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塑钢门窗五金使用的国家标准 规范
JGJ 103-2008 塑料门窗工程技术规程五金没有专门针对的规范,因为太笼统,具体的相关材料规范还是有的。
B. 塑钢门窗钢衬标准是多厚
钢衬使用时一定要经过防腐处理,壁厚1.2毫米,1.5毫米。
窗主型材构件长度大于450 mm时,其内腔应加增强型钢,钢衬厚度不小于1.5mm。钢衬的厚度有正负差之说,很多材料都有正负差,按照规定窗钢衬实测厚度不小于1.5mm,门钢衬实测厚度不小于2.0mm。也就是说不存在负差。如果钢衬是正差的厚度,镀锌后厚度肯定要大于1.5mm或2.0mm。
钢衬进货检测,要挑比较平整的一侧,使用游标卡尺测量测量多点,毕竟钢带不一定那么均匀,不能以单处较薄和较厚的厚度算,要取大多数数值的,也就是概率分布比较集中的区域。
(2)塑钢窗五金件标准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重视表面质量:门窗表面的塑料型材色泽为青白色或象牙白色,洁净,平整光滑,大面无划痕,碰伤,焊接口无开焊,断裂。质量好的塑钢门窗表面应有保护膜,用户使用前再将保护膜撕掉。
2、不买廉价塑钢门窗。好的塑钢门窗从塑料质量,内衬钢质量,五金件质量都较高,寿命可达到十年以上。而廉价塑钢门窗使用的型材,碳酸钙含量超过50%,添加剂含有铅盐,稳定性差且影响人体健康。
3、重视玻璃和五金件。玻璃应平整无水纹。玻璃与塑料型材不直接接触,有密封压条贴紧缝隙。五金件齐全,位置正确,安装牢固,使用灵活。
C. 请问塑钢门窗现行国家技术标准采用那些
一、型材1、门窗用型材应符合GB/T8814-2004《门、窗用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型材》及JG/T180-2005《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塑料门》、JG/T140-2005《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塑料窗》、JG/T176-2005《塑料门窗及型材功能结构尺寸》的要求,要求型材厂家必须提供国家级权威检测机构检测报告(老化指标必须达到该标准的要求);2、环保型配方;3、承包人在安装前应向发包人提供样品经确认后采购并安装。4、门窗框厚度:满足现行验收规范要求。5、型材品牌选用:川路型材(60型)二、钢衬材质及装配要求1、钢衬材质及装配要求应符合GB/T8814-2004《门、窗用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型材》及JG/T180-2005《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塑料门》、JG/T140-2005《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塑料窗》、JG/T176-2005《塑料门窗及型材功能结构尺寸》的要求。2、品牌选用:成都夕林(窗1.5mm,门2.0mm,镀锌)三、密封条1、门窗用密封条应符合GB12002《塑料门窗用密封条的要求》;2、品牌选用:新都腾龙、新都蜀龙 (O型,K型)四、五金件 1、推拉窗采用槽轮加滑轨,传动器,传动执手,锁栓、限位卡。2、平开窗五金件采用风撑、传动器、传动执手、角部铰链、锁点、助升块。3、所使用的主要五金件必须出具相关标准的合格检验报告;4、品牌选用: 山东国强 五、毛条1、要求采用硅化毛条;2、品牌选用:广东佳利达。六、发泡剂品牌选用:威固、昊海七、密封胶品牌选用:山东宇龙、强耐、国晶八、玻璃1、采用白色的浮法玻璃、钢化玻璃和中空玻璃,并应满足《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113-97)、《安全玻璃使用规定》、《塑料门窗安装及验收规程》、《浮法玻璃》、《中空玻璃》的要求。2、玻璃深加工雄港、新世纪、申丰3、玻璃原片品牌选用:成玻、台玻、南玻九、门窗的抗风压性能、空气渗透性能、雨水渗透性能应达到三级标准。十、其他要求1、投标人在中标后应按照招标时提供的门窗大样图进行施工图设计,并满足一至九条的要求。如果一至十条的要求低于现行的国家和行业规范、技术标准,则应按照现行的国家和行业规范、技术标准执行,并能通过质监站及其它相关部门验收。门窗施工图经监理工程是由和设计院审核签字后,方可进行生产;2、门窗设计必须符合纺织工业设计院的施工图中的总体要求;3、塑钢门窗的生产制作必须符合JG/T180-2005《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塑料门》、JG/T140-2005《未增塑聚氯乙烯(PVC-U)塑料窗》、JG/T176-2005《塑料门窗及型材功能结构尺寸》的要求;4、提供相应的售后服务承诺(需承诺维修响应时间,质保期限等内容)。
D. 塑钢窗的五金配件是什么
塑钢窗得看您是平开窗还是推拉窗
平开窗就是平开的五金件(全页、传动器、把手、锁点)
推拉窗五金件包括(滑轮、月牙锁)
E. 塑钢窗有几种执行标准
一、执行标准:
1、《PVC塑料窗》JG/T3018-94。
2、《建筑外窗承受机械力的检测方法》GB9158-88。
3、、《建筑外窗抗风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2002。
4、《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7-2002。
5、《建筑外窗水密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8-2002。
二、检测内容:
1、尺寸偏差。
2、开启力。
3、抗风压性能。
4、气密性。
5、水密性。
(5)塑钢窗五金件标准扩展阅读
材料要求
1、塑钢窗的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窗的质量及力学性能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要求,并具有出厂合格证。
2、窗的抗风压、空气渗透、雨水渗透三项基本物理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中对此三项性能分级的规定及设计要求,并附有该等级的质量检测报告。该工程设计对保温及隔声性能无具体要求。
3、窗采用的五金件、紧固件、增强型钢及金属付板等型号、规格、性能及要求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4、玻璃的品种、规格及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产品标准的规定,并有产品合格证。单片玻璃大于1.5㎡必须采用钢化玻璃。
5、窗与洞口密封胶应具有弹性和粘结性。
F. 塑钢门窗质量检验标准
1、塑钢门窗的型材质量
2、门窗的间隙以及密封
3、塑钢门窗的焊接
4、塑钢门窗的五金件的质量
主要是从这几个方面检验质量,苏州市相城区黄桥家美门窗厂,设计、制作、到安装铝合金门窗、塑钢门窗。
G. 塑钢门窗配件都需要哪些
塑钢门窗五金件不可或缺,而且它的五金配件质量必须得保证,根据塑内钢窗开启容方式:推拉窗所需五金件有滑轮、月牙锁、防风块、 限位块、胶条等;平开窗所需五金件有合页、铰链、传动器、执手、锁点等。平公用的有钢衬、纱窗、纱窗胶条、密封胶、泡沫棒、双面贴等等。
H. 塑钢窗强制标准是什么
1.国家标准GB/T8814-2004有关规定,型材外侧共挤,内侧覆膜(进口),颜色及样式在投标前由甲方封样,平开窗、平开门采用66C或65B系列型材。截面受力部位最小实测壁厚应不小于2.8㎜,不少于5腔。
2.塑钢门窗的扇和框均应使用450碰角制作,严禁其他连接方式;
3.平开窗窗框、窗扇采用1.5mm厚U型增强型钢,平开门门扇采用2.0mm厚U型增强型钢。梃使用2mm方管增强型钢。
4.增强型钢装加在PVC型材的增强型钢腔内,增强型钢与增强型钢腔的配合间隙应为1±0.5mm,以保证增强型钢加装方便,且受风压后能恢复原状。增强型钢在加工时,外形尺寸允差为-0.1~-0.5mm 。
5.增强型钢应与型材内腔尺寸相一致,增强型钢与型材内腔之间的配合间隙每边以1mm±0.5mm为宜,所用增强型钢的端头与焊缝的距离不应大于5mm,并且不应影响端头的焊接,每根型材仅允许使用一根增强型钢。用于固定每根增强型钢的紧固件,不得少于3个,其间距不应大于300mm,分两排错位排列,紧固件与型材焊缝的最大距离不应大于20mm,固定后的增强型钢不得松动。
6.需要焊接的型材的焊缝处,增强型钢应尽可能长接近焊缝,对于45º焊缝处,型钢也应切成45º。
7.中标单位在厂内制作完毕后至工程通过竣工验收期间内,型材室内、室外所有外露面均应有保护膜或纸胶带保护;该保护膜或纸胶带在竣工验收前由中标单位接招标单位通知后自行清除。
8.塑钢门窗型材的基材应满足: GB/T8814-2004《门、窗未增塑聚氯乙稀(PVC-U)型材》、JG/T140-2005《未增塑聚氯乙稀(PVC-U)塑料窗》、JG/T180-2005《未增塑聚氯乙稀(PVC-U)塑料门》等;型材壁厚检查只允许符合规范A类要求,否则按不合格论。
I. 塑钢门窗五金件
塑钢门窗一半分平开,滑拉两种。平开的配件有:角部铰链,执手,传动器,风专撑。平开的配属件有:滑轮,执手,传动器。
做门窗五金配件的厂家很多,但就质量过硬和价格公道两方面来说,我们一直用的是智朴五金,感觉质量很不错,而且价格也很公道。。
J. 求塑钢门窗安装技术国家规范
塑钢门窗安装技术国家规范<?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1、总则
为了提高塑钢门窗安装工程施工质量,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材料、安全文明、环保控制,严格遵循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施工,认真贯彻执行现行的国家标准、验收规范,制定了本工艺标准。
2、适用范围
2.1本工艺标准适用于本企业新建、扩建、改建和既有建筑的塑钢门窗工程的施工及质量验收。
2.2本工艺标准作为企业标准,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配套使用。
2.3塑钢门窗安装工程的施工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3、一般规定
3.1塑钢门窗安装前,应对门窗洞口尺寸和标高尺寸进行复核。
3.2塑钢门窗工程应对隐蔽工程项目进行验收。
<?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3.2.1混凝土预埋砖,预埋件和锚固件。
3.2.2隐蔽部位的防腐、填嵌处理。
3.3建筑外门窗的安装必须牢固;门窗框与墙面的固定要按要求埋设预埋件,在砌体上安装门窗必须设置混凝土预制砖,严禁用射钉固定。
3.4塑钢门窗安装应采用预留洞口的方法施工,按照尺寸留设洞口,安装后洞口每侧有5mm的间隙,不得采用边安装边砌口或先安装后砌口的方法施工。
3.5塑钢门窗组合时,其拼樘料的尺寸、规格、壁厚应符合设计要求。
3.6立门窗樘前,应核对门窗樘的型号、规格、开启方向、安装位置及连接方式等,应符合设计要求,门樘下口的锯口线应与楼地面标高相同。
3.7塑钢门窗扇必须安装牢固,并应开关灵活、关闭严密,无倒翘、回弹现象,推拉门窗扇必须有防脱落措施,门窗扇的安装应在室内、外装修基本完成后进行。
3.8塑钢下滑道要设泻水孔,以便排水,推拉窗扇上口要设止卸块,两侧框要有防撞块,下槽口两端要加设橡胶角垫,并用玻璃胶满打,推拉窗扇下的滑轮应安装在同一条直线上。
3.9塑钢门窗的抗风压性能、抗空气渗透性能、抗雨水渗漏性能均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满足使用要求。
3.10选用材料除不锈钢外,应注意防腐处理,不允许与塑钢型材发生接触腐蚀;严禁用水泥砂浆作窗框与墙体之间的填塞材料,宜使用发泡聚氨脂。
3.11门窗构件应连接牢固,需用耐腐蚀的填充材料使连接部位密封、防水。
3.12墙体与连接件、连接件与门窗框的连接方式,可按下列情况确定:
3.12.1连接件焊接连接:适用于钢结构。
3.12.2预埋件连接:适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
3.12.3燕尾铁连接:适用于砖墙结构。
3.12.4金属膨胀螺栓连接:适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砖墙结构。
3.13塑钢门窗框与洞口墻体之间应采用柔性连接,其间隙可用矿棉条、玻璃棉毡条分层、发泡聚氨脂填塞,缝隙两侧采用木方留5-8mm的槽口,用防水密封材料嵌填、封严。
3.14塑钢门窗框(扇)不应用酸性或碱性制剂清洗,也不能用钢刷刷洗,可用水或中性洗涤剂充分清洗。
3.15塑钢推拉门窗扇开关力应不大于100N。
3.16塑钢门窗扇的橡胶密封或毛毡密封条应安装完好,不得脱槽。
3.17上玻璃胶条时应将胶条切成四段,在窗扇四角打玻璃胶固定胶条。
3.18塑钢门窗的所有五金配件均应安装牢固,位置端正,使用灵活。
3.19塑钢门窗检验批的划分:
同一品种、类型和规格的塑钢门窗每100樘应划分为一个检验批,不足100樘也应划分为一个检验批。
3.20塑钢门窗每个检验批应至少抽查5%,并不得少于3樘,不足3樘时应全数检查;高层建筑的外窗,每个检验批应至少抽查10%,并不得少于6樘,不足6樘时应全数检查。
4、施工准备
4.1技术准备:
4.1.1塑钢门窗安装前,应先认真熟悉图纸,核实门窗洞口位置洞口尺寸,检查门窗的型号、规格、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如图纸对门窗框位置无明确规定时,施工负责人根据工程性质及使用具体情况,作统一交底,明确开向、标高及位置(墙中、里平或外平等)。
4.1.2安装门窗框前,墙面要先冲标筋,安装时依标筋定位。
4.1.3二层以上建筑物安装门窗框时,上层框的位置要用线坠等工具与下层框吊齐、对正;在同一墙面上有几层窗框时,每层都要拉通线找平窗框的标高。
4.1.4门窗框安装前,应对+50cm线进行检查,并找好窗边垂直线及窗框下皮标高的控制线,在可能的情况下,拉通线,以保证门窗框高低一致。
4.1.5制订该分项工程的质量目标、检查验收制度等保证工程质量的措施。
4.2材料要求:
4.2.1塑钢门窗的制作和安装必须按设计和有关图集要求选料和制作;窗型材壁厚≥2.2mm,门型材壁厚≥2.5mm,不得用小料代替大料,不得用塑料型材代替塑钢型材。
4.2.2塑钢型材表面应经过处理,表观应光滑、色彩统一。
4.2.3塑钢门窗的密封材料,可选用硅酮胶、聚硫胶酯胶、聚氨酯胶、丙烯酸等;密封条可选用橡胶条、橡塑条等。
4.2.4下料切割的截面应平整、干净、无切痕、无毛刺。
4.2.5下料时应注意同一批料要一次下齐,并要求表面氧化膜的颜色一致,以免组装后影响美观。
4.2.6一般推拉门、窗下料时宜采用45°角切割;其他类型采用哪种方式,则应根据拼装方式决定。
4.2.7窗框下料时,要考虑窗框加工制作的尺寸,应比已留好的窗洞口尺寸每边小20-25mm(此法为后收口方法)或5~8mm(采用膨胀螺丝固定门窗),窗框的横、竖料都要按照这个尺寸来裁切,以保证安装合适。
4.3主要机具:
4.3.1施工工具:切割机、小型电焊机、电钻、冲击钻、射钉枪、打胶筒线锯、手锤、扳手、螺丝刀、灰线袋。
4.3.2质量检测工具:线坠、塞尺、水平尺、钢卷尺、弹簧秤。
4.4作业条件:
4.4.1塑钢门窗安装工程应在主体结构分部工程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
4.4.2弹出楼层轴线或主要控制线(如50cm线),并对轴线、标高进行复核。
4.4.3预留铁脚孔洞或预埋铁件的数量、尺寸已核对无误。
4.4.4塑钢门窗及其配件、辅助材料已全部运到施工现场,数量、规格、质量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4.4.5管理人员已进行了技术、质量、安全交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