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的五项基本原则是什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由中国政府提出,并与印度和缅甸政府共同倡导的在建立各国间正常关系及进行交流合作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半个世纪以来,“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成为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而且也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意义:
1、它增进了世界各国对新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的理论和认同;
2、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3、为国际间和平解决争端提供了规范;
4、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及谋求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
② 有人问我,五项基本原则是什么。
对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于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同印度政府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总理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③ 五项基本原则是哪五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954年6月28日、29日 周恩来在访问印度、缅甸期间,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和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这五项原则是在建立各国间正常关系及进行交流合作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得到中国、印度和缅甸政府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和完整体现,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3)使用电动工具的五项基本原则扩展阅读
意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获得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的赞同,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完整体现,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创举,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这也表明中国确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路线。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成为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而且也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④ 基本五项原则是什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简称五项原则,是由中国、印度和缅甸三国共同倡导的,其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954年4月29日,中、印两国在北京签订的《中印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中首先提出了这些原则。1954年6月28日,中国周恩来总理和印度尼赫鲁总理在新德里发表声明,重申了这五项原则,并指出,“在我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同年6月29日,中、缅两国总理在发表的联合声明中也确认了这些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为世界许多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不同社会和政治制度国家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中国在处理同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在内的一切国家的关系中,一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在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许多国家建立和发展了友好合作关系。
新华网 2004年6月14日
⑤ 五项基本原则是什么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早在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宣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就指出:“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尊重领土主权等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这实际上已经提出了包含在后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的两大原则,即尊重领土主权和平等互利。
1955年4月17日,周恩来飞抵印度尼西亚参加18日至24日在万隆举行的亚非二十九国首脑会议。这是史无前例第一次有占全球人口半数以上亚非新独立民族国家官方代表团聚首的盛会。
周恩来在会议上力排非议和众议,主张“求同存异”,力主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进一步丰富其内容。会议一致通过的《亚非会议最后通报》规定了万隆会议的十项原则,主要是在原来五项原则之外又增加了五项:
即尊重基本人权、尊重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尊重每一个国家按照联合国宪章单独或集体地进行自卫的权利;不使用集体防御的安排来为任何一个大国的利益服务;按照联合国宪章,通过如谈判、调停、仲裁等和平方法来解决一切国防争端;尊重正义和国际义务。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意义
1、它增进了世界各国对新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的理论和认同;
2、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3、为国际间和平解决争端提供了规范;
4、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及谋求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
⑥ 五项基本原则是什么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⑦ 灵活用兵的五项基本原则是什么
灵活用兵五大方针是:1.因时用兵 2.因地用兵 3.因敌用兵 4.因己用兵 5.因势用
1.因时用兵-在什么时间打什么仗 .
即天时,指时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战场情势变换无穷,战机稍纵即失。因时用兵,要抓住战机,分秒必争;定下决心要当机立断,切不可犹疑寡断,贻误战机。
2.因地用兵-在什么地点打什么
战争指导者要巧借天时,还要会妙用地利,根据战场环境摆兵布阵。
3.因敌用兵-对什么敌人打什么
4.因己用兵-有什么条件打什么仗,并最善于择军选将
5.因势用兵-势指态势、气势。简明地说,"势"是"形"的运用,也就是军队实力的发挥。因势用兵,要因势而乘,因势而动。
⑧ 质量管理五项基本原则是什么
听说过八项原则,不知是不是你要的五项原则: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2.全员参与
3.领导作用
4. 过程方法
5.管理的系统性方法
6.基于事实的决策制定
7.持续改进
8.互利的供方关系
⑨ 民法规定的五项基本原则有哪些
民法基本原则:
1、平等原则
2、私法自治原则(意思自治原则)
3、公平原则
4、
诚实信用原则
5、公序良俗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