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急求一份暑期做五金店营业员的打工实践报告!!!
你好,虽然不是完全符合你的要求,但是希望能帮到你~O(∩_∩)O~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间,近十个月的顶岗实习即将结束了,在这段时间里,我先后到了不同的公司工作,在学习工作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有学习方面的,更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对我来说受益非浅。
做为一个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来说,什么都不懂,没有任何社会经验。不过在工作期间通过自己的努力会很快就会融入一个新的环境,这对我今后踏入新的工作岗位是非常有益的。除此以外,我还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别人沟通,如何更好地去陈述自己的观点,如何说服别人认同自己的观点。相信这些宝贵的经验会成为我今后成功的最重要的基石。实习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更好地服务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07年8月底我只身来到人生地不熟的深圳,去龙华三和职业介绍所应聘,寻找实习工作的企业,很快觅到了我第一个工作的企业—深圳市金德源五金制品有限公司,金德源五金制品有限公司是专业生产LCD TV 手机 周边合金铸件及五金冲压的厂家. 经营范围:
1、铝锌合金压铸件各类电子电器散热片马达外壳`家私音响结构件
2、五金冲压件 LCD机箱内外壳 五金配件系列 DVD外壳 精密弹片 拉伸件
3、自行开发设计起模 喷油滴胶 表面涂装 丝印液晶屏 电脑 车载电视之配套五金及合金件。
企业精神: 天地人生,有一人当有一人之业 ;人生在世, 活一日当有一日之勤
管理理念: 科技以人为本
经营宗旨:为社会奉献优质产品;为员工创造就业机会
公司特色: 产品多元化;应市场而变化
现有标准厂房5000平方米,拥有员工三百多人.本公司严格按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运作,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及管理,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及优质服务。公司有压铸部、冲压部、加工部、抛光部、烤漆部、模具部、包装部等,为客户提供从原料入库到产品装配一站式生产。 公司一批技术优秀人员,确保产品品质及交期,多年来一直为客户生产:汽车、电脑、家私电器、音箱、灯饰等精密五金、合金产品。
公司聘用我做他们的储干,因此我在这得从基层做起这是必然的,我主要是进入冲压部,第一天上班的时候,周经理带我到了冲压部让冲压部主管分配工作给我,冲压工作有着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姜主管严肃的对我讲了十几分钟的安全注意事项,之后我面对陌生的环境与人,看着那些似熟悉却只是从课本里得知的冲床,对一些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道所措,所以刚开始我只可以帮忙搬原料,帮上下模师傅拉模具,还不得开冲床,接下来的几天时间,我很快就与车间的同事相处的很融洽,而且我也可以开冲床了……
是事与人违,我在金德源的工作刚一个月,我们必须找到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这才认可我们的实习,我在这做的是管理工作,没有办法,我只好辞了这份工作, 寻找一份与自己模具专业相符的工作。
『贰』 五金厂的实习报告
实习总结,其内容一般包含这么几个方面:
一、交代参与实习的背景与目的,简要写;
二、汇报实习工作的具体情况,什么岗位,什么职责,学了什么,做了什么这些;
三、对实习阶段的工作情况进行简要的总结,分析出好的方面,找出不足的方面。
另外,在最后也可以对未来正式参加工作做一个展望或者安排。如果学校对格式有具体要求的话,就按学校的要求来。
『叁』 求一篇5000字左右的五金厂实习报告! [email protected]
我实习的单位是一家五金零部件加工厂。生产的零部件种类很多,主要是以冲压的零部件为主,每一批的订单都不多,属于种类多批量少的产品生产类型。厂的规模很少,只有10来个左右的工人。 加工厂的大概布局图如下。车床的型号有大、中、小三种,而从它们的摆设和厂的规模上可以看出,它是属于工艺对象专业化布置。从下图可以看出,产品的进出口是没有硬性规定,原材料主要是从二车间门口进去,原因是二车间门口刚好正对着正门,汽车进来直接就可以把原材料在车间门口卸货,还有一个原因是,二车间放置着大型的冲床,它几乎是所有产品的第一个工序的加工设备。而产品的出口是在一车间门口还是二车间门口,这主要考虑生产的最终产品究竟是在一车间生产还是二车间生产,因此,两个车间的门口都是产品的出口。 这种布局好吗?当然有好的方面,也有坏的方面。好的方面:布局简单,产品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会很容易被发现,车床的利用率很高,只要近期有订单,车间里平均一天空闲的车床数不超过两台。因为几乎每台车床都是‘多面手’,只要装上不同的模具它可以生产不同工序产品。再者,物流路线挺顺畅。人员之间的沟通很方便(虽然机床运作时声音很大,但影响不大),中间产品可以按一定的方向流动(注:虽然这不是最佳的流动方向,在下面会有所叙述,但是,这也总比杂乱无章地把中间产品搬来搬去的好),可以减少一定的搬运量。坏的方面:很明显,二车间中几台车床聚在一起不利于中间产品的运输和存放,相反地,应该的车床放得分散一点,均衡一下中间产品的存放量。而一车间呢,在门口的右边靠墙的地方用来放置了一些杂物,使本来可以放置设备的位置利用不了,降低车间空间的利用率。当然,在这里不摆放设备,主要是为了更方便人员的走动。从整个布局来说,设置得不是很理想,这么大面积,中间产品的搬运量却不是最少的,可以说,这种布局对整个厂的生产率是有一定影响。至于影响多少就需要实际的定量分析了(很可惜在实践的时候,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 从车床的种类上看只有一种,冲床,同时还有其它两种设备:压管设备和电磨。电磨是用来加工简单的模具时用到,加工模具时还会用到人工电镀,然后再把模具固定在空闲的冲床上,就可以生产零部件了。这样就决定了每一台车床都可以生产每一种产品的一个或多个工序。而哪一台车床加工哪个一个工序,这又取决于每台车床的承压力,以及每个中间产品所需的冲压力。上图中的小圆圈代表冲床,而箭头表示产品的一般加工方向。接下来就分析一下两个车间的物流状况吧! 首先看一下二车间的产品流向吧,眨眼看来,这个方向很不合理。产品的最终出口是二车间的门口,可是,最后一道工序的车床却设在最里面或者中间。在实习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产品在二车间流动的方向是逆时针,而有些却是顺时针。很明显地,这是由于车床摆放不合理所导致的,生产产品方向的一致性是生产效率的基础。它这样一种设置,很明显地,缺乏有序性,会增加下一种产品的准备时间。从另一方面来说,这样摆放可能是为了某一两样种中间产品的存放吧!但是,大家也知道,生产率的提高并不是仅仅是某几个生产步骤的提高,各个车床生产能力的不均衡必定会影响最终产品生产效率。但是很遗憾的人,没有人能真正解决这个问题,而仅仅在某个瓶颈工序上增加工人数(但本身这个车床的工人是不够的)。没有人会探讨为什么这处工序会成为瓶颈,有没有解决方法?有时为了提高车床的利用率,当一台车床闲置了,就开始另一种产品的生产,也顾不上什么中间产品流动的一致性,更也没有考虑到什么中间产品的搬运量了。因为大家都有一个共识,解决这些问题不值钱,所以它就不能够引起人的足够重视。这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不知道是设备调试人员的技能水平不够,还是车床太旧的原因,总之,这些车床老是出问题,这对车间生产是很致命的问题。这个问题一天不解决,基本就谈不上说什么解决车床之间生产能力的均衡性了。 再来看一下一车间吧!可以看出这里的设备生产两种不同类型的产品,这里的车床都是小型的,且从中间产品流动的方向来说,好像很不合理,对吧?都是向里面流动的。对于下面的那一套车床倒没有多大关系,因为它们生产是以重量比较轻的小零件为主。但是上面那套车床这样摆是不行的,因为它们生产的产品比较重(把一条条空心的铁管压成一定的形状,再把它运到接近门口的那一块空地上,最后把管子焊接起来)。如果可能的话,这两套设备应该对换一下位置。小厂的资金太少了,根本不可能使生产流水线化(除非自己有能力去设计组装,可以说,有这种能力的老板很少),因此尽可能地减少中间产品的搬运量,才能有效地利用人力和物力。 还想到一个问题,有时候,有些产品在二车间加工完以后,再搬到一车间中闲暇的车床去加工剩下的工序。这时,你可以想象到,生产的效率是如何了(虽然管理模式真的很“灵活”)。 从图上,可以明白地看出,该厂根本不设仓库的。在靠墙壁的小块地方会放上一些产品的包装物,如包装绳和一些装剩料的大袋子。工具和以前用过的模具就放在一车间的左上角,模具被放在铁架子上,而工具多数就放在一张长桌子里。中间产品就地存放(这是毫无疑问的),而一些占据空间比较大的成品一般放在二车间门口的右边那一块地方。可再加工的剩料和不可再加工的剩料存放得不太合理,这里一堆,那里一堆。同时不可再加工的剩料不及时地被清理掉,存放得太多,占去了不少空间。但是,这些问题都解决了,能够为这家小厂带来多少效益呢?可能会很小,因为据我了解,该厂的员工都属于比较纯朴的人,不会去偷厂里的剩料,而原料是绝对没有人敢去偷的,因为少了一块铁板是很容易被发现的,然而,剩料卖了折回来的钱也不多吧!偷来也没啥意思。那么,你也许会问,那么,那些放在铁架上的模具或铁块呢?这也不用担心,因为工人做多长时间,厂长几乎就呆多长时间。 我对这个厂的部局有个想法,把中间那一堵墙打通,车床和其它要用到电的设备都靠墙去,把加工接近程度最强的车床放在一起,车床型号由大到小按逆时针方向摆放,同时车床之间的间隔尽可能的均衡。中间划出一定面积来放置可再可加工的剩料,一些以前用过的模具,和平时使用的工具等等。出口定为原一车间的门口,进口定为原二车间的门口。还有一点应该注意的是,最频繁生产最后一个工序的车床应尽可能地靠近原一车间的门口,相反地,最频生产第一个工序的车床应尽可能地靠近原二车间的门口(读者对这个方案有什么见解,欢迎互相交流)。 在产品的营销方面做得不是很理想,这样导致了生产的不均衡,订单在不同的月份变化很大。生产不均衡引起资源浪费很多,以沉没成本为主,如车床的利用率低,也有变动成本,如工人的工资和一些原材料等等。从另一方面来说,产品营销做得不好,也与生产管理不到位有一定关系。如,为了节省开支,上一年没有用完的原材料,下一年继续使用,或者购买一些廉价的原材料,而质量差的原料会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注:这只是产品档次提高的基础,要提高产品的档次,必需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另一方面,生产率的低下使产品的平均成本降不了,而中国的市场规则是,只有产品价格足够地低才能生存。哪怕你对国内厂家这种不道德的价格战,再怎么鄙视也得遵循,至少也得取个中庸的价格。 这一次实践,使我感受到生活的不容易,以及工人的辛苦,天天都干着既单调又辛苦的活,他们的干活动力是什么,是家庭,老幼的要吃饭,幼的还要读书,开支大是不用说的,如果家里的孩子不懂事,花费特别大,那更不用说的了。
『肆』 在永珈五金塑胶制品有限公司打暑假工,暑假社会实践内容怎么写,按日记方式写
暑假来临了,我在家里闲得无聊,又没东西干,唉……
然后我走去姐姐的家里,看见她在和别人说话,我蒙蒙糊糊的听到暑假工这三个字,然后我走上前去问姐姐:“姐姐,你要打暑假工吗?”她回答说:“是干叔叫的,他说去厂那边拿些东西给我们干,让我们做一下暑假工。”我一听到做暑假工,兴奋得跳了起来,想到准备要做暑假工,心情特别兴奋,着急。
第二天一早,干叔就拿了些东西到姐姐家里,看起来很少,其实里面却很多。心想:哇,这么多,一定能赚几十块,嘻嘻!!接下来,我就和姐姐一起开工了。
干叔先演示一次给我们看,好让我们把它做好,我们看了一次就会做,然后我就拼命的做,其实也挺简单,只要把两个盖子合起来加上一颗颗的珠子,在用包装袋装起来,然后在用盒子合起来在把盒子装到大盒子里面去,大盒子装完了就放到大箱子里面去,这样就OK了!
这样的一小盒只有8分,一大盒就有8角,一大箱就有8元,这样累积起来……太多了!
我一直都在认真的做,每天朝九晚五,挨了3-7天,终于没有了,现在就等着发工资!
过了两天,工资到了姐姐那,然后我就问姐姐拿我的工资,每天的工资都记在一个本子里了,我看看我的工资多少,哇!令我惊叹的是,我的工资既然有54块多,几天的积累,虽然不多,但也足以够我用!好开心啊。
第一次做暑假工真开心愉快!我感觉不到辛苦!一开始心想暑假工应该很辛苦的,没想到意外的是不辛苦!真的太好了!令我最难过的一次暑假!
『伍』 帮我写15篇实习日记(工具厂,做五金加工的)+ 实习心得
烟台港联合港埠公司技术设备部 程安广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们港现有设备和工艺条件下的铁矿装火车加减载情况的原因, 主要原因是:空车皮实际自重与我们铁路公司通过扫描所得火车自重(即:涂打标记)存在较大的差距。并介绍了我们的加减载措施。
关键词:铁矿装火车 加减载 轨道衡计量 装载机计量
1公司简介: 联合港埠公司是烟台港集团有限公司所属骨干企业之一,是从事散杂货港口业务的企业,主要承担货物装卸、换装、存储、中转等港口业务及设备租赁。有泊位26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21个,最大水深-16米,15万吨级大型船舶可直接靠泊作业,年通过能力2200万吨以上。库场总面积130余万平方米,各种固定、流动及专用机械410余台,铁路专用线长25.8公里,拥有液体化工产品专用作业线、全密封散水泥作业线各一条。拥有现代化散货自动灌包作业线及多功能流动灌包机,可进行多货种、多种计量规格的灌装作业,散货灌包日处理能力3万吨以上,大型散货船昼夜卸货能力达到6万吨以上。
2铁矿装火车工艺简介: 40吨门座式起重机将大型散货船运来的铁矿粉接卸至码头岸边后,直接用美国产卡特彼勒980G型装载机装火车,或者在没有火车的情况下,将铁矿粉倒搬至场地先进行堆存,待到有火车时再装。
其计量方式有二:一是装载机安装有电子称,精确度为2%,二是火车有轨道衡,精确度为0.5级。这样一来就产生一个误差,例如装车60吨,装载机的误差为±1.2吨,而轨道衡要求的误差为±0.800吨。
3问题:一旦有超载现象,国家铁路部门就本着安全行车的原则,要求我们把超载的货物卸下来,哪怕是1千克。如果装货少了,则按照应装重量(即:涂打标记)收费,我们不仅多付运费,而且浪费车皮资源。
因此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机车拉着装载机装完货的50节车先过轨道衡,知道哪些车超重,哪些车亏吨,拉回去,逐个进行加减载,加载时还是用装载机计量,减载用人力,一般安排8名工人人工铲货至装载机内,最后人力平车。所有这些车都进行完毕后,机车再拉着加减载后的50节车过轨道衡,知道哪些车还超重,哪些车还亏吨,如此反复,直到合格。
4 超载或亏吨的原因:
10月7日,由调度室、机械公司、铁路公司、铁矿专业队、安质部、信息站、经营公司、技术部组成的课题组,在调车场、二号轨道衡反复进行了过衡与加减载实验,结论如下:
4.1综合来看造成火车超载或亏吨的主要原因是:空车皮实际自重与铁路公司通过扫描所得火车自重(即:涂打标记)存在较大的差距。
比如:某车扫描车皮自重是22吨,实际过磅车皮自重是20吨,两者空车皮差相差2吨,按票重应装60吨。装货过磅后,磅单显示毛重量为80吨,如按扫描车皮自重22吨,计算装货重量为58吨,亏载2吨。而按实际过磅车皮自重20吨,计算装货重量为60吨,达到装载要求,并不亏吨。(在这种情况下,将多装2吨货补齐空车皮差,对公司不利)
如果扫描车皮自重是20吨,实际过磅车皮自重是22吨,两者空车皮差相差2吨,按票重应装60吨。装货过磅后,磅单显示毛重量为82吨,如按扫描车皮自重20吨,计算装货重量为62吨,超载2吨。而按实际过磅车皮自重22吨,计算装货重量为60吨.,达到装载要求,并不超载。(在这种情况下,将少装2吨货补齐空车皮差,对公司有利)
标志自重与实际自重数据比较见下表:(计量单位:吨)
序号 车号 扫描自重 过衡自重 空车皮差
1 4614658 22.3 21 1.3
2 4839192 22.7 22.68 0.02
3 4960150 22.7 22.56 0.14
4 4883738 22.7 22.99 -0.29
5 4904257 22.5 22.32 0.18
6 4979256 22.3 20.52 1.78
7 4410554 21.7 20.53 1.17
8 1412432 21.7 20.04 1.66
9 4518147 21.7 19.76 1.94
10 4642889 22.3 21.26 1.04
进港空车皮过磅自重与扫描自重对比情况见下表:(计量单位:吨)
10月7日0:00—10月16日18:00
皮差等级 车数 所占比例 皮差等级 车数 所占比例
0至-0.5 381 25% 0至0.5 245 16%
-0.5至-1 333 22% 0.5至1 91 5%
-1至-1.5 213 14% 1至1.5 17 2%
-1.5至-2 116 7% 1.5至2 5 1%
-2以下 82 5% 2以上 35 3%
合计:1518辆 1125 73% 393 27%
4.2环境方面的其它因素:
货垛与火车轨道距离较近,达不到规定的9米距离,使装载机取货时摆不正车位以及货物经过反复碾压比较硬,两方面原因造成装载机取货时斗内货物分布不均匀,造成装载机计量不准。
由于装载机计量要求路面平稳且水平差不超过5度。而现场作业中装载机计量时场地往往坑洼不平,造成装载机计量不准。
980G装载机的电子称已使用5年,以达到最大使用年限,设备老化严重、易受环境影响,造成装载机计量不准。
4.3人为因素:
另外个别装载机司机的习惯性操作也是造成火车超载或亏吨的另外一个原因。个别装载机司机在火车装矿时,比如装一个62吨的火车,我们按这个车装6斗算,头5斗他会按标准过磅程序装车,但在取第6斗货过磅后在找差额时,无论是多是少,他都是靠目侧或经验或加或减,不经复磅直接装车,这也造成火车超载或亏吨。
5 机车过磅速度的确定:
通过汽车衡计量了10车的铁矿,装载机计量将此10车装完,机车牵引分别实验了10公里/小时以下、10-15公里/小时、15-20公里/小时,三个阶段的往返,通过轨道衡过衡计量的数据与汽车衡计量的数据比较,机车过衡速度在10-15公里/小时范围内的数据,在考虑车辆实际自重与车体涂打的自重的差后,车辆实际装载的货物的重量比较接近汽车衡计量的数据。故确定此速度范围为车列过衡计量的速度。
6 建议措施:
6.1在现有设备和工艺的基础上,加减载措施如下:
考虑到火车运行安全,我们装车时决不超重。
针对车辆实际自重与车体涂打的自重误差较大的情况,考虑到现场装车的实际需要,建议计算机站做一套空车皮过磅软件系统,三期作业站增加一台微机。这样空车皮过磅后,通过该系统将车皮自重差额计算后,自动生成车辆实际装载吨数,直接传给三期作业站,以保证装车数字的准确性。
系统生成数据见下表:(计量单位:吨)
序号 车号 票重 毛重 扫描
自重 过磅
自重 车皮差 理论
净重 理论
盈亏 实际
净重 实际
盈亏 车速
1 4952950 63.7 84.88 22.5 21.88 0.62 62.38 -1.32 63 -0.7 14.7
2 4604884 63 84.01 22.4 21.23 1.17 61.61 -1.39 62.78 -0.22 14.7
3 4434010 62 82.41 21.7 21.18 0.52 60.71 -1.29 61.23 -0.77 14.8
4 4918238 63.7 84.66 22.5 21.75 0.75 62.16 -1.54 62.91 -0.79 14.8
5 4905845 63.7 86.14 22.5 22.66 -0.16 63.64 -0.06 63.48 -0.22 14.9
6 4513638 62 82.42 21.5 19.68 1.82 60.92 -1.08 62.74 0.74 14.9
7 1401163 62 81.8 21.7 20.85 0.85 60.1 -1.9 60.95 -1.05 14.8
8 4975424 63.7 85.48 22.5 22.65 -0.15 62.98 -0.72 62.83 -0.87 14.7
9 4948662 63.7 85.71 22.5 22.28 0.22 63.21 -0.49 63.43 -0.27 14.6
10 4637517 63 84 22.3 21.75 0.55 61.7 -1.3 62.25 -0.75 14.6
建议在卸船倒搬作业时,货垛距离火车轨道应达到9米以上,使装载机有充分的运行空间。遇到货垛较硬时,应及时安排挖掘机放料,使装载机取货时,货物能均衡的分布在斗内, 以保证装载机计量的准确性。
建议机械公司对装载机计量衡每周标定一次。对司机进行培训,增强他们的工作责任心。要求装载机司机在取货计量时要寻找相对平整的场地计量。 以保证装载机计量的准确性。 过磅找差额时,无论是多是少,必须经复磅后才能装车。杜绝不良习惯性操作 。
建议使用曲臂吊参加加减载作业。例如一列火车需加减载10车,共计10吨货物。8名工人人工铲货至装载机内,加上平车作业大约需要2小时左右。而曲臂吊只需2名工人配合,同样作业,仅需要0.5小时左右。缩短火车在港停时1.5小时。另外,曲臂吊相对的灵活性也是其他机械所比不了的。
加减载作业机械及人工对比情况见下表:
人员配备(人) 机械配备(辆) 工人工资(元) 然耗费(元) 操作量(吨) 合计(元) 作业时间(小时)
人工加减载成本 工人:8 司机:1 带磅斗:1 工人:5.66 司机:2.21 装载机:12.73 60 20.6 10
曲臂吊加减载成本 工人:3 司机:2 带磅斗:1 曲臂吊:1 工人:2.21 司机:4.81 装载机:12.73 曲臂吊:40.87 60 60.51 5
带磅曲臂吊加减载成本 工人:2 司机:1 曲臂吊:1 工人:1.4 司机:2.6 曲臂吊:40.87 60 44.87 2.5
备注:人工成本由人力资源部提供,机械成本由机械公司提供。
建议淘汰并更新980G装载机的计量衡, 以保证装载机计量的准确性。
6.2 建议购置新设备,采用新工艺,彻底改变加减载状况,缩短火车在港停时
1. 1.完结.我的续篇为:铁矿装火车工艺研讨,讲述了大连港,淮北煤矿,以及我们的新设想三种铁矿装火车工艺.
2.该文来自我们的调查报告,全部数据都是真实的! 我们课题组工作了近一个月.成员来自各个单位.最后由我执笔,上报我们的公司领导.并且与我们的客户充分沟通,以此为贸易结算的依据(以我们的轨道衡的数据为准,不管涂打标记)
3.结论太尖锐(涂打标记不符),矛头直指铁道部的某些官僚单位.
『陆』 急求一份在五金加工厂的实习报告
五金零部件加工厂实习报告
我实习的单位是一家五金零部件加工厂。生产的零部件种类很多,主要是以冲压的零部件为主,每一批的订单都不多,属于种类多批量少的产品生产类型。厂的规模很少,只有10来个左右的工人。
加工厂的大概布局图如下。车床的型号有大、中、小三种,而从它们的摆设和厂的规模上可以看出,它是属于工艺对象专业化布置。从下图可以看出,产品的进出口是没有硬性规定,原材料主要是从二车间门口进去,原因是二车间门口刚好正对着正门,汽车进来直接就可以把原材料在车间门口卸货,还有一个原因是,二车间放置着大型的冲床,它几乎是所有产品的第一个工序的加工设备。而产品的出口是在一车间门口还是二车间门口,这主要考虑生产的最终产品究竟是在一车间生产还是二车间生产,因此,两个车间的门口都是产品的出口。
这种布局好吗?当然有好的方面,也有坏的方面。好的方面:布局简单,产品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会很容易被发现,车床的利用率很高,只要近期有订单,车间里平均一天空闲的车床数不超过两台。因为几乎每台车床都是‘多面手’,只要装上不同的模具它可以生产不同工序产品。再者,物流路线挺顺畅。人员之间的沟通很方便(虽然机床运作时声音很大,但影响不大),中间产品可以按一定的方向流动(注:虽然这不是最佳的流动方向,在下面会有所叙述,但是,这也总比杂乱无章地把中间产品搬来搬去的好),可以减少一定的搬运量。坏的方面:很明显,二车间中几台车床聚在一起不利于中间产品的运输和存放,相反地,应该的车床放得分散一点,均衡一下中间产品的存放量。而一车间呢,在门口的右边靠墙的地方用来放置了一些杂物,使本来可以放置设备的位置利用不了,降低车间空间的利用率。当然,在这里不摆放设备,主要是为了更方便人员的走动。从整个布局来说,设置得不是很理想,这么大面积,中间产品的搬运量却不是最少的,可以说,这种布局对整个厂的生产率是有一定影响。至于影响多少就需要实际的定量分析了(很可惜在实践的时候,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
从车床的种类上看只有一种,冲床,同时还有其它两种设备:压管设备和电磨。电磨是用来加工简单的模具时用到,加工模具时还会用到人工电镀,然后再把模具固定在空闲的冲床上,就可以生产零部件了。这样就决定了每一台车床都可以生产每一种产品的一个或多个工序。而哪一台车床加工哪个一个工序,这又取决于每台车床的承压力,以及每个中间产品所需的冲压力。上图中的小圆圈代表冲床,而箭头表示产品的一般加工方向。接下来就分析一下两个车间的物流状况吧!
首先看一下二车间的产品流向吧,眨眼看来,这个方向很不合理。产品的最终出口是二车间的门口,可是,最后一道工序的车床却设在最里面或者中间。在实习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产品在二车间流动的方向是逆时针,而有些却是顺时针。很明显地,这是由于车床摆放不合理所导致的,生产产品方向的一致性是生产效率的基础。它这样一种设置,很明显地,缺乏有序性,会增加下一种产品的准备时间。从另一方面来说,这样摆放可能是为了某一两样种中间产品的存放吧!但是,大家也知道,生产率的提高并不是仅仅是某几个生产步骤的提高,各个车床生产能力的不均衡必定会影响最终产品生产效率。但是很遗憾的人,没有人能真正解决这个问题,而仅仅在某个瓶颈工序上增加工人数(但本身这个车床的工人是不够的)。没有人会探讨为什么这处工序会成为瓶颈,有没有解决方法?有时为了提高车床的利用率,当一台车床闲置了,就开始另一种产品的生产,也顾不上什么中间产品流动的一致性,更也没有考虑到什么中间产品的搬运量了。因为大家都有一个共识,解决这些问题不值钱,所以它就不能够引起人的足够重视。这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不知道是设备调试人员的技能水平不够,还是车床太旧的原因,总之,这些车床老是出问题,这对车间生产是很致命的问题。这个问题一天不解决,基本就谈不上说什么解决车床之间生产能力的均衡性了。
再来看一下一车间吧!可以看出这里的设备生产两种不同类型的产品,这里的车床都是小型的,且从中间产品流动的方向来说,好像很不合理,对吧?都是向里面流动的。对于下面的那一套车床倒没有多大关系,因为它们生产是以重量比较轻的小零件为主。但是上面那套车床这样摆是不行的,因为它们生产的产品比较重(把一条条空心的铁管压成一定的形状,再把它运到接近门口的那一块空地上,最后把管子焊接起来)。如果可能的话,这两套设备应该对换一下位置。小厂的资金太少了,根本不可能使生产流水线化(除非自己有能力去设计组装,可以说,有这种能力的老板很少),因此尽可能地减少中间产品的搬运量,才能有效地利用人力和物力。
还想到一个问题,有时候,有些产品在二车间加工完以后,再搬到一车间中闲暇的车床去加工剩下的工序。这时,你可以想象到,生产的效率是如何了(虽然管理模式真的很“灵活”)。
从图上,可以明白地看出,该厂根本不设仓库的。在靠墙壁的小块地方会放上一些产品的包装物,如包装绳和一些装剩料的大袋子。工具和以前用过的模具就放在一车间的左上角,模具被放在铁架子上,而工具多数就放在一张长桌子里。中间产品就地存放(这是毫无疑问的),而一些占据空间比较大的成品一般放在二车间门口的右边那一块地方。可再加工的剩料和不可再加工的剩料存放得不太合理,这里一堆,那里一堆。同时不可再加工的剩料不及时地被清理掉,存放得太多,占去了不少空间。但是,这些问题都解决了,能够为这家小厂带来多少效益呢?可能会很小,因为据我了解,该厂的员工都属于比较纯朴的人,不会去偷厂里的剩料,而原料是绝对没有人敢去偷的,因为少了一块铁板是很容易被发现的,然而,剩料卖了折回来的钱也不多吧!偷来也没啥意思。那么,你也许会问,那么,那些放在铁架上的模具或铁块呢?这也不用担心,因为工人做多长时间,厂长几乎就呆多长时间。
我对这个厂的部局有个想法,把中间那一堵墙打通,车床和其它要用到电的设备都靠墙去,把加工接近程度最强的车床放在一起,车床型号由大到小按逆时针方向摆放,同时车床之间的间隔尽可能的均衡。中间划出一定面积来放置可再可加工的剩料,一些以前用过的模具,和平时使用的工具等等。出口定为原一车间的门口,进口定为原二车间的门口。还有一点应该注意的是,最频繁生产最后一个工序的车床应尽可能地靠近原一车间的门口,相反地,最频生产第一个工序的车床应尽可能地靠近原二车间的门口(读者对这个方案有什么见解,欢迎互相交流)。
在产品的营销方面做得不是很理想,这样导致了生产的不均衡,订单在不同的月份变化很大。生产不均衡引起资源浪费很多,以沉没成本为主,如车床的利用率低,也有变动成本,如工人的工资和一些原材料等等。从另一方面来说,产品营销做得不好,也与生产管理不到位有一定关系。如,为了节省开支,上一年没有用完的原材料,下一年继续使用,或者购买一些廉价的原材料,而质量差的原料会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注:这只是产品档次提高的基础,要提高产品的档次,必需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另一方面,生产率的低下使产品的平均成本降不了,而中国的市场规则是,只有产品价格足够地低才能生存。哪怕你对国内厂家这种不道德的价格战,再怎么鄙视也得遵循,至少也得取个中庸的价格。
这一次实践,使我感受到生活的不容易,以及工人的辛苦,天天都干着既单调又辛苦的活,他们的干活动力是什么,是家庭,老幼的要吃饭,幼的还要读书,开支大是不用说的,如果家里的孩子不懂事,花费特别大,那更不用说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