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实验室仪器校准周期是多少
1.设备定期校准的主要目的
实验室对设备进行定期校准的主要目的有:
1)建立、保持和证明设备的计量溯源性;
2)改善设备测量值与参考值之间的偏差及不确定度;
3)提高设备不确定度的可信性;
4)确定设备性能是否发生变化,该变化可能引起实验室对之前所出具结果的准确性产生怀疑。
2.设备初始校准周期如何确定
设备初始校准周期的确定应由具备相关测量经验、设备校准经验或了解其它实验室设备校准周期的一个或多个人完成。确定设备初始校准周期时,实验室可参考计量检定规程/校准规范、所采用的方法和仪器制造商建议等信息。此外,实验室可综合考虑以下因素:
1)预期使用的程度和频次;
2)环境条件的影响;
3)测量所需的不确定度;
4)最大允许误差;
5)设备调整(或变化);
6)被测量的影响(如高温对热电偶的影响);
7)相同或类似设备汇总或已发布的测量数据。
3.设备校准周期的调整
ISO/IEC 17025:2017 中 6.4.7 规定:
【实验室应制定校准方案,并进行复审和必要的调整,以保持对校准状态的信心】
实验室制定校准方案后,应在后续使用中结合设备的使用情况和性能表现作出必要的调整。设备的校准周期以及后续校准周期的调整一般应由实验室(或设备使用者)确定,并以文件化的形式规定。如果设备的校准证书中给出了校准周期的建议,实验室可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是否采用。
4.设备后续校准周期调整需考虑的因素
设备后续校准周期的调整,一般应考虑以下因素:
1)实验室需要或声明的测量不确定度;
2)设备超出最大允许误差限值使用的风险;
3)实验室使用不满足要求设备所采取纠正措施的代价;
4)设备的类型;
5)磨损和漂移的趋势;
6)制造商的建议;
7)使用的程度和频次;
8)使用的环境条件(气候条件、振动、电离辐射等);
9)历次校准结果的趋势;
10)维护和维修的历史记录;
11)与其它参考标准或设备相互核查的频率;
12)期间核查的频率、质量及结果;
13)设备的运输安排及风险;
14)相关测量项目的质量控制情况及有效性;
15)操作人员的培训程度。
㈡ 检测仪器的检定周期是怎样规定的
检测仪器的检定周期规定
1、新购入的计量、检测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必须经检定或自校合格。检定或自校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2、根据设备检定、自校计划,质量管理部提前一个月通知有关设备使用部门,做好检定、自校准备,以便能按期组织送检或自校。
3、规范对检测的准确度和有效性有影响的测量和试验设备的检定或自校,以保证检测设备的准确度和量值可溯源性。
4、初制订本年度计量器具和检测设备检定、自校计划,报技术负责人批准并发送给有关部门。
5、计划应包括设备名称、型号、规格、编号、生产厂、使用部门、检定或自校周期、检定或自校日期、鉴定机构、校准部门、设备保管人等。
㈢ 如何仪器校准,依据是什么
仪器校准:在规定的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内或实物量具所代表的量值容,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这个方法的第一步首先是对仪器进行检查,而这个检查需要对仪器进行实验性的操作,并且要记录操作过后的实验数据,别忘了实验次数尽量多一点,以确保不会出问题,最后就是数据的比对,我们可以根据标准值与实验值得差距推算出仪器的精准度,而这也就达到了我们进行仪器校准的目的。
校准依据:
1、首选是国家计量仪器校正规范;
2、或依据计量检定规程中的相关部分;
3、或由设备制造商指定的方法;
4、或选择知名的技术组织或有关科学书籍和期刊最新公布的方法;
5、如果没有国家计量仪器校正规范,可使用满足顾客需要的公开发布的、国际的、地区的或国家的技术标准或技术规范;
6、或使用自编写的仪器校正方法文件,自编写仪器校正方法应依据JJF1071-2001《国家计量仪器校正规范编写规则》进行编写,经确认后使用。
㈣ 仪器仪表校正有哪些要求
仪器仪表主要有校正和标定两个词,容易混淆。
校正主要指对仪器仪表本身电子部分进行调准,克服电子元件(电阻电容、运放等)的分散性带来仪表性能的不一致。
对应的,标定指的是仪表连接传感器去测量已知标准物质,克服传感器以及配套带来的分散性。
对于现代的智能传感器有很多已经内部集成芯片并记录了传感器的分散性和非线性而使用者不必进行校准。
如何不校准,那么所出现的波形幅度距离幅度标准值的误差就会大,即测到的电压值是没意义的,这样的示波效果只能说仅是看下波形而已。但是由于不校准,波形的形状也会出现很大的偏差,比如本来是方波,却变成了不是脉冲又不像正弦的一个奇怪波形,这样的图像还有存在的意义吗?你怎么判断电路的状态是不是正常呢?还不如没有示波器,直接用万用表好了。所以总的来讲,示波器开机后,一般应在热机20分钟后,先将探头拨在10X档,然后在示波器的校准波形输出接口上(一般输出的是1Khz或2Khz的方波),观察波形图像是不是方波,若出现过冲或欠冲都要用无感螺丝刀(探头配有的)调节探头上的小旋扭,使之达到方波的形状,然后才可以进入实际测量。注:校准时探头不可拨在1X档做校准,这样的带宽仅6Mhz,并且阻抗会小很多,所以1X档校出来的状态都是无用的。
㈤ 什么叫校准较准的依据是什么
校准的依据可以是国际标准、国家标准、部颁标准、校准规范、检定规程、行业通行的测试方法、科技论文等。
校准: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计量器具示值误差的一组操作。是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计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示值,或实物量具或标准物质所代表的值,与相对应的被测量的已知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校准结果可用以评定计量仪器、测量系统或实物量具的示值误差,或给任何标尺上的标记赋值。
校准的目的是:
1、确定示值误差,并可确定是否在预期的允差范围之内。
2、得出标称值偏差的报告值,可调整测量器具或对示值加以修正。
3、给任何标尺标记赋值或确定其他特性值,给参考物质特性赋值。
4、确保测量器给出的量值准确,实现溯源性。
校准的依据是校准规范或校准方法,可作统一规定也可自行制定。校准的结果记录在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中,也可用校准因数或校准曲线等形式表示校准结果。
㈥ 设备的校准周期如何定
对准确度无严格要求的一般指示用计量器具,可进行有效期管理或延长检定周期,一般控制在检定规程规定的最长周期的2至4倍时间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