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制冷设备 > 糠醛设备哪里生产

糠醛设备哪里生产

发布时间:2023-10-24 03:13:54

㈠ 森林工业有哪些

森林采运工业(见森林采运)、木材工业、林产化学工业和林业机械制造工业的总称。简称森工。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和现代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贯彻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以现代林业科学理论为基础,以林业机械化为重要手段,遵循集约经营、永续利用的原则,合理开发现有森林资源,实现多种目的综合利用,以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对木材等各种林产品的需要。

中国森林工业概况

中国上古时代,森林茂密,山地的80%为森林所覆盖。原始的森林利用始于旧石器时代,而森林采伐则始于新石器时代,在公元前4000年已用石斧伐木,而且有了简易的木材加工,如木器制造和木构干栏式建筑。夏、商、周为铜器时代,伐木采用铜制斧、刀、锯。木材运输以水运方式为主,木筏编扎放运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从春秋战国以来的漫长历史时期,人口不断增加,木材需要量巨增,因而森林资源开发利用规模日益扩大,加上乱伐频繁,森林遭到破坏,甚而有些地方的原始林逐渐消失,自然环境日趋恶化。到1840年除东北大小兴安岭、乌苏里江流域、云贵高原、金沙江流域及西藏地区的原始森林外,遍及各地的茂密森林已几乎消失一半。古代森林从原始利用到较大规模的开发利用,均属手工作业,不论森林采伐或林产加工纯系作坊式粗加工,工具简陋,生产技术简易,但有些技术诸如木筏编扎放运、木构件的拼接、木材的蒸煮干燥、烧炭、造纸、造船等技术,已因有相当水平而闻名于世,对当时社会经济、人民生活,文化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

自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的森林开发利用,在生产方式、作业技术和组织经营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原始的森林利用到规模较大的手工作业,转入掠夺式森林采伐的原木生产利用阶段。在晚清时期,沙俄强取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和乌苏里江以东约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从而中国森林资源约减少1/5。尔后日本占领东北期间,又相继掠夺1亿立方米木材资源。中国除帝国主义所占领的地区以外的其他林区,森林资源基本上为买办资产阶级、木材商和地主所据有。或设木材公司、伐木公司,或设木材商号、木材商行,专门从事森林开采和木材买卖,从中牟取暴利,从而使这些主要林区的森林资源也在逐年减少。到20世纪40年代,很多昔日茂密森林已童山濯濯,变为不毛之地。据不完全调查估计,1949年中国森林覆盖率已降为8.6%。中国近代森林采伐运输,长期处于手工作业阶段,木材产品多为锯材、枕木、坑木、建筑材、造纸材等。自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初期,开始向机械化作业起步,木材生产效率有了一定提高,20世纪初,木材加工已有少数利用圆锯和小带锯作业的小型制材厂,并开始生产胶合板,但设备简陋,技术落后。林产化学加工,多以传统的手工作业进行生产,产品有生漆、桐油、松香、白蜡、五倍子等,其产量与质量都居世界前列。3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森林窄轨铁路运材、中型木材机械加工厂、机械木浆造纸厂以及小型松脂加工、栲胶、松根干馏等工厂,产品种类有所增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发展林业的同时,重视森林工业的发展,建国初期提出“普遍护林、重点造林、合理采伐利用”的方针。其后于60年代中期,强调造管并举、采育结合、永续利用,并针对国民经济发展对木材与其他林产品日益增长的需要,专设森林工业经营管理机构,以加强木材生产与林产加工的领导,使中国森林工业开始进入机械化作业阶段,初步形成了独自体系,为以后实现以木材综合利用为中心的森林工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80年代,中国林业进入振兴时期,提出立足改革,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加强集约经营,发展综合利用的方针,使中国森林工业在原有基础上取得了新的进展。中国从50年代到80年代,经过长期努力,伴随林业教育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逐步建立起由森林采运工业、木材工业、林产化学工业、林业机械制造工业构成的,以实现森林资源综合利用为中心的生产、教育、科研相结合的森林工业体系。

森林采运工业

中国森林资源集中分布在东北(吉林、黑龙江)、内蒙古、西北(陕西、甘肃、新疆)、西南(四川、云南)国有林区与南方10省、自治区(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贵州)集体林区,其森林面积与林木蓄积分别占全国森林面积与林木蓄积的78%、86%,是中国的主要木材生产基地。为了开发林区,有计划地进行合理采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在国有林区建立了131个林业局,在南方集体林区建设了158个重点产材县,建立了约350个国营伐木场(采育场)。1949至1987年共为国家提供木材15.3亿立方米。1987年木材产量为6217.55万立方米,为1949年567万立方米的10.9倍。为了合理开发利用现有森林资源,在木材生产中,重视林区建设,加强伐区工艺设计,改进作业方式,提高生产技术,使劳动生产率不断得到提高,1986年东北林区已达到1192立方米/人·年。国有林区由于逐步推广原条集运材工艺,在贮木场进行合理造材,使梢头木、枝桠等采伐剩余物得到利用,从70年代起有的采运企业在林区推行木片生产,自1978年至1986年共生产木片430万层积立方米,为林产加工提供原料,从而提高了森林资源利用率。1987年森林采运机械化程度,东北、内蒙古林区达到91.38%,西南、西北林区为55.32%。

木材工业

中国木材加工历史悠久,木材干燥、拼接、雕刻和家具制造等手工工艺,曾闻名于世。1949年以前,木材工业生产基础极为薄弱,能从事木材机械加工的工厂不多,产品结构很不完善,产量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重视木材加工机械设备的引进与设计制造,开展木材机械加工工艺的研究,使木材加工开始向工业化生产的道路发展。50年代中期以来,相继研制生产合成树脂胶粘剂、纤维板、刨花板、层积材、改良木和表面装饰材,初步形成了包括制材、人造板、室内干燥、木制品生产等门类齐全的木材工业体系。锯材年产量,由1950年的344万立方米增加到1988年的2621万立方米,约增长6.6倍。人造板在50年代初只有胶合板,1951年产·量1.69万立方米,到1988年包括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年产达280万立方米。非木质人造板生产已具雏形。人造板表面加工设备能力已超过1亿平方米。木材综合利用率已接近60%。在木材干燥和木材防腐等方面也有很大发展。在科技水平方面,有些领域已接近或达到先进国家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水平,如微机、激光、核辐射和光电等技术在有些生产环节上已开始运用;胶合板生产中运用无卡轴旋切技术,人造板生产部分工段已实现了连续化、自动化作业。

林产化学工业

中国林产化学加工亦有悠久历史,造纸素称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拥有生漆、樟脑等特产。近代因帝国主义侵略与封建主义的统治,而未得到应有发展,生产技术落后,产品多为初级产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经过40年的努力,现已形成由简易粗加工发展为综合性精加工、手工作业发展为机械化和部分连续化作业、初级产品向高质化工产品发展的新兴工业。80年代中期,主要产品的产值增长了36倍,产品由过去的21种增加到112种,技术水平也显著提高。松香产量1953年为2.2万吨,到1988年则增加到37.6万吨,当年出口21.6万吨。松香生产由滴水法直接火加工逐步改造为蒸汽法生产,而大中型松香厂由间歇式向连续化发展。松香、松节油深度加工产品品种由40种增加到80种。栲胶产量1953年为120吨,1988年则增加到41860吨。栲胶与单宁酸生产已用金属的浸提设备代替木制、水泥的简易设备,且已发展为多种连续形式的浸提器,改善了生产条件,产品质量有所提高。活性炭是60年代新发展起来的林产化学工业产品,到80年代中期产量已达3万多吨。活性炭生产已由简单的闷烧法向连续化的水蒸气活化法发展。其他产品如桐油、生漆、紫胶、桉叶油、松针粉、松针膏、柏木油、可可豆色素与紫胶色素等,则向再加工、多品种方向发展。

林业机械制造工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发展林业机械化,50年代初,在东北地区建立了两个林业机械制造厂,只能生产伐木工具与森林铁路车辆。80年代已能生产包括森林采运,木材加工,林产化工设备,林业工具、刃具以及狩猎机具7类产品。1986年全国拥有林业系统的林业机械厂77个,先后制定了48项158个林业机械标准,其中国际标准9项29个。据1987年统计,现有各种林业机械1876种,由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有170余种,其中采用国际标准的有13种。随着林业生产机械化的发展,通过机械设备的引进与技术改造,不仅在提高单工序机械性能方面,而且在联合机创制方面都有了新的进展,研制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诸如山地整地机、超低容量喷雾机等营林机械;液压传动木材装载机、钢架杆集材架空索道等森林采运机械;低噪音的带锯机、木工机床、板式家具成套设备、鼓式削片机等木材加工机械新产品,对进一步推动森林工业和林业生产机械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森林工业教育

为了培养森林工业科技专门人材,50年代以来,在先后建立的北京、南京、东北3所林业大学,中南、西南、西北、内蒙古、吉林、福建等6所林学院,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广西农学院林学分院等院校,共设置了森林采伐运输、林区道路与桥梁工程、木材加工、林产化学加工、人造板、制浆造纸、家具设计制造、林业机械、木工机械、林业机械运用与修理、森工电气化与自动化等11个森林工业专门技术专业和经济管理、财务会计、计划统计、林产品贸易等4个森工经济方面的专业。同时还在少数中等林业专科学校设置了上述个别专业,为国家培养森林工业高、中等技术人才。1981年重新恢复了曾一度中断的培养研究生工作,在学位委员会林业工程学科组中设有木材学、森林采伐运输、木材加工与人造板、林产化学加工、林业机械、林区道路与桥梁工程等6个专业。到1988年底,已为国家培养森林工业本科大学生12356人,硕士学位研究生284人。

森林工业科学研究

林业部于1952年成立了全国性林业科学研究机构——林业研究所,研究内容包括营林与森林工业。1957年又成立了森林工业研究所。1958年10月将两所合并改称中国林业科学院,成为全国综合性、多学科的林业科研机构。下设的森林工业研究所,内有森林采运、木材加工、林产化学、林业机械等研究室。自1960年至1964年,先后将上述研究室扩建为林业机械、林产化学、木材工业、森林采运等4个研究所。同时,在大部分高等林业院校和有些省(区)(如黑龙江、四川、云南、广西等)的林业研究所(院)中,也都设立了森林工业方面的研究室(所)。至此,全国森林工业多学科的综合性科学研究体系已经形成。森工科研单位在森林采运机械化和伐区工艺设计、木材综合利用、林化产品的改性加工利用以及林业机械设备创制等方面都取得了优异成绩。

世界森林工业概况

世界一些林业发达国家,针对世界性的森林资源日趋减少,木材供求矛盾日益加剧,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对森林工业政策进行了调整,其特点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稳定森林采伐量,加强木材综合利用来发展林产工业;二是重点发展精加工产品,扩大加工层次,以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通过政策调整,世界森林工业总的趋向是:适当减少森林采运工业的投入,在不增加森林采伐量的情况下,充分利用采伐加工剩余物,提高林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向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增加林产工业产值方向发展。

森林采运工业

世界一些林业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苏联、瑞典等国家20世纪70年代前,木材生产已实现了机械化作业,从70年代开始致力于提高全盘机械化,并向半自动化迈进。瑞典1985年前,在皆伐作业中全盘机械化比重已达72%。由于实现全盘机械化,木材生产单工序与多工序已组成成套机械系统,如伐区作业机械系统、木材装运机械系统和贮木场作业机械系统,使森林采运综合劳动生产率大有提高,如加拿大80年代中期已达13.2立方米/人·日,瑞典为7.1立方米/人·日。这些国家60年代广为采用原条集运材生产工艺,如苏联1984年其比重达95%,而伐倒木集运材与原木集运材生产工艺各占2.5%。随着全树生物量利用的开展,今后伐倒木集运材生产工艺与木片生产工艺将会得到一定的发展。运材多以汽车运材为主,水运仍占一定比重,而森林铁路运材则呈下降趋势。林道网密度最高的国家有奥地利为33米/公顷,联邦德国为29米/公顷,中等国家有瑞典10米/公顷,美国7米/公顷。

木材工业

最早是在18世纪中期,从制材工业发展起来的。1780年左右,在欧洲首先出现了机械制材。1850年带锯机的发明进一步提高了制材机械化水平。到20世纪80年代,制材工业发达国家已普遍采用按树种和径级进锯,先剥皮、后检测、再下锯的新工艺。有些国家的大型制材企业已采用金属探测、光电检尺、X光透视缺陷部位和微型机控制下锯和裁边等新技术,实现了生产连续化和自动化。1840年,德莱塞尔(Dresser)首先获得美国旋切机专利,以后法国卡兰德(Carand)又获另一专利。随着旋切机的诞生,德国在19世纪中期建立了胶合板厂。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些胶合板工业先进国家,都注意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来提高整个生产过程的连续化和自动化程度,提高设备的加工精度和工作效率,以求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木材利用率和产品质量。80年代中期,经过二次加工的胶合板比重有所增加,如芬兰已占胶合板总产量的60~70%。英国于1898年,在圆网造纸机的基础上,最早建立起纤维板厂。到20世纪80年代,全世界的纤维板生产仍以湿法为主,硬质纤维板1984年产量占纤维板总产量的60%左右。纤维板原料除利用小径木和加工剩余物外,还广泛使用枝桠材、木片和锯屑。用干法生产工艺制成的中密度纤维板,1981年产量已达317万立方米,约占纤维板总产量的15%,其性能已接近天然木材和胶合板的水平。世界第一个装备齐全的刨花板厂是1941年在德国建立的。70年代初,美国建成了世界第一家定向刨花板厂,尔后北美开始发展定向华夫板。随着胶粘剂的改进和模压工艺及设备的日臻完善,80年代刨花模压成型产品发展很快,已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家具、电器和包装等部门。

林产化学工业

各国根据各自拥有的森林资源情况,其发展重点各有不同,大致可分为:①重视发展木浆造纸。②重视松香等天然树脂生产。70年代以来其总的生产和消费水平基本保持稳定。普遍采用化学采脂法采脂,而松香、松节油再加工产品已有100多种。③利用木材干馏法制取木炭和活性炭的产量,80年代逐年增加。④利用植物原料进行水解生产糠醛仍在发展,而利用废材生产饲料酵母、酒精,只有苏联等少数国家在发展。⑤利用森林资源生产食用、药用产品,现已得到重视。

森林工业展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森林工业在过去极其薄弱的基础上,从开始兴起直到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体系,其发展速度之快及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作用的显著,是完全应予以肯定的。但由于基础薄、起步晚,与世界林业发达国家相比,不论在生产技术、经营管理、产品质量、经济效益等方面,都有相当大的差距,还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对林产品日益增长的需要。为扭转这种局面,中国森林工业应当有战略性长足的发展。其发展方向是:密切结合国情与林情,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切实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不断提高森林生产力,向以木材综合利用为中心的合理开发、永续利用森林资源,以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的方向发展。为此,主要抓好以下3项措施:①制定科学的、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和长期规划。要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方向,在合理利用现有森林资源,积极发展人工林定向培育的基础上,力求森林采运工业的巩固提高和稳定发展,大力发展林产加工工业,使森林工业的生产结构日趋合理。森林采运工业的发展,要密切结合森林资源的现实情况,立足于采育结合,认真贯彻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坚持集约经营、永续利用的原则,按既提高经济效益,又兼顾生态效益的技术政策稳步发展。木材工业要致力于产品结构、企业布局和建设规模的调整,通过新技术的引进和技术改造,大力发展深加工,扩大二次加工新产品,提高经济效益。今后制材和人造板企业的建立应接近原料基地,以发展中型企业为主,大型骨干现代化企业必须在资源丰富、建厂条件优越的地方建立。林产化学工业要在继续发展松香、栲胶等传统产品的同时,重点发展制浆造纸工业,逐步建立育林—造纸加工一体化的综合经营体系。②加强森林工业科学技术研究,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努力引进、消化、研究、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实现生产作业机械化、自动化、连续化和管理现代化,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提高生产效率,尽快赶上先进国家水平。③加强森林工业教育。要适当调整改造专业结构,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继续巩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有计划有重点地发展中等教育,加速培养亟需的中等技术人材;积极发展继续工程教育,提高在职工程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大力加强职工文化教育和技术工人培训,以适应森林工业现代化的需要。

㈡ 糠醛厂是做什么 的

糠醛厂是加工生产糠醛的。

糠醛,又称2-呋喃甲醛,其学名为α-呋喃甲醛,是呋喃2位上的氢原子被醛基取代的衍生物。它最初从米糠与稀酸共热制得,所以叫做糠醛。

糠醛是由戊聚糖在酸的作用下水解生成戊糖,再由戊糖脱水环化而成。生产的主要原料为玉米芯等农副产品。合成方法有多种。糠醛是呋喃环系最重要的衍生物,化学性质活泼,可以通过氧化、缩合等反应制取众多的衍生物,被广泛应用于合成塑料、医药、农药等工业。

糠醛的主要用途:

1、糠醛是极好的有机溶剂,用于提炼高级润滑油和柴油;

2、糠醛的衍生物有很高的附加值,糠醛是生产糠醇原料,糠醛在催化剂条件下加氢还原成糠醇,而糠醇是呋喃树脂的主要生产原料;

3、糠醛是非常重要的有机化工中间体,可制备戊二醇、乙酰丙醇、戊二烯以及酮类和甲基四氢呋喃等,由糠醛制得的1,6-己二胺〔H2N-(CH2)6-NH2〕,为制取尼龙66的原料;由糠醛制得的呋喃经电解还原,还可制成丁二醛,后者为生产药物阿托品的原料。

(2)糠醛设备哪里生产扩展阅读:

泄漏处理应急方法: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

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气、保护现场人员、把泄漏物稀释成不燃物。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防护措施:

1、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2、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3、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4、手防护:戴防苯耐油手套

5、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沐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㈢ 哪里有糠醛制造流程图

一、四氢呋喃的概况
1.1 四氢呋喃概况
1.2 四氢呋喃理化性质
1.3 四氢呋喃的包装、运输及贮存等

二、四氢呋喃的生产方法
2.1 四氢呋喃质量指标
2.2 四氢呋喃主要生产方法
2.3 四氢呋喃工艺技术的改进与发展趋势

三、四氢呋喃的生产现状
3.1 中国四氢呋喃生产现状
3.2 国外四氢呋喃生产现状
3.3国内主要四氢呋喃生产企业产能统计
3.4 国内主要四氢呋喃生产/经销企业概况

四、四氢呋喃的应用
4.1四氢呋喃在制备无机盐或有机四氢呋喃盐中的应用
4.2四氢呋喃在有机颜料应用现状
4.3四氢呋喃在制造杀虫剂中的应用
4.4四氢呋喃在玻璃工业中的应用
4.5四氢呋喃在制药中的应用
4.6四氢呋喃在其他行业的应用

五、中国四氢呋喃的消费与需求
5.1 中国与世界四氢呋喃市场需求分析
5.2 中国与世界四氢呋喃市场需求预测

六、四氢呋喃进出口统计
6.1 四氢呋喃进出口统计
6.2 四氢呋喃进出口数据分析与预测

七、四氢呋喃市场价格及市场分析
7.1四氢呋喃市场价格
7.2四氢呋喃市场分析与预测

八、四氢呋喃项目投资可行性分析
8.1 投资估算
8.2 主要设备
8.3 物料消耗
8.4 生产成本估算
8.5 经济效益分析

九、结论与建议
四氢呋喃产业的发展问题与建议

十、四氢呋喃相关资料(附件)

表格及图表

图1.1 四氢呋喃分子结构式
表2.1四氢呋喃质量指标
图2.1糠醛法合成四氢呋喃工艺流程图
表2.2糠醛法合成四氢呋喃生产的物料和能量消耗定额表
图2.2顺酐催化加氢气相法工艺流程图
图5.1 19982010我国氨纶消费四氢呋喃需求总量及预测
图5.2 19982010我国医药、农药、溶剂消费四氢呋喃需求总量及预测
图2.1 四氢呋喃生产工艺流程简图
表3.1 中国主要四氢呋喃生产企业产能统计
表3.2 世界主要四氢呋喃生产企业产能统计
图4.1 四氢呋喃主要应用领域比例
表5.1 中国四氢呋喃需求预测表
表5.2 世界四氢呋喃需求预测表
表6.1 中国四氢呋喃进口统计表
表6.2 中国四氢呋喃出口统计表
表7.1 19992004年四氢呋喃价格表
图7.1 19992004年四氢呋喃价格走势图
表8.1四氢呋喃项目投资投资估算表
表8.2四氢呋喃项目主要设备
表8.3四氢呋喃项目物料消耗表
表8.4四氢呋喃项目投资成本估算表

阅读全文

与糠醛设备哪里生产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吸液体的物理器材叫什么 浏览:126
新风机一般加什么阀门 浏览:767
转速慢振动大用什么轴承好 浏览:763
手动机械表多少年 浏览:690
制备胆矾需要什么仪器 浏览:788
简单机械装置有哪些 浏览:157
利用流水计量时间的仪器是什么 浏览:439
水平管道上阀门的阀杆安装 浏览:471
大众polo手动档空调制冷怎么开 浏览:777
干冰制冷过程发生了什么变化 浏览:414
钢筋机械连接直径不能差多少钱 浏览:950
南昌餐饮设备哪里有的买 浏览:455
塑料水阀门断了怎么关 浏览:489
集中润滑给油装置的作用 浏览:190
闽立电动工具地址 浏览:792
煤矿自动喷雾装置放炮 浏览:94
汽车机械装置故障率 浏览:515
机电耦合装置的设计 浏览:748
数控机床对检测装置 浏览:796
小米怎么关智能设备 浏览: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