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以氨为制冷剂的冷冻机是什么时候被发明的
1873年,德国工程师、化学家卡尔•冯•林德发明了以氨为制冷剂的冷冻机。林德采用一个小蒸汽机为动力来源,它驱动压缩泵,使氨受到反复的压缩和蒸发,产生制冷作用。林德首先将他的发明用于威斯巴登市塞杜马尔酿酒厂,设计制造了一台工业用冰箱。后来,他将工业用冰箱加以改造,使之小型化,于1877年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人工制冷的家用冰箱。到1891年时,林德已在德国和美国售出12000台冰箱。
② 氨机的制冷原理及结构、操作方法
氨机的制冷过程,是在氨压缩机、冷却器、调节阀、蒸发器等组成的循环密闭系统中进行,氨液通过调节阀降低压力进人蒸发器后,吸收被冷却介质的热量而蒸发,使介质温度降低,达到制冷的目的;蒸发的氨气被压缩机吸 回,经压缩排人冷却器,使氨气降温凝为氨液,然后,通过调节阀再进人蒸 发器蒸发,如此反复循环达到制冷的目的。
一个完整的制冷系统,一般由压缩机、冷凝器、储氨器、油分离器、节流阀、 氨液分离器、蒸发器、中间冷却器、紧急泄氨器、集油器、各种阀门、压力表和高低压管道组成 。 其中,制冷系统中的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和蒸发器(冷库排管)是四个最基本部件。它们之间用 管道依次连接,形成一个封闭的系统,制冷剂氨在系统中不断循环流动,发生状态变化,与外界进行 热量交换,其工作过程是:液态氨在蒸发器中吸收被冷却物的热量之后,汽化成低压低温的氨气,被 压缩机吸入,压缩成高压高温的氨气后排入冷凝器,在冷凝器中被冷却水降温放热冷凝为高压氨液, 经节流阀节流为低温低压的氨液,再次进入蒸发器吸热气化,达到循环制冷的目的。这样,氨在系统 中经过蒸发、压缩、冷凝、节流四个基本过程完成一个制冷循环。
在实际的制冷系统中,完成一次制冷循环,制冷剂需要通过上述四大件外,还通过许多辅助设 备,这些设备是为了提高运行的经济性、可靠性和安全性而设置的。以双级压缩机制冷系统为例,完 成一次制冷循环,氨必须依次通过低级氨压机、一级油分离器、中间冷却器、高级氨压机、二级油分 离器、冷凝器、储氨器、节流阀、氨液分离器、调节站、蒸发器、再回到低级氨压缩机,这样才完成 一次循环,实际制冷工艺流程是较为复杂的。
制冷学原理是一个能量转化过程。即电能转化机械能,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热能又通过氨的作 用进行冷热交换,完成制冷的过程。
③ 氨换氟利昂制冷可以吗
不可以的,新系统未加过氨液的可以改,但是弊端多多,低压循环桶耗费大量冷媒,无色无味的氟利昂泄漏发现不能及时。
④ 使用氨制冷剂的系统如果想换成氟利昂制冷剂可以吗
可以肯定的告诉你--不行。氨压缩机就是氨压缩机,氟利昂压缩机就使氟利昂压缩机。无论从结构、功率、密封材料等,都有很大的差异。系统中还要改管道、改阀门、加装干燥过滤器等,很多的改动。
如果要改装的话,很麻烦,焊接时更要注意:排空、置换、敞口、通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