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核磁共振氢谱图,高,低场,高低频率的概念是什么谁来解析下
高低频率的概念是磁屏蔽是磁核抵消外磁场作用到自家磁核的磁场强度的作用。
当射频场频率(比如:300Mhz,600MHz,就是谱仪对外宣称的工作频率)固定时,屏蔽常数小的氢核得到的B(净)大,它被打折扣被屏蔽掉的磁场强度小,可以在外磁场的低场处时就能实现共振、出现信号。
对于同一个磁核,实现核磁共振的场强和射频场频率是互为倒数的、场强和频率是单变量的、是相互关联的。因此,NMR谱的横坐标理解为频率时,这时假定磁场强度是固定的,右侧就是低频(对应于高场),左侧是高频(对应于低场)。
但一般谱仪实现固定射频场频率、扫描场强(扫描就是由小到大地变化)比较容易。也就是说,常规测试时,射频场频率是固定的,就是宣称的谱仪的500MHz(兆赫)等,扫描场强从而得到NMR谱。
(1)低场核磁技术为什么不需要制冷剂扩展阅读:
核磁共振应用
发现病变
核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原理的最新医学影像新技术,对脑、甲状腺、肝、胆、脾、肾、胰、肾上腺、子宫、卵巢、前列腺等实质器官以及心脏和大血管有绝佳的诊断功能。
与其他辅助检查手段相比,核磁共振具有成像参数多、扫描速度快、组织分辨率高和图像更清晰等优点,可帮助医生“看见”不易察觉的早期病变,目前已经成为肿瘤、心脏病及脑血管疾病早期筛查的利器。
发现肿瘤
核磁共振对颅脑、脊髓等疾病是目前最有效的影像诊断方法,不仅可以早期发现肿瘤、脑梗塞、脑出血、脑脓肿、脑囊虫症及先天性脑血管畸形,还能确定脑积水的种类及原因等。
而针对危害中国女性生命健康的第一大妇科疾患—乳腺癌,通过核磁共振精准筛查,可以帮助发现乳腺癌早期病灶;而针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三高人群,可以通过对头部及心脏等部位的核磁检查,在身体健康尚未发出红灯警讯前,早期发现心脏病、脑梗等高风险疾病隐患。
此外,核磁共振还可进行腹部及盆腔的检查,如肝脏、胆囊、胰腺、子宫等均可进行检查,腹部大血管及四肢血管成像可以明确诊断真性、假性动脉瘤,夹层动脉瘤及四肢血管的各种病变。核磁共振对各类关节组织病变诊断非常精细,对骨髓、骨的无菌性坏死十分敏感。
② 不是沸点越低制冷就越低吗,那氦气的沸点最低为什么不用它做制冷剂呢
是的,氮气有作为制冷剂,能到-190°左右,人类精子库制冷用氮气,现在脑部手术也有用到氮气制冷。
③ 制冷剂为什么都要选择低沸点的的物质
原因如下:
因为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时会吸收很大的热量(汽化热),低沸点的物质这种特性在较低的温度下就可以利用,而高沸点的物质需要在很高的温度下才能利用这种特性,有很大的局限性。
制冷剂的工作原理就是先压缩使之从气态变为液态并产生很高的热量,然后把高温液态的制冷剂通过散热装置(风扇或水冷)冷却到接近常温,再使接近常温的冷却剂进入低压环境中汽化,这个汽化过程就要吸收大量的热,起到冷却作用。
对制冷剂的要求:
在常温常压下液态很容易蒸发,即沸点比较低,这样在液态蒸发成气态时能吸收大量的热量;加气态加压后容易液化,这时能放出大量的热量。这样就达到了热量转移的目的,实现制冷或制热。
液态空气、氮、氧等,沸点过低,液体保存困难,极易蒸发成气体;由气态转变成液体极困难。所以沸点过低的气体不能用来做制冷剂。
氟里昂-12,沸点-29.8℃;氟里昂-11,沸点-23.8℃;氨(R717、NH3)是中温制冷剂之一,其蒸发温度为-33.4℃。这些都是常温很容易蒸发的气体,加压后又容易变成液体,是应用最早、最广的制冷剂。
④ 制冷剂为什么都要选择低沸点的的物质
因为做制冷剂主要是靠压缩机对气体加压减压、节流膨胀实现的,需要有一个比较合适的沸点。氨气在常压下的这个沸点,稍微加压就能升高其沸点使其够在常温下液化,稍微减压就能很轻易成为气态而成为制冷剂。 氮气的沸点太低,临界温度也很低,常温下无论如何加压都不能液化。但可以低温液化氮气来做低温冷冻源。
⑤ 核磁超低温系统所连接室外机的电压是
在过去几十年里,超低温制冷机的应用和发展保持着稳定的增长速度。随着高温超导和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对微型低温制冷机的制冷量、效率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早期低温制冷机的应用主要限于低温泵和红外探测中,在低温泵和核磁共振仪中主要使用的GM制冷机,而红外探测器和高温超导电子领域更多的是使用斯特林制冷机。斯特林制冷机具有高效率、快速制冷、小尺寸、重量轻、低功耗、低振动、高可靠性和长寿命等优点,因此微型斯特林制冷机被广泛地应用于红外探测器和高温超导电子领域。低温制冷机和控制技术受到国际上的封锁。
传统的超低温制冷机控制器直接采用方波驱动,制冷效率不高、震动噪音较大,且温度控制精度不高,误差在±0.5K左右,造成超导滤波器中心频率漂移,无法应用在要求制冷效率高、制冷速度快和温度控制精度高的场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超低温制冷机智能控制器,采用ARM架构处理器、SPWM(Sinusoidal Pulse Width Molation,正弦波脉宽调制)技术和PID(Proportion Integral Derivative,比例积分微分)闭环控制算法,解决了上述传统控制器的缺点,具有制冷速度快、效率高、控制精度高、输出电压和频率可调的特点。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超低温制冷机智能控制器,应用于超导电子系统的超低温制冷机的高速精确控制,包括主控模块以及 与所述主控模块连接的温度采集模块、电流检测模块、电压检测模块、逆变电路模块、按键/显示模块和风扇驱动模块;所述主控模块采用ARM架构处理器、SPWM技术和PID闭环控制算法,控制精度≤0.1K。
在本发明所述的超低温制冷机智能控制器中:
温度采集模块,用于对制冷温度进行实时采样和放大,并输入到所述主控模块进行量化和处理;
电流检测模块,用于对所述超低温制冷机的电流进行实时采样;
电压检测模块,用于对输入电压进行检测;
逆变电路模块,用于使所述主控模块根据驱动所述超低温制冷机所需要的功率,控制开关的通断时间,将直流电变成幅度变化频率不变的正弦波,驱动所述超低温制冷机工作;
按键/显示模块,用于控制所述超低温制冷机的启动和关闭、参数设置和显示状态信息;
风扇驱动模块,用于驱动调速风扇,对所述超低温制冷机的压缩机、膨胀机及超导电子系统设备机箱内进行散热。
⑥ 为什么不用氦气做制冷剂
谁给你说的没有,你去看看能制冷到零下80度到零下200度之间的冰箱冰柜用的是什么制冷剂,家用冰箱和空调不用是因为成本太高!
⑦ 常见的影响技术
斑块性质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动脉斑块破裂是引起血管或脏器急性栓塞的主要原因。易损斑块较易破裂,其早期检出和评估对心血管事件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准确地检测易损斑块绝非易事。那么,应如何进行易损斑块的诊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赵全明教授进行了相关影像学诊断的汇总。
一、血管造影
目前,血管造影仍是评价血管狭窄程度的"金标准"。注射造影剂后,可从不同角度观察,直观的判断血管直径及斑块基本形态。
Ambrose冠脉造影形态学分类将斑块分为4型(图):①向心性狭窄,斑块边缘光滑,比较稳定,不易破裂;②Ⅰ型偏心性狭窄,宽颈,边缘光滑,相对稳定;③Ⅱ型偏心性狭窄,由一个/多个悬挂边缘,或不规则/扇形的边缘(或数种并存),形成一个凸向腔内的窄颈阻塞,不稳定,较易破裂;④多处不规则的狭窄病变,不稳定,易破裂。在血管造影中,易损斑块的形态多表现为偏心性狭窄,表面不规则,有充盈缺损、龛影和血栓。
二、血管内超声
血管内超声(IVUS)是最常用的血管内影像方法,广泛用于PCI术前、术中和术后的评价。灰级度IVUS可以测量血管腔,血管壁和斑块面积,量化评价斑块成分,指导支架选择。术前IVUS能够识别发生无复流和心肌梗死(MI)的高危患者。IVUS低回声斑块发生无复流的比率明显增高。IVUS较易检测到钙化斑块发生的支架膨胀不良风险,此类斑块常常需要术前旋磨、或准备切割球囊以获得最佳支架膨胀。
对于非左主干临界病变(狭窄40~70%),面积≥4.0 mm2时,可直接进行药物治疗;面积<4.0 mm2,则需进一步评价。若在导管室内无法进行进一步检测,则存在以下条件时应进行介入治疗:狭窄面积≥60~70%;斑块负荷≥80%;病变长度≥20 mm。对于左主干临界病变(狭窄30~60%),处理时一般较为匆忙,若面积≥6.0 mm2,则可直接进行药物治疗;若面积<6.0 mm2,则需要进行血流储备分数(FFR)等其他检测,以寻找可支持支架介入或搭桥的其他缺血证据。
三、血管内窥镜
血管内窥镜是一种光学成像技术,可用于区别管壁结构、成分,检查纤维帽、脂质核;观察斑块有无破裂,有无血栓、溃疡等;评价斑块易损性、支架疗效;发现支架植入中的部分问题。
作为冠脉造影的补充,根据血管内窥镜图像的颜色(黄、白)可分辨斑块构成,显示有无腔内血栓。富含脂质核心的薄纤维帽,为黄色斑块;富含平滑肌的厚纤维帽斑块为白色。在斑块破裂处富含血小板的血栓为白色颗粒状物质,富含纤维蛋白/红细胞的血栓则为突入管腔的不规则红色结构(图)。并且,黄色病变近似于易损斑块,颜色越黄,发生斑块破裂和血栓的风险越高。
但近年来,随着光学相干断层显像技术(OCT)等其他更先进技术的发展,血管内窥镜应用已逐渐减少。
四、光学相干断层显像
1
OCT系统分类
OCT是X管、CT、MRI和超声技术的一大进展。它集光学、超灵敏探测及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于一体,可获得高分辨率的组织图像。LightLab OCT成像系统主要有时域成像系统(TD-OCT)和频域成像系统(FD-OCT)两种。TD-OCT需要球囊闭塞病变近端以便清楚病变管腔内的血液;成像速度慢(0.5~3 mm/s),完成30 mm扫描需要闭塞血管30s左右,可能引起缺血、心律失常甚至患者死亡,不适合危重患者。FD-OCT能够以极高的成像速度去获得A线(A lines),无需闭塞血管,通过注射光学透亮的介质或对比剂来清空管腔内血液,以获得快速回撤的3D影像;完成5 cm扫描仅需3s左右,操作更安全,无并发症,目前较为常用。
2
OCT在介入之前的应用
OCT可以研究冠脉斑块形态和特征,如脂质负荷,钙化程度,纤维帽厚度;识别血栓、内膜破裂;测定管腔狭窄程度,协助决定治疗方案(药物、介入、支架大小等)。与血管造影和IVUS相比,OCT较易检测到ST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STE-ACS)患者中的斑块破裂;较易发现薄纤维帽比例,并且其检测血栓的敏感性可达100%,而IVUS只有33%。此外,OCT在23%的病例中发现了斑块糜烂,但IVUS和血管造影无法检测到斑块糜烂。
3
OCT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中的应用
OCT可测量参照血管,确定支架大小;可观察支架的贴壁及膨胀情况;发现血栓、夹层等并发症;还可预测MI、无复流等PCI相关并发症。
4
支架随访
置入支架后,OCT可观察支架的内皮覆盖情况,探究血栓及再狭窄的发生机制以及新型支架的吸收情况。评价再狭窄常用的方法是血管造影或者IVUS,但若观察支架置入后内皮支架的覆盖及内膜生长状况则应首选OCT。OCT相关研究还发现,新生动脉硬化与支架内再狭窄相关,其中在金属裸支架(BMS)中的发生率为36%,药物洗脱支架(DES)中的发生率为68%,MI则仅发生在DES中。
五、冠脉内杂交成像
IVUS穿透力强,可以观察血管和斑块全貌;但分辨率较低(100~200μm),无法测量纤维帽厚度,血栓分辨率低,更无法看到内膜糜烂。而OCT的分辨率较高(10~20μm),易识别纤维帽、夹层、内膜糜烂等,但穿透力低,无法看到血管和斑块全貌。两者结合的血管内光学相干断层显像(IVOCT)则更具优势。定量冠脉造影(QCA)与IVOCT同步应用也可更清晰的观察介入状况。
六、血流储备分数
FFR是指在冠状动脉存在狭窄病变的情况下,该血管所供心肌区域能获得的最大血流与同一区域理论上正常情况下所能获得的最大血流之比,主要通过计算冠状动脉狭窄远端压力与主动脉根部压力之比来获得。
正常冠状动脉对血流阻力很小,FFR正常值为1.0。当冠状动脉狭窄时,FFR<1.0。FFR=0.60表明这支冠脉的血供仅为正常时的60%。FFR有清晰的阈值:FFR<0.75时,狭窄几乎都会导致心肌缺血;FFR≥0.80时,狭窄造成心肌缺血的可能性较小。多数研究把FFR≤0.75或FFR≤0.80作为PCI适应证。
FAME研究显示,与单纯造影相比,随访1年后FFR指导下的事件发生率、MI发生率更低,再次治疗率明显减少。随访2年时,该趋势更为明显。
长按二维码,识别后查看视频
以上内容根据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赵全明教授《冠心病易损斑块诊治新进展》专家讲座整理
心在线 专业平台专家打造
编辑 郭雪梅┆美编 柴明霞┆制版 王柳
⑧ 核磁共振停机的为什么会造成巨大损失
系统停电并不意味着就一定有损失,看你停多久。系统电源断电不意味着制冷系统断电,磁共振系统制冷设备都有独立电源供电,独立电源正常,就不会跑液氦。当制冷系统(水冷机|氦压缩机)停电不能工作时,磁体温度会慢慢上升。只有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后才会真正跑液氦。当然液氦跑的很慢,你停三四个小时基本没啥损失。需要关注的是线圈是泡在液氦里的,液氦温度上升到线圈所能承受的温度时会有失超风险,这时候才会出现你提到的损失惨重的可能-液氦大部分喷出来。当然你有至少不少时间恢复电力或者接备用电源,一般医院都有备用发电机,不然停电了手术咋做。
⑨ 无氟变频空调要加氟吗
⑩ 为什么不用二氧化碳作为空调的制冷剂
制冷剂需要有一个性质,就是在蒸发器里面可以从液体变成气态度吸热,在压缩机里面容易被压缩成液态,二氧化碳不容易被压缩成液态,所以不做普通空调的制冷剂。
但是二氧化碳会做成低温的制冷剂,可以制造更低的温度。
换句话说,二氧化碳是作为空调的制冷剂的,只是不适合用在普通家用空调里面罢了。