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么是矿用防爆开关
防爆压力开抄关是应用于危险场合的最袭可靠仪表,通过坚固的密封壳体将接线触点密闭在坚固空间中达到隔爆的效果。防爆压力开关工作原理为纯机械形变导致微动开关动作。当压力增加时,作用在不同的传感压力元器件(膜片、波纹管、活塞)产生形变,将向上移动,通过栏杆弹簧等机械结构,最终启动最上端的微动开关,使电信号输出,设定方式从功能原理上又分成连续位移型和力平衡型
B. 煤矿用的防爆开关原理图
煤矿上 80 和 绞车的 80N 开关是 最普通的开关
开关原理图的话 , 我手上都是书籍, 实在没有 电子版的
要说那个地方容易坏的话
1、综合保护器
2、接触器
C. 矿用防爆开关
朋友,根本没有单独矿用自动抽水的防爆开关,不过你可以采用矿内检测监控设备来完成这个功能的,也就是利用远程断电仪和水位探头来自动开启防爆开关或者关闭防爆开关的啊。
D. 矿用防爆开关里的真空管有什么作用
矿用抄防爆开关里的真空管的作用:
(1)防止触点在分断时,产生的电弧使触点氧化粘连,造成主回路不能及时分断,损坏设备。
(2)提高防爆性能。
真空管就是真空电子管,有二极管、三极管等,半导体技术发展之前,通讯行业的主力器件,1946年的第一台计算机就是真空管和继电器构成的。真空管具有抗辐射能力强、抗宇宙射线、线性放大区域宽等特点,在航空航天领域、高保真音响等方面还有应用。
E. KBZ矿用隔爆型真空馈电开关的详细图纸
矿用隔爆型智能化真空馈电开关KBZ-100,200,300,400,630/1140(660)济源科灵电器
宽度:736 高度:730 厚度:540 原型号:BKDZ-400/1140(660)
一、用途回 本开关用于煤矿井下答交流50Hz,额定电压1140V或660V,额定电流至400A的线路中,作为供电系统的总开关或分支开关,也可作为大容量电动机的不频繁起动之用。同时可用于井下供电监控系统中。
二、特点 结构:平移式快开门 保护器:智能化DKBZ---II DVP---PLC 整定方式:拔码盘整定 外部按钮整定 保护功能:欠压、过流、漏电、漏电闭锁、选择性漏电保护 显示方式:中文液晶显示 通讯方式:标准RS485接口
三、参数: 防爆型式:Exd[ib]I , 额定电压:660V , 额定电流:400A 本安最高开路电压:8.5V DC 本安最大短路电流:90mA
F. 矿用防爆型馈电开关与防爆型电磁启动器的区别
矿用防爆型馈电开关,即为矿用隔爆型真空馈电开关;防爆型电磁启动器,即版为防爆电磁起动器,二权者的区别如下:
一、结构不同
矿用隔爆型真空馈电开关:结构包括壳体、箱体、真空断路器、保护器、电源变压器、阻容吸收器、仪表板和电源变压器等。
防爆电磁起动器:结构包括隔爆外壳、真空本体、真空接触器、电动机综合保护器、过电压吸收装置、中间继电器和熔断器等。
二、作用不同
矿用隔爆型真空馈电开关:主要用于供电系统的总开关、分支开关、或作为矿用隔爆型移动变电站用馈电开关,也可以用于过载、短路、欠压、漏电保护。
防爆电磁起动器:主要用于控制三相鼠笼型感应电动机的直接起动,停止和正反向运转,并能对电动机的过载及断相起保护作用。
三、特点不同
矿用隔爆型真空馈电开关:具有分断能力强、分析速度快、电气原理简单、保护功能和显示功能齐全等特点。
防爆电磁起动器:具有表面高压静电喷塑、外形美观和各种回路可根据需要自由组装等特点。
G. 急求,矿用防爆真空馈电开关KBZ—200的显示装置型号及全称!在线等~~
KBZ()I-400、200/1140(660、380)
矿用隔爆型真空馈电开关
一 型号及其含义
KBZ(BKD9)- □ □ / □
额定工作电压V
额定工作电流A
设计序号
矿用隔爆型真空馈电开关
二适用范围
KBZ(BKD9)I系列矿用隔爆型馈电开关,适用于具有爆炸性气体危险混合物(甲烷类)和煤尘的煤矿井下,在交流50Hz、额定电压至1140V以下的线路中,作为总开关、分支开关,也可作为大容量电动机不频繁起动控制之用。
三 保护功能
1.过载、短路倍数均可整定,通过插件拨码整定;
2.具有短路、过载、漏电闭锁等保护功能;
3.具有风电瓦斯闭锁功能;
4.与JJB检漏继电器配合可实现漏电保护功能。
四 技术参数
额定工作电压
(V)
额定工作电流
(A)
工作频率
(HZ)
过载倍数
短路倍数
本体安装形式
合闸方式
1140(660)
400、200
50
0-1Ie
1-10Ie
抽屉式芯架
机械合闸机械保持
H. 矿用防爆真空开关,正反转,按下正转按钮主电路有吸合动作,但不能吸合,请各位前辈指点,谢谢。
真空接触器坏了
I. 煤矿用400A真空接触器防爆开关电路图。多谢!
兼本安要求:1、金属壳物理隔爆;2、加阻容吸收电路减小接触器开断时的火花能量;3、结构上采用消弧设计、4、真空保护触头、5、用一系列互锁避免电路漏电时启动和误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