
7.3.1 梯度训练法RBF神经网络的结构设计
7.3.2 RBF神经网络的性能
7.4 应用实例
7.4.1 基于MATLAB源程序公路运量预测
7.4.2 基于MATLAB工具箱公路运量预测
7.4.3 艾滋病治疗最佳停药时间的确定(CUMCM2006B)
7.4.4 RBF神经网络预测新客户流失概率
7.5 延伸阅读
7.5.1 从金融分析中的小数定理谈神经网络的训练样本遴选规则
7.5.2 小议BP神经网络的衍生机理
参考文献
第8章粒子群算法及其MATLAB实现
8.1 PSO算法相关知识
8.1.1 初识PSO算法
8.1.2 PSO算法的基本理论
8.1.3 PSO算法的约束优化
8.1.4 PSO算法的优缺点
8.2 PSO算法程序设计
8.2.1 程序设计流程
8.2.2 PSO算法的参数选取
8.2.3 PSO算法MATLAB源程序范例
8.3 应用案例:基于PSO算法和BP算法训练神经网络
8.3.1 如何评价网络的性能
8.3.2 BP算法能够搜索到极值的原理
8.3.3 PSOBP神经网络的设计指导原则
8.3.4 PSO算法优化神经网络结构
8.3.5 PSOBP神经网络的实现
参考文献
第9章 蚁群算法及其MATLAB实现
9.1 蚁群算法原理
9.1.1 蚁群算法基本思想
9.1.2 蚁群算法数学模型
9.1.3 蚁群算法流程
9.2 蚁群算法的MATLAB实现
9.2.1 实例背景
9.2.2 算法设计步骤
9.2.3 MATLAB程序实现
9.2.4 程序执行结果与分析
9.3 算法关键参数的设定
9.3.1 参数设定的准则
9.3.2 蚂蚁数量
9.3.3 信息素因子
9.3.4 启发函数因子
9.3.5 信息素挥发因子
9.3.6 信息素常数
9.3.7 最大迭代次数
9.3.8 组合参数设计策略
9.4 应用实例:最佳旅游方案(苏北赛2011B)
9.4.1 问题描述
9.4.2 问题的求解和结果
9.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10章 小波分析及其MATLAB实现
10.1 小波分析基本理论
10.1.1 傅里叶变换的局限性
10.1.2 伸缩平移和小波变换
10.1.3 小波变换入门和多尺度分析
10.1.4 小波窗函数自适应分析
10.2 小波分析MATLAB程序设计
10.2.1 小波分析工具箱函数指令
10.2.2 小波分析程序设计综合案例
10.3 小波分析应用案例
10.3.1 案例一:融合拓扑结构的小波神经网络
10.3.2 案例二:血管重建引出的图像数字水印
参考文献
第11章 计算机虚拟及其MATLAB实现
11.1 计算机虚拟基本知识
11.1.1 从3G移动互联网协议WCDMA谈MATLAB虚拟
11.1.2 计算机虚拟与数学建模
11.1.3 数值模拟与经济效益博弈
11.2 数值模拟MATLAB程序设计
11.2.1 微分方程组模拟
11.2.2 服从概率分布的随机模拟
11.2.3 蒙特卡罗模拟
11.3 动态仿真MATLAB程序设计
11.3.1 MATLAB音频处理
11.3.2 MATLAB常规动画实现
11.4 应用案例:四维水质模型
11.4.1 问题的提出
11.4.2 问题的分析
11.4.3 四维水质模型准备
11.4.4 条件假设与符号约定
11.4.5 四维水质模型的组建
11.4.6 模型求解
11.4.7 计算机模拟情境
参考文献
下篇 真题演习
第12章 彩票中的数学(CUMCM2002B)
12.1 问题的提出
12.2 模型的建立
12.2.1 模型假设与符号说明
12.2.2 模型的准备
12.2.3 模型的建立
12.3 模型的求解
12.3.1 求解的思路
12.3.2 MATLAB程序
12.3.3 程序结果
12.4 技巧点评
参考文献
第13章 露天矿卡车调度问题(CUMCM2003B)
13.1 问题的提出
13.2 基本假设与符号说明
13.2.1 基本假设
13.2.2 符号说明
13.3 问题分析及模型准备
13.4 原则①:数学模型(模型1)的建立与求解
13.4.1 模型的建立
13.4.2 模型求解
13.5 原则②:数学模型(模型2)的建立与求解
13.6 技巧点评
参考文献
第14章 奥运会商圈规划问题(CUMCM2004A)
14.1 问题的描述
14.2 基本假设、名词约定及符号说明
14.2.1 基本假设
14.2.2 符号说明
14.2.3 名词约定
14.3 问题分析与模型准备
14.3.1 基本思路
14.3.2 基本数学表达式的构建
14.4 设置MS网点数学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14.4.1 模型建立
14.4.2 模型求解
14.5 设置MS网点理论体系的建立
14.6 商区布局规划的数学模型
14.6.1 模型建立
14.6.2 模型求解
14.7 模型的评价及使用说明
14.7.1 模型的优点
14.7.2 模型的缺点
14.8 技巧点评
参考文献
第15章 交巡警服务平台的设置与调度(CUMCM2011B)
15.1 问题的提出
15.2 问题的分析
15.3 基本假设
15.4 问题1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15.4.1 交巡警服务平台管辖范围分配
15.4.2 交巡警的调度
15.4.3 最佳新增服务平台设置
15.5 问题2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15.5.1 全市服务平台的合理性分析问题的模型与求解
15.5.2 搜捕嫌疑犯实例的模型与求解
15.6 模型的评价与改进
15.6.1 模型优点
15.6.2 模型缺点
15.7 技巧点评
参考文献
第16章 葡萄酒的评价(CUMCM2012A)
16.1 问题的提出
16.2 基本假设
16.3 问题①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16.3.1 问题①的分析
16.3.2 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16.4 问题②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16.4.1 问题②的基本假设和分析
16.4.2 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16.5 问题③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16.5.1 问题③的分析
16.5.2 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16.6 问题④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16.6.1 问题④的分析
16.6.2 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16.7 论文点评
参考文献
附件数学建模参赛经验
一、如何准备数学建模竞赛
二、数学建模队员应该如何学习MATLAB
三、如何在数学建模竞赛中取得好成绩
四、数学建模竞赛中的项目管理和时间管理
五、一种非常实用的数学建模方法——目标建模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