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油画的绘画工具有哪些
油画作画方法多样,其工具也有异同。几百年来油画艺术的历史演变,使绘画工具不断改进。总体而言,常使用的工具如下: 油画工具 油画工具
(1)画箱。用来装颜料、画笔、调色板及调和剂等绘画材料的一种工具箱。多为木质,有三条可伸缩开合的腿,用作室内绘画和外出写生。 (2)画架。用来固定画幅。根据画家需要,室内画架可以使画幅上下前后移动;折叠式画架用于野外写生。画架又可以和画箱或画桌结合在一起——画箱式画架。 (3)画桌。室内作画时用来摆放调色板、颜料及其它用具、物品等。专业画桌具备多种功能,能自由移动和调整高度的为最好。 (4)画凳。室内画凳可调整高度,外出写生用画凳可折叠。还有一种能上能下的梯形画凳,用于绘制大型油画。 (5)画伞。外出写生时专用,可以避雨,也可以阻挡阳光直射。专用画伞通常带有固定设置。 (6)画笔。有不同的笔型和大小型号,分动物毛和人造毛两类,用于调色和画面着色。 (7)画刀。有多种造型。主要用来调色、作画、刮色、清理画板等。 (8)调色板。有长方形和椭圆形两种,用于调色及摆置颜料。 (9)油壶。用来装调色油、松节油等调和剂。底部装有弹簧片的小油壶可夹在调色板上。 (10)洗笔器。用于洗刷或搁置带颜色的画笔。 (11)画杖。又称支腕杖。作画时用于支撑手臂。 (12)绷布钳。钳口较宽,绷装画布时专用。 (13)订枪。用来固定画布,类似订书机。有大小两种钉型,比普通订书钉略长且坚硬。 (14)小锤和钉子。用于传统的绷装画布的方法。有的小锤一端带有磁性,可以吸钉子。 (15)砂纸或浮石。作底子时用来打磨画布。 (16)木炭、铅笔和橡皮。用来起画稿。 (17)画板。用于素描写生或创作。 (18)报纸或布头。用来擦笔或擦画刀。布头还有擦拭画面的特殊用途。 (19)电动搅拌器。用来制作底料或胶液。 (20)板刷和刮板。用来作画布底子。 (21)加热器。制作胶液或调和剂时用来加热。 (22)大理石板和研磨杵。用于研磨油画颜料。 (23)镜子。从镜子中反观画面,可以发现造型上的错误。缩小镜便于观察整体效果,黑片镜用于观察黑白关系。 (24)油画棒
『贰』 我想问一下,画油画都需要什么必要的工具
1.画笔:
油画笔有圆笔、平笔、榛型笔及扇型笔等类型,并有软、硬、长、短之分,软毛 适合薄涂拖笔,如貂毛笔、獾毛笔等。硬毛如猪鬃笔等、短猪鬃适合厚涂,长猪鬃则厚涂拖笔兼顾。选购时,可各型大、中、小各选数支,待使用後再自行斟酌选购。
2.油画刀:
主要是用来对画面做些特殊效果处理的工具,也有人习惯用来调和颜色。(高手用来当画笔做画,当然做出是画是别有一番风格啦)
3.颜料:
油画颜料种类繁多,不同厂牌不同等级,价位相当悬殊,购买时除了个人经济能力外,颜料的耐久性也是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一般市售的油画颜料大致可分为「学生用」及「专家用」两种,当然颜料好坏会影响画面的持久性,但并不能保证画面的完美。
4.松节油:
用来做颜料的稀释剂。
5.调色板:
多为木制,因灰色调基底,适合不透明颜料之辨色,另有压克力、玻璃等材质 ,底部可垫灰色纸,以利辨色。造型有椭圆、方形、摺垒等选择(摺垒式调色板适合携带)。市售另有调色纸,用完可撕掉,亦相当简便,惟白色底不适合辨色。
6.画布:
如果你是初学者,建议你用油画纸(可以用白板纸代替,把用自来水稀释后的白乳胶均匀刷涂在白板纸的背面:就是粗的那面,风干后用)这样就不至于浪费,因为等量画布的价钱最起码是纸的10倍上。
7.画架:
用来固定画幅。根据画家需要,室内画架可以使画幅上下前后移动;折叠式画架用于野外写生。画架又可以和画箱或画桌结合在一起——画箱式画架。
(2)油画工具箱扩展阅读
初学者画油画的一些注意事项
画框:专业画家会选择用钉子把画布(通常是亚麻布)绷在木板上,钉的时候不能太紧,要给布留出些弹性余地,当然也不能太松,否则画上会容易有褶皱。
画布:一开始画可以不用自己绷画布,买现成的绷好布的框,不过那个框的底子不行你还要加工一下,均匀的抹几层乳白胶,干了记得打磨,然后再买油画底料涂个2到3层,也要记得打磨,别用过于粗的砂纸。
颜料和溶剂: 购买油画颜料就可以,通常买个全套的,再单加一管白色即可,白色比较费。搭配颜料,一定要买松节油,松节油是用来调颜料和涮笔、刷调色板的,所以要多买点,可以买一大玻璃瓶用于保存,倒出一些在塑料小瓶里,随用随拿。这是挥发性物质,所以保存时要注意密封。
起稿:起稿的时候可以用铅笔,也可以用透明的颜色,主要是棕色和群青这样不会翻上来的颜色(像红色和紫色这样的颜色染色力太强用来起稿日后会渐渐得透出来,所以使用的时候要小心)
画完后的处理:有剩余的颜料可以抹在塑料小瓶里,滴上点松节油,盖上盖保存。调色板用松节油擦拭,擦干净后不容易混色,至于淘笔,就用松节油泡,颜色掉了些后拿水冲即可,或者拿手纸压住擦掉也行。
『叁』 一套油画写生用具有些什么大概需要多少钱
我是学画的,上学抄期刚刚结束风景写生课。所以比较了解,现将其介绍如下,希望对你有帮助。
首先是颜料,看牌子和大小而定,一般的温莎牛顿5块一管,100搞定。
然后是油画版或是布,一般的30左右。这样质量稍好。
还有就是工具箱了,有那种可以支架起来的,可以当做画架用,一举两得。我用的是80一个。
剩下的就是一些小工具了,如调色板刮刀,松节油,调色油,速干油。。。加起来大概50搞定。
还得要个折叠的小凳子,有一种铁质的,10块钱一个。
这样的话,你就可以不用画袋画架了,出行方便很多。
总共300以内吧。。。。
祝你成功。。
『肆』 美术工具箱里装什么
多大的工具箱?
一般的,颜料、画笔、刮刀、小喷壶(画水粉水彩放喷壶,画油画放油壶)、抹布
大的,可以做画箱使用的,调色板、颜料、画笔、小喷壶(画水粉水彩放喷壶,画油画放油壶)、刮刀
『伍』 油画工具与用途
油画作画方法多样,其工具也有异同。几百年来油画艺术的历史演变,使绘画工具不断改进。总体而言,常使用的工具如下:
(1)画箱。用来装颜料、画笔、调色板及调和剂等绘画材料的一种工具箱。多为木质,有三条可伸缩开合的腿,用作室内绘画和外出写生。
(2)画架。用来固定画幅。根据画家需要,室内画架可以使画幅上下前后移动;折叠式画架用于野外写生。画架又可以和画箱或画桌结合在一起——画箱式画架。
(3)画桌。室内作画时用来摆放调色板、颜料及其它用具、物品等。专业画桌具备多种功能,能自由移动和调整高度的为最好。
(4)画凳。室内画凳可调整高度,外出写生用画凳可折叠。还有一种能上能下的梯形画凳,用于绘制大型油画。
(5)画伞。外出写生时专用,可以避雨,也可以阻挡阳光直射。专用画伞通常带有固定设置。
(6)画笔。有不同的笔型和大小型号,分动物毛和人造毛两类,用于调色和画面着色。
(7)画刀。有多种造型。主要用来调色、作画、刮色、清理画板等。
(8)调色板。有长方形和椭圆形两种,用于调色及摆置颜料。
(9)油壶。用来装调色油、松节油等调和剂。底部装有弹簧片的小油壶可夹在调色板上。
(10)洗笔器。用于洗刷或搁置带颜色的画笔。
(11)画杖。又称支腕杖。作画时用于支撑手臂。
(12)绷布钳。钳口较宽,绷装画布时专用。
(13)订枪。用来固定画布,类似订书机。有大小两种钉型,比普通订书钉略长且坚硬。
(14)小锤和钉子。用于传统的绷装画布的方法。有的小锤一端带有磁性,可以吸钉子。
(15)砂纸或浮石。作底子时用来打磨画布。
(16)木炭、铅笔和橡皮。用来起画稿。
(17)画板。用于素描写生或创作。
(18)报纸或布头。用来擦笔或擦画刀。布头还有擦拭画面的特殊用途。
(19)电动搅拌器。用来制作底料或胶液。
(20)板刷和刮板。用来作画布底子。
(21)加热器。制作胶液或调和剂时用来加热。
(22)大理石板和研磨杵。用于研磨油画颜料。
(23)镜子。从镜子中反观画面,可以发现造型上的错误。缩小镜便于观察整体效果,黑片镜用于观察黑白关系。
此外,烧杯、瓶子、金属盒、金属罐等各种容器,以及尺子、剪刀、钳子、胶带、夹子、天平、铜臼、电吹风、喷枪等都能派上用场。
『陆』 作为一个初学者,应该准备哪些油画工具
画笔
狼毫平头笔一套(一共6支,单号双号无所谓),
猪鬃扇形笔两支(2号,4号)
勾线笔2只(00号,2号)
笔盒一个
颜料:
可以参考以下两个牌子的
马利牌:钛白,肉色,拿坡里黄,柠檬黄,中铬黄,土黄,桔红,大红,深红,玫瑰红,马利紫,紫罗兰,普蓝,群青,钴蓝,湖蓝,翠绿,草绿,橄榄绿,中绿,黄绿,煤黑,熟褐,浅灰,紫灰,
温莎牌:钛白,肉色,拿坡里黄,柠檬黄,深黄,土黄,橙色,大红,深红,玫瑰茜红,紫罗兰,普蓝,群青,钴蓝,天蓝,宝石翠绿,树绿,橄榄绿,维罗纳绿,中绿,永固浅绿,中灰,炭黑,熟褐
注意:钛白买170ml大支装的,其他颜色买小支装,马利50ml,温莎45ml
油画纸:买4k大的,或者直接买油画框也行
刮刀:不要太短太硬的即可,选大尖刀
媒介即:
松节油(无味稀释剂),选500ml装
调色油(或者精炼亚麻油,选75ml装,)温莎牌或马利牌
其他画具:
1.油壶(不锈钢两个装)
2.调色板,选30*40cm尺寸大小,圆形方形都可以
3.笔洗,要不锈钢的,可密封的,小号即可
4.擦笔用纸:厨房用纸,报纸,能吸油的纸都可以
5.清洁剂:洗洁精,肥皂,洗手液等都可以
6.工具箱:14寸—18寸之间,自己选择,一般的储物箱也可以代替
7.围裙,不是硬性要求,自己决定是否购买
想要实体手把手教学,来广州名玛雅教育http://www.mayahuashi.com/
『柒』 谁知道油画的工具
油画作画方法多样,其工具也有异同。几百年来油画艺术的历史演变,使绘画工具不断改进。总体而言,常使用的工具如下:
(1)画箱。用来装颜料、画笔、调色板及调和剂等绘画材料的一种工具箱。多为木质,有三条可伸缩开合的腿,用作室内绘画和外出写生。
(2)画架。用来固定画幅。根据画家需要,室内画架可以使画幅上下前后移动;折叠式画架用于野外写生。画架又可以和画箱或画桌结合在一起——画箱式画架。
(3)画桌。室内作画时用来摆放调色板、颜料及其它用具、物品等。专业画桌具备多种功能,能自由移动和调整高度的为最好。
(4)画凳。室内画凳可调整高度,外出写生用画凳可折叠。还有一种能上能下的梯形画凳,用于绘制大型油画。
(5)画伞。外出写生时专用,可以避雨,也可以阻挡阳光直射。专用画伞通常带有固定设置。
(6)画笔。有不同的笔型和大小型号,分动物毛和人造毛两类,用于调色和画面着色。
(7)画刀。有多种造型。主要用来调色、作画、刮色、清理画板等。
(8)调色板。有长方形和椭圆形两种,用于调色及摆置颜料。
(9)油壶。用来装调色油、松节油等调和剂。底部装有弹簧片的小油壶可夹在调色板上。
(10)洗笔器。用于洗刷或搁置带颜色的画笔。
(11)画杖。又称支腕杖。作画时用于支撑手臂。
(12)绷布钳。钳口较宽,绷装画布时专用。
(13)订枪。用来固定画布,类似订书机。有大小两种钉型,比普通订书钉略长且坚硬。
(14)小锤和钉子。用于传统的绷装画布的方法。有的小锤一端带有磁性,可以吸钉子。
(15)砂纸或浮石。作底子时用来打磨画布。
(16)木炭、铅笔和橡皮。用来起画稿。
(17)画板。用于素描写生或创作。
(18)报纸或布头。用来擦笔或擦画刀。布头还有擦拭画面的特殊用途。
(19)电动搅拌器。用来制作底料或胶液。
(20)板刷和刮板。用来作画布底子。
(21)加热器。制作胶液或调和剂时用来加热。
(22)大理石板和研磨杵。用于研磨油画颜料。
(23)镜子。从镜子中反观画面,可以发现造型上的错误。缩小镜便于观察整体效果,黑片镜用于观察黑白关系。
此外,烧杯、瓶子、金属盒、金属罐等各种容器,以及尺子、剪刀、钳子、胶带、夹子、天平、铜臼、电吹风、喷枪等都能派上用场。
用透明的植物油调和颜料,在制作过底子的布、纸、木板等材料上塑造艺术形象的绘画。它起源并发展于欧洲,到近代成为世界性的重要画种。产生15世纪以前欧洲绘画中的蛋彩画是油画的前身。在运用蛋彩画法的同时,许多画家继续寻找更为理想的调和剂。一般认为,15世纪初期的尼德兰画家凡·爱克兄弟是油画技法的奠基人。他们在前人尝试用油溶解颜料的基础上,用亚麻油和核桃油作为调和剂作画,致使描绘时运笔流畅,颜料在画面上干燥的时间适中,易于作画过程中多次覆盖与修改,形成丰富的色彩层次和光泽度,干透后颜料附着力强,不易剥落和褪色。他们运用新的油画材料创作,在当时的画坛很有影响。油画技术很快在西欧其他国家传开,尤其在意大利的威尼斯得以迅速发展。
材料和工具油画的主要材料和工具有颜料、画笔、画刀、画布、上光油、外框等。
① 颜料,分矿物质和化学合成两大类。最初的颜料多为矿物质颜料,由手工研磨成细末,作画时才进行调和。近代由工厂成批生产,装入锡管,颜料的种类也不断增加。颜料的性能与其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关,调色时,化学作用会使有些颜料之间产生不良反应。因而,掌握颜料的性能有助于充分发挥油画技巧并使作品色彩经久不变。
② 画笔,用弹性适中的动物毛制成,有尖锋圆形、平锋扁平形、短锋扁平形及扇形等种类。
③ 画刀,又称调色刀,用富有弹性的薄钢片制成,有尖状、圆状之分,用于在调色板上调匀颜料,不少画家也以刀代笔,直接用刀作画或部分地在画布上形成颜料层面、肌理,增加表现力。
④ 画布,标准的画布,是将亚麻布或帆布紧绷在木质内框上后,用胶或油与白粉掺和并涂刷在布的表面制作而成。一般做成不吸油又具有一定布纹效果的底子,或根据创作需要做成半吸油或完全吸油的底子。布纹的粗细根据画幅的大小而定,也根据作画效果的需要选择。有的画家使用涂过底色的画布,容易形成统一的画面色调,作画时还可不经意地露出底色。经过涂底制作后,不吸油的木板或硬纸板也可以代替画布。
⑤ 上光油,通常在油画完成并干透后罩涂上光油,保持画面的光泽度,防止空气侵蚀和积垢。
⑥ 外框,完整的油画作品包括外框,尤其是写实性较强的油画,外框形成观者对作品视域的界限,使画面显得完整、集中,画中的物象在观者的感觉中朝纵深发展。画框的厚薄、大小依作品内容而定。古典油画的外框多用木料、石膏制成,近现代油画的外框较多用铝合金等金属材料制成。
技法 油画工具材料的限定导致油画绘制技法的复杂性。几个世纪以来,艺术家在实践中创造了多种油画技法,使油画材料发挥出充分的表现效果。油画主要技法有:
① 透明覆色法,即用不加白色而只是被调色油稀释的颜料进行多层次描绘。必须在每一层干透后进行下一层上色,由于每层的颜色都较稀薄,下层的颜色能隐约透露出来,与上层的颜色形成变化微妙的色调。例如在深红的色层上涂罩稳重的蓝色,就会产生蓝中透紫即冷中寓暖的丰富效果,这往往是调色板上无法调出的色调。这种画法适于表现物象的质感和厚实感,尤其能惟妙惟肖地描绘出人物肌肤细腻的色彩变化,令人感到肌肤表皮之下流动着血液。它的缺点是色域较窄,制作过程工细,完成作品的时间长,不易于表达画家即时的艺术创作情感。
② 不透明覆色法,也称多层次着色法。作画时先用单色画出形体大貌,然后用颜色多层次塑造,暗部往往画得较薄,中间调子和亮部则层层厚涂,或盖或留,形成色块对比。由于厚薄不一,显出色彩的丰富韵意与肌理。透明与不透明两种画法没有严格的区别,画家经常在一幅画作中综合运用。表现处在暗部或阴影中的物象时,用透明覆色法可以产生稳定、深邃的体积感和空间感;不透明覆色法则易于塑造处在暗部以外的形体,增加画面色彩的饱和度。19世纪以前的画家大都采用这两种画法,制作作品的时间一般较长,有的画完一层后经长期放置,待色层完全干透后再进行描绘。
③ 不透明一次着色法,也称为直接着色法。即在画布上作出物象形体轮廓后,凭借对物象的色彩感觉或对画面色彩的构思铺设颜色,基本上一次画完,不正确的部位用画刀刮去后继续上色调整。这种画法中每笔所蘸的颜料比较浓厚,色彩饱和度高,笔触也较清晰,易于表达作画时的生动感受。19世纪中叶后的许多画家较多采用这种画法。为使一次着色后达到色层饱满的效果,必须讲究笔势的运用即涂法,常用的涂法分为平涂、散涂和厚涂。平涂就是用单向的力度、均匀的笔势涂绘成大面积色彩,适于在平稳、安定的构图中塑造静态的形体;散涂指的是依据所画形体的自然转折趋势运笔,笔触比较松散、灵活;厚涂则是全幅或局部地厚堆颜料,有的形成高达数毫米的色层或色块,使颜料表现出质地的趣味,形象也得到强化。 作为一种艺术语言,油画包括色彩、明暗、 线条、肌理、笔触、质感、光感、空间、构图等多项造型因素,油画技法的作用在于将各项造型因素综合地或侧重单项地体现出来,油画材料的性能充分提供了在二度的平面底子上运用油画技法的可能。油画的制作过程就是艺术家自觉地熟练地驾驭油画材料、选择并运用可以表达艺术思想、形成艺术形象的技法的创造过程。油画作品既表达了艺术家赋予的思想内容,又展示了油画语言独特的美——绘画性。
发展 油画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古典、近代、现代几个时期,不同时期的油画受着时代的艺术思想支配和技法的制约,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油画发展初期的历史条件奠定了古典油画的写实倾向。15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人文主义思想出于对宗教的批判,有着关注社会现实的积极要求,许多著名画家为逐渐摆脱单一的以基督教经典为题材的创作,开始对当时生活中的人物、风景、物品进行观察和直接描绘,使宗教题材的作品含带明显的现实世俗因素,有的画家完全描绘现实生活的实景。文艺复兴时代的画家继承了希腊、罗马的艺术观念,即不仅注重作品要描述某一事件或事实,还要揭示出事件或事实的前因后果,于是形成了注重构思典型情节和塑造典型形象的艺术手法。与此同时,画家还分别探索解剖学、透视学在绘画中的运用、画面明暗分布的作用等,形成了造型的科学原理。
人体解剖学的运用使绘画中的人物造型有了如同真实般准确的比例、形体、结构关系;焦点透视法的建立使绘画通过构图形成幻觉的深度空间,画中的景物与现实中定向的瞬间视觉感受相同;明暗法使画中的物象统一在一个主要光源发出的光线下,形成由近及远的清晰层次。人文主义的艺术主题与追求写实的造型观念在其他画种中所以不能完善,是因为工具材料的限制,而油画工具材料性能正适于将二者充分体现出来。因而,古典油画成为经长期制作的、高度写实的面貌。
古典油画在整体上是油画语言诸因素共时综合运用的结果,但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艺术家在此基础上对某一个或几个因素特别注重,形成了不同的风格。文艺复兴时代的意大利画家比较注重明暗法的运用,画中景物的暗部统一笼罩在阴影中,明暗交界线呈柔和的过渡,造就了画面集中而浑然的效果。L.达·芬奇的《岩间圣母》是这种风格的代表。同时期的尼德兰画家则清晰地刻画画中景物各个细部,景物之间是色彩的差别而非明暗的过渡,R.康平的三叶祭坛画《受胎告知》就细致地呈现室内外的所有景物。意大利的提香是第 1个特别注重油画色彩表现力的画家,他在暗底子上作画,并常用明度接近、色相略异的明亮色彩构成富丽堂皇的金黄色调,透明颜料的多次复叠,忽厚忽薄的笔法,又使色彩与形体有机溶合,造就出质感效果。
17世纪是欧洲古典油画迅速发展的时期,不同地区、国家的画家依据自己生活的社会背景、民族气质,在油画语言上进行了不同的深向探索,油画的种类按题材划分为历史画、宗教故事画、团体肖像、个人肖像、风景画、静物画、风俗画等。油画技法也日臻丰富,并形成了各国、各地区的学派。
17世纪的一部分油画强调了油画的光感,运用色彩冷暖对比、明暗强度对比、厚薄层次对比进行光感的创造,形成画面戏剧性气氛。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打破了他之前油画中有序和谐的光感效果,他强化画面上明暗的对比,往往用画面背景平面的大片暗部衬托前景明亮的人物,令人感到画中光线耀眼。西班牙画家El.格列柯将景物处理成处在斑驳的光影之下,他不是从明暗两大体面,而是从间断错落的明暗分布进行造型,色彩的冷暖也形成间断的连续变化,用笔凝重,色彩层面在挤压中互相渗化,画面给人扑朔迷离的效果,有的甚至充盈着神秘与不安的气氛。荷兰画家伦勃朗也把画中的光感作为表现人的精神状态的一种手段,他所作大量的人物肖像中,人物都处在大块暗部的笼罩中,唯表现神情的脸、手等重要部分显出鲜明的亮度。他运用沉着的颜色在暗部多层薄涂,使暗部显得深邃,画亮部则用厚涂和画刀堆色法,造成厚重的体量感。
同时期,笔触的运用也被许多画家侧重探索。笔触是带有颜料的油画笔在画布上运动的痕迹,早期油画全幅各部分颜料层厚薄比较一致,运笔力度均匀,几乎不显露出笔触。17世纪的画家注意到笔触的运动受创作时心境和情感律动的驱使,画家在作画时能产生控制笔触动势的情感,笔触的轻、重、缓、急和运动方向不仅使被塑造的形象显出生动感,笔触自身也具有艺术表现力。佛兰德斯画家P.P.鲁本斯在众多的巨幅作品中运用饱蘸稀薄明亮颜色的大笔涂绘,依照人物的形体运笔,留下自由奔放、多呈曲线的笔触,造成了体态的强烈动势和故事情节的戏剧性冲突。荷兰画家F.哈尔斯则运用轻快、灵活的笔触描绘肖像,使肖像具有人物神采未消的生动感,与他偏于表现豪迈、乐观的人物相辅相成。另一个荷兰画家J.维米尔善于用珍珠般细碎的、圆润的笔触描绘处在室内的人物,使画面产生宁静、温暖的气氛。
油画的发展在19世纪有了新的趋向,主要是油画色彩的变革。英国画家J.康斯特布尔最早直接用油画在室外写生,获得丰富的色彩感受,他在局部用细小笔触并置颜色,使之混合成较鲜明的色块,画面较古典的褐色调子明亮得多。 色彩的补色——色轮两极的颜色在并置时能互相提高明度和强度的原理, 是在后来被科学认识的,但康斯特布尔凭借对自然的观察感性地获得了补色原理,并在实践中部分地运用。他的作品启发了法国画家E.德拉克洛瓦。德拉克洛瓦以浪漫主义思想支配创作,根据当时的历史事件创作大幅主题画。他将补色关系更多地运用于创作的色彩表现,运用活跃的笔触,在画面的许多部位形成色彩的对比,增强了色彩的明亮度和华丽感,形成了震动当时画坛的风格。法国巴比松画派的许多画家在不同的自然气候条件下进行风景写生,认识到景物光源色、固有色和环境色之间的关系,认识到色调对于体现时间、环境、气氛,烘托艺术主题,构成画面意境与情调的重大意义。他们大量的风景创作画出了大自然风、雨、晨、暮等特定的色彩气氛。在此基础上,法国印象主义画家在色彩运用方面作出了具有创新意义的贡献。他们吸收了光学和染色化学的成果,以色光混合原理解决油画的色彩问题。C.莫奈、A.西斯莱等画家捕捉外光景物表面光线变化给人的色彩瞬间印象,用细碎笔触的厚涂法将对比色并置,他们认识到暗部或阴影并非黑色的浓淡变化,改变了用调和过的单一色彩画暗部的传统作法,在暗部和阴影部位也用色点并置。由于视觉生理的作用,并置的色点在一定距离外看去是透明的、有冷暖倾向的色块,并形成微妙的过渡。印象主义淡化了景物的体积感,强化了色彩因素,不再依靠明暗和线条形成空间距离感,而依据色光反射原理,用色彩的冷暖形成空间。印象主义的作品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鲜明与生动,也表明色彩既有综合的、也有纯粹的表现力。
19世纪的欧洲油画出现了有明确艺术主张的流派,虽主要体现在艺术主题和内容上,但油画技法也相应各具面貌。如新古典主义注重油画中物象造型的严谨与坚实感,符合古典传统的造型法则;浪漫主义围绕悲剧的主题,力求以色彩、笔触因素和构图中运动式线条创造画中情节的紧张感;拉斐尔前派注重对画中人物心理情绪的表达,较多画面以青、紫、绿调子构成感伤的、静寂的意境……。虽然近代油画的面貌已经比较丰富,但都具有写实的整体特征,它们共同表现为:一幅油画是艺术形式的统一体,色彩的主调统一着画面各局部的颜色,局部色彩在过渡的渐变中互相形成和谐的关系,不存在孤立的色块;笔触基本上是为塑造形象而运用,显露的程度有限,并统一在或曲长、或短促的某种有序倾向中;被描绘的物象统一在中心焦点的构图中,形成与真实视域同构的效果。
从19世纪末叶开始,西方油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传统油画比较狭窄的艺术功能和一体化的写实手法已经达到自身体系的高度饱和,因而在哲学观念、艺术观念的变革中趋于解体。油画不再以模仿自然、再现自然为艺术创造原则,艺术家自由构造的油画艺术形象被视为新的真实。艺术家不再通过油画形式如实描绘自然,而将油画形式作为表现自己精神与情感世界的媒介,以想象、幻想等方法构造作品。印象派之后的三位画家率先离弃了传统油画模式。V.凡高以疾急奔放的笔触,使浓厚、明亮的色彩充满强烈的力感,表现内心情绪的不安。P.高更以象征的色彩和造型构成画面,作品的空间与传统的形式相违,具有非描述性的神秘气氛。P.塞尚探研用几何形构成艺术形象,创造出画面是一个富有自身秩序的世界。他们的作品成为油画面貌剧变的标志。(也叫后印象主义)
在20世纪油画中,由不同的艺术观念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并制约艺术形式呈现多种倾向,传统油画技法中的某方面因素往往作为艺术观念的形式体现被强化,甚至被推向极端,油画形式语言受到高度重视。例如:忽视色彩而主要作形体自由构造的立体主义;注重色彩强烈状态中均衡效果的野兽主义;通过色彩和笔触的无序使用表现扭曲心理的表现主义;纯粹以色彩的点、线、面构成画面的抽象主义;以及将颜料随意甩、泼、垂滴于画布上的抽象表现主义等。近百年来西方现代油画流派纷繁,相继更替,只要以油画工具材料为造型媒介,艺术家可以创造任意的油画面貌。随着艺术观念的不断扩大,导致油画材料与其他材料相结合,产生了不归属某一具体画种的综合性艺术,油画因此也走向失去在西方作为主要画种的地位的趋势。
中国油画 是在欧洲油画技法传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02年成立的南京两江优级师范学堂最早设立了西画专科,聘任外国教员讲授油画。同期,清朝政府还派遣留学生到外国学习油画。1887年,李铁夫留学英、美,受教于印象主义画家。1904年,李叔同等留学日本学习油画。此外,陆续有自费留学欧洲的画家。20年代后期,留学生相继回国,积极从事油画创作和油画教育,并以他们为主体形成各种画会、美术社,出版画册,介绍西方油画作品。这样,油画直接从欧洲、间接从日本传入中国,成为中国画坛的新画种。
出国留学生在不同的美术院校就学或师从不同风格的画家,使得早期中国油画面貌不一。由于画家回国后缺乏油画艺术的社会氛围以及材料的限制,早期中国油画作品不及西方油画醇郁,表现力也不够丰富。一部分作品是用油画材料表现中国传统绘画的内容和造型特点,画面往往显得干涩、凝滞,并且不易长久保存。
20~40年代,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中央大学艺术系、杭州艺术专科学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武昌艺术专科学校等院校培养了一批油画人才。刘海粟、林风眠、徐悲鸿是对教育影响较大的油画艺术家,他们的作品代表着当时较高的水平。以徐悲鸿为代表的许多画家坚持以现实生活内容为主题,描绘具体的有情节的题材,侧重严谨的形体塑造和写实的色彩,作品主题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有较密切关系,形成很强的社会教育意义。以林风眠、刘海粟为代表的一些画家,侧重吸收欧洲印象主义以后的诸种流派风格,主要通过丰富的色彩和自由的笔触表现对景物的主观感受,画面的艺术形式感较强,多呈流畅、轻松的意趣。40年代留学回国的油画家中有的深入敦煌石窟等地研究中国古代艺术,画出了吸收民族绘画造型和色彩特点的作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油画得到了普及性的发展。50年代后期,油画教学和创作受到新的外来影响,主要采用的是俄罗斯-苏联油画模式。在基础作业中,油画技法的特点为:注重描绘物象处于一个主要光源之下的效果,以明暗调子的推移即素描关系作为造型的主导因素。色彩表现的是物象之间由于环境色作用形成的色调,一般采用多层画法,保持暗部的透明感和亮部的色层重叠,笔触多较阔略、明显,形成物象的体面转折和质感。
中国油画创作主要遵循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艺术原则,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以写生方法收集创作素材,形成主题明确的艺术构思,通过创造生活情景的某一瞬时状态体现艺术主题,强调内容的情节性和文学性。画面一般有焦点透视的写实感,运用明暗和造型突出主体,色调的倾向性形成画面的意境并烘托主题。众多以现实生活和近代历史事实为素材的作品,在50年代和60年代上半叶反映了普遍的社会意识,油画技法也日趋丰富,成为中国画坛富有生机的绘画形式。60年代后期,中国油画从较窄的艺术路子陷入概念化,表现内容单一,较多作品成为当时政治口号的图解,也几近完全失去油画的特征。
1979年以后,中国油画逐渐得到正常发展,改变了过去吸收单一的油画模式的状况,较全面地吸收西方从古典到现代的各种风格与流派。艺术家更多地注重油画艺术的审美功能,注重油画形式语言的多样化、个性化,形成了中国油画的初步繁荣。其中突出的油画风格是吸收法国古典油画的技法,讲究严谨而富有艺术概括的造型,细腻的色彩变化和多层次色彩构成和谐的色调,作品气氛典雅、意境清新。有的借鉴美国照相写实主义的手法,运用极为精细的笔触描绘理性构造的物象,作品取材于现实生活实况,往往显出冷峻的情调。更多的画家追求艺术的情感表现,灵活地运用油画材料,创造富有个性的艺术作品。
油画的丰富表现力在它的发展中愈益显著,是世界上沟通人类情感的一种重要的艺术语言。
我的感悟:学习油画的人,老想中西结合,那么请先学好西方油画技巧,再结合中国画;
学习国画的人,也想中西结合,那么请先学好传统国华技巧,再结合西洋画.
中西美术是不同的体系,你只有把两者都掌握达到非常高的程度,才可以去想结合,不要为了出名,而搞得很肤浅,其实每个系统都可以独树一帜,只要钻研下去,某一个小科目都可以出彩,莫不要投机取巧,艺术的最高境界没有捷径可走。
『捌』 现在市面上的绘画工具箱,有哪些缺点,让人在使用过程中感到不方便
如果是指木制的油画写生用的工具箱,那有个普遍而令人头疼的问题是:金专属旋钮设计虽好,但属很容易脱落,尤其是野外跋涉时,随着步伐带来的震动,这些旋钮会自然松动,滑脱,非常容易遗失,而这种零件很难配,在一般的五金店根本找不到合适的代用品,所以好一点的画箱一般根本舍不得带出去写生,太差了又不好用。
『玖』 学油画需要什么用品
油画的主要用具:油画箱、油画颜料、画笔、画刀、画布(纸)、调色油、艺用松节油、上光油等。 油画的其它用具:油画布底料、塑型膏、油壶、洗笔液、内框、外框、绷布钳、钉枪等。 1. 油画箱,可作画架使用,内部可当工具箱,并放有木制调色板。 2. 油画颜料,分矿物质和化学合成两大类。颜料的性能与其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关,掌握颜料的性能有助于充分发挥油画技巧并使作品色彩经久不变。 3. 画笔,用弹性适中的动物毛制成,如狼毫、猪鬃、小马毛以及尼龙毛等。画笔有尖锋圆形、平锋扁平形、短锋扁平形及扇形等种类。 4. 画刀,又称调色刀,用富有弹性的薄钢片制成,有尖状、圆状、平口之分,用于在调色板上调匀颜料,不少画家也以刀代笔,直接用刀作画或部分地在画布上形成颜料层面、肌理,增加表现力。 5. 画布,标准的画布,是将亚麻布或帆布紧绷在木质内框上后,用胶或油与白粉掺和或用油画底料涂刷在布的表面制作而成。一般做成不吸油又具有一定布纹效果的底子,或根据创作需要做成半吸油或完全吸油的底子。布纹的粗细根据画幅的大小而定,也根据作画效果的需要选择。有的画家使用涂过底色的画布,容易形成统一的画面色调,作画时还可不经意地露出底色。经过涂底制作后,不吸油的木板或硬纸板也可以代替画布。 6. 媒介剂,是用于调整颜料性状并使其和基底材料结合在一起的各种调色油、艺用松节油等稀释剂、调合剂和上光剂。
『拾』 初学者学油画先要准备些什么东西
1、 颜料,分矿物质和化学合成两大类。最初的颜料多为矿物质颜料,由手工研磨成细末,作画时才进行调和鼻衄内。颜料的性能与其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关,调色时,化学作用会使有些颜料之间产生不良反应。因而,掌握颜料的性能有助于充分发挥油画技巧并使作品色彩经久不变。
2、松节油,是一种挥发性医用油。在油画的调制中,起稀释颜料的作用。一两分钟即可完全挥发,干后无光泽。将松节油和调色油按照一定比例混合使用,干得较快,色彩也比较亮。
3、画笔,用弹性适中的动物毛制成,有尖锋圆形、平锋扁平形、短锋扁平形及扇形等种类。
4、画刀,又称调色刀,用富有弹性的薄钢片制成,有尖状、圆状之分,用于在调色板上调匀颜料,不少画家也以刀代笔,直接用刀作画或部分地在画布上形成颜料层面、肌理,增加表现力。
5、画布,标准的画布,是将亚麻布或帆布紧绷在木质内框上后,用胶或油与白粉掺和并涂刷在布的表面制作而成。
一般做成不吸油又具有一定布纹效果的底子,或根据创作需要做成半吸油或完全吸油的底子。布纹的粗细根据画幅的大小而定,
也根据作画效果的需要选择。有的画家使用涂过底色的画布,容易形成统一的画面色调,作画时还可不经意地露出底色。经过涂底制作后,不吸油的木板或硬纸板也可以代替画布。
6、 上光油,通常在油画完成并干透后罩涂上光油,保持画面的光泽度,防止空气侵蚀和积垢。
7、外框,完整的油画作品包括外框,尤其是写实性较强的油画,外框形成观者对作品视域的界限,使画面显得完整、集中,画中的物象在观者的感觉中朝纵深发展。画框的厚薄、大小依作品内容而定。古典油画的外框多用木料、石膏制成,近现代油画的外框较多用铝合金等金属材料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