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内蒙古库伦旗有没有灌液氮的地方呀
有灌液氮的地方。根据查询相关资料显示库伦旗家畜改良辅导站前往各苏木乡镇进行液氮配送,免费更换配齐液氮罐、授精器材等设备。
『贰』 液氮哪有卖
化工厂、医院、气站都可以买到,液氮可是危险品,必须用液氮专用的储存罐液氮罐才行。液氮:液态的氮气。是惰性的,无色,无臭,无腐蚀性,不可燃,温度极低。
扩展资料
在工业中,液态氮是由空气分馏而得。先将空气净化后,在加压、冷却的环境下液化,借由空气中各组分之沸点不同加以分离。人体皮肤直接接触液氮瞬间是没有问题的,超过2秒才会冻伤且不可逆转。
储存防护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穿防寒服,戴防寒手套。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库温不宜超过30℃。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但当作业场所空气中氧气浓度低于18%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
中毒处理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若有冻伤,就医治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本品不燃。
灭火方法:本品不燃。用雾状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可用雾状水喷淋加速液氮蒸发,但不可使水枪射至液氮。
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排风机将漏出气送至空旷处。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化劳发[1992]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
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3690-92)将该物质划为第2.2类不燃气体。
『叁』 武汉冰葬设备多少
据网络爆料,冰葬的费用将近三十万元。我国已经引进一项冰葬技术,现在已经在武汉试运行。冰葬技术非常好,但是机器设备很昂贵,整体来看有利有弊。
『肆』 液氮一般哪里有买
液氮一般需要在化工厂,气体市场,医院,美容院,畜牧站,气站可以买到。
液氮是危险品,必须用液氮专用的储存罐液氮罐才行。
由于无嗅、无色、无味、无刺激性,氮没有警告性特征。人类没有能够探测到氮的存在的官能。尽管氮无毒且很大程度上不活泼,通过取代空气中的氧,使之下降到维持生命所必须的水平以下,它可以成为简单的窒息物。过量吸入氮会导致眩晕、恶心、呕吐、失去知觉和死亡。
死亡可能来源于错误的判断、精神混乱或者阻止了自救的失去知觉。在低氧浓度情况下,意识不清和死亡会在几秒钟内发生,而且没有警告。 除非备有自给式呼吸器(SCBA)或空气管呼吸器,任何人,包括救援人员,都不能进入氧浓度低于19.5%的区域。
液氮容器购买选择知识:
首先要看标本量的多少,冷冻标本量的多少将决定液氮容器容积的大小,标本少的要选择容积小液氮容器,冷冻标本体积的大小同样决定购买液氮容器的大小,标本体积大就要选择容积较大的液氮容器。还有标本直径的大小对于选择液氮容器也很关键。
一般要选择液氮容器的口径要比所冷冻的标本直径要大,比如你的标本直径是90mm,而你购买了口径80mm的液氮容器,你的标本就放不进去,不能满足你的使用。
还有如果需要存放冻存管,而且储存量较大。你可以选择大口径,大容积的液氮容器来储存,大口径大容积的液氮容器内部可以放抽屉式不锈钢冻存架,是转为储存2mm冻存管的设计的。
标本量:液氮保.存天数较长的可以选择容积30升或35升50mm口径的液氮容器来储存,液氮静态保存天数都在半年以上。
冷冻标本体积的大小同样决定购买液氮容器的大小,标本体积大就要选择容积较大的液氮容器,如购买了小容积液氮容器来冷冻,标本将占去液氮容器内部的空间,液氮容器内只能装少许的液氮,从而减少了液氮的保存天数,有可能在造成冷冻标本因缺少液氮而坏死。所以标本体积的大小对于选择液氮容器的大小至关重要。
标本直径:一般要选择液氮容器的口径要比所冷冻的标本直径要大,比如你的标本直径是90mm,而你购买了口径80mm的液氮容器,你的标本就放不进去,不能满足你的使用。
注意事项:
1、液氮罐在充填液氮之前,要检查好外壳有无凹陷,真空排气口是否完好。若被碰坏,真空度则会降低,严重时进气不能保温,这样罐上部会结霜,液氮损耗大,失去继续使用的价值。
2、填充液氮时要小心谨慎:对于新罐或处于干燥状态的罐一定要缓慢填充并进行预冷,以防降温太快损坏内胆,减少使用年限。充填时也要讲究方法的。充填液氮时不要将液氮倒在真空排气口上,以免造成真空度下降。盖塞是用绝热材料制造的,既能防止液氮蒸发,也能起到固定提筒的作用,所以开关时要尽量减少磨损,以延长使用寿命。也是再间接的减少了成本的产生。
3、液氮罐检查完毕后就是对液氮罐贮存液体进介质时,请务必要关闭进/排液阀和增压阀,必须打开放空阀。避免日后发生爆炸,发生危险。
4、装有液氮的液氮罐运输也是很重要的,也是具有危险性的,所以也要引起我们的注意。液氮罐运输液氮介质时,务必保证各阀门的开关状态应和贮存时的一样,并请将包装箱底座垫在容器座圈子下,用绳索将液氮罐可靠地固定在汽车上,使液氮罐在运输的过程中不会摇动,这样也更有安全保证。
5、使用过程中要经常检查。可以用眼观测也可以用手触摸外壳,若发现外表挂霜,应停止使用;特别是颈管内壁附霜结冰时不宜用小刀去刮,以防颈管内壁受到破坏,造成真空不良,而是应将液氮取出,让其自然融化。
液氮保藏,主要利用微生物在低于-130°C的低温下新陈代谢趋于停止的原理,在液氮中(-196°C的超低温下)有效地进行菌种保藏的方法。此法操作简便、高效,保藏期一般可达到15年以上,是目前公认的菌种长期保藏技术之一,并且适用于各类微生物菌种的保藏。但是,采用液氮保藏,需购置超低温液氮设备,且液氮消耗量大,费用高。
液氮低温保藏的保护剂,一般选择甘油、二甲基亚砜、糊精、血清蛋白、聚乙烯氮戊环、吐温80等,最常用的是甘油(10%〜20%),不同微生物应选择不同的保护剂,保护剂的浓度应控制在不造成微生物死亡为宜。
『伍』 在中国 可以冰葬吗
冰葬(bīngzàng)是指在零下196℃的低温下利用液态氮气储存死者遗体。2011年2月22日,韩国大田保版健大学殡葬指导教权授张万石一行在与武汉殡葬业交流时,介绍了韩国殡葬业引进的“冰葬”新技术,有民政部门人士表示,将进一步了解该技术,如条件成熟,不排除这种技术将来为武汉殡葬业引用。
我国实行
2011年2月22日, 张万石一行韩国客人在汉先后参观了长乐园、石门峰文化名人公园等陵园,并与武汉殡葬同行就葬祭文化、殡葬技术进行了交流。
据张教授介绍,“冰葬”通过在低温环境下将死者遗体急冻,再将遗体放入零下196摄氏度的液体氮中浸泡。通过低温浸
泡,遗体有机组织很快就会脱水,再利用超声波短暂机械振动,可化成粉末;最后通过金属过滤器,将冷冻后留下的金属和其他杂质滤走。相对于目前的火葬等方
式,这种遗体处理方式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
我国对该政策还在进一步研究中,目前还没有冰葬的事例
『陆』 韩国冰葬设备多少钱
摘要 您好一套生产液氮的设备就需要投入100万人民币
『柒』 武汉开始试行冰葬,你能接受吗
武汉开始试行冰葬,你能接受吗
武汉开始试行冰葬,你能接受吗,国外发展出一种特殊的丧葬形式,那就是“冰葬”,靠着超低温度瞬间冻结遗体,之后在整体性的敲碎,武汉开始试行冰葬,你能接受吗。
近几年来,冰葬这一新兴的葬礼方式又被引入国内,并且已经在武汉开始尝试推广了。有人据此推测,冰葬将来可能取代火葬,成为人们的首选,这是真的吗?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冰葬到底是什么?
什么是冰葬?
冰葬最早起源于北欧,它是爱斯基摩人的丧葬传统。比如,一位大限将至的老人对子女说,自己年老困倦,要睡觉了。儿女们会意,就在外面挖了一个冰洞让父亲躺进去,用兽皮将老人的身体盖好,最后出洞时再用冰块封住洞口,老人就这样去世了。五天后,儿女们在冰洞上挖一个小孔,以便死者的灵魂能够升往天堂,但是他的遗体却再也不会被人看见了。
依据这种丧葬方式,瑞典最早发明了冰葬技术,这与最原始的冰葬方式有很大区别。冰葬技术不再是将去世的人放在自然界的冰天雪地里埋葬,而是一种高效的处理方式。
首先向遗体喷洒零下196℃的液态氮,使之完全浸泡并且充分降温,这时人体不再是原本柔软的血肉之躯,而是冻结得像冰块一样坚硬。
然后使用机器进行高频振动,冻结的遗体就会像玻璃一样,一块一块得碎裂脱落,直到形成细小的颗粒。随后加入干燥剂去除多余的水分,等到人体的水分流失了70%以后,再过滤掉牙齿等不能处理的部分,这样通过超声波粉碎后的骨灰重量就会被降到最低。
最后,工作人员将无法处理的牙齿等组织交给死者的亲人,而真正的骨灰会被埋入地下。由于粉碎得比较充分,在一年后就会被微生物完全分解成土壤里的有机物。这个过程和枯树叶的分解没有什么区别,最终都化作了植物生长的养分。
冰葬技术被瑞典发明出来以后,最早被韩国引进到了亚洲。在2011年,韩国大田保健大学殡葬指导教授张万石一行人,在与武汉殡葬业交流时,介绍了韩国殡葬业的“冰葬”新技术,这才引起了中国对于冰葬的注意。
冰葬和火葬选哪个?
作为一种新兴的丧葬方式,冰葬真的能够取代火葬吗?
不可否认,冰葬的优点是独一无二的,它比土葬或火葬更加环保和高效。
因为冰葬机器可以连续不间断地处理遗体,在作业上效率更高。而且由于冰葬技术使用的超声波粉碎,比土葬处理得更加充分,所以更容易被分解。冰葬处理后的骨灰会放入一个能被分解的袋子中,只需要一年的时间就会变成有机的粉末融入土壤中,成为树木和土地的养分。
而土葬和火葬一般是不会让尸体回归自然的。虽说土葬埋藏在地下,但是由于棺椁的层层保护,隔绝了遗体与自然的接触,所以很难进入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而且为了让棺椁能够不受腐蚀,它们的外面一般都有油漆和防腐材料,其中的汞砷和甲醛都会对土壤和植物造成污染。
火葬同样有其自身的缺陷,我国每天要火化4万多具遗体,火化一具就需要消耗10公斤以上的柴油、和20多度电。这些损耗会直接造成环境污染,因为尸体燃烧会排放出具有毒性的一氧化碳,污染周围的空气,而二氧化碳则会加剧温室效应。
不过冰葬也并非没有缺点,因为冰葬技术需要使用液氮和高技术设备,所以成本非常高。虽说冰葬需要用到的液氮并不贵,但是液氮的储存花费却比较高,最关键的还是包括冰床和超声波设备比较贵,一套至少也在一百万以上。可见,冰葬的处理费用也不会低。
另外,冰葬技术是一种外来文化的丧葬方式,其中对尸体进行“粉身碎骨”的处理,并不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死者为大”的内涵,很有可能会被当作不尊重死者的行为。虽然冰葬和火葬同样会对死者的遗体造成巨大的破坏,不过火化后的骨灰会被装入骨灰盒中保存起来,供亲属祭拜。而冰葬最终是被植物当作养分吸收了,总会让人觉得死者变成了“有机化肥”。
所以说,冰葬虽然具有环保的优点,不过想要被大众接受依然需要很长的时间。
如何平衡丧葬文化与实用价值的关系?
在人地资源日益紧张的现代社会,传统的土葬逐渐被火葬所取代。不过还是会有很多人觉得,火葬无法表达生者对死者的尊敬之情,因此将现代的丧葬方式与传统文化对立起来,这其实是没有必要的。那么,作为现代人,我们该如何做到传统丧葬文化与实用价值的统一呢?
其实丧葬文化归结起来,就是一个“礼”字。最初的人类像动物一样,随地抛弃亲人的遗体也不觉得愧疚。
直到上古时候,有一个不安葬自己亲人的人,他的亲人死了,就把尸体扛起来丢到山沟里。后来路过那里,看见狐狸在咬食尸体,苍蝇蚊虫也来叮咬。他的额头上就冒出了汗,斜着眼不敢正视,感到内心痛苦,甚至流出泪来,这些都是内心真情的流露。于是他就用藤蔓野草和灌木将尸体包裹起来,又挖了一个坑将死者埋葬好。
于是,丧葬文化逐渐将保护死者的遗体作为一个重点,直接埋在地里不放心,就为死者造一个棺材;一层棺材还不放心,就在棺材外面加一个椁。可见古人对孝道的重视。
直到唐朝时期,火葬的方式开始出现,被士大夫们称为不孝之举,甚至还被官方封禁,却屡禁不止。为什么呢?因为火葬花钱少,很多穷人是买不起棺材,办不起葬礼的,影视剧里常见的“卖身葬父”也不是瞎编的。在这个时候,家里的老人去世,年幼的孩子需要抚养,指不定什么时候来个大灾,要是欠债办葬礼到时候估计全家人都得饿死。
古人说,侍奉死者要把他当成活着的时候那样对待,但其实在现代社会几乎做不到。举个例子,古人说要守孝三年,一个家庭三年不生产,不劳动,在现代就没有办法实现。不然一个家庭怎么维持,一个国家怎么强大?
放在土葬和火葬身上也是一样的,人死后遗体就会变质腐烂,而死者已经没有感觉了,无论哪种丧葬方式,都不会让人死而复生。
所以一些对社会和环境有益的丧葬方式更值得被推广。比如:
云南彝族的树葬,鼓励“多种一树、少建一墓”,费用减半,还有补助。
“深埋土葬”法,无需火化,用绿色可降解的棺材存放遗体,深埋于地下,通过微生物降解回归自然。既绿色环保,又符合“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
科技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学习带来了诸多便利,这也是人类和地球上其他物种之间最本质的区别,几十万年的演化时间,人类发展出智慧文明,靠着聪明的大脑登上了地球食物链的顶级。
而随着科技水平的发展提高,不仅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改变了一些传统的观念。中国人有很浓的乡情讲究落叶归根,同时也有很强烈的意愿,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农村,去世后大家都喜欢土葬,而在城市内比较多的是火葬,少数民族还有一些特殊的丧葬形式等等。
从科学的角度来讲人死后尘归尘土归土,没有灵魂没有意识一说,所有的都变成回忆和虚无。但是从情感上来讲,亲人们不愿意相信死者彻底消失,他们还寄托着很多的情感,因此很多人选择土葬而不是火葬。
但实际上土葬会浪费土地资源,而火葬会污染空气环境,而国外发展出一种特殊的丧葬形式,那就是“冰葬”,靠着超低温度瞬间冻结遗体,之后在整体性的敲碎,靠着科技手段把里面的物质提取出来,最后就是清洁干净的骨灰便于储藏和祭奠。
“冰葬”技术目前还存在一定争议性,虽然看起来整体的操作过程清洁无污染,但是从情感上来讲很多人并不愿意接受这种处理方式,因为想要留给亲人最后的温柔,很多人想方设法的去土葬。但实际上人体自然腐化的过程更残忍,只不过很多人注定无法亲眼目睹罢了,但事实就是如此。
火葬自不必说,遗体被处理成仅仅剩下骨骼,但整个过程就是燃烧,自然会对环境有一定影响。而少数民族的更加像远古人类一样,死后无需特别的处理直接回归大自然,只是需要通过动物来实现,我们吃动物一生,死后被动物吃掉,一切尘归尘土归土。
冰葬的由来
冰葬是北美爱斯基摩人的传统丧葬形式,因为基于他们特殊的生存环境,自然难以进行土葬和火葬,冰天雪地下“冰葬”就是唯一的选择。他们的传统丧葬形式,在我们看来也许有些残忍,当老人患病或者大限将至前,他们会向儿子提出自己年老困倦想要休息,这个时候孩子会准备一个冰洞,当老人躺进去,最后再封锁冰洞。
一个星期之后,老人面带笑容安然离去,儿子会把洞开一个口,他们的观念中认为这种方式可以让老人的灵魂离开冰洞进入天堂。其实这里边面带笑容安然离去,还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这跟冻死的人“反常脱衣现象”是类似的,都是在临死前大脑欺骗了自己,产生了温暖的幻觉。
冰葬的流程和优势
地球大气层中主要的成分就是氮气,如果把氮气变成液态,温度需要达到零下196°C。把死者的遗体放入液氮中,有机质瞬间脱水,再借助超声波等,机体会变成粉末状,之后通过一些手段去除金属杂质等,就会得到粉末状的骨灰。
这些骨灰再运去安葬,在一年内很快就会被降解消散,达到最快速度的回归大自然。这样的处理方式,对于大自然不会产生污染。但相对于土葬和火葬,冰葬的造价会更高一些。
冰葬技术开始于瑞典,韩国曾在2011年引进该技术进行试验,而我国武汉也曾引进该技术,作为试点研究。目前我们无法评估这样技术的好坏,很多人都还在土葬和冰葬之间争论着,专家说土葬不利于环境和发展,更加推崇火葬。
而大部分人从情感上来考虑更偏向于土葬,现在又出现一个冰葬,要想让大部分人接受这种形式,可能还需要很久的时间。
对于死亡,很多人是恐惧的,虽然说人固有一死,但是感受到生命的流失,他们心里也未免慌张。但是人们已经看惯了生死,到自己时虽然不愿也只能接受,于是很多名人都会提前安排后事。而普通人对生前身后名也非常看重,因而我国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形成了传统的土葬仪式。
我国古代认为人有灵魂,因此讲究入土为安,《周礼》中便规定“众生必死,死必归土”,《礼运》也提到了“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因而我国出现了一套又一套的葬礼礼仪,比如说墓葬大小、棺材大小、随葬品多少、墓穴是不是风水宝地等等。死后厚葬成为了我国千年来的传统,但凡为父母厚葬的人都会被称为孝子。
然而土地就那么多,人类又代代不息,死后尸体腐烂又会产生细菌,一不小心还会传染疾病,土葬这种方式也慢慢地被取缔了。在1949年后,只有落后的地区和农村还习惯土葬,城市基本上采取了火葬的方式。
火葬顾名思义则是用火将尸体焚烧,将骨灰收敛至盒子里再下葬的方式,这一种葬礼来源于欧洲,在我国古代几乎很少有这样的习惯,因为我国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很多人连头发都舍不得断,更何况将身体烧毁呢!如前文所言,火葬目前在中国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不过可惜的是,火葬同样也会对环境造成危害,会排放出多种污染物,对环境也有很大的影响。
因而,现如今出现了一种全新的葬礼形式,那就是冰葬。冰葬最早来源于北美爱斯基摩人,他们有一个传统是,当感觉到生命即将走向尽头的话,那就对自己的孩子说,想要睡觉,需要兽皮。他的儿子便会给他准备一个冰洞,让他躺在冰块里。而这个老人最终会安详地死于冰块之中,等到五天后,他的儿子会在冰块上面挖一个洞,让他的灵魂能到达天堂。
参考了这种做法的冰葬主要是利用液体氮气,它分为5个步骤,首先是将尸体放置于零下18度的柜子里,虽然再将它置于液氮之中冷却,液氮的温度能达到零下196度,因而尸体在这种环境下会变得又脆又干。随后就可以将遗体放到震动仪器之中摇晃,在剧烈的摇晃之中,尸体会迅速粉碎融化变成碎粒。
当然,变成碎粒后,还需要用干燥机将里面的水分给弄掉,最后再将其他物质过滤,装入有机棺材之中。冰葬有个好处就是,人体会很快地分解,因而对环境不会有很大的影响。2011年,武汉从韩国了解了相关技术,这种制度也在武汉试行了。
不过,冰葬也有弊端,首先在于冰葬比普通的葬礼要贵,其次在于液氮消耗要花费很多能量,无法完全达到减排的作用。不过也有很多人表示,并不在乎死后尸体的处理方式,因为自己已经浑然不知世事,除非有意交代,不然很难决定如何处理自己的遗体。
当然,冰葬现如今还是一种试推广的形式,还不能完全取代火葬和土葬,也许富有创造力的人类又发现了什么新兴的处理遗体的方式呢!
『捌』 国内有哪些大型液氮及液氮设备生产厂家,全国有多少家这种厂家
设备厂家全国共有7家,金凤、新光、新亚、新乡等。品质最好的是金凤价位略高些,价钱最好的是新光品质差,其他几家没比金凤差多少,但是价位和金凤不分上下,甚至比金凤还要高。
液氮厂家那可就多了,没法计算衡量
『玖』 韩国冰葬设备多少钱
摘要 冰葬就是在人死后将尸体放进机器当中,然后机器在尸体中喷上零下196度的液氮,大约一小时,尸体剩余水分会迅速流失;接着机器就会把尸体震到粉碎
『拾』 中国什么时候引进瑞典的冰葬
目前许多地方特别是农村的火葬,仍然是火化后,再寻找一个墓穴葬版入,跟传统土葬几无权区别。这意味着什么?几千年来传统习俗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火葬还没搞定,就想引进瑞典冰葬?所谓冰葬,就是把遗体用极低温冻住然后粉碎处理掉,确实不会像土葬一样占用宝贵土地资源,也不会像火葬一样产生空气污染。但这种方式在我们中国叫啥知道不?挫骨扬灰啊这是,传统上来说,这是对付与自己不共戴天的大仇人用的方式啊。我觉得目前咱们中国人民无法接受。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思想观念的转变,或许有朝一日能够引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