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五金知识 > 电动工具鉴赏

电动工具鉴赏

发布时间:2021-03-07 05:56:04

Ⅰ 像素178*220 分辨率不低于96*96 大小2-20K 一寸照片怎么做

以用Adobe Photoshop为例抄:在Adobe Photoshop里新建袭一个宽178像素,高220像素,分辨率96的文件,再打开要处理的照片,并把他拖入刚才新建的文件,按ctrl+t组合键缩放,缩放合适后,点文件--另存为,在弹出的对话框的类型里选jpeg格式,点保存按钮会弹出...

Ⅱ 余姚文化习俗

余姚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

概况

余姚市位于浙江省东部,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21°09′、北纬30°03′。总面积1527平方千米。2005年底,户籍人口82.58万人。市人民政府驻兰江街道北兰江路1号,邮编:315400。行政区划代码:330281。区号:0574。拼音:Yuyao Shi。

地理

余姚市位于浙东宁波平原,东与宁波市江北区、鄞县相邻,南枕四明山,与奉化、嵊县接壤,西连上虞市,北毗慈溪市,西北于钱塘江、杭州湾中心线与海盐县交界。东西极距58.5公里,南北极距79公里。总面积1526.8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805.09平方公里,占52.73%,平原432.51平方公里,占28.33%,水域289.26平方公里,占18.94%。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四明山山峦起伏,间有盆地、谷地,最高峰芦山乡青虎湾岗,海拔979米;中部姚江平原,有弧山残丘,点缀两岸;北部为滨海冲积平原。全市耕地64.35万亩,园地9.84万亩,林地72.15万亩。主要河流姚江,源于境内四明山夏家岭,自西向东流经中部,汇入宁波市甬江出海,全长109公里,境内流长54公里,支流30余条,纵横交错,织成水网。并有众多湖塘水库。牟山湖为境内最大海迹湖,正常蓄水420万立方米,四明湖为最大人工湖,总库容1.2亿立方米。全境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区,阳光充沛,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热同步。年平均气温16.2°C,日照2061小时,无霜期227天,降水量1361毫米,自然条件优越。山区溪流众多,水力资源较为丰富,可开发小水电约2万千瓦,已开发9414千瓦。姚南山区萤石、高岭土和花岗岩资源丰富,有开发价值。萧甬铁路横贯中部,329国道穿越境北,姚江为浙东运河一段,水陆交通便捷。南部山区地势险要,为浙东战略要地。

汉族为主,有苗、白、壮、布依等少数民族。金属矿产资源有铜、铁、铅、锌等。非金属矿产资源有萤石、高岭土、粘土、石英、磷、泥炭等。野生动植物资源有穿山甲、水獭、丹顶鹤、白鹤、黑鹳、鸳鸯、灰鹤、银杏等。中草药材有络石屯、贯众、淡竹叶、茯苓、丹参、金银花等40余种。土特产品有茶叶、杨梅、干菜笋、佛雕、工艺草编。名胜古迹有河姆渡遗址、黄梨洲墓、中共浙东区党委旧址、王阳明讲学处、通济桥与舜江楼。

行政区划

截至2005年12月31日,余姚市辖6个街道、14个镇、1个乡,52个社区、265个居委会:凤山街道、阳明街道、梨洲街道、兰江街道、郎霞街道、低塘街道;临山镇、泗门镇、马渚镇、牟山镇、丈亭镇、梁弄镇、陆埠镇、大隐镇、大岚镇、河姆渡镇、四明山镇、小曹娥镇、黄家埠镇、三七市镇;鹿亭乡

2006年1月1日,原东北街道更名为凤山街道,西北街道更名为阳明街道,东南街道更名为梨洲街道,西南街道更名为兰江街道。

历史沿革

余姚得名,说法不一。一说,《风土记》载,舜文庶所封之地,舜姓姚,故曰余姚(“舜后支庶所封之地,舜姓姚,故云余姚”)。另一说,《越绝书》裁,夏少康封少于无余于会稽,以奉禹记,姚乃其届邑,故曰余姚。《山海经》郭璞注,句余山在会稽余姚县南,句章县北,故此二县因此为名云,此为第三种说法。还有一说,“邑有句余山,又南有姚江”,故名。再有一说,明代《郡县释名》说,县隶会稽,在余姚山之西,以河东有姚姓,故曰余姚。近有人主张,余姚为越语地名,其义石明。

秦时置余姚县(一说汉建),属会稽郡。东汉建安五年(200年)始筑县城,为浙东古县城之一。据《太平寰宇记》所载:唐初“余姚之境东包明州,西辖上虞,为越州巨镇”,一度升为姚州(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姚州)。宋为“望县”,“东南最名邑”。元贞元年(1295年)改为余姚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废州复县。1911年11月8日(清宣统三年九月十八日)余姚“光复”。

1949年5月23日余姚解放。新中国建立后,境域多次变动,最大一次是1954年,大古塘以北棉区划归慈溪县,慈溪县西部稻区、山区划归余姚县。

1985年7月26日撤县设市,隶属宁波市,设9区、8个镇、63个乡。

经济

200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 298.1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2%,其中一产22.53亿元,二产175.13亿元,三产100.4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分别为7.6:58.7:33.7。按现行年平均汇率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突破4000美元,达到4404美元。

余姚物产丰富,是一个农业历史悠久、农林牧副渔各业齐会的综合性农业区域。被国家授予“中国杨梅之乡”、“中国榨菜之乡”、“中国茭白之乡”、“中国蜜梨之乡”和“中国红枫之乡”称号。近年来,余姚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使全市农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并已形成蔬菜、竹笋、茶叶、果品、畜禽、水产六大农产品商品基地,涌现了“瀑布仙茗”、“舜水蜜梨”、“国泰榨菜”等名牌农产品。

改革开放以来,余姚一直跻身于全国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之列。余姚的工业门类齐全,基础较为扎实,有“塑料之乡、模具王国”之称。工业经济以仪表、电子、塑料、化工、轻纺、机械、冶金等传统支柱产业为基础,机电仪一体化、新材料、精细化工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崛起,同时以制笔、按键、灯具、汽车配件、水暖设备电动工具、打火机等行业为主的块状经济已遍及全市各地。近年来,余姚名牌产品迭出,涌现了帅康、玉立抽油烟机、富达吸尘器、舜大全价饲料等中国名牌产品。

余姚也是全国商贸市场大市之一。依托全国最大的塑料交易专业市场——中国塑料城,这里已成功地举办了两届中国塑料城全国塑料博览会、2000年余姚全国农业机械展览会等大型经贸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对外开放和余姚经济的发展。

荣誉

余姚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和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分别位居全国第20位和第11位。余姚不仅是全国经济实力百强县,同时还是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科技先进(县)市、全国体育先进(县)市、全国文化模范(县)市和全国创建文明村镇活动示范点。

市树市花市果

余姚市市树广玉兰,余姚市市花杜鹃花,余姚市市果杨梅.

余姚名人
严光,又名严遵,字子陵,汉元帝建昭二年八月十二日出生于姚北黄清堰村(现下河严家村),是一位历代传颂的高风亮节之世。
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明成化八年(1472)出生于余姚城内的瑞云楼,是杰出的心学大师,著名的教育家、军事家、书法家。
朱之瑜,字鲁屿,号舜水,出生于余姚城内,是我国明清之际的著名学者,杰出的教育家,中日文化交流先驱。
黄宗羲,字太冲,号南雷,学者尊称梨洲先生。是明末清初著名民主主义启蒙思想家、史学家、学问家。
虞舜,姓姚,名重华,字都君,是中国上古时代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的部落联盟大酋长,即世称作“三皇五帝”之一的舜帝。
虞国,汉代人。是孝义传世、德行远著的学者名宦。
董袭,余姚人中难得的一员勇猛的武将,为经营江东(长江下游地区),建立孙吴政权的基业立下汗马功劳。
虞翻(164—233),是三国时期著名的经学家。
虞潭(约263—341),字思奥,是经学大师虞翻的孙子。生于三国末期,死于东晋成帝咸康末年,是东晋时期为维护朝廷统一,屡统军旅,转战各地的著名军师。
虞喜(281—356),字仲宁,是东晋时期杰出的经学家和天文学家。
虞预(约285—340),字叔宁,东晋著名的历史学家,是天文学家虞喜之弟。
虞愿(425—479),字士恭。是南齐时的清廉地方官。
虞玩之,东晋南朝间人,字茂瑶。秉直敢言,为官清正。
虞荔(502—561),字山披。是南北朝时期陈朝的清正名臣。
虞寄(510—579),字次安。虞荔之弟。是南朝陈时维护国家统一的大臣。
陈橐,字德应。是南宋初年刚介博学的能臣。
胡沂(1107—1174),字周伯,是南宋时期著名学者,有胆略的谏臣.
孙介,字不朋,余姚烛湖人,是北宋末年南宋初年的学者。因著《雪斋野语》一书被人们尊称为“雪斋先生”。
王逨(1116—1178),字致君,祖籍宛丘(今河南淮阳),幼年随父迁居姚江,是为余姚人,南宋著名学者。
方山京,字子高,南宋理宗年间人,出生与梁弄姚巷。是南宋理宗景定三年的状元。
赵善誉(1143—1189)字精之,祖籍浚都(今河南开封),生于余姚。是宋太宗赵光义后裔。
孙应时(1154—1206),字季和。是南宋前期的儒家名臣。
高翥(1170—1241),初名公弼,后改名翥,字九万,号菊磵,余姚石山樟树人(今属慈溪)。是南宋时期“江湖派”诗人中的著名诗家。
岑安卿,字静能,号栲峰,元代中晚期人,是一位有名节的学者。
黄茂(1258—1340),字茂卿,黄竹浦村人,元末余姚州州判。
杨璲,字元度,号西园,元末明初人,一生崇尚儒学,是宋代理学在姚江的传人。王纲(1302—1371),字性常,一字德常,以文学知名,是著名思想家王阳明的六世祖。
宋僖,字无逸,余姚南城人。一代文章巨匠,曾参与《永乐大典》的编辑。
赵为谦(1351—1395),原名古则,字为谦,余姚凤亭乡人。是元末明初的教育家、古文字学家。
钱古训,号坚斋。是明代的一位对民族事务和史地深入研究的学者。
陈贽,字维成,号稼轩,是明朝前期在经学、史学方面具有较高造诣,且精于文学,名噪一时的大才子。
毛吉(1424—1465),字宗吉,明景泰五年进士,曾在中央和地方担任过掌管司法的官员。
史琳(1438—1506),字天瑞,是一位知文识武,工于书画的名臣。
陆恒,字有常,号拙庵。明代成化、弘治年间的学者,姚城名儒,王阳明的启蒙老师。有《易学指南》等著作传世。
冯兰,十五世纪中期到十六世纪在世。字佩之,号雪湖居士,余姚临山卫冯村人,是一位较有才华的诗人。
谢迁(1449—1531),字于乔,号木斋。是明代前期秉节直谅的大臣,为当时世称的“天下三贤相”之一。
孙燧(1460—1519),字德成,号一川。出生于横河孙家境一个世代官宦之家。是一位为维护国家统一,反对谋判分裂,不惜以身殉难的忠烈之士。
倪宗正(1471—1537),字本端,号小野,出生于余姚北城武胜门内清晖佳气楼。是明代著名的文章家。
徐爱(1487—1517),字日仁,号横山,余姚马堰(现属慈溪)人,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的最先及门弟子,妹夫。是王学的主要传人。
徐珊(1487—1548),字汝佩,号三溪,王阳明学生,是一位不畏权贵的志士,严尊师说的王学传人。
韩应龙(1498—1536),字汝化,是明代余姚三状元之一。
钱德洪(1496—1574),名宽,字德洪,以字行,又字洪甫。出生于余姚绪山(即龙泉山)北麓的瑞云楼,又曾在绪山就学,因此取名绪山,学者尊称他为绪山先生。是五代吴越国君钱镠的第十九世裔孙,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的高足弟子,嘉靖十一年进士。
赵锦(1516—1591),字元朴,号麟阳,是王阳明弟子中最年轻的学生,明代著名的学者型官员。
谢志望(1528—1555),字见甫,系谢迁之长玄孙,是明嘉靖年间浙东地区的抗倭英雄。
何良臣,字际明,号惟圣,生活于明正德至万历年间,是明代著名的军事家。
叶宪祖(1566—1641),字美度,一字相攸,号六桐、桐柏,园居士、紫金道人,是明代著名的戏曲作家。
沈国模(1575—1656),字叔则,号求如,晚年居住横岙之石浪山,又号石浪老樵,是晚明著名王学传人,姚江书院的首创者。
史孝咸(1582—1659),字子虚,号拙修,出生于城南半霖史家村,是南宋臣相史浩之后裔,是姚江书院首创者之一。
黄尊素(1584—1626),字真长,号白安,城东黄竹浦人,明季东林党骨干人物,著名思想家黄宗羲的父亲。
朱启明(1590—1671),原名之琦,字伯球,号苍曙,出生于余姚城内龙泉山麓。他是明军将领,明末清初著名学者朱舜水的胞兄。
韩孔当(1599—1671),字仁甫,是姚江书院第二代主讲。
#F8t"Z"w R on0孙嘉绩(1604—1646),字硕肤,天启年间阁老孙如游之孙。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抗清志士。著有《五世传赞》、《存直录》等作。
吕章成,字裁之,号馀民,是明末清初余姚的一位身怀奇才的气节之士。
熊汝霖,字雨殷,姚北天华街(今朗霞街道天华)人,明末抗清志士。
郑遵谦,字履恭,余姚临山卫人,少年时即有狭义心肠,轻财好义,是明末一位坚持民族气节,为大义而断绝亲情的抗清英烈。
史标(1616—1693),字显臣,是沈国模弟子中年龄最小的一个,是姚江书院第三代主讲。
王翊(1616—1651),字完勋,号笃庵,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抗清将领,民族英雄。
黄宗炎(1616—1689),字晦木,号立溪,学者称鹧鸪先生,通德乡黄竹浦人,黄宗羲胞弟,抗清义士、学者。
黄宗会(1618—1663),字泽望,号缩斋,世称石田先生,黄宗羲二弟,清初学者。
徐景范,字文亦,号正庵,是清代中兴“姚江书院”的王学传人。著有《四勿徽录》、《学问偶存》、《五经疑》、《纪史》、《正庵诗稿》等作。
黄百家(1643—1709),黄宗羲第三子,字主一,号不失,别号黄竹农家,通德乡黄竹浦人,清初史学家,是近代西方科学知识的传播者。
邵廷采(1648—1711),原名行中,字允斯,后改名廷采,字念鲁。余姚城区人,是清朝初期浙东地区的重要史学家。
劳史(1655—1713),字麟书,号馀山,是清康熙至雍正年间著名的平民学者。
陈梓(1683-1759),字敷公,字右民,号一斋,又号客星山人。姚北临山人,是清代康熙至乾隆间的著名诗人。著有《四书质疑》、《经义质疑》、《删后诗文存》、《客星零草》、《寓峡草》、《九九乐府》、《一知杂著》、《定泉诗话》等作。
邵昂霄,字子政,清朝著名的天文历算学家。
卢文弨(1717—1795),字绍弓,好矶渔,人称抱经先生,是清代著名的经籍校勘学家、藏书家。
邵晋涵(1743—1796),字与桐,又字二云,号南江,是著名的历史学家,浙东史学的殿军。
翁元圻(17541—1825),字载青,号凤西。清代学者,书法家。
黄澄量,字式筌,号石泉。梁弄人,诸生,清乾嘉时著名藏书家。
叶樊(1791—1836),字季卫,号槿圃,余姚城北武胜门人。是清代余姚地区的桥梁建筑师。
朱兰(1800—1873),字久香,号耐庵,文治先生之子,姚城东门外酱园街人。清中晚期闻名全国的考试官。
黄春生(1811—1861),郑巷黄李鲍村人,是清咸丰年间余姚“十八局”佃农起义的领袖。
黄炳垕(1815—1893),字慰亭,号了翁,是清代后期著名的天文、历算、史地学家,是黄宗羲的七世孙。
翁庆龙,初名琳,字巳兰,号解虚心室主人。清代学者翁元圻曾孙,晚清的著名书法家。
虞悰(434—499),字景豫,出生于虞氏豪强大族之家,是南北朝时期的贵官巨宦。
阮令瀛(474—540),原姓石,是南北时期萧梁朝的文宣皇太后。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
顾全武(866—930),少年时曾做过和尚,故又名顾和尚。是五代时期余姚人中的吴越王钱镠胡名将。
孙子秀(1212—1266),字元实,号静见,梁弄汪巷人。是宋代较有才气,注重儒学的官员。
谢丕,字以中,号汝湖,泗门人,明大学士谢迁之子。又是奸相严嵩的知心朋友。
吕本(1504—1587),字汝立,号南渠、期斋,出生于余姚南城的玉兰堂。明代余姚三阁老之一,亦是依附严嵩奸党的亲信之一。
翁大立(1517—1597),字儒参,明代中期为治理洪水作出重大贡献的大臣。
孙如游(1549—1624),字景文,是忠烈公孙燧的曾孙,明代余姚三阁老之一。
王喜姐,祖籍余姚双雁乡上黄村(今东南街道茭湖上黄村),为明神宗的皇后,世称孝端皇后。
高士奇(1645—1704),字澹人,号瓶庐、江村,原籍余姚匡堰乡(今属慈溪市)。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古董鉴赏家、收藏家、历史学家。
邵友濂(1840—1901),原名维诞,字小村,是清末著名的外交大臣。
高似孙,字续古,号疏寮,原籍鄞县,晚年迁居余姚。是耸代著名的方志学家和目录学家。
朱然(181—249),字义封,三国时期丹阳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是余姚有史籍可查的首任行政长官。
宋汉章,余姚丰南郎霞宋家人。近代著名银行家,上海中国银行负责人。
黄楚九,名承乾,字楚九,号磋玖,清同治十一年出生于余姚通德乡黄竹浦(今属梁辉镇)医药世家,为上海大世界的创始人。对近代医药业和娱乐业的发展作出过贡献。
蒋梦麟(1886—1964),原名梦然,后改梦麟,字兆贤、少贤,号孟邻,笔名唯心。1886年1月20日诞生于余姚老蒋村。曾任北京大学校长、西南联合大学主要领导人、国民政府教育部长、行政院农村复兴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是著名教育活动家。
杨贤江,余姚云和乡杨家村人。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家,一代青年的导师、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
沈宗瀚,乳名修年,字海槎,别号克难居士。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12月15日)生于余姚凤亭乡,为我国著名农学家。
吴耕民,1896年3月17日出生于余姚镇精忠乡东溜场村(今属慈溪),现代园艺学奠基人,逝世前为中国园艺学会名誉理事、浙江农业大学一级教授。
谷镜,公历1896年9月26日生于浙江余姚梁辉乡杨梅潭村,为中国现代病理学创始人,著名病理学家和医学教育家。
黄云眉,光绪二十四年二月二十日,出生于余姚城内笋行弄锈衣坊。字子亭,以“半坡”为号,教育家、历史学家,现代史学界公认的明史专家。1965年曾将旧籍245种,3130册赠送给梨洲文献馆及余姚梨洲中学。
严景耀,1905年7月24日出生于余姚低塘姆湖严家村。著名社会学家,中国犯罪学的开拓者。严景耀、雷洁琼夫妇俱为民主促进会的创始人。
胡考,祖籍余姚。1912年12月23日生于上海。1994年6月23日逝世与北京。是集画家、小说家、诗人于一身的艺术家。
王仲荦,1913年11月9日生于余姚(一说生于上海),一名颂平,又名元崇,为中国现代著名史学家。
杨积芳(1856—1938),字馥笙,号福荪、寄篁,又取号东渔,下沙畈人。曾在朗霞篁封桥住过。编纂有《六仓志》,留有《东渔印存》。
郭静唐(1903—1952)幼名寅生,又名挹青,字琴堂。姚北周巷人。与楼适夷合办《余姚评论》、《余姚青年》等刊物。
高培良(1894—1967)余姚候青门高家弄人。与亲戚郭永泉合资创办“余姚唯一特产制造厂”,生产笋干菜,以“唯一”商标向政府注册。
裘树堂(1906—1990),又名柱常,笔名裘重,出生于余姚龙泉山北麓的邬家道地。为上海《新闻日报》的编委,中国上海翻译家协会理事。另著有《黄宾虹传记年谱合编》。
楼适夷(1905--),中共余姚第一任支部书记。1944年12月到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浙东行政公署担任文教处副处长。参加过抗美援朝。1980年写有散文《夸我的故乡》《适夷散文选》。
陆一飞,又名瑞云,字挹斐,1931年出生于余姚桐江桥。中国山水画家,有不少画是余姚山水胜迹,出版过专集三本。
胡景耀,1937年出生于余姚镇,北京天文台研究员。1989年在欧洲南方天文台发现一颗闪烁绿色光环的行星状星云,被国际天文界命名为“胡星”。

Ⅲ 木工电动工具大全图片欣赏

Ⅳ 至纯老天珠的好坏区别与鉴定

至纯老天珠的鉴别要点如下,天珠的鉴别是重要一步,学会了就可慧眼识珠了。

1.风化纹。老天珠其年代久远的表征,呈不规则线条沟槽,沟槽横截面呈“U”状。天然矿石风化纹的沟槽内部形状就有如叶子干裂一般,因年代久远而长期搁置甚或埋于地下而形成的风化纹路,呈不规则状,深浅不一。现代设备能够做出有点自然且不规则状的沟槽纹路,细细观察,可以发现仿制的风化纹犹如用刀子在叶子上划一刀一样,沟槽横截面呈“V”状。然而,有些老天珠的风化纹并不一定是非常的明显,其原因不外乎由于佩带习性的时间长短不一,并和表面磨损有关系。一般风化纹较明显者,其天珠之表面比较不具光泽,反之,风化纹浅者其天珠表面则具光泽明亮。大部分透光天珠的风化纹,是平行直线。少数天珠拥有鱼鳞纹和直线纹。真天珠上长出的风化纹,数量、大小、深浅和形状不一,疏落有致。在高倍放大镜下可以看出,风化纹从真品内部长出。观察西藏老天珠最好请准备一只20倍以上带灯光的放大镜为好,反复观察一些老天珠自然可理解其中之差异。

2.两端口。有人说西藏老天珠的两端是白色才是真的老天珠,这实在是无稽之谈。由于天珠历经多代人长期佩戴,两端摩擦损耗严重,方突显内部的白色部分主材体,故老天珠的两端才会是白色的。有的老天珠也是完好如初,还是保有原来的色泽,并非两头白才是真的西藏老天珠。相对的,也可从天珠磨损的斜角度数,去判断长期以来佩带珠串的长短与天珠位置等等。因每个人所拥有的天珠大小、珍贵程度因人而异,配成串珠时位置惯性的不同而造成。

3.长孔洞。古代砣具打孔,非现代电动工具高速钻孔。经过千年以上的穿绳佩戴,天珠孔口光滑,无棱角,洞口比较宽。另外,极个别天珠的孔洞内也会有鱼鳞纹、朱砂点,这一点是任何假天珠商,采用任何办法也仿制不了的。少数孔洞内还会出现风化纹。


4.温润感。天珠的表面应自然存在一层油亮、蜡状的润泽感。老天珠由于年代久远而自然风化,形成不平滑的表面,反射光感不佳现象。老天珠的光泽度、温润感,主要取决于天珠佩带情形、时间长短。通常经常佩带的、供佛的因烟熏会显得比较温润油光。一颗西藏老天珠由于年代久远,其表面绝对有深度感,而光泽度高的天珠一定色泽较深、且牙白色线条部份多少会泛黄。少数老天珠表面不具光泽,是火供或长期在野外因爆照而呈钙化,只要仔细观察多用心体会即可。

5.朱砂点。西藏老天珠的朱砂点,是天然矿物中所含之铁质,经过长时间的佩戴与接触大气中所含物质,经由矿体本身所含之铁元素氧化形成氧化铁,经由矿物本体之毛细孔由内部往外延伸出来。从老天珠本体表面观看,它是呈点状而非线条状,其颜色有些是咖啡色有些是深红色 (朱砂不只在表面,在里层也有,才是自然的朱砂)。如老天珠朱砂点在珠体表面,呈突出半圆状,可用针状物将它处理掉。不久后朱砂点又会重新再成长出来,好像老天珠有生命一样非常神奇。另有一些老天珠有黑色点状体则为火供过的老天珠,经宗教仪式火供后,原先红朱砂点变为黑色点状物体,也有人认为身体好、运程好时为红色,身弱运差时转变为黑色。

部分业内人士认为,有些材质的天珠易生长红朱砂点,如型二天珠等,总的来讲,有红朱砂点的天珠价值上要高于没有红朱砂点的天珠。老天珠不一定会有朱砂点,有朱砂点的不一定是老天珠。辨识西藏老天珠不能单纯以红朱砂点来论定,否则会误入歧途,中了台湾和日本珠商的圈套。西藏著名学者白玛多吉撰文《自然图腾玛瑙与蚀刻玛瑙比较研究》称:藏民抓伤、挠破皮肤出血,血会渗入天珠,从而形成朱砂点。对于凡此种种的奇谈怪论,读者自可明辨。

鉴赏天珠,应从珠型、图腾、渗色、孔洞、石质、风化、皮壳等方面,综合判断,不应就单一因素判定天珠的真伪。

鉴赏鉴别天珠是技术活,要慢慢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

Ⅳ 战国古玉怎样鉴 详细点

古玉鉴定的步骤
专业人士鉴定多从断代开始,教科书对文饰的研究很多,正统学者深受其害。非专业人士多从真伪开始。但殊途同归。 鉴定有这样几个步骤:包浆、沁蚀、玉质、形神、腐蚀、文饰、刀痕。成手远远扫一眼就知有没有,这只能看个大致。鉴定是很严紧的。没有微观就没有断案的证据。[所以鉴定要学会用放大镜] a、古玉包浆说穿了就是氧化膜,其又分为软包浆和硬包浆,软包浆手头有肉涩感(北方话叫肉头儿),硬包浆有明显玻璃光。软硬包浆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手长期盘玩或药液侵泡可做仿包浆。有经验者可区分。自然状态的子料也有包浆,一般硬度较高。 b、沁蚀可分为内沁和外沁,内沁就是一定条件下产生的晶体酥松,白色絮状[玉内杂质不是沁而是脏,沁和脏要分清.]。外沁是外部介质的侵入。内沁由内向外发展,外沁由外向内发展,互相促进,直至钙化。有无外沁的古玉,玉质好可能内沁也不宜查觉。沁蚀状况和玉质密度分布、晶体酥松状况及外部介质性状有关。仿沁浮而真沁沉。沁真也不能断真(如老玉新工)。 c、玉质: 新疆和田玉:是最美观,文化承载量最大的一种玉。商代以后的贵族器物多选此玉。其以今天的俄罗斯玉分子结构一致,仪器无法判别是和田料还是俄罗斯料。俄料多山料、和田多子料。西汉和田料品种最全、质量最好,常见黄玉、羊脂玉等。 辽宁岫崦玉:红山文化器物多采用此玉。古玉多料精工细。[注意区分岫崦黄玉、和田黄玉的区别] 河南独山玉:主要有两种颜色,白青色和白绿色,白青色多做仿古器,白绿色多做抵挡仿翠件。古器中少见此玉。 地方玉:各地产地方玉,多半石半玉。常见于高古器、良诸器、葬器等。 阿富汗玉:密度、硬度低,很像玻璃。古器少见此玉。 玻璃料器:料器装饰物[多战国]有大量出土。说起来是笑话,现在料器做的很像玉,很多行家打眼。[普通试硬度的方法必须在古玉鉴定中删除。古玉有包浆不能破坏之。] d、形神: 如果说神是艺术之魂,那么古人之魂必不同于现在之魂。故再好的工匠也仿不出古人之魂。此魂必丛真品中领悟,不可自以为是。 e、腐蚀: 某些介质对玉表面有腐蚀作用。土中玉器的腐蚀痕迹多为点状分布,像天上的星星或星星的集中;而非连续片状。汉墓中的铁器腐烂后形成的硫酸铁、亚硫酸铁,对玉的腐蚀作用最大。 f、文饰: 文饰千变万化且易仿,不宜作为判断真伪的依据。对文饰的了解有助于断代。 g、刀痕: 刀痕的研究对古玉鉴定有及其重要的作用[注意是刀痕不是刀工]。刀痕研究首先要掌握一点机械常识,如轴、轴套、转速、同轴度、跳动、偏摆,电动陀具、非电动陀机具结构特征、差别。陀具进化过程等。 (1)陀机具进化简述 同轴度是陀盘中心和转轴中心的误差。跳动是陀盘每转一周的上下位移。偏摆是陀盘每转一周偏离其所处平面的误差。现在机戒有误差,古代机戒误差更大。从理论上讲,陀具应先于玉器出现,无陀具则无玉器。自从有了机器,高难度的玉器加工才有了可能。轴在轴套中转动,轴套是轴的支撑,轴和轴套发生摩擦。转动:古为手动,今为电动,一慢、一快相差数百倍。出土的管状、柱状玉器,很可能就是轴和轴套。商代以前的轴和轴套多为玉石器,商周多为铜器,汉以后多为锻打后的铁器。故汉代陀机具精度大为提高,加工能力明显增强。这不仅表现在轴和轴套的配合上,而且表现在机件加工工艺性能和机戒的结构精度;机戒品种等。汉代出现精美的高浮雕并不奇怪,这是中国玉器史上划时代的一页。唐宋时期陀机具结构、精度、种类更加完善,但少有突破。一直延续到清代,陀机具的精度才又有了新的进步。现代电动陀机具精度高、速度快、刀更硬,进给力大,切削力强,故常显刀痕粗大、崩茬。又因现代陀具精巧、灵活,也不乏精细之做。此类仿品成本必高,各项都仿到位是不可能的。没有仿到位,只有研究不到位。 (2)刀痕鉴别 机戒性能上的区别,必导致工艺方法的不同,刀痕特征不同。掌握了它就掌握了古玉鉴定的利器。这里也是传统古玉鉴定理论的缺憾,即刀痕研究理论的缺失 。战国以前的陀机具大同小异,一般只能进行粗加工。细部都是手工刀具加工的,那时的手工刀具,一刀只能划出一条白痕,一个局部就要千万、万万刀,可见时间和人力的投入。细如发丝的阴刻线,细看也是多刀完成。如此工艺自然精细工整。只有葬器较为粗糙,孔、边未精加工。汉代器物陀痕和手工刀痕交织,工艺能力大幅度提高。唐以后的器物以陀痕为主,仍能看出随着陀具的进步,器物表面痕迹的变化。[古玉即便有抛光,也不足以破坏表面刀痕。]崩茬、刀痕粗大是现在电动工具所为。无刀痕是现代抛光,菊皮状是过化学抛光。钻孔内壁有明显刀痕是电动钻头所为。陀痕和电动工具痕迹的区别只能在实践中逐渐掌握。
生坑、熟坑和盘玉
出土后未经过处理或盘玩的叫生坑;否则叫熟坑。盘玉是国人玩玉的传统。盘:把玉攥在手里盘玩。新玉、老玉都要盘,盘过的玉润泽漂亮,盘后古玉比新玉变化更大 。所以有一部分人不赞成盘高古玉。甚至有人不认盘过的高古玉,这和港台的风气有关。以自我的审美去欣赏玉雕,并不为过。以自我的审美去欣赏古玉,就大错特错了,标本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古玉好保存,文化承载量大。经过大家的努力,鉴定的问题定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古玉鉴定争议多,权威大家要多找找原因。
鉴定人员资格认证
现在不仅鉴定人员证有泛滥之势,而且资格认证本身犯了方向性的错误.现在的认证程序是:交学费\完成学时\发证.大谬!资历、学历、名气都不是认证标准。书本上的东西没有多少对鉴定有用.尤其是现在的教科书.茅台酒的味道,说出来就走样。认证不需要纸上谈兵[有些人就会纸上谈兵],要实物实战,用真本事说话.资格认证不解决,一切都无从谈起。鉴定人员资格认证标准只有一个-----实物鉴定准确率考核。
编辑本段鉴别方法
一般汉代以前的玉器为“古玉”,美英等地的博物馆,以及港台等地的古玉收藏家,均喜欢收藏汉代以前的高古玉器。那么,对于古玉,如何加以初步鉴定呢? 一、藏玉器首先应该认真细读、多读有关古玉的专著,这些学术著作凝聚着丰富的知识。推荐的书籍有:清末吴大徵所著《古玉图考》,对古玉的时代、用途、名称、尺寸均有详尽说明和考释,且绘图精确,颇有参考价值。另外,杨伯达主编的《中国美术全集·玉器》,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玉器全集》,周南泉的《古玉器》,昭明、利群的《中国古代玉器》,张广文的《玉器史话》,香港专家李英豪的《鉴别古玉》、《民间古玉》、《护身玉》、《保值白玉》,台湾专家李更夫老先生的《玉器鉴定全集》等书,皆可拿来认真品读,细细揣摩。 二、直接接触非常重要,一般人在博物馆只能隔着玻璃看,应该尽可能多地上手细看各门各类的古玉。摸多了就能感觉出其中的区别。真古玉器玉质老旧、手感沉重、外表柔滑、沁色自然、刀工利落、包浆滋润。新玉则没有这些感觉。 三、早在宋代时期,就出现了仿古玉,当时有人以虹光草伪造鸡血沁;而清以后的造假情况可谓越来越多,手法上也有不少“创新”,如“狗玉”、“羊玉”、“风玉”等,引人上当。 四、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的以玉粉经人工高压合成的伪玉,颜色和硬度近似和田玉,鉴别时要特别留心。 五、真古玉有土沁、石灰沁、水银沁、尸血沁、朱砂沁、铜沁、表面氧化层等,赝品的沁斑有的是油炸的,有的是火烤的,有的是用化学药水浸蚀的。就此而言,弄清楚真品和赝品在颜色、光泽、厚薄诸方面的差异和区别,显得尤为重要。 六、玉器表面的雕刻线条断面不同,有V形,半圆形和U形等,U形是现代机器工特征。 七、雕刻的线条槽口表面的皮壳,在颜色、包浆等方面一致的,可以初步判断为真品,而线条槽口两侧有毛道崩裂现象,则是现代“机器工”制作的特征。

Ⅵ 如何鉴别古代和现代的玉器(玉石)

我国玉石主要产品有广东的“南方玉”、“河南玉”、“山东玉”及新疆伊犁、和田产的“羊脂玉”等,名贵玉器多用之制成。 鉴别玉器主要看色泽是否浓(浓郁)、阳(鲜明)、俏(色美)、正(纯正)、和(柔和)这五个特点,如兼具之,即为上品。反之,若玉器淡(平淡)、阴(阴暗)、老(色黯)、花(不纯)、斜(不协调),则是劣品。购买玉器不要在强灯光下挑选,因灯光照射会使玉器失去原来本色 ,还会掩饰暇疵,以假乱真。选购玉器还要学会鉴别真伪。常见的假玉有塑胶、玻璃、云石、电色等几种。塑胶和云石质地比玉石轻,硬度差;着色玻璃有气泡;电色假玉是在劣质玉石上镀上一层美丽耀目的翠绿色外表,乍看较难识别,但仔细观察,电色的劣玉往往带有一些“蜘蛛爪”,即绿中带蓝的小裂纹. http://www.xxxxw.com/collection/ShowArticle.asp?ArticleID=119198 我国玉器已有七八千年的历史,源远流长。质地温润细腻、造型精美的玉器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历来为收藏爱好者所喜爱。目前,材质好的玉主要来自两个地方:我国新疆的和田玉和缅甸的翡翠。和田玉以白色为主,用于收藏的多为这类玉;翡翠以绿色为主,多用于装饰。据专家介绍,玉器质地晶莹、造型优美,是人们观赏和收藏的“长物”。人们通常乐意收藏古代的玉器,而且多是收藏宋元明清的,更古的玉器很难判别真伪。收藏现代玉器的人也有,但远不如前者多。只要是货真价实的玉器,其价格只会升不会降。主要由于现在玉器原料越来越少,能收购到的好的古玉器也越来越少。因此,消费者在购买玉器时,一定要留心,最好在“掏钱”前,先仔细观察十分重要。 一要看材料。优质玉材对于一件玉器至关重要,包括玉质、玉色、光泽、致密度、绺裂、玷污等等都是玉材等级的要素,不应忽视。 二要辨造型。造型是玉器审美的构架,也是决定玉器收藏价值的一个重要因素,匀称而不呆板,均衡而又稳定的是美的作品。 三要鉴纹饰。纹饰是玉器的装饰,它的美丑容易为人们觉察、感受。装饰要看结构、章法、繁简、疏密等处理,凡结构章法有条不紊、统一和谐就具鉴赏价值。四要析工艺。玉器工艺是由料变为器的技术条件,它的性质比较稳定,不易被人真正认识,是鉴赏上的一个难题。凡铊工利落流畅、娴熟精工必然是美的或比较美的。目前,市场上各类玉石的材质多达数十种,收藏玉器该如何判别材质呢?专家认为,看材质不如看工艺。学会判别玉器材质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一般人没那个精力,因此看材质不如看工艺,一般工艺逼真精巧、玲珑活泼的古玉器,其材质也肯定好。 对于玉器收藏的初学者和爱好者,如何少花钱又能收到好作品呢?专家表示,可以收藏有点残缺的玉器。玉器是很看重品相的,稍有损坏或略有瑕疵,可能比完美无缺者的价格差数倍,但如果工艺好,材质好,有点品相问题也不妨收藏。判别玉器更多要依赖经验,不过也可参考些收藏杂志,有部《中国艺术品收藏鉴赏网络·第二卷玉器》就是专门介绍玉器收藏的。目前,各地的古玩市场均有古玉和现代玉出售,收藏爱好者可有选择性地淘宝。 (青华) http://forum.taobao.com/forum-21/show_thread----1907582-.htm 鉴别玉石首饰,应该从硬度、透明度、颜色、光彩和有无斑点几个方面去看。真正的玉石非常坚硬耐磨,晶莹剔透,颜色纯丽,光彩熠熠。如果能看出玉石内部有裂纹、棉花纤维般的棉纹或暗伤,它就是低劣的玉石。凡是假玉石,表面有皱纹,内部有气泡,重量轻,硬度小,互敲时声音清脆。 玛瑙鉴真法 玛瑙是稀奇珍贵之物,市场上的假货也特多,大多数都是用精练松脂加入明粉同玻璃碎制成。要鉴别真伪,必须把它放在掌心中磨擦一番,其色、其形、其气味不变者即是真品。但是,有的人认为,经磨擦,易发热者是真品,这是误解,不可靠。 宝石肉眼鉴别法 宝石可分为天然宝石和人造宝石两大类,我们在选择宝石首饰时,如何用肉眼去鉴别它呢?天然宝石一般色泽柔和,自然,色彩有时很混杂,几种共处于一宝石体中,有花纹却不规则,但很细腻。用肉眼对强光看宝石,或用五倍以上的放大镜仔细观察,有时可见宝石内部有如棉絮状、网状或树根状的包裹体和小裂缝,偶尔可见明显的扁平生长线。有些宝石手感发凉、滑手,显得湿润象浸过油。好的宝石经研磨后具有“猫眼”和“星光”效果,即宝石中有一道白线,恰似猫在白天强光下眼中的一条白线;“星光”则是在阳光下转动宝石,经折射的光闪闪如月夜间星星的眨眼。而人造宝石一般颜色鲜艳、均匀、纯净。经抛光后,光泽耀眼,颜色的人工意识强,由于加入了某些稀土元素,有单色的,如黑、红、黄等;也有复合色,如玫瑰红、酱紫。但绝不会出现象天然宝石几种色彩共处于宝石体中那样的现象。另外,有些宝石中有较为明显的圆形小气泡及人工合成生长的子品痕迹;生长线呈线型较为明显;颗粒较大;同一颜色规格数量较多;较为坚硬,一般在莫氏六级以上,用刀刻不动,相反,这些石头能在玻璃上划出痕迹来。 真假宝石鉴别法 在日光下用浅银色小盆或白缎子作衬,把宝石放在距离衬体五寸左右高的地方,让日光照射,如果穿透过宝石的光线在衬物上呈现出金星银翅样子的,就可断定是真品。如果是假的宝石,衬物上会呈现出一块黑影,如果把宝石含入口中片刻,过后满口生津,不但不觉口干,反而满口生凉,而且宝石本身并变热的话,也可断定这是真品。 祖母绿宝石鉴真法 用碗盛满清水,把宝石放入碗中,能使整个碗出现隐隐绿色的,是真祖母绿宝石;或者把鉴真之宝石放入铜盆中,四周用纸围好,用火点燃白纸,若能使火变成绿色的,是真祖母绿宝石;或者准备红火炭一盆,把要鉴真之宝石放入火炭中,炭飘香而即刻熄灭的,是真祖母绿宝石。 玉璞鉴别法 每当人们见到一块玉璞(含玉之石),往往苦于无法鉴定里面是否含有美玉,这真是一件憾事。其实,其鉴定方法也很简单,凡是石中含藏美玉的话,在夜间把这石头对着灯光看,如果石头内有光亮发出,有象初升的太阳的光色的话,说明里面定有美玉。反之,不然。 金刚钻石鉴别法 真的金刚石,在黑暗处发出灼灼绿光,宛如电线上冒出的火花。如果是假的金刚钻石,只能发出少量白光,甚至不发光。即使发光,也显得很晦暗,没有熠熠闪烁的现象。另外,金刚钻石的硬度是最大的,分别以真假钻石相互对割,其性质立即会有明显区别。

Ⅶ 气动工具与电动工具如何进行能耗对比

电动工具比气动工具力量大 户外工作 携带方便 暂时就这两点有点 ; 气动工具版比电动工具安全 重量轻 结构权相对比较简单 易维修 专用于工厂流水线的工作 ;现在的发展趋势 : 气动工具已慢慢代替电动工具了

Ⅷ 求问怎么鉴别玉器的价值

①观光泽:真玉器无论半透明或不透明,都有温润光泽,内部夹有少量杂质或呈棉絮状花纹均属正常;假玉器色泽干枯,灰暗呆板无灵气,有的还有气泡。
②测硬度:用刀刻、刮,真玉器不留痕迹。
③拈比重:真玉器手感沉重,假的则轻飘。
④听声响:把玉器用线悬空挂起,用硬物敲击,真品的声音清脆悦耳,余韵悠扬;假的则相对沉闷干涩。
⑤看断口:用10倍放大镜观察,真玉器的断口参差不齐,可见比较细密的结构;假玉器的断口整齐发亮的,常为玻璃类仿制品,断口结构粗糙、无蜡状光泽的是石质仿制品。
玉文化是中国一种深奥的特殊文化,它充溢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从“玉”字的汉字有约500个,人们对美好事物的描述,许多都加了个“玉”字,如玉女、玉手、玉容、玉照、玉体……即便是为正义作出牺牲,也以“玉碎”来形容。
玉的涵义广,一般来说,自然生成的、加工后成为细腻匀润、色彩鲜艳、质地坚韧、化学性能稳定的美石,都可归入玉类。人们平时说的玉,其实是以软玉和硬玉为主。软玉是指透闪石——阳起石矿物组成的玉石,即白玉、清玉、碧玉、黄玉等;硬玉是指与软玉性状接近的源自缅甸的翡翠。而钻石、红蓝宝石、玛瑙、珊瑚、煤晶、龟甲之类,则属于“有机质宝石”。人们对于软硬玉的要求比较一致,即质地坚硬致密、色泽晶莹鲜丽为佳。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玉器,最早的资料见于距今1.2万年的辽宁海城仙人洞遗址,它是一件蛇纹石质地的石器。后来随着磨制技术的发明,人们终于规律性地发现了石材中还有一批经磨制后显露出特别细洁、美艳的材料。虽然人们尚不知其为玉,但已有意选出,专门用于人体的装饰。
初玩玉的人由于不懂玉,最怕遇到赝品。目前市场上玻璃仿玉制品的辨识,恐怕是赝品中最普遍、最简单的一种。常见的是被称为“翡翠”的光溜溜的小圆环、小鸡心、玉牌片等。这种玻璃制品因为是浇模而成,合范时高温的玻璃液在器物的边沿多少会溢出一点,冷却后成为隐隐凸起的范线。用手摸、眼看都会有所发现。如果拿放大镜映光观察,其中定有大大小小的气泡。
如果不请专家,初玩玉者要自己鉴定玉的真假,可从三方面观察:
一、由于玻璃质地十分脆硬,结构排列疏通,缺乏玉的致密和坚韧性,经不起强烈的高速旋刻,因此在玻璃上一般加工不出高浮雕和圆雕。
二、用放大镜查找气泡,哪怕只能见到一个,也能确认不是玉。
三、玻璃加入氧化铬,色近红宝石;加入氧化钴,色近蓝宝石;加入氧化铬和氧化铜,色近祖母绿……如此等等,还有好多种假玉。但它们的色调总显得单薄,缺乏天然玉色之油润、浑厚的感觉。
新玉和旧玉的鉴定不同。新玉的鉴定侧重于真假品种、质地优劣与雕工的精粗。而旧玉的鉴定相对复杂,除了对新玉的几个基本要求之外,还要识别玉器的制作及其历史价值。
对玉器历史价值的考证,是以明确时代为基础的。要熟悉各时代玉器的常见造型、特色工艺、色质,可以经常参阅有关玉器方面的书籍和资料,这样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对玉器的断代水平产生一种理性的提高。而尽可能多地接触实物,可以校正书中的图片与实物之间的视差。
目前,市场上一些出售宝玉的摊点,常常混杂进一些加工精湛的人工玉。可靠的辨别方法是:看、听、测试。
看,主要看晶体透明度,真玉透明度较强,油脂光泽;
听,真玉声音清脆,反之声音闷哑;
测试,真玉从玻璃上划过,玻璃上留下划痕,而玉石本身则丝毫无损。
常见的假玉有塑胶、着色玻璃、云石(大理石)、电色假玉以玉粉和水晶加盐水制成的合成班用硝子仿制的玉器等不同的做假方法,其鉴别的手段也有所不同。
塑胶的质地比玉石轻,硬度差,一般还容易辨认。
着色下班也容易区别。只要拿到灯光或阳光下检查,就会看见玻璃里面有不少气泡。
比较难辨的是电色假玉,这旨经过电镀,给劣质玉镀上一层美丽的翠绿色外表,很容易误以为是真玉。这时就需要仔细观察,如果上面有一些绿中带蓝的小裂纹,就是假玉。因为电镀时会留下裂纹,行家称为"蜘蛛爪"。也有人说,将电色假玉放置热油中,电镀色就会消退,还其本来面目。
以玉粉、水晶加盐水制成的合成玉是仿深色老坑玉。鉴定方法很简单,即它们的比重不同。天然玉比重3.3-3.4,而人造合成玉比重仅2.8。用手掂掂轻重,或用天平称量即可辨别真假。
用硝子仿制的玉器,看去比玉还洁白莹润。古人说:"玉赛硝,必定高。"就是,白玉要象硝子那样,才算是高级的。可见,硝子和玉难以分辨。然而真假终究是不同的。就颜色来说,白玉的白色中常常泛青,纯白者极少,硝子则是匀净洁白的纯白色。就玉性来说,玉温润细腻,如脂如膏,硝子虽也温润,莹润之中却难免有贼光。白玉是天然产物,体质很难全部均匀一致,内中玉筋、玉花等。硝子为人工所制,则无上述表象。白玉质地坚实,无气泡可寻。硝子加工再好,常有气泡、气眼外露。弄清这几条,就不会把硝子制品当成玉器了。
近日,在某地举办的一次鉴赏会上,专家通过对收藏者所带藏品真伪的鉴定,揭出了玉器造假、 以假乱真的秘密。
其一,玉粉压模“玉器”越做越精。根据几位收藏者带来的玉牌,玉器专家不禁惊叹目前玉器造假者的功力。专家称,目前在市场上很多玉牌都是用玉粉浇铸在模具之中压制而成的。但由于其看上去洁白,摸起来玉质细腻、柔和,仔细研究起来玉牌的雕工又非常精致,因此这种玉粉所制的玉牌几乎已经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更有甚者,还在这种玉粉制作的“玉器”中做出了“绵”等一系列纹理,这种作假让专家都真假难辨,需要仔细研究。同时,还有一些造假者在玉粉中掺入水晶等粉末,这就在硬度上达到了真正玉的标准,有时候就算是机器都难以检测出来。因此,专家建议在购买玉牌等看似羊脂白玉的“玉器”时一定要小心谨慎。
其二,两种老玉容易被新做。一是手扳。一般老手扳都是素面的,没有雕刻的纹饰,因为手扳开始主要是在拉弓的时候使用。到了清乾隆以后,手扳逐渐成为了一种男性的装饰物,手扳上逐渐有了刻工,成为了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因此,一些造假者就大批购进素面的手扳,然后再雕刻上精美的纹饰来冒充老手扳出售。二是籽儿料。籽儿料上多半带有玉皮,虽然玉质相同,但质量、大小等都不如玉料。但籽儿料经过长时间流水冲刷,表面非常细腻、光滑。因此进行加工以后也可冒充“老玉”出售。另外,还有很多造假者不惜工时,使用老做工,如手工雕刻,利用动物骨头、竹子等较为原始的工具进行打磨等来处理籽儿料,这种做旧的方法也是最难辨认的。

Ⅸ 古诗和鉴赏

第二次工业革命(Second Instrial Revolution)起于19世纪七十年代,主要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即电气时代)。当时,科学技术的突出发展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和化学工业的建立。
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Siemens)制成发电机,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Gelam)发明电动机,电力开始用于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迅速发展起来。人类跨入了电气时代。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根据这一现象,对电作了深入的研究。在进一步完善电学理论的同时,科学家们开始研制发电机。1866年,德国科学家西门子制成一部发电机,后来几经改进,逐渐完善,到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电动机的发明,实现了电能和机械能的互换。随后,电灯、电车、电钻、电焊机等电气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又一重大成就是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诞生,90年代柴油机创制成功。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成功地制造了第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得到迅速发展。内燃机的发明,还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导致了列强开始争夺石油。)
1902年12月,以内燃机为动力的飞机飞上蓝天,实现了人类翱翔天空的梦想。随着内燃机的广泛使用,石油的开采量和提炼技术也大大提高。1870年,全世界只生产了大约80万吨石油,到1900年已猛增到2000万吨。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电讯事业的发展尤为迅速。继有线电报出现之后,电话、无线电报相继问世,为快速地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从此,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
化学工业的建立也是这一时期科学技术应用与生产的一项重大突破。1867年,诺贝尔研制成功炸药,80年代有改良了无烟炸药,大大促进了军事工业的发展。80年代初,科学家提炼出来了氨,苯等化学产品。大大的促进了城市生活的发展。
额,觉得好就采纳一下哈!

Ⅹ 如何鉴别“子冈玉牌”真假

1、鉴赏子冈牌时要注意:其用料十分讲究,一定是上等的新疆和田玉。技艺上多作剔地阳纹,以浅浮雕的形式,将书画图纹表现得曲尽其美,淋漓尽致。

4、子冈牌的题材内容往往被赋予了信义、吉祥、辟邪的功能。它常常一面雕山水、花鸟、人物、走兽图,虽用琢玉工具碾出,仍不失画家的笔墨情趣;另一面,雕刻诗文,龙飞凤舞,仿佛是书画名家直书其上,并琢有子冈款识。

阅读全文

与电动工具鉴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轴承滚子是怎么做出来的 浏览:759
机械键盘参数代表什么意思 浏览:561
阀门厂单位简介 浏览:203
消防阀门怎么拿区域代理 浏览:650
龙头阀门属于什么电器 浏览:778
阀门pN18代表什么 浏览:121
徐州工程机械私营单位有哪些 浏览:240
热力管道阀门计算 浏览:445
老款宝马07年x3仪表台怎么拆 浏览:3
怎么把机械硬盘分区合成一个 浏览:691
甩手工具箱是免费的吗 浏览:966
博山健身器材哪里有 浏览:979
到公园唱歌要买什么设备 浏览:352
福冈电动工具好不好 浏览:494
电厂仪表阀门怎么销售 浏览:996
阀门及管道的安全操作 浏览:589
超声波温控器怎么用 浏览:158
仪表盘上的水壶是什么 浏览:110
暖气扭阀门没反应 浏览:209
打磨圆角用什么设备 浏览: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