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适用于斯柯达明锐的防爆胎多少钱
看你要哪个牌子的,一般就七八百吧
2. 我的斯柯达昊锐2009年12月份买的,去年换了两个前面的轮胎,后面两个轮
跑高速最好是换了,因为轮胎的寿命就是3到5年,大概6万左右,那个先到算那个。轮胎是橡胶产品,到了一定的年限就没有柔韧性了,橡胶发硬了,排水,和刹车操控会变的特别差,后轮高速跑快拐弯的话容易有点摆尾,尤其是大夏天更容易有爆胎的机率,雪天和雨天容易有侧滑的几率。当然这个也说不好哪个时间段出问题,但是敢肯定出事概率肯定比任意一个正品的新轮胎品牌出事概率要大的多。这个轮胎型号是205/55R16的,米其林价钱在580到650这个价位左右,一线的其他品牌在500到620左右,当然也有十大品牌的后几个品牌在450到550左右,还有国产品牌在330到450,其他杂牌一般都是300起最多就是300到360。建议换450到550左右的,好比邓禄普,!!!还有马牌,普利司通,当然后俩品牌是排在前5的,所以价钱低的绝对是这俩品牌里的低端的产品,也就是花纹不一样,。。邓禄普是排在5到7名的。更适合你的车,稍微多点钱就能换到邓禄普高端花纹了。固特意,倍耐力,呀这些就不推荐了,主要是不适合你的车,还有就是本人对这俩品牌特别感冒,尤其是固特异,噪音大到没话说,倍耐力主要是针对轿跑,超跑系列,以及宝马的防爆胎。。。好了不多说了,邓禄普和普利司通是本人最看好的俩个品牌,17万以下的车和越野车选择邓禄普,17万以上的车选择普利司通,当然17万以上的越野车绝对还是选择邓禄普。邓禄普越野车轮胎在我这里非常看好。希望对你以及看了评论的车主朋友以后的换轮胎有帮助,。。谢谢
这个花纹早就停产了,是米其林MXV8花纹的,是个老花纹了。。如果车主不在乎你价钱,特别在乎舒适静音的话还是选择米其林吧。
3. 斯柯达柯米克胎压灯如何消除胎压灯怎么消除
你好,根据你的描述斯柯达胎压灯消除的方法如下:首先需要关闭点火开关,长按仪表盘上的单次计程表归零按钮,在按钮的同时,把按点火开关,这时里程表就会倒计数,等到显示屏显示0000.0时立刻松开单次计程表归零按钮就可以了,这样汽车的保养灯就归零了,望采纳,谢谢
4. 私家车用什么品牌的轮胎比较经济耐用
马牌轮胎实力最强,汽车配件排行榜前三,全球出现的第一条防爆胎是马牌,奔驰最早配备的是马牌。只是因为做广告少所以知名度没有米其林高。
5. 07款斯柯达胎压警示灯怎么去除
1、首先要确定轮胎是否正常,如果缺气严重只有充好才能让警示灯熄灭;
2、如果确定车轮都没有问题,可以可以长按胎压监测键直到灯灭,这样就消除了,然后再按胎压监测键,直到灯亮,重新启动就好了。
胎压,严格意义上指的是轮胎内部空气压强。驾驶侧车门后端有一张印有标准胎压志标,此为轮胎冷却时的压力,即停车至少三小时或行驶不超过1.6km时。轮胎冷却时,所测胎压最为准确。
6. 二十寸的防爆胎不好压开怎么搞
定期检测胎压很重要
或许大家都知道,胎压是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的,冬天胎压就要充足一些。如果胎压不足,很可能导致爆胎。徐站长告诉记者,一般情况下,亏气轮胎的爆胎几率要高一些,如果轮胎亏气时还继续行驶,会使轮胎侧壁发生变形,开车时间长了,轮胎内部就会堆积大量热量,而热量最终会导致轮胎内部气压发生变化,从而引发爆胎。
据悉,轮胎亏气引发的爆胎事故几乎占到爆胎事故的一半,所以,建议车主在平时一定要养成定期检查轮胎气压的好习惯。车主可以购买一个胎压监测器,每隔一两周监测一下,也可以经常目视胎压,看轮胎是否亏气。最可靠的办法就是每隔半个月或一个月去4S店检测一次。
过期轮胎坚决不能用
有的车主以为轮胎只要不坏就可以继续使用,其实不然,轮胎是有使用寿命的,如果轮胎过期了就不能继续使用。徐站长说,一般情况下,轮胎的使用寿命在2年~3年或行驶6万公里左右,超过使用寿命或已经严重磨损的轮胎应及时更换。
据悉,橡胶的保质期一般为5年左右,而轮胎的使用寿命与使用方法、储存等条件有密切关系,因此,车主要密切关注自己的轮胎,一旦发现轮胎有老化现象、意外损伤和磨损严重等都应及时更换。
“带伤”轮胎千万别再使
所谓的“带伤”轮胎一般是指发生在轮胎侧壁上的漏孔,车主在日常行车中走的道路比较复杂,因此扎胎现象在所难免。徐站长告诉记者,轮胎扎伤一般是正面的漏孔可以进行修补,补好后也能正常使用,但如果轮胎侧壁或轮胎侧壁与轮胎面夹角中的漏孔就不能修补了,即使修补好了也不要再使用。
徐站长提醒车主,日常行车中要经常检查轮胎是否有损伤,如:看轮胎的表面是否有扎钉、割伤等现象,一旦发现损伤要及时修补或更换。如果发现轮胎花纹沟中存在一些石子等,也要及时剔除,避免轮胎冠变形。另外,不要让轮胎接触油类和化学物品。
每隔一段时间要给轮胎换位
轮胎每跑一段时间就要进行换位,这样可以保持轮胎磨损的均匀。车辆每行驶5000公里应做一次轮胎换位,每行驶5000公里~1万公里做一次四轮定位,以避免轮胎非正常过度磨损。不允许在同一轴上安装不同型号或者新旧差异较大的轮胎。车轮不平衡度超标,高速行驶时将会产生高频摆动,造成轮胎偏磨,不利于行车安全。轮胎修补后应该进行动平衡检测调整,轮胎单边动平衡检测值应该小于等于40克。
■相关链接一
车辆爆胎 该怎么办
汽车在行驶中一旦发生爆胎,千万不要惊慌失措,胡乱打方向盘,应该保持冷静,双手在3点、9点位置紧握方向盘,并保持车辆按照安全路线行驶,并且不要急转向。在让车制动停止的过程中,切忌重踩刹车,应该以点刹车为主,并将车辆挂入低挡,利用发动机自我制动,让车子在安全路线中慢慢停下来。在车辆安全停止后,熄火并拉手刹,在车辆后方放置反光板,以防造成其他车辆与自己车辆发生碰撞。随后,根据实际情况拨打电话求援,或者从后备箱中拿出备胎进行更换。
■相关链接二
带胎压监测功能 更安全
汽车在行驶中,只有4个轮胎与地面进行直接接触,相当于4张扑克牌大小的面积,直接决定车内驾驶员的安全。当胎压不稳就容易发生爆胎事故,这种突然性的爆胎并不易于检查和发现。但随着汽车科技的不断发展,近年来,不用车主自己拿仪器监测胎压的车型越来越多。
目前,具有胎压监测功能的车型,分直接和间接胎压监测两种形式。这两种方式都能很好地对轮胎进行胎压监测,但工作原理并不一样。最直观的莫过于直接式胎压监测装置,其在4个轮胎中均装有压力传感器,并实时测量胎压,当胎压发生异常时,会利用无限发射装置,将数据传送到中央模块数据中,并在车内显示器中直接进行数值显示,同时还提供报警功能。
另外一种间接式胎压监测装置,是利用轮胎的滚动半径变化进行间接监控。当轮胎气压降低后,重量会逐渐压在亏气的轮胎上,并使其滚动半径变小,ABS就会根据转速差别,将胎压发生的变化掌握,同时进行监控和报警。
推荐车型:斯柯达明锐、荣威550、腾翼(微博)C50、新帕萨特、新君威、上海大众朗逸、东南V3菱悦、荣威350。以上车型不同的配置版本中,均会有直接或间接的胎压监测功能,可以为车主最直接地提供需要观测的胎压情况。
7. 可以换防爆胎么,倍耐力新P7
我个人觉得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安装防爆胎的质量还不错,你可以参考一下。
8. 什么车有防爆胎
宝马7系装备的第一款RSC防爆轮胎,充气后的轮胎胎壁是支撑车辆重量的主要部位,特别是一些扁平比(扁平比是轮胎高度与宽度的比)较大的轮胎,胎壁非常“肥厚”,“爆胎”严重时通常会导致胎壁的瞬间崩溃,从而使轮胎瞬间失去支撑力,导致车辆重心立刻发生变化。
特别是前轮驱动车的前轮爆胎,爆胎后瞬间的重心转移很可能会令车辆失控。 该防爆轮胎由外胎、常用内胎、备用内胎、钢圈、气体发生器(或储气腔)、压力传感器和控制单元组成。
(8)斯柯达防爆胎扩展阅读:
轮胎的寿命与气压有很密切的关系。胎压过高、过低都会引发轮胎过度磨损,造成爆胎。如果驾驶员发现由于气压过高造成轮胎过热。
绝对不允许采用放气、向轮胎上浇冷水的方法来降低温度,这样做会加快轮胎的老化速度,大大降低轮胎的使用寿命。遇到这种情况只能停车自然冷却降温、降压。对于胎压过低,驾驶员要及时充气,并检查轮胎是否有慢撒气现象,以便更换气密性好的轮胎。
9. 斯柯达明锐出现胎压监测标志怎么消除
当斯柯达明锐出现胎压监测标志,必须胎压复位后才可以消除故障灯的。出现出现胎压监测标志的情况,可以这样可以这样消除:
长时间按挂档杆前部最右面带有胎压标识的SET按键,在钥匙打开或者怠速状态下,常按3秒仪表指示灯点亮,并有“叮”的一声,证明初始化完成。初始化完成,胎压监测标志可消除。
如果上面的方法不能消除,可以去4S店叫工作人员检查并消除。
胎压监测的作用是:汽车行驶过程中对轮胎气压进行实时自动监测,并对轮胎漏气和低气压进行报警,以确保行车安全。出现轮胎监测标志德原因有:
轮胎被扎引起的胎压监测灯亮。这个情况通常极慢的漏气,一时没法发现到底是那个轮胎,可以叫4S店叫维护人员用胎压表测量。若缺气,就补足,然后再观察胎压报警灯,若过几天又亮起,可能就要扒胎检查了。
胎压监测灯亮有时是胎压过高。当有轮胎胎压过高时会触发胎压监测灯亮。
低胎压行车时间过长引起的胎压监测灯亮。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某个轮胎胎压过低,高速运转使胎温升高,进而引起的胎压升高,这时应及时停车休息或更换备胎。
久未加气的胎压变低引起的胎压监测灯亮。当气压低于1.8以下时,引起的胎压监测灯亮,所以平时应做下检查,看胎压检测器是否正常。可以到4S店请专业人员采用手持式学习工具,重新获取所有轮胎传感器ID,对接收控制器进行绑定。
10. 春节前A级车降幅TOP5,宝马奥迪15万,5万多买斯柯达
自打上次SUV车型的优惠行情汇总12月SUV优惠行情TOP5!路虎优惠10万!17万买奥迪?(链接可以戳哦)出炉后,组长在后台又收到了大量的留言,这回倒是没有批判组长,而是大家提议想看看其它类别的车型。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