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国家电气安规的最大漏电流是多少
这个一般参考抄各个产品标准的,我不知道具体有没有其他要求, 如果常见的家电, 灯具, IT, AV类产品,
二类产品的可触及端子外壳等 0.25mA,
一类产品的金属外壳等 漏电流 3.5mA, 可以允许有大于3.5mA 的漏电流, 但是需要加警告语(大漏电流, 在接通电源前必须先接地)
所以一般来说不会超过3.5mA, 通常不超过0.25mA
具体参考各类产品的标准
② 电器安全漏电流是多少
30mA。
漏电流实际上就是电气线路或设备在没有故障和施加电压的作用下,流经绝缘专部分的电流。因属此是衡量电器绝缘性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产品安全性能的主要指标。将泄漏电流限制在一个很小值,这对提高产品安全性能具有重要作用。
在电器产品中,对安全性能要求较高的产品,对泄漏电流都有严格的要求。多类家用电器产品的特殊要求中都有明确的规定:在型式试验中,如果泄漏电流测试不合格,被视作致命缺陷,不允许复测,在企业产品的出厂试验中,许多电器产品,泄漏电流测试都是必检项目。
(2)电动工具的安全漏电电流是多少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泄漏电流测量是带电进行测量的,被测电器外壳是带电的。因此试验人员必须注意安全,各式各样试验室应制订安全操作规程,在没有切断电流前,不得触摸被测电器。
2、在工作温度下测量泄漏电流时,如果被测电器不是通过隔离变压器供电,被测电器应彩绝缘性能可靠的物质绝缘垫与地绝缘。否则将有部分泄漏电流直接流经地面而不经过仪器,影响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3、应尽量减少环境对测试数据的影响,测试环境的温度、湿度和绝缘表面的污染情况,对于泄漏电流有很大影响,温度高、湿度大,绝缘表面严重污染,测定的泄漏电流值较大。
③ 电动工具漏电
电动工具漏电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原因是:①.电源线头部分脱焊碰触机壳;②.引线与机壳出口处的绝缘磨损碰触机壳;③.电动机灰尘太多受潮漏电
④ 漏电电流显示1005毫安正常吗 那么多少毫安内属于正常多少为正常
绝对不正常。以国家电气3C安全标准,应低于30ma漏电电流,这样对人身安全才有可靠保证。
⑤ 手持电动工具漏电多少正常
1000v摇表大于10兆欧
⑥ 电器设备的漏电电流最大安全值是多少毫安
电器设备接地绝缘电阻不得低于0.5M欧.
⑦ 特别危险环境使用的手持电动工具应采用多少伏的安全电
我国将安全电压额定值(工频有效值)的等级规定为:42V、36V、 24V、12V和6V。 具体选用时,应根据使用环境、人员和使用方式等因素确定:
(1)特别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电动工具应采用42V安全电压。
(2)有电击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照明灯和局部照明灯应采用36V或24V安全电压。
(3)金属容器内、特别潮湿处等特别危险环境中使用的手持照明灯应采用12V安全电压。
(4)水下作业等场所应采用6V安全电压。当电气设备采用24V以上安全电压时,必须采取防护直接接触电击的措施。
⑧ 国家电气安规 漏电流最大是多少
这个一般参考各个产品标准的,我不知道具体有没有其他要求, 如果常见的家电, 灯具, IT, AV类产品,
二类产品的可触及端子外壳等 0.25mA,
一类产品的金属外壳等 漏电流 3.5mA, 可以允许有大于3.5mA 的漏电流, 但是需要加警告语(大漏电流, 在接通电源前必须先接地)
所以一般来说不会超过3.5mA, 通常不超过0.25mA
具体参考各类产品的标准
⑨ 漏电保护器的额定电流是多少
漏电保护器的额定工作电流是32A,漏电动作电流是30mA,动作时间小于0.1秒。
拓展:
1、额定电流是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的电流,是指在基准环境温度下,在额定电压工作条件下,发热不超过长期发热允许温度时所允许长期通过的最大电流。
2、电气设备的额定电流是指在基准环境温度下,在额定电压工作条件下,发热不超过长期发热允许温度时所允许长期通过的最大电流。环境温度对长期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有很大的影响,由于设备安装位置的环境温度和基准环境温度不一定相同,一般作一规定:当电气设备工作在环境温度高于40摄氏度时(但不高于60摄氏度),环境温度每增加1度,建议减小额定电流1.8%;当工作的环境温度低于40度时,环境温度每降低1度,建议增加额定电流0.5%,但最大不得超过额定电流的20%。如:一段1mm2的铜芯导线,额定载流量约11A,(30度)。
3、电流区别
额定电流:用电器在额定电压时,正常工作通过的电流。一般可以用P额=U额I求出,有时也标在用电器上,如“6v0.3A”,0.3A就是额定电流。
计算电流:给定一个电压值,再给出用电器(纯电阻)的电阻,利用部分电路欧姆定律U=IR求出的电流,若用电器不是纯电阻的,就不能用部分电路欧姆定律计算。
⑩ 手持式电动工具漏电保护器多大、保护时间多长
除塑料外壳II类工具外,相关开关箱中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专应大于15mA,额定漏电属动作时间不应大于0.1s,其负荷线插头应具备专用的保护触头。所用插座和和插头在结构上应保持一致,避免导电触头和保护触头混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